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大量開采與什麼發明有關
『壹』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促進石油開采 石油化工廠工業大力發展的發明是
a內燃機的廣泛使用
『貳』 世界上第一台熱水器什麼時候發明的啊!~~
太陽能利用歷史回顧
據記載,人類利用太陽能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將太陽能作為一種能源和動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歷史。真正將太陽能作為「近期急需的補充能源」,「未來能源結構的基礎」,則是近來的事。20世紀70年代以來,太陽能科技突飛猛進,太陽能利用日新月異。近代太陽能利用歷史可以從1615年法國工程師所羅門·德·考克斯在世界上發明第一台太陽能驅動的發動機算起。該發明是一台利用太陽能加熱空氣使其膨脹作功而抽水的機器。在1615年~1900年之間,世界上又研製成多台太陽能動力裝置和一些其它太陽能裝置。這些動力裝置幾乎全部採用聚光方式採集陽光,發動機功率 不大,工質主要是水蒸汽,價格昂貴,實用價值不大,大部分為太陽能愛好者個人研究製造。20世紀的100年間,太陽能科技發展歷史大體可分為七個階段,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第一階段(1900-1920)
在這一階段,世界上太陽能研究的重點仍是太陽能動力裝置,但採用的聚光方式多樣化,且開始採用平板集熱器和低沸點工質,裝置逐漸擴大,最大輸出功率達73.64kW,實用目的比較明確,造價仍然很高。建造 的典型裝置有:1901年,在美國加州建成一台太陽能抽水裝置,採用截頭圓錐聚光器,功率:7.36kW;1902 -1908年,在美國建造了五套雙循環太陽能發動機,採用平板集熱器和低沸點工質;1913年,在埃及開羅以南建成一台由5個拋物槽鏡組成的太陽能水泵,每個長62.5m,寬4m,總採光面積達1250m2。
第二階段(1920-1945)
在這20多年中,太陽能研究工作處於低潮,參加研究工作的人數和研究項目大為減少,其原因與礦物燃料的大量開發利用和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1935-1945)有關,而太陽能又不能解決當時對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陽能研究工作逐漸受到冷落。
第三階段(1945-19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20年中,一些有遠見的人士已經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正在迅速減少, 呼籲人們重視這一問題,從而逐漸推動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恢復和開展,並且成立太陽能學術組織,舉辦學術交流和展覽會,再次興起太陽能研究熱潮。 在這一階段,太陽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進展,比較突出的有: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國際太陽熱科學會議上提出選擇性塗層的基礎理論,並研製成實用的黑鎳等選擇性塗層,為高效集熱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成實用型硅太陽電池,為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此外,在這一階段里還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較突出的有: 1952年,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東部建成一座功率為50kW的太陽爐。1960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熱器供熱的氨-水吸收式空調系統,製冷能力為5冷噸。1961年,一台帶有石英窗的斯特林發動機問世。在這一階段里,加強了太陽能基礎理論和基礎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陽選擇性塗層和硅太陽電池等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熱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技術上逐漸成熟。太陽能吸收式空調的研究取得進展,建成一批實驗性太陽房。對難度較大的斯特林發動機和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
第四階段(1965-1973)
這一階段,太陽能的研究工作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利用技術處於成長階段,尚不成熟,並且投資大,效果不理想,難以與常規能源競爭,因而得不到公眾、企業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第五階段(1973-1980)
自從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擔當主角之後,石油就成了左右經濟和決定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發展和衰退的關鍵因素,1973年10月爆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採取石油減產、提價等辦法,支持中東人民的斗爭,維護本國的利益。其結果是使那些依靠從中東地區大量進口廉價石油的國家,在經濟上遭到沉重打擊。 於是,西方一些人驚呼:世界發生了「能源危機」(有的稱「石油危機」)。這次「危機」在客觀上使人們認識到:現有的能源結構必須徹底改變,應加速向未來能源結構過渡。從而使許多國家,尤其是工業發達國家,重新加強了對太陽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興起了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1973年,美國制定了政府級陽光發電計劃,太陽能研究經費大幅度增長,並且成立太陽能開發銀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商業化。日本在1974年公布了政府制定的「陽光計劃」,其中太陽能的研究開發項目有:太陽房 、工業太陽能系統、太陽熱發電、太陽電池生產系統、分散型和大型光伏發電系統等。為實施這一計劃,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70年代初世界上出現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對我國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一些有遠見的科技人員,紛紛投身太陽能事業,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建議,出書辦刊,介紹國際上太陽能利用動態;在農村推廣應用太陽灶 ,在城市研製開發太陽熱水器,空間用的太陽電池開始在地面應用……。 1975年,在河南安陽召開「全國第一次太陽能利用工作經驗交流大會」,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太陽能事業的發展。這次會議之後,太陽能研究和推廣工作納入了我國政府計劃,獲得了專項經費和物資支持。一些大學和科研院所,紛紛設立太陽能課題組和研究室,有的地方開始籌建太陽能研究所。當時,我國也興起了開發利用太陽能的熱潮。 這一時期,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處於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具有以下特點:
各國加強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計劃性,不少國家制定了近期和遠期陽光計劃。開發利用太陽能成為政府行為,支持力度大大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十分活躍,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開始積極參與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
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取得一批較大成果,如CPC、真空集熱管、非晶硅太陽電池、 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熱發電等。
各國制定的太陽能發展計劃,普遍存在要求過高、過急問題,對實施過程中的困難估計不足,希望在較短的時間內取代礦物能源,實現大規模利用太陽能。例如,美國曾計劃在1985年建造一座小型太陽能示範衛星電站,1995年建成一座500萬kW空間太陽能電站。事實上,這一計劃後來進行了調整,至今空間太陽 能電站還未升空。
太陽熱水器、太陽電他等產品開始實現商業化,太陽能產業初步建立,但規模較小,經濟效益尚不理想
第六階段(1980-1992)
70年代興起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進入80年代後不久開始落潮,逐漸進入低谷。世界上許多國家相繼大幅度削減太陽能研究經費,其中美國最為突出。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陽能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力;太陽能技術沒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標沒有實現,以致動搖了一些人開發利用太陽能的信心;核電發展較快,對太陽能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 受80年代國際上太陽能低落的影響,我國太陽能研究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人甚至提出:太陽能利用投資大、效果差、貯能難、佔地廣,認為太陽能是未來能源,主張外國研究成功後我國引進技術。雖然,持這種觀點的人是少數,但十分有害,對我國太陽能事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這一階段,雖然太陽能開發研究經費大幅度削減,但研究工作並未中斷,有的項目還進展較大,而且促使 人們認真地去審視以往的計劃和制定的目標,調整研究工作重點,爭取以較少的投入取得較大的成果。
第七階段(1992- 至今)
由於大量燃燒礦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在這樣背景下,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會議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 《21世紀議程》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環境與發展納入統一的框架,確立了 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這次會議之後,世界各國加強了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將利用太陽能與環境保護結合在 一起,使太陽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漸得到加強。世界環發大會之後,我國政府對環境與發展十分重視,提出10條對策和措施,明確要「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進一步明確 了太陽能重點發展項目。1995年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 (1996- 2010),明確提出我國在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任務以及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這些文件的制定和實施,對進一步推動我國太陽能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6年,聯合國在辛巴威召開「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會後發表了《哈拉雷太陽能與持續發展宣言 》,會上討論了《世界太陽能10年行動計劃》(1996- 2005),《國際太陽能公約》,《世界太陽能戰略規劃》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進一步表明了聯合國和世界各國對開發太陽能的堅定決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動 ,廣泛利用太陽能。1992年以後,世界太陽能利用又進入一個發展期,其特點是:太陽能利用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全球共同行動,為實現世界太陽能發展戰略而努力;太陽能發展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有利於克服以往忽冷忽熱、過熱過急的弊端,保證太陽能事業的長期發展;在加大太陽能研究開發力度的同時,注意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加速商業化進程,擴大太陽能利用領域和規模,經濟效益逐漸提高;國際太陽能領域的合作空前活躍,規模擴大,效果明顯。通過以上回顧可知,在本世紀100年間太陽能發展道路並不平坦,一般每次高潮期後都會出現低潮期,處於低潮的時間大約有45年。太陽能利用的發展歷程與煤、石油、核能完全不同,人們對其認識差別大,反復多,發展時間長。這一方面說明太陽能開發難度大,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大規模利用;另一方面也說明太陽能利用還受礦物能源供應,政治和戰爭等因素的影響,發展道路比較曲折。盡管如此,從總體來看,20世紀取得的太陽能科技進步仍比以往任何一個世紀都大。
可以說是: 羅門·德·考克斯
『叄』 石油是誰發明的
「石油」一詞的由來
最初人們把自然界產出的油狀可燃液體礦物稱為石油,把可燃氣體稱為天然氣,把固態可燃油質礦物稱為瀝青。隨著對這些礦物的深入研究,認識到石油、天然氣、瀝青在成因上互有聯系,在分子組成上都屬於碳氫化合物。我國古代對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開采、認識和利用,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是世界石油古國之一。據史料記載,從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開始,我國古代人民就陸續在陝西、甘肅、新疆、四川、華北、山東、廣東、台灣等地區的30多個縣,發現了石油和天然氣,並以採集和利用。公元前3~1世紀,我國在四川臨邛(今邛崍縣)就發現了天然氣,當時稱為「火井」。世界上最早記載有關石油的文字,見於我國東漢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中,書中記有「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今陝西省延長一帶,洧水是今延河一條支流。)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之一,而且在石油鑽井、開采、集輸、加工和石油地質等方面,都曾創造過光輝的業績,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歷史上,石油曾被稱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直到北宋時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才在世界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這一科學的命名。沈括於11世紀末成書的《夢溪筆談》中說:「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1976年,台灣中國石油公司編寫的《中國石油志》指出,我國北宋李方日方 (公元925~996年)等編寫的《太平廣記》中最早載有「石油」一詞,先於沈括約100年,有待進一步考證。
『肆』 高分!!!!!在美國已經發明一種在石油原油直接加入且提取石油的技術~`` 求其相關資料
聽說過這項技術,但是好像沒回有成功。答
http://www.zlptt.com/list.asp?id=112872
『伍』 煤炭和石油的開發分別得益於哪一科技成果的發明
如果只一個答案的話,正解該是蒸汽機,它的發明,在世界上幾乎是引起了一場工業革命,但它需要燃料,大量的蒸汽機消耗大量的燃料,於是煤炭,石油得到大量的開采,
『陸』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那一項發明促進了石油的開采
應該是內燃機
因為要耗費大量的汽油 所以促進了開采 這個我們老師上課說過
祝聖誕快樂!呵呵
『柒』 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石油的產量迅速增長,石油工業迅速發展。與這種狀況形成有關的發明是 A.瓦特
C
『捌』 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
依據題干推動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工業的產生,判斷是內燃機的發明與使用回.內燃機的發明是繼蒸汽機之後答應用技術的又一重大成就.在前人發明的基礎上,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製成了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1892年,又一名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製成了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內燃機的發明為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提供了條件. 『玖』 石油一詞是誰發明呢 「石油」一詞的由來 最初人們把自然界產出的油狀可燃液體礦物稱為石油,把可燃氣體稱為天然氣,把固態可燃油質礦物稱為瀝青。隨著對這些礦物的深入研究,認識到石油、天然氣、瀝青在成因上互有聯系,在分子組成上都屬於碳氫化合物。我國古代對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開采、認識和利用,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是世界石油古國之一。據史料記載,從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開始,我國古代人民就陸續在陝西、甘肅、新疆、四川、華北、山東、廣東、台灣等地區的30多個縣,發現了石油和天然氣,並以採集和利用。公元前3~1世紀,我國在四川臨邛(今邛崍縣)就發現了天然氣,當時稱為「火井」。世界上最早記載有關石油的文字,見於我國東漢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中,書中記有「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今陝西省延長一帶,洧水是今延河一條支流。)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之一,而且在石油鑽井、開采、集輸、加工和石油地質等方面,都曾創造過光輝的業績,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歷史上,石油曾被稱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直到北宋時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才在世界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這一科學的命名。沈括於11世紀末成書的《夢溪筆談》中說:「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1976年,台灣中國石油公司編寫的《中國石油志》指出,我國北宋李方日方 (公元925~996年)等編寫的《太平廣記》中最早載有「石油」一詞,先於沈括約100年,有待進一步考證。 『拾』 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的產量迅速增長,石油工業迅速發展。形成這種狀況的有關發明是() A.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