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金屬礦物
㈠ 金屬礦物特徵
(一)主要硫化物
1.閃鋅礦
閃鋅礦為礦石中主要工業礦物,是鋅的存在形式及銀的主要載體礦物。含Ag0~6200.0×10-6、平均1153.06×10-6;含Cd0.325%~0.454%,平均0.368%。他形粒狀,以單礦物或集合體及復礦物形式存在,呈脈狀、星點狀、斑點狀、團塊狀分布於礦石中。粒徑以中細粒為主。閃鋅礦部分與連生礦物呈規則毗連嵌鑲,部分與連生礦物呈不規則的毗連和交代穿插、包裹、嵌鑲,閃鋅礦內常嵌布有方鉛礦、黃鐵礦、磁黃鐵礦、毒砂、黃銅礦、銀礦物等,或呈交代殘留於方鉛礦等交代礦物之中。
冷水坑礦田的閃鋅礦形成溫度區間較寬,可分為高溫、中溫、低溫三組。高溫閃鋅礦形成溫度300~343℃,見於閃鋅礦-黃銅礦-磁黃鐵礦組合或閃鋅礦-黃銅礦-黃鐵礦組合中。中溫閃鋅礦形成溫度200~300℃,僅在含礦斑岩體近根部帶局部可見,中溫閃鋅礦一般在黃鐵礦主要結晶之後晶出,見於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組合中,常交代早期的黃鐵礦。低溫閃鋅礦形成溫度180~200℃,見於閃鋅礦-方鉛礦-螺狀硫銀礦組合中,主要分布在含礦斑岩近前緣帶及外帶火山岩中。由於形成的溫度不同,閃鋅礦的含Fe量、Zn/Cd值和Ga/In值有較大的差別:高溫閃鋅礦含Fe10%~20%,Zn/Cd>600,Ga/In0.01~0.05,中溫閃鋅礦的則分別為3%~10%,600~100,0.1~5,低溫閃鋅礦分別為1%~3%,<100,1~100。冷水坑礦田閃鋅礦含Fe以3%~10%居多,平均7.48%(表4-5),Zn/Cd145~171,Ga/In0.04~0.10,說明礦田閃鋅礦大部分是在中溫條件下形成的。而在鮑家礦區ZK10011孔905m(-715m標高)的閃鋅礦-黃銅礦-磁黃鐵礦組合中見到的閃鋅礦,含Fe達27.72%,Zn/Cd為3993,屬黑閃鋅礦,說明它是在高溫條件下FeS與ZnS充分混溶的產物。
2.方鉛礦
為礦石中主要工業礦物,是銀的主要載體礦物,含Ag2.15×10-6~4901.8×10-6,平均1254.60×10-6。多呈他形粒狀,少數為自形粒狀。大部分為不規則細粒集合體或他形粒狀,呈星點狀、斑點狀分布在非金屬礦物基質內。粒徑大小懸殊,大者可達5.6mm,一般以中細粒為主。與脈石礦物的接觸界面多為參差不齊,屬不規則毗連嵌鑲;與閃鋅礦、黃鐵礦為穿插包裹關系,如在方鉛礦中有閃鋅礦、黃鐵礦的交代殘留體,以及在閃鋅礦、黃鐵礦中穿插有分布不規則的方鉛礦;與銀礦物多為包裹嵌鑲。方鉛礦平均含Pb82.44%,S13.69%,方鉛礦中含有微量的Zn,Fe,Sb,Cd,Ag,In,Cu,Sn,As等雜質元素(見表4-5)。
方鉛礦的形成溫度區間較寬,高溫的為300~340℃,中溫的為200~300℃,低溫的僅175℃。礦田以中高溫方鉛礦為主。
3.黃鐵礦
為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是銀的主要載體礦物。含Ag0.7×10-6~1800×10-6,平均236.53×10-6(見表4-5)。多為半自形粒狀,少數為自形或他形粒狀。多以單一礦物呈細脈浸染狀分布,少數以復礦物呈斑點狀、團塊狀產出。粒徑以中粒為主。與脈石礦物的接觸面多較平整,屬規則毗鄰嵌鑲。
表4-5 冷水坑礦田主要單礦物元素平均含量表
註:括弧內為樣品數;資料據江西省地勘局九一二大隊。
礦田內的黃鐵礦具有多期多階段,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銅鐵硫化物階段:形成的黃鐵礦以自形-半自形晶為主。分布較廣,數量較多,呈星點浸染狀、細脈浸染狀產出。顆粒粗大者常見破碎現象,其間充填有閃鋅礦、方鉛礦、螺狀硫銀礦、自然銀等礦物,其內還常見微量乳滴狀-細粒狀磁黃鐵礦包裹體。此階段形成的黃鐵礦並有充填交代毒砂的現象。
2)鉛鋅硫化物階段:黃鐵礦晶出時間與閃鋅礦晶出時間相近。黃鐵礦多呈中細粒自形晶分布在閃鋅礦內,或與磁黃鐵礦、黃銅礦緊密共生,呈細脈浸染狀、細脈狀產出。僅有少部分黃鐵礦被後期生成的方鉛礦、螺狀硫銀礦、硫銀錫礦所充填、溶蝕和交代。
3)銀鉛鋅硫化物階段:黃鐵礦晶出的時間晚於閃鋅礦、方鉛礦,呈半自形-他形晶粒狀或膠粒狀等集合體沿礦石的裂隙充填。黃鐵礦集合體的形態為針狀、葉片狀、放射狀、發狀等。
黃鐵礦的形成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兩組。高溫黃鐵礦形成溫度300~367℃,分布於賦礦岩體內帶及近根部帶。中溫黃鐵礦形成溫度220~300℃。
4.黃銅礦
多見於銅礦石中,以浸染狀產出為主。常見在閃鋅礦中呈乳滴狀、團粒狀、浸染星散狀的固溶體分離形式產出(圖4-8b),或在黃鐵礦裂隙中呈細脈狀分布。另外在礦田中尚有極少量的方黃銅礦存在,說明在銅鐵硫化物階段銅礦化發生時的溫度應當在300℃以上。
5.毒砂
為礦石中的有害雜質礦物。含As平均41.45%。呈自形-半自形粒狀,多數以包裹體形式分布在脈石礦物內,少數以閃鋅礦、黃鐵礦、方鉛礦中的包裹體形式產出。
6.磁黃鐵礦
在礦石中含量極微,常呈包裹體分布於黃鐵礦、閃鋅礦等礦物中,部分在具出溶結構的閃鋅礦中呈星點狀或乳滴狀產出。
(二)主要銀金礦物
1.螺狀硫銀礦
是最主要的銀礦物,占銀礦物總量的73%~90%。含Ag86.19%,S13.34%,含微量Sb,Zn,Pb(見表4-5)。常呈他形粒狀、片狀、浸染狀、乳滴狀等,細至微細粒。生成時間晚於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等礦物,常充填分布於這些礦物的粒間、晶體裂隙,並交代其薄弱部位,形成不同的形態和結構:在方鉛礦中呈乳滴狀、圓粒狀的固溶分離體分布;與方鉛礦呈連晶分布於閃鋅礦粒間或裂隙之中;呈粒狀、片狀、短細脈狀沿閃鋅礦粒間裂隙、晶體邊緣充填交代;呈樹枝狀、細脈狀沿粗晶黃鐵礦、毒砂裂隙充填分布;與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毒砂等礦物中的幾種礦物呈細粒、微粒混晶連體;呈粒狀、片狀、不規則狀分布於層控型鐵錳礦石裂隙中。
2.自然銀
為礦石中的主要銀礦物,占銀礦物總量的10%~25%。含Ag98.99%,含微量Cu,Sn(見表4-5)。常呈他形粒狀、片狀、不規則狀,細-微細粒。主要嵌布於石英和碳酸鹽礦物中,其次以包裹體嵌布於閃鋅礦、方鉛礦等硫化礦物中。
圖4-8 冷水坑礦田礦化分帶略圖
1—上侏羅統鵝湖嶺組上段;2—上侏羅統打鼓頂組;3—下石炭統梓山組;4—上震旦統老虎塘組;5—花崗斑岩;6—斷層及編號。(a)平面圖;(b)剖面圖
3.硫銀錫礦
為礦石中較常見的銀礦物,約占銀礦物總量的5%~8%。電子探針分析含Ag70.80%,Sn10.28%,S17.28%(見表4-5)。細至微粒,呈乳滴狀-固溶體嵌布於方鉛礦中;或充填於閃鋅礦、黃鐵礦粒間、裂隙中;或與碳酸鹽礦物、粘土礦物連在一起。
4.深紅銀礦
為礦石中較常見的銀礦物,占銀礦物總量的3%~6%。電子探針分析含Ag60.03%,Sb22.12%,S17.49%(見表4-5)。微粒為主。絕大部分呈乳滴狀、蠕蟲狀包裹體嵌布於方鉛礦中。
5.金銀礦與銀金礦
為金和銀的固溶體,含Au20%~50%稱為金銀礦,含Au50%~80%稱為銀金礦。金銀礦含Au20.80%~32.51%,Ag78.44%~67.11%;銀金礦含Au72.86%,Ag26.95%。多分布於石英和碳酸鹽礦物中,而在硫化礦物內相對減少。
6.自然金
自然金呈微細粒嵌布於石英顆粒間,僅偶爾見及。呈不規則片狀、樹枝狀。電子探針分析,含Au90%~90.39%,Ag 9.3%~9.23%。
(三)鐵錳礦物
1.鐵錳碳酸鹽礦物
產出形態有兩種:呈塊狀、局部角礫狀產出者,屬早期火山噴氣沉積產物,常被次火山期後熱液期形成的硫化礦物充填交代;作為浸染狀產出者,形成於次火山熱液成礦中晚階段,屬蝕變產物,明顯交代斑岩或火山碎屑岩中的長石斑晶或晶屑,並交代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等礦物。主要礦物為:菱錳礦(MnO/(FeO+MnO)≥80%)、菱鐵錳礦(50%~80%)、菱錳鐵礦(20%~50%)、菱鐵礦(小於20%)。礦田鐵錳碳酸鹽礦物以菱錳鐵礦、菱鐵錳礦為主,其次為菱鐵礦、菱錳礦,化學成分見表4-6。鐵錳碳酸鹽礦物多為他形粒狀或鮞狀集合體(蝕變而成的不具鮞狀結構),細至微粒狀。靠近賦礦岩體局部處有重結晶現象,粒度加粗。菱形解理完全。顏色變化較大,隨Fe和Mn 含量和氧化程度不同其顏色各異。具較強電磁性,是遭受次火山接觸變質的結果。含Ag0.9×10-6~63.87×10-6,平均16.25×10-6。鐵錳碳酸鹽單礦物中含銀量很低,說明鐵錳礦石的高含銀是與後期的熱液疊加礦化有關。
表4-6 冷水坑礦田鐵錳碳酸鹽礦物化學成分單位:%
註:括弧內數字為樣品數,資料據江西省地勘局九一二大隊。
鐵錳碳酸鹽礦物的形成溫度一般為270~320℃,少數大於320℃,是次火山高溫變質影響所致。
2.磁鐵礦
與鐵錳碳酸鹽礦物共生,常呈稀疏或稠密星散狀、團塊狀分布於靠近賦礦斑岩體附近的鐵錳碳酸鹽型礦石中。為他形細粒狀集合體、鮞狀、骸晶狀等。細至微粒狀。具強磁性。平均含Ag42.90×10-6。磁鐵礦散布於鐵錳碳酸鹽礦物之上,時呈共生接觸關系,說明磁鐵礦大部分晚於、部分同時與鐵錳碳酸鹽礦物一起形成。磁鐵礦還常被閃鋅礦、方鉛礦、螺狀硫銀礦、自然銀等充填交代。對一鮞狀磁鐵礦圓環的內核進行電子探針分析,含TFe58.40%,MnO0.25%,MgO0.19%,CaO0.67%,TiO20.05%,Al2O30.43%,表明磁鐵礦圓環內核為鐵錳碳酸鹽礦物。同時,顯微結構特徵顯示,磁鐵礦呈微粒骸晶結構,在粗晶質碳酸鹽礦物中呈稠密浸染分布,顯示溫度條件不充分的情況下鐵錳碳酸鹽型礦石熱變質特徵,而且,在空間上磁鐵礦石的分布與菱鐵錳礦石相鄰並在靠近花崗斑岩的接觸帶出現,這些均表明磁鐵礦是鐵錳碳酸鹽礦物經次火山接觸變質改造的產物。
磁鐵礦由於具骸晶狀的特殊外形,其爆裂溫度難以測定,僅有一個樣品測溫結果為312℃。
3.赤鐵礦
少量分布於層控型鐵錳礦石中,與磁鐵礦等共生;主要分布於氧化礦石中,是在風化作用下形成,與針鐵礦、硬錳礦、軟錳礦共生。呈膠狀、柱狀、板狀,有的呈放射狀與針鐵礦混溶連晶形成環帶構造。
㈡ 什麼是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有哪些
月球有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月球上已知有100多種礦物,其中有5種是地球上沒有的。
月球是一個龐大無比的金屬倉庫。以鐵為例,根據對月球物質的化驗,月面最表層的5厘米厚的沙土裡就含有400億噸鐵,而整個月球表面有平均10米厚的沙土。這樣,月面表層里的鐵的總含量就將是400億噸的200倍,而且是一種比較單純的鐵礦物,既便於開采,又易於冶煉。
在月球廣泛分布的岩石中,蘊藏有豐富的鈦、鐵、鈾、釷、稀土、鎂、磷、硅、鈉、鉀、鎳、鉻、錳等礦物。僅月海玄武岩中,可開采利用的鈦金屬至少就有100萬億噸。月壤中有豐富的鋁、鐵、硅等,可用來直接生產建築材料。
月球風暴洋中玄武岩上面覆蓋著一層厚度達10~20千米的克里普岩,該岩石含有豐富的稀土元素,並富含鈾、釷等放射性元素。根據專家的估算,在月球風暴洋區的克里普岩中,稀土元素高達2250億~4500億噸。
月球高地的斜長岩,是所有月球岩石中分布最廣、最為豐富的一類岩石,其中富含硅、鋁、鈣等資源,儲量更為可觀。
在月球上還發現有多種自然金屬,如含鈷的鎳金屬、鐵金屬和鎳鐵金屬,而在地球上很少會存在自然狀態的金屬(尤其是鐵),只能存在於各種形式的氧化物礦物中。科學家在月球岩石樣品中發現了一層很薄的未被氧化的純鐵薄膜,他們原以為這種鐵在地球條件下會立即氧化生銹。可是,經過試驗發現,這種鐵並沒有被氧化,這是因為其純度非常高。如此高純度的鐵,對人類非常有用,而在地球上根本冶煉不出來。
另外,俄羅斯科學院礦床地質學、岩石學、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對月球土壤樣品研究中驚異地發現,月球土壤中含有3種天然金屬元素:鈰、錸、鋅。
據悉,科研人員研究的月球土壤樣品是1976年前蘇聯月球自動探測器「月球24」號從月球表面取回的,總量有324克。
研究人員藉助掃描電子顯微鏡,採用新的方法對樣品進行了仔細研究。被研究的樣品呈顆粒狀,大小約74微米,是細碎的岩石。
研究者驚異地發現,樣品含有天然金屬鈰,顆粒大小2.5微米左右,亮度很高。除鈰金屬外,研究人員還在月球土壤中找到了兩種大小分別約為5微米和9微米且相對比較亮的金屬錸顆粒,並發現了微米級的天然鋅顆粒。後來在隕石AIIende中也曾發現過。
研究人員認為,錸也是由撞擊月球的隕石帶進月球的。
科研人員還指出,在地球上天然鋅一般會含在鉑金或金砂礦中。月球表層土壤中的鋅可能是在月球火山發生爆發時形成的,因為月球裡面含有鋅,火山爆發時鋅就被岩漿帶到了月球表層。
現在,科研人員肯定了這項發現的真實性,並否定了月球土壤樣品被外來物污染的可能性。因為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科研人員採取非常安全可靠的保管措施,樣品不可能被污染。
這一發現對月球形成在太陽系之外的假設提供了有力證據。
㈢ 金屬和其他礦物有什麼區別
這個真的不知道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㈣ 主要金屬礦產
一、主要金屬礦產的種類、賦存及分布特徵
深圳市已經發現的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錳、鉛鋅、鎢、錫、鉬、鉍和稀有金屬等,總體特點是零星分布、規模小、工業價值小。
1.鐵礦
已發現的鐵礦(化)點12處,其中接觸交代(矽卡岩)型鐵礦5處。礦體多產於中-晚侏羅世侵入岩與上泥盆統雙頭群、下石炭統石磴子組的外接觸帶,或以殘留體形式產於侵入岩的內接觸帶。礦體呈透鏡狀、似層狀或不規則狀。礦體規模小。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和赤鐵礦。全鐵品位變化較大,一般為26%~47%,最高達60%,最低僅15%。有害雜質SiO2含量較高,最高達37.52%。伴生有Sn、Pb、Zn、Cu,局部可綜合回收,屬該類型的礦點有:打鼓嶺磁鐵礦、豐樹山磁鐵礦、高圳頭磁鐵礦、鐵水湖磁鐵礦和鹽田坳磁鐵礦。
熱液裂隙充填型鐵礦6處。礦體多受斷裂或裂隙控制;礦體呈脈狀或透鏡狀;礦體規模一般較小。礦石礦物主要為赤鐵礦和磁鐵礦;全鐵品位一般為37.20%~50.86%,最高達63.47%;伴生元素主要有Zn、其次有Ag、Bi、Sn。屬該類型的礦點有:大嵐坑含錳鐵礦、鐵崗赤鐵礦、大新赤鐵礦、西坑磁鐵礦、紅花嶺赤鐵礦及上白石磁鐵礦礦化點。
風化淋濾型褐鐵礦1處,為黃窩褐鐵礦礦點。
因此,深圳市的鐵礦以接觸交代(矽卡岩)型為主,其次為熱液裂隙充填型,前者具一定的工業價值,其他類型一般工業價值不大。
另外,還發現一處(鵝公吉)裂隙充填型黃鐵礦礦點。礦點位於橫崗105°方向平距3.75km。出露地層有上泥盆統雙頭群,下石炭統石磴子組、測水組及第四系。區內動熱變質、接觸變質作用強烈。礦體主要有鵝公吉(V 15)、坑肚(V 16)2個,產於雙頭群的層間裂隙和層間破碎帶中。
礦石類型有含黃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礦石;含黃銅礦、黃鐵礦礦石;片狀黃鐵礦、菱鐵礦礦石和含黃鐵礦、石英雲母礦石。含黃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礦石,為礦區主要礦石類型,呈銅黃色、黃灰色,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脈狀構造。礦物組分有磁黃鐵礦(65%~70%)、黃鐵礦(20%)、黃銅礦(<1%)、菱鐵礦(<1%)、黑雲母(10%)、石英、綠泥石及綠簾石等。該礦於1961~1974年先後有719隊、935隊、惠陽地質隊進行檢查評價工作。區調隊進行踏勘檢查。719隊對V 15號礦體控制垂深60m,預獲C級礦石儲量×萬噸。
2.錳礦
已知錳礦2處,黃貝嶺硬錳礦礦化點礦床類型為風化淋濾型,大嵐坑錳礦床類型為熱液脈型;礦體規模小,均無遠景,工業價值不大。
3.鉛鋅礦
已知鉛鋅礦化點2處:長嶺和高圳頭,均為裂隙充填型。礦化體賦存於構造裂隙中,一般呈脈狀或細脈浸染狀,局部團包狀,主要礦物有方鉛礦,其次為閃鋅礦和黃鐵礦,礦化不均勻。Pb的含量為0.013%~0.925%,最高為25.65%。Zn為0.003%~0.69%,含量變化均較大。一般伴生有銀,局部有金。礦床類型有石英脈型和細脈浸染型,後者具有一定的找礦遠景。
4.鎢礦
已知鎢礦5處。其中:高溫熱液裂隙充填型的鎢礦點有旗頭山、高松嶺、上坑鎢礦共3處。鎢礦均分布於深圳斷裂帶的北西側,塘廈向斜的南西翼,下中侏羅統塘廈群的裂隙中。含礦石英脈成組成帶分布,並以旗頭山Ⅱ號脈組為中心,具明顯的對稱性,方向性和等距性。單脈形態復雜,長度不大,尖滅再現、膨脹縮小、分支復合現象頻繁,主脈呈左行側幕狀排列。垂直方向具線、細、薄脈的分帶性。主要礦物為白鎢礦、黑鎢礦,伴生鉍、鉬。礦化極不均勻,W O 3含量變化大。
氣成-高溫熱液雲英岩型的鎢礦點有人仔山和三河鎢礦共2處。含礦雲英岩產於屯洋岩體北部與雙頭群的內接觸帶。礦體多呈不規則長形狀或透鏡狀、似脈狀。長40~200m,寬0.2~20m,最寬40 m。礦物組合主要為鎢錳鐵礦、鎢鐵礦,伴生有鉬、鉍、錫等礦化極不均勻,W O 3含量變化大,一般在0.002%~0.2%之間,最高為3.337%。
從現有資料來看,雲英岩型鎢礦規模小,工業意義不大。裂隙充填石英脈型鎢礦具一定規模,且與隱伏岩體有關,並可能存在其他類型的鎢礦,有較大的工業意義及找礦遠景。
5.錫礦
砂錫礦產於現代河床及其兩側的河流沖積層及接觸帶附近的殘坡積層中。礦床類型以沖積型為主,次為坡積型和接觸交代矽卡岩型。
原生錫礦礦體僅見1個,產於屯洋岩體與雙頭群接觸內帶的硅化石榴石矽卡岩中。錫石的顆粒比較細小,為0.004~0.07mm,部分小於0.004mm,呈質點狀或微粒狀。據揀塊化學樣分析,含量為Sn0.51%,WO30.129%。
坪山黃竹瀝錫礦區的主要礦體分布於黃竹坑一帶,沿現代河床兩側呈帶狀分布。長約2550 m,平均寬170m,厚2.66m,平均品位為0.024%。礦體在黃竹瀝發育最好,最寬430m,厚2~4m,最大厚5.5m,單孔品位為0.02%~0.04%。最高品位為0.098%。剝離比一般為1~2。
圈定錫礦殘坡積礦體2個,主要賦存於泥質砂岩的殘坡積物中。錫平均品位為0.028%。
河流沖積和殘坡積砂錫礦體中的重礦物組合基本一致,金屬礦物有錫石、黑鎢礦、白鎢礦、磁鐵礦、鈦鐵礦、銳鈦礦、白鈦石、泡鉍礦、赤-褐鐵礦、釷石、獨居石、磷釔礦、鋯石、褐釔鈮礦;非金屬礦物有石榴石、十字石、綠簾石、石英、電氣石、黃鐵礦、尖晶石、鉻尖晶石、金紅石、藍晶石、黃玉、剛玉、矽線石、角閃石和辰砂等。除錫石含量較高外,其餘的含量甚微。
礦區原生錫礦體大部分已被剝蝕,對進一步尋找具工業意義的原生錫礦意義不大。
6.鉍礦
鉍礦為高溫熱液石英脈型(橫崗西坑校椅山),產於花崗岩邊緣二長花崗岩內,含鉍量平均為1.41%,該礦以鐵、鉍礦為主,其礦石中W、Sn、Pb、Zn含量較高,可綜合回收利用,但規模小,預算遠景儲量××.××t,為礦點。礦點處於重砂12號白鎢礦、泡鉍礦、錫石、辰砂異常內,異常規模大,礦物組合相類似,對尋找與該礦點同類型的鐵鉍礦,具一定意義。
7.鉬礦
鉬礦為高溫熱液石英脈型。大梅沙鉬礦產於花崗岩裂隙的石英脈中。已知含礦石英脈3條,走向338°左右,傾向北東,傾角26°~75°。規模較大一條長約250m,厚度10~20cm;其餘2條厚度小於10cm,脈幅變化大。礦物組合有輝鉬礦、黃鐵礦及石英,次生礦物有鉬華及鐵質。揀塊化學樣分析結果:Mo為0.037%~0.21%。光譜半定量分析結果,除鉬含量較高(大於1000×10-6)外,其餘元素含量低微。
8.多金屬礦
區內已知多金屬礦3處。其中接觸交代(矽卡岩)型的1處,熱液裂隙充填型的2處。
接觸交代(矽卡岩)型礦體產於晚侏羅世屯洋岩體與上泥盆統雙頭群、下石炭統石磴子組外接觸帶。產於上泥盆統雙頭群的礦體,形態以條帶狀為主,次為似層狀、透鏡狀,礦體厚度小,變化大,礦石類型較復雜。產於石磴子組中的礦體形態呈透鏡狀,厚度較大,礦石類型較簡單。主要金屬礦物為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磁鐵礦和錫石。礦石品位:Pb0.27%~6.74%、Zn0.048%~9.92%、Cu0.25%~1.00%、Sn0.10%~3.54%。另外賦存於石磴子組的礦體普遍伴生有銀。屬該類型的礦床為山仔嚇多金屬中型礦床。
熱液裂隙充填型礦體充填於構造裂隙或片理硅化帶中。呈脈狀,形態變化大,厚度一般較小。主要金屬礦物為方鉛礦、閃鋅礦和黃銅礦。品位:Pb0.019%~0.444%、Zn0.01%~0.407%、Cu0.004%~0.189%,普遍伴生有Ag,其次有Au、As等。屬該類型的礦(化)點有:小梧桐多金屬礦化點、葵涌多金屬礦點。
9.稀有金屬礦
已知有黑稀金礦(褐釔鈮礦)2處,均產於早白堊世花崗岩體中。礦床屬風化殘積型。礦物有黑稀金礦、鈮鉭鐵礦、鈳鐵礦、獨居石等,伴生錫石、黑鎢礦、磁鐵礦及鋯石等。以黑稀金礦為主,含量變化大,據民采資料,平均為30g/m3。
二、主要礦(床)點評價
如前所述,深圳市的金屬礦產均不具有工業開采價值,因此,對礦(床)點的勘查工作程度也不深;一般經踏勘檢查或普查發現不具工業開采前景後都沒有作進一步勘查。根據前人的工作成果的總結,主要礦點的地質特徵及評價見表1-9-11。
㈤ 常見的金屬礦物有哪些
黃銅礦: cufes2
磁鐵礦石: fe3o4
赤鐵礦石:fe2o3
黃鐵礦:FeS2
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caco3
㈥ 礦石和礦物和礦產有什麼區別
礦石和礦物和礦產區別為:性質不同、結構不同、分類不同。
一、性質不版同
1、礦石:指可從權中提取有用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種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礦物集合體。
2、礦物:指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產生和發展著的,在一定地質和物理化學條件處於相對穩定的自然元素的單質和他們的化合物。
3、礦產: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於地表的、或岩石風化的、或岩石沉積的)可供人類利用的天然礦物或岩石資源。
二、結構不同
1、礦石:是集合體,可以是固溶體。
2、礦物:礦物必須是均勻的固體,氣體和液體顯然都不屬於礦物。
3、礦產:礦產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三、分類不同
1、礦石:可分為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
2、礦物:分為透明礦物(如石英)﹑半透明礦物(如辰砂)和不透明礦物(如磁鐵礦)。
3、礦產:礦產可分為金屬、非金屬、可燃有機等類別。
㈦ 金屬礦物的分類
金屬礦物包括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其中有色金屬又分為有色重金屬、有色輕金屬、稀有金屬、貴金屬及半金屬5類。所謂黑色金屬是指鐵和鐵基合金(有時也包括鉻和錳)。有色金屬是指除鐵和鐵基合金(有時包括鉻和錳)以外的一切金屬的通稱。有色重金屬是指比重大於4.5的有色金屬,有銅、鉛、鋅、鎳、鈷、錫、銻、汞、鎘、鉍等。有色輕金屬是指比重小於4.5的有色金屬,有鋁、鎂、鈉、鈣、鍶、鋇等。稀有金屬是指在地殼中含量少又比較分散的有色金屬,又可分為①高熔點的:如鈦、鋯、釩、鈮、鉭、鉬、鎢等;②輕的:如鋰、銣、銫、鈹等;③分散的:如鎵、錮、鉈、鍺、鉿、錸等;④稀土的:如鈧、釔、鑭及鑭系元素等;⑤放射性的:如錒系元素(釷、釙、鈾等)等。貴金屬是指在地殼中含量少、比重大(10.4—22.4)、熔點高、價格貴的有色金屬,如金、銀、鉑族元素(鉑、銥、鋨、鈀)等。半金屬是指介於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有色金屬,如硅、硒、碲、硼等。
㈧ 我國儲量最高的金屬礦物是什麼從中提煉
1、我國儲量最高的金屬礦物是(含鎢的礦物),
從中提煉的(鎢,稀有金屬,)佔世界第一位.
2、我國(湖南錫礦山)是世界著名的輝銻礦產地,(白雲鄂博)是世界著名的稀土礦產地.
㈨ 什麼是礦石
礦石是指可從中提取有用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種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礦物集合體。可分為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 礦石中有用成分(元素或礦物)的單位含量稱為礦石品位,金、鉑等貴金屬礦石用克/噸表示,其他礦石常用百分數表示。
常用礦石品位來衡量礦石的價值,但同樣有效成分礦石中脈石(礦石中的無用礦物或有用成分含量甚微而不能利用的礦物)的成分和有害雜質的多少也影響礦石價值。
一般分為貧礦石、普通礦石和富礦石。有時僅分為貧礦石和富礦石,這種劃分沒有統一標准。采礦過程中采出的礦石,由於廢石混入或高品位礦石的損失等原因,使采出的礦石品位降低的現象稱礦石貧化。
(9)什麼是金屬礦物擴展閱讀:
礦石的組成:
礦石一般由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組成。礦石礦物是指礦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屬或非金屬礦物,也稱有用礦物。如鉻礦石中的鉻鐵礦,銅礦石中的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和孔雀石,石棉礦石中的石棉等。脈石礦物是指那些與礦石礦物相伴生的、暫不能利用的礦物,也稱無用礦物。如鉻礦石中的橄欖石、輝石,銅礦石中的石英、絹雲母、綠泥石,石棉礦石中的白雲石和方解石等。
礦石中除主要組分外,還伴生有益組分和有害組分。有益組分是可回收的伴生組分或能改善產品性能的組分。如鐵礦石中伴生有錳、釩、鈷、鈮和稀土金屬元素等。
有害組分對礦石質量有很大影響,如鐵礦石中含硫高,會降低金屬抗張強度,使鋼在高溫下變脆;磷多了又會使鋼在冷卻時變脆等。
㈩ 什麼是金屬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是指在地質作用過程中形成並存於地殼內(地表或地下)的有用的礦物或物質集合體,其質和量適合於工業要求,並在現有的社會經濟和技術條件下能夠被開采和利用的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再生性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它既是人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又是極其重要的社會生產資料。據統計,當今世界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業原料都取自礦產資源。礦產資源依其組成成分可分為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
金屬礦產指含有金屬元素的可供工業提取金屬有用成分或直接利用的岩石與礦物。包括:黑色金屬9種,有色金屬13種,貴金屬8種,放射性金屬3種,稀有稀土和稀有金屬33種。下面簡單介紹幾種重要的金屬。
黑色金屬鐵是世界上發現較早、利用最廣的金屬,是鋼鐵工業的基本原料。
有色金屬銅具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延展性好,耐腐蝕性強,並易於鑄造,用於電氣、建築、運輸、機械製造、軍事等工業。
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屬廣泛用於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磁性材料、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電光源、醫葯、輕紡、建材以及農業等部門。金礦山在超導技術方面的應用前景正日益擴大。
黃金是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的貴金屬。大量用作硬通貨、儲備、裝飾及珠寶首飾,在工業上也有廣泛用途,近年來在空間、電子等尖端技術領域用量日增。
根據金屬的不同顏色,人們把金屬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類。鐵、錳、鉻和一切以鐵為主的金屬都叫黑色金屬,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所有金屬都稱為有色金屬,如銅、鉛、鋅、鋁、鎢、銻等。有色金屬礦物種類繁多,用途很廣,是發展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
我國的有色金屬礦產豐富,主要有銅、鉛、鋅、鋁、鎳、鈷、鎢、錫、鉍、鉬、汞、銻、金、銀等。其中,以一種或數種為主的共生、伴生礦較多。
我國礦產分布較廣,但又相對比較集中。地質勘探表明,有色金屬礦產主要集中分布在過去岩漿活動比較頻繁的南嶺、天山、祁連山、秦嶺、橫斷山、長白山等山地地區,其中在橫斷山區的川、滇、青、藏四省區交界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地區,發現了一條南北長900多千米,面積約55萬平方千米的多金屬成礦帶,其中有鐵、銅、鉛、鋅、錫、鎂、汞、銻、鎢、鉬等多種金屬礦產。
我國鎢的儲量為世界總儲量的3/4,江西省的大余和湖南省的柿竹園的鎢礦是世界上最大的鎢礦。湖南省的冷水江是世界上最大的銻礦。雲南省的個舊有「錫都」之稱,是我國錫礦的重要產地。我國重要的銅礦產地是甘肅省的白銀、湖北省的大冶、雲南省的東川、江西省的德興和安徽省的銅陵。主要的鉛鋅礦產地是湖南的水口山、雲南的蘭坪,青海的錫鐵山。主要的鋁土礦基地有山西中部、河南鞏縣、山東淄博、廣西蘋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