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產開采 » 采礦怎麼保證地表不沉降

采礦怎麼保證地表不沉降

發布時間: 2021-03-10 00:18:35

㈠ 在建築設計方面如何防止地表變形

1、簡述變形監測的任務和目的。(P1)
任務:確定在外力作用下,變形體的形狀、大小及位置變化的空間狀態和時間特徵。
目的:監測變形體的安全狀態,驗證有關工程設計的理論或地殼運動的假說,以及建立正確預報變形的理論和方法。
2、導致地表局部變形的原因有哪些?(P3,19-20);防止和減弱變形的措施有哪些?舉2例。 原因:人類開發自然資源活動(抽取地下水、採油和采礦等)會引起局部地表變形,如在人口密集地區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地下采礦引起礦體上方岩層的移動,嚴重的會造成地面滑坡和塌方,危及人類生命財產安全。 措施:工程建築物的三維變形監測 滑坡體滑動監測
地下開采引起地表沉陷監測
3、簡述滑坡體滑動的主要因素。(P3,9-12)
內在因素:岩石介質的各向異性、岩石結構的高度非均勻性、地形地貌以及地應力的復雜性。 外在因素:地下水、降雨、溫度等因素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4、簡述倒垂線法觀測壩頂位移原理。(P11,10-15)
利用鑽孔將垂線一端的鏈接錨塊深埋到岩基中,從而提供了在基岩下一定深度的基準點,垂線另一端與一浮體箱連接,垂線在浮力作用下拉緊,始終靜止於鉛直的位置,形成一條鉛直基準線。倒垂線的位置與工作基點相對應,利用安置在工作基點上的垂線坐標儀可測定工作基點相對於倒垂線的坐標,比較其不同觀測周期的值,可求得工作基點的位移。 5、舉例說明變形點的具體精度要求,舉三例。(P23)
(1)對於有連續生產線的大型車間,通常要求觀測工作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因此,對於觀測點高程的精度,應在1mm以內。
(2)地鐵穿越隧道要控制地面沉降,可允許范圍根據不同情況為5-20mm
(3)懸索橋的基礎和錨碇的沉降變形只有幾毫米,主梁的中跨、塔頂的位移則幾厘米至幾十厘米 (4)樓體最大沉降一般應小於16mm
(5)高速磁懸浮列車架空軌道撓度應小於1mm (6)滑坡變形監測的精度一般在10-50mm
(7)特種工程設備一般要求變形監測的精度高達0.1mm 6

7、建築物變形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35
既包括地基沉降、回彈,也包括建築物的裂縫、傾斜、位移及扭曲等。 8、簡述砂土地基和粘土地基沉降特點。P135-136
(1)砂土地基: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完成;可分4個階段: 第1階段是在施工期間,沉降速度較大,年沉降量達20-70mm;第2階段,沉降速度顯著減慢,年沉降量約20mm;第3階段,為平穩下沉階段,年沉降量約1-2mm;第4階段,沉降曲線基本水平,即達到了沉降停止的階段。
(2)粘土地基:沉降完成較慢,達到穩定時間較長,沉降在施工期間只完成了一部分。
9、在壓縮性地基上建造建築物時,其沉降原因有哪些因素?P136 (1)荷載影響 (2)地下水影響 (3)地震影響 (4)地下開采影響 (5)外界動力影響
(6)其它影響,如地基土的凍融、打樁、降水等。 10、建築物變形監測內容有哪些。P137 (1)建築物沉降監測 (2)建築物水平位移監測 (3)建築物傾斜位移監測 (4)建築物裂縫監測 (5)建築物撓度監測
11、建築物變形監測周期一般是如何確定的?P137
(1)沉降監測周期應能反映出建築物的沉降變形規律。如砂土層上的建築物,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分完成。根據這種情況,沉降監測周期應是變化的。在施工過程中,頻率應大些,一般有三天、七天、半月三種周期;到竣工使用時,頻率可小些,一般有一個月、兩個月、半年與一年等不同周期。
(2)在施工期間也可以按荷載增加的過程進行安排監測,即從監測點埋設穩定後進行第一次監測,當荷載增加25%時監測一次,以後每增加15%監測一次。
(3)建築物使用階段的觀測次數,應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第1年監測4次,第2年2次,第3年後每年1次,直至穩定為止。
(4)觀測期限一般不少於如下規定:砂土地基2年,膨脹土地基3年,黏土地基5年,軟土地基10年。
12、建築物是否進入穩定階段的判別標準是什麼?P137
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監測和科研觀測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於2倍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經進入穩定階段。一般觀測工程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當建築物又出現變形或產生可能出現第二次沉降的原因時,應對他重新進行監測。
13、簡述一般性高層建築變形監測採用的等級及精度要求。P138

布設監測點時,應根據建築物的大小、基礎形式、結構特徵及地質條件等因素確定。
(1)監測點應布置在建築物沉降變化較顯著的地方,並考慮到在施工期間和竣工後,能順利進行監測的地方; (2)在建築物的四周角點、中點及內部承重牆上均需埋設監測點,並應沿房屋周長每隔10~12m設置一個監測點,但工業廠房的每根柱子均應埋設監測點。
(3)由於相鄰影響關系,在高層和低層建築、新老建築連接處,以及在相接觸的兩邊都應布設監測點; (4)在人工加固地基與天然地基交接和基礎砌深相差懸殊出以及在相接觸的兩邊都應布設監測點;
(5)當基礎形式不同時,需在情況變化處埋設監測點,地基土質不均勻,可壓縮性土層的厚度變化不一等情況需適當埋設監測點;
(6)在振動中心基礎上要布設監測點,對於煙囪、水塔等剛性整體基礎上,應不少於3個監測點;
(7)當寬度大於15m的建築物在設置內牆體監測標志時,應設在承重牆上,並且盡可能布置在建築物的縱橫軸線上,監測標志上方應有一定的空間,以保證測尺直立;
(8)重型設備基礎的四周及鄰近堆置重物之處,即有大面積堆荷的地方,也應布置監測點; (9)沉降監測點的埋設標高,一般在室外地坪+0.5m較為適宜,但在布置時應根據建築物層高、管道標高、室內走廊、平頂標高等情況來綜合考慮。同時還要注意所埋的監測點要讓開柱間橫隔牆、外牆上的雨水管等,以免所埋監測點無法檢測而影響監測資料完整性; (10)在澆築基礎時,應根據沉降監測點的相應位置,埋設臨時的基礎監測點。 15、簡述全站儀3維監測原理。P151-152
為了減少量測儀器高誤差對成果的影響,提高高程測量精度,可採用無儀器高作業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假設測站基準點高程為
,儀器高為,定向基準點高程為

㈡ 深基坑開挖為什麼地表會隆起而不是沉降

基坑底部,很多土挖走了,他要反彈,就這個道理。

㈢ 砂石墊層怎樣處理不會出現地基沉降

軟土路基處理方法較多,分類也各有不同,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如下描述:
1.砂墊層法
砂墊層法是在軟土地基頂面鋪設厚度為0.6-1.0m的砂墊層(具體厚度視路堤高度、軟土層厚度及壓縮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難,太薄效果差)作為軟土層固結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層,以加速沉降的發展,縮短固結過程的方法。砂墊層可作為路堤內的地下排水層,以降低堤內水位,改善施工時重型機械的作業條件。
砂墊層法具有施工簡單,不需要特殊機具設備等特點。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路堤高度小於2倍極限高度;軟土表面無透水性低的硬殼;軟土層不很厚、或具有雙面排水條件的情況;當地有砂,且運距不太遠,施工期限不甚緊迫的工程。
採用砂墊層,砂宜採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級配良好。顆粒的不均勻系數不大於5,且含量不宜超過3%-5%。砂墊層一般用自卸汽車及推土機配合攤鋪,攤鋪應均勻,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載荷作用。當路堤為粉土類土,透水性不好時,路堤坡腳附近砂墊層被路堤覆蓋,可能會阻礙側向排水,必須注意做好砂墊層端部的處理。
在路堤的填築過程中,填築的速度要合理安排,使載入的速率與地基承載力增加的速率相適應,以保證地基在路堤填築過程中不發生破壞。通常可利用埋設在路堤中線的地面沉降板以及布置在路堤坡腳的位移邊樁進行施工觀測,隨時掌握地基在路堤填築過程中的變形情況和發展趨勢,藉以判斷地基是否穩定,控制填土的速度。
2.強夯法
強夯法處理軟土地基是利用重錘自山落下產生的沖擊波使地基密實,這種沖擊引起的振動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傳播的。對於飽和無粘性土,夯擊過程中,土體可能會產生液化,其緻密過程與爆破和振動壓密過程相似;對於飽和細粒粘土的效果尚不明確,成功和失敗的例子均有報道,對於這類飽和的細顆粒土,要求破壞土的結構、產生超孔隙水壓力、山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如果將地基視為彈性板空間體,則夯錘自由下落過程也就是勢能轉換為動能的過程,即隨著夯錘下落勢能越來越小,動能越來越大,在落到地面以前的瞬間,勢能的極大部分都轉換為動能,夯錘夯擊地面時,這部分動能除一部分以聲波形式向四周傳播,一部分由於夯錘和土體摩擦而變成熱能外,其餘的大部分沖擊能則使土體產生自由振動,並以壓縮波(也稱為縱波)、剪切波(也稱為橫波)和瑞利波(也稱為表面波)的波體系聯合在地基內傳播,在地基中產生一個波場。
此外,壓縮波大部分通過液相運動,使孔隙水壓力增大,同時使土顆粒錯位,土體骨架解體。而隨後到的剪切波使土顆粒處於更密實的狀態。占總能量67%的瑞利波,其豎向分量起到松動土的作用,但其水平分量可使土得到密實。
3.換填法
換填法就是將基礎地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層挖去,然後以質地堅硬、強度較高、性能穩定、具有抗侵蝕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礦渣等材料分層充填,並同時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分層壓、夯、振動,使之達到要求的密實度,成為良好的人工地基。當地基軟弱土層較薄,而且上部荷載不大時,也可直接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填料或石填料)進行表層壓、夯、振動等密實處理,同樣可取得換填加固地基的效果。
換填法適用於淺層地基處理,包括淤泥、淤泥質土、鬆散素填土、雜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結的回填土等地基處理以及暗塘、暗洪、暗溝等淺層處理和低窪區域的填築。換填法還適用於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處理:用於膨脹土地基可消除地基上的脹縮作用,用於濕陷性黃土地基可消除黃土的濕陷性,用於山區地基可用於處理岩面傾斜、破碎、高低差,軟硬不勻以及岩溶與土洞等,用於季節性凍土地基可消除凍脹力和防止凍脹損壞等。
4.靜力排水固結法
靜力排水固結法地對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設置砂井等豎向排水體,然後利用建築物本身重量分級逐漸載入,或是在建築物建造以前,在場地先行載入預壓,使土整體的孔隙水排出,逐漸固結,地基發生沉降,同時強度逐步提高的方法。靜力排水固結法可以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沉降問題:使地基沉降在載入預壓期間,即修築路面之前沉降大部分或基本完成,路面在使用期間不致產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2)穩定問題:排水固結法加速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的增長,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公路是條帶狀荷載,在橫斷方向受力面積較小,穩定問題尤為重要。
排水固結法是由排水系統和加壓系統兩部分共同組合而成的。排水系統有豎向排水體(包括普通砂井、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板)和水平排水體(砂墊層);加壓系統包括堆載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電滲法和聯合法。設置排水系統主要在於改變地基原有的排水邊界條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徑,縮短排水距離。加壓系統即是起固結作用的荷載,要使地基土的固結壓力增加而產生固結。
5.碎石樁法
利用一個產生水平向振動的管狀設備在高壓水流作用下邊振邊沖,在軟弱粘土中成孔後,再往孔內分批填入碎石等堅硬材料製成一根根樁體,由碎石樁體和樁間土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原有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這種加固地基技術叫作振沖置換或碎石樁法。此種方法由擠密砂體的振沖技術演變發展而來,其主要作用是置換部分軟土,形成一個類似於鋼筋混凝土復合結構,由於此種方法不受地下水位影響,且造價低,又能減少路基沉降,所以建設中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
碎石樁的施工質量控制,實質上就是對施工中作用的水、電、料三者的控制。對於粘性土的質量控制,目前尚無嚴格的規范可循,必須通過現場試驗進行綜合分析,以便制訂出合理的控制數據。
(1)控制好樁位中心軸線及樁底標高。按要求振沖器尖端噴水中心與孔徑中心偏差不得大於5cm。尤其是樁底標高,在造孔過程中,一定要測量其樁底標高,確保達到設計高程。
(2)控制好成孔質量,防止塌孔。造孔時應根據要求掌握好水壓,水量和灌入速度,每灌入1m左右將振動器提起留振約5s進行擴孔,當接近樁底標高時要降低水壓,以免破壞樁底以下土層。在整修造孔過程中孔內應充滿水,以防塌孔。
(3)振密工序是確保碎石樁質量的關鍵,當造孔完畢並清孔後,應立即進行填料振密工作。要嚴格控制填料的粒徑和每批填料量,粒徑宜選擇2cm-5cm孔隙率最小的級配為好。粒徑大於10cm容易卡住振沖器。一定要按照試驗所確定的振密電流和留振時間操作。
(4)制樁完成後應逐樁進行標准貫入試驗,連續5擊,下沉小於7cm視為合格。連續出現下沉量大於7cm的樁長達0.5m,或間斷出現大於7cm的累計樁長1m以上的樁,視為不合格,應採取襯強措施。
(5)該段地基處理完畢後,立即進行填築作業以使地基有一充足的沉降時間。

㈣ 如何使煤泥水不發生沉降

煤泥水沉降是指濃縮池嗎?你可以從進料管路出口取,這樣具有代表性。
或者直接使用原煤泥化完的煤泥水進行實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㈤ 煤礦采空區地面沉降、塌陷的機理

隨著地下開采工作面的推移,上覆岩層內部的原始應力平衡狀態受到破壞,岩層內部的應力重新分布以達到新的平衡。采場頂板的變形過程與上覆岩層的變形過程是不同的,即采場的頂板岩層變形、層面開裂、彎曲、離層,達到極限垮距開始斷裂、垮落,形成初次垮落乃至周期性垮落過程。在非充分采動過程中,采場上覆岩層表現出垮落、斷裂、離層、移動和變形等特徵,形成四個帶,即垮落帶、斷裂帶、離層帶和整體彎曲下沉帶。在充分采動後,上覆岩層形成三個帶即垮落帶、斷裂帶和彎曲下沉帶,最終表現為地表大范圍的下沉。現以三號井田采空區為例,分析地面沉降塌陷的發育程度與采厚、采深、地層岩性及采空區的幾何尺寸等要素的關系,而且研究發育過程與回採的時間關系,進行機理分析。

(1)岩層破壞與地面變形的幾個階段

目前關於采空區岩層破壞與地表變形的機理研究有多種假說和理論模型,如拱形冒落理論、懸臂梁冒落理論、岩塊碎脹充填理論、冒落岩塊鉸接理論、砌體梁理論等。將這些理論加以整合,可以把大峪溝煤礦長臂開采造成的頂板岩層破壞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我們將之稱為「空腔理論」。

第一階段發生在回採的初期,采空區長寬尺寸較小(小於1/4~1/3采深時),頂板上覆岩層的破壞形式分為三個帶(圖3.30),即冒落帶、斷裂帶和彎曲帶。冒落帶位於坑道的頂部,是工作面放頂後引起頂板岩層斷裂破壞並垮落的范圍。由於直接頂板的冒落,間接頂板底部所受的向下拉張力有所減小,其破壞形式不再是破碎垮落,而是以切層、離層的方式向地下臨空區位移變形,形成一個裂隙眾多的變形區,稱為斷裂帶,該帶也是拱形冒落理論所講的平衡拱所在的部位。其中岩塊雖然斷裂,但彼此之間相互咬合呈鉸接狀態的整體,支撐上覆岩層。斷裂帶頂界至地表的岩體范圍為彎曲帶。彎曲帶內裂隙發育程度不如斷裂帶,主要以向下的彎曲變形為主,所以又稱為整體移動帶。斷裂帶和彎曲帶向下彎曲的應變與兩端支撐的梁的受力變形相似,彎曲變形的范圍和垂直位移的分布直接關繫到地面沉降的范圍和下沉值。需要注意的是,冒落帶岩石垮落到下方坑道時,破碎的岩塊會彼此支撐,形成大量空隙,總體積會比垮落前的原岩增大許多,即出現碎脹現象。若煤層薄,采厚較小,碎脹的岩石有可能將冒落帶和坑道全部充滿,此時,可對斷裂帶的底部施以一定的支撐作用,減少斷裂帶和彎曲帶的變形量。進而減少地面的沉降幅度。

圖3.30 第一階段覆岩破壞示意圖

在此階段,地面變形主要以沉降為主,能否出現地裂縫取決於地表微地形和淺表岩土的岩性、受力情況,但總變形量較小,一般不會影響土地的正常耕種和房屋的安全性。

第二個階段是第一個階段的繼續發展。采空區范圍進一步擴大,冒落帶的頂面會不斷向上移動,帶寬加大,進而使斷裂帶接近或達到地面(圖3.31),彎曲帶消失。這個階段,間接頂板的變形如同梁受力彎曲的極限狀態,斷裂帶不僅裂縫發育,而且彎曲的下移量也急劇增大。在煤層較薄采厚較小的情況下,地下空間會被垮落岩塊充滿並對斷裂帶有一定支撐作用,但是,當采厚較大時,碎脹的岩塊不足以填滿冒落帶和坑道時,斷裂帶與充填物之間則脫節,形成空腔,上覆地層的自重完全由斷裂帶承受。此時,地面發生劇烈下沉,大量地裂縫的產生、錯動,可形成明顯的沉降塌陷槽地。

圖3.31 第二階段覆岩破壞示意圖

第三階段是采空區頂板變形最嚴重的階段,它是第二階段進一步發展的結果。隨著采空區范圍進一步擴大,長度和寬度值大於采深,采空區中心距四周邊界(非采空區)超過某一臨界值時,中心點上方的岩層將全部折斷、垮落,形成冒落帶(圖3.32)。由於冒落帶已發育到地面,地面會出現最為嚴重的塌陷變形。而在近邊界(小於臨界值)地段,仍可保留斷裂帶,其受力狀況如同懸臂梁。與之對應,地面變形與第二階段相同。

圖3.32 第二階段覆岩破壞示意圖

上述三個階段是針對采空區不斷擴大的條件下,中心點的變形而言的,除此之外,在邊界外側的一定范圍內,不同發展階段也存在變形不斷發展的過程(圖3.33),W1、W2、W3、W4為不同階段地表變形值。

對於一個特定礦區而言,是否會出現上述三個階段,出現的地點在什麼地方,何時出現,這些問題的解答都需要從開采深度(采深)、采厚、采空區擴大的時間過程以及岩層的力學性質等多個方面綜合分析,理想條件下的理論計算或單因子的研究往往是難以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建立在定性分析基礎上的綜合經驗判據和半經驗公式仍是一種廣泛採用的辦法。

圖3.33 地表移動發展過程

(2)充分采動和非充分采動

為了便於定性和定量分析,目前常用到充分采動和非充分采動這兩個概念。充分采動是指地下礦層采出後地表下沉值達到該地質采礦條件下應有的最大值,此時的采動狀態稱為充分采動。此後,開采工作面繼續擴大,地表的影響范圍也相應擴大,但地表最大下沉值卻不再增加,地表移動盆地將出現平底。通常把地表移動盆地內只有一個點的下沉達到最大下沉值的采動狀態稱為剛好達到充分采動,此時的開采稱為臨界開采。非充分采動是指采空區尺寸(長度和寬度)小於該地質采礦條件下的臨界開采尺寸時,地表最大下沉值未達到該地質采礦條件下應有的最大下沉值。此時地表的移動盆地呈碗形。工作面在一個方向(走向或傾向)達到臨界開采尺寸而另一個方向未達到臨界開采尺寸時,也屬非充分采動,此時的地表移動盆地呈槽形(鄒友峰等,2003)。

結合前文的論述,所謂充分采動包括兩種情況:①坑道頂板全部垮落,冒落帶發育到地面。相當於第三階段采空區中心點所出現的情形;②坑道頂部的上覆岩層未全部垮落,仍存在斷裂帶或斷裂帶彎曲帶同時存在,只是由於碎脹的岩石充滿地下空間並對斷裂帶底部有支撐作用,冒落帶不再向上發育。這種情況可出現在采厚較小的第一、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采空區周邊地區。

充分采動區的最大特點是地表下沉變形量達到該地段各種自然和采動活動所能引發的最大值。一旦達到該值,即使采空區繼續擴大,邊界外移,已破壞或未破壞的上覆地層不再變形,地面變形也會終止,呈穩定狀態。

非充分采動主要發生在冒落岩塊堆積體與斷裂帶之間存在空腔的情況下。在采厚較大且斷裂帶中岩塊鉸接,能夠承載上覆岩層自重或上覆岩層中存在有承載力較大的「關鍵層」時,上覆岩層的形變可以暫時停止,此後進一步擴大采空區或受到震動變形活動還可以繼續發生,直到形成充分采動為止。所以,非充分采動在上述第一、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采空區周邊十分常見。

(3)地面變形的時間特徵(采空區地面形變的穩定過程)

由非充分采動向充分采動的轉化過程,實質上是冒落帶厚度不斷增大,岩石碎脹量增多,體積放大,逐漸填充地下空腔的堆積過程。伴隨這一過程的上覆岩層形變,是導致地面沉降、塌陷的主要原因。岩層形變過程的暫時停止或最終結束,地面也會在滯後一段時間後,達到暫時穩定或最終穩定。根據大量的監測、統計資料以及3.3中大峪溝煤礦采空區的計算結果,都證明了這一點,就是地面變形大體可分為兩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非充分采動時期,是地面變形出現到劇烈發生的主要期間,下沉速度和裂縫錯動速度最快;此期下沉量占該地段最大下沉量的90%以上(圖3.34)。

圖3.34 井田二1煤不同采空尺寸下地表最大下沉量曲線圖(以1112號孔為例)

在地層結構相似的河南礦區,如焦作、鶴壁、平頂山、義馬大型煤礦下沉速率最大者為84mm/d,最小者為1.60mm/d,劇烈下沉期約在42~285天之間(表3.7)。

第二個時期是充分采動時期,該時期的主要特點是下沉速率減小,變形以沉降為主,相當於整個采動過程的尾端———殘余變形階段。由圖3.34可以看出,當進入充分采動狀態之前,即n1×n2<1時,地面累計下沉值是采空區幾何尺寸比n1×n2的函數,n1×n2值越大累計下沉值也越大,但下沉值的增量卻逐漸減小(累計下沉曲線的斜率趨於平緩)。一旦進入充分采動狀態即n1×n2=1,累計下沉曲線的斜率達最小值,Wm/W0接近於1,說明采空區的變形即將結束。上述分析僅僅是半經驗公式所表述的過程,事實上,進入充分采動階段,地面變形不會立刻終止。地下岩層變形的延遲效應及其傳遞到地面,需要一段時間。根據表3.3河南省各大煤礦監測統計結果,這一時期的時間長度約在1年至1年半。

㈥ 深基坑開挖為什麼地表會隆起而不是沉降

基坑開挖只會是挖土的下方產生隆起,基坑周邊的地表有可能引起沉降。
如果基坑周邊的地表隆起,必有其他原因。

㈦ 露天采礦會產生地裂縫地面塌陷么

全國地下水的環境1、開采漏斗近30年來,我國地下水開采量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遞增,有效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但是,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地下水超采越來越嚴重。初步統計,全國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超采區面積62萬平方公里,嚴重超采城市近60個,造成眾多泉水斷流,部分水源地枯竭。地下水超采區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六大盆地、關中平原、松嫩平原、下遼河平原、西北內陸盆地的部分流域(石羊河、吐魯番盆地等)、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平原等地區。華北平原最為嚴重,河北平原和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超采量累計分別達到500億立方米和60億立方米;由於嚴重的地面沉降,天津市已不能繼續超采地下水。長期持續超采造成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儲存資源不斷減少,目前有近7萬平方公裡面積的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滄州市深層地下水漏斗中心區水位最大下降幅度近100米,低於海平面80餘米,地下水儲存資源瀕於枯竭。2、地面沉降全國有近70個城市因不合理開采地下水誘發了地面沉降,沉降范圍6.4萬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過2m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天津塘沽的沉降量達到3.1m。西安、大同、蘇州、無錫、常州等市的地面沉降同時伴有地裂縫,對城市基礎設施構成嚴重威脅。發生地裂縫的地區還有河北、山東、雲南、廣東、海南等地。3、岩溶塌陷大規模集中開采地下水以及礦山排水等,造成地面塌陷頻繁發生,呈現向城鎮和礦山集中的趨勢,規模越來越大,損失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岩溶塌陷1400多例,塌坑總數超過4萬個,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例如,2003年8月4日,廣東陽春市岩溶塌陷造成6棟民房倒塌、2人傷亡、80多戶400多人受災;2000年4月6日武漢洪山區岩溶塌陷造成4幢民房倒塌,150多戶900多人受災;20世紀80年代,山東泰安岩溶塌陷造成京滬鐵路一度中斷、長期減速慢行;貴昆鐵路因岩溶塌陷發生列車顛覆事件。地面塌陷。超量開采岩溶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貴州、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區),在福建、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雲南等省(區)也有分布。昆明、貴陽、六盤水、桂林、泰安、秦皇島等城市的岩溶塌陷最為典型,湖南、廣東的一些礦區礦坑排水產生的塌陷數量最多。全國共發生岩溶塌陷3000多處,塌陷面積300多平方千米。4、海水入侵在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的部分沿海城市和南方沿海地區,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引起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呈現從點狀入侵向面狀入侵的發展趨勢。海水入侵使地下水產生不同程度的咸化,造成當地群眾飲水困難,土地發生鹽漬化,多數農田減產20%-40%,嚴重的達到50%-60%,非常嚴重的達到80%,個別地方甚至絕產。山東萊州灣南岸是我國海水入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造成8000多眼農用機井報廢,40萬人飲水困難,60萬畝耕地喪失生產能力,糧食累計減產30—45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40億元。5、水質污染新一輪地下水資源評價結果表明,我國地下水水質狀況總體較好。按分布面積統計,63%可供直接飲用,17%經適當處理後可供飲用,12%不宜直接飲用但可供農業和部分工業部門利用,另有不足8%的地下水為礦化度大於5克/升的鹹水鹽水和少量遭受嚴重污染的地下水,不宜直接利用或需經深度處理後才有可能得以利用。然而,城市與工業「三廢」不合理或不達標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農牧區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我國地下水污染日益嚴重,呈現由點到面、由淺到深、由城市到農村的擴展趨勢。全國195個城市監測結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趨勢加重;北方17個省會城市中16個污染趨勢加重,南方14個省會城市中3個污染趨勢加重。6.土壤鹽漬化天然形成的原生土壤鹽漬化問題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的松嫩平原和西北地區,黃淮海地區也有分布。主要省份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寧夏、甘肅、新疆、河北、河南、山東。長期的氣候乾旱,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量的不斷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普遍下降,表層土壤富集的鹽分被淋濾到地下,土壤鹽漬化程度降低,鹽漬化面積縮小,我國現在的土壤鹽漬化面積僅為80年代初分布面積的31.4%。人為活動形成的次生土壤鹽漬化問題,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河中游和西北內陸盆地大量引用地表水灌溉的農業區。此外,我國部分地區分布有高砷水、高氟水、低碘水等,全國約有1億多人在飲用不符合標準的地下水,使這些地區的群眾遭受砷中毒(皮膚癌)、地甲病、地氟病、克山病等地方病困擾。

㈧ 檢查井周圍如何處理才能保證不沉降

1、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施工,開挖的檢查井應注意放坡(也就是開挖大點)
2、對於污水檢查井我們這邊都是內外都要抹面(注意砂漿強度)
3、管道砼基礎和檢查井連接處一定要認真回填好以後在做砼管道基礎(最好是用碎石回填)
4、對於土質較差的應向甲方提出報告進行不要的換填處理或是其它的方法處理
5、水夯法是個不錯的處理辦法經濟使用質量也能保證,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土都可以用水夯法

㈨ 大量開采頁岩氣為什麼不能導致地面沉降

有可能造成,但是概率較低。
給你先補點頁岩氣的背景知識:
1、頁岩孔隙專度<<10%,氣體就在這個孔屬隙中,而且單個孔隙半徑都是微米級別的,可不是幾十米那樣的溶洞。除了孔隙之外的岩石骨架抗壓能力是很強的。
2、開采頁岩氣的是,一般是水力壓裂,是要往裡面注入一定的水(或者是壓裂液吧)等物質,會很大程度上的彌補氣體出來留下的孔隙。

祝好!

熱點內容
三個字的電影名 發布:2024-08-19 09:10:03 瀏覽:417
台灣紅羊經典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2:17 瀏覽:767
搞笑電影范冰冰梁家輝開戰 發布:2024-08-19 08:53:18 瀏覽:917
免費午夜激情 發布:2024-08-19 08:42:15 瀏覽:831
40分鍾左右的英語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8:43 瀏覽:695
電影宋基美娜 發布:2024-08-19 08:27:04 瀏覽:942
宿舍都變成女的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7:59:35 瀏覽:897
台灣恐怖片喪屍 發布:2024-08-19 07:57:21 瀏覽:179
免費觀看qq群 發布:2024-08-19 07:53:00 瀏覽:921
4級片名字 發布:2024-08-19 07:39:14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