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楊氏模量測量的不確定度怎麼算
A. 測金屬絲楊氏模量實驗中如果要求的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0.05,試問,鋼絲的長度和直徑應如何選取
鋼絲的長度最好選擇略大於1米。但一般受立架高度所限,最長也只能選擇專0.5至0.8米.總之,在充許范屬圍內選長一些的。
鋼絲直徑的選擇,要看你用的砝碼就是多少。常見的砝碼為每個1Kg或每個0.25Kg。前者可用直徑0.3至0.5mm的,後者可用直徑0.2至0.3mm的。
順便說一句,「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0.05」是個很低的指標,即結果僅為兩位有效數字。正常測量也輕松達到0.005,即達到三位有效數字。
B. 楊氏彈性模量中不確定度u(f)怎麼算
不對。
不確定度分量中A類評定得到的一般不是0,因為測量重復性存在,除非測量儀器的分辨力很低。
B類評定中有儀器自身的原因,也有環境原因的,不是光是廠家做儀器帶來的。
C. 楊氏模量的相對不確定度的傳遞公式是啥/
楊氏模量的相對不確定度的傳遞公式就是各個測量量的相對不確定度的平方和。
公式見圖:
其中d,D,R,L,Y分別為鋼絲直徑,光杠桿前後腳距離,反射鏡至標尺距離,鋼絲長度,標尺讀數。
D. 楊氏模量不確定度的公式是什麼
用拉伸法測金屬絲的楊氏模量
[預習思考題]
1,使用螺旋測微器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棘輪如何使用 螺旋測微器用畢還回盒內時要作何處理
答:使用螺旋測微器測物時,手要握螺旋測微器的絕熱板部分,手上不能有汗漬;被測物接觸測砧之前,應旋轉棘輪,切不可擰微分套筒,否則會損傷測砧,測值也不準確.砧台夾住被測物時,聽到棘輪發出"咯咯"聲響,立刻停止旋轉.螺旋測微器還回盒內時,要將微分筒退旋幾轉,使砧台間留有一定空隙,避免熱脹使螺桿變形.
2,公式 Y= 中哪幾個量是待測量 關鍵是測准哪幾個量 這些量都是長度量,卻使用了不同的量具和方法,這是根據什麼考慮的 此公式的適用條件是什麼
答:公式中有L,R,d,b,Δn等五個待測量.測准Δn和d是實驗成功的關鍵.由Y的不確定度傳播公式:
可知,Y的不確定度是各直接測得量的不確定度的總和,因而,一般考慮各量的不確定度按等影響原則分配,即每個直接測得量的不確定度對合成不確定度的貢獻大致相同;也就是說,按照不確定度的合理分配來確定每個長度量用什麼測量工具.在測量中,過高地追求某一兩個量的精確度,對最後合成不確定度的影響並不大,因而無意義.比如L和R都大於50cm,用米尺測量完全能滿足要求,不必考慮選用精確度更高的儀器.公式應滿足的實驗條件有三:① 加負荷不能超過鋼絲的彈性限度;② 光杠桿偏角θ應很小,即外力F不能過大;③ 望遠鏡光軸水平,反射鏡與標尺垂直於光軸.
[實驗後思考題]
1,根據Y的不確定度公式,分析哪個量的測量對Y的測量結果影響最大.
量的測量對Y的測量結果影響最大,因此測此二量尤應精細.
2,可否用作圖法求鋼絲的楊氏模量,如何作圖
答:本實驗不用逐差法,而用作圖法處理數據,也可以算出楊氏模量.由公式
Y=可得: F= Y△n=KY△n.式中K=可視為常數.以荷重F為縱坐標,與之相應的ni為橫坐標作圖.由上式可見該圖為一直線.從圖上求出直線的斜率,即可計算出楊氏模量.
3,怎樣提高光杠桿測量微小變化的靈敏度 這種靈敏度是否越高越好
答:由Δn= ΔL可知, 為光杠桿的放大倍率.適當改變R和b,可以增加放大倍數,提高光杠桿的靈敏度,但這種靈敏度並非越高越好;因為ΔL=Δn成立的條件是平面鏡的轉角θ很小(θ≤2.5°),否則tg2θ≠2θ.要使θ≤2.5°,必須使b≥ 4cm,這樣tg2θ≈2θ引起的誤差在允許范圍內;而b盡量大可以減小這種誤差.如果通過減小b來增加放大倍數將引起較大誤差.
回答者:絮語飄飄1995 - 助理 二級 6-8 19:10
E. 靜態拉伸法測彈性模量不確定度怎麼算
拉伸法測楊氏模量中望遠鏡上標尺的不確定度是要具體計算的,計算方法是,用固定性誤差,也就是0.1*0.2cm,加上積累性誤差,也就是標尺的測量值*標尺的准確度等級,一般就是0.2%,兩者之和就是總的不確定度。
F. 怎麼求大學物理實驗中的楊氏模量的絕對不確定度
相對不確定度乘平均值
G. 楊氏彈性模量實驗的數據誤差分析怎麼算
以下表數據為例:
(7)金屬楊氏模量測量的不確定度怎麼算擴展閱讀:
實驗步驟:
1、調節底腳螺絲,使楊氏模量測定儀水平,並在砝碼托盤上放1個砝碼。
2、放好光杠桿,使鏡面和金屬絲平行,將直尺望遠鏡置於光杠桿前1.5m-2m處,使直尺和金屬絲平行並使望遠鏡和平面鏡處於同一高度,對准鏡面。
3、從望遠鏡筒外側缺口處沿著鏡筒方向看,應看到平面鏡中有直尺像,如果未見到,就要左右適當移動望遠鏡底座位置,直到見到像為止。
4、調節目鏡、看清叉絲。
5、輕輕調節物鏡,從望遠鏡中能看到直尺的刻線和叉絲,並消除叉絲橫線與直尺刻線間的視差。記下和叉絲橫線(或交點)重合的直尺讀數a。
6、每次增加一個砝碼,分別記下a1、a2、a3、a4、a5;再每減一個砝碼記一下數。
7、按上述要求再重做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