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硃砂什麼時候開始開採的
① 古代人是怎樣得到硃砂的
硃砂,古時稱作「丹」.東漢之後,為尋求
而興起的煉丹術,使中國人逐漸開始運用化學專方法生產硃砂屬。硃砂的粉末呈紅色.可以經久不褪。我國利用硃砂作顏料已有悠久的歷史.硃砂「塗朱甲骨「指的就是把硃砂磨成紅色粉末.塗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這種做法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後世的皇帝們沿用此法,用辰砂的紅色粉末調成紅墨水書寫批文,就是「硃批」一詞的由來。採挖後,選取純凈者,用磁鐵吸凈含鐵的雜質,再用水淘去雜石和泥沙,研成細粉,或用水飛法製成極細的粉末。
② 硃砂的來源
硃砂,古時稱作「丹」,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硫化汞(HgS),在我國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出產。用這種顏料染成的紅色非常純正、鮮艷。《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著一位名叫清的寡婦的祖先在重慶涪陵地區挖掘丹礦,世代經營,成為當地有名巨賈的故事。由此可見,在秦漢之際,這種紅色顏料的應用廣泛。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批彩繪印花絲織品中,有不少花紋就是用硃砂繪製成的,這些硃砂顆粒研磨得又細又勻,埋葬時間雖長達兩千多年,但織物的色澤依然鮮艷無比。可見西漢時期煉制和使用硃砂的技術水平是相當高超的。 東漢之後,為尋求長生不老丹而興起的煉丹術,使中國人對無機化學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並逐漸開始運用化學方法生產硃砂。為與天然硃砂區別,古時的人們將人造的硫化汞(HgS)稱為銀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為硫磺和水銀(汞),是在特製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煉而成的,這是我國最早採用化學方法煉制的顏料。人造硃砂還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外銷產品,曾遠銷至日本等國。 古時辰砂又被稱為丹砂或硃砂,許多古代女子都直接以「硃砂」為名,那一點鮮紅像是凝結了中國五千年的悠悠情怨,十分美麗,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辰砂用來磨墨,是可以磨出彩墨的,很像女孩子多變的內心,藏著一份外剛內柔的情懷。
③ 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開采鉛、鋅、汞的
鉛和汞的開采利用非常早,早在7000年多前的古羅馬時期,就已經使用鉛製品了,古羅回馬的水管是用鉛製成的答,裝葡萄酒的器皿也是鉛制的,甚至餐具也是鉛制的,這導致古羅馬人尤其是貴族身患慢性鉛中毒,很早就死亡。在古代中國的青銅器當中就有鉛的成分,鉛以氧化物的形式被用來煉丹,滿足那些迷信長生不老的帝王的需要。
汞的應用也非常早,史前人類就可能對汞有所認識,早於3000多年前的商朝,一些器皿表面就塗有硃砂,並用作顏料、葯物和殺蟲劑,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迷戀長生不老,為了尋求靈丹妙葯而發展煉丹術,汞是重要的煉丹原料,秦始皇死後在陵墓中使用大量的汞。汞直到16世紀還被歐洲化學家視為「組成世界的三種元素(硫、汞、鹽)之一」。
鋅的使用也由來已久,其最早使用是在羅馬帝國時期,但是羅馬帝國時期鋅並沒有大規模使用,大約在公元1100年以後,中國開始冶煉金屬鋅,16世紀,印度開始冶煉鋅。鋅當時主要是以單質的形式出現,用來製造鋅錠、裝飾、製造器皿。
④ 古代的硃砂怎麼點的
用硃砂喂抄養壁虎,壁虎全身會變赤。吃滿七斤硃砂後,把壁虎搗爛並千搗萬杵,然後用其點染處女的肢體,顏色不會消褪。只有在發生房事後,其顏色才會變淡消褪。
守宮砂是中國古代人用來標記未婚女子「貞操」的標志,當女嬰出生不久,父母便會在女嬰右臂上用守宮砂標印這種紅色的標記,它伴隨著女嬰長大成人,在未婚之前,這種標記一直存在,不會退色,一旦該女子結婚,這種標記便會退去。
現代科學證實,雌性變色龍在繁殖期,全身充滿雌激素,當它和雄激素相遇時,雌激素和雄激素便會中和消失。
(4)古代硃砂什麼時候開始開採的擴展閱讀:
守宮砂葯理分析
守宮砂,葯性偏咸,寒,其水溶液對人體肝癌細胞的呼吸有明顯抑製作用,而且富含維生素E,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主治祛風、活絡、散結、抗癌。而丹砂葯性甘涼,可安神、定驚、明目、解毒。古人之所以以兩種葯物配和使用,是取其寒涼之性,置於玉臂,使之延手三陽經遍行絡脈,涵養心神,去女性心火。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守宮砂是一種心理暗示療法。它使被點上守宮砂的女性在潛意識里產生敬畏廉恥之心,不敢越過道德的底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守宮砂
⑤ 古代人是怎麼開采水銀的
丹砂礦業是巴人在彭水的一項重要的礦冶業,丹砂開采是巴族壟斷了的手工業,烏江流域巴人祖先稟君所居的鄂西武落鍾離山的赤穴,就是一個丹砂礦穴,後來遷入盛產硃砂的郁山(即今彭水郁和黔江相鄰一帶)。巴人一邊查鹽,一邊採掘丹砂。早在石器時代就開始用丹砂作顏料或塗料,後來又被用於醫療方面,丹砂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之葯,醫療范圍很廣,內服可以鎮靜養神,益氣明目,通血脈,上煩盪,殺魅邪惡,除中惡,腹病,毒氣等疾病,亦可用於外治。所以古代社會各階層都需要丹砂。《逸周書·王會篇》就提到有人問周成王貢獻丹砂之事。同時熱丹砂可以提煉出汞——水銀,而水很又是道教丹鼎派煉丹術的必須物品。葛洪在《抱朴子·仙葯》中說:「仙葯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所謂「仙葯」即「長生不死之葯,從荊王,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直到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派人尋找「不死之葯」。《山海經·海內西經》所載」:「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皆操不死之葯以拒之。」表明早在商、周之際,巫巴山地諸巫已經掌握並施用「不死之葯」——丹砂了。由此可見,丹砂的開采利用,在巴族具有十分悠以的歷史,巴人立國以後,丹砂的主要產地——涪陵,成了巴國的重要市鎮,丹砂的開發、利用也成了巴國百姓的一項重要產業,由此,不少古籍中稱丹砂為巴砂。
晉人徐廣注《史記》,在「丹穴」下註:「涪陵出丹」,《後漢書·郡國志》記敘全國1000餘縣,所記產丹之縣只有兩個:除涪陵外,便是貴州北盤江的談指(今貞豐縣北);《圖經》更明確地說:「丹砂出自符(涪)陵山谷中。」
涪陵產丹的歷史最早見於周初。《逸周書》載:「成周之會……卜人以丹砂」。王應注卜即濮也。濮人在古代散居西南各地,被稱「百濮」。何當岳《南蠻經流》認為,濮與涪音近,「涪江、涪陵,當因濮人所居而得名。」
涪陵出產的丹砂是從鬱江入烏江再轉入長江外運銷售的。所以,烏江古名「丹涪水」《華陽國志·巴志》。唐代詩人杜甫在敘事詩《覆舟二首》中,記述了巫覆舟事,中有「丹砂同石句」。可見,直到唐代,仍有丹砂經此水路外運。
西漢在今郁山建涪陵縣,轄今彭水、黔江、酉陽,秀山、石柱南部,武隆東部及貴州的道真、正安、沿河、務川、印江、德江、思南等地。如今的重慶市涪陵區那時還叫枳,不叫涪陵。東漢時期,枳才被涪陵之名所取締一直到如今。
《史記一貨殖列傳》說:「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始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
這段文字透出的信息較多,一是寡婦巴清是靠採掘丹砂致富的,而且富得滴油,富得「用財自衛,」用錢養了一支龐大的軍隊,足以保護丹砂的開采和運輸;二是秦始皇對巴清寡婦格外關照,秦國滅了巴後,始皇為什麼對一個巴族寡婦如此厚愛呢,原因也許是秦始皇尋找不死之葯——丹砂,需要清寡婦支持。再就是丹砂煉成的水銀,為傳統的屍體防腐劑,皇帝墓中多灌水銀。有文獻記載,山東的齊桓公墓,成都的蠶從氏墓及西安的秦始皇陵都灌有水銀。齊桓公死於公元前643年,那時,丹砂已被用來提煉水銀了。山東、成都、西安均不產丹砂,他們墓中所用,主要為涪陵所產,《史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這樣規模大的水銀墓是需要多少水銀?難怪秦始皇那麼禮遇巴人遺孀,也就不難理解了,還為她築懷清台。
唐人蕭德言等在《括地誌》中認為,懷清台在長壽縣懷潛山,即貞女山。張守節《史記正義》及《辭源》等文史工具書也取其說。清代嘉慶《四川通志》在援引上說後,稱「皆無所考」仍為歷史懸案。
1942年,郭沫若在其歷史劇《高漸離》中,兩次借劇中人之口提出巴寡婦的籍貫,說她是涪陵人,歷史劇是文學作品,允許虛構,但作為歷史學家郭沫若,說巴寡婦是涪陵人是有根據的。
今彭水境內有硃砂窩,硃砂硐等地名,當為古代采丹砂的遺址。1987年文物普查時,在含鄉「銀洞中」發現有煉制水銀的罐子100多個,為古代采丹煉水銀的遺物。有「巴巴台岩口」,為通酉陽的要道。解放前有人曾在這條古道旁邊發現有立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的「指路碑」上刻「上至巴寡台岩口」字樣。蔡盛熾認為這就是秦始皇為巴寡婦清所築的「女懷清台」當地其附近。據他說還有清姓人家,這為巴寡婦後家無疑,這里離郁山不到40公里,鬱江碼頭不到30公里,西漢屬涪陵縣,東漢屬盛產丹砂的丹興(黔江)縣。為古代陸運丹砂的重要孔道之一,且其地高峻,為築台的理想場所。只是苦於難找到遺物,不足證明之。
東漢時,曾在盛產丹砂的今黔江另置丹興縣,三國時,由於丹興縣的丹礦衰竭而廢置但烏江人采丹活動並未中止,而是治著武陵山脈向東開采。南宋人朱輔在《溪蠻叢笑》中,還有開采硃砂,煉水銀的記載。《嘉靖思南府志》載:當地人們「采砂為業」,「務川有板場,木悠,岩前等坑,砂產其中,坑深約十五六里。居人以皮為帽,懸燈於額,入而采之,經宿乃出。所得如芙蓉箭鏃者為上,……砂燒水銀,居人指為生計,歲額水銀一百六十斤入貢,而民間貿易,往往用之,比於錢鈔焉。」
就連明·永樂十一年(1413)一月,朱元璋等革職建辦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借口便是「因爭務川砂坑,相互仇殺,不聽朝近調處,」為名。
可見巴人開采丹砂歷史之悠久,獲利之大。對烏江文化影響之深。
⑥ 硃砂的來歷
硃砂又稱丹砂、辰砂,硃砂的粉末呈紅色,可以經久不褪。我國利用硃砂作顏料已有悠久的歷史,「塗朱甲骨」指的就是把硃砂磨成紅色粉末,塗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這種做法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我國還是世界上出產硃砂最多的國家之一,近幾年硃砂的市場價格一路攀升。
硃砂,古時稱作「丹」,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硫化汞(HgS),在我國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出產。用這種顏料染成的紅色非常純正、鮮艷。《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著一位名叫清的寡婦的祖先在重慶涪陵地區挖掘丹礦,世代經營,成為當地有名巨賈的故事。由此可見,在秦漢之際,這種紅色顏料的應用廣泛。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批彩繪印花絲織品中,有不少花紋就是用硃砂繪製成的,這些硃砂顆粒研磨得又細又勻,埋葬時間雖長達兩千多年,但織物的色澤依然鮮艷無比。可見西漢時期煉制和使用硃砂的技術水平是相當高超的。
東漢之後,為尋求長生不老丹而興起的煉丹術,使中國人對無機化學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並逐漸開始運用化學方法生產硃砂。為與天然硃砂區別,古時的人們將人造的硫化汞(HgS)稱為銀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為硫磺和水銀(汞),是在特製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煉而成的,這是我國最早採用化學方法煉制的顏料。人造硃砂還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外銷產品,曾遠銷至日本等國。
古時辰砂又被稱為丹砂或硃砂,許多古代女子都直接以「硃砂」為名,那一點鮮紅像是凝結了中國五千年的悠悠情怨,十分美麗,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辰砂用來磨墨,是可以磨出彩墨的,很像女孩子多變的內心,藏著一份外剛內柔的情懷。
⑦ 古代銅錢的硃砂到底是怎麼回事,1說他是人為了喜慶塗上去的硃砂,2說它是幾百年自然形成長出來的硃砂
首先告訴你硃砂是一種礦物,是不可能從銅錢上長出來的,所以第二個說法直接可以排除掉,只能選一
⑧ 硃砂有什麼來歷
硃砂,硃砂又稱辰砂、丹砂、赤丹、汞沙,古時稱作「丹」,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硫化汞(HgS),在我國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出產。用這種顏料染成的紅色非常純正、鮮艷。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著一位名叫清的寡婦的祖先在重慶涪陵地區挖掘丹礦,世代經營,成為當地有名巨賈的故事。由此可見,在秦漢之際,這種紅色顏料的應用廣泛。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批彩繪印花絲織品中,有不少花紋就是用硃砂繪製成的,這些硃砂顆粒研磨得又細又勻,埋葬時間雖長達兩千多年,但織物的色澤依然鮮艷無比。可見西漢時期煉制和使用硃砂的技術水平是相當高超的。
東漢之後,為尋求長生不老丹而興起的煉丹術,使中國人對無機化學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並逐漸開始運用化學方法生產硃砂。為與天然硃砂區別,古時的人們將人造的硫化汞(HgS)稱為銀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為硫磺和水銀(汞),是在特製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煉而成的,這是我國最早採用化學方法煉制的顏料。人造硃砂還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外銷產品,曾遠銷至日本等國。
古時辰砂又被稱為丹砂或硃砂,許多古代女子都直接以「硃砂」為名,那一點鮮紅像是凝結了中國五千年的悠悠情怨,十分美麗,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辰砂用來磨墨,是可以磨出彩墨的,很像女孩子多變的內心,藏著一份外剛內柔的情懷。
⑨ 中國的砂礦在什麼時候開采
中國的砂礦開采始於20世紀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葉。20世紀70年代以後,經過海岸資源調查,先後專發現了金屬、金剛石、砂錫礦等,並在淺水區圈出了40餘個重礦物區。現已查明的140多個大、小工業礦床中,已有一大部分進入詳查階段。中國廣東、山東是海濱砂礦的富集地區,廣西、福建地區的遠景很好。過去探明的石英砂,全國儲量僅4億多噸,現在已經能夠確定的儲量已達到15億噸。中國目前已經開發利用的砂礦有:鋯石、金紅石、鈦鐵礦、獨居石、磷釔、砂金和石英等,開採的砂礦床有30多處。從這些濱海砂礦中,已能提取所需礦物,其中多數供本國需要,並有少數可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