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怎麼了
Ⅰ 煤炭怎麼區分好壞
煤的揮發分(揮發分產率),是指煤在一定溫度下隔絕空氣加熱,逸出物質版(氣體或液體)中減掉權水分後的含量。
煤的灰分(灰分產率),是指煤完全燃燒後剩下的殘渣。
煤的硫分是指煤炭中硫的含量比率。
煤的水分是指煤炭中水的含量比率。
煤的揮發分反映煤炭的變質程度,無煙煤揮發分低、煙煤揮發分高。
煤的灰分大小影響煤炭的燃燒,灰分越高,燃燒越不充分,降低發熱量,反之提高發熱量。
煤的硫分越高,一是對空氣污染越嚴重,二是增加原料成本。如果用在冶金行業,不僅會增加原料成本而且會影響鋼材質量。
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對減少,且水分在燃燒時變成蒸汽要吸熱,因而降低了煤的發熱量。
一般來說好質量的煤炭應該是低硫、低灰、低水分的,揮發分可根據需要來定。除此之處還有其他很多煤炭質量指標要根據行業應用要求來斷定。
中國西南煤炭市場網 http://www.gzmt120.com 歡迎關注!
Ⅱ 煤是怎麼來的
地球四十三億年的年齡里,只有兩個比較重大的成煤時代,一個是石炭紀,一個是侏儸紀。我們現在開采的大多是形成於侏儸系的煤層,就近看烏魯木齊地底下賦存的侏儸紀西山窯組煤系,就是一個相當優質的煤系,出產動力弱粘結煤,用於鍋爐取暖和動力熱電。我就以那個特殊的地質年代來簡要描述一下煤的形成過程。
侏儸紀是地球上物種相當豐富的時期,森林密布,恐龍盛行。最重要的是地球在那個時期已形成了大規模的森林植被,那是一切植物和動物的天堂樂園。設想在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地里,盆地的中央是茂密的森林,森林在日光的照耀下和雨水河流的滋潤下,一年一年的生根發芽,新老更替。枯死的樹乾和枝丫被風吹雷擊而倒伏在大地上,和著落葉化為了塵泥,日積月累,形成了厚厚的含有豐富有機質的泥層。這個厚度甚至可以達到幾十米,上百米。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盆地在大地構造運動的作用下在慢慢地變遷,盆地四周的山脈越來越高,盆地的中央越來越低,河流沖刷著泥沙覆蓋了森林裡的地層,有的樹木已經枯死,有的樹木還在地質運動變化里繼續保持著物種的延續。經過幾萬年還幾十萬年,原有的森林最終在整體上化作了腐化了的有機地表,最終被泥沙覆蓋,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盆地沉積構造。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在厚厚的地表泥沙的重力擠壓之下,原來的森林有機體最終被壓縮成了一個從幾米到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含炭地層(估且這么叫,不太專業),煤層的雛形已形成了。在高壓甚至高溫的地質作用下,原有的有機質被分解,有機質被石炭化,形成了,炭質的狀態,脫離有機體的是水還有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炭等衍生物。在這個脫氧,脫水的過程中,煤就形成了,這個過程可不短,至少經歷了幾億年之久,之所以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對於這個過程來說只是瞬間的閃逝,我們看不到這個過程的整體面貌,只能依靠邏輯的推理。
最終在今天,我們人類依靠科學工具找到了深埋於地下的各式各樣賦存條件的煤層,有直立的,有傾斜的,有水平的,厚度有薄的,有中厚的,有厚的,有特厚的等等多姿多態的煤層。我們使用一項人類最偉大的工程技術――采礦工程來挖掘宇宙自然恩賜予我們的禮物。我們從地面選擇合適的地點,向地下鑿出立井或斜井,通向煤層,然後象切蛋糕一樣分塊處理,做好採掘前必備的井巷工程。然後我們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切割煤層,裝運地下采出的原煤,通過運輸設備提升至地面,我們就看到了堆垛得象山一樣巨大的煤場,還有拉著一節節滿載原煤的火車長龍。我們生活的世界因此有了動力,還有溫暖還有了多種多樣的材料。煤就是這么來的。
可以想像煤的來源是多麼的復雜和不易,我們僅僅是依靠近百年來發展起來的現代化科技來攫取著宇宙上蒼賦予我們的造物,我們卻造不出來這些大地的精華。在我們將那些烏黑烏黑的能量之源化為灰燼之時,我們同時進行著一種毀滅的過程,即毀滅了大自然原有的積累了億萬年的儲蓄,毀滅了大自然依靠時間的力量而完成的生態平衡。我們肆無忌憚地將大地挖掘的千瘡百孔;肆無忌憚地燃燒著原煤,將本是積存在地底的碳基通過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到天空,我們的環境在惡化,我們的能源在枯竭。我們的大地在哭泣。當我們用我們的靈性和智慧無情地撕開了大地的肌膚,掏空了她的肌體里那部分珍貴之後,她是應該喜還是憂呢?
當人類的思想倒逆著流淌到了那時間長河的彼端,在曾經真實現在幻化的世界裡,我們應該將那原始優美的大地的同我們現在文明化的土地做個認真的比較了,宇宙還會給我們多少次重整山河的機會?我們的文明失去了這份依賴還能邁出多遠?我們應不應該用理智的真誠去回報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至少,我們還有技術還有時間去阻止比古老的歷史更原始的破壞行為。
Ⅲ 煤炭是怎麼回事
我國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為基本能源的大國。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煤炭佔75%以上
煤的比內重又稱煤的密度,容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內的一定體積的煤的重量與同溫度、同體積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稱煤的體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內的一定體積的煤的重量與同溫度、同體積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計算煤層儲量的重要指標。褐煤的容重一般為1.05~1.2,煙煤為1.2~1.4,無煙煤變化范圍較大,可由1.35~1.8。煤岩組成、煤化程度、煤中礦物質的成分和含量是影響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礦物質含量相同的情況下,煤的比重隨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Ⅳ 煤炭變石油是怎麼回事
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烴類(碳氫化合物)。
許多勘探資料都表明,全世界煤的可開采資源是巨大的,其能量值相當於石油資源的10倍。煤和石油的形態、形成歷史、地質條件雖然不同,但是它們的化學組成卻大同小異。煤中約含碳80%~85%,含氫4%~5%,平均分子量在2000以上。石油含碳85%,含氫13%,平均分子量在600以內。從組成上看,它們的主要差異是含氫量和分子量的不同,因此,只要人為地改變壓力和溫度,設法使煤中的氫含量不斷提高,就可以使煤的結構發行變異,由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當其碳氫比降低到和石油相近時,則煤就可以液化成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噴氣燃料等石油產品了。同時還可以開發出附加值很高的上百種產品,如乙烯、丙烯、蠟、醇、酮、化肥等,綜合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國際上經典的煤變石油工藝是把褐煤或年輕煙煤粉與過量的重油調成糊狀(稱為煤糊),加入一種能防止硫對催化劑中毒的特殊催化劑,在高壓釜里加壓到20266~70931千帕並加熱到380~500攝氏度的溫度,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通入氫氣,使氫氣不斷進入煤大分子結構的內部,從而使煤的高聚合環狀結構逐步分解破壞,生成一系列芳香烴類的液體燃料和烷烴類的氣體燃料。一般約有60%的煤能轉化成液化燃料,30%轉化成為氣體燃料。具體來說,煤變石油的工藝可分為「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兩種,從世界范圍來看,無論哪一類液化技術,都有成熟的範例。
「直接液化」是對煤進行高壓加氫直接轉化成液體產品。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納粹德國就注意到了煤和石油的相似性,從戰略需要出發,於1927年下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煤炭直接液化廠,年產量達10萬噸,到1944年達到423萬噸,用來開動飛機和坦克。一些當時的生產技術,今天還在澳大利亞、德國、巴基斯坦和南非等地應用。
「間接液化」是煤先氣化,生產原料氣,經凈化後再行改質反應,調整氫氣與一氧化碳的比例。此項技術主要源於南非,技術已非常成熟,煤變石油成本已低於國際油價,但技術一直嚴格保密。20世紀50年代,南非為了克服進口石油困難,成立了南非薩索爾公司,主要生產汽油、柴油、乙烯、醇等120多種產品,總產量達到700多萬噸。目前,這家公司的3個液化廠,年耗煤4590萬噸,年產合成油品1000萬噸。該公司累計投資70億美元,現在早已回收了全部設備投資。此外,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也相繼陸續完成了日處理150~600噸煤的大型工業試驗,並進行了工業化生產的設計。
Ⅳ 煤炭自燃怎麼辦
煤炭自燃會釋放一氧化碳很危險,遠離現場,撥打119火警處理。
煤炭自燃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煤炭自燃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客觀現象,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它是礦井火災控制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化學中可知,自燃是物質在空氣中發生氧化作用而自動發生燃燒的現象,而燃燒則是物質劇烈氧化而發光、發熱的一種化學現象,由此可知,煤炭自燃是煤長期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發生物理、化學作用的結果。
(5)煤炭怎麼了擴展閱讀
影響自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水份:水份的含量及變化是影響煤自發熱最主要的因素,當水蒸發時從外界吸收大量的熱,冷凝時就將這些熱傳給煤粉,理論上講,含水量增加1%將使煤溫上升17℃。因此不能用水來冷卻已經產生自發熱的煤堆,這是因為冷卻水很難將全部的煤浸透而只是讓部份溫度下降而已。
2、通風率:理論上在鬆散的煤堆中不流通的空氣完全反應的話將使其溫度上升2℃,實際上當高速流通的空氣在提供煤以氧氣的同時也會帶走大量的熱。
3、顆粒細度:與自發熱成反比的關系,顆粒越小其表面積越大,與空氣的接觸越充分,更容易產生自熱。但出於堆置上的考量,使煤堆不致於容易坍塌,一般會將其細度控制在一定范圍。
4、揮發份:按揮發份可以將煤分為煙煤、褐煤、無煙煤,其熱值遞增,自發熱可能性降低。而且由於煤粉飛灰都攙在生料中使用(G生料配料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因此根據不同的燃煤要求不同配比的生料,燒成操作上也作調整。
5、溫度:最重要的操作參數,跟據實驗室檢定,80℃以下溫升其反應率反而下降,80℃其活性隨溫度上升而上升。
Ⅵ 現在的煤炭行業怎麼樣
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市場呈供需兩旺走勢,隨著先進產能的釋放,上游煤炭企業供貨版積極,鐵路煤炭發運量繼權續保持增長態勢。與此同時,沿海地區煤炭需求保持強勁,尤其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對煤炭需求持續增長。在進口煤小幅增加的基礎下,南方用戶對環渤海港口的煤炭拉運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環渤海主要發煤港口加強與礦、路、航、電各方的聯系協調,加快卸車,增加場存;尤其增加長協煤炭進港數量,穩定煤炭價格,滿足下游用煤需求,促使煤炭吞吐量保持增長勢頭。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下半年,環渤海煤炭運輸形勢繼續看好,「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兩個用煤高峰先後來到,煤炭市場外部環境好於上半年,北方港口煤炭吞吐量會高於上半年。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火電廠日耗將出現大幅上升,電廠需求和拉運數量將出現增加。而夏季過後,電廠開始准備冬儲;今年四季度,環渤海港口煤炭運輸形勢將繼續趨好。
Ⅶ 煤是怎麼產生的
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產,一種固體可燃有機岩,主要由植物遺體經生物化學作用,埋藏後再經地質作用轉變而成。
具體來講,煤有褐煤、煙煤、無煙煤、半無煙煤等幾種,在整個地質年代中,全球范圍內有三個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紀和二疊紀,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種為煙煤和無煙煤。 (2)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種為褐煤和煙煤。 (3)新生代的第三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種為褐煤,其次為泥炭,也有部分年輕煙煤。
在地表常溫、常壓下,由堆積在停滯水體中的植物遺體經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轉變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後,由於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經成岩作用而轉變成褐煤;當溫度和壓力逐漸增高,再經變質作用轉變成煙煤至無煙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遺體在沼澤中堆積經生物化學變化轉變成泥炭的過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遺體在沼澤中經生物化學變化轉變成腐泥的過程。腐泥是一種富含水和瀝青質的淤泥狀物質。冰川過程可能有助於成煤植物遺體匯集和保存。
Ⅷ 中國煤炭行業到底是怎麼了
先上數據:
12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37.2億噸;
13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36.1億噸;
14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35.1億噸;
15年1-10月,全國煤炭消費總量32億噸。
注意,雖然單獨看煤炭消耗水平並沒有下降太多,但即便在當前經濟下行的環境下,每年經濟總量還是在穩步增速,所以煤炭形似下行是建立在經濟穩步增速的基礎上的,所以並非是簡單的靜態下滑,還涉及到一個此消彼長的環境因素。
造成這個面的原因說白了還是受四萬億影響導致的產能盲目擴大,而國內因為近幾年經濟下行後需求不足,就產能過剩了。所以基本上現在煤炭行業的環境是非常嚴峻了,不過去年隨著一系列宏觀政策出台,關稅政策的變化和人民幣的國際接軌,基本上大的區域市場再受到進口煤的沖擊也已經很小了,加上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北方煤炭也不大可能會再次低價傾銷,所以應該也壞不到哪裡去了,基本是個底部。
在下限可以確定的情況下就是該考慮未來上限了,可以確定的是,現在能源再怎麼尋求轉型也好,開發新能源也好,煤炭現在依然還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對國家安全和能源戰略有很大的意義,習現在之所以能夠比較硬氣的面對各個國家元首,不也還是因為我國的產能過剩啊。
然後15到16年也很微妙,這兩年我國經濟基本也處於增速換擋、結構調整、政策消化的三個形式的疊加階段,經濟下行導致保守主義抬頭,所以我國能源現在的「富煤缺油少氣」的結構短期內還是難以改變,我手上拿到的內部的參考,預計到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量會到48億噸左右,加上未來國際形勢變化,我國一直進口的石油天然氣一旦被控制,國家能源安全還是會依賴煤炭。
然後比較直接的就是我們拿到的該龍頭的Q4財報和工業用電還有銷售配比等一系列的直觀數據,因為保密相關不便分享了,不過能明顯感到回暖的跡象,可以分幾點說一說:
15年4季度,中央還有地方,特別是經濟增速較高的區域,債務壓力很大,穩增長的壓力也很大,反而對鋼材市場利好,直接轉嫁在煤炭行業的話就是對精煤市場利好;
去年的基建投資同比也是增長的,從15年8月開始,水泥價格開始上漲,直接反應在建材煤的需求也在同時增長;
15年進入10月份後雨季結束,全國的降雨量減少,水電發電量連續回落,取而代之的是火電發電量明顯大幅增長,煤炭需求進一步回升。
所以煤炭行業的拐點肯定會有,或是內因或是外因,但是要復甦至煤炭黃金十年的風景肯定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