當前位置:首頁 » 勘察煤炭 » 人類怎麼破壞煤炭

人類怎麼破壞煤炭

發布時間: 2021-01-09 04:01:50

① 人類面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物資源枯竭,要如何應對會面臨人類大災難么

對於這個問題有人是這樣回答的:
現存的能源總是有限的,所以才會出現所謂的能源危機。這個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解決。
1 號召大家減少能源消耗。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汽車數量急劇上升,所消耗的油氣也是大幅度增加。政府下達的各種文件,比如限號通行,就從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能源。
2 尋找開發新的能源。就比如之前主導能源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轉變,在石油也枯竭的今天,大家勢必會去尋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比如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之類。另外,還拿汽車來說,汽車數量的增加,就要求著相應的油氣資源與之對應。若油氣資源枯竭,目前此種類型的汽車估計也會被別的能利用新型能源的交通工具來取代吧。
ls有不少朋友不贊同石油枯竭,我只能呵呵了。國內石油目前基本處於三次開發階段,也就是說,容易被開采的那部分基本都已經被開采利用完畢,只能採用各種方法去儲層里尋找殘余油(費時費力)。這就是油價的上漲的原因之一。
大災難這個不好預測,除非人無節制地去毀滅自然。如果人們能真正意識到跟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具備節能環保的意識,並能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那麼,大災難就真的算是杞人憂天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是個高能耗的社會,為此,「能源倫理學」的概念被提出。它倡導的是一種與個人需要及社會現實相適應的能源消費方式,既以人為本,又與自然和諧相處。
去年去一個美國好友家裡住了一段時間,真的為他們節能環保的行為折服:出門必定關燈;早上起床離開卧室後,卧室的暖氣也會馬上被停掉(天然氣);每天的垃圾都會專門分類,比如塑料(大部分屬於石油副產品),廢紙(樹木),玻璃,廚房垃圾等等,用於回收。不過不得不承認,這跟地區有關。比如美國也有的地方,徹夜無人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希望國內的大家都能秉著節能環保的意識、從自身做起?人類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而並非主宰,只有與之和諧相處,才會獲得長遠的發展。

②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煤炭的

在人類發現煤炭可以燃火時。

這個問題不應該在這里問的。

③ 現在人類在怎樣用煤炭

由於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煤炭作為工業之母被無度的開采內,用來容發電,化工,及機械製造業等廣泛的領域,單一的依靠煤炭資源,終有到資源枯竭的一天,尋求可替代煤炭的新的能源模式以時不待我,現有的已發現的煤炭儲量還可以供人類使用50--70年,,減緩使用量和開采量,開發新能源,節能減排才是人類社會最應關注的事情。

④ 如果沒有煤炭人類會怎樣

矸石排放: 煤礦生產排放量最大的固體廢物, 也是中國工業固體廢物中產生量和堆積量最大的固體廢物, 產生量一般為煤炭產量的10%左右。中國煤矸石年排放量大約在1.5 億~2.0 億t之間。截止2002 年底, 全國煤矸石積存量約34億t, 佔地2.6 萬公頃, 是中國工業固體廢物中產出量和累計積存量最大的固體廢物。2004 年, 全國煤矸石綜合利用量為1.35 億t, 利用率54%。
礦井水的排放: 在煤礦建設和生產過程中, 各種類型的水源水會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巷道和工作面, 為了保證采礦安全, 防止水害發生,需將礦井涌水排出。據不完全統計, 在採煤過程中, 2004 年全國煤礦礦井水排放約30 億m3, 平均噸煤涌水量約為2m3。資源化利用率僅佔22%左右。
瓦斯抽放與礦井通風: 在煤炭開采前和開采中抽放瓦斯氣, 是保證煤礦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將抽放的瓦斯排入大氣, 會產生強烈的溫室效應, 瓦斯中所含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大20 倍。另外煤礦在生產過程中, 井下巷道每秒鍾都需要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空氣, 它們主要是通過礦井通風來完成, 礦井通風同樣含有瓦斯, 並且還有大量粉塵。據近幾年有關評價估算, 全國煤層瓦斯資源量為3×106 Mm3。2002 年中國重點煤礦煤層瓦斯產生量為9773.37Mm3, 其中利用瓦斯量為517.49 Mm3, 利用率5%左右。
傳統煤炭開采忽略其它共生、伴生礦物的開采、加工、利用, 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中國煤系共生、伴生20 多種礦產, 目前絕大多數沒有利用, 另外礦物的隨意存放丟棄還會造成環境污染, 破壞生態環境。
生態破壞: 煤炭開采破壞了地殼內部原有的力學平衡狀態。引起地表塌陷, 原有生態系統受到破壞。這種破壞使原有土地收益的減少或喪失, 同時也造成地表水利設施的破壞和生態環境惡化。每年因開采引起的地表塌陷面積已達40萬hm2, 且平均每年以1.5 萬hm2 的速度增加如果沒有石油,不僅煤炭和天然氣等能源產業受影響,也直接關心服裝、塑料等普通生活用品。

「石油將在60年內被開采完!」、「石油枯竭速度超出預期」……從上世紀下半葉開始,在一次次如同「狼來了」的警告和預言失效後,人們漸漸放鬆了對石油危機的緊張和擔憂。不過石油畢竟是不可再生資源,它的各種衍生產品早已深入到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沒有石油的那天真的到來,世界將會變得怎樣?

不必擔心汽車「趴窩」

對石油資源枯竭的擔憂由來已久。早在1949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就提出「石油峰值」理論,認為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峰,此後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羅馬俱樂部」1972年的報告《增長的極限》預言世界石油在20世紀末會用光,隨後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更加深了這種擔憂,各國紛紛尋找石油的替代產品。

提起石油危機,人們首先想起的是燃料問題。石油時代和煤炭時代的交接標志就是內燃機取代蒸汽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如果將來沒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車、飛機和輪船都要停航嗎?答案當然是「不會」,它們只需要換一種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戰期間,德國就已大規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氣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現有的工藝要求和成本相對較高,產量有限。此外新興的生物燃料技術也能在一定程度彌補燃料的缺少。

能源領域替補多

而在更為廣泛的能源領域中,盡管還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但科學家已經選出了多種石油的替補者。就儲量而言,即使石油用完,地下埋藏的煤也能再用幾百上千年。不過煤與石油類似,自身化學組成非常復雜,需要經過復雜分離才能減少污染。如今很多科學家認為,成分更單純的天然氣才是未來相當長時間里的頭號石油替補者,其中又以儲量豐富的「可燃冰」最受關注。它的正式名稱是「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如同冰雪的固態物質。1立方米的純凈「可燃冰」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它燃燒後的產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具有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特點。科學家估計,僅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就夠人類使用1000年。但由於可燃冰不像石油可以自噴自流方便開采,也不像煤炭那樣物理狀態穩定,在開采搬運過程中甲烷會大量揮發,產生的溫室效應要遠大於二氧化碳。這也讓它的開發受到很多限制。

在更為綠色的可再生能源中,水電站因為建造周期長、環境影響大,爭議一直很大。與此相反,一度因切爾諾貝利事故令人談虎色變的核能,近年卻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到2030年,核能發電將占總發電量27%。除了核電,近年來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甚至垃圾焚燒電站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但它們距離真正大規模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仍有漫長距離。

化工領域,新能源無能為力

既然石油在能源領域有那麼長的替補名單,那人們對石油枯竭的擔心真是杞人憂天嗎?答案依然是「不」。石油枯竭真正的影響來自不太受人關注的石化行業。用石油做原料或部分原料製成的產品,如潤滑油、石蠟、瀝青、化肥、殺蟲劑、人造橡膠、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洗滌劑等已經有5000種以上,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造汽油可以替代石油的燃料屬性,新能源可以替代礦石能源的發電功能,但石化功能卻無法這樣替代,太陽能、核能或風能等新能源對此無能為力。從長遠看,石油資源枯竭後,同屬生物化石燃料的煤和天然氣是取代石油作為化工原料基礎的主要途徑。以石油為原料生產的石化產品,幾乎都可以用煤和天然氣來製取。但專家認為,當年人們從煤化工過渡到石油化工只花了短短幾十年功夫,石油化工被更新型化工技術所替代,也只是時間問題,但和煤化工行業當年的小而散不同,石化企業多為雇員眾多、產業密集的龐然大物,即使技術上可以很快找到石化的替代物,轉型成本也會十分高昂,且如今石化產品早已成為生活必需品,屆時從化纖服裝到塑料製品,很多人們所熟知的產品,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重新以煤化工代替石油化工,也取決於是否具有高效、低污、經濟的技術突破。

⑤ 人類是什麼時候發現煤炭的

煤炭偶然發現拾趣

在我國古代,由於缺少煤炭勘探設備及先進勘測手段,往往是一些偶然的因素,使人們意外發現煤炭資源,從而引發了當地的煤炭開采活動。有的則是人們在有意識的尋找過程中,受到偶然線索的提示,發現了煤炭的賦存。這類情況在我國地方誌,以及煤礦歷史記載中,甚至傳聞軼事中,是不乏其例的。
在山西太原的西山礦區,古來就有關於偶然發現煤炭的傳說。一是有個在山坡上放羊的孩子,一天發現有的地方石頭著了火,小孩把這種可以燃燒的石頭拿回家,用於取暖燒飯。這樣,煤炭就逐漸被當地人認識和利用了。
還有一個傳說是,有一個上山打柴的農民,在山上看見一些黑石頭,與一般石頭很不相同,感到很奇怪,就將一些黑石頭帶回家。但不小心,一塊黑石頭掉進了灶坑。沒想到,黑石頭居然能燃起火苗,而且火力比木柴還旺。這樣,這里有黑石頭(煤)可以用來取暖做飯的消息就傳開了。
廣東興寧縣的傳說也很有趣。幾百年前當地人並不知道這里賦存有煤炭。一次一些人在山坡上燒山草作肥料時,偶然發現黑石頭也著了火,且經久不熄,熱度高。這才知道黑石頭可以當柴燒,由此開始利用。此外,有人在山上崩石頭或挖樹根時也發現了煤炭,於是沿露頭挖取煤炭。
廣東五華縣雙頭地區的煤炭也不是專門勘探而發現的。據說在清咸豐五年(1855年)雙頭區黃塔鄉萬里村有個姓巫的青年,到南洋謀生。他看到南洋人燒的煤與家鄉山上露出的黑色石頭和土塊很相似。咸豐九年(1859年)這位青年自南洋返回家鄉。他為證實山上的黑石頭、土塊是否象在南洋見到的煤那樣可以燃燒,便到楠水坑山挖了一簸箕回來。扔進火中,果然可以點燃起火。為此他心情激動,第二天便帶領幾個兄弟上山去挖,進而又掘洞開采。所開採的煤炭,除自家燒用外,其餘的賣給集鎮商戶。這樣,當地的煤炭資源逐漸得到了開發。
內蒙古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地區的煤炭,據說是牧民放羊時發現的。煤田地質勘探部門根據牧民提供的線索,進行正規勘探,發現一個大煤田。
內蒙古滿州里一帶發現煤炭,據說是見到旱獺從洞中帶出的土有煤屑,故進一步調查而得到確認。據《黑龍江志稿》卷23載:「察汗敖拉(在滿州里地區)煤礦在察汗敖拉卡倫東數里。該卡卡官王凱勝見旱獺由地內穿穴,所出之土含煤質,遂命卡兵采探。探至丈余見碎煤,至三丈則有煤塊重疊。」當然,這個傳說是否真實已很難考證了。

⑥ 我國煤炭資源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什麼影響

1 對地形的影響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地形的影響主要是由採掘活動引起的。採掘是很多資源利用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如礦石開采、煤炭開采等。根據礦產資源的存儲位置,采礦活動可分為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

地下開采會引起地層的變形、裂縫甚至塌陷。將礦物從地下開采出來之後形成了地下空間,導致礦區周圍的應力分布發生變化,采空區上方的岩層發生變形、運動甚至被破壞。隨著地下采空區的面積越來越大,應力變化超過了閾值,岩層就會產生塌陷,例如河北省開灤礦區在2003年底的塌陷影響區域已經達到197.3km2。地表塌陷最直接、最明顯的影響是使塌陷區上的建築物變形甚至破壞,尤其是在塌陷區下沉不均勻時對建築物危害更大。如果塌陷深度超過了地下水位,塌陷區被地下水浸滿,陸地變為沼澤、湖泊,原來的陸地生態系統轉變為水環境生態系統或陸-水生態系統。

露天開采是將礦體上覆地層和表土剝離後直接開采礦物。露天開采一般都要大規模挖損土地,在地表形成深坑,改變原有的地形,例如撫順露天煤礦已經形成一個長11km,寬2.5km,深288m的采場深坑,破壞土地2700km2。地表挖損形成深坑之後,可能會產生季節性或常年積水。

2 對土壤的影響

土壤是覆蓋於陸地表面的疏鬆物質層,具有肥力特徵,能夠生長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土壤的影響主要表現土壤侵蝕、土壤酸化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土壤侵蝕一般是指在風和水的作用下,土壤或岩石物質被磨損、剝蝕或溶解,並從地表脫離等一系列過程。在自然的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速度是非常緩慢的,表現不顯著,和自然土壤形成過程處於平衡狀態,但是在人為活動的影響下,會打破這種平衡狀態。在礦物開采過程中,會大面積的剝離、清理地面,搬運土、石、礦渣堆積物,破壞地表植被,這些活動都會加劇土壤侵蝕過程。劇烈的土壤侵蝕,將會導致土壤層變薄,土壤養分流失,甚至出現荒漠化現象,在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地區,尤為顯著。

土壤酸化是指酸性物質使土壤變酸的過程。礦物開采過程中,硫化礦床的開采會導致土壤環境酸化;在礦物後期加工利用過程中如煤炭燃燒所產生的SO2等大量酸性氣體可以導致酸雨,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環境酸化。土壤酸化的不良效果有很多方面,主要是隨著pH值的降低,土壤對離子狀態的元素的吸附能力發生變化,如對鉀、鎂等養分離子的吸收減少,導致這些養分流失,降低土壤的生產能力。

土壤污染是指污染物在土壤中積累到一定程度,超過了土壤本身的自凈能力而引起的土壤惡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土壤污染主要包括:礦物開采加工過程中造成的汞、鎘、鉛等重金屬污染;石油化工工業造成的有機物污染;采礦過程中造成的固體廢物污染;核工業帶來的核污染。土壤污染的危害很大,對生長於其上的植物產生污染和危害,使植物發生病變或死亡,重金屬、放射性污染物等會在植物體表或體內殘留,通過食物鏈對動物和人類產生危害,引發疾病。

3 對水環境的影響

由於礦物開采過程中會引起地表塌陷,形成季節性積水區或常年積水區,從而改變原有的地表徑流分布。同時,為了保證開采工作的安全和順利進行,要將礦井中的水及時排出注入河流,增加河流的水量,增強了河流的侵蝕能力,將河道加深拓寬,也會改變地表徑流的形態。采礦活動還會切斷地下蓄水層,蓄水層被切斷後,破壞了地下水的自然狀態及其在礦井工作面周圍的分布,形成水位下降的漏斗區,並對礦區周圍的河流、湖泊、沼澤造成影響,甚至乾涸。

除了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意外,礦物開發利用還會影響水質。從礦井中排出的水所含的懸浮物、礦物成分、重金屬元素、有毒物質等對礦區周圍的水體水質產生影響。在礦物後期的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排入河流,如果這些工業廢水未經過處理或者處理不徹底,就會對造成河流、湖泊、沼澤造成污染,污染的程度和范圍取決於工業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和河流的水量。當水體中污染物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水生生物群落將受到影響。在水循環和水體自凈的作用下,污染物擴散的范圍越來越大,但是濃度越來越低,所以在距離礦區或者排污口越遠的地方,水質受到的影響就越小。

4 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礦物資源開發利用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指空氣污染。在自然狀態下,大氣環境是由干潔空氣、水蒸氣、液體、雜質(固體微粒)構成的,其中干潔空氣的比例在大氣層的99.97%。礦物開采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粉塵和礦渣,造成大氣污染;采礦過程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堆放於地表形成矸石山,有的矸石山含有較多的碳、硫物質,在氧化的作用下,釋放出大量的CO2,CO,H2S等有害氣體,造成大氣污染。大氣污染直接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發育,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引發疾病。

煤炭和石油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CO2等溫室氣體排入大氣層,使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加強,加劇溫室效應,改變生態環境;SO2等酸性氣體排入大氣層,也會引發酸雨,進而對酸雨區的土壤和水體產生影響。

⑦ 人類最早什麼時候發現煤炭並開始使用

有文字記載的開采利用煤炭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代;在公元2~3世紀。

⑧ 一百多年以來,人類使用了巨量的煤炭石油,為什麼地球的氧含量沒有下降呢

那你不如問為什麼CO2濃度沒上升``````其實從地質學上看,百萬年來氧含量下降了很多了,一百年的時間太短了,而氧在大氣中的含量又高,所以不明顯(還有植物們在努力地光合作用啊)。

⑨ 煤還能讓人類用多少年

全世界煤儲量的預測量是10萬億噸,但可供採掘的煤只有7000億噸,以每年開采版34億噸計算,只能權維持200多年。隨著每年的用煤量增加,可能不足200年。但是,人們已經找到了更清潔的能源——核能了。一個大型的發電廠每天都要運大量的煤,用完還要把煤灰運出去,不知要多少節車皮。但是一個像大亞灣核電站同樣功率的核電站,每年只需運1節車皮的核燃料就行了。核能可以完全代替煤了,因為目前已經有440座核電站投入運營,可以抵得上幾千座煤電站。我們不必太為煤枯竭而憂慮,因為核能比煤更清潔,更安全。

⑩ 由於人類大量的開采地下礦藏使得礦藏不斷減少。那麼等到開采完了以後人類將怎樣生存比如煤炭,鋼鐵。

人類只看眼前的利益,不會想到以後。開采完了,環境就變得特別惡劣。

熱點內容
三個字的電影名 發布:2024-08-19 09:10:03 瀏覽:417
台灣紅羊經典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2:17 瀏覽:767
搞笑電影范冰冰梁家輝開戰 發布:2024-08-19 08:53:18 瀏覽:917
免費午夜激情 發布:2024-08-19 08:42:15 瀏覽:831
40分鍾左右的英語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8:43 瀏覽:695
電影宋基美娜 發布:2024-08-19 08:27:04 瀏覽:942
宿舍都變成女的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7:59:35 瀏覽:897
台灣恐怖片喪屍 發布:2024-08-19 07:57:21 瀏覽:179
免費觀看qq群 發布:2024-08-19 07:53:00 瀏覽:921
4級片名字 發布:2024-08-19 07:39:14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