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勘察煤炭 » 煤炭什麼行業發展

煤炭什麼行業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1-09 02:19:09

煤炭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煤炭抄行業目前的發展還可以,但是發展前景不被看好。
煤炭作為一種能源,會產生環境污染,屬於被淘汰的行業。雖然在能源消費中煤炭占的比例依然很高,但是現在對煤炭的使用量和比例也都正在逐步下降,發展前景其實並不被看好。

㈡ 世界煤炭產業的歷史發展

人類對煤炭的認識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古中國、希臘、古羅馬等地都有使用煤炭的記錄。距今大約2000多年前,古希臘開始開采和利用煤炭,而中國早在6800~7200年以前,煤炭就被發現和利用作為燃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國家。但是,由於生產力的限制,此時對煤炭的認識尚處於早期,柴草是當時最主要的能源。

直到17世紀後,隨著手工業的蓬勃發展,木柴作為燃料越來越滿足不了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煤炭真正得到廣泛利用,取代木柴成為世界的主要能源。

18世紀開始,煤炭成為西方國家的主要工業和運輸能源。早期工業化國家發達的煤炭產業,為工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大量能源,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蒸汽機的推廣,冶金工業的勃興及交通運輸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因此,各國幾乎都在產業革命的同時,迅速興起近代煤炭工業。18世紀中葉由於工業革命的進展,英國對煉鐵用焦炭的需要量大幅度地增加,煉焦爐應運而生。

隨著鋼鐵工業的興盛,西方工業國家,尤其是英國,迎來了「煤鋼時代」。此時英國的主要煤礦產區大都經歷了一個鋼鐵行業耗煤量占煤炭總產量的一半甚至七八成的時段,但是其峰值大多出現在1870年之前。

伴隨著能源消耗和產業轉型,煤炭產業在20世紀初迎來了繁榮時期。二戰前,煤炭生產集中在美、英、德和(前)蘇聯,合佔世界總產量的3/4。1913年,世界煤炭產量13.20億t,佔世界一次能源總產量的92.2%,比1860年增加7倍,從而進入了能源「煤炭時代」。

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大批煤礦被關閉,眾多礦工被解僱,這又引發了不斷的煤礦工人罷工。與此同時石油的大量開發,又奪走了許多煤炭市場,迫使煤炭產量出現了下降和徘徊局面。20世紀30年代,煤炭產業進入了最暗淡、最困難的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加速了美國經濟的復興,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中期,美國煤炭產量迅速回升,支持了美國的戰爭和戰後歐洲的復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及大戰期間,煤化工也取得了全面而迅速的發展。1950年,世界煤炭產量比1913年增長39.8%,達18.18億t,佔世界能源消費的62.3%。

20世紀50年代開始,煤炭在工業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式微,煤鋼時代的幾個傳統大國在二戰後也都不復當年之輝煌。新興的美國和石油一起逐漸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天然氣與核能也在總的能源利用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總體而言,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黃金時代,其間煤炭產業發展緩慢。1951~1974年,是煤炭生產的蕭條時期,20多年間煤炭產量只增加12.2%。一些傳統煤炭生產國棄煤開油,西方國家的煤炭工業一度衰落。由於大量廉價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除煉焦工業隨鋼鐵工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外,工業上大規模由煤製取氣體燃料的生產暫時中止,不少工業化國家用天然氣代替了民用煤氣。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石油化工飛速發展,致使以煤為基礎的乙炔化學工業的地位大大降低。

進入20世紀70年代末,石油危機使煤炭工業重現生機,產量加速增長,生產和利用都有很大發展。1980年煤炭產量達37.89億t,比1970年增長29.3%;1989年世界煤炭產量達48.8億t,比1976年增加50%;1990年世界煤產量達47.167億t,為歷史最高水平,比1980年增長59.4%。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世界煤炭生產發生戲劇性的變化,由20世紀80年代的高速增長變為負增長,1996年產量為46.3億t,比1990年下降1.8%。主要原因是:前蘇聯經濟嚴重滑坡,煤產量陡降,從1990年的7.03億t降至1996的4.192億t,下降40.5%;西歐國家逐步取消煤炭生產補貼,導致產量大幅下降,英國從1990年的0.944億t降至1996年的0.505億t,下降46.5%,德國從3.975億t降至2.351億t,下降45.8%;全球環境浪潮的沖擊,使發達國家煤炭需求減少,OECD國家煤炭總需求量從1990年的13.552億t煤當量減至1996年的13.35億t煤當量,減少1.5%;世界第1和第3產煤國中國和印度煤產量增長速度趨緩。此外,曾是世界主要產煤國的法國和日本,煤炭工業即將消失,1996年產量已分別降到990萬t和650萬t。

進入21世紀,縱觀當今世界各主要產煤國的煤炭工業,煤炭企業的發展正逐步走向集團化、集約化、信息化和國際化。除中國外,目前世界主要產煤國家的前4家煤炭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均在40%以上(美國45.8%、南非62%、澳大利亞64%),單井平均生產規模200萬t左右(德國280萬t、波蘭200萬t、英國180萬t)。

EIA近期發布的一篇報道稱:作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國,2010年,中國的煤炭產量幾乎佔了世界煤炭產量的50%,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生產國美國煤炭產量的3倍之多,差不多是繼中國之後十大煤炭生產國的產量之和。世界排名前五的中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煤炭生產佔了全球煤炭總產量的75%,總產量增長佔到了98%;而世界其他國家煤炭增長僅佔7%。2000~2010年間,全球煤炭產量上漲了66%,年產量一度超過80億t。

㈢ 你如何看待煤炭行業未來的發展

長期以來,煤炭都是作為我國的支柱性能源產業存在的,即使在煤炭去產能、調整產業結構的情況下,煤炭依然占據能源的半壁江山。但是煤炭行業是一個高污染、高能耗的行業,對環境破壞嚴重,後期治理投入高、治理難。

㈣ 煤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會是怎樣的呢

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但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

綜合前文對回於煤炭行業的供需情答況進行分析:隨著我國煤炭行業的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煤炭行業市場供需實現基本平衡,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展,且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波動。

但行業的改革發展依然存在新的矛盾和問題,例如全國煤炭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煤炭時段性供應不足、市場供需平衡不穩定以及行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鑒於行業發展現狀以及問題,未來行業發展要沿著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不斷深入供給側改革,保證煤炭行業發展質量;提升行業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市場體系建設。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㈤ 我國煤炭產業的歷史發展

(1)古代煤炭產業的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的國家。流傳久遠的神話傳說充分說明,我國很早就已發現和利用煤炭。

1973年10月在沈陽「新樂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97塊煤精雕刻製品和煤塊,經鑒定為撫順煤田西部本層煤,「新樂遺址」出土文物屬於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這說明我國撫順煤田早在距今6800—7200年以前就被發現和利用了。1938年有撫順還發現過一處距今2000多年前漢代居民點遺址燃煤的遺跡。

從漢代開始,煤炭已經用於冶鐵過程中。西漢時期,開始採煤煉鐵;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煤炭的開采和使用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晉代以及南北朝時期,江西高安、新疆庫車和山西大同等地區煤炭開發比較突出。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宮廷中的重要燃料。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煉丹家清虛子發明了黑火葯,使采礦業進入了爆破開採的時代。從唐代開始,我國煤炭開發利用的知識逐漸傳播到國外,在一些外國著作中,記述了中國人民利用煤炭的情況,成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徵。

宋代的煤炭開發利用以現今河南、河北、陝西、山東等地最為突出。在宋代,我國人民就已經利用焦炭,煉焦技術已臻成熟。

元代,在全國統一之後,以蒙古貴族為首的統治集團為了鞏固統治,大力發展生產,注重礦業。特別是都城大都(今北京)的西山地區,採煤業發展較為普遍,成為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

明代,我國煤炭開發利用得到了比較明顯的發展。當時煤炭業不僅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有了普遍進步,且在江西、安徽、四川、雲南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發展。

清代的採煤業,在明代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從清初到道光,歷代統治者對煤炭生產都是比較重視,並對煤炭開發採取扶植措施。由於各級官府對煤炭開發比較重視,加上社會的迫切需要和各地人民的辛勤勞動,從而使清代採煤業有了普遍的發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出現了我國古代煤炭開發史上的又一個高潮。

(2)近代煤炭產業的發展

中國正式建成的第一個近代煤礦是台灣基隆煤礦。至1895年為止,各地開辦了十幾個規模較小的近代煤礦,使中國的採煤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此為中國近代煤礦發展的第一階段。

1895~1936年,在外資和民族資本家爭相投資中國煤礦的情況下,又出現一批新式合資煤礦企業。1929年國民黨政府建設委員會開辦淮南煤礦;同年,成立山西晉北礦務局,開采大同煤礦;至1936年,全國年產5萬t以上的新式煤礦61個,全國原煤產量3900萬t,平均效率為每工0.3t。

這一時期的基本特點是:①各帝國主義相繼攫取中國礦權,以單獨經營或同中國合資經營的方式,控制了中國主要煤礦。這期間外國人投資的煤礦32個,投資額佔中國煤礦總投資額的51.78%。1933年全國煤產量屬於有外資的產額佔61.3%。②中國民族資本在資金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的條件下,開辦了一批煤礦,其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經受不住外煤傾銷的打擊,往往虧損。③生產環節的機械配置極不合理,礦井提升、通風、排水用新式機器,而回採工作面主要是手鎬刨煤,巷道運輸多靠人力和畜力。④煤礦企業分布極不合理,主要集中於河北、山東、遼寧、山西、河南5省。1936年這5省煤產量佔全國煤產量的76.5%。

(3)抗日戰爭時期的煤炭產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繼1931年侵佔東北所有煤礦之後,又陸續侵佔華北、華中煤礦。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華北、華中佔領區進行掠奪性開采,煤礦開采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日本帝國主義為解決設備不足的困難,而又能更多、更快地掠奪中國煤炭資源,煤田開拓方式主要採用小斜井和小立井,例如東北有大小煤坑267個,其中立井8個,露天礦7個,斜井252個;採煤方法絕大多數為殘柱式,回收率僅20%左右。②增產主要靠增加勞動力,很少增加機械設備。③生產效率逐年下降,煤炭成本逐年提高。④缺少保安設備和措施,災害事故嚴重,1942年本溪湖煤礦發生世界罕見的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

1937年以後,隨著華北主要產煤區被日本帝國主義的侵佔,國民黨政府不得不把煤炭開發事業轉向西南、華南和西北。從1937~1945年,國民黨政府管轄區新建或擴建日產50t以上的煤礦57個,規模最大的是天府煤礦,年產30多萬t,其他煤礦年產量多在2萬t以下。從1938~1945年國民黨政府管轄區共計產煤4562萬t。

(4)解放戰爭時期的煤炭產業

1945年日本投降後,所侵佔的煤礦大部分為國民黨政府接收。這些煤礦因受日帝掠奪破壞和戰爭影響,多數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西南等地的煤礦因銷路不旺,產量銳減。1946~1948年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直轄的29個煤礦只生產原煤1252萬t。

在中國解放區,民主政府先是從日帝手中接管了一批煤礦,嗣後又陸續從國民黨政府手中接管了除台灣省以外的所有煤礦。這些煤礦都曾遭到嚴重破壞。民主政府在器材物資極端缺乏的條件下,進行艱苦的修復工作,逐步恢復生產。從1946~1949年,中國解放區約生產原煤2000萬t。

(5)新中國成立後的煤炭產業

新中國在建立之初,從舊中國接收了約40個煤礦企業、200處礦井和少數幾個露天煤礦,加上解放區民主政府興辦的小煤礦、公私合營煤礦和私人開辦的小煤窯,1949年生產原煤32.43Mt。

在三年恢復時期(1950~1952年),全面恢復了原有煤礦的生產,對32處礦井進行了改擴建,並開工建設新井17處,設計生產能力12.51Mt/a,初步奠定了煤礦開采發展的基礎。

「一五」時期(1953~1957年)開始了大規模的煤礦生產建設,重點擴建了開灤、大同、阜新、鶴崗等15個老礦區,又開發建設了平頂山、鶴壁、包頭、潞安、石嘴山等10個新礦區,開工建設礦井194處,設計生產能力75.37Mt/a;建成投產礦井205處,設計生產能力63.76Mt/a;恢復礦井38處,設計生產能力11.34Mt/a,1957年全國原煤產量達到130.73Mt。

1958年開始的三年大躍進及這期間出現的高指標、瞎指揮等不科學的做法,導致不適當地擴大了煤礦建設規模,一些新建礦井簡易投產,一些生產礦井重采輕掘,推行了不合理的采礦方法,出現嚴重的採掘失調。針對大躍進帶來的問題,煤炭工業進行了第一次大調整。

「三五」(1966~1970年)和「四五」(1971~1975年)時期,煤炭開發戰略和建設重點有重大改變。在此期間,集中建設了煤炭工業「大三線」——西南和西北煤炭生產基地,突擊性開發江南煤田。在西南主要建設了六盤水(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的總稱)和攀枝花礦區,建設礦井共28處,設計生產總能力14.11Mt/a,建成投產礦井21處,設計生產能力9.40Mt/a;在西北的賀蘭山基地和渭北基地。

「四五」期間,建設總規模達到42處,設計生產能力12.82Mt/a;建成礦井(露天)13處,設計生產能力11.22Mt/a,滿足了西南和西北用煤的需要,顯著改善了煤炭開發布局。為扭轉北煤南運的局面,「三五」時期對江南煤田進行了大規模的煤田地質勘探和分布范圍廣闊的礦區建設,到「四五」期末,建成礦井295處,設計生產能力39.36Mt/a。由於建設部署不符合江南煤田實際,盡管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扭轉北煤南運」的原定目標仍未能實現。

針對20世紀70年代偏重挖掘生產礦井潛力,新井建設規模縮小,一些生產礦井又出現採掘失調的情況,從70年代後期起,又進行了煤炭工業第二次大調整。加大了新井建設規模,建設重點由西南、江南轉向北方和東部,加強了生產礦井的開拓延深,改善了安全生產條件。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煤礦開採在質與量方面都有很大發展,新開發了10多個新礦區,新建設一批現代化的大型礦井和露天礦,大力推廣采礦機械化和綜合機械化,有重點地建設多層次的高產高效礦井,大力發展了地方煤礦,開辦了遍布全國的鄉鎮煤礦,有選擇地建設了重點產煤縣,使煤礦開採在更大規模和高質量的基礎上持續向前發展。

20世紀的最後10年,我國煤礦開采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應用現代高新技術與采礦技術及裝備相結合,加速推進煤礦生產技術的現代化,進行了高產高效礦井(露天)建設,並建成129處高產高效煤礦(井工123處,露天6處),少數礦井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平,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開拓出了我國煤礦開采21世紀發展的新道路。[1]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煤炭行業發展迅速,掀起了煤礦開發及開採的新高潮。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2012年我國原煤產量已達36.5億t。圖1-1為近六年來我國原煤產量及增長情況。

圖1-1 近六年來原煤產量及增長比例

㈥ 新形勢下的煤炭行業究竟該如何轉型

一、領導層必須提抄高對轉型的極端重要性的認識;一是提高對高能耗,資源消耗型企業必須取消的認識;二是對轉型的困難特別重大的認識;三是轉型的方向目標的重新選擇的符合新代要求的認識。
二、積極探索轉型目標方案;一是考慮相關煤炭的環保新產品、新用途開發創新方向;二是新能源開發;三是其他與現有職工相關的密切的產業等。
三、合理分流原有員工;一是退休一批;二是轉業一批;三是重新培訓上崗一批。

㈦ 煤炭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是什麼

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氣。總之就是轉型,升級,清潔能源。
「十內二五」末,天然氣需求為容2050億立方米,五年復合增長率約13%。通常將天然氣按不同用途分為城市燃氣、天然氣發電、化工用天然氣、工業燃料四個類別,經過測算,到2015年各部分需求分別為701、295、120、935億立方米。供需和市場來講,國內天然氣的缺口較大。相關數據顯示,未來幾年內,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將快於煤炭和石油。未來中國天然氣消費的發展趨勢,一是需求量大幅增長,二是利用方向將發生變化,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環境保護力度的提高,我國天然氣消費結構逐漸由化工和工業燃料為主向多元化消費結構轉變。煤制天然氣將以城市燃氣為目標市場,適度發展作為天然氣資源的補充。

㈧ 煤炭行業發展趨勢

截至2013年10月30日,我國共有32家煤炭企業發布第三季度報告,根據Wind數據統計,28家煤炭企業的凈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佔比高達88%,其中,安泰集團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344%,遠興能源同比下降260%,寶泰隆同比下降146%。同時,持續下跌的煤價使多數煤炭企業的業績大幅下跌,甚至虧損,其中兗州煤業虧損最為嚴重,前三季度虧損5.88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祝建梅認為,受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煤炭下遊行業需求疲軟,煤炭庫存高企,煤價持續走低,致使多數煤炭企業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我國煤炭市場呈現一片慘淡景象。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原煤產量逐年提升,2007年原煤產量為22.95億噸,2011年產量增加至35.20億噸,年均復合增長率在10%以上,到2012年達到36.50億噸,同比增長3.80%,增速較上年有所下降。2013年1-6月,我國原煤產量為17.9億噸,同比下降3.7%。

我國進口煤的繼續增加,加劇了國內煤市的壓力。一方面,減少了對國產煤炭的需求;另一方面,國際煤價的時漲時跌,導致國內煤價的不穩定。2012年,我國煤炭進口保持高位,進入四季度,國內外煤價走勢出現分歧,國內煤價小幅回升而國際煤價持續小幅下跌,價差逐步拉大,全年我國累計煤炭進口2.89億噸,同比增長29.8%。2013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煤炭1.58億噸,同比增長13.3%。煤炭進口量的持續增加對國內煤炭產生較大的沖擊。

總之,目前我國煤炭整體情形不太良好,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市場需求下降,再加上進口煤炭的沖擊,我國煤炭行業前景不容樂觀。

未來幾年估計也跟現在差不多,屬於低迷狀態。而且隨之國家對環保的重視,清潔能源的利用范圍將會得到更大利用,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耗比例將會逐漸降低。

㈨ 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以下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2018年,我國煤炭產量和凈進口量較維持小幅增長,有效供給保障增強。根據中煤協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原煤產量36.80億噸,同比增長4.5%。從逐月產量來看,除了7月煤炭產量低於2.90億噸,其餘月份產量均維持在2.90億噸以上。

總體而言,我國煤炭行業市場供需實現基本平衡,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波動。但行業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未得以徹底解決。例如,全國總體煤炭產能相對過剩的態勢沒有改變,市場供需平衡的基礎還比較脆弱,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生產力水平有待提升,去產能和「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難、人才流失與採掘一線招工接替等問題仍然突出,煤炭行業改革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對此,要繼續堅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依法依規組織生產,堅決做到不違法違規建設生產,不超能力生產、不安全不生產、不生產銷售劣質煤、不搞無序競爭;要加快產業調整轉型升級,在當前的形勢下要下決心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堅決退出不達標的產能,堅決退出安全風險高產能,加快退出資源枯竭、生產成本高、煤質差、開采難度大、扭虧無望的落後產能。

同時,堅持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逐步建立煤炭上下游產業鏈長期穩定合作關系,保障煤電、煤鋼企業長期穩定供應、穩定價格、穩定運行,要構建煤炭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發展。

煤炭消費難以大幅增長

從供給端來看,當前煤炭產能仍然較大,但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總體產能相對過剩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常態。隨著煤炭新增產能的不斷釋放,煤炭產量將進一步增加,2019年企業排產新增煤炭產量1億噸左右。

從需求端來看,全國煤炭消費難以大幅增長,極有可能與2018年持平,,甚至可能呈現略有下降態勢。一方面是宏觀經濟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費快速增長,盡管判斷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臨的風險依然存在,當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環境趨勢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全球競爭代價提升,經濟增長很難超過前些年發展水平,難以支撐煤炭消費快速反彈。

另一方面,主要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難於樂觀。近幾年我國電力供大於求態勢未變,隨著國家穩步發展清潔能源,大力促進清潔電力消納,風電、核電等清潔電力消費增速依然保持較高水平,將會大於全社會電力消費增速,全國煤電消費量很有可能持平或減少,將帶動電力行業耗煤量呈下降趨勢;隨著「十三五」後期鋼鐵行業和建材行業發展峰值期到來,這兩個行業的煤炭消費增長有限;隨著煤炭價格在相對高位穩定運行,現代煤化工發展的經濟性不強,化工行業煤炭消費增長也不容樂觀。

熱點內容
三個字的電影名 發布:2024-08-19 09:10:03 瀏覽:417
台灣紅羊經典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2:17 瀏覽:767
搞笑電影范冰冰梁家輝開戰 發布:2024-08-19 08:53:18 瀏覽:917
免費午夜激情 發布:2024-08-19 08:42:15 瀏覽:831
40分鍾左右的英語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8:43 瀏覽:695
電影宋基美娜 發布:2024-08-19 08:27:04 瀏覽:942
宿舍都變成女的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7:59:35 瀏覽:897
台灣恐怖片喪屍 發布:2024-08-19 07:57:21 瀏覽:179
免費觀看qq群 發布:2024-08-19 07:53:00 瀏覽:921
4級片名字 發布:2024-08-19 07:39:14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