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的能源礦有都什麼
⑴ 東北三省的主要煤礦都有哪些啊
遼寧省:煤:產地(井田)144處,保有儲量60.2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3.9億噸,占總量85%。全省專煤礦產地主屬要分布於沈陽、鐵嶺、撫順、阜新、北票、錦州、朝陽等地區。省內煤種以氣煤、長焰煤及長褐煤為主。
黑龍江省:煤炭是黑龍江省的第二大能源礦產,資源總量約408億t,主要分布於東部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煤礦區
吉林:分布於長春、遼源、通化、白城
⑵ 東北三省哪個地方出煤炭
遼寧省:煤:產地(井田)144處,保有儲量60.2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3.9億噸,占總量85%。全省煤內礦產地主要分布於沈容陽、鐵嶺、撫順、阜新、北票、錦州、朝陽等地區。省內煤種以氣煤、長焰煤及長褐煤為主。
黑龍江省:煤炭是黑龍江省的第二大能源礦產,資源總量約408億t,主要分布於東部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煤礦區
吉林:分布於長春、遼源、通化、白城
⑶ 東北地區最大的能源產地是哪個省
東北地抄區最大的能襲源產地是黑龍江省。其中大慶油田自1960年開發以來,探明含油麵積4415.8平方公里,石油地質儲量55.87億噸。
能源工業包括石油石化、煤炭、電力, 是東北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
東北區域是我國綜合礦產及能源資源富集地區之一,與周邊蒙古、俄羅斯遠東地區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地緊密相連,經濟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東北可用於發電的一次能源儲量巨大,理由有四:其一,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儲量不斷增加;其二,已規劃千萬千瓦風電基地三個,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大;其三,核能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其四,與俄、蒙、朝三國接壤,便於引入境外能源。實踐證明,東北電力能源發展戰略可以實現從自給自足向跨區外送轉型。
⑷ 東北地區什麼礦產不豐富
黑龍江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4種.佔全國已發現234種各類礦產的57.2%。已查明儲量的礦產有87(新增菱鎂礦)種,佔全國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種數(2l5種)的37.7%。保有儲量位居全國首位的有10種,即:石油、晶質石墨、顏料黃黏土、長石、鑄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矽線石、錸礦;位居第2位的有2種,即:玻璃用大理岩、浮石;位居第3位的有6種,即:硒礦、珍珠岩、玻璃用脈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岩、泥炭;占前10位的礦產有42種。全省鐵、銻、鎳、鈷、硼、螢石、石棉、磷礦、硫鐵礦、鉀等成礦地質條件較差,資源可利用程度低,自給率不足。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品種齊全、儲量豐富,但開發程度低,市場化程度低。黑龍江省是礦業大省,但礦業發展不平衡,主要以石油、天然氣、煤炭、黃金及部分非金屬建材礦產為開發重點,其他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松遼盆地的大慶一帶,煤炭分布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台河和雞西等地,有色金屬、黑色金屬主要分布於嫩江、伊春和哈爾濱一帶,金礦產於大、小興安嶺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區,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
吉林省礦產資源品種較多。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蘊藏量大,許多礦產儲量居於全國前列,能源礦產佔有重要地位,黑色金屬和化工原料礦產也有一定儲量。
(一)能源礦產
煤炭 吉林省煤炭資源分布較廣,全省三分之二的縣、市有煤,主要集中在通化、舒蘭、琿春、遼源等市、縣。油頁岩產地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松遼、樺甸、羅子溝三個盆地,儲量相當於全國儲量一半以上,具有較大的潛在優勢。
石油 吉林省石油主要分布在松遼盆地南部。列全國第八位。
(二)黑色金屬礦產
鐵 吉林省鐵礦儲量比較集中。在全國居中下。主要分布於東部山區,有樺甸縣老牛溝、渾江市板石溝、敦化市塔東等3處大型礦床和通化市四方山、和龍縣官地、通化市七道溝、渾江市大栗子、七道溝、渾江市青溝等6處中型礦床。 釩 主要產地為敦化市塔東礦,保有儲量31.97萬噸,居全國第八位。
(三)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
銅 全省有銅礦產地31處,總保有儲量84.4萬噸,居全國第十四位。主要礦床有永吉縣大黑山,琿春縣小西南岔,磐石縣紅旗嶺、通化縣赤柏松等。 鎳 全省有鎳礦產地8處,保有儲量35.3萬噸,約佔全國儲量4。7%,居第三位。主要礦床有磐石縣紅旗嶺,通化縣赤柏松.蛟河縣漂河川等。 鉬 全省有鉬礦產地6處,總保有儲量109.81萬噸,約佔全國儲量20%,居第二位。主要礦床有永吉縣大黑山等。金 全省列入儲量表產地24處,主要分布於東部山區,產地有永吉縣大黑山、琿春縣小西南岔、樺甸縣夾皮溝、板廟子、安圖縣海溝、汪清縣刺蝟溝、汪清縣金倉、琿春縣柳樹河子等。鍺 主要產於九台縣營城礦,保有儲量398。5噸,佔全國儲量1l%,居第三位。鎵 全省有鎵礦產地兩處,一處為永吉縣大黑山,一處為樺甸縣西檯子,保有儲量1.6678萬噸,佔全國儲量22%,居第二位。錸 主要產於永吉縣大黑山礦,保有儲量13.1噸,佔全國儲量9.2%,居第三位。
(四)非金屬礦產
吉林省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有40多種,可供開發利用的礦地700餘處,有遠景的礦點還要多得多。非金屬礦產在吉林省礦產資源中比重較大,而其中硅灰石、硅藻土和膨潤土具有優勢。
硅灰石 是吉林省有發展的礦種之一。已探明儲量2000萬噸,預測儲量4000萬噸,佔全國儲量97%。礦石質量較好,有害雜質含量低。主要分布在磐石縣長崴子、梨樹縣大頂山、龍井縣大灰溝等3個地區。
硅藻土 是吉林省地質儲量很大的礦產,預測儲量3億噸,居全國第一位。而且質量好,名列世界前列,屬國內優勢礦產,在國際市場很有競爭能力。主要分布於長白縣馬鞍山、敦化縣秋梨溝、高松樹等地。
膨潤土 已探明儲量4041.9萬噸,預測儲量豐富,居全國第一位。近年內發現的鈉基膨潤土礦已開始應用於鋼鐵工業,用處廣,需要量大。主要分布於九台縣和公主嶺市。儲量較大的是公主嶺市劉房子膨潤土礦和九台縣銀礦山膨潤土礦。長春市郊區石碑嶺煤礦、羊草溝煤礦也勘探出膨潤土,儲量亦很豐富。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非金屬礦產儲量居於全國前列。如沸石礦、石墨礦、滑石礦、大理岩礦、石灰岩礦、硼礦、石榴石礦、耐火粘土礦、水泥粘土礦、火山楂礦和浮石礦,等等。
遼寧礦產資源截止1999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產110多種,礦點以上產地2000多處,探明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菱鎂、硼、鐵、金剛石等7種。
遼寧省礦產資源具有四個基本特點。一是礦產資源較豐富,配套性好;平均每萬平方公里有大中型礦產地36處,是全國平均密度的兩倍多。鋼鐵工業中所需的主元素礦產和輔助原料礦產、能源礦產基本配套齊全。二是礦產地集中,便於規模開發;石油、天然氣集中在盤錦、沈陽;鐵礦95%分布在鞍山、本溪和遼陽市;菱鎂礦主要在鞍山和營口;滑石80%在鞍山;硼礦的98%在丹東;金剛石在大連。三是共、伴生礦產多,綜合利用價值大;有色金屬礦產,硼鎂鐵礦和磷鐵礦等多為共、伴生礦產,伴有多種有益元素,尤其是伴有稀散元素礦產。四是埋藏淺,適宜露天開采;煤、鐵礦產中有全國著名的撫順、阜新、本溪、鞍山等露采礦山。
遼寧在世界上具有優勢的礦產主要有菱鎂礦。 菱鎂礦質地優良、埋藏淺,規劃基期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25.6億噸,分別佔全國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
在全國具有優勢的礦產主要有硼、鐵、金剛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種。
硼礦共、伴生礦物多、品位較低,保有資源儲量(B2O3)2630.0萬噸,佔全國的56.4%
鐵礦以貧礦為主,多可露天開采,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110億噸,佔全國的24.0%,居全國首位。
金剛石質量較好,但品位偏低,保有資源儲量金剛石2029354克,佔全國的51.4%。
滑石質量上乘,馳名中外,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4791.2萬噸,佔全國的20.1%,居全國第二位。
玉石以質地細膩,色澤艷麗,晶瑩剔透而聞名遐邇,被確定為主要候選「國石」。保有資源儲量9.4萬噸。居全國第二位。
石油剩餘可采儲量19558.0萬噸,佔全國的7.9%,居全國第四位。
具有比較(區位)優勢的礦產主要有:煤、煤層氣、天然氣、錳、鉬、金、銀、熔劑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岩、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種。
⑸ 東北地區能源礦產資源主要有
①東北地來區的鐵礦、源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等金屬及 煤、石油等能源資源.
②東北地區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在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網中,鐵路佔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同時南部瀕臨黃海、渤海,海運交通便利.
③遼中南工業區人口集中,城市密集,造成本區能源、水源、交通緊張,污染嚴重.
④經過多年的開發,東北地區的一部分礦產資源日益減少,許多工礦城市面臨著資源不足的嚴峻挑戰.近些年來,立足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背景,東北許多工礦城市著力實施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發展新型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積極治理污染,促進重工業、輕工業與農業的協調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故答案為:①鐵;錳;鉻;煤;石油;②鐵路發達;海運便利;③城市;④D.
⑹ 東北三省都有哪幾個省
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產區,具有綜合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資源等優勢,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之地。土地總面積78.7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8.2%,人口10715.4萬人,佔全國的8.4%。東北三省是我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窗口,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華北是東北的腹地,有京、津
等大都市,有豐富的資源和技術力量,同時還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是東北經濟發展的大後方。
東北三省還是溝通東北亞和歐洲之間里程最近的大陸橋的重要中間站和聯絡點,區位優勢顯著。當前黨中央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納入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布局中,為東北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東北三省將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後的第四大經濟區。
東北三省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地形以山地、平原、河流為主。分布的長白山、大小興安嶺是東北生態系統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松花江、東遼河、西遼河、鴨綠江等主要河流發源這里,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東北三省物質富饒,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礦產生產基地,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這里的林業用地面積達3875萬公頃,佔全國的14.7%,森林覆蓋率達39.6%,遠遠高出全國森林覆蓋率16.55%的水平。這里的油母頁岩、鐵、硼、菱鎂石、金剛石、滑石、玉石、溶劑灰岩等礦產的儲量均居中國首位,遼河油田是中國第三大油氣田,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佔中國的15%和10%。這里的東北虎、紫貂、丹頂鶴、梅花鹿、大馬哈魚、黑熊、飛龍、猴頭、人參、黃芪、松耳等馳
名中外。
東北三省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原始、粗獷、神奇和博大見長。冰河樹掛,冰雕雪塑,蔚為奇觀;森林、草原廣袤富饒以及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風情民俗吸引著大量中外遊客。
東北三省經濟起步較早,為新中國的發展壯大做出過歷史性的貢獻,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經濟建設。近年來,東北三省以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四個副省級城市為突破口,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特別是十六大提出了「支持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支持資源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扶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等政策,確立為東北三省新的發展戰略,並繼續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更加促進東北三省的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
2002年, 東北三省國內生產總值達11603.2億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1.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76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346.7億元。三次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12.9:49.7:37.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833.5元。
東北三省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現已形成由水陸空立體交通組成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市場交易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鐵路營業里程12847.6公里,佔全國的18.3%;公路里程149332公里,佔全國的8.8%;內河航運里程7657公里,佔全國的6.3%。五大海港——大連、丹東、營口、錦州、葫蘆島,與五大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國內、國際航線連通著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郵電通訊發展迅速,光纖、 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程式控制
交換、移動通信、數字通信等輻射全國、通達世界,公用電網以及網點密布、業務種類齊全、具有多種運輸手段的公用郵政網。城市的供水、供氣等生活服務設施日臻完善。
東北三省地域遼闊、土地肥沃,為農林牧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東北三省作為國家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承擔著糧食儲備及特殊調劑任務,為支援國家建設和保持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九五」期間,東北經濟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已達13.3%,人均糧食產量為628.8公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8倍。東北的生物資源豐富, 具有發展大宗農畜產品加工業的優勢。
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布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裝備製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製造業,曾經為我國做出很大貢獻,現在仍具有產業優勢、科研優勢和產業技術工人等「基礎性技術群體」的優勢和產業實力,而這些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所不具備的。如遼寧省的機床佔全國的11%,吉林省的汽車佔全國的11.5%,黑龍江
省的大型火電和水電裝備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3%和50%,東北三省的輸變電設備佔全國的40%,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2001年,東北三省的工業增加值4682.6億元,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1.0%。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10955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908家。
東北三省初步形成了以哈爾濱為龍頭,黑河、綏芬河、琿春、中俄邊境互市貿易區為窗口,沿邊、沿線為前沿,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建立有國家級開發區20個,為國內外的投資者提供了便捷優質的服務。2002年,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資60.5億美元,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的11.5%。完成進出口總額298.0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136.7億美元。
東北三省高等學府、科研院校雲集,科研力量雄厚,區內的知識儲備、智力密度、科技產業等優勢比較明顯。每萬人擁有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校大學生都排在全國第一位。
目前東北三省已經具備了推進大開發的天時、地利、人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應抓緊時機,進行大開發、大發展。乘著大開發的東風,東北經濟必將迎來新的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⑺ 東北三省都是什麼地方
東北三省概況關東,俗稱東北。位於山海關以東以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三市一盟。
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產區,具有綜合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資源等優勢,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之地。土地總面積78.7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8.2%,人口10715.4萬人,佔全國的8.4%。東北三省是我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窗口,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華北是東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豐富的資源和技術力量,同時還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是東北經濟發展的大後方。
東北三省還是溝通東北亞和歐洲之間里程最近的大陸橋的重要中間站和聯絡點,區位優勢顯著。當前黨中央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納入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布局中,為東北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東北三省將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後的第四大經濟區。
東北三省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地形以山地、平原、河流為主。分布的長白山、大小興安嶺是東北生態系統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松花江、東遼河、西遼河、鴨綠江等主要河流發源這里,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東北三省物質富饒,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礦產生產基地,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這里的林業用地面積達3875萬公頃,佔全國的14.7%,森林覆蓋率達39.6%,遠遠高出全國森林覆蓋率16.55%的水平。這里的油母頁岩、鐵、硼、菱鎂石、金剛石、滑石、玉石、溶劑灰岩等礦產的儲量均居中國首位,遼河油田是中國第三大油氣田,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佔中國的15%和10%。這里的東北虎、紫貂、丹頂鶴、梅花鹿、大馬哈魚、黑熊、飛龍、猴頭、人參、黃芪、松耳等馳名中外。
東北三省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原始、粗獷、神奇和博大見長。冰河樹掛,冰雕雪塑,蔚為奇觀;森林、草原廣袤富饒以及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風情民俗吸引著大量中外遊客。
東北三省經濟起步較早,為新中國的發展壯大做出過歷史性的貢獻,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經濟建設。近年來,東北三省以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四個副省級城市為突破口,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特別是十六大提出了「支持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支持資源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扶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等政策,確立為東北三省新的發展戰略,並繼續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更加促進東北三省的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
2002年, 東北三省國內生產總值達11603.2億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1.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76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346.7億元。三次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12.9:49.7:37.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833.5元。
東北三省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現已形成由水陸空立體交通組成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市場交易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鐵路營業里程12847.6公里,佔全國的18.3%;公路里程149332公里,佔全國的8.8%;內河航運里程7657公里,佔全國的6.3%。五大海港——大連、丹東、營口、錦州、葫蘆島,與五大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國內、國際航線連通著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郵電通訊發展迅速,光纖、 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程式控制交換、移動通信、數字通信等輻射全國、通達世界,公用電網以及網點密布、業務種類齊全、具有多種運輸手段的公用郵政網。城市的供水、供氣等生活服務設施日臻完善。
東北三省地域遼闊、土地肥沃,為農林牧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東北三省作為國家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承擔著糧食儲備及特殊調劑任務,為支援國家建設和保持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九五」期間,東北經濟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已達13.3%,人均糧食產量為628.8公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8倍。東北的生物資源豐富, 具有發展大宗農畜產品加工業的優勢。
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布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裝備製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製造業,曾經為我國做出很大貢獻,現在仍具有產業優勢、科研優勢和產業技術工人等「基礎性技術群體」的優勢和產業實力,而這些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所不具備的。如遼寧省的機床佔全國的11%,吉林省的汽車佔全國的11.5%,黑龍江省的大型火電和水電裝備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3%和50%,東北三省的輸變電設備佔全國的40%,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2001年,東北三省的工業增加值4682.6億元,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1.0%。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10955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908家。
東北三省初步形成了以哈爾濱為龍頭,黑河、綏芬河、琿春、中俄邊境互市貿易區為窗口,沿邊、沿線為前沿,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建立有國家級開發區20個,為國內外的投資者提供了便捷優質的服務。2002年,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資60.5億美元,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的11.5%。完成進出口總額298.0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136.7億美元。
東北三省高等學府、科研院校雲集,科研力量雄厚,區內的知識儲備、智力密度、科技產業等優勢比較明顯。每萬人擁有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校大學生都排在全國第一位。
目前東北三省已經具備了推進大開發的天時、地利、人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應抓緊時機,進行大開發、大發展。乘著大開發的東風,東北經濟必將迎來新的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⑻ 東北的礦產有哪些
中國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蹄礦。現就主要金屬礦產分布簡介如下。
鐵礦:全國已探明的鐵礦區有1834處。大型和超大型鐵礦區主要有:遼寧鞍山一本溪鐵礦區、冀東一北京鐵礦區、河北邯鄲一刑台鐵礦區、山西靈丘平型關鐵礦、山西五台一嵐縣鐵礦區、內蒙古包頭一白雲鄂博鐵銹稀土礦、山東魯中鐵礦區、寧蕪一廬縱鐵礦區、安徽霍丘鐵礦、湖北鄂東鐵礦區、江西新餘一吉安鐵礦區、福建閩南鐵礦區、海南石碌鐵礦、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釩鈦磁鐵礦、雲南滇中鐵礦區、雲南大勐龍鐵礦、陝西略陽魚洞子鐵礦、甘肅紅山鐵礦、甘肅鏡鐵山鐵礦、新疆哈密天湖鐵礦,等等。
錳礦:全國已探明的錳礦區共有213處,主要有:遼寧瓦房子錳礦;福建連城錳礦;湖南湘潭、民樂、瑪瑙山、響濤園等錳礦;廣東有小帶、新椿等錳礦;廣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錳礦;四川高燕和轎頂山錳礦;貴州遵義錳礦。
鉻鐵礦:有56處產地,主要是新疆薩爾托海、西藏羅布莎、內蒙古賀根山、甘肅大道爾吉等鉻礦。
銅礦:已探明礦區910處,主要為:黑龍江省多寶山;內蒙古自治區烏奴格吐山、霍各氣;遼寧省紅透山;安徽省銅陵銅礦集中區;江西省德興、城門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陽新銅礦集中區;廣東省石菉;山西省中條山地區;雲南省東川、易門、大紅山;西藏自治區玉龍、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舍勒等銅礦。
鋁土礦:有310處產地,主要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蘇、寬草坪;河南省的曹窯、馬行溝、賈溝、石寺、竹林溝、夾溝、支建;山東省的淄博;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平果那豆;貴州省的遵義(團溪)、林歹、小山壩等鋁土礦區。
鉛鋅礦:有產地700多處,主要為:黑龍江省的西林;遼寧省的紅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營子;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音諾、東升廟、甲生盤、炭窯口;甘肅省的西成(廠壩);陝西省鉛硐山;青海省的錫鐵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黃沙坪;廣東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蘇省的棲霞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廠;雲南省的蘭坪、會澤、都龍;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鉛鋅礦。
鎳礦:有產地近百處。主要是吉林省的紅旗嶺、赤柏松;甘肅省的金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拉通克、黃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楊坪;雲南省的白馬寨、墨江等鎳礦。
鉬礦:有產地222處,主要是吉林大黑山;遼寧省楊家杖子、蘭家溝;陝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欒川等鉬礦。
鎢礦:探明產地252處,主要是江西省西華山、漂塘、大吉山、盤古山、畫眉坳、滸坑、下桐嶺、巋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園、新田嶺、瑤崗仙;廣東省鋸板坑、蓮花山;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明山、珊瑚;甘肅省塔兒溝等鎢礦。
錫礦:探明產地293處,主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珊瑚、水岩壩;雲南省東川;湖南省香花嶺、紅旗嶺、野雞尾等錫礦。
汞、銻礦:探明汞產地103處、銻產地111處。主要是貴州萬山、務川、丹寨、銅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礦,湖南省錫礦山、板溪;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甘肅省崖灣等銻礦。陝西省旬陽汞銻礦。
金礦:探明礦區1265處,主要有黑龍江省烏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瑪;吉林省夾皮溝、琿春;遼寧省五龍;河北省張家口、遷西;山東省玲瓏、焦家、新城、三家島、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溝、金渠、秦嶺、上宮;廣東省河台;湖南省湘西;雲南省墨江;四川省東北寨;青海省斑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希、哈密等金礦。
銀礦:探明產地569處,主要有陝西省銀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銀洞溝、白果園;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貴溪;吉林省山門;廣東省龐西洞等銀礦。
稀土、稀有金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白雲鄂博、801)、山東省(微山)、江西省(贛南、宜春)、廣東省(粵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等地。
(一)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地處中國主要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與丘陵相間分布,地勢平坦,水網發達,頻臨海洋,交通條件甚好,且屬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前沿,工業化、城市化水平高,佔有明顯的科技和經濟優勢。該地區採掘工業、原材料工業產品產量在全國占重要地位。其中原煤產量佔全國的23%原油佔42%,發電量佔49%,鋼佔58%,燒鹼佔64%,化肥佔42%。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劣勢是資源相對貧乏。礦產資源特別是能源嚴重短缺。能源探明儲量僅佔全國的7.4%,45種主要礦產工業儲量的潛在價值只佔全國的15.5%。從全國主要礦產資源己探明的儲量來看,東部地區除石油、鐵礦石外,其他礦產資源都比較貧乏。煤炭只佔全國總儲量的6.6%天然氣佔30%,銅佔7.7%,鋁土礦佔19.7%磷礦佔11.7%。東部地區礦產資源的地理分布特點是,以山東為界,北富南貧。
(二)中部地區
中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多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45種主要礦產潛在儲量佔全國的44.8%,有20多種主要礦產資源的儲量佔全國的半數或更多。其中煤炭保有儲量佔全國的58%,石油剩餘可采儲量佔全國的近1/2,鋁土礦保有儲量佔全國的61%銅礦保有儲量佔全國的47%磷礦保有儲量佔全國的40%,稀土礦保有儲量佔全國的98%。從礦產資源的地域分布看,煤炭、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方省區,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內蒙古,其儲量佔全國的51%;石油集中在黑龍江,儲量佔全國的37%;磷礦主要集中在湖北,儲量佔全國的21%;鋁土礦主要集中在河南,儲量佔全國的18%銅礦主要集中在江西,儲量佔全國的22%稀土礦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的白雲鄂博,儲量佔全國的96%。
中部地區是中國主要的基礎工業(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該地區生產的原煤、原油均佔全國的半數以上。煤炭工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山西為中心的煤炭基地是中國最大的能源基地。由於其地理位置適中、煤炭儲量巨大、煤質優良、品種齊全、易於開采,己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供應基地。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的煤田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煤炭基地。安徽的兩淮煤田,是華東地區的重要煤炭基地。大慶油田和中原油田都是中國的大型石油基地。中部地區的銅產量、磷礦石產量都佔全國的40%左右。中部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有包頭、武漢、馬鞍山、太原等鋼鐵基地,山西鋁基地,江西、湖南、安徽銅基地,山西、內蒙古南部、豫西煤化工基地,湖北磷化工基地,吉林石油化工基地等。
(三)西部地區
西部地區礦產資源的遠景儲量很可觀。能源礦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新疆的煤炭遠景儲量居全國首位,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吐(魯番)哈(密)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前景良好。西部地區的有色金屬儲量豐富,也是中國雲母.石棉、石膏、玉石、菱鎂礦等非金屬礦的主要儲藏區。根據目前探明儲量,西部地區煤炭的保有儲量佔全國的36%,石油佔全國的12%天然氣佔全國的53%,鐵礦佔全國的24%。西部地區還有許多富有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如西藏的鉻鐵礦,甘肅的鎳、銅、鋅,貴州的汞,雲南的錫、磷、銅、鉛、鋅,青海的鉀、鋁、石棉,陝西的鉬等。西部地區鉻鐵礦儲量佔全國的73%,銅、鉛佔41%,鋅佔44%,鎳佔88%,汞佔86%,鉀鹽佔99%,磷礦佔49%,石棉礦佔98%。西部地區主要工業產品中,一些重要的礦產和有色金屬產量在全國佔有突出地位。鎳產量佔全國99%,汞產量佔全國84%,錫產量佔全國72%,磷礦石、鋁、天然氣的產量接近全國的半數。但是,大部分產品的產量在全國所佔的比重較小。
⑼ 東北三省有那些礦產資源有哪個重要油田
有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有大慶油田。
⑽ 東北三省礦產豐富,是我國最大的什麼工業基地
東北三省礦產豐富,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東北三省成為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的原因有: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鐵路網稠密,發展早,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工業基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