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方面黨提出了什麼方針
A. 黨的八大提出各項工作方針是什麼
正確復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制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
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1)文化工作方面黨提出了什麼方針擴展閱讀:
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當然,由於實踐的時間還很短,理論上和思想上還不可能很成熟,許多新的觀念和方針還不可能牢固地確立並取得深刻的共識。
許多新的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或者沒有充分付諸實施,很快又發生反復。但是,八大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畢竟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B.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為: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堅持「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4、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5、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是要創造出先進的、健康的社會主義嶄新文化,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要形成有利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有利於改革開放的價值觀念、精神風貌、輿論氛圍、文化條件和社會環境,振奮起全國各族人民獻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2)文化工作方面黨提出了什麼方針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特點:
1、時代性
文化作為一個歷史范疇,雖然有其超越時代的共同性,但作為一定文化的總體而言,總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產物,不同社會具有不同性質的文化。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必然帶有這個時代的基本特點,它必須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結合在一起,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任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民族性
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不斷延續和發展,自有其深刻的道理。不管人們如何認識和把握它,它都要作為一種歷史的積淀和社會意識的潛流,滲入社會心理的深層,同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行為標准、道德情操、審美情趣、處世態度以及風俗習慣融為一體,成為「化民為俗」的東西,成為人們生下來就濡染其間的一種精神家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活動,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傳統,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形成了社會主義內容和中華民族形式相結合的全新的文化
3、科學性
作為上層建築重要組成部分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正確地反映了自然和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堅持了同自然觀、社會觀中一切非科學的文化思想進行堅決斗爭的立場,為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4、民主性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繼承優良民主傳統,增強民主意識,同封建主義、文化專制主義殘余進行不妥協的斗爭,使民主精神在廣大群眾中生根開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題中應有之義。貫徹「三不主義」,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自由討論、自由創作和不同學派、不同風格的自由發展,使文化園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合理吸收外國文化一切好的東西,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成為海納百川、兼容並包的博大體系,是這一文化民主性的重要表現。
5、群眾性
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創造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人,是一切文化創造的最深厚的源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文化。它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在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動中汲取營養,又用健康的文化成果教育人民、服務人民,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四有」公民。
6、創造性
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促進文化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大動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體制,這是文化事業繁榮和發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於增強文化事業的活力,充分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改革要符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遵循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文化產品具有不同於物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對人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有重要影響。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
C.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關於文化建設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什麼
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方針:
1、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2、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3、強調了發展成果應「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戰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3)文化工作方面黨提出了什麼方針擴展閱讀
黨的建設體現在以下方面:
1、堅定理想信念,補好精神上的「鈣」,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成效顯著。
2、著力培育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大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黨的組織建設取得新進展。
3、堅持不懈地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增強。
4、堅持以零容忍態度反對腐敗,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
5、積極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黨的建設包括: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指明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體現了「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要求,抓住了黨的建設的關鍵。要求明確「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黨的建設指導方針。
「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把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擺在突出位置,意味著新時代黨的建設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注重內涵、講求實效,不斷提升黨的建設水平,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而不能重形式輕質量,不能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
D. 十六屆七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是什麼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科學把握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提出了文化改革發展必須遵循的5條重要方針。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文化改革發展沿著正確道路前進。這條方針,強調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第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這條方針,強調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性質。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這條方針,強調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質上是人民大眾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為了誰」、「依靠誰」始終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方向。
第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加強文化法制建設,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條方針,強調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要求。文化產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導社會的意識形態屬性,也有通過市場交換獲取經濟利益、實現再生產的商品屬性、產業屬性、經濟屬性。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當經濟效益同社會效益發生沖突時,經濟效益必須服從社會效益,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
第五,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這條方針,強調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動力。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正確導向,把改革創新精神貫穿文化建設全過程,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E.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有哪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內,堅持為人民服務、容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什麼為指導、為什麼服務的問題,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不僅決定著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也決定著文化的性質。
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雙百 」方針是對文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反映了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
第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的方針。只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文化建設才能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反映生活本質、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第四,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加以積極借鑒,做到洋為中用,博採眾長,同時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第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鄧·小·平和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 「兩手抓 」的方針。在這一系列「兩手抓」的方針中,關鍵是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實質是協調兩個文明建設的關系。
F. 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以來,為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黨和政府提出了哪些正確方針
一、一元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
二、二為方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版主義服務 雙百方針:百花齊權放、百家爭鳴
三、三個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三貼近,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四、四有目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G.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針是
如果是單選題的話應該選C,「雙百方針』
多選的話選ABC.
中國共產黨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針包括兩點:
第一,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第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D項是教育方針。
H. 黨對文化工作的方針是什麼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I.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是: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堅持「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4、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5、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著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切實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9)文化工作方面黨提出了什麼方針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點:
1,時代性
文化作為一個歷史范疇,雖然有其超越時代的共同性,但作為一定文化的總體而言,總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產物,不同社會具有不同性質的文化。
2,民族性
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不斷延續和發展,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活動,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傳統,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形成了社會主義內容和中華民族形式相結合的全新的文化
3,科學性
作為上層建築重要組成部分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正確地反映了自然和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堅持了同自然觀、社會觀中一切非科學的文化思想進行堅決斗爭的立場,為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4,民主性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繼承優良民主傳統,增強民主意識,同封建主義、文化專制主義殘余進行不妥協的斗爭,使民主精神在廣大群眾中生根開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題中應有之義。
5,群眾性
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創造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人,是一切文化創造的最深厚的源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文化。
6,創造性
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促進文化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大動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文化市場空前繁榮主義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體制,這是文化事業繁榮和發展的根本出路。
J.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方針是: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文化。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0)文化工作方面黨提出了什麼方針擴展閱讀
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堅定文化自信。文化體現的是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堅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台階,成為我們黨領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任務。
三、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系黨的前途命運、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在戰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一系列創新性的思想觀點,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了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