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新能源小鎮什麼時候批的
1. 同里鎮的風俗
新年活動
新年初一到初五,同里人民就會趕到古鎮西南的「南觀」支點羅漢,以祈求四季平安。到了晚上近郊幾個自然村便聯合起來出夜會,有串馬燈、串花籃、舞獅子等表演。從元宵節開始到農歷三月初,同里地區春台戲在全鎮各地都有。春台戲又稱大戲,即京劇。
三月廿八朱天會
朱天會是民間自發組織紀念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的活動,也是明朝滅亡後一些遺老遺少發起的一種具有宗教形式的反清組織。在同里大部分以老婆婆為主,民間稱「三月廿八軋老太婆」,活動內容主要是「坐蒲凳,吃素齋」,據說吃了大素菜可以身體健康,百無禁忌。
四月十四神仙會
神仙會是一種地域較廣的活動。但同里有同里的特色。神仙會里有踩高蹺、盪河船、蚌殼精等,隊伍很少,最後還有一批善男信女穿著罪裙以示贖罪。
五月端午競龍舟
同里水面遼闊,此項活動最為熱鬧,而所謂的龍舟只是在農家木船的兩舷用綵綢扎一些簡單的彩,同時插上一些各色小旗和彩紙做的花朵,船頭左右條掛一個大綵球。出船時搖兩支櫓,國外再加外出跳,即在櫓中部下方,加一塊長跳板,跳板要求長出左右船舷各一米,並加以固定,然後人就站在伸出的跳板上,同心協力搖櫓。據說這時的船速是很快的,因此同里人又稱它為快船。比賽時除鼓隊在船的頭艙里助威外,老人孩子婦女都得上岸觀看,留在船上的全是青壯年,經過這樣的輕裝筒從,無意中又加快了船速。
六月廿三閘水龍
閘水龍是古鎮同里的一大特色。到了農歷六月廿三這一天,四周鄉村的人都要趕來看閘水龍,這實際上是一年一度的消防比賽。比賽地點從大廟開始,向西一直排到渡船橋堍,越向西河面越開闊,幫最西的一條消防龍是米業工會的一部用汽車引擎發動的消防車,功力大,射程遠,其中則都是人力的,射程一般都不遠,但拿龍頭的人有時故意將龍頭朝天發射,把飄飄灑灑的水珠潑向沒帶雨傘的人群。
七月三十燒地香放水燈
農歷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薩的生日,是日黃昏時分,每家每戶都要在自家的門口或庭院內點燭燒香,香及棒香,可以一支一支地分插在地上,俗稱「狗道場」。結束後開始放水燈,放水燈在吳江地區僅同里一地所有。水燈者,系用牛皮紙製成圓形有底的燈盞,中間放一隻用泥製成後曬乾的鴨腳,呈三角爪形,中有小孔,可安放燈草,然後往燈盞里加菜油。放燈的時候,前面一隻船上由僧人演奏佛教音樂,後面一隻船則專門把油紙燈內的燈草點著,然後慢慢放到水面上,就這樣,一邊奏樂一邊放水燈,不消一個時辰,整修同里鎮內的河面上都一閃閃亮起了水燈。
八月初七初八銅銅鼓
八月初七初八銅銅鼓實際上是女兒節,農村裡當年新結婚的婦女,在這兩天里可以回娘家和父母弟妹團聚,因為過了這兩天農村就要開始秋收大忙了,也就不能再走親訪友了。在這兩天同里鎮上也會熱鬧一番,附近集鎮的小商販都會集結到北觀和新真街,搞上些拉洋片、賣拳頭、套泥人、浪馬戲什麼的,人山人海,址分鬧猛。
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同里人比較看重,家家戶戶都要供斗吃月餅。斗以線香製成,納樨於斗中,中有一塔形柱香,有好幾層。是日香燭店專門有香斗供應,顧客挑選。供斗一般在黃昏時分開始,供斗時除供月餅外,還要備上其他各色果品,如菱、藕、桔子等。至半夜時分將香斗移於庭中焚化,這時,一家人才開始吃月餅賞月亮。 園林古建
退思園,面積十畝八分,小巧玲瓏。以居住與園林相結合的江南居住建築為特點。如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等。南園茶樓是同里的一大建築特色,還用當地特有老虎灶燒水。
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退思園的設計者袁龍,詩文書畫皆通。他根據江南水鄉特點,因地制宜,精巧構思,歷時兩年建成此園。
嘉蔭堂,位於竹行街尤家弄口,建於民國初年,有四進,門窗梁棟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厙人,先於蘆墟開設油坊,發跡後遷於同里營建宅第,共耗白銀貳萬兩。崇本堂位於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築,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衛著這座古樸的宅第。
珍珠塔陳家牌樓位於同里鎮北的富觀橋與永安橋之間,是明萬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死後,朝庭為表彰其為官清正、政績卓著而旌表之。牌樓三個門面大小,用四根直徑尺許的方形石柱拔地聳立。牌坊上方為楠木結構,坊上飛檐翹角,正中額扁上刻著「清朝侍御」四個大字,下面額板上縷刻:「大明萬曆庚辰為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立」。在許多木架上還雕刻了各種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牌樓後則是陳王道的故居,內有陳氏家祠、孚寄堂和陳翠娥書樓等。
古橋
同里鎮的古橋有:三橋——太平橋(1913年)、吉利橋(1987年重建)、長慶橋(1470年始建,1704年重建);思本橋(1253年)、富觀橋(1353年)、普安橋(1369年)、
泰來橋(1746年)、中元橋(1755年)、烏金橋(1811年)、永壽橋(1879年重建)、大興橋(1913年)、獨步橋、昇平橋(1997年重建)。
思本橋是古鎮橋齡最長的、也是最古老的橋,建於南宋,跨越的橋港上。
普安橋又稱小東溪橋,初建於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其西側石壁上,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一泓月色含規影」,下聯為「兩岸書聲接榜歌」。
弄巷
在街道與街道之間,里弄較多,如尤家弄、串心弄、同泰弄、西弄、倉間弄等。這些里弄都又細又長,如魚行街的穿心弄,長達三百餘米,行人腳下會發出哐哐聲響。
街道
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間古鎮東南為居民住宅區,宋元以來同里的街道沿用埭,如南埭、東埭、西埭、竹行埭、陸家埭、道士埭等。
鎮內的明清街,全長160米,古街保存了原來的條石路面,街兩旁的建築多為明清年代所造,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貌。同里鎮有八條主要街道,它們是:竹行街、富觀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東溪街、魚行街、南新街。
茶館
南園茶社始建於清末,坐落於江南水鄉古鎮——同里,位於鎮區最南端,歷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曉煙」景緻之中,堪稱「江南第一茶樓」,與陳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 「福安茶社」,建於清末初期,四開間門面,全部是傳統的磚木結構,門面是清代風格的木雕裝飾,上下兩層,總面積約400多平方米。茶社可以品嘗各種檔次的紅茶、綠茶、花茶,還供應熏青豆、羅卜乾等各種茶點。樓下輔麵店堂設有帳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樓上還有一個「曲苑班」,茶客可聆聽幾段江南絲竹、宣卷、評彈、戲曲、小調等曲子。
民居
同里鎮民居大多建於明清時代,充滿了江南水鄉小鎮古老文化的韻味。同里的建築大都貼水而築,臨水而建。因五湖環繞於外、一鎮包涵於中,因此鎮上的老百性幾乎擇水而居,為洗涮方便,鎮內家家戶戶都在臨水的一面建成石階,作為水河橋,既簡單又實用。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和面的小閣樓,並專門備好吊捅,隨時可以取水。在四五十年代,同里鎮內很多地方都有過街樓和過街棚。
磚雕是同里民宅的一大景觀,一般又分為繪畫與書發兩大類,其技法可分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種。現存磚雕大部分在舊宅和園林的門樓、照牆、脊飾等處,尤以大量的磚雕門樓為多。其中,以朱宅五鶴門樓最為狀觀,五隻雄鶴侍立盤旋,飄逸中顯露出一種仙風道骨,此門樓堪稱江南磚雕藝術之精品。木雕則以「崇本堂」、「嘉蔭堂」為最。
陳去病故居
2002年4月18日,位於古鎮同里的陳去病故居正式對遊人開放,迎接來自四海五洲的朋友。陳去病故居坐落在古鎮三元街。故居正門楣額上有原新華社駐香港分社社長,時任中國南社名譽會長周南的題詞「孝友舊業」。故居內主要建築有百尺樓、綠玉青瑤之館、家廟及書房、浩歌堂等。
2. 同里的特產有什麼
同里有眾多的風味佳餚,推出狀元蹄、清蒸白魚、鱸魚、桂魚、甲魚等河鮮水產烹制的水鄉名菜,隨到隨炒,膾炙人口、獨具風味。在鎮上可嘗到百果蜜糕,芡實糕、襪底酥、青煙團、麥芽塌餅、閔餅、豬油年糕等多種風味小吃。傳統的土特產有芡實,宋代詩人楊萬里稱其「軟過菰飯牛酥」,蘇子容稱其為「真佳果」。還有獨具魅力的百年老店:益隆醬園、谷香村、南園茶樓等。酒釀餅:由江南特產「糟」、酒釀參與餅中,經發酵後貼烤而成,一面晶瑩剔透,色如牛奶;一面淡黃焦脆,咬一口噴香、酸甜、嫩脆。芡實:這是同里土特產的上品,產自同里西北盪的芡實(俗稱「雞頭米」)被譽為「水中人參」。據《本草綱目》記載,芡實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開胃助氣、止渴、益腎、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紅棗、蓮子、桂圓更美味。半個世紀以前,這種野生的「雞頭肉(米)」不是供人食用的,而是紡織工業布匹上上漿用的原料。當時鎮上貧民,別無生計,全靠剪「雞頭」所得糊口。
如今「雞頭肉」都是食用的了。有人贊美「雞頭肉」之佳妙雲:「軟溫之粒,銀甌浮玉,碧浪沉株,微度清香,雅有甜味,固天堂間絕妙食品也。」因此雖售每500克十元,仍門庭若市,遊人惟恐失之交臂。閔餅:同里閔家灣「本堂齋」
特產,頗負盛名的傳統糕點,已有400多年歷史,其製作僅閔氏一家,世傳其業,故稱「閔餅」。閔餅用「閔餅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餡,蒸制而成,是青團的一種,色澤黛青,光亮細結,入口油而不膩,清香滑糯,具有獨特的江南農家風味。清代,閔餅曾被列為朝廷貢品,選送給慈禧太後品嘗。明代畫家沈周曾賦詩一首贊美曰:「香劑圓從范,青膏軟出蒸。女工虛鄭縞,士宴奪唐綾。」民國初年,閔氏在上海創建「大富貴閔餅公司」,產品遠銷海內外。紅燒蹄: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賢中狀元。史載魏狀元特別喜歡吃紅燒蹄
,到清光緒年間,退思園主人任蘭生因仰慕魏狀元,特聘名廚燒制紅燒蹄
,作為家宴主菜,雅稱狀元蹄。當時,狀元洪鈞及妾賽金花等人常來品嘗,嘆為至味。現在,同里任家花園食品廠按原配方燒制的狀元蹄以豬腿為原料,佐以調料,用旺火燒煮,經過蒸燜,皮潤肉酥,湯色醬紅,肥而不膩,咸甜適中,肉質酥爛,入口即化。它的吃法更是特別,在兩根貫穿整隻豬蹄的長骨中,將一細骨輕抽而出,蹄形紋絲不動。以骨為刀,蹄膀被順順當當地剖開,讓人們分而食之。
3. 周庄古鎮和同里古鎮的對比詳細點啊
同里鎮在吳江市東北部,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里」,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鎮位於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距蘇州城18公里,全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3萬。
同里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古鎮鑲嵌於同里、九里、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鎮區被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7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建築依水而立,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是目前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古鎮,清麗古樸的同里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同里鎮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宋至清舉人以上的就有119人。近代南社創始人之一的陳去病、《孽海花》前六回作者金松岑、《文匯報》創始人之一嚴寶禮等都是同里人。古鎮距蘇州18公里,離上海80公里,去周庄10公里,到吳江僅6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目前,同里鎮退思園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增補名單,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強,古鎮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近年來,同里每年接待遊客都在40萬人次以上,全國各大報紙以及美國、香港等地的報紙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同里。
??提示:
??1、交通:
??上海-同里 上海體育館坐車,每天8:00/9:00/10:00/11:00發車,行程約2小時,票價75元(往返,連門票)。上海汰太路坐車,每天12:30/13:40,行程約2小時,票價75元(往返,連門票)。
??蘇州-同里?蘇州汽車站坐車,每天6:30/6:50/8:30/9:25/11:00/12:25/14:00/15:25/16:20/17:00,行程35分鍾,票價7元。
??吳縣-同里?蘇州吳縣汽車站,第15分鍾一班,行程35分鍾,票價6元。
??2、住宿:3星級旅店價格約為250人民幣/房以上,2星級旅店的為150人民幣/房以上,普通旅讓約為50人民幣/房,或15人民幣/床位。推薦 三元大酒店(兩星級,地址:同里鎮 電話:0512-3331021)
3、門票:
(1)景區聯票:80元/人次
參觀景點:古鎮區、退思園、陳列館、羅星洲、松石悟園、珍珠塔景園、陳去病故居、古風園
(2)古鎮區門票:25元/人次
參觀景點:可游覽古鎮區及崇本堂、嘉蔭堂、耕樂堂、南園茶社
(3)套票:40元/人次(淡季) 50元/人次(旺季)
參觀景點:古鎮區+退思園
(4)套票:35元/人次
參觀景點:古鎮區+珍珠塔
周庄好玩。
周庄——古色古香的景點
周庄鎮舊名貞豐里。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庄」。但那時的貞豐里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庄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
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後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並遷肆於後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後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庄鎮。
另有資料,周庄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於此,周庄的歷史就顯得更加悠久。在鎮郊太師淀中發掘到的良渚文化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
周庄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庄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甪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庄,管轄澄湖、黃天盪、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范圍。
周庄由原來的小集迅速發展為商業大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很有關系。沈萬三利用白蜆江(即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庄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突出的產品有絲綢、刺綉、竹器、腳爐、白酒等。
周庄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庄民居,古風猶存,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 同時,周庄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
周庄,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盛贊周庄「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
4. 在古鎮同里拍過哪些影視劇
同里影視拍攝基地——「水鄉極品」
蘇州同里鎮有得天獨厚的水鄉風貌,又保存了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築,十多年來,不僅吸引了數百萬海內外客人,還吸引了大批影視劇組。1983年,謝鐵驪導演的《包氏父子》劇組第一個踏進了同里,它是由文化部介紹來的,拍成後在蘇州首映,古樸的小鎮,寧靜的深宅和長長的石板路給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從此,同里鎮與影社結下不解之緣。
1986年,中央電視台拍攝《話說運河》,在同里拍攝了整整一集,拍攝時還動用了船隻和直升飛機。《話說運河》把同里鎮的美名傳遍了全國,影視劇組紛紛慕名而來。《紅樓夢》黛玉葬花的花園,《林沖》中林沖魯智深飲酒的小樓,《家》《春》《秋》里森嚴的高府,《董小宛》中的董宅,都可以在同里找到。1990年,第一個海外劇組《戲說乾隆》來到了蘇州,台灣飛騰影業公司到同里發現這里是個非常理想的攝影地方,馬上決定改變在北京搭景拍攝的計劃,把設備全部搬到同里,在同里拍了整整一百天。《戲說乾隆》之後,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影視業紛紛來到同里,台灣永真《半生緣、一世情》也在同里拍了一百天,其中的孤兒院就是崇本堂。最繁忙的時候,是94年有兩家劇組同時在僅9畝8分的退思園拍攝,《天之驕女》和《戲曲舞台》兩家劇組一東一西,互不影響。1994年至1995年,《風月》劇組在同里拍攝整整四個月,規模最大,時間也最長,拍攝期間海內外24家新聞單位來同里采訪拍攝情況。至今為止,海內外劇組共有58個。這就是同里,就是這么個小鎮,這里是「天然攝影棚」,「這里每個角度都有景」。
5. 同里古鎮的景色最大特點是什麼
同里古鎮的景色最大特點在於明清建築多,水鄉小橋多,名人志士回多。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答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古鎮原有「前八景」、「後八景」、「續四景」等二十多處自然景觀,今尚存「東溪望月」、「南市曉煙」、「北山春眺」、「水村漁笛」、「長山嵐翠」諸景。
同里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於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的蘇州市吳江區。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漢族水鄉文化古鎮。距蘇州市市區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 。同裡面積33公頃,為五個湖泊環抱,由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1982年成為江蘇省最早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1998年水鄉古鎮和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6. 古鎮同里的介紹!
水鄉古鎮同里,位於太湖之濱。乃江南六個著名水鄉古鎮之一。「五湖環境於外,一鎮包涵於中。鎮中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同里舊稱「富土」。宋代時,改稱「同里」, 沿用至今。
鎮區被同里、九里、葉澤、南星、龐山五湖所環抱,又被「川」字形的十五條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區的街道均沿河而築,四十多座建造於各個朝代、風格各異的石橋,將其連成一體。在同里最為出名的是「一園、兩堂、三橋」,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園是江南名園退思園,此園在不大的面積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園林給人一種移步換景千變萬化的感覺。兩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蔭堂。三橋指的是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
同里古鎮的退思園是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經典。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曾任安徽鳳潁六泗兵備道,於清光緒十一年革職回鄉。請本鎮畫家袁龍設計此園,園名「退思」二字取「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袁龍,字東籬,詩文書畫皆通。他根據江南水鄉特點,因地制宜,精巧構思,歷時兩年(公元1885-1887年)建成此園。退思園雖小,卻集中了江南古典山水宅園的山、池、建 築、藤木、花草,而 且春夏秋冬、琴棋書畫各景俱全。布局雋巧適度,景色宜人,充滿詩情畫意。不失為園林建築史上的傑作。正是:莫道園林小,佳景知多少。
退思園的主體建築宅第分東西兩側,西側建有轎廳、茶廳、正廳三進,為婚喪嫁聚及迎送賓客之用。東側內宅,建有南北兩幢各五樓五底的「畹香樓」,樓與樓之間由東西雙重廊與之貫通,俗稱「走馬樓」,為江南之冠。園景部分亦分東西兩側,西庭東園。庭系園之序,中置旱船,坐春望月樓,歲寒居。園以水為中心,具貼水園之特亭、例,山、堂、廊、軒、榭、舫皆緊貼水面,園如出水上,可謂獨秀江南,在建築美學上也堪稱一絕。北岸的退思草堂為全園主景,站在堂前平台上環顧四周,琴房,三曲橋,眠雲亭、菰雨生涼軒、天橋、辛台、九曲迴廊、鬧紅一舸舫、水香榭、覽勝閣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圍成一個曠遠舒展,彼此對應的開闊景區,構成一幅濃重的水墨山水畫長卷。而每一建築既可獨立成景,又能互為對景,彼此呼應。其中坐春望月樓、菰雨生晾軒、桂花廳、歲寒居、點出春、夏、秋、冬四季景緻,琴房、眠雲亭、辛台、覽勝閣塑造出了琴、棋、書、畫四藝景觀。
同里鎮距蘇州城南25公里,同里湖、葉澤湖、南星湖、龐山湖、九里湖四面環抱,鎮上有川字形河流,沿岸建築因水而成,屋宇叢密,街巷逶迤,家家戶戶有河橋、埠頭。今存明清宅園三十八處、寺觀祠宇四十七處,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其中以退思園最為著名,今已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退思園是最具晚清建築風格的江南名園,由園主同里人任蘭生始建於光緒十一年(1885),佔地九畝八分。此園由同里人袁龍設計,他根據江南水鄉特點,因地制宜,布局為橫向,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自西向東,建築體量由重而輕,由密而疏。園則小巧精緻,清雅宜人,花木泉石點綴四時景色,給人清澈、幽清、明朗之感。構園以池為中心,四周散置亭台樓閣、廊肪橋樹、廳堂房軒,都近水而築,彷彿浮於水上,故有「貼水園」之稱。
嘉蔭堂在竹行街萬尤家弄口,舊稱柳宅,前後四進,佔地一四分。主廳嘉蔭堂,處處雕刻,精妙絕倫。內宅衍慶樓前有青水磚雕門樓,天井石板上有浮雕「五福捧壽」。樓西北臨水築水秀閣,小巧精緻,人居閣中,可聽風聲、水聲和櫓聲。與嘉蔭堂僅一河之隔的是祟本堂,建於清末民初。前後五進,布局緊湊,尤以雕梁畫棟著名,有木雕一百餘件,其中門窗隔扇上的《西廂記》、《紅樓夢》令人稱絕。廳樓之間有風火牆相隔,樓廊左右設蟹眼天井,備瀉水防火之用。宅東有暗長陪弄,出入一進進院落,弄壁有燈塞,放置油燈照明。
7. 新能源小鎮屬於金華哪個區管轄
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就是屬於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但行政區劃上還是屬於金華市婺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