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沙什麼時候開采
㈠ 關於洞庭湖的資料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區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於北緯28□30′~30□20′,東經110□40′~113□10′。湖區面積1.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公里。
所在地區 :湖南
面積 :2820.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30.80米
容積 :188.0億立方立米
成因類型: 構造湖
生態特徵 :洞庭湖水質比較清潔,富營養化不明顯,主要污染物通過降水使大氣中的有害物質隨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質進入湖水的途徑之一,隨雨水進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質是SO、Co、NoX以及煙塵,有害有毒物質主要有汞、鎘、六價鉻、砷、鉛、酚、氰化物、硫化物;洞庭湖是我國主要淡水商品魚基地,現有魚類113種,分屬11目22科,其中102種是與長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鯉科魚類65種,鮠科10種,鰍科9種,鰭科6種,銀科3種,鯰科、鮡科各為2種,其他16種。漁獲量在15000-30500噸,主要經濟魚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鯽、赤眼鱒。
形態描述:洞庭湖呈現一派水流沼澤、河網平原地貌景觀,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30.8米,總面積約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東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億立方米;底質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澧江四水、長江三口、汩羅江、藕池東支、華容河。
㈡ 洞庭湖泥沙淤積
12.3.1 泥沙淤積速率與洲土擴展速度
洞庭湖泥沙淤積速率是驚人的。入湖泥沙主要來自於長江「三口」(1958年之前為「四口」)、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與新牆河區間水系。據統計,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9292萬t/a,其中長江三口為15875萬t/a,佔82.3%;「四水」及區間二尾閭為3417萬t/a,佔17.7%。經城陵磯輸出的泥沙為4958萬t/a,僅占入湖總量的25.7%,其餘均淤積於湖盆。洞庭湖的泥沙淤積,最直觀的表現是同水位條件下洲土面積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變化。由於衛星遙感技術具有宏觀性強、時效性好等特點,因此利用不同時相的衛星遙感數據可以准確地查明不同水位時的洲土分布面積。
(一)遙感信息源
由於進行泥沙淤積遙感調查時主要依據衛星圖像上反映的洲土分布面積,而洲土分布面積與水位高程息息相關,亦即不同的水位高程對應不同的洲土分布面積。因此,選擇遙感信息源時,充分考慮了水位情況。
根據水位高程選擇衛星數據的時相是一項困難的工作,這首先是由於衛星在運行中受雲雨等天氣因素影響,獲取的衛星數據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滿足質量要求;其次,根據水位選擇時相時,僅有的一些質量較好的衛星數據又由於水位難以滿足要求而不能全部應用。這樣就很難在同一個水文周期年獲得不同水位的全部衛星數據。實際遙感圖像的時相選擇中,20世紀70年代衛星數據跨了4年,90年代衛星數據跨了6年。70年代選擇的是1976~1979年8個不同水位時相的MSS衛星數據,對應城陵磯水位為19.61~28.91 m。90年代選擇的是1993~1998年10個不同水位時相的TM衛星數據,對應城陵磯水位為19.10~31.69 m。MSS圖像一個景區包括了洞庭湖區全部。在TM圖像上,洞庭湖區橫跨東部的123~40景區和西部的124~40景區。東部的東洞庭湖與西部的目平湖在東西兩景區內各自保持完整,但中部的南洞庭湖被分割開了。調查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南洞庭湖東西兩部分不同時相與不同水位這一客觀情況,南洞庭湖東部佔55.8%,西部佔44.2%。在南洞庭湖與三湖面積統計時,將水位較接近的東西兩部分面積相加,再加權計算其對應水位所對應的面積。
(二)洲土分布遙感調查
遙感圖像顯示,洞庭湖是一個被大堤或自然岸線圍限的封閉區間。這個封閉區間的面積是固定不變的,無論是70年代還是90年代,三湖的面積均為一個常數(根據衛星遙感圖像調查表明,東洞庭湖湖盆面積1288.9 km2,南洞庭湖907.2 km2,目平湖314.5 km2),其構成地物水體與洲土的面積隨水位的不同而變化,它們的面積之和即湖盆面積。洲土是泥沙淤積的產物,除白泥洲外還包括蘆葦和湖草。
衛星圖像的解譯主要依據影像色調和幾何形態兩個基本要素。洲土在衛星圖像上呈現色調差異明顯但幾何形狀差異不大的影像特徵。在空間分布上,白泥洲臨近湖水,往外依次是湖草、蘆葦。根據這些遙感解譯標志,能較好的進行洲土遙感解譯。基本方法是利用不同年代多個水位時相的遙感資料,量算洲灘面積,通過計算分析,時空對比,總結出泥沙淤積與洲灘發育的基本特點和規律,並預測其發展趨勢。
(三)泥沙淤積速率與洲土擴展速度
根據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兩個時段18個時相不同水位的遙感圖像進行洲土解譯與面積量算,洞庭湖泥沙淤積速率與洲土擴展速度如表12-1。
12.3.2 洲土分布發育特徵
從計算的結果來看,洞庭湖三大湖泊17年中泥沙平均沉積厚度達0.4 m,沉積速率為2.37 cm/a;洲灘面積共擴展230 km2,擴展速度為13.53 km2/a;淤積總量10.1億m3,年均0.59億m3。各區域差異明顯,以目平湖泥沙淤高最為顯著,南洞庭湖洲灘擴展最快最多,東洞庭湖泥沙淤積量最大。上述數據是根據各代表站相應水位高度推算的,由於洞庭湖范圍廣,區域差異大,水情變化復雜,水位漲落常不均勻同步,選擇的代表站及代表的區域范圍不同,計算的結果也會有所差異,若利用更多時段的遙感監測數據,選擇確定的代表站進行計算分析,無疑更具有統計意義。
表12-1 1978~1995年洞庭湖泥沙淤積與洲土擴展遙感測量結果
影響泥沙淤積與洲灘發育的因素主要有泥沙來源、水動力條件、底岸邊界條件等。在洞庭湖不同區域,泥沙淤積與洲灘發育的條件和特點均不相同。根據湖盆水域格局,可分為三大洲灘發育區,即東洞庭區、南洞庭區、西洞庭區。
(一)東洞庭湖區的洲灘發育
東洞庭湖佔三湖總面積的51%,枯水期洲灘面積可達1100 km2,占本湖盆面積的85%,佔三湖洲灘總面積51%~58%。
東洞庭湖洲灘發育主要受西部、南部及北部(長江)來水來沙的影響,西部有華容河三角洲─藕池河東支三角洲─鹿湖西部洲灘發育區,南部有漂尾洲發育區,北部有建新─君山─大灣洲灘發育區,東部有新牆河口和中洲兩個洲灘發育區。西部洲灘發育區包括錢糧湖農場─大通湖農場以東的廣大地區,由華容河、藕池河東支及南洞庭湖北部古洪道水流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其西部已圍垸,東部湖盆現有洲灘發育形勢有所變化。華容河因調玄口堵閉,主要泥沙來源被截斷,河口三角洲發育緩慢。藕池河東支由以前的多叉入湖變為由扁擔河一處入湖,泥沙集中,三角洲擴展加速。鹿湖西部因藕池河東支南側分叉洪道及南洞庭湖北部古洪道的堵閉,失去主要泥沙來源,導致洲灘發育緩慢。所以,目前東洞庭西部泥沙淤積與洲灘擴展,主要集中表現在藕池河東支三角洲。現在該三角洲的位置在20世紀50年代初還是湖盆深水區,目前,湖盆深水中心已移至漂尾洲西北部原水下淺灘地帶。
從1955年的航片及據此編繪的地形圖與1995年前後不同水位的TM衛星圖像對比,初略推算,40年來,藕池河東支入湖三角洲中心地帶泥沙沉積厚度大於4 m,平均沉積速率大於10 cm/a。不同時段的遙感圖像還表明,藕池河東支三角洲在80年代末以前是由西南向東北擴展的,80年代末以來,河口逐漸轉向東偏南,至現在已基本朝南。以枯水期河口為標記,1976~1994年的18年間,河口共延伸13 km,平均延伸速度為722 m/a,洲灘面積共擴展37.75 km2,平均擴展速度為2.1 km2/a。1989年以前的河口基本上是按已有河槽順勢延伸,1989年以後,隨著河口向湖盆中心的推進及豐水年代的來臨,湖水對河水的頂托作用增大,河口改道遷移現象明顯,改道方向偏於南側,河口段由東向西遷移,如1996年特大洪水使河口位置由東向西遷移近2 km。河道遷移後,大部分泥沙在原有洲灘較低部位淤高加厚,因此,河道雖延長,但洲灘面積擴展放慢。1989~1998年,河道向南延伸7 km,平均每年延伸777 m,但洲灘面積只增加5.06 km2,平均增速為0.56 km2/a。
東洞庭湖南部洲灘即漂尾洲,發育於西部水流與南部水流的夾流匯合地帶,地質構造上屬兩條斷裂帶所夾凸起地塊。洲灘從西南向東北延伸40km,東北端直逼君山附近。影響漂尾洲的西部來水來沙,現在已被切斷,南部水流繼續發揮作用,泥沙沉積由南向北,由東向西遞減。粗略推算,1955~1995年,漂尾洲南端草尾河河口地帶,泥沙沉積厚度為2~4 m,平均沉積速率為5~10 cm/a,而西北邊緣變化不明顯。漂尾洲的平面擴展主要體現在東部及東北角,東北角高山望以東18 km2及東部草洲至龍潭溝一帶65 km2的洲灘,在20世紀50年代還比較低矮零星,洪水期還有較強的通洪能力,至90年代已與漂尾洲連成一體,阻洪作用明顯。
東洞庭湖東部洲灘發育區主要在新牆河口及中洲兩處,位於主洪道東側,屬湖灣型沉至牛頭洲以東增加31 km2,初略推算,其平均沉積速率為2~5 cm/a。
東洞庭湖北部洲灘發育於洞庭湖與長江水流的交匯地帶。建設垸與君山農場圍垸後,南部臨湖地帶洲灘發育緩慢。東部大灣地帶仍受兩股水流交匯的影響,泥沙沉積較多,初略推算,50年代以來平均沉積速率為2~5 cm/a。
綜上所述,東洞庭湖洲灘主要發育於西部和南部,以西部淤積最為嚴重,洲灘增高擴展速度最快,南部次之,東部和北部相對較慢,總體趨勢是由西部和南部向東北,即湖水出口方向推進。藕池河東支三角洲向漂尾洲逼進,湖盆水體萎縮東移,在三角洲南部湖盆將出現「鹿湖第二」的形勢。東部主洪道受兩側洲灘擠壓,寬度變窄,水流的沖刷作用將有所加強,兩側的洲灘仍以淤厚增高的趨勢為主。
(二)南洞庭湖區的洲灘發育
南洞庭湖佔三湖總面積的36%,枯水期洲灘面積超過750 km2,占該湖盆面積的83%,佔三湖洲灘總面積的35%左右。南洞庭湖的洲灘發育主要受三方面的條件影響,一是自西向東的過境水流,二是從南面注入的湘江與資水,三是區域地殼由北向南的掀斜及局部隆起。洲灘主要發育於北部,並自西向東,自北向南擴展。
北部洲灘包括以洪道型沉積為主形成的蒿竹河兩側洲灘和以湖盆型沉積形成的萬子湖洲灘、畎口洲灘、橫嶺湖洲灘、荷葉湖洲灘等。北部洲灘泥沙沉積量大,洲灘擴展快。蒿竹河洲灘自東向西擴展延伸。萬子湖洲灘、畎口洲灘與橫嶺湖洲灘自北向南偏東擴展。荷葉湖位於南洞庭湖與東洞庭湖的通道地帶,多個方向的水沙匯合北流,洲灘自西南向東北發育。
南部洲灘包括湘江三角洲和資水三角洲,自西南向東北發育,因來水含沙量較小,加之河口地帶處於沉降,三角洲發展緩慢,局部地區洲灘還處於萎縮狀態。
在南洞庭湖中部,由於局部地塊隆起,導致阻水阻沙而發育洲灘,一般泥沙淤積不厚,洲灘出露零星分散,有沖也有淤,洲灘擴展不明顯。
(三)西洞庭洲灘發育區
西洞庭洲灘區包括目平湖、七里湖及沅江洪道、松澧洪道、松虎洪道等區域。七里湖因泥沙嚴重淤積,除狹窄的行洪道外,大部分均為高位洲灘分布,洲灘的繼續擴展發育受到抑制。目平湖佔三湖總面積的13%,枯水期洲灘面積可達275 km2以上,占該湖盆面積的87%,佔三湖洲灘總面積的13%左右。北有松澧三角洲向南擴展,南有沅江三角洲向東及東北方向擴展,在枯水期,湖水乾枯,南北洲灘連成一片,目平湖已成為一個季節性湖泊。
從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與目平湖三湖來看,洲土面積枯水期可達1600~2200 km2,平水期1100~1500 km2,豐水期不到500 km2,當城陵磯水位在32 m以上時,幾乎所有洲土均被淹沒。區域分布為:東洞庭湖占 52%,南洞庭湖佔35%,目平湖佔13%。
東洞庭湖以藕池河東支三角洲泥沙淤積最突出、洲土擴展最快。1976~1994年的18年間,河口共延伸13 km,平均延伸速度為722 m/a,洲土面積共擴展37.75 km2,平均擴展速度為2.1 km2/a;1989~1998年,河道向南延伸7 km,平均每年延伸777 m。南洞庭湖的洲土以北部最為發育。目平湖北有松澧三角洲,南有沅江三角洲,枯水期湖水乾枯,南北洲土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季節性湖泊。七里湖因泥沙嚴重淤塞,湖泊已基本消亡,除狹窄的行洪道外,大部分均為高洲分布,一般洪水不能淹沒。
12.3.3 湖泊面積及水位面積關系
洞庭湖分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七里湖等四個湖泊及聯系其間的澧水洪道、草尾河等二個洪道。TM圖像量算全湖2684.3 km2 ,其中四個湖泊2579.3 km2 (東洞庭湖1288.9 km2 ,南洞庭湖 907.2 km2 ,目平湖 314.5 km2 ,七里湖 68.7 km2 ),兩個洪道105.0 km2 (澧水洪道61.8 km2 ,草尾河43.2 km2 )。選擇不同水位時相的TM圖像量算湖水面積,獲得水位面積關系數據,以此建立水位面積關系方程如表12-2。
表12-2 洞庭湖水位(H)面積(A)關系方程
12.3.4 湖泊容積及水位容積關系
湖容計算分三個水位區段:枯水位湖容(V 1)根據 TM圖像結合湖底地形圖計算,枯水位至漫灘水位的湖容(V2)及漫灘水位至歷史最高水位的湖容(V3)可通過前述水位面積回歸方程按相應水位區間積分求得。總湖容(V)見表12-3(遙感數據已反映了水力坡度)。
表12-3 洞庭湖湖容計算成果表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以城陵磯33.5 m水位計算湖容: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七里湖、澧水洪道和草尾河的容積引用長委會水文局1995年數據分別為2.09億m3、2.75億m3、2.73億m3,這樣,在城陵磯水位33.5 m時,4個天然湖泊的湖容為163.72億m3,兩個洪道容積為5.48億m3,全湖合計為169.20億m3。
對各湖泊的水位面積回歸方程,按TM圖像各時相對應的水位逐個進行積分,計算相應水位的湖容,得出系列水位容積關系數據,以此建立的水位容積關系方程為: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式中:V為湖容,H為水位。
城陵磯32 m以上水位時,水位容積呈線性相關,三湖水位容積關系滿足方程: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12.3.5 泥沙淤積對蓄洪調節功能的影響
泥沙淤積對蓄洪調節功能的影響,主要是由於河湖床淤高,湖泊面積和容積減少,導致水位抬高、調蓄能力降低,水患危機加劇。
遙感調查表明,1978~1995年的17年間,三湖淤積總量為10.1 億m3,年均0.594億m3,湖底平均淤高0.4m,年均淤高2.37 cm。同期泥沙資料表明,全湖(四湖二洪道)總淤積量為11.36億m3,年均淤積0.668億m3,湖底平均淤高0.42 m,年均淤高2.49 cm,兩者基本吻合。可見,20世紀70年代以來,泥沙淤積使湖容以年均0.6~0.7億m3的速率減少,湖底年均淤高2.4 cm左右,在同等蓄洪量的情況下,90年代的水位要比70年代平均抬高0.4~0.5 m。
從1956~1995年泥沙資料來看,40年內全湖淤積總量為35.22億m3,年均0.88億m3,淤積減少的湖容相當於南洞庭現有漫灘湖容。40年內湖底平均淤高1.31 m,年均淤高3.28 cm,即在同等蓄洪量的情況下,現在的水位要比50年代平均抬高1.3 m左右。實測資料表明,相同水量時,現在東洞庭湖和湘、資尾閭比1949年水位抬高1.0~1.4 m,南洞庭湖和沅水尾閭抬高1.8~2.2 m,西洞庭湖的松澧水系抬高2.7~3.67 m,泥沙淤積是上述水情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1524~1860年,洞庭湖全盛時期面積為6270 km2,容積400億m3。那時,水位漫灘後,每上漲1 m,可增加蓄量62億m3;每增加10億m3的蓄洪量,水位平均上漲0.16 m。
1949年,洞庭湖面積4350 km2,容積293 m3。這時,水位漫灘後,每上漲1 m,可增加蓄量43億m3;每增加10億m3的蓄洪量,水位平均上漲0.23 m。
現在,洞庭湖面積2684.3 km2,湖容170億m3,水位漫灘後,每上漲1 m,可增加蓄量26億m3;每增加10億m3的蓄洪量,水位平均上漲0.37 m。可見現在洞庭湖的面積、容積及調蓄效能等都只及解放初期的60%左右,只及全盛時的43%左右。假如在現有湖泊范圍要達到1949年的293億m3的正常湖容,則全湖水位在歷史最高水位以上還要抬高2.4 m。
設起始湖容為V0(m3),面積為A0(m3),泥沙年淤積量為Si(m3),淤積為正,沖刷為負)並在全湖均勻分布,湖泊面積年變化量為Ai(m3,減少為正,增加為負),則n年後:
湖泊面積:
湖底高程平均變化量:
湖容: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水位漫灘後,增加相等的蓄洪量W(m3),水位將平均抬高或降低: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城陵磯在警戒水位32 m以下任意區間(Ha,Hb),三湖湖水體積U可用下式計算: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這可作為洞庭湖在城陵磯警戒水位以下的調蓄能力評估模型。
城陵磯警戒水位以下的湖容,在大汛來臨之前已被注滿,失去蓄洪調節意義。洞庭湖的調洪價值主要體現在城陵磯32 m水位以上的湖容,在該水位以上每上漲1 m,全湖(四湖二洪道)可增加湖容: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城陵磯警戒水位以上,湖泊面積: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設入湖流量為Q入(m3/s),出湖流量為Q出(m3/s),時間為T(h),全湖水位平均變化量為ΔH(米,升正降負),則: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警戒水位以上的湖容,基本靠人工用堤壩圍成,對堤垸構成威脅,且這一湖容在運用時,長江也必然同時處於高危水位狀態。據計算,當1954年洪水重現時,城陵磯地區分蓄洪量將達到529億m3,顯然單靠洞庭湖對江水調節遠不堪重負。
㈢ 2014年沅江洞庭湖區東南湖界河村段開采河道沙石開采權是誰
我是沅江的啊
㈣ 2018年洞庭湖采砂何時開始作業生產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1:本題考查湖泊的生態功能。符合的是D項。小題2:本題考查造成湖泊面積萎縮的原因。一方面的圍湖造田;一方面是泥沙淤積。選擇C項。
㈤ 洞庭湖河沙什麼時候開采
應到清河泥湖淤的時候就可開采洞庭湖河沙!
我回答怎樣?滿意嗎?
㈥ 洞庭湖砂石資源,今年能開采嗎
<div>
小題1:D
小題2:C <div>
小題1:本題考查湖泊的生態功能。符合的是D項。
小題2:本題考查造成湖泊面積萎縮的原因。一方面的圍湖造田;一方面是泥沙淤積。選擇C項。
㈦ 洞庭湖泥沙淤積原因
(1)水域面積大幅度減少(1分)洞庭湖調蓄功能降低,(1分)洪澇災害嚴重(1分) (2)自然原因專:從長江進入屬洞庭湖的泥沙多於洞庭湖進入長江的泥沙,泥沙淤積嚴重(2分)人為原因: ①長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1分)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1分)②人類大規模圍湖造田,使湖底縮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1分) (3)長江上游植樹造林、退田還湖、退耕還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以工代賑、移民建鎮等(2分) (4)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水資源豐富,雨熱同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漼溉水源充足(3分)• 本題考查濕地的開發與保護。(1)圖示直接反映洞庭湖的面積縮小。可從濕地的生態環境功能角度分析。(2)洞庭湖面積縮小的自然原因主要從泥沙淤積和人為原因圍湖造田等方面分析。(3)洞庭湖的治理主要從其形成的人為原因分析,從河流上游地區的泥沙治理和當地圍湖造田的治理等。(4)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原因主要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㈧ 長江什麼季節輸給洞庭湖的泥沙最多
夏季!
也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雨季的時候,長江進入汛期。
具體應該是在7月和8月。
㈨ 洞庭湖的泥沙主要來自長江,原因是什麼
長江的水量、含沙量比直接流入洞庭湖的四條水系大得多;
夏秋季節長江流域降水量大,長江水位高於洞庭湖水位,長江水流入洞庭湖,將大量泥沙帶入洞庭湖沉積下來。
㈩ 洞庭湖的黃沙何時才會被打完
oxlt
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