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記憶有色金屬礦
1. 誰有中國有色金屬礦產地的記憶口訣(初中地理)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
貴州銅仁產汞礦,雲南個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
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雲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2. 金屬是如何開采的
(一)新疆金屬礦開采歷史回顧
新疆金屬礦產開采,遠可追溯到距今 2400 ~ 2600 年前的青銅器時代,尼勒克縣奴拉賽銅礦就是本期開採的對象,這里古采坑和深達 20 米豎井十餘處,沿奴拉賽小溪兩岸階地分布,可見木炭與冰銅多次重疊,冰銅厚度 1 ~ 5 厘米,銅含量大於 60%。在昭蘇縣洪那海銅礦古開采坑道,比比皆是,河穀草原上煉渣成堆。查布察爾縣烏孫山北麓合抱松樹長在爐渣堆之上。尼勒克北山松樹中,爐渣廣布,松樹長於其中。從上述簡單列舉可以看出伊犁地區在遠古時期,先民們已介入銅礦業的開采與冶煉。
新疆金礦開采也有 2000 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唐代採金業明顯發展,設有金山都督府。明代仍有採金記錄,清代為新疆採金業全盛時期。乾隆年間,和田砂金開采點有 12 處,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設奎屯金廠,後相繼在烏蘇、瑪納斯、呼圖壁、昌吉和烏魯木齊到吐魯番間設金廠 10 余處,屯兵採金,採金業一直延續到光緒年間,道光到咸豐時哈圖山金礦曾設五廠十區,金夫達數萬人。據《新疆圖志》記載,清代阿爾泰山採金最盛時,年採金5萬~6萬兩,民國時代曾達 10 萬兩。《新疆志稿》稱光緒年間和田每年產金 2 萬~ 3 萬兩,到民國採金業才衰敗。
阿爾泰砂金開采幾起幾落,最大井深可達 150 米,在西岔河曾采出 240 克重的「駱駝金」。據說還曾有 64 兩的狗頭金出現。
據古書記載,龜茲國(庫車)、姑墨國(拜城)銅山十數,礦脈延長百餘十里,銅色蒼翠,柔潤如脂,堪稱上品。焉耆銅礦苗上下寬 30 丈,長 1 里許。漢代庫車產紅銅,官督民辦,省官錢局鑄錢全賴此山之銅,其質柔粹良美,一歲交銅 10 萬斤上下,所煉之鐵恆充三十國用。清代從採到煉並鑄造錢幣取自滴水銅礦。「察合奇」據傳這里是清代在新疆的重要鑄幣廠(圖 6-6-1)。
(二)開采方式
現代金屬礦產開采,依據其礦體出露與埋藏程度而分為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兩種。露天開采適用於地表出露的礦體,一般較大者多用機械開采,利用多功能裝載汽車或電動火車運輸。地下開采礦山較多,開采方式與方法多樣,機械化程度差異較大,當前新疆地下金屬礦開采基本上可歸為三種形式:
平峒開采:即利用水平坑道運輸出礦。將礦石裝入礦車,通過鋪設鐵軌的坑道,直接將礦車推出地面(圖 6-6-2)。
斜井開采:即利用斜井運輸出礦。將采出的礦石裝入礦車,通過地下鋪設鐵軌的坑道,將礦車推向斜井下口(石門區),再利用鋼纜繩通過卷揚機牽引礦車,沿著斜井斜坡軌道,將礦車斜向拉向地面(圖 6-6-3)。
豎井開采:即利用豎井運輸出礦。將采出的礦石裝入礦車,通過地下鋪設鐵軌的坑道,運往豎井下口(石門區),把礦車(一般為 2 輛)推入罐籠,由地面卷揚機的鋼纜繩牽引,垂直將礦車提升到地面(圖 6-6-4)。
(三)開采方法
鑒於金屬礦的成礦多樣性,空間狀態的差異性,礦石質量與圍岩條件的不固定性,致使金屬礦的開采方法具多樣性。當前運用最多的開采方法,是崩落-充填法,該方法的優點是能保持開采安全高度,利於安全生產,減少廢石轉送量,低開采成本投入,故而得到開礦者的普遍利用。
礦石爆破:金屬礦屬於固體礦產,需要打眼放炮爆破開采,一般多用壓風機帶動風槍打眼,用硝酸銨炸葯,電爆破作業,而獲得有用礦石。
坑道開掘與維護:地下礦山建設之初,首先施工的是運輸工程(坑道、斜井、豎井)和地下坑道,為了安全起見,並要對已經開掘的坑道利用快乾水泥噴塗護壁,在坑道底面兩側開掘排水溝,鋪設軌道,以及安裝通風管和照明電線等。
礦石運輸:當外部運輸(坑道、斜井、豎井)建設完畢後,內部運輸坑道(由采場到石門)是礦山運輸的關鍵和安全的關鍵。一般礦山的礦石多由人工裝卸,地下機械化裝卸很少;運輸設備在新疆多用礦車,關內不少的正規礦山多用電動機車。
通風:礦山開采處於地下,因此施工必須保證在有充裕新鮮空氣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同時,由於爆破煙塵、生產粉塵也要及時排除,故均需要通風。礦山採用的通風量要視礦山生產量與礦石性質而定,合理地選擇與匹配通風機及應鋪設風管的規格與數量。並及時檢查送風量以及采場、坑道、礦倉的空氣質量。
排水:地下開采,尤其是較深部的地下開采,地下涌水量大是必然的,需要購置排水設備,設計合理而科學的排水系統,准確而及時地將礦坑積水導入儲水倉,並視地下水的流速和流量制定出定期和經常性向地面泵水的方案。金屬礦山除要注意冒頂偏幫的生產事故外,透水也是金屬礦山的一大安全生產隱患。
照明:地下生產礦山,照明是生產的第一要素。礦山照明多由坑口電站供電,並與地區電網連通。礦山根據自身的生產需要而鋪設電纜,確定照明點及照明度,屬於生產系統的如采場、運輸坑道、石門區、地面礦石堆積場等地段必須保證合乎生產要求的能見度。為保證 24小時照明,礦山也要採取持續照明的應急措施。
安全:礦山生產屬於高危行業,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安全人員(含管理人員),配置充裕的安全設備,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斷地對生產有關人員進行持續性地安全生產教育。對安全要警鍾長鳴,常抓不懈。
(四)礦山建設
新疆金屬礦產採掘業,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逐步建設起來的。
鐵礦圍繞著八一鋼鐵廠開發而建立起硫磺溝、大黃山菱鐵礦開采礦山,繼而又建設雅滿蘇鐵礦、蒙庫鐵礦、磁海鐵礦。由於莫托沙拉鐵錳礦勘探完畢,躍進鋼鐵廠和靜鋼鐵廠也相繼建立。新源鐵廠是利用預須開普鐵礦作為礦山資源而生產。另如天龍鋼鐵廠等出現使新疆鋼鐵業有了一個競爭建設環境和良好的生產氛圍。
銅礦生產起步很早,在 1958 年時就有布倫口、尼勒克、木壘等銅選廠建立,並生產出冰銅行銷國內。20 世紀末有色金屬採掘業得到系統發展,先後有喀拉通克和黃山銅鎳礦生產,21世紀初阿舍勒銅礦、哈密銅鎳礦又得到進一步發展,新疆有色集團公司的工業園建設把有色金屬生產提高了一個新的生產台階,形成阿舍勒、喀拉通克、黃山、鄯善縣、阿克陶縣、烏恰縣等,銅鉛鋅集中生產基地。
金礦目前在新疆僅阿希一處具有較大的生產能力,「西准」、「東准」、「北山」、「金窩子-馬庄山」,乃是衛星式礦山進行一定的規模生產。
稀有金屬礦產的生產布局,仍是可可托海和阿爾泰兩個基地。
3. 各種金屬礦是如何形成的
原因:岩石風化並被流體運搬到某地,其中金屬成分富集沉積形成。岩漿噴發或者岩石風化沉積形成的礦床,經過漫長地質歲月變質後形成。
1、黑色金屬:鐵、鉻、錳三種。
2、有色金屬:鋁、鎂、鉀、鈉、鈣、鍶、鋇、銅、鉛、鋅、錫、鈷、鎳、銻、汞、鎘、鉍、金、銀、鉑、釕、銠、鈀、鋨、銥、鈹、鋰、銣、銫、鈦。
3、常見金屬:如鐵、鋁、銅、鋅等。
4、稀有金屬:如鋯、鉿、鈮、鉭等。
5、輕金屬:密度小於4500千克/立方米,如鈦、鋁、鎂、鉀、鈉、鈣、鍶、鋇等。
擴資料:
金屬礦物探按所承擔的地質任務分為區測、普查、勘探3個階段。
1、普查階段:
在根據地質和物探方法劃出的成礦遠景區,用物探直接或間接地尋找和發現金屬礦床。最常用的作圖比例尺為 1:50000、1:25000和1:10000。金屬礦普查常用的物探方法包括航空物探和地面磁法、電法、重力法、地震法等。
2、區測階段:
研究深部和表層地質構造,進行構造分區和成礦遠景的預測。通常採用小於1:200000的比例尺作圖。區測中採用的物探方法,一般包括地震法(天然地震、人工地震)、磁法、重力法、大地電磁法和熱流法等。
3、勘探階段:
此階段的物探任務是,探查礦體的產狀和規模,追索已知礦體沿走向的延伸和向下延深,研究礦體間是否相連,圈定和發現鑽孔打漏的礦體,探明鑽孔或坑道間的隱伏礦體等。常用的作圖比例尺為1:5000、1:2000或更大。
4. 有色金屬礦石中如何提煉鐵
煉鐵過程實質上是將鐵從其自然形態——礦石等含鐵化合物中還原出來的過程。煉鐵方法主要有高爐法、直接還原法、熔融還原法等,其原理是礦石在特定的氣氛中(還原物質CO、H2、C;適宜溫度等)通過物化反應獲取還原後的生鐵。生鐵除了少部分用於鑄造外,絕大部分是作為煉鋼原料。一、生鐵的幾個基本概念(一)鐵與鋼 鐵在自然界中蘊藏量極為豐富,佔地殼元素含量的5%,居地球物質中的第四位。鐵元素很活潑,容易與其它物質結合。習慣上常說的鋼鐵是對鋼和鐵的總稱。鋼和鐵是有區別的,所謂鋼鐵,主要由兩個元素構成,即鐵和碳,一般碳和元素鐵形成化合物,叫鐵碳合金。含碳量多少對鋼鐵的性質影響極大,含碳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引起質的變化。由鐵原子構成的物質叫純鐵,純鐵雜質很少。含碳量多少是區別鋼鐵的主要標准。生鐵含碳量大於2.0%;鋼含碳量小於2.0%。生鐵含碳量高,硬而脆,幾乎沒有塑性。鋼不僅有良好塑性,而且鋼製品具有強度高、韌性好、耐高溫、耐腐蝕、易加工、抗沖擊、易提煉等優良物化應用性能,因此被廣泛利用。(二)白口鐵和灰口鐵 碳(C)在鐵中有石墨和碳化鐵兩種狀態。石墨是碳的一種形態。石墨是片狀的碳,滑潤柔軟,像煤屑一樣,很不堅固,散存在鐵中,將鐵基體割裂,好像鐵中有很多條狀的窟窿,破壞了鐵的堅固性。這種以石墨狀態存在於鐵中的碳,將鐵染成灰色,所以叫灰口鐵。灰口鐵因含柔軟的石墨,做成機器零件,易被機床切削。石墨在液體鐵水中有「潤滑」作用,使鐵水流動性變好,適合於澆注鑄件,所以灰口鐵又叫鑄造鐵。碳化鐵是白色的,又硬又脆,含量過多時,鐵會像石頭一樣。失去可塑性。用這種鐵做的零件,切削困難,所以白口鐵主要用來煉鋼,故又叫煉鋼鐵。石墨和碳化鐵也可以互相轉化,決定性條件有兩個:一是鐵水的化學成分,如果鐵水含硅量高,能促進碳化鐵分解,變成石墨所以鑄造鐵的含硅量總是高的;另一個因素是鐵水凝固的快慢在成分適合時,如果冷得太快,鐵水中的碳化鐵來不及分解,便成為白口鐵。如果冷得慢,碳化鐵分解成石墨和鐵,這樣就變成灰口鐵。 二、高爐煉鐵的冶煉原理 生鐵的冶煉雖原理相同,但由於方法不同、冶煉設備不同,所以工藝流程也不同。下面分別簡單予以介紹。 高爐生產是連續進行的。一代高爐(從開爐到大修停爐為一代)能連續生產幾年到十幾年。生產時,從爐頂(一般爐頂是由料種與料斗組成,現代化高爐是鍾閥爐頂和無料鍾爐頂)不斷地裝入鐵礦石、焦炭、熔劑,從高爐下部的風口吹進熱風,噴入油、煤或天然氣等燃料。裝入高爐中的鐵礦石,主要是鐵和氧的化合物。在高溫下,焦炭中和噴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將鐵礦石中的氧奪取出來,得到鐵,這個過程叫做還原。鐵礦石通過還原反應煉出生鐵,鐵水從出鐵口放出。鐵礦石中的脈石、焦炭及噴吹物中的灰分與加入爐內的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出鐵口和出渣口分別排出。煤氣從爐頂導出,經除塵後,作為工業用煤氣。現代化高爐還可以利用爐頂的高壓,用導出的部分煤氣發電。 高爐內的還原氣體產生於風口前的燃料燃燒,這一過程產生了兩大運動流:一個是上升的熱煤氣流,一個是下降的爐料流(鐵礦石、焦炭、熔劑等)。高爐內的一切反應均發生於煤氣和爐料的相向運動和相互作用之中。它包括爐料的加熱、蒸發、揮發和分解;鐵及其它元素的還原;爐料中非鐵氧化物的熔化、造渣和生鐵的脫硫;鐵的滲碳及生鐵的形成;爐料和煤氣之間的熱交換等等,是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的總和。
5. 有色金屬礦產
1)銅
全球銅資源潛力大,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世界陸地銅資源量估計為16×108t,深海結核中估計為7×108t。1998年世界銅儲量為34000×104t,其靜態保證為29年,儲量基礎為65000×104t。其保證年限為56年。中國銅儲量雖然僅次於美國和原蘇聯,佔世界第三位,但可供開採的儲量不足,銅進口量年復一年增加,銅資源較緊張的局勢還將持續較長時間,成為中國有色金屬礦產中缺口最大的礦種。
世界銅資源分布廣泛,遍及五大洲,其中銅儲量基礎較多的國家有智利(23.7%)、美國(15.3%)、波蘭、尚比亞、俄羅斯等國。從近年的找礦實踐看,環太平洋斑岩銅礦帶具有最大的銅資源潛力。東太平洋的智利安第斯斑岩銅礦帶,80年代以來又新發現了銅金屬量在500×104t以上的5個超大型銅礦(智利的科亞瓦西、楚基北、曼薩米納、扎爾迪瓦爾和印度尼西亞的格拉斯貝格礦床),西南太平洋除印尼之外,菲律賓和斐濟等也都新發現有大型斑岩銅金礦。
世界銅成礦類型多樣,按其地質-工業類型可分為:斑岩型、砂頁岩型、銅鎳硫化物型、海相火山岩型、銅-鈾-金型、自然銅型、脈型、碳酸岩型和夕卡岩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四類,它們佔世界銅總儲量的96%左右,是目前世界勘查和開採的主要銅礦類型。尤其是斑岩型和砂頁岩型各佔世界總儲量55%和29%。據初步統計,世界銅金屬儲量超過500×104t的超大型礦床有60個左右,其中斑岩型38個,佔63%,占儲量的64%,而砂頁岩型有15個,佔25%,占儲量的24%。現將這些礦床類型簡述如下:
(1)斑岩銅礦:這是世界最佳找礦類型之一。英國礦床學家R.H.西利托研究認為在大量硫砷銅礦脈之下可能有斑岩銅礦的存在,這就為尋找深部隱伏斑岩銅礦指出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2)砂頁岩型銅礦:這種銅礦泛指不同時代沉積岩中的層控銅礦。加拿大地質調查局S.S.甘迪提出該類銅礦的原始物質來源是基底的奧林匹克壩型礦床,認為阿德雷德銅礦是奧林匹克壩的「派生礦」,這也為世界各地具有砂頁岩型銅礦地區進一步找礦提供了新思路。
(3)銅鎳硫化物型銅礦:礦床主要出現在元古宙和中生代,產出在克拉通地區陸內裂谷。代表性的礦床有加拿大的薩德伯里、美國的德盧斯、俄羅斯諾里爾斯克和中國的金川等。
(4)海相火山岩型銅礦:這是與海底火山作用有一定聯系的含有大量黃鐵礦和一定數量銅、鉛、鋅的礦床。產於加拿大地盾、西班牙-葡萄牙黃鐵礦帶和俄羅斯烏拉爾等地。這類礦床常有後期疊加的大脈型或細脈浸染型金礦,往往規模巨大,有重要意義。
除以上四類外,銅-鈾-金型和自然銅型也佔有一定比例,特別是巨大的奧林匹克壩銅-鈾-金型這種新礦床類型的出現更具重要意義,使其所佔儲量比例(4%)高出了海相火山岩型礦床所佔比例(2%)。此外,各類型礦床往往相伴而生,如斑岩型多與脈型、夕卡岩型伴生,砂頁岩型常與自然銅型、銅-鈾-金型一起產出,海相火山岩型往往與銅鎳硫化物型產在同一個地質單元內。因此,象夕卡岩型銅礦在許多國家將其儲量計入斑岩型礦床中而未單獨列出。
據芮宗瑤等(1997)對銅金屬大於5×104t的礦床統計,我國銅資源量在5個主要礦床類型上的分配如下:斑岩型42.1%,夕卡岩型22.3%,海相火山岩型15.0%,砂頁岩型11.3%和銅鎳硫化物型7.3%,鑒於我國銅礦資源短缺的局面短期內難以解決,應實施銅礦專項找礦工程,在東部尋找隱伏礦床,擴大老區遠景,在西部沿古絲綢之路和「三江-雅江」流域兩條路線向周圍展開,重點抓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及銅鎳硫化物型礦床,以求取得重大的突破。戴自希(1999)認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勘查程度相對低,有相當的找銅潛力,該地區保有儲量佔全國銅儲量的91%,已發現的大型銅礦25個,中型90多個,近年來在新疆、雲南、甘肅、內蒙古和四川等地均有上述5種主要銅礦類型的新發現,說明中西部地區具有較好的找銅前景,應加大勘查力度,尋找大銅礦和富銅礦。
2)鉛和鋅
世界范圍內鉛鋅資源是豐富的,據美國地質調查局1999年統計,世界已查明鉛鋅資源量約為15和19×108t。現有鉛鋅儲量可保證世界礦山分別開采23年和20年。世界鉛鋅儲量和儲量基礎較多的國家有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原蘇聯、中國和秘魯等,它們合計佔世界鉛鋅儲量基礎的74%和63%。據初步統計,世界鉛鋅金屬儲量超過500×104t的超大型礦床約有44個,其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3個國家集中了世界上約50%的超大型鉛鋅礦床。近年來,雖然對鉛鋅勘查投入較少,但不斷有新礦床發現,說明全球鉛鋅資源潛力大。
全球各個歷史時期均有鉛鋅礦床產出,但以元古宙和古生代最為集中,佔世界總儲量的80%以上,中新生代的鉛鋅礦床相對較少。鉛鋅礦床工業類型繁多,世界目前勘查和開採的鉛鋅礦床主要類型有:①噴氣沉積型礦床(SEDEX):這類礦床是世界上鉛鋅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最重要的礦床勘查類型;②密西西比河谷型礦床(MVT);③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VMS):這類礦床在銅礦中稱為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床或黑礦型礦床;④砂岩型鉛鋅礦床:此類型在法國和瑞典均有產出,有人認為中國雲南的金頂超大型鉛鋅礦床也屬此類型。除上述4類外,還有沉積變質型如朝鮮檢德鉛鋅礦床,它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鉛鋅礦床以及夕卡岩型、熱液交代型、脈型和斑岩型礦床等。此外,還有淺生富集或紅土化作用形成的鋅礦床。當前在國際上越來越重視對易采價廉的氧化礦-菱鋅礦的開發利用。
上述4個類型鉛鋅礦床前3類在我國都有產出,而且礦床規模較大,區帶分布明顯,是我國鉛鋅資源主要開發和進一步勘查對象。它們的重要性和典型代表依次是:SEDEX型(廠壩、東升廟等);MVT型(凡口、大梁子等)和VMS型(小鐵山、呷村等)。至於我國最大的鉛鋅礦床,即雲南金頂鉛鋅礦床的類型歸屬尚存在較大的爭議,或屬SEDEX型,或屬砂岩型,或為一獨特類型(暫可稱之為金頂型)。今後,在勘查部署上,應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加大規模大、品位富、經濟價值巨大的SEDEX型以及金頂式和VMS型等鉛鋅礦床的找礦力度。近20年來世界所發現的大型、巨型礦床基本上都是SEDEX型。國內外均很重視這一類型礦床。
3)鋁
鋁的產量和消費量在金屬中位居第二,僅次於鐵。世界鋁土礦資源豐富,儲量充足,且還在不斷增長。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鋁土礦儲量為250×108t,儲量基礎為340×108t。其靜態保證年限為205年和50年,而且其儲量僅占資源量的30%~42%,鋁土礦還有大量待勘查的資源。世界各國對鋁土礦礦床的分類很不統一,按其下伏基岩性質大致分為兩大類型-硅酸鹽岩上的紅土型和碳酸鹽岩上的岩溶型鋁土礦礦床。另外,較次要的還有陸源岩層之上的沉積鋁土礦礦床,也稱為齊赫文型鋁土礦礦床。
(1)紅土型鋁土礦礦床。它主要是由酸性、中性和基性成分的含鋁硅酸鹽岩石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經深度化學風化形成的紅土礦床,特別是新生代熱帶地區的紅土礦床工業價值很大。據原蘇聯學者統計,此類礦床佔世界現有儲量86%,佔世界鋁土礦產量65%,大於10×108t的6大紅土型鋁土礦區是在澳大利亞、幾內亞、巴西、喀麥隆、越南和印度。澳大利亞的韋帕礦床是這類礦床的典型代表。
(2)岩溶型鋁土礦礦床。這類礦床一般覆蓋在石灰岩和白雲岩凹凸不平的岩溶化表面。礦床和基岩之間為不整合或假整合。這類礦床加上陸源岩層之上的沉積鋁土礦礦床的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5%,其儲量佔世界鋁土礦總儲量14%,主要分布於南歐和加勒比地區。我國的大部分鋁土礦礦床屬於這一類型,牙買加的鋁土礦床為此類礦床的典型代表。
(3)沉積型鋁土礦礦床。這類礦床一般呈不整合覆蓋在不同的鋁硅酸鹽岩石的表面,與下伏岩石沒有直接的成因關系,成礦物質是從其它地方搬運來的。這類礦床只佔世界總儲量不到1%,工業意義不大。
4)鎳
世界鎳資源非常豐富,儲量充足。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鎳儲量為4000×104t,儲量基礎為14000×104t,平均含鎳接近(或大於)1%的礦床查明資源為1.3×108t,其中60%產於紅土型礦床,40%產於硫化物礦床,還有大量較低品位鎳礦床的資源量。世界鎳資源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古巴、加拿大、俄羅斯、新喀里多尼亞、印尼、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它們佔世界鎳總儲量的92%。另外,海底錳結核和錳結殼中還有大量鎳資源,主要分布於太平洋洋底。目前勘查和開採的主要類型為硫化鎳型和紅土型。從開采量看以硫化物鎳礦佔多數。
(1)岩漿硫化銅鎳礦床。這類礦床在空間上和成因上與基性和超基性岩(包括成分相似的噴出岩)有關,按照成礦環境主要可分為3種類型:①前寒武紀綠岩型礦床,該類礦床的基本特徵是礦床均產於前寒武紀綠岩帶內,含礦岩體與科馬提岩套或鎂鐵質岩系緊密伴生。根據岩體的岩石類型和侵位方式可細分為與科馬提岩套有關的或與拉斑玄武岩有關的兩類礦床。②與大陸裂谷作用有關的礦床,該類礦床的成礦構造環境為克拉通內的裂谷及克拉通之間或邊緣的活動帶。根據岩體類型和成礦背景可細分為與溢流玄武岩有關的侵入體內的礦床和大型層狀侵入雜岩體中的礦床兩類。加拿大薩德伯里硫化銅鎳礦床的成礦地質背景和礦床特點類似於大型層狀侵入體礦床,對該礦床成因觀點看法不一,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是岩漿熔離型,還有不少人認為岩體屬隕石沖擊成因。該礦床儲量巨大,鎳品位高,被認為是一種特殊類型。③顯生宙造山帶內與基性-超基性侵入體有關的礦床,這類礦床分布很廣,但成大礦的不多。
(2)紅土型鎳礦床(包括硅酸鎳礦床在內)。這類礦床是含鎳超基性岩(主要是純橄岩、橄欖岩、輝石岩或蛇紋岩)裸露地表,在長期風化和侵蝕作用過程中高含量鎳的富集的結果。氣候條件對此類礦床形成很重要,最富的礦床見於亞熱帶氣候區。世界最重要的紅土型鎳礦床是在新喀里多尼亞,該處蛇紋石化橄欖岩分布廣泛,礦床規模大,品位高,埋藏淺,品位穩定,適於露采,已有一百多年的開采歷史。
世界現有鎳儲量至少已可維持21世紀前半個世紀的生產,儲量基礎可保證整個21世紀鎳礦山的生產,現有鎳儲量占儲量基礎的43%,占資源量的36%,說明資源的勘查程度不算很高,還有大量資源有待探明。近年加拿大在薩德伯里老礦區深部繼續有大的發現。象牙海岸在已知的錫皮盧礦床附近繼續勘查,查明大的紅土鎳礦床,已查明礦石資源5.4×108t。此外,在西澳大利亞和坦尚尼亞均有新的發現,另外還有大量鎳品位小於1%的低品位鎳資源,以及海底錳結核和錳結殼中的鎳資源,這使世界鎳儲量基礎不斷增多,提高了鎳資源的保證程度。
5)鈷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鈷儲量為430×104t,儲量基礎為950×104t,世界鈷儲量高度集中於剛果、古巴、尚比亞、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鈷主要作為開采銅和鎳等有色金屬的副產品回收,其產量取決於這些金屬的開采量。扎伊爾和尚比亞的鈷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5%~70%。陸地上鈷極少單獨成礦床,絕大部分伴生在其它礦床中,因此鈷礦床的分類主要取決於鈷所賦存的礦床類型,可將礦床劃分為如下7個類型:
(1)銅鈷礦床。主要分布於扎伊爾南部、尚比亞北部,屬中非含銅頁岩帶范圍,是目前世界鈷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初在加拿大發現這類礦床。另外在秘魯南部也找到了一個有遠景的銅鈷礦床。
(2)含鈷硫化銅鎳礦床。這類礦床大多數都含有少量鈷,主要分布於加拿大、原蘇聯和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加拿大薩德伯里含鈷銅鎳礦床礦石儲量為3×108t,平均含鈷0.07%,每年大約從中生產2000t鈷。
(3)含鈷紅土型鎳礦床。這類礦床屬超基性岩體裸露地表經長期強烈的風化和侵蝕作用形成富含鐵、鎳、鈷的紅土。鈷的巨大儲量集中在紅土風化殼礦床中。礦床品位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風化作用的程度。
(4)含鈷多金屬礦脈。這類礦脈世界各地都有發現,規模較大的有摩洛哥的布阿澤爾,加拿大科博爾特(安大略)和大熊湖和原蘇聯的霍伍阿克塞鈷礦床等。此外,芬蘭、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火山沉積岩中的金鈷鈾、鈾鎳鈷鉬和鎳鈷銀鉍礦化產鈷,並伴隨鈾礦化產出。
(5)含鈷黃鐵礦礦床。含鈷量高的含銅黃鐵礦型礦床在世界上罕見,其典型實例是原蘇聯中烏拉爾的佩什明-克柳切夫礦床,芬蘭的奧托昆普礦床和美國愛達荷州艾恩河的無名(no-name)礦床等。
(6)含鈷夕卡岩鐵礦床。這類礦床主要是夕卡岩磁鐵礦礦床,雖然鈷在這類礦床中為鐵礦的副產品,每年僅提供世界鈷產量的1%~2%,但在美國卻是鈷的重要來源。
(7)含鈷鉛鋅礦床。具有獨立鈷礦物的鉛鋅礦床極為罕見。含有分散狀鈷的鉛鋅礦床分布很廣,但鈷含量一般不高。國外某些礦床的鈷已被回收利用,主要是從閃鋅礦精礦中順便回收鈷。
總之,目前世界鈷礦生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非的銅鈷礦床以及加拿大、原蘇聯、澳大利亞等地的含鈷硫化銅鎳礦床。紅土型鎳礦床雖然鈷儲量較大,但產量少,僅為潛力很大的鈷資源。其餘各類礦床居次要地位。世界鎳資源豐富,儲量充足,現有鎳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141年和310年。此外,海底還有豐富的鈷資源,賦存在錳結核和錳結殼內。據估算,太平洋幾個海域中潛在鈷資源量總計約1020×104t,表明海底蘊藏有巨大的潛在鈷資源。
6)鎢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鎢儲量為200×104t,儲量基礎320×104t,主要集中在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世界勘查和開採的主要鎢礦床類型有:
(1)夕卡岩型白鎢礦床。根據礦床的主要成分可細分為夕卡岩型鉬鎢、銅鎢、錫鎢和鎢礦床。夕卡岩型白鎢礦礦床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鎢礦類型,其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2,往往形成大型礦區,如中國的湖南柿竹園鎢礦床。
(2)石英脈型黑鎢礦床。它可劃分為石英大脈型和細脈帶型礦床。就其形成溫度還可劃分為高、中和低溫熱液礦床。熱液型大型鎢礦床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的江西、廣東、湖南和廣西等省區。熱液型石英脈黑鎢礦礦床是當前世界上生產黑鎢礦的主要類型,其儲量約占鎢礦總儲量的1/4左右,如中國江西西華山和大吉山等鎢礦床。
(3)斑岩型鎢礦床。它與某些斑岩銅礦類似。根據成分可將這類礦床劃分為斑岩鉬鎢礦床和斑岩鎢礦床,前者如美國的克萊梅克斯礦床,後者如加拿大的普萊曾特山礦床。斑岩鎢礦床品位低(0.1%左右),儲量大,約占鎢礦總儲量的1/4,礦石礦物中黑鎢礦和白鎢礦幾乎各佔一半,如中國江西楊儲嶺鎢礦床。
(4)層控型鎢礦床。此類礦床罕見,東阿爾卑斯山倫納爾塔爾和費貝塔爾的層控礦床屬此類型。中國江西上饒焦里白鎢礦床亦屬此類型(盛繼福,1994)。
世界鎢資源較豐富,1994年世界鎢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57年和86年,現有儲量至少能保證21世紀前半個世紀世界鎢的生產。但全球資源分布不平衡,中國佔世界總儲量40%左右,占國際市場供應量60%左右。因此,中國控制了世界鎢的生產與銷售。中國江西黑鎢礦、湖南白鎢礦和秦嶺將成為重要鎢礦基地。未來世界鎢業發展前景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鎢的出口政策。
7)錫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1998年世界錫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770×104t和1200×104t。世界錫資源分布相對集中,太平洋沿岸地區佔3/4以上,尤以東南亞地區的礦化區更為重要,錫的儲量分布相對集中,中國、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扎伊爾、玻利維亞、俄羅斯和秘魯等國就佔世界錫儲量的99%以上。錫的成礦條件多樣,形成多種類型礦床。目前已開採的錫礦床有:
(1)熱液型礦床。按礦物成分可分為:①錫石-石英脈礦床,產於花崗岩岩基附近,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也見有大型和特大型礦床,礦石品位高。這類礦床的錫儲量約占原生礦床錫儲量的50%左右。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和歐洲,是形成砂錫礦床最主要的物質來源。②錫石-硫化物礦床,常與偏基性花崗岩類岩體、中性和基性岩牆帶有關,礦床規模多為大中型,少數為特大型。這類礦床主要分布於中國、玻利維亞和原蘇聯的東部沿海區。其錫儲量約占原生礦錫儲量的40%。80年代加拿大發現東肯普特維爾大型錫礦床,它將成為北美第一個原生錫礦礦山。
(2)偉晶岩型礦床。礦體呈脈狀產於花崗岩體及其附近的斷裂中。形成時代從寒武紀到第三紀,但最具經濟意義的產於前寒武紀地區。這類礦床的錫儲量約占原生礦床錫儲量的9%左右。主要分布於非洲、巴西、澳大利亞西部等地。
(3)砂礦床。目前開採的主要為沖積砂礦和海濱砂礦。這類礦床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南非、西澳大利亞等地。砂礦床儲量占國外錫儲量的64%,產量占錫總產量的60%~70%。典型礦床有馬來西亞的近打河谷砂礦。80年代在巴西亞馬孫州發現皮廷加大型含稀散金屬的錫礦床,主要開采沖積礦床和部分殘積礦床,是一世界級大錫礦。該礦的發現使巴西錫礦儲量增加了兩倍,除錫之外還有豐富的鉿、鈮、鉭和釔等資源。
世界錫資源充足,現有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36年和52年,可見全球錫資源的保證程度是較高的,足以維持世界21世紀頭30年的生產。人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錫礦化僅與一定特徵的花崗岩有關。所以含錫花崗岩研究是了解錫成礦作用和找礦的關鍵。
8)鉬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儲量和儲量基礎各為550×104t和1200×104t。鉬資源高度集中在北、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中國東秦嶺和燕遼地區。儲量最多的國家有美國、中國、加拿大、智利和俄羅斯等,占儲量85%左右,尤其美國獨占儲量基礎45%。世界鉬礦床按地質成因可劃分為以下類型:
(1)斑岩型鉬礦床。這類礦床的經濟意義最大,佔世界鉬儲量和鉬產量的80%以上。斑岩型鉬礦床的共同特點是礦化呈細(網)脈浸染狀,礦床規模大、品位低,適宜露天開采。按金屬成分可分為獨立的斑岩型鉬礦床和銅-鉬礦床兩個亞類。斑岩型礦床是鉬的重要來源。在西方國家中其儲量和產量分別佔31.2%和29.6%。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型鉬礦床有美國的克萊梅克斯、亨德森、石英山,中國陝西的金堆城、蘭家溝,加拿大的恩達科、基特索爾特等。斑岩型銅鉬礦床是鉬的另一重要來源,鉬作為副產品回收。
(2)斑岩-夕卡岩型鉬(鎢或鐵)礦床。這類礦床與花崗斑岩或似斑狀花崗岩有空間和成因上的聯系。花崗岩類侵入體與鋁硅酸鹽層相接觸,分別產生角岩化和夕卡岩化,成礦熱液活動導致礦化疊加在花崗岩類岩體、角岩和夕卡岩之上而形成本類型鉬礦床。這一類型在中國不但較廣泛產出,且有重要工業意義,如河南欒川南泥湖-三道庄鉬(鎢)礦床和上房溝鉬(鐵)礦床等。
(3)夕卡岩型鉬礦床。這類鉬礦床在空間上和成因上與花崗岩類侵入體有關。按礦石礦物成分有夕卡岩型銅鉬和鉬鎢兩類礦床。此類礦床主要分布在原蘇聯和中國,如俄羅斯北高加索的特而內奧茲鎢鉬礦床。
(4)碳酸岩脈型鉬(鉛)礦床。與碳酸岩有關的鉬、稀土礦化曾見於原蘇聯東西伯利亞和科拉半島地區,但未構成以鉬為主的礦床,只有中國陝西黃龍鋪大型鉬(鉛)礦床是這一類型的代表。礦體由含鉬(鉛)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脈組成。其礦石物質成分和輝鉬礦富含錸,明顯不同於其他類型以鉬為主的礦床。
(5)石英脈型鉬礦床。這類礦床與花崗岩侵入體有成因聯系,屬高-中溫熱液礦床。礦床規模不大。常與鎢礦床伴生,鉬往往作為鎢礦山的副產品回收。
(6)沉積型鉬礦床。目前已知黑色頁岩中有鉬、鎳、釩、鈾或鉑族元素礦化,如在中國南方諸省的下寒武統黑色頁岩普遍發育富含鉬、鎳或鉬、鈾礦化。這一類型鉬礦是一種潛在的鉬礦資源。
世界鉬礦床的成礦時代大多集中在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與該時代構造岩漿作用有關,中生代—新生代是最重要的鉬礦成礦時代,其次是海西期。世界主要鉬礦床的分布可劃分出3個全球性成礦帶,即環太平洋成礦帶、地中海阿爾卑斯成礦帶和烏拉爾-蒙古鉬礦成礦帶。世界鉬資源豐富,現有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39年和85年,可供全球21世紀前半個世紀的開采。中國是世界第2大鉬資源國,集中分布在陝西、河南、吉林、遼寧和山東等省。
9)汞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汞的探明儲量為12×104t,儲量基礎為24×104t,汞礦產出較多的有西班牙、義大利、吉爾吉斯斯坦、墨西哥等國。世界已查明的汞資源約有60×104t,地中海(沿岸)-中亞構造成礦帶是世界汞礦床最集中的產地,佔世界70%的儲量和儲量基礎。其次為環太平洋構造成礦帶。從地質構造上看,這兩個帶都是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構造活動帶。世界汞礦床的成礦時代較新,絕大多數是阿爾卑斯的,還有一些,如義大利的芒特阿米亞特礦床及熱泉型礦床,均屬第四紀。
目前世界所提出的汞礦床分類方案不一致。根據礦體形態、成礦元素組合、熱液活動特點,並結合地質生產的實用性可將汞礦床劃分為如下4類:①熱液層狀汞礦床,這類礦床最為重要,是世界汞儲量和產量的首要來源。世界著名的大型和巨型礦床,如美國的新阿爾馬登、新伊德里亞礦床和烏克蘭的尼基托夫礦床均屬於這類礦床。②熱液層狀汞銻礦床,礦床的規模一般不大,但在中亞地區卻具有重要意義。③熱液脈狀汞礦床,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④熱泉型汞銻礦床,礦床規模不大,儲量不多,僅具有一定的成因意義。汞礦床的工業類型主要有2種:①與岩漿作用關系不明的低溫熱液汞礦,它們多分布在大范圍內無火成岩出露的地區,常形成規模很大的(往往達到大型和超大型)層狀、似層狀礦體;②與火山作用關系密切的淺成低溫熱液礦床,它們常與第三紀甚至近代火山及溫泉活動有關。
10)銻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銻儲量為210×104t,儲量基礎為320×104t,世界主要查明銻資源約510×104t,現有儲量可保證世界21世紀前半個世紀的生產與需求。世界銻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它高度集中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銻資源國,銻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佔世界總量的37.5%和52.8%,因此,中國銻資源開發政策將對世界銻資源保證程度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有上百處銻礦產地,已開發利用的有60多處,集中分布在湖南、廣西和雲南三省,其次為玻利維亞、原蘇聯、泰國和南非等國,在這些產地中,中國銻礦勘查程度最高,開發條件最好。世界已知銻礦床絕大部分集中在全球性的3個成礦帶中,即環太平洋成礦帶(世界77%的銻儲量,經濟意義最大)、地中海成礦帶和亞洲大陸東西礦帶中。工業銻礦床的形成主要是與各種成因(包括深成、火山及非岩漿成因)的熱液活動有關。因此銻礦床的成因類型均屬熱液型,具經濟價值的銻礦床主要為中、低溫熱液型,呈脈狀的銻和金-銻礦床以及呈層狀的銻和汞-銻礦床。
(1)熱液層狀銻礦床。這是最重要的工業類型,銻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0%以上,提供了世界60%以上的銻礦山產量。這類礦床主要分布在中國,其次是中亞、地中海沿岸等地區。礦床一般遠離侵入體而產在大斷層附近,並受一定地層層位和岩性的控制;含礦地層主要是碳酸鹽地層,少數為火山-沉積地層。礦床規模以大中型為主,按礦物組合可分為單銻型(如錫礦山、扎亞查)和銻汞型(吉日克魯特等)。
(2)熱液脈狀銻礦床。這類礦床分布較廣泛,規模以中小型為主,也有大型礦床。銻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40%以上,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3,因此也是銻礦床的主要類型。脈狀銻礦床主要產在中、新生代的褶皺斷裂帶和古老地塊內的活動性斷裂構造中。按成分可分為銻金型、銻鎢金型、銻汞型和銻多金屬礦床等4個亞類。
11)鉍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鉍儲量為11×104t,儲量基礎為26×104t。鉍極少單獨成礦,一般都同鉛、鋅、銅、鉬、鈷、金、錫、銀和鎢等伴生。玻利維亞有一個可單獨開採的鉍礦床,礦石中鉍含量高達40%,中國也有獨立鉍礦床。鉍大多數是在處理鉛、銅、金、銀、鈷、鎳及鎢等礦石過程中綜合提取的,主要是作為鉛和銅的副產品回收。因此其產量受主金屬產量、消費量的控制,而對需求的反應不敏感。世界主要產鉍國是中國、秘魯、墨西哥、日本和澳大利亞。中國生產的鉍大部分是鎢礦的副產品;日本生產的鉍主要是鉛的副產品;秘魯從銅、鉛、銀礦中提取鉍;澳大利亞的鉍大都來自鉛鋅銀礦和銅礦山;墨西哥的鉍多來自鉛和銅礦;加拿大的鉍取自鉬、鉛鋅和銅礦石;美國最重要的來源是鉛鋅銀交代礦床;玻利維亞從銅和錫礦石中提取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一個鉍資源大國,鉍產量逐年增加,1985年,中國鉍產量僅佔世界產量的6%,1990年增長到26%,躍居為世界第一位。從此,中國鉍產量約佔世界的1/4左右。中國作為一個鉍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對世界鉍市場的供需平衡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國內對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以及鎢產量大幅度減少,作為其副產品的鉍大幅度減少,中國鉍的出口量將大幅度減少,這將使國際鉍市場供過於求狀況得到緩解。
6. 野外找礦工作中如何尋找有色金屬礦產
在野外進行普查找礦時,
地面上能直接或間接指示出該處地下可能有礦床存在的各種標志專。
例如屬:鐵帽常表示其下面可能有硫化物礦床存在;「海州香薷」(銅草)的繁殖,是這一帶可能有銅礦存在的標志:礦化作用在周圍岩石中引起的成分和性質一系列的變化(如圍岩蝕變等)以及原生礦床風化破壞後出現的礦石碎塊和重砂等,常表示近處可能有某種礦床存在;古人采礦所遺留的礦井、礦坑和廢墟、礦渣也常作為找礦的直接標志。
`
`
不過現在都用科學的方法了!!
比如:高密度電法勘探這些
7. 怎麼辦有色金屬礦開采證
一般通用的流程如下:
1、到國土資源局提交申請
2、到環保局做環評。
3、到民營局下安全批復文件。
4、取得采礦許可證。
8. 如何記憶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分布
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鐵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銅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鉛鋅礦遍布全國。鎢、錫、鉬、銻、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金銀礦分布在全國,台灣也有重要產地。磷礦以華南為主。
9. 高中中國地理 礦產和有色金屬的記憶方法
中國煤礦:
中國煤礦有十一,開灤峰峰省份冀。
遼寧煤礦是阜新,大陽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蘇徐,黑龍抓住鶴和雞,
平頂山礦省份豫。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
貴州銅仁產汞礦,雲南個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
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雲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我國省級行政區記憶口訣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
一國兩制台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 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
湘鄂豫 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 歸西南,西北還有陝甘青
我國之最
面積最小的省是澳門,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
緯度最高的省是黑龍江,緯度最低的省是海南
跨經度最廣的省是內蒙古,跨緯度最廣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門。
中國鐵礦:
我國鐵礦有八家,內蒙白雲湖北大。
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徽馬。
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我國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及八達嶺。
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峰。
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
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鍾觀音聽。
中國煤礦:
中國煤礦有十一,開灤峰峰省份冀。
遼寧煤礦是阜新,大陽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蘇徐,黑龍抓住鶴和雞,
平頂山礦省份豫。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
貴州銅仁產汞礦,雲南個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
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雲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貨運選擇三原則 :
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
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
遠程而且數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
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
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
苗維彝藏和蒙古。
中國十大旅遊景點:
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
陝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
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
台灣島上日月明。
我國十四個陸上鄰國:
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
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
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
印尼不丹,四國在西南
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
中國地形區特點:
青藏高原有雪山,遠看是山近成川。
內蒙高原第二大,一望無際地面坦。
黃土高原黃土松,支離破碎多溝坎。
雲貴高原峰嶺眾,岩溶壩子到處看。
塔里、准噶、柴達木,盆地內部戈壁灘,
四川盆地山嶺環,內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東北華北長江岸。
東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華北又稱黃淮海,海拔50地勢坦。
河汊交織湖泊多,「水鄉」遍布長江岸。
我國的地理界線
1、 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 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 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 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3200℃等值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8、 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淮河。
9、 行政區界線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⑤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