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甲烷為什麼沒有被開采
『壹』 是不是北極冰蓋下的幾百萬噸甲烷被釋放出來,世界末日就將到來
這是很極端的情況,而且是理論計算,實際不會發生。
其實你只要算一下,全部冰蓋溶解需要多少熱量,而太陽能夠提供多少熱量,就會發現他們在忽悠你。
『貳』 北極甲烷大爆發,可能導致氣候失控,這是真的嗎
北極持續40℃高溫以後氣壓會降低,在北極形成一個強大的低壓系統,通過低壓系統的作用能將能量傳遞到全球,這樣對全球氣溫上升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而全球氣溫上升又加劇了北極海冰的融化,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即使現在公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但是還不夠,遠遠不夠,呼籲:請大家時刻謹記這十則環保名句,並自我約束,為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貢獻力量!
『叄』 北極甲烷釋放已佔4%,地球真的是「病了」嗎
7月以來,關於氣候的話題可以說真的太多了,而甲烷的消息也是“一波接一波”,美國宇航局(NASA)在7月中心也針對甲烷做出了一個新分析報告,那就是從2008-2017年的快速增長基於一個多世紀以來大氣中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成為了顯而易見的事實,甲烷排放量的繼續上升,恐會引爆氣候的“臨界點”,所以這不是一個好事情。
一旦“遠古生物”的魔盒被打開,那真的是一發不可收拾,人類想來控制都沒有辦法了,到時候只能“乖乖聽話”,任憑“遠古生物”的侵染與宰割。大家保護生態系統吧,地球才是我們生存的根本。如果每天都想到地外星球移居的事情,到時候還沒有移居,地球就已經快“沒落”了。
『肆』 北極甲烷大爆發,有人說不用擔心北極甲烷泄露,這種觀點真的符合事實嗎
這種觀點不符合事實,北極甲烷大爆發,會對全球氣候產生不好的影響。
在2006年的《自然》雜志中,就有一個預測,說的是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北極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層將逐漸融化,並且在凍土層中的甲烷也將會爆發。這個預測當時認為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但是誰都沒想到,這個預言這么快就成真了,並且帶來的不僅僅是資源浪費的問題,要比這嚴重的多。
甲烷泄露完全不用擔心說法是錯誤的,不符合事實的,它更應該給我們人來帶來警示,不然未來恐龍的結局,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的結局。
『伍』 北極出問題了科學家檢測到北極甲烷大爆發,這意味著什麼
2006年時,《自然》雜志曾發表過一篇論文,論文中指出隨著全球變暖,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開始融化,永久凍土層中的甲烷釋放量將會加倍增加。
有些因素會導致地球溫度升高,比如:甲烷釋放量變多,我們知道,甲烷是一種強力的溫室氣體,它會阻礙太陽光子反射到宇宙中,像棉被一樣為地球提供保溫作用,造成地球表面溫度越來越高。
也就是說,太陽黑子消失雖然會造成太陽核聚變反應減弱,向地球發射的光子減少。但地球溫度究竟能否下降,還要看其他因素的影響。
『陸』 北極地區為什麼有大量甲烷存在為什麼有大量可燃冰存在
英國皇家科考船考察了北極地區的西斯匹次卑爾根海域。他們使用聲吶探測到,從內海底升起的容甲烷氣泡串數量超過250個,他們已收集了不同深度的氣泡樣本。
分析顯示,這一海域的水溫在過去30年裡上升了1攝氏度,導致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出甲烷,以氣泡形式浮上水面。甲烷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僅在海底高壓下穩定存在。在這一海域,它30年前可以在海下360米處穩定存在,而現在要到400多米深處才能穩定存在。
研究人員說,如果全北極海域都出現類似情況,那麼每年將會釋放出數千萬噸甲烷,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這將加劇全球變暖。此外,溶於海水中的甲烷會導致海水酸度增加,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柒』 北極甲烷為什麼不開采
甲烷不能開採的原因是它的儲藏條件非常復雜,呃,開采技術難度高。
『捌』 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開采可燃冰
開采方案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熱解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溫時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態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難處在於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質不是集中為「一片」,也不是一大塊岩石,而是較為均勻地遍布著。如何布設管道並高效收集是急於解決的問題。
方案二是降壓法。有科學家提出將核廢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輻射效應使其分解。但它們都面臨著和熱解法同樣布設管道並高效收集的問題。
方案三是「置換法」。研究證實,將CO2液化(實現起來很容易),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不一定非要到海底),就會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於是就會沉入海底。如果將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儲層,因CO2較之甲烷易於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將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擠走」,從而將其置換出來。
據統計,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相當於170立方米的天然氣,能源密度是普通天然氣的2-5倍。但是,在實際開采過程中還面臨著不少難題. 由於可燃冰生成環境復雜、特殊,因此開采難度大。它是甲烷與水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生成並存在的,若環境發生變化,可燃冰就會迅速分解、揮發,易造成井噴,還可能引發海底滑坡,甚至海嘯。另外,它可能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因為甲烷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比二氧化碳更嚴重。同時,目前可燃冰的開采成本高達200美元/立方米,摺合成天然氣要1美元/立方米,而目前國內天然氣造價僅在1元/立方米,這是勘測、開采可燃冰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繁復的可燃冰開采過程中,一旦出現任何差錯,將引發嚴重的環境災難,成為環保敵人—— 首先,收集海水中的氣體是十分困難的,海底可燃冰屬大面積分布,其分解出來的甲烷很難聚集在某一地區內收集,而且一離開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發生噴井意外。更重要的是,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厲害10至20倍,若處理不當發生意外,分解出來的甲烷氣體由海水釋放到大氣層,將使全球溫室效應問題更趨嚴重。 此外,海底開采還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造成大陸架邊緣動盪而引發海底塌方,甚至導致大規模海嘯,帶來災難性後果。目前已有證據顯示,過去這類氣體的大規模自然釋放,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地球氣候急劇變化。8000年前在北歐造成浩劫的大海嘯,也極有可能是由於這種氣體大量釋放所致。
可燃冰的開采涉及復雜的技術問題,所以目前仍在發展階段,估計需要10至30年的時間才能投入商業開采。其實,中國、美國、加拿大、印度、韓國、挪威和日本已開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計劃,其中日本建成7口探井,期望在2010年投入商業開采,美國近年也急起直追,希望在2015年在海床或永久凍土帶進行商業開采。
可見,「可燃冰」帶給人類的不僅是新的希望,同樣也有新的困難,只有合理的、科學的開發和利用,「可燃冰」才會真正的為人類造福。
『玖』 北極出現的奇怪沸騰甲烷海是如何形成的,對氣候有什麼影響
甲烷是地球上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源,承擔著加熱地球,消滅生命,為地球“消毒殺菌”,徹底恢復干凈無機世界的“使命”。而甲烷捕獲熱量的能力更是二氧化碳的23倍,這讓它在烘烤地球的“戰斗”中,成為了一支強大的神秘後備力量,擔負著出其不意,一招制敵的機會主義殺手職責。現在,這個殺手可能已經開始出招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科學家們在北極東部的西伯利亞海發現了從海底升起的奇怪甲烷“噴泉”,似乎正在將冰冷的北極煮沸!
二氧化碳和甲烷,大自然和人類,雙刀齊下,地球就只能在氣候變暖中無助地呻吟了。
『拾』 北極存在大量甲烷冰,這些甲烷冰為何不開采利用
如今除了武漢疫情外最讓人關注的就是北極甲烷大爆發的事件,其實甲烷並沒有被開採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擁有開采甲烷冰的技術,二是就算以後能夠開采儲存和釋放也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三是甲烷冰開采會會對北極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三、甲烷冰開采會會對北極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有些人可能說先採回來慢慢研究這樣多省力!我只能說沒文化真可怕,如果不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開采那麼就會對北極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比如海底的結構可能會崩塌造成海底數萬生物滅亡,再有揮發的那些甲烷會造成全球溫度變暖,對人類到底有什麼影響根本無法預料。
如今北極已經開始變暖冰塊已經逐漸在融化,眼下最應該想的並不是如何開采甲烷冰而是怎麼讓它融化的慢一點少釋放一些甲烷氣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