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三號坑為什麼不再開采
㈠ 一腳踩三國的縣!進得去出不來的村莊,為什麼是軍事禁區
很多人游覽中國名山大川,卻不知道中國有一個縣,到那裡旅遊可以一腳踩三國,你說牛不牛,同時在那裡還有塵封的軍事禁區,據說那裡藏著可以驚動世界的秘密,有縣就有村,浙江這個低調的村莊竟是中國最玄乎的地方,進得去出不來!今天小旅就帶大家一一欣賞!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1.中國最牛氣的縣:這里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方凈土,蒼涼的土地養育著一群美麗熱情的「彩雲人家」——中國唯一的純白種人,塔吉克族!這里就是中國最牛的縣——新疆塔什庫爾干。一座千峰萬壑相隔的潔凈小城,位於帕米爾高原之東、昆侖山之西,地處新疆的西南端,面積2.5萬平方公里,人口4.1萬,這里是一片千峰萬壑相隔的潔凈世界。國家地理曾用3個最牛來描述這里。
這里曾經是國家保護的地方,這里只有一個代號「113」,改革開放前的幾十年間一直對外保密,1981年,周邊仍然設有3道關卡,需邊防證才可出去。三號礦坑,是一個不起眼的大坑,卻和我們整個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世界地質聖坑」——可可托海三號礦,盛產著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種有用礦物中的86種礦。日本人甚至曾經提出要用一公斤糧食換取這里的一公斤「廢礦石」。三號礦坑的鋰和鈸產品參與了中國第一枚氫彈的研製,「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發則使用了可可托海的銫。可以說沒有可可托海的三號礦,就沒有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
㈡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的介紹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位於距新疆阿勒泰富蘊縣城北部50公里處的可可托海鎮,素以「地質礦產博物館」享譽海內外,是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麥加」。
㈢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的礦物珍品
據媒體報道,該礦採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它通體黝黑,鉭鈮含量超過70%。
㈣ 三號礦坑怎麼樣
第一眼還是十分令人震撼的,幾十噸的載重車如螞蟻般沿著盤坑公路爬行。
㈤ 阿勒泰一號礦,誰了解,據說建國初國家的債務全靠它
國防功臣、地質聖坑——新疆可可托海三號礦<br><br>地質聖坑——可可托海三號稀有金屬礦全貌,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礦坑之一。<br><br><br>可可托海地處新疆准葛爾盆地東北部,位於阿勒泰山中段南麓,東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以罕見的巨型稀有金屬礦而聞名於世。位於湖畔的可可托海鎮,面積619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人,主要為哈薩克族。<br><br><br>這是一片異常神奇的土地,可可托海被稱為「中國寒極」,海拔僅為1200米,年均氣溫卻只有零下2.08攝氏度。1965年元月,在伊雷木湖上曾測得-57℃的最低氣溫紀錄。在這樣的冬季,人們可以聽到自己呼出的氣凍成冰的唰唰聲。而在此期間,黑龍江的漠河氣象站測出零下60℃的低溫,於是漠河便被定為中國第一寒冷區,可可托海就只有屈居第二了。在距可可托海鎮10公里處有一條1931年8月11日蘇爾提大地震遺留下長達176公里、落差達數十米的地震斷裂帶,它是世界上最罕見、保存最完好的地震斷裂帶之一。<br><br><br>聞名世界的可可托海三號稀有金屬礦坑,不僅償還了中國政府欠前蘇聯40%的外債,還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和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作出了重要貢獻。<br><br><br>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坐落在額爾齊斯河南岸,素以「地質聖坑」享譽海內外,是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麥加」聖地。<br><br><br>可可托海三號巨型稀有金屬礦坑,直徑達三四百米,深達180米的巨型圓坑,狀如古羅馬斗獸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坑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種礦物,這里就有86種,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礦區蘊藏著有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世界罕見。<br><br><br>最讓人大飽眼福的是這里出產的礦物珍品,人們採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等。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它通體黝黑,鉭鈮含量超過70%。鉭鈮被稱為「宇宙天空時代的稀有金屬」(俗稱黑寶石),其合金被廣泛應用於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梭等的製造。<br><br><br>由於地下水的滲出,三號坑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座高山湖泊。湖水向陽的一面閃爍著藍綠色的水紋,背陽的一面,則只剩下墨綠烏黑的深沉。盛夏六月的天氣,站在坑邊還是寒意陣陣,坑裡的水連同巨坑,散發出陰冷的氣息,坑壁上內旋著的類似於盤山道的路徑,是當年露天開采時留下的通道,此時還隱約可見冰雪的痕跡。廢棄的礦渣形成了長達數千米,高十多米的人工「平頂山」。.<br><br><br><br><br>可可托海礦區發現於1930年,當時僅有當地少數民族對三號礦脈露頭部分進行開采,產品用做珠寶裝飾材料。1935年,前蘇聯政府的兩個地質分隊來到阿勒泰。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其中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床於1935年被阿牙闊孜拜(國籍、族別不詳)等人發現,並列為八處綠柱石礦點之一。這個富產綠柱石(鈹)等稀有金屬礦床的發現,引起了前蘇聯政府和科技界及地測、采礦人員的重視,他們多次來華從事地質勘探,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采,開采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1950年3月1日成立了「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阿山礦管處」。1955年元月1日,礦區全部企業移交我國獨自經營,原阿山礦管處更名為冶金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總局新疆有色金屬公司可可托海礦管處,直屬中央管理。<br><br><br>1958年8月30日,新疆有色金屬公司發布產品代號及廠礦代字命令,規定綠柱石(鈹)為「1號產品」,鋰輝石為「2號產品」,鉭鈮石為「3號產品」,可可托海礦管處為「111礦」。關於那個年代可可托海的神秘,著名「額爾齊斯石」的發現者韓鳳鳴這樣說:「我在冶金部長春地質學院上學期間,只聽老師講起過新疆有個叫可可托海的地方是『天然地質博物館』,被尊奉為地質學家的『耶路撒冷』、『地質聖坑』,但一直不明白教科書中為什麼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1957年,我到了可可托海後,才知道是保密的需要。」<br><br><br>被譽為「額爾齊斯河之父」的張學文從小就跟隨父母在可可托海礦區生活。「那時我父親是可可托海成品庫房的統計,成品庫房有四名軍人手持七九式或三八式步槍、沖鋒槍站崗看守。」這一切,均與可可托海生產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用於尖端軍工事業有關。<br><br><br>從1955年到改革開放前的幾十年間,由於國防發展的需要,可可托海曾長期隱藏在深山之中——1967年之前,在共和國的地圖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它被「111礦」代表著。1981年之前,可可托海礦區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任何人進出礦區都必須持有自治區開具的邊防通行證<br><br><br><br>我國製造原子彈、氫彈、衛星所用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來自可可托海礦。該礦為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英雄礦」、「功勛礦」。講到可可托海為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的重要貢獻,不能不提到新疆鋰鹽廠。<br><br><br>新疆鋰鹽廠始建於1958年12月,被譽為「中國鋰鹽工業搖籃」,和可可托海被命名為「111礦」一樣,它最初被稱為「115廠」,此後更名為烏魯木齊有色金屬冶煉廠、新疆有色鋰鹽廠,直至今天的新疆鋰鹽廠。而最初名為「115廠」也是國防、保密的需要<br><br><br><br>鋰能夠生產出重氫氘以及超重氫氚,還能製造氫化鋰、氘化鋰、氚化鋰。1967年6月l7日,我國成功試爆的第一顆氫彈,其中的「炸葯」就是氫化鋰和氘化鋰。1公斤氘化鋰的爆炸力相當於5萬噸烈性TNT炸葯。氫彈的『引信』用的是原子彈,由此可見其爆炸所產生的能量有多大。新疆鋰鹽廠建廠之初,所生產的氫氧化鋰只應用於蓄電池的生產,後因運輸及資金困難被迫停產,1963年恢復生產,主要是為氫彈的研製提供原料。1963年,新疆鋰鹽廠生產了30噸氫氧化鋰,由國家二級部派軍隊押送到四川,從氫氧化鋰提取鋰的同位素鋰六,用來產生重氫氘。鋰鹽廠生產氫氧化鋰的原料鋰就來源於可可托海。<br><br><br>鋰是一種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的稀有金屬,其化合物多達數百種,被譽為「工業味精」、「能源金屬」、「最輕金屬」。鋰和它的某些化合物是優質高能燃料,已經用於近代尖端技術如宇宙火箭、洲際火箭、人造衛星和超聲速飛機等系統方面。當1960年蘇聯撤走專家、帶走圖紙時,一些外國人曾經斷言:「中國人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來。」然而,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彈,1966年10月又成功實現了導彈與原子彈的結合,1967年6月成功爆破第一枚氫彈。這些成績的取得,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功不可沒。<br><br><br>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一時間《東方紅》樂曲響徹蒼穹,震動了世界。從此,不僅開創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br><br><br>消息傳來,可可托海一片歡騰。「東方紅一號衛星使用了可可托海提供的銫!」可可托海職工們的臉上洋溢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在自然界里,銫的分布相當廣泛,岩石、土壤、海水以及某些植物機體,到處都有它的「住地」,可是它沒有形成單獨的礦場,在其它礦物中含量又少。而在可可托海礦區,銫的儲量居全國第五位。那裡的人們稱含銫的礦石為「銫鎦石」。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根據銫原子最外層的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一周的時間總是精確在幾十億分之一秒的特點,製成了一種新型的鍾——銫原子鍾,並據此對「秒」作了最新的定義。有了像銫原子鍾這樣的鍾表,人類就有可能從事更為精細的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比如對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火箭和導彈的發射以及宇宙航行等實行高度精確的控制。<br><br><br>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br><br><br>早在20世紀50年代,國家開發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時,小鎮聚集了來自祖國各地的4萬餘人,而且前蘇聯專家帶來了先進的設備,蓋起了俄式風格的樓房,可可托海成為當時新疆物質、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br><br><br>1960年7月,前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走專家,逼迫我國限期還債。為爭一口氣,盡管面臨「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還是勒緊褲腰帶還清了這筆債務。周恩來總理1964年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及李先念在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做的《關於1961年和1962年國家決算的報告》中都有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中國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摺合人民幣52億余元。按照協議,這些外債應於1965年前全部還清。當時我國建國僅十年有餘,工業尚在起步階段,所以只能用農產品來償還。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一下膘,肥了瘦了都不行——這是前蘇聯當年驗收中國抵債物資時的真實寫照。<br><br>以農產品還債,何時才能還清?中央研究決定,以蘇聯急需的稀有礦產品來抵債。按當時農產品與礦產品價值的對比,一噸一般的礦砂能抵數噸農產品,而一噸稀有金屬礦產品比幾十噸甚至上百噸農產品價格都高。用稀有礦產品來抵債,既可以省下糧食緩解人民生活困難的局面,又可以加快還清所欠債務的進度。在中共中央1964年2月29日給蘇共中央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到1962年底為止,我們向蘇聯供應的糧油和其他食品值二十一億新盧布。在同時期內,我們向蘇聯提供礦產品和五金值十四億多新盧布……這些礦產品中,有許多都是發展尖端科學、製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到1964年,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上世紀50年代欠前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還清了欠前蘇聯的全部債務。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部長陳毅接見日本記者時宣稱:「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外債的國家。」有資料顯示,可可托海礦務局還債礦產的價值佔到了總外債的40%左右。
㈥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的功勛之礦
在新疆准噶爾盆地的東北邊緣,阿爾泰山脈的東端南麓,額爾齊斯河的源頭,有一個自建國以來就被列為國家高度機密的區域--可可托海。在這里隱藏著一個和共和國命運息息相關的神秘大坑――可可托海三號礦坑。
可可托海三號礦是偉晶岩脈礦坑,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坑,深200米,長250米,寬240米,邊壁上的盤山道呈螺旋狀,積水漫到礦坑腰部。盛產著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種有用礦物中的86種礦,其中鈹資源量居全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其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開采規模之大,為國內獨有、世界罕見,與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貝爾尼克湖礦齊名,是全球地質界公認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坑內有76種礦共生。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成帶性之分明為國內獨有、國外罕見,蘊藏著有鋰、鈹、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可可托海礦藏非常豐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三號礦脈。三號礦脈蘊藏著稀有金屬鈹、鋰、鉭、鈮、銫等;有色金屬銅、鎳、鉛、鋅、鎢、錳、鉍、錫等;黑色金屬鐵等;非金屬礦物雲母、長石、石英、重晶石、蘭晶石、石灰石、煤、鹽、鹼等;珠寶石礦海蘭石、紫羅蘭、石榴子石、芙蓉石等共86種礦物,占人類已知有用礦物種類的60%,而且各種礦物呈十分規則的螺旋帶狀分布,分布界線非常分明。最令人驚喜的是這是一個草帽型礦,在礦坑四周仍有大量未被挖掘的資源 。
三號礦坑素以「地質礦產博物館」享譽海內外,是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麥加」(穆斯林心中的聖地)。擁有地球上已知一百四十多種礦物中的八十六種,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它的神秘更在於富集鈹、鋰、鈮、鉭、鈦、鋯等金屬,從而成為一座天然的稀有金屬元素儲備庫。研究地質學的專家以把來這里研究考察作為一項最高的成就。
許多國家對冶煉過的「廢礦石」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日本。日本人曾經提出要用一公斤糧食換取這里的一公斤「廢礦石」。但是這個便宜我們沒有占。因為即使是冶煉過的「廢礦石」里,仍然含有豐富的各種金屬元素,只不過因為考慮冶煉技術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暫時封存。礦區的人們這樣說「寧願餓死,也要把日本饞死。」
三號礦坑與共和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因為正是這個坑,在上世紀60年代曾為國家償還了前蘇聯47%的債務。當年,這里雲集了中國和前蘇聯的高級科學家,中蘇交惡後,蘇聯專家撤走,點名要用這個礦坑的礦產還債;也就是這個坑,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爆炸立下了不朽功勛,這個大坑,不僅為中國第一顆核彈提供了必須的稀有金屬,而且更為核彈的成功爆炸、航空航天事業以及相關尖端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資金後盾。當年在成功爆炸核彈之後,國防科工委向礦區專發了一份賀電和感謝信,已被永久收藏。包括後來的「神舟」系列航天工程,所用材料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這個礦坑。這個大坑,專家稱之為共和國的功勛礦。最讓人大飽眼福的是這里出產的礦物珍品,人們採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等。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它通體黝黑,鉭鈮含量超過70%。鉭鈮被稱為「宇宙天空時代的稀有金屬」(俗稱黑寶石),其合金被廣泛應用於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梭等的製造。
目前正將「地質三號坑」申辦為國家級世界罕見地質博物遺產。
㈦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的礦物含量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種礦物,這里有86種,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
三號礦脈蘊藏著稀有金屬鈹、鋰、鉭、鈮、銫等;有色金屬銅、鎳、鉛、鋅、鎢、錳、鉍、錫等;黑色金屬鐵等;非金屬礦物雲母、長石、石英、重晶石、蘭晶石、石灰石、煤、鹽、鹼等;珠寶石礦海蘭石、紫羅蘭、石榴子石、芙蓉石等共86種礦物,占人類已知有用礦物種類的60%,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
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而且各種礦物呈十分規則的螺旋帶狀分布,分布界線非常分明。在礦坑四周仍有大量未被挖掘的資源。
據勘探,三號礦脈僅氧化鈹已探明儲量達300萬噸,約佔中國儲量的70%,潛在市場價值達80億元,可以繼續開採到2030年。其中三號礦脈露天采礦場外側、底部鈹礦石保有儲量達到2500多萬噸。
㈧ 可可托海替蘇聯還債是將礦產品運送到蘇聯什麼地
新疆准噶爾盆地的東北邊緣,阿爾泰山脈的東端南麓,中國唯一的外流河――額爾齊斯河的源頭,有一個自建國以來就被列為國家高度機密的區域--可可托海。在這里隱藏著一個和共和國命運息息相關的神秘大坑――可可托海三號礦坑。之所以說三號礦坑與共和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因為正是這個坑,在上世紀60年代曾為國家償還了前蘇聯47%的債務。
㈨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的礦坑歷史
可可托海礦區發現於1930年,當時僅有當地少數民族對三號礦脈露頭部分進行開采,產品用做珠寶裝飾材料。1935年,前蘇聯政府的兩個地質分隊來到阿勒泰。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其中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床於1935年被阿牙闊孜拜(國籍、族別不詳)等人發現,並列為八處綠柱石礦點之一。這個富產綠柱石(鈹)等稀有金屬礦床的發現,引起了前蘇聯政府和科技界及地測、采礦人員的重視,他們多次來華從事地質勘探,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采,開采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1950年3月1日成立了"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阿山礦管處"。1955年元月1日,礦區全部企業移交我國獨自經營,原阿山礦管處更名為冶金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總局新疆有色金屬公司可可托海礦管處,直屬中央管理。1958年,又改名為可可托海礦務局。
20世紀50年代,國家開發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時,小鎮聚集了來自祖國各地的4萬餘人,而且前蘇聯專家帶來了先進的設備,蓋起了俄式風格的樓房,可可托海成為當時新疆物質、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
除了三號礦坑之外,在可可托海小鎮的地質陳列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透明玻璃狀礦石。這是迄今世界上第一塊額爾齊斯石。
1982年,來自成都的地質工程師韓鳳鳴在額爾齊斯河畔發現了一塊重5克的白色半透明自然晶體。1984年,它被國際礦物學會確認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礦物,因世界上僅此一塊,所以被命名為額爾齊斯石,韓鳳鳴無私地捐給了地質陳列館,成了鎮館之寶。
這塊價值連城的額爾齊斯石距今發現命名近二十周年。此前它一直靜靜地躺在兩間平房的玻璃窗里,只有貴賓來可可托海參觀時方能一睹它的風采。一般的遊客只是聽說而已,卻無緣與它相見。
㈩ 三號坑是怎麼布局的
三號坑位於一號坑的西端北側,兩坑相距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平面呈凹字形,面積不到500平方米,是三坑中面積最小者,共出土陶俑66件,駟馬戰車一乘。銅制的戰車顯示出精細的設計和很高的質量。另有一把雙刃寶劍經過鍍鉻處理防止了生銹,直到現在仍然可以砍穿厚重的鎧甲;用於製造戰馬軛具的由金、銀、銅組成的合金的硬度,也是根據部件能夠承受的不同張力來確定的。另外一輛1980年出土於秦皇陵西側陪葬坑內的彩繪銅車馬,是目前中國形體最大、結構最復雜的古代青銅藝術品。此車是在皇家出行車隊中,擔負儀隊開道任務的車輛。軾前左側有突出的銀質承弓器,上置青銅弓弩一副,是殺傷力很強的遠射兵器。銅車馬上的配件銅盾牌,高36.2厘米。盾的正面中部縱向鼓起棱脊,背面於脊的中間處鑄有橋梁形鼻紐狀盾握。盾的正反兩面飾有絢麗的花紋圖案,是了解和研究古代防護兵器的重要實物資料。車上配置的弓弩臂長39.2厘米,弩機下有一長方形外郭,形狀很像現代槍支的扳機。從局部看,弩機錯金紋飾,華貴精緻。
三號坑的形狀比較特殊,東邊入口處為一斜坡門道,門道正對車馬房,內放戰車一乘。車馬房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南北向長廊,長廊的兩側各連接一個廂房。坑內的武士俑沒有按戰斗隊形編組,而是分布在南、北兩個廂房,手持儀衛性兵器銅殳,面對面夾道排列,屬於守衛指揮機關的警衛部隊。另外,坑內還挖出鹿角獸骨和帶柄銅環,前者作為祭祀禱戰的祭器;後者則是懸掛帷幕的工具。這說明三號坑並非一個普通軍陣,而是古人稱為「軍幕」的地方,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