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工廠有哪些弊端
㈠ 世界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的弊端有哪些
世界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的影響最重要的就是假加入WTO
中國市場封閉數十年,改革開放以來部分企業經營情況不錯,但一旦面對全面開放而帶來的外來激烈競爭未必有防禦抵制能力。絕大部分中小企業更未有充足的經驗對付外來產品的競爭。國外投資者以低廉價格買入國有資產和自然資源的情況亦會更加嚴重,國有資產流失令人擔憂。一些證券公司認為,即使中國可以申請若干年的過渡期來逐步削減關稅和配額,相當比例的國有企業會面臨破產命運。目前那些受到國家保護的行業和企業沖擊更大,而依賴於市場競爭的那部分企業受到的沖擊或許要輕些。即使是那些經營有方的特大型上市國有企業,目前主要是受到對進口商品的高關稅和配額的保護而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即使這些企業生產成本低、技術先進,一旦關稅降低,必將面臨國外著名品牌的強有力、毀滅性的競爭而陷入困境。中國幼稚的股票市場因此亦會受到打擊。
中國對某些幼稚工業或產品應採取適度保護措施,對那些在國際市場上富有競爭力的工業,如紡織、電子和家電等可先行實行貿易自由化。中國企業由於缺乏必要的資金、技術和專長,加入wto 後難以打入發達國家市場。貿易保護主義尤其是以保護環境為理由的「綠色環保運動」更令中國產品難以打入歐美市場。即使中國加入wto, 依然會遇到世界各地區域性自由貿易區與世界貿易組織的協作與沖突問題。事實上,一半左右的國際有形貿易是區域性貿易。歐美之間區域性貿易對發展中國家產品產生一種歧視作用,區域保護主義與世界貿易體系的沖突,將繼續存在,進而影響wto的作用和潛力。 進口關稅是中國政府財政一大筆收入,降低關稅勢必減少政府稅收來源,乃至於擴大財政赤字。
可以預見,中國加入wto, 企業將面對雙重挑戰:一是國內市場份額相對減少。二是中國企業一時難以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雖然wto 締約國亦同時向中國企業開放其國內市場,但在現階段,由於我國企業在技術裝備水平、勞動力素質、產品質量和價格等方面和發達國家企業仍存在不少的差距,即使其他締約國向我國開放其國內市場,我國產品一時還難以大規模地打入國際市場。因此, 一部分專家認為, 中國加入wto將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生存造成嚴重的損害。
然而,也有相當一部分政府官員、專家持不同意見,認為中國加入wto,有利於推動中國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發展。 眾多發展中國家加入wto的經驗表明,沒有一個國家因為加入wto而導致民族工業的衰落和破產,反而有助於它們加速經濟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民族工業在國際市場上更富有競爭力。盡管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有差距,但從整體上看,已具備了在更大程度、更高層次和更廣泛范圍內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的基本條件。事實上,面對加入wto的挑戰, 愈來愈多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樹立國際市場的觀念,努力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按照國際市場的營銷戰略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加入wto 所產生的壓力和動力已對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企業內部的改革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加入wto有助於中國藉助多邊組織和規則的力量, 遏制單邊貿易行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當然,也應該看到,由於美國、歐盟等至今沒有放棄使用單邊貿易行動的權力,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因此,中國對wto這類多邊貿易體制不宜抱不切實際的幻想。況且,相當一部分wto協定的法律規范基本上是從發達國家的利益出發, 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目前相當一部分wto締約國企圖在環境、勞工標准等問題大做文章,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更不利的地位。還應該看到,歐美各國從本國利益出發,亦會不斷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即使中國加入wto後, 亦不意味著可順利獲取各國、各區域性貿易組織的最惠國待遇。各國對削減關稅亦是逐步進行的。歐美表示在10年內逐步削減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及服裝進口的配額限制,對一些敏感產品的配額和減稅一般十分輕微。因此,由於wto 成員國相互逐步開放市場,對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從長遠上來講有好處,但效益未必可以即時反映。出口機會也許得到增加了,但國有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出口能力不夠、產品競爭力不夠,機會再好亦白搭。與此同時,外國產品會以其技術、資金及產品優勢拓展中國市場,其可能後果是:中國出口不力,「進口飢渴症」強烈,結果進口增長速度超過出口增長速度,最終導致由貿易逆差產生的國際收支失衡並惡化的局面。
更好地打入工業化國家市場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加入gatt/wto 首要原因。然而,應當看到,中國目前主要出口商品是紡織品服裝、皮革、鞋類及旅行用品等。工業化國家對這些商品關稅的削減往往低於其他商品的削減程度。即使西方國家對中國主要出口商品大幅度削減關稅和減少貿易和非貿易壁壘,中國的得益程度最終還是靠其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以及滿足市場需求增加的供給能力。
農產品出口擴張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關心的問題。加入wto 並把農產品進出口納入國際貿易體系,對那些農產品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長遠的收益。農業領域創造工作機會要比工業領域來得容易,出口導向型農業生產還有助於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減少農民向城鎮遷移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中國是農產品進口大國,加入wto 後中國將面對不利的競爭局面,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削減對農副產品生產和出口補貼、進口關稅;另一方面,以現代化、機械化為特徵的西方農副產品會大規模地侵佔中國農副產品市場。如果放開農副產品市場,中國以家庭小農經濟為單位的農村經濟難以與社會化大生產為特徵的歐美農副產品競爭,擁有8 億農民的農村市場必將受到巨大威脅。
中國的貿易服務業比較落後,沒有形成完善的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向wto成員國開放貿易服務業,逐步走向貿易服務自由化之道路, 可以迅速開辟新的服務領域,盡快縮短我國服務業發展方面同國際水平的差距;加速形成服務業內部的競爭機制,促進服務業市場的進一步完善,推動我國服務業向優質高效方向邁進;開放中國國內服務市場,還可以換取其他締約國國內服務市場的相應開放,從而為我國服務業打入國際市場提供新的機會。但是,加入wto 對中國貿易服務業的沖擊也許是主要的。中國服務業尚處於「幼稚產業」階段而受到政府政策的全面保護。中國開放貿易服務業,實力雄厚、相當發達的西方服務業會大規模入侵,全面沖擊中國服務業的發展,最終使大部分國內服務業市場為西方服務業所壟斷和操縱,使國內服務業的發展更多地受國際服務業的影響和制約,不但可能加劇無形貿易逆差的擴大,而且會進一步導致服務業失業人口的增加,造成國內服務業市場的混亂局面。
中國基礎產業、基礎產品目前尚由國家壟斷,缺乏競爭機制。電力、交通、旅遊等基礎性行業的開放次序應是:打破國家壟斷,在特定行業引入競爭機制,只有當這些基礎行業具有足夠的實力、競爭力與國外公司抗衡時,才可考慮引入國外競爭者。英國、法國等國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實際上,中國在對外開放行動電話設備市場上已經過早、過快,日本公司認為日本花費幾十年才打開日本電訊通訊設備市場,中國在一夜間便讓美國摩托羅拉、瑞典愛立信等著名電訊製造商佔領了中國大部分電訊設備市場。在某些戰略性製造業方面(如汽車、化工、電子機械、金融、建築、通訊),中國尚採取色彩濃厚的保護主義。
目前絕大部分國有企業由於深層體制原因而日益困難,企業虧損額和虧損面日益擴大,下崗工人增加,大部分企業依賴於國家財政補貼或銀行貸款而勉強生存;況且,企業承包制等企業改革措施導致企業經營行為短期化,企業規模、技術改造和競爭力日趨下降,與現代化大生產趨勢背道而馳,除少數大型技術先進型企業外,真正富有競爭力的產業和產品微乎其微,大部分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企業已完全喪失市場競爭力,名存實亡。一旦這些企業由於中國加入wto 而被取消補貼和低息銀行貸款,加上實力強大的外國公司的競爭必然會破產,進而導致失業率上升、國際競爭力下降之惡果。目前城鎮失業率實際上遠遠高於官方公布的3%的水平,有人估計早已超過8%,若失業率進一步上升,中國的社會穩定性必將受到威脅。過早加入wto 不僅帶來高失業和社會不穩定的問題,亦會令中國市場完全受制於外國產品,中國最後可能成為外國產品的廉價加工基地和消費市場。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唐英年認為,中國國有企業目前一半以上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倘若再進一步開放市場,企業倒閉勢必更為嚴重。從社會問題著眼,中國人口超過12億,若一半以上的國有企業因開放市場倒閉,失業問題更為嚴重,會造成社會不穩定。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wto 成員資格並不一定直接有助於各國的經濟增長與出口。各國宜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不管是否為wto成員國, 均按照wto貿易規則不斷完善本身的貿易體制, 不斷融於國際經濟一體化之中,這應該是中國目前應採取的態度。
中國切不可放棄作為發展中國家加入wto這一根本原則, 中國亦需要相當長的過渡期來達到wto的所有義務與要求,否則, 一些幼稚的民族工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勢必潰不成軍。中國加入wto, 不僅要從中短期利益出發,更應從長遠、戰略的角度來衡量其得失利弊。中國加入wto首當其沖的便是要削減關稅、開放內銷市場, 外國產品則會以其資金、名牌、技術、質量及價格等因素迅速壟斷中國消費市場,最終導致大量資金外流,而同時國貨由於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而不能夠擴大出口,結果必然是外貿逆差加大。因此,開放市場要有一個漸進過程。同時加強外國生產企業產品內銷的監管和反走私的力度,如實了解國外產品的市場佔領率。目前許多行業,如家電、膠卷、煙酒、洗滌劑、輪胎等產品行業,國外產品市場佔有率要遠遠高於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絕大部分是「水貨」走私入口。其實,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已被遠遠低估了。中國政府應該更清楚、更確切地知會wto 主要成員國:中國要求加入wto並不意味著中國有求於人, 而是外國公司要急於打開中國這個擁有世界1/5人口的消費大國。實際上,中國經濟體系比不少現有的世貿成員國(如波蘭、古巴、日本、韓國)而言已相當開放了。既要看到中國需要wto,更要看到wto更需要中國。
專家估計,如果中國加入wto,其主要支柱產業,如汽車、化工、石油等會受到嚴重沖擊。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1997年3月決定對全國212家重點國有大型企業(例如上海石化、青島啤酒、東方航空公司、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聯想計算機公司、長城計算機公司等)給予政府扶持,其中包括給予優惠性貸款對這些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賦予更大的外貿經營權,以增強其整體競爭力。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已宣布重點搞好1000家國有大型企業,鼓勵大型企業進行兼並與結構調整,使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與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旗艦」。
四、有關專家對中國加入wto利弊得失的具體評估
香港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加入wto應該是利大於弊, 現在問題不在於該不該加入、何時加入問題,關鍵在於在什麼前提條件下加入?如何在談判中獲得一些比較優惠的條款和更長的過渡期。香港工商界對中國經貿部務實而靈活的原則與態度表示贊賞:「已經做了的,可以承諾繼續做下去;本來就准備做的,承諾盡快去做;將來可以做的,但一時還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承諾一個時間表,逐步實現;不能接受的,無論外來壓力有多大,絕不會去做。」換言之,中國在透明度、國民待遇和統一實施外貿政策等會盡快去做,在外匯制度、取消非關稅措施、擴大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中國承諾了一個時間表,逐步去做。對於中國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中國絕不可能同意其他締約國要求中國以發達國家的身份加入wto。無論在什麼壓力下, 中國政府絕對應該堅持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參加多邊貿易體制所承擔的義務與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及國內承受能力相適應, 從而使中國加入wto後大會造成對中國產業的重大沖擊,確保改革有條不紊地進行, 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
j.p.摩根的專家認為,如果中國加入wto,代價亦將是巨大的。 中國將放寬進口管制,生產企業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將大量進口外國機器設備,進而引起資金嚴重外流和外貿赤字。外國投資企業以其明顯優勢與國有企業及其他民族工業競爭,加上政府削減工業補貼,勢必引起大量企業倒閉破產和工人失業。中國主要通過其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比較優勢維持其出口貿易的地位亦會受到挑戰。此外,東部沿海省市受到的沖擊或許要大於中西部地區。
香港嶺南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郭益耀教授認為中國不需要急於加入wto。國內某些部門如體改委、經貿委主張加入wto主要是基於由此可以加快國有企業、外貿體制改革,按照國際慣例參與競爭。外經貿部面對外面壓力亦要改革外貿體制,因為改革可以使國有企業提高效率、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但問題在於國內主要工業行業,包括汽車、化工、醫葯等將面臨關稅減讓後的外國產品的激烈競爭乃至生存問題,進而涉及其他許多問題。如何權衡利弊很難作出一個准確的判斷和結論。但有一點很明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十大貿易大國,被排擠在wto 這個多邊貿易體系之外,在國際形象上不妥當。中國也許要作出一些犧牲來換取國際形象和地位。
中國產業部門對加入wto的承受能力屬於「灰色地帶」。 許多部門承受不了, 但也有不少部門已經承受住了。 中國目前的工業體系比1978年前強得多,不能說完全沒有國際競爭力。目前中國平均關稅已降到23%,並承諾到2000年進一步降至15%。外國認為關稅削減還不夠,發展中國家平均關稅水平為13%,發達國家為3%~4%,美國等wto 締約國強求中國以發達國家身份加入wto。如果中國平均關稅削減到7%~8%,許多產業部門面對的壓力與沖擊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部分產業部門承受不了沖擊外,中國外匯儲備亦會因為加入wto而急劇下降。 雖不一定完全承受不了,但若處理不當,貿易赤字會加劇,甚至五六年內難以扭轉。因此,中國應找到一個平衡點。
少數專家認為,墨西哥並沒有因為加入wto 和北美自由貿易組織而得益。中國不宜過早開放其金融市場,否則導致利潤外流。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nicholao lardy教授認為,按照wto規則,中國政府必須停止補貼國有企業。 一旦喪失國家財政補貼,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將會被迫關門,大量工人由此被推入失業大軍隊伍。中國經貿合作部wto談判專家們很難將wto概念與條款向那些擁有上百萬工人和國有企業的工業部委推銷,中國短期內大概不會匆忙推出一系列過激改革措施。
日本大藏省研究報告認為,如果中國加入wto 的努力最終失敗必將危害中國經濟的信任程度和長遠發展。中國加入wto 對進一步實現其貿易自由化及擴大國際貿易極為重要,亦有助於把中國這一貿易大國納入wto這一共同的體系之中並為解決多邊貿易糾紛提供一個國際准則, 因此最終有助於把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合於國際經濟體系之中。繼續把中國拒於wto門外已經難以阻止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巨大作用, 反而會為多邊貿易體系帶來日益嚴重的負擔。 該研究報告建議中國在加入wto後的過渡期間對其承諾的義務必須嚴格堅持wto規則, 取消外國公司不允許經營外貿的限制,並在增加透明度的條件下為取消進口限制提交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中國政府還應在補貼、外資投資與貿易政策、產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進一步努力。高關稅政策亦是wto 締約國關注的一大問題,中國在流通領域的種種限制對自由貿易無疑構成了嚴重阻礙。美國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對中國來說比加入wto更為重要。
新加坡發展證券有關專家認為,如果中國按照美國提出的苛刻條件加入wto,必將有損於中國的長遠利益。
香港著名經濟學家曾樹基教授認為,中國已經和90%的wto 締約國建立了廣泛的貿易與經濟關系,中國加入wto旨在和剩下的10 %締約國建立或加強經貿關系。因此,能否加入wto其效果區別不大, 即使中國不能加入wto, 中國依然可以連續依賴已建立的雙邊貿易關系擴大經貿活動。因此,加入wto僅是中國加速經濟起飛的一個中期目標。當然,中國加入wto,將有助於中國吸引更多的外資以改善基礎設施。
wto主要締約國迫使中國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 尤其是放開金融銀行保險、零售批發、以及通訊、交通等基礎產業讓外國公司全面競爭。美國j.p.摩根證券公司專家認為,雖然加入wto會引起嚴重失業問題,但有助於國有企業改善經濟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削減成本開支,從而進一步加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雖然多數學者專家認為中國過早加入wto 會導致眾多虧損國有企業破產倒閉並進而引起社會不安定,但亦有少數學者認為, 中國加入wto倒有助於改善國有企業運作,尤其是私有權改造、內部管理、技術改革、產品結構調整等難題。事實上,近50%的國有企業屬於微利的中小企業,早已面臨破產邊緣,這部分企業受加入wto的沖擊最大, 大部分盈利企業將會受益於更多的出口稅收優惠和wto成員身份。
美林證券公司有關專家認為,從總體上看,中國加入wto 是利大於弊。從長遠來說,加入wto具有積極作用, 雖然在短期內或許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是,中國不應該害怕競爭。其實,中國彩電便是在近十幾年的無序、激烈競爭中完成了優勝劣汰的過程而在國內外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中國眾多名牌彩電在質量、售後服務方面並不遜於日本、韓國同類產品。中國永遠不會為加入wto做好充分准備。
世界銀行中國經濟研究項目顧問肖耿博士認為,中國是否或者能否加入wto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 目前中國尚不是wto成員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無形中受到影響。 現在問題不在於是不是要加入wto,而在於以什麼條件加入,目前中國正在與wto主要成員國討價還價。國內目前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能否加入wto 對中國來說已經無所謂的看法是很危險的,是傲慢、自大和狹窄民族主義心理的反映。中國必須與世界融為一體,否則會孤立於世界之外,不利於中國的長遠發展。雖然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增長,但是目前存在或潛在的問題要遠遠大於已取得的成績。中國的經濟並不是奇跡,而僅是一個經濟起飛前夕的「趕超」過程,帶有相當的補償性質。事實上,中國已經比西方國家落後幾十年,雖然目前發達國家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它們現有的經濟秩序、經濟環境、社會制度相當穩定,不會像中國那樣「大起大落」。
渣打銀行廖群博士強調,中國加入wto從長遠、 宏觀層次來說肯定是利大於弊,但在短期、微觀層面則難以判斷,不同部門會從其本身的產業、行業對加入wto利弊得失作出不同的判斷, 例如紡織部門會認為中國加入wto後可以不必再受美國紡織品進口配額的限制。
具體來講,中國加入wto 會從各方面加速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接軌。中國可利用關稅平等、反傾銷等方面得到一些好處,有利於中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短期內肯定會對國有企業、民族工業產生不可低估的沖擊與壓力,削減關稅不但對減少國家關稅收入,而且對國有企業、外貿平衡形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要看到,短期的「弊」很可能是永遠的「利」。
原新加坡國立大學王教授認為,中國把加入wto既當作政治目標,又當作經濟目標。對中國經濟尤其是民族工業也許代價太大。但不宜忽略一點:由於中國不是wto成員國,國際貿易戰、 反傾銷等方面的律師費用太高。也許微觀企業在這方面感覺不到。*
㈡ 淺談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有哪些優,缺點
優點
1、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強。接觸氧化法的平均停留時間在6小時以上;
2、具有脫氮除磷能力,並可以通過調節設備的構造,達到處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的能力;
3、接觸氧化池內的填料多為組合軟填料,質輕、高強、物理化學性質穩定,比表面積大,生物膜附著能力強,污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效率高;
4、接觸氧化池內採用曝氣器進行鼓風曝氣,使纖維束不斷漂動,曝氣均勻,微生物生長成熟,具有活性污泥法的特徵;
5、出水水質穩定,污泥產量少並易於處理;
6、潛水泵中可設於設備之中,減少工程投資;
7、設備可設於地面上,也可埋於地下。埋於地下時,上部覆上可用於綠化,廠區佔地面積少,地面構築物少;
8、易於完成自動控制,管理操作簡單。
9、設備可以連接在汽車上做成移動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缺點
1.不利於維修,設備出現故障後,不方便檢修與更換。這通常是業主最煩惱的。
2.對環境適應性強,冬天防凍、夏天防洪,北方需要埋入較深,並做保溫處理。
3、由於設備的局限性,該設備只能用在廢水量比較小的項目中。
適用范圍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適用於住宅小區、村莊、村鎮、辦公樓、商場、賓館、飯店、療養院、機關、學校、部隊、醫院、高速公路、鐵路、工廠、礦山、旅遊景區等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屠宰、水產品加工、食品等中小型規模工業有機廢水的處理和回用。經該設備處理的污水,水質達到國家污水處理綜合排放標准一級B標准。
㈢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利弊
區域經濟一體化又稱區域經濟集團化。
區域經濟集團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地理位置鄰近的若干國家,通過一系列協議和條約建立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其積極影響主要有:
(1)有助於生產要素在本地區的自由流通與優化配置,促進本地區市場的擴大與經濟增長。
(2)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賦予世界經濟多極化以新的內容,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其主要弊端是區域經濟集團都有排他性,對集團外的國家和地區往往實行歧視政策,使經濟集團和組織之間的經濟競爭更加激烈和尖銳,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規模和層次空前提高。從而又阻礙了經濟全球化。
㈣ 簡述傳統管理模式縱向一體化的弊端,並說明什麼是供應鏈管理
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的弊端:
1、增加企業投資負擔
不管是投資建新的工廠,還是用於其他公司的控股,都需要企業白己籌集必要的資金。首先,企業必須花費人力、物力設法在金融市場上籌集所需要的資金。其次,資金到位後,隨即進人項目建設周期(假設新建一個工廠)。為了盡快完成基本建設任務,企業還要花費精力從事項目實施的監管工作,這樣一來又消耗了大量的企業資源。
2、承擔喪失市場時機的風險
對於某些新建項目來說,由於有一定的建設周期,往往出現項目建成之日,也就是項目下馬之時的現象。市場機會早已在你的項目建設過程中逝去。這樣的事例在我國很多。從選擇投資方向看,決策者當時的決策可能是正確的,但就是因為花在生產系統基本建設上的時間太長,等生產系統建成投產時,市場行情可能早已發生了變化,錯過了進人市場的最佳時機而使企業遭受損失。因此,項目建設周期越長,企業承擔的風險越高。
3、迫使企業從事不擅長的業務活動
「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的企業實際上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翻版,這種企業把產品設計、計劃、財務、會計、生產、人事、管理信息、設備維修等工作看做本企業必不可少的業務工作,許多管理人員往往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去從事輔助性的管理工作。結果是,輔助性的管理工作沒有抓起來,關鍵性業務也無法發揮出核心作用,不僅使企業失去了競爭特色,而且增加了企業產品成本。
4、在每個業務領域都直接面臨眾多競爭對手
採用「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企業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必須在不同業務領域直接與不同的競爭對手進行競爭。
5、增加企業的行業風險
如果整個行業不景氣,採用「縱向一體化」模式的企業不僅會在最終用戶市場遭受損失,而且會在各個縱向發展的市場遭受損失。過去曾有這樣一個例子,某味精廠為了保證原材料供應,白己建了一個輔料廠。但後來味精市場飽和,該廠生產的味精大部分沒有銷路。結果不僅味精廠遭受損失,與之配套的輔料廠也舉步維艱。
供應鏈管理:
指使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客戶的所有過程,MBA、EMBA等管理教育均將企業供應鏈管理包含在內。
供應鏈管理就是協調企業內外資源來共同滿足消費者需求,當我們把供應鏈上各環節的企業看作為一個虛擬企業同盟,而把任一個企業看作為這個虛擬企業同盟中的一個部門時,同盟的內部管理就是供應鏈管理。只不過同盟的組成是動態的,根據市場需要隨時在發生變化。
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
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長;提供可預測收入。
供應鏈管理的七項原則:
根據客戶所需的服務特性來劃分客戶群; 根據客戶需求和企業可獲利情況,設計企業的後勤網路;傾聽市場的需求信息,設計更貼近客戶的產品;時間延遲;策略性的確定貨源和采購與供應商建立雙贏的合作策略;在整個供應鏈領域建立信息系統;建立整個供應鏈的績效考核准則等。
㈤ 一體化戰略的主要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一、一體化戰略的主要優點有:
1、一體化戰略實現了采購、生產、銷售等方面的聯合,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加強了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能做到及時准確的反映。
2、一體化戰略有利於開發新的技術,同時提高了進入的壁壘,從而獲得某種程度的壟斷。
二、一體化戰略的主要缺點有:
1、一體化戰略增加了管理難度,能夠很好的管理一部分戰略鏈的管理者並不一定能管理好其他的戰略鏈部分。
2、一體化戰略的成功依賴於企業內部活動而不是外部的資源,有時要付出的成本比外部尋找資源更加昂貴。
(5)一體化工廠有哪些弊端擴展閱讀
一體化戰略是為加強核心企業對原材料供應、產品製造、分銷和銷售全過程的控制,使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從而達到增加各個業務活動階段的利潤。
一體化的初衷,是希望建立起強大的規模生產能力來獲得更高的回報,並通過面向銷售終端的方略獲得來自於市場各種信息的直接反饋,從而促進不斷改進產品和降低成本,來取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方法。
㈥ 全球一體化的壞處
我給你分為六大類,具體製作幻燈片時你再可以根據搜集到得材料和所編寫的情節分為若干個點逐一陳述。
1、快速傳播的疾病
禽流感、豬流感、瘋牛病等隨著貿易全球化而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
2、瀕臨滅絕的文化
大型跨國公司所附帶的本國文化影響、沖擊甚至覆蓋了貿易所在國的本地傳統民俗文化,如通俗、搖滾樂對中國川劇、花鼓戲等戲曲的沖擊;音劇院對雅加達木偶劇院文化的沖擊;非洲大部分城市對所在國文化的繼承復制。
3、愈加擴散的污染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工廠在世界遍地開花,特別是經濟落後國家,而這些國家正是原始生態保全最好、保全得最多的國家(如南美洲、非洲),污染無止境地擴張。
4、愈加嚴重的世界問題
數據表明,全球化的發展速度與全球氣溫升高速度、北極冰川融化速度、大氣層臭氧的破壞速度、紫外線的增強速度、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速度、森林植被破壞和土地荒漠化速度、酸雨降量速度、資源減少速度是成正比的——原因主要是世界性工廠擴張、資源掠奪等。
5、影響更大的經濟危機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某些大國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必將影響到全球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如1997金融危機、2008金融危機。這些危機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影響也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持續時間越來越長。
6、必將由全球化導致的問題
跨國走私、販毒、偷渡、犯罪越來越多並打擊難度加大;計算機病毒全球泛濫。
㈦ 區域一體化有什麼弊端
1、區域外的國家和地區面臨更高的壁壘和更大的保護主義,更難以進入該市場。或原有的市場份額被轉移到區域內其他生產效率並非全世界最高或成本並非最低的國家了,這個叫貿易轉移。
2、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一方面是相對競爭力更弱了;另一方面一些想進入一體化區域市場的公司為繞開壁壘而將原來投資發展中國家生產再出口貿易的方式變為直接在區域內投資生產。
3、不利於多邊一體化的建設。在WTO中多邊主義的原則也不適用於歐盟國家之間的貿易政策,就是說它們之間的相互優惠是別的成員國無法同樣享受的。
4、各成員的經濟政策自由度受到約束,因為要協調一致,總會犧牲到某些成員的部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