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採煤礦怎麼探測
Ⅰ 請問,露天煤礦開采和地下煤礦探測需要哪些設備謝謝了!在線等。
如果僅僅探測的話就是打鑽孔了,選用的鑽機主要還是需要根據當地的地址內結構來容選用,例如鑽桿的選用就和地層的松軟程度有關,選用的鑽桿不合理,很容易卡鑽,容易造成廢孔,這樣探測成本就會控制不住,推薦兩個現階段比較先進的鑽機:
1.ZYWL-2000型履帶式大功率鑽機,用來沖擊岩性地層。
2.ZYW-6000LD定向鑽機,配套Φ73×800大通徑雙密封鑽桿、DHD340氣動沖擊器(潛孔錘)鑽進試驗,在堅硬岩層(f≥12)中鑽進時效為7.2~9.6m/h,是普通鑽機回轉鑽進效率的5倍以上。
其他如果需要更詳細與專業的支持可以再聯系我。
Ⅱ 請問在煤礦裡面的師傅 你們靠什麼東西找到煤的位置 還是隨便開採的 應該有什麼儀器探測煤的位置吧
煤層的探測主要是施工地質鑽孔,礦井設計的依據主要是地質報告專(勘探報告),屬地質報告中主要根據地質鑽孔對地層、構造、礦井地質(含煤地層)描述,但是比較復雜,至於在礦井生產過程中要知道煤層的位置,那麼使用鑽機(ZYG-150、ZDY-1250)施工地質鑽孔取岩心,就可以知道煤層位置!回答比較粗略,建議找個一個礦井的地質資料配合礦井設計看看就更加清楚了!
給個好評!
Ⅲ 怎樣探測煤礦
用鑽井機鑽眼,取出岩心,看岩心裡是否有煤。一般需要在一定距離里多次打眼,從而確定煤田范圍。
Ⅳ 一般煤礦綜採的時候,透水和瓦斯是怎麼監測的呢
瓦斯可以檢測的到,透水一般檢測不到,只能是預測。
礦井透水前的主要徵兆:
1、掛紅。礦井水中含有鐵的氧化物,在它通過煤岩裂隙而滲透到採掘工作面煤岩體表面時,會呈現暗紅色水銹,這種現象叫掛紅。掛紅是一種出水信號。
2、掛汗。積水區的水在自身壓力作用下,通過煤岩裂隙而在採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結成許多水珠。
3、水叫。含水層或積水區內的高壓水,向煤岩裂隙擠壓時,與兩壁摩擦會發出「嘶嘶」叫聲,這說明採掘工作面距積水區或其他水源已經很近了。
4、空氣變冷。採掘工作面接近積水區域時,空氣溫度會下降,煤壁發涼,人一進入工作面就有涼爽、陰冷的感覺。
5、出現霧氣。當採掘工作面氣溫較高時,從煤壁滲出的積水,會被蒸發而形成霧氣。
6、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
7、水色發混,有臭味。
8、採掘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積水區向外散發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
9、裂隙出現滲水等。如果出水清靜,則離積水區較遠;若渾濁,則離積水區已近
當採掘工作面遇到河床,采空區等地質條件時會出現「透水」事故。必須「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對淋頭水較大以及積水較深的地方進行排水放水等措施
Ⅳ 追蹤煤炭資源的發現過程
人們對煤的認識有一個歷史過程,因此對尋找煤也有個歷史過程。我國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國家。據歷史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發現和使用煤炭。秦漢時期,進一步把煤炭用以煉鐵。在河南南陽等地仍可見到西漢時期的煉鐵遺址。唐、宋、明時,煤炭開采已具相當規模,至今山東淄博和太行山一帶還保留有唐、宋的開采遺跡。古代勞動人民不但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精神財富,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加深了對煤的認識。古人稱煤為石涅、石墨、石炭。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記載有「石墨可書,又燃之難燼,亦謂之石炭」,直至明朝則稱為「煤」。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把煤分為三種:明煤、碎煤、末煤,指出「明煤產北、碎煤產南」,並比較系統地總結了找煤、採煤的實際經驗。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對煤的葯用價值有較為詳細的闡述。古人還有以煤詠詩的。宋高宗時的太學生朱弁在山西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煤詩:「西山石為薪,黝黑驚射目。方熾絕可邇,將盡還自續。飛飛涌玄雲,焰之吐紅玉。稍稀雷池出,又似風薄竹。」把煤在燃燒過程中的情景描述的惟妙惟肖。
煤在新疆的發現和使用也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漢朝時期在民豐地區已開採煤用於煉鐵。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 200 ~ 589 年),晉釋道安在《西域記》記載:「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恆充三十六國用」。說距今 1400 ~1800 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在庫車北山二百里處(今庫拜煤田),有人取煤冶鐵,但見夜晚火光如白晝,濃煙滾滾,鑄鐵的鐵器供西域三十六國用。在庫車、拜城北部山區,發現有唐代(公元 618 ~ 917 年)用煤煉鐵的作坊遺址。元朝時期,新疆冶鐵遺址明顯增多,分布地區更加廣泛,到清朝時開採的煤礦已具規模化。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重視新疆的礦業開發,抽調了大批勘探隊伍到新疆進行各種礦產資源包括煤的勘查,1956 年組建了新疆第一支專業煤田地質勘查隊伍,成立了烏魯木齊礦務局等煤礦企業,從此新疆的煤田地質勘查和煤礦開發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早期人們對煤的認識及發現使用比較淺顯,主要從地表出露的煤使用開始,沿著煤層向地下開采,開採的方法也很簡陋。隨著找煤經驗的不斷積累,科學技術的進步,找煤的方法不斷豐富,手段不斷創新,找煤的准確性隨之提高。
(一)煤的勘探方法
煤的勘探方法和其他礦產資源的勘探方法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它本身的一些特點。主要方法有遙感、地質填圖、槽探、鑽探、物探、化探、硐探、化驗與測試以及相關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
遙感找煤:是利用衛星和飛機等航空器拍攝的地球表面照片,通過分析研究圈定有利成煤地段的一種找礦方法。
地質填圖:利用地形圖或衛星照片、航空照片,採用測量儀器定位,把地層、構造和煤層露頭等各種地質內容填繪到地形圖上,這種圖件稱為地形地質圖。然後進行成煤地質條件的綜合分析研究,這是找煤的一種方法。
槽探:是在地質找礦勘探中用於揭露近地表煤層的一種常用手段。它是在地表鬆散覆蓋層挖出一道深度不超過 3 米左右的溝槽,用於揭露並了解煤層、地層與構造的情況。
淺井:是從地表向下挖掘的淺型垂直坑道,目的是了解近地表附近的煤層情況。淺井的斷面形狀有圓形、方形與長方形等形態,深度在 5 ~ 20 米之間,一般不超過 30 米。
鑽探:是地質勘探工作中的一種常用的手段,是應用鑽機與鑽探工具,藉助於電動機或內燃機的帶動,向地下鑽進不同的鑽孔,並將鑽孔中的岩芯或煤芯取出,依此分析研究地下地層、構造、煤質等情況。目前煤田勘探常用的是迴旋鑽進、繩索取芯或提升鑽具取芯,鑽孔深度一般在 1000 米左右(圖 5-2-1)。
硐探:是採用掘進巷道的方法進行探礦,一般採用平巷的方法,有時也採用上山下山斜巷進行。
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為物探,是用物理學方法和原理來研究地質構造情況和解決找礦問題的方法。是依據地下的各種岩石或礦體都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用不同的物理方法測出岩石和礦體物理性質差異的數據並加以分析,以此來推斷出地下的地質構造和礦體分布情況,達到找礦的目的。物探有多種方法,用於煤田勘探的主要有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和放射性勘探等。物探可以在地面進行,也可以在鑽孔中和井下巷道中進行。
磁法勘探是根據岩石和礦體具有不同的磁性並產生大小不同的磁場作為勘探的基礎,通過對分布在地表的異常的研究,間接地得到地質構造和礦體的資料。煤田勘探中常用磁法探測煤層火燒區和燒變岩的范圍及深度。
電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根據岩石和礦體存在著電學性質的差別,利用天然的和人工建立的直流或交流電磁場並獲得岩石和礦體的電性差異,間接地了解地質構造和礦體分布,以及解決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的問題。煤田勘探中常用的有電阻率法、自然電場法、激發極化法、電磁感應法和大地電磁場法等。在地面常用的有電剖面法和電測深法,鑽孔中常用的有視電阻率、自然電位、側向電流法等。
地震勘探法是利用人工放炮或震源車製造的地震彈性波在地殼內的傳播速度,研究不同的岩石和礦體地震反射波的傳播速度,從而獲得反射波的時間剖面,間接地探測地質構造和礦體分布。地震勘探是目前在煤田勘探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二維地震方法常用於較大范圍的煤田勘探,可探測落差較大的斷層和煤層起伏情況。三維地震常用於探測小范圍的煤礦采區地質構造。三維地震能探測到落差大於 5 米的斷層和落差大於 3 米的斷點,同時可探明厚煤層的層數以及煤層產狀和埋深。
放射性勘探是依據岩石中的伽馬射線強度進行探礦,自然伽馬和人工伽馬是目前煤田勘探中地球物理測井的主要方法。
上述各種物理探礦方法用在地下探礦工程如鑽井及巷道中,稱作地球物理測井。相應有電測井、放射性測井、磁測井、聲波測井、熱測井等。
電測井主要用的是視電阻率法和自然電場法。視電阻率法的原理是根據鑽孔所穿過的岩層具有不同電阻率,測出岩層視電阻率變化大小的曲線,將不同的岩層區分開來,達到區分不同岩層和礦體的目的。如含油岩層電阻率比較高,在曲線上出現高峰;煤層電阻率低,在曲線上反映為低峰。導電良好的金屬硫化物礦體在曲線上也顯得低一些。自然電場法是根據鑽孔剖面中各種岩石電化學活動性能所造成不同性質的自然電場,可將沿鑽孔剖面的各層岩石劃分開來。滲透率差異較大的岩層很容易通過自然電場法劃分出來。
放射性測井是在鑽孔中利用岩層自然放射性、伽馬射線與物質以及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效應,研究岩層性質和檢查井內技術情況的一整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自然伽馬、人工伽馬、中子測井、能譜測井、同位素測井等。煤田勘探主要用的是自然伽馬、人工伽馬和中子測井。放射性測井的優點在於工作時不受溫度、壓力、化學性質等因素的影響,並可在有金屬套管的鑽孔內進行工作。
磁測井是通過在鑽孔中測定具有不同磁性的岩體和礦體的磁化率或它們所產生的磁場,並對特徵進行分析研究,從地質角度作出解釋,以達到探礦的目的。磁測井對磁性礦體反映效果較好,常用於尋找鐵礦盲礦體和劃分鐵礦品位。由於煤層不是磁性礦體,因此磁測井在煤田勘探中較少運用。
熱測井是根據鑽孔內溫度隨深度變化的特點,利用特定儀器在井內測定通過各種地質體時溫度變化規律,從而研究地熱梯度、地質構造、岩層特徵等,達到找礦的目的。
綜合勘探:是指對勘探方法與手段的綜合運用,對勘查對象的綜合評價。地質勘查保障體系是實現高產高效礦井的基礎,能有效地查明高產高效井的必備的資源(數量與質量)基礎,開采技術條件。要解決這些重大問題,必須進行綜合勘探,選擇合理的勘探類型,選擇合理的勘探手段和方法。因為每一種勘探手段和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只有針對不同的地質條件,選擇合適的勘探手段和方法的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的勘探效果。比如鑽探配合測井是最精確、最可行的勘探手段,但只能控制點上的情況。鑽孔太少,鑽孔之間控製程度不夠,影響對鑽孔之間地質情況的判斷。只有通過多個點的控制,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地質工程師經過分析才能建立地質模型。但鑽孔施工的過多,成本就會增加,又在經濟上不合算。二維地震和三維地震在點上的控制精度遠不如鑽孔和測井,但其控制點密度可以很大,在面上和線上有較好的連續性,是單一鑽探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地震雖然有較好的連續性,但需要鑽探資料進行標定。因此,只有把鑽探和地震勘探手段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煤層淺部有火燒區,則結合磁法勘探效果較好。如果地層傾角很陡,那麼地震勘探就不適用了,那就要選擇其他勘探手段加以配合。通常在地質勘查中,根據地質情況的不同、勘探階段的不同可選擇地質填圖、槽探、電法、二維地震或三維地震、鑽探、地球物理測井、抽水試驗以及采樣化驗等方法。
由於成煤環境多種多樣,成煤後受到的地質條件的變化因素千差萬別,找煤的難度各不相同,所使用的找煤方法也相應不同,有的要用的多一些,有的要用的少一些。又加之地質工作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由表及裡,研究程度由淺到深的過程,不同的勘查階段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勘探程度不一樣,所使用的找煤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地質情況復雜、勘探程度高時,所使用的找煤方法就多一些;而地質情況較簡單,勘探程度低,所使用的找煤方法就少一些。
(二)煤的勘探階段
煤田勘探是一個以煤為勘查對象的由面到點,由表及裡,由淺到深,工程式控制制由稀到密,對全部地質體循序漸進的研究勘探過程。煤田的勘探過程准確地說,不只是找煤的問題,實際上是從找煤到評價的全部過程。既為了找到煤,又要評價煤的數量、煤的質量、煤的開采技術條件、煤的開采經濟意義。煤田勘探過程是個大的系統工程,先從面上研究有利的成煤盆地預測選區開始,在此基礎上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選區的逐漸優選,逐步展開各種勘查活動。在煤田地質勘查工作中,通常劃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探四個階段。
煤田預查——預查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煤層,並初步查明煤層層數、厚度、埋深和分布范圍。要找到煤層,首先要找到含煤地層,分析研究區域成煤規律,調查了解什麼地方可能有含煤地層的賦存,然後再實際調查含煤地層的特徵、時代以及含煤區域的分布范圍和邊界,估算預測的煤炭資源量。預查階段是其他勘查階段工作的基礎。
煤田普查——在預查工作的基礎上,對一個含煤區域或煤礦區進行概略的了解,初步查明普查區的含煤地層特徵、構造特徵和相關的水文地質條件,估計煤層的工業價值和確定對其進行勘探的必要性,估算煤層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和預測的資源量,為編制煤炭工業遠景規劃提供依據。普查的范圍可以是一個煤田,也可以是一個礦區或一個特定的勘查范圍。
礦區詳查——詳查是在普查的基礎上進行的。礦區一般是指在煤炭工業建設上構成獨立體系的范圍,它可以是一個單獨的含煤構造單元,也可以是一個含煤構造單元的一部分。詳查階段要基本查明含煤地層時代、煤系厚度、含煤層數、煤層厚度、煤層結構及其變化;基本查明礦區的構造形態和影響井田劃分的斷裂構造;基本查明煤的質量和煤的種類,評價礦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以及其他開采技術條件;估算煤層資源量,對煤礦開發的經濟意義進行預可行性研究。詳查的結果要能提出可供進行礦區開發總體設計的地質資料,以便初步確定礦區的開發規模、井田劃分、開發方式、開發強度、接替關系及地面工業布置等。
井田勘探——也稱為井田精查,是在礦區詳查基礎上劃分的井田范圍內進行勘查,對煤層厚度及其質量的變化,產狀的變動、構造切割、煤層形態及開采技術條件進行精確的控制。要查明含煤地層時代、煤系地層厚度、含煤層數、煤層厚度、煤層的結構及其變化;查明礦區的構造形態和落差大於 30 米的斷裂構造;查明煤的質量和煤的種類;詳細評價礦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以及其他開采技術條件;估算煤層探明的、控制的和推斷的經濟資源量,並且先期開采地段探明的、控制的資源量要達到一定比例;對煤礦開發的經濟意義進行可行性評價。井田勘探的結果要能提出可供進行煤礦開采設計的地質資料。
上述煤田勘查階段的劃分是根據對煤田勘查過程的總體概括,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不同煤田的實際情況合理掌握勘查階段,有的勘查階段可以從簡或者省略。如在已知的煤系分布區,可以不進行預查,直接進行普查;在一個獨立的、不能構成礦區的零星小塊煤田,也不必再將礦區詳查列為一個獨立的工作階段等。各個勘查階段,一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工作步驟。工作開始之前要先分析研究已有的地質資料,制定勘查方案,即編制勘查設計。勘查設計經論證批准後,組織野外施工,取得各項原始地質資料。將獲得的地質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和整理,然後編寫地質報告。
(三)煤資源儲量類別
要評價煤的數量,就要運用上述各種勘探手段和方法,將找到的煤進行綜合評價,不僅要將勘查區內煤有多少數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煤的資源儲量估算出來,而且還要劃分出儲量的類別。
依據煤田、礦區、井田勘查所求得的資源量的多少,可以將煤田、礦區類型分大、中、小等類型。
對於煤田:
大型——資源儲量大於 50 億噸
中型——資源儲量 10 億~ 50 億噸
小型——資源儲量小於 10 億噸
對於礦區:
大型——資源儲量大於 5 億噸
中型——資源儲量 2 億~ 5 億噸
小型——資源儲量小於 2 億噸
對於井田:
大型——資源儲量大於 1 億噸
中型——資源儲量 1 億~ 0.5 億噸
小型——資源儲量小於 0.5 億噸
依據探求的資源量經濟意義、可行性研究程度、工程式控制製程度將估算的資源儲量劃分為不同的類別。用表 5-2-1 綜合表示:
表 5-2-1 煤礦產資源 / 儲量分類表
註:表中所用編碼(111-334),第一位數表示經濟意義:1= 經濟的,2M= 邊際經濟的,2S= 次邊際經濟的,3= 內蘊經濟的,? = 經濟意義未定的;第 2 位數表示可行性評價階段:1= 可行性研究,2= 預可行性研究,3= 概略研究;第 3 位數表示地質可靠程度:1= 探明的,2= 控制的,3= 推斷的,4= 預測的。b= 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可采儲量。
表中主要指標的含義是:
經濟的:其數量和質量是依據符合市場價格確定的生產指標計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的市場條件下開采,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環境等其他條件允許,即每年開采礦產品的平均價值能足以滿足投資回報的要求。或在政府補貼和其他扶持措施條件下,開發是可能的。
邊際經濟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其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於盈虧邊界,只有在將來由於技術、經濟、環境等條件的改善或政府給予其他扶持的條件下才變成經濟的。
次邊際經濟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或技術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技術進步,使成本降低後方能變成經濟的。
內蘊經濟的:僅通過概略研究做了相應的投資機會評價,未做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於不確定因素多,無法區分其是經濟的、邊際經濟的,還是次邊際經濟的。
經濟意義未定的:僅指預查後預測的資源量,屬於潛在礦產資源,無法確定其經濟意義。
概略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概略評價。所採用的礦石品位、礦體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標通常是我國礦山幾十年的經驗數據,采礦成本是根據同類礦山生產的。其目的是為了由此確定投資機會。由於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確參數和評價所必需的詳細資料,所估算的資源量只具內蘊經濟意義。
預可行性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初步評價。其結果可以為該礦床是否進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決策依據。進行這類研究,通常應有詳查或勘探後採用參考工業指標求得的礦產資源 / 儲量數,實驗室規模的加工選冶實驗資料,以及通過價目表或類似礦山開采對比所獲數據估算的成本。預可行性研究內容與可行性相同,但詳細程度次之。當投資者為選擇擬建項目而進行預可行性研究時,應選擇適合當時市場價格的指標及各項參數,且論證項目盡可能齊全。
可行性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詳細評價,其結果可以詳細評價擬建項目的技術經濟可靠性,可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所採用的成本數據是當時的市場價格,並充分考慮了地質、工程、環境、法律和政府的經濟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預測的:是指對具有礦化潛力較大地區經過預查得出的結果。在有足夠的數據並能與地質特徵相似的已知礦床類比時,才能估算出預測的資源量。
推斷的:是指對普查區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礦產的地質特徵以及礦體(礦點)的展布特徵、品位、質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質可靠程度較高的基礎儲量或資源量外推的部分。由於信息有限,不確定因素多,礦體(礦化)的連續性是推斷的,礦產資源數量的估算所依據的數據有限,可信度低。
控制的:是指對礦區的一定范圍依照詳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礦床的主要地質特徵、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的連續性基本確定,礦產資源數量估算所依據的數據較多,可信度較高。
探明的:是指在礦區的勘探范圍依照勘探的精度詳細查明了礦床的地質特徵、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的連續性已經確定,礦產資源數量估算所依據的數據較多,可信度高。
Ⅵ 【400分急求】開採煤礦如何申請探礦權、采礦權的流程
探礦權申請人根據法律規定的探礦權審批許可權的規定和自己所要勘查的礦種,向有權頒發其勘查許可證的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下列資料。
1、申請登記書和申請區塊范圍圖;
2、探礦權申請人的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證復印件;
3、勘查單位的資格證書復印件;
4、省廳或市(縣)地礦行政管理部門對申請礦權的復核意見;
5、勘查工作計劃、勘查合同或者委託勘查的證明文件及資金證明文件;
6、勘查工作實施方案、設計書及附圖;
7、交通位置圖;
8、探礦權轉讓後申請登記應提交轉讓審批機關的轉讓審批書;
勘查登記機關自收到上述資料之日起,40內作出是否准予登記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准予登記的,探礦權申請人自收到准予登記通知之日起30日內,到勘查登記機關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如果是申請國家投資形成的礦產地的,還要繳納國家投資形成的探礦權價款後,領取勘查許可證,即成為探礦權人。如果探礦權人具有地質勘查單位資格的,則自己可以進行勘查活動了,如果不具有地質勘查單位資格,則需要委託具有相應地質勘查單位資格的地質勘查單位進行勘查。
因為敏感字 不能輸入 請看下面參考網址
Ⅶ 煤礦采空區探測的幾種工程物探方法的應用
采空區的存在對煤礦區生產、人民財產安全和工程建設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有效的探測采空區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本文從采空區地球物理特徵入手,分析淺層地震法、探地雷達法和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對采空區的探測原理。淺層地震法可以連續測量,查明埋深較大目標體;探地雷達法對淺層目標體探測精度高、效率高而且對目標體無損害;可控源音頻大地探測法對於采空區積水探測效果極佳,探測深度也比較大。文章通過工程實例證明了三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對采空區的探測,並且每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為進行煤礦采空區的探測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