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產開采 » 如何開采傾角大的礦脈

如何開采傾角大的礦脈

發布時間: 2021-01-09 17:52:46

① 求緩傾斜極薄礦體使用采礦方法

呵呵,品位如何?生產能力可不能太大了。我想一個是削壁充填采礦法,可分采,分內運,中段高度小容一點,同時再施工一條下盤脈外溜井。 一個是用全面留礦法,簡單的講就是淺孔留礦法加電耙輔助耙礦,貧化率有點大,底部出礦時應加強手選。生產能力相對大一點。 還有一個就是全面法,沿傾向分條,電耙耙礦,若礦體走向長度短可從一翼後退式回採。加強支護,加強手選。 個人建議,希望能有參考價值。

② 如何在地形地質圖上量取礦體傾角謝謝

在地形地質圖上是不可能量出來的!
如果是垂向剖面圖還可以。

金屬礦山厚大礦體開采方法求助!

我們知道,采復礦方法與礦制床類型、礦山開拓方法、礦體賦存條件等等密不可分,而且從你的問題看出來,你想要的是已建礦山的而不是新開礦山的采礦方法,這樣的話就更加復雜了,必須在原礦山的礦廢石提升和運輸系統、人行材料運輸系統、供風供水供電系統、原礦山采礦方法等等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實際情況,然後才能合理的選擇采礦方法。
這是一件相當復雜、相當有難度的事。而你提供的相關資料太過簡單,除了非常有資歷的、經驗非常豐富的采礦工程師或者隱藏在民間的高手,恐怕你得不到有價值的參考。民間高手當然還是有的,因此建議你提供更詳細的資料發到中國礦業論壇看看。不知道你在礦山是什麼職位,如果可以的話,還有兩種辦法可以得到你們滿意的方案,一當然是交給設計院咯,二是將礦山全部資料對外公布,並公開有償徵集采礦方法——許多年前加拿大某大型礦山就採用過這種方式,並最終催生了三維采礦軟體的誕生!

④ 礦床開采單元的劃分與開采步驟

(一)開采單元的劃分

1.礦區、礦田、井田

礦山下設一個或幾個坑口(礦井),坑口是具有獨立開采系統的生產單位。劃歸坑口開採的礦體或其一部分叫做井田,劃歸礦山開採的礦體叫做礦田,劃歸公司(聯合企業)開採的礦體叫做礦區,如圖5-3-2所示。

在礦山企業中,礦區、礦田、井田的大小,絕大多數是按礦床自然賦存條件劃分的。在生產實踐中往往將一個大礦體或彼此鄰近的若干個礦體劃為一個井田,進行獨立開采。根據目前的技術經濟水平,以及礦體的賦存特點,井田走向長度一般為1~3km左右。一個井田內的礦石儲量應與年產量相適應。儲量大,年產量可增大;儲量小,年產量應當相應減少。個別情況下,確定井田尺寸要作技術經濟論證,以確定技術經濟上最合理的井田范圍。

圖5-3-2 礦區、礦田、井田劃分示意圖

2.階段、采區(礦塊)

一個井田范圍較大,為了便於回採礦石,需要把井田劃分成階段,再把階段劃分成采區(礦塊),圖5-3-3為階段與採取劃分示意圖。

圖5-3-3 階段與采區劃分示意圖

(二)階段

是沿礦體傾斜方向劃分的,階段范圍沿傾斜以上下兩個階段運輸平巷為界,沿走向以井田邊境為界。階段高度是指上下兩階段運輸平巷間的垂直距離。緩傾斜礦體的階段高度通常小於20~30m,急傾斜礦體的階段高度通常為50~60m,也有高達80~120m左右的。階段高度主要取決於礦體的賦存條件、采礦方法,只要條件允許,適當增加階段高度,才可以減少階段數目,降低開拓、采准工程量,減少礦石損失和貧化。因此,近年來有增加階段高度的趨勢。

當開采水平或傾角極小的礦體時(金屬礦床水平的和傾角極緩的比較少),可將井田劃分成盤區(圖5-3-4),再將盤區劃分為采區,然後按采區依次回採。開采傾斜礦床時,礦體厚度不大,采區可沿走向方向布置,礦體厚度很大時,采區可垂直走向方向布置。采區范圍上下以階段平巷為界。其高度為階段高度,長度以采區天井(或上山)為界,長度根據采礦方法不同,變化在10~40m至50~60m之間。

圖5-3-4 盤區平面圖

階段的開采是採用自上而下的順序,即先開采上部階段,後開採下部階段,也可以同時開采幾個階段。採用多階段開采,雖然可以增加工作線長度和提高礦井生產能力,但也會造成管理分散,巷道維護工作量大,佔用設備數量多,各種管、線、軌道不能及時回收復用,污風串聯,經營管理費用增加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應合理組織生產,採用集中作業,縮小同時開採的階段數目。一般同時回採的階段數目可保持1~2個,不應超過3~4個。

1.開采順序

階段中各采區(礦塊)在沿走向方向的開采順序可分為前進式、後退式和聯合式。

(1)前進式回採:是由主井或主平硐向井田邊界方向開采。前進式回採可以使采區及早投入生產,但主要階段運輔區段處於采空區下部,當圍岩不夠穩固時,會增加巷道的維護費用。

(2)後退式回採:是由井田邊界向主井或主平硐方向開采,其優缺點與前進式回採相反。

(3)聯合式回採:聯合式回採法是上述兩種方法的聯合使用。

2.相鄰礦體的開采順序有

礦體傾角小於或等於圍岩的移動角時,應從上盤向下盤推進的開采順序;礦體傾角大於圍岩移動角、兩礦體又相鄰很近時,應根據礦體之間夾石層的厚度、礦石和圍岩的穩固性以及所選取的采礦方法和技術措施而定。一般是選用先採上盤礦體,後採下盤礦體的開采順序。若夾石層厚度不大,採用充填法時,也可採用由下盤向上盤的開采順序(圖5-3-5)。

圖5-3-5 相鄰礦體的開采順序

(三)礦床開采步驟

礦床開采一般分為開拓、采准、回採3個主要步驟。

在用地下方式開采礦床時,首先必須從地表開掘一系列通到礦體的井巷,以形成從地面到階段水平的行人、運輸、排水、通風等系統。人們把進行這項工程施工的工作叫做開拓,為了開拓所掘進的各類井巷叫做開拓巷道。

在已經開拓好的階段里,為了回採礦石,需根據采礦方法的要求,在采區內掘進平巷、橫巷和天井等,這項工作叫做采准。這些巷道可統稱為采准巷道。

在已做好采准工程的采區里,進行大量採掘礦石的工作叫做回採。

為了保持礦山的均衡生產,開拓、采准、回採必須保持一定的超前關系,即開拓超前於采准,采准超前於回採,其超前關系是以掘進開拓、采准、回採巷道所提供的開拓礦量、采准礦量、備采礦量所需的時間來表示。一般礦山都應具備有3年以上的開拓礦量,1年左右的采准礦量,半年左右的備采礦量,這3種礦量稱為三級礦量。礦山建設和生產實踐證明,保持合理的三級礦量是實現正常持續生產的重要條件。三級礦量的劃分方法如下:

(1)開拓礦量:通過掘進開拓巷道,形成了完整的運輸、通風、排水系統,在這種開拓巷道範圍內的礦床儲量叫做開拓礦量。

(2)采准礦量:是開拓礦量的一部分。在已開拓的礦體范圍內,掘完了采准巷道,形成了采區外形,在這些采區范圍內的礦量稱為采准礦量。

(3)備采礦量:是采准礦量的一部分。凡是已做好采礦准備的采區內,完成了切割工作,可以立即進行回採,在這些采區范圍內的礦量稱為備采礦量。

基建礦山的三級礦量必須在礦山投產時,就要達到設計要求的三級礦量保有期限。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保有期限,靠每年的採掘年度計劃來調整平衡。

在采礦工業中,要先掘進巷道,才能回採礦石,只有掘進超前,才能保有一定的三級礦量。因此,「採掘並舉、掘進先行」,是礦山建設和生產所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

⑤ 礦體傾角

中國金礦床按規模統計,大型—超大型共106個,其中超大型7個,特大型22個,大型77個(王科強等,2008),實際很可能大於此數,加之新的發現,超大型數量至少增加到9個。筆者統計了全部的超大型、13個特大型和39個大型(共61個,佔56%)金礦床的主要礦化特徵。暫將這61個金礦床按目前的習慣分為脈型、構造破碎蝕變岩型、(微細)浸染型和火山-次火山斑岩型4類。

1.不同類型金礦床礦體傾角總體不同

1)火山-次火山斑岩型以陡立為主,或近水平,例如河南祁雨溝85°左右;新疆阿希75°~85°,局部直立;廣西龍頭山80°~85°;山西義興寨86°~88°;福建紫金山直立或近水平;黑龍江團結溝緩傾20°~35°。

2)脈型一般較陡,如山東金青頂77°~90°,玲瓏50°~80°;內蒙古哈達門溝50°~75°。

3)蝕變岩型一般中等,如山東焦家40°~63°;河南上宮47°~70°;甘肅陽山60°左右。

4)微細浸染型一般較緩:貴州紫木凼近地表25°~30°,深部變緩;遼寧排山樓總體40°左右,下部10°~30°;陝西李家溝37°~45°。

2.原因探討

礦體傾角大小直接反映出儲礦斷層主斷面傾角的大小,而斷層傾角又受控於斷層的構造成因,包括構造性質和力學性質。

1)火山構造活動的構造應力方向是由下向上(地表)的,如祁雨溝次火山隱爆角礫岩體在剖面上成筒狀及漏斗狀。角礫岩體與圍岩接觸面陡立,局部圍岩具有震碎帶(寬數米至十幾米),金礦體賦存於角礫岩體中,所以礦體傾角可達85°。又如阿希金礦床位於古火山機構的西南緣F2斷裂中,斷裂傾角陡立,故礦體傾角75°~85°。廣西龍頭山礦體傾角80°~85°(圖1-5)。

圖1-5 廣西龍頭山火山-次火山岩體剖面示意圖

(據《中國典型金礦床》(第二集))

1—蓮花山組中下段;2—寒武系黃洞口組;3—角礫熔岩;4—火山角礫岩;5—流紋斑岩;6—花崗斑岩;7—霏細斑岩;8—金礦體

在火山活動的構造應力方向作用的同時,產生近水平方向的引張斷裂,所以火山和斑岩型礦體有蘑菇狀、漏斗狀、似層狀,如團結溝、祁雨溝、畢力赫等。

2)微細浸染型金礦體傾角之所以較緩與儲礦斷層性質有關。如紫木凼金礦體受控於F1斷層,其傾角近地表為25°~30°,深部趨於水平,總體是上陡下緩,實為一推覆體,斷層岩以斷層泥或角礫岩為主,寬達20~80m,金礦體賦存其中,所以礦體傾角非常平緩。

排山樓礦體賦存於排山樓-候其營子韌性剪切帶內,該帶長>20km,寬2~4km,為推覆型韌性剪切帶,上陡下緩,斷層岩為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線理、a型褶皺、旋轉應變組構,以及後期的碎裂結構均很發育。其中的金礦體(帶)同剪切帶走向一致,也呈EW向展布,傾向N,傾角上陡下緩,上部40°~60°,下部10°~30°,並呈舒緩波狀。

3)金青頂礦體傾角陡立(77°~90°),其原因與前者不同。礦體賦存在將軍石-曲河庄斷裂中,走向5°~20°,傾向SE,傾角75°~90°,局部反傾。其力學性質以扭為主,兼壓性的壓剪性斷裂,並具舒緩波狀,致使斷裂各段主應力方向不同,變化區間為250°~350°。由於成礦期斷裂應力狀態的轉變,導致該斷裂中局部引張地段,為形成產狀陡立的礦體提供了空間。如此陡立的脈型礦體在非火山成因類型中並不多見。

焦家金礦床產在黃縣-掖縣弧形斷裂帶中段的焦家斷裂帶中,走向NE,傾向NW,傾角30°~45°,為緩傾壓性兼剪性的剪壓性斷裂帶。碎裂岩系發育寬達135~200m(表1-10),因此礦體傾角40°~63°。此例說明,蝕變岩型金礦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碎裂岩發育,而碎裂岩發育是緩傾角剪性斷裂所致,可見緩傾角剪壓性斷裂是形成蝕變岩型礦體中等傾角的根本原因。

表1-10 焦家斷裂帶內部結構與礦化類型、礦化強度關系

玲瓏脈型金礦體受控於招平斷裂帶中破頭青斷裂下盤的次級斷裂,傾向SE,傾角60°~90°,並經幾次構造活動的力學性質和運動方式的轉換,致使斷裂形成拉開的空間,所以玲瓏主要大脈型礦體傾角50°~80°。但是,玲瓏東山和西山礦化不同,西山區多為脈型,東山區除脈型還有蝕變岩型,如九曲-大開頭一帶,以蝕變岩型為主,賦存的次級斷裂為壓扭性,並以中等傾角為主,碎裂岩發育,所以形成中等傾角的蝕變岩型礦體。斷裂性質和傾角大小的逐漸變化,導致較陡脈型礦體到傾角中等蝕變岩礦體之間的變化也是漸變過渡的。

脈型礦體傾角總體比蝕變岩型礦體傾角陡,尤其在一個礦床中。各種礦化類型礦體傾角大小變化有如下規律:由火山-次火山斑岩型-脈型-蝕變岩型-微細浸染型的礦體傾角由陡立或近水平—較陡—中等—較緩的變化總趨勢。有趣的是,礦體傾角的大小,卻能折射出控礦斷裂構造成因的不同和力學性質的差異,進一步證明斷裂構造的主導作用。確切地說,是舒緩波狀斷層的主導作用。

⑥ 請根據如下采礦技術條件選擇合適的采礦方法,並說明選擇依據。 1.礦體厚度:6~8m; 2.礦體傾角:45°~80

采礦方法復的選擇主要有兩個制方面的影響因素,一是礦床地質條件,二是開采技術經濟條件。
礦床地質條件一般包括:礦石和圍岩的物理力學性質,礦體產狀,礦石品位和價值,礦體賦存深度等。
根據給出的條件,僅可判斷:該礦床為傾斜急傾斜中厚礦體,礦圍岩穩固性為不穩固到中等穩固。如此只能大致上對采礦方法進行初選。我們可以逐個排除,作以下考慮:
首先考慮空場采礦法。應用該方法的基本條件是礦石和圍岩都必須穩固,采空區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允許有較大的暴露面積。從f值來看,礦圍岩的穩固性變化較大,因此很難說。就算可以用該方法,綜合考慮礦體厚度和傾角,也只有分段礦房法勉強可以考慮。還可考慮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⑦ 礦體傾角是60-65的畫采礦方法圖時傾角應選多少

礦石品位37.95%不清楚,應明確是鐵礦。
此外該題目礦體產狀范圍較廣,崩落法空場法都可以或者綜合幾種工藝。還有就是環保要求,如果環保要求高、廢石處置難度大、代價高的話還可以考慮充填法。

⑧ 礦脈特徵

一、西柳溝鎢鉬礦

礦化體產於加里東晚期黑雲母花崗岩內接觸帶中。礦脈為脈狀或似層狀,具分支、復合現象、夾石較多,寬0.1~1.0m、長50餘米至幾百米,傾向NW,傾角20°~50°(圖4-2)。

圖4 -1 金佛寺岩體(苦沱溝一大黃溝一帶)金屬礦產分布草圖(據1: 20 萬礦產圖修編)

圖4-2 苦沱溝—西柳溝地質草圖

1.礦脈特徵

破碎帶由黃銅礦化石英脈和輝鉬礦化石英脈以及絹英岩化碎裂岩組成。從上盤到礦體依次為黑雲母花崗岩—雲鉀化花崗岩—英岩化—綠泥石化黃銅礦化花崗質碎裂岩和多金屬礦化石英脈;礦體由輝鉬礦化石英脈和黑鎢礦化石英脈(褐鐵礦化石英脈)組成;從礦體到下盤依次為雲英岩化—鉀化花崗岩—黑雲母花崗岩。

主礦脈長度326m,厚0.86m,傾向NW,傾角50°。礦體在走向、傾向上呈舒緩波狀,延續穩定。平均品位:Mo1.85%,伴WO30.99%,伴Cu1.10%。礦石主要有輝鉬礦化石英脈、多金屬礦化石英脈、黑鎢礦化石英脈、褐鐵礦化石英脈。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的成分見表4-2。

表4-2 鎢鉬礦、鉛鋅礦金屬礦物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單位:%)

礦石結構主要有他形填隙結構、葉片狀結構、交代結構、包含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浸蝕結構、交代殘余結構;構造以浸染狀構造為主;金屬礦物有輝鉬礦、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黑鎢礦、白鎢礦;非金屬礦物有石英、絹雲母、方解石等。

1)輝鉬礦:灰白色反射色,雙反射顯著,特強非均質性;彎曲葉片狀或集合體分布,有的呈葉片狀分布在裂隙中;粒徑1~15mm,分布不均勻;含量7%~15%。

2)黑鎢礦:灰色反射色,非均質性(黃—灰);半自形板狀分布,與斑銅礦、黃銅礦嵌布在一起(圖版Ⅱ-3、Ⅱ-4),並被其交代8%。

3)褐鐵礦:土狀或膠狀分布;交代黃鐵礦等金屬硫化物形成;含量6%。

4)黃銅礦:銅黃色反射色,低硬度,弱非均質性;他形粒狀分布於石英間隙或與輝鉬礦嵌布在一起,有的分布於輝鉬礦中(圖版Ⅲ-2),被輝鉬礦交代呈殘余狀(圖版Ⅲ-1);有的呈乳滴狀分布於閃鋅礦中形成乳滴狀結構,為固溶體分離形成;含量2%。

5)白鎢礦:灰色反射色,弱非均質性,黃色內反射。菱柱狀或他形粒狀分布,與黃銅礦嵌布在一起(圖版Ⅲ-4),有的可見黃銅礦及輝鉬礦的包體;粒徑0.5~1.5mm,分布不均勻;含量1%。

6)閃鋅礦:灰色反射色,均質性;他形粒狀與黃銅礦嵌布在一起。有的可見有乳滴狀黃銅礦,為固溶體分離形成,分布不均勻;含量為微量。

7)輝銅礦:灰白色反射色,弱非均質性;與黃銅礦、斑銅礦嵌布在一起,並交代斑銅礦及黃銅礦(圖版Ⅲ-3);含量微。

8)斑銅礦:淡玫瑰色反射色,均質性;與黃銅礦嵌布在一起,交代黃銅礦(圖版Ⅲ-3),有的被輝銅礦交代;含量微。

9)黃鐵礦:淡黃色反射色,高反射率,均質性;自形立方體—不規則粒狀,有的被黑鎢礦交代(圖版Ⅱ-5);多被褐鐵礦交代呈殘余狀(圖版Ⅱ-6);粒徑0.1~0.4mm,分布不均勻;含量微。

2.圍岩蝕變

主要由雲英岩化花崗岩(雲英岩)、鉀化花崗岩、絹雲母化碳酸鹽化花崗岩、絹英岩化(弱黃鐵礦化)花崗質碎裂岩組成。

1)雲英岩化花崗岩(雲英岩):鱗片花崗變晶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白雲母、斜長石、鉀長石。

石英 他形粒狀或柱狀分布;裂紋發育,有的具波狀消光,有的呈亞顆粒,粒徑0.5~3mm;含量63%~75%。

白雲母 片狀分布,交代斜長石及黑雲母,鱗片狀者為絹雲母;有的呈片狀與石英分布在一起;含量10%~25%。

斜長石 被石英、白雲母交代呈殘留狀分布;含量12%。

鉀長石 具條紋結構,被石英、白雲母交代呈殘留狀分布;含量15%。

2)絹雲母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花崗岩: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斜長石、石英;次要礦物為黑雲母、白雲母;副礦物有磁鐵礦、鋯石、黃鐵礦;次生礦物有碳酸鹽、絹雲母。

鉀長石 半自形寬板狀或他形粒狀,具條紋結構,不規則狀鈉長石條紋分布於鉀長石中;交代斜長石;裂紋發育,裂隙中充填碳酸鹽等,具泥化,表面污濁;含量35%。

斜長石 半自形板狀分布,聚片雙晶發育;被鉀長石交代,有的包含於鉀長石中。裂紋發育,具絹雲母化、碳酸鹽化;含量21%。

石英 他形粒狀分布於長石間隙,裂紋發育;裂紋中充填碳酸鹽或絹雲母;有的具波狀消光或呈亞顆粒;含量25%。

黑雲母 片狀分布,單偏光下無色,一組極完全解理,已發生退色,並析出磁鐵礦;含量3%~4%。

白雲母 片狀分布,單偏光下無色,一組極完全解理;含量3%~4%。

黃鐵礦 自形或他形粒狀分布;含量3%。

磁鐵礦 他形粒狀分布於黑雲母中;含量微。

鋯石 柱狀分布,正極高突起,周圍具放射暈圈;含量微。

絹雲母 鱗片狀沿斜長石雙晶紋或解理縫交代斜長石,有的完全交代斜長石,只保留斜長石假象;含量6%。

碳酸鹽 細脈狀分布於裂隙中;含量5%。

3)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碎裂結構、碎斑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有鉀長石、斜長石、石英。

鉀長石 碎斑狀分布,具條紋結構;裂紋發育,具泥化,表面污濁;含量24%。

斜長石 碎斑狀分布,聚片雙晶發育;裂紋發育,具絹雲母化,被絹雲母交代並析出石英;含量10%。

石英 碎斑狀分布於碎細物中,裂紋發育,有的具波狀消光或呈亞顆粒;含量40%。

絹雲母 鱗片狀分布,交代斜長石,偏大者為白雲母;含量25%。

碳酸鹽 他形粒狀交代斜長石或細脈狀分布於裂隙中;含量1%。

4)鉀化黑雲母花崗岩: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斜長石、石英;次要礦物有黑雲母、白雲母;次生礦物有碳酸鹽、絹雲母。

鉀長石 半自形寬板狀或他形粒狀,具條紋結構;交代斜長石;裂紋發育,裂隙中充填碳酸鹽 等,具泥化,表面污濁;含量40%~45%。

斜長石 半自形板狀分布,聚片雙晶發育;被鉀長石交代,有的包含於鉀長石中;裂紋發育,具絹雲母化、碳酸鹽化;含量22%。

石英 他形粒狀分布於長石間隙,裂紋發育;裂紋中充填碳酸鹽或絹雲母;有的具波狀消光;含量25%。

黑雲母 片狀分布,已發生退色,並析出磁鐵礦;含量5%。

白雲母 片狀分布,單偏光下無色,一組極完全解理;交代黑雲母;含量4%。

絹雲母 鱗片狀沿斜長石雙晶紋或解理縫交代斜長石;含量2%~4%。

碳酸鹽 他形粒狀交代斜長石或細脈狀分布於裂隙中;含量1%。

磁鐵礦 他形粒狀沿雲母解理分布;含量1%。

二、索同溝鉛鋅礦

主要賦存於加里東晚期金佛寺岩體內接觸帶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黑雲母斜長花崗岩及千枚岩中,一部分產於外接觸帶下志留統角岩化凝灰岩中。地表共見8條含礦石英方解石脈,礦脈總體走向N20°W,傾向NEE,傾角40°~60°,寬0.3~10m、長50餘米至幾百米(圖4-3)。

1.Ⅰ號脈

Ⅰ號脈產在黑雲母斜長花崗岩中,長度336m,厚5~10m,傾向NE,傾角70°。礦脈由赤鐵礦、方鉛礦化石英脈組成。礦脈穩定呈板狀。Pb平均品位0.6%~3%。礦石主要有赤鐵礦、方鉛礦化石英脈。

(1)礦石的岩石學地質特徵

礦石主要結構有他形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壓碎結構、他形填隙結構、交代假象結構;主要構造有塊狀構造、蜂窩狀構造、膠狀構造、浸染狀構造;金屬礦物有方鉛礦、白鉛礦、褐鐵礦、黃鐵礦、赤鐵礦、閃鋅礦、黃銅礦;非金屬礦物有石英、方解石等。

1)赤鐵礦:灰白色反射色,強非均質性,磨光性差,表面具麻點;針狀或纖維狀集合體分布;裂紋發育,裂隙中充填方鉛礦,有的與方解石嵌布在一起(圖版Ⅲ-5),有的與黃鐵礦或方鉛礦嵌布在一起,分布不均勻;含量4%~65%。

2)方鉛礦:亮白色反射色,均質性,具黑三角孔特徵和揉皺結構(圖版Ⅳ-4);他形粒狀分布於石英間隙(圖版Ⅳ-3)或赤鐵礦裂隙(圖版Ⅳ-2);與黃鐵礦、赤鐵礦、閃鋅礦呈不等粒不規則毗連,有的沿邊緣或裂隙被白鉛礦、鉛礬交代呈不規則殘留狀分布(圖版Ⅲ-6、Ⅳ-1),有的與黃銅礦嵌布在一起;分布不均勻;含量10%~15%。

3)黃鐵礦:自形粒狀分布,晶形主要為立方體;由於受力作用,被壓碎,裂紋發育,沿裂隙分布;有的多被氧化為褐鐵礦,僅殘留少量黃鐵礦;含量1%。

4)白鉛礦:灰色—深灰色反射色,雙反射顯著,強非均質性;他形粒狀或細脈狀,或沿邊解理交代方鉛礦(圖版Ⅳ-5、Ⅳ-6),有的完全交代方鉛礦,只保留假象;含量2%~3%。

圖4 -3 石雞河-索同溝地質革圖

5)褐鐵礦:灰白色或紅褐色反射色,均質性;沿邊緣或裂隙交代黃鐵礦;為黃鐵礦及其他硫化物或鐵的氧化物氧化形成,有的呈膠狀,有的只保留黃鐵礦假象;含量2%~15%。

6)黃銅礦:銅黃色反射色,低硬度,弱非均質性;他形粒狀分布於石英間隙,有的與方鉛礦嵌布在一起;含量微。

7)閃鋅礦:灰白色反射色,均質性;他形粒狀分布於方鉛礦中;含量1%。

8)針鐵礦:灰白色反射色,非均質性;針狀或纖維狀分布(圖版Ⅴ-1);含量3%。

9)鉛礬:灰色、深灰色反射色,均質性;沿邊緣或解理交代方鉛礦;含量2%。

(2)主要蝕變圍岩

褐鐵礦化碎裂黑雲母花崗岩:花崗結構、碎裂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斜長石、石英;次要礦物有黑雲母;次生礦物有褐鐵礦、絹雲母、碳酸鹽。

1)鉀長石:半自形寬板狀或他形粒狀,具條紋結構;交代斜長石;裂紋發育,裂隙中充填褐鐵礦、碳酸鹽等,具泥化,表面污濁;含量30%。

2)斜長石:半自形板狀分布,聚片雙晶發育;被鉀長石交代,有的包含於鉀長石中;裂紋發育,具絹雲母化、碳酸鹽化;含量24%。

3)石英:他形粒狀分布於長石間隙,裂紋發育;裂紋中充填褐鐵礦、碳酸鹽等;含量23%。

4)黑雲母:片狀分布,一組極完全解理;多已退色,並析出鐵質物;含量10%。

5)褐鐵礦:呈細脈狀或網脈狀分布於裂隙中;含量10%。

6)絹雲母:鱗片狀沿斜長石雙晶紋或解理縫交代斜長石,片大者為白雲母;含量2%。

7)碳酸鹽:他形粒狀或細脈狀、網脈狀分布於裂隙中;含量1%。

2.Ⅱ號脈

Ⅱ號脈產在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和千枚岩中,長389m,厚1.02m,傾向NE,傾角85°。礦脈脈壁一般較光滑,具明顯的水平扭動擦痕,少數礦脈具折曲形態。礦體以短而寬的扁豆體為主,兩端有分叉現象,礦脈具有尖滅側現和尖滅再現的特點,主脈兩側常有張性羽狀分支脈體。Pb平均品位2.76%~4.31%,Ag平均品位13.6×10-6~63.4×10-6,伴生Au平均品位0.88×10-6。礦石主要有方鉛礦化石英脈。

(1)礦石的岩石學地質特徵

礦石主要結構有他形粒狀結構、交代結構,交代殘余結構、交代假象結構、壓碎結構、乳滴狀結構、包含結構;主要構造有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細脈浸染狀構造;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鉛礬、白鉛礦、輝鈷礦;非金屬礦物有石英、方解石。

1)方鉛礦:亮白色反射色,均質性,具特徵的黑三角孔,由於受力作用,黑三角孔發生彎曲,形成揉皺結構(圖版Ⅴ-3);他形粒狀集合體分布;有的被白鉛礦、鉛礬交代呈不規則殘留狀(圖版Ⅴ-4、Ⅴ-5),有的與閃鋅礦、黃銅礦呈不等粒不規則毗連,有的交代黃銅礦,有的被閃鋅礦交代呈殘余狀或港灣狀,形成浸蝕結構(圖版Ⅴ-2);由於受力作用,裂紋發育;分布不均勻;含量30%~80%。

2)鉛礬:灰色、深灰色反射色,均質性;沿邊緣或解理交代方鉛礦;含量3%。

3)白鉛礦:灰色—深灰色反射色,雙反射顯著,強非均質性;他形粒狀或細脈狀沿邊緣或解理交代方鉛礦(圖版Ⅴ-6)或鉛礬;含量2%~4%。

4)毒砂:亮白色微帶淡紅色反射色,強非均質性;菱柱形分布於石英間隙(圖版Ⅵ-1);含量微。

5)閃鋅礦:灰色反射色,均質性;他形粒狀集合體分布,交代方鉛礦或被方鉛礦交代(圖版Ⅵ-2,Ⅵ-4);有的包含於方鉛礦中,有的可見有乳滴狀黃銅礦(圖版Ⅵ-3),為固溶體分離形成;分布不均勻;含量3%~4%。

6)黃銅礦:銅黃色反射色,低硬度,弱非均質性;他形粒狀分布於石英間隙或與方鉛礦嵌布在一起(圖版Ⅶ-2),有的呈乳滴狀分布於閃鋅礦中,有的包含於方鉛礦中被方鉛礦交代(圖版Ⅵ-5,Ⅵ-6);含量1%~2%。

7)黃鐵礦:淡黃色反射色,高反射率,均質性;自形粒狀—他形粒狀集合體分布於方鉛礦中,沿邊緣被方鉛礦交代(圖版Ⅶ-1),有的分布於方鉛礦中,由於受力作用,被壓碎,裂紋發育;粒徑0.1~0.5mm;含量1%~4%。

8)石英:自形柱狀或他形粒狀分布;含量15%

(2)主要的蝕變圍岩

絹雲母化、綠泥石化黑雲母花崗岩: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斜長石、石英。次要礦物有黑雲母;副礦物有磁鐵礦;次生礦物有綠泥石、碳酸鹽、絹雲母。

1)鉀長石:半自形寬板狀或他形粒狀,具條紋結構;交代斜長石;裂紋發育,裂隙中充填又碳酸鹽等,具泥化,表面污濁;含量30%。

2)斜長石:半自形板狀分布,聚片雙晶發育;被鉀長石交代,有的包含於鉀長石中;裂紋發育,具絹雲母化、碳酸鹽化;含量15%~26%。

3)石英:他形粒狀分布於長石間隙,裂紋發育;有的呈細脈狀分布於裂隙中;含量20%~28%。

4)黑雲母:片狀分布,一組極完全解理;多已退色或被綠泥石交代,並析出磁鐵礦等;含量5%~10%。

5)磁鐵礦:自形或他形粒狀分布;含量微。

6)綠泥石:片狀分布,單偏光下見淺綠色—綠色多色性,沿解理縫交代黑雲母,有的完全交代黑雲母,只保留黑雲母晶形;含量2%~10%。

7)絹雲母:鱗片狀沿斜長石雙晶紋或解理縫交代斜長石,有的完全交代斜長石;片大者為白雲母;含量3%~20%。

8)碳酸鹽他形粒狀或細脈狀、網脈狀分布於裂隙中;含量1%。

3.Ⅲ號脈

Ⅲ號脈產在1號脈中長89m,厚0.78~2m,傾向NE,傾角80°。礦體在走向傾向上呈舒緩波狀,延續很不穩定。Pb平均品位4.71%~60%,Ag平均品位11.50×10-6。礦石主要有方鉛礦化方解石石英脈。

(1)礦石的岩石學地質特徵

礦石主要結構有他形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構造以稀疏浸染狀構造為主;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黃銅礦、鉛礬;非金屬礦物有石英、方解石。

1)方鉛礦:亮白色反射色,均質性;具特徵的黑三角孔;沿邊緣或解理被鉛礬交代(圖版Ⅶ-3);有的與黃銅礦嵌布在一起,有的與閃鋅礦呈不等粒不規則毗連,交代閃鋅礦,有的被白鉛礦交代;粒徑0.1~2mm,分布不均勻;含量5%~7%。

2)黃銅礦:他形粒狀與方鉛礦嵌布在一起;含量1%。

3)鉛礬:灰色、深灰色反射色,均質性,沿邊緣或解理交代方鉛礦;含量2%。

4)閃鋅礦:灰色反射色,均質性;他形粒狀與方鉛礦呈不等粒不規則毗連,被方鉛礦交代(圖版Ⅶ-4),分布不均勻;含量3%。

5)白鉛礦:灰色—深灰色反射色,雙反射顯著,強非均質性;他形粒狀或細脈狀沿邊緣或解理交代方鉛礦(圖版Ⅶ-5);含量1%。

(2)主要蝕變圍岩

碳酸鹽化、鉀化、綠泥石化黑雲母花崗岩: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有鉀長石、斜長石、石英;次要礦物有黑雲母、白雲母;副礦物有磷灰石;次生礦物有綠泥石、碳酸鹽、絹雲母、綠簾石。

1)鉀長石:半自形寬板狀或他形粒狀,具條紋結構,或格子雙晶;交代斜長石或被斜長石交代;具泥化,表面污濁;含量26%~37%。

2)斜長石:半自形板狀分布,聚片雙晶發育;被鉀長石交代,有的包含於鉀長石中;裂紋發育,具絹雲母化、碳酸鹽化;含量15%~24%。

3)石英:具波狀消光或呈亞顆粒;他形粒狀分布於長石間隙,裂紋發育;裂紋中充填碳酸鹽或絹雲母;含量23%~27%。

4)黑雲母:片狀分布,單偏光下見淺棕褐色—深棕褐色多色性,一組極完全解理。沿解理縫被綠泥石交代;有的析出磁鐵礦等;含量10%。

5)白雲母:片狀分布,單偏光下無色,一組極完全解理;含量4%。

6)磷灰石:短柱狀分布,一級灰干涉色,正中突起,裂紋發育;含量微

7)綠泥石:片狀分布,單偏光下見淺綠色—綠色多色性,沿解理縫交代黑雲母;有的完全交代黑雲母,只保留黑雲母晶形;含量7%。

8)碳酸鹽:細脈狀分布於裂隙中;有的他形粒狀交代斜長石或細脈狀分布於裂隙中;含量5%~10%。

9)絹雲母:鱗片狀沿斜長石雙晶紋或解理縫交代斜長石;片大者為白雲母;含量4%。

10)綠簾石:干涉色不均勻,單偏光下,具檸檬黃多色性;他形粒狀分布,交代斜長石;有的鱗片狀沿斜長石雙晶紋或解理縫交代斜長石;含量1%。

三、苦沱溝鉛鋅礦

礦體產於加里東晚期花崗岩西南側內接觸帶,含礦石英脈賦存於正長花崗岩內,石英晶體大,綠泥石化明顯,表面風化成黃褐色;岩體傾向NW,傾角75°,解理發育。

主礦脈長度1800m,寬1.5m,傾向NW,傾角75°(圖4-2),兩壁節理發育。破碎帶由方鉛礦化石英脈和閃鋅礦化石英脈以及絹英化碎裂岩組成。蝕變分帶明顯,從中心到圍岩依次為方鉛礦化石英脈和閃鋅礦化石英脈—絹英化碎裂岩—碎裂狀花崗質—正長花崗岩。

礦體在走向上呈豆角狀,傾向上延續穩定。平均品位:Pb11.25%,Zn4.28%,伴生Cu0.12%,伴生Ag10.30×10-6。礦石主要有方鉛礦化石英脈和閃鋅礦化石英脈。

礦石結構主要有他形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乳滴狀結構、壓碎結構和交代殘余結構;構造主要有稀疏浸染狀構造、斑雜狀構造;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黃鐵礦;非金屬礦物有石英、方解石。

1)閃鋅礦:灰色反射色,均質性;他形粒狀集合體分布,交代方鉛礦或被方鉛礦交代,有的可見有乳滴狀黃銅礦分布其中,為固溶體分離形成;粒徑1.5~3mm,分布不均勻,含量1%~55%;由於受力作用,被壓碎,裂隙發育,裂隙中充填有方鉛礦和方解石。

2)方鉛礦:亮白色反射色,均質性,具特徵的黑三角孔;與閃鋅礦呈不等粒不規則毗連,網脈狀交代閃鋅礦或被閃鋅礦交代,呈殘余狀;粒徑0.05~3mm,分布不均勻,含量8%~10%。

3)白鉛礦:灰色—深灰色反射色,雙反射顯著,強非均質性;他形粒狀或細脈狀沿邊緣或解理交代方鉛礦(圖版Ⅶ-6);含量2%。

4)黃鐵礦:淡黃色反射色,高反射率,均質性;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狀集合體分布於閃鋅礦中,邊緣由於熔蝕而比較圓滑;有的被褐鐵礦沿裂隙交代(圖版Ⅷ-1);粒徑0.3~1.5mm;分布不均勻;含量1%~2%;由於受外力作用,被壓碎,裂紋發育,裂隙中充填方鉛礦、閃鋅礦、石英等。

5)黃銅礦:銅黃色反射色,低硬度,弱非均質性;他形粒狀分布於石英間隙或與方鉛礦嵌布在一起,有的被方鉛礦交代呈殘余狀,有的呈乳滴狀分布於閃鋅礦中形成乳滴狀結構(圖版Ⅷ-2),為固溶體分離形成;含量不大於1%。

四、大道口鎢鉬礦

礦體產於加里東晚期花崗岩西南側內接觸帶內,共見礦脈4條,寬0.1~0.75m,長40~100m,傾向南,傾角20°~60°(圖4-4)。

圖4-4 大道口地質草圖

Ⅰ號脈長度141m,厚3.40m,傾向NNE,傾角30°,礦體主要賦存在裂隙中,礦石由輝鉬礦化花崗岩、輝鉬礦化石英脈、黑鎢礦化石英脈組成。Mo平均品位0.49%,WO3平均品位1.35%。

礦石結構有葉片狀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構造主要以稀疏浸染狀構造為主;金屬礦物有輝鉬礦、黃銅礦;非金屬礦物有長石、石英等。

1)輝鉬礦:灰白色反射色,雙反射顯著,特強非均質性;彎曲葉片狀或集合體分布;粒徑8~10mm;分布極不均勻;含量5%。

2)黃銅礦:銅黃色反射色,低硬度,弱非均質性;他形粒狀分布於石英間隙或分布於輝鉬礦中;含量微。

3)黃鐵礦:淡黃色反射色,高反射率,均質性;自形粒狀,晶形為立方體;有的被褐鐵礦部分或完全交代;分布不均勻;含量微。

4)褐鐵礦:沿邊緣交代黃鐵礦;含量微。

5)黑鎢礦:灰色反射色,弱非均質性(黃—灰);半自形板狀或集合體分布,可見簡單雙晶,解理清晰,並具生長環帶;粒徑3~6mm;分布不均勻;含量7%。

五、大道口鉛鋅礦

礦體產於加里東晚期花崗岩西南側內接觸帶,含礦石英脈賦存於二長花崗岩及黑雲母斜長花崗岩內,石英晶體大,綠泥石化明顯,表面風化成黃褐色。礦脈寬1~9m,傾向NNW、WS,傾角70°。

脈長140m,厚1.10m,傾向WS,傾角70°,Pb平均品位1.07%,Ag平均品位25.50×10-6。礦脈由方鉛礦化石英脈組成。

礦石結構有他形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構造有浸染狀構造、塊狀構造;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非金屬礦物有石英。

1)方鉛礦:亮白色反射色,均質性,具特徵的黑三角孔;他形粒狀集合體分布,有的交代閃鋅礦(圖版Ⅷ-3);含量15%~85%。

2)閃鋅礦:灰色反射色,均質性;他形粒狀與方鉛礦呈不等粒不規則毗連,被方鉛礦交代呈殘余狀;分布不均勻;含量2%~3%。

六、松木溝銅礦

礦體產於中志留統外接觸帶細碧岩中,控制長度573m,寬4~9m。傾向NE,傾角70°(圖4-3)。一般順著地層片理發育大小不等的透鏡體、細脈狀和浸染斑雜狀礦化體。礦脈類型主要是蝕變岩性銅礦,礦石主要由黃銅、黃鐵礦化碎裂岩組成。

礦石主要結構有他形粒狀結構、壓碎結構、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浸蝕結構;浸染狀構造;金屬礦物有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

1)黃鐵礦:淡黃色反射色,高反射率,均質性;他形粒狀或集合體分布(圖版Ⅷ-4),由於受力作用,被壓碎,裂紋發育,裂隙中充填黃銅礦等;分布不均勻;粒徑0.1~0.4mm;含量15%~40%。

2)黃銅礦:銅黃色反射色,低硬度,弱非均質性,有的交代黃鐵礦呈港灣狀(圖版Ⅷ-5);主要以兩種狀態分布,①他形粒狀分布於非金屬礦物間隙或黃鐵礦裂隙,②呈乳滴狀分布於閃鋅礦中形成乳滴狀結構,為固溶體分離形成;含量1%~15%。

3)閃鋅礦:灰色反射色,均質性;他形粒狀集合體分布;裡面可見有乳滴狀黃銅礦,為固溶體分離形成,分布不均勻;含量2%~4%。

4)斑銅礦:淡玫瑰色反射色,均質性;與黃銅礦嵌布在一起(圖版Ⅷ-6);含量微。

七、乾巴河腦鎢鉬礦

乾巴河腦鎢鉬礦共發現東西兩礦點即乾巴河腦Ⅰ、Ⅱ礦點。兩礦點均產於加里東晚期花崗岩外接觸帶,共發現礦脈23條。大脈12條,小脈11條,脈寬多在0.2m左右,且每條大脈附近都有數條小脈平行產出,構成成礦脈帶,脈帶寬1~3m不等,長者達600m,短者幾米到幾十米不等,但多集中在100~250m之間。礦脈產狀傾向多在NW20°左右,傾角60°~70°之間,基本近平行排列;少數傾向SEE30°左右,傾角60°左右。乾巴河腦鎢鉬礦西礦點兩端及中部被冰川及堆積物覆蓋。西礦點部分礦脈延伸斜插入圍岩凝灰岩中,其礦化一般。平均品位:WO30.60%,Mo0.1%。

礦脈類型主要是石英脈型的鎢鉬礦,礦脈內主要金屬礦物為輝鉬礦和黑鎢礦,黑鎢礦呈半自形晶板狀、粗粒或細粒結構,白鎢礦見於黑鎢礦內部,偶見白鎢礦脈;輝鉬礦呈粗大的鱗片狀或片狀集合體產出,其次為黃鐵礦、黃銅礦。表生礦物有孔雀石、藍銅礦、白鉛礦、褐鐵礦等。脈石礦物有石英、長石、白雲母、磷灰石等。

礦脈圍岩蝕變以雲英岩化為主,其次為硅化、絹雲母化、綠簾石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鈉長石化等。雲英岩化發育於礦脈兩壁,雲英岩化愈強,礦脈愈富。

礦脈類型屬中高溫熱液石英脈型的鎢鉬礦。平均品位:WO30.60%,Mo0.1%。

1)黑鎢礦:灰色反射色,非均質性(黃—灰);半自形板狀分布,分布不均勻;粒徑1~3mm。

2)輝鉬礦:灰白色反射色,雙反射顯著,特強非均質性;葉片狀集合體分布於石英間隙中;粒徑2~10mm。

3)輝鉍礦:白色反射色,強非均質性,低硬度;他形粒狀分布於石英晶隙;粒徑0.1~0.5mm。

4)白鎢礦:灰色反射色,白色內反射;沿邊緣或裂隙交代黑鎢礦。

5)黃鐵礦:淡黃色反射色,均質性;沿邊緣被褐鐵礦交代呈殘留狀。

6)褐鐵礦:灰白色或黃褐色反射色,均質性;沿邊緣交代黃鐵礦或黑鎢礦。

7)孔雀石:灰色反射色,翠綠色內反射;土狀分布,為黃銅礦氧化形成,分布不均勻。

八、西柳溝鐵礦

西柳溝鐵礦主要產出在一套由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熔岩(細碧岩)組成的地質建造中。發現有六條鐵礦體(見圖4-3),Ⅰ至Ⅴ號礦體主要呈黑色,Ⅵ號礦體呈暗紅色。Ⅳ號礦體賦礦圍岩為細碧岩和變安山凝灰岩,礦體控制長1600m左右,厚2~100m,產狀355°∠69°,磁鐵品位18.18%。Ⅴ號礦體主要產出於變安山凝灰岩中,控制長1800m,厚50~300m,產狀360°∠41°。磁鐵品位22.03%。Ⅵ號礦體位於變安山凝灰岩和千枚岩的接觸帶上,構造擠壓破碎作用明顯,分為東西兩段,東段走向長400m左右,寬12~40m,產狀190°∠48°;西段控制長150m左右,寬20m左右,產狀220°∠40°,磁鐵品位20.14%。

礦石具有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和浸染狀、細脈狀、塊狀構造。金屬礦物有磁鐵礦、黃銅礦、赤鐵礦;非金屬礦物有石英、綠簾石等。

1)磁鐵礦:灰色反射色,均質性;自形-他形粒狀分布於脈石晶隙,粒徑0.01~0.3mm,分布較均勻;含量18~25%,可見兩個世代,①粒度較粗,粒徑0.5~0.7mm,結晶較好,②粒度較細,粒徑0.01~0.05mm,結晶較差;含量25%。

2)黃銅礦:他形粒狀分布於脈石間隙,粒徑0.02~0.03mm;含量微。

3)赤鐵礦:灰白色反射色,非均質性(藍灰—灰黃),內反射色為深紅色;自形針狀或他形粒狀分布;粒徑0.1~0.6mm;含量3%。

⑨ 采礦單體設計(中段高50米。傾角80-90度,長45米,寬25米)

這個還要根據地形,圍岩性質結構來涉及比較安全.效益!

⑩ 請問礦產資源的開采方式有哪些大神們幫幫忙

主要分為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地下開采 underground mining 從地下礦床的礦塊里采出礦石的過程。它是通過礦塊的采准、切割和回採 3 個步驟實現的。采准工作是掘進一系列巷道,為切割和回採工作創造條件;切割工作為回採礦石開辟自由面和落礦空間;回採是從礦塊里采出礦石的過程,是采礦的核心,包括落礦(將礦石以合適的塊度從礦體上采落下來的作業)、出礦(將採下的礦石從落礦工作面運到階段運輸水平的作業)和地壓管理(包括用礦柱、充填體和各種支架維護采空區)3種作業。 地下采礦方法分類繁多,常用的以地壓管理方法為依據,分為三大類:①自然支護采礦法。又稱空場采礦法。主要靠圍岩本身的穩固性和礦柱的支撐能力維護回採過程中形成的采空區,有的用支架或採下礦石作輔助或臨時支護。本法回採工藝簡單,容易實現機械化,勞動生產率高,采礦成本低,適於開采礦石和圍岩均穩固的礦體 , 在地下礦山廣泛應用。但開采中厚層以上礦體,需留大量礦柱,礦石回採率低,因此采高價礦床時用得較少。②人工支護采礦法。用充填材料或其他支架維護采空區,主要使用充填法,故此法又稱充填采礦法。在礦房或礦塊中,隨回採工作面的推進,向采空區送入碎石、爐渣、水泥等充填材料,以進行地壓管理、控制圍岩崩落和地表移動,並在形成的充填體上或在其保護下進行回採。適用於開采圍岩不穩固的高品位、稀缺、貴重礦石的礦體;地表不允許陷落,開采條件復雜,如水體、鐵路干線、主要建築物下面的礦體和有自然火災危險的礦體等;也是深部開采時控制地壓的有效措施。優點是適應性強,礦石回採率高,貧化率低,作業較安全,能利用工業廢料,保護地表等。缺點是工藝復雜,成本高,勞動生產率和礦塊生產能力都較低。③崩落采礦法。隨回採工作面的推進,有計劃地崩落圍岩填充采空區以管理地壓的采礦方法。適用於圍岩容易崩落、地表允許塌陷的礦體。 選用采礦方法應考慮礦床地質條件、礦山技術條件和經濟因素,以滿足安全、經濟、高效和優質的要求。礦床地質條件包括礦體形態、傾角、厚度、有用成分的分布、圍岩和礦石的物理、力學和化學性質;礦山技術條件包括材料、設備、地表環境的要求和管理水平等;經濟因素包括礦山價值、成本、經濟效益、資源綜合利用和國民經濟的要求等。根據以上條件,提出幾種方案,綜合評價,選出最優方案,通過工業性試驗後,正式使用。============================露天開采 surface mining 從敞露地表的采礦場采出有用礦物的過程。又稱露天采礦。當礦體埋藏較淺或地表有露頭時,應用露天開采最為優越。與地下開采相比,優點是資源利用充分、回採率高、貧化率低,適於用大型機械施工,建礦快,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成本低,勞動條件好,生產安全。但需要剝離岩土,排棄大量的岩石,尤其較深的露天礦,往往佔用較多的農田,設備購置費用較高,故初期投資較大。此外,露天開采,受氣候影響較大,對設備效率及勞動生產率都有一定影響。隨著開采技術的發展,適於露天采礦的范圍越來越大,可用於開采低品位礦床和某些地下開采過的殘礦。對平緩礦床(一般礦層傾角小於12°)採用倒堆、橫運或縱運采礦法。對於傾斜礦床採用組合台階、橫採掘帶或分區分期開採的方法。 露天開采作業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采裝、運輸和排土。這四項工作的好壞及它們之間的配合如何,是露天采礦的關鍵。穿孔爆破是在露天采場礦岩內鑽鑿一定直徑和深度的定向爆破孔,以炸葯爆破,對礦岩進行破碎和松動。穿孔設備主要有沖擊式鑽機、潛孔鑽機和牙輪鑽機等,多用銨油炸葯、漿狀抗水炸葯和乳化炸葯及粒狀乳化炸葯,采裝工作是用人工或機械將礦岩裝入運輸設備,或直接卸到指定地點的作業。常用的設備是挖掘機(有多斗和單斗兩類)、輪斗鏟和前端式裝載機,廣泛採用的為單斗挖掘機。運輸工作是將露天采場的礦、岩分別運送到卸載點(或選礦廠)和排土場,同時把生產人員、設備和材料運送到采礦場。主要運輸方式有鐵路、公路、輸送機、提升機,還有水力運輸和用於崎嶇山區的索道運輸。選擇運輸方式必須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氣候條件,露天礦生產能力,開采深度,礦石和圍岩的物理力學性質等,經過全面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合理的運輸方式。排土工作系指從露天采場將剝離覆蓋在礦床上部及其周圍的大量表土和岩石,運送到專門設置的場地(如排土場或廢石場)進行排棄的作業。排土方法依其排土設備的不同,分為推土犁推土、推土機排土、前裝機排土和拖拉鏟運機或索斗鏟排土等。推土場應選擇在盡量靠近采礦場,少佔農田的位置,有條件的應放置在山谷、窪地處,注意環境保護和造田、還田。 參考文獻: 網路

熱點內容
三個字的電影名 發布:2024-08-19 09:10:03 瀏覽:417
台灣紅羊經典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2:17 瀏覽:767
搞笑電影范冰冰梁家輝開戰 發布:2024-08-19 08:53:18 瀏覽:917
免費午夜激情 發布:2024-08-19 08:42:15 瀏覽:831
40分鍾左右的英語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8:43 瀏覽:695
電影宋基美娜 發布:2024-08-19 08:27:04 瀏覽:942
宿舍都變成女的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7:59:35 瀏覽:897
台灣恐怖片喪屍 發布:2024-08-19 07:57:21 瀏覽:179
免費觀看qq群 發布:2024-08-19 07:53:00 瀏覽:921
4級片名字 發布:2024-08-19 07:39:14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