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開采技術如何
1. 石油是怎樣開采出來的
開採石油前,要先勘探,也就是找石油。找到後,就開始搭建各種採油設備進行油田的開發。石油開采出來後還要進行儲存、運輸和進一步深加工,供各行業使用。
2. 油氣田開發技術是什麼
油氣田開抄發技術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合理、快速地開採油氣,即保持合理的開采速度,保持油田長期高產穩產;二是如何提高油氣田的油氣採收率,盡可能多地將地下油層中的油氣開采出來。要做到這兩點,必須全面正確地了解油氣田或油氣藏的自身特性,制定合理的油氣田開發方案,適時地採用正確的油氣田開發技術。
本章主要講述油氣田開發方案的編制、油氣田驅動能量和一次採油、油田注水開發和提高採收率技術。
3. 石油是怎樣開採的
我國人民發現和使用石油的時間為世界最早。始於何時,據稽考,至遲在三千多年前就已開始。
最早發現石油的記錄源於《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指湖泊池沼。「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此書在西周時(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前771年)已編成,距今三千多年。
最早認識性能和記載石油產地的古籍,是一千九百年以前東漢文學家、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書中寫道:「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高奴縣指現在的陝西延安一帶,洧水是延河的一條支流。這 里明確記載了石油的產地,並說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體,可以燃燒。
最早採集和利用石油的記載,是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曄所著的《後漢書·郡國志》。此書在延壽縣(指當時的酒泉郡延壽縣,即今甘肅省玉門一帶)下載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石漆」,當時即指石油。晉代(公元265-420年)張華所著的《博物志》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的《水經往》也有類似的記載。《博物志》一書既提到了甘肅玉門一帶有「石漆」,又指出這種石漆可以作為潤滑油「膏車」(潤滑車軸)。這些記載表明,我國古代人民不僅對石油的性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開始進行採集和利用了。
我國古代人民,除了把石油用於機械潤滑外,還用於照明和燃料。唐朝(公元618一907年)段成武所著的《酉陽雜俎》一書,稱石油為「石脂水」:「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可見,當時我國已應用石油作為照明燈油了。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對石油的認識逐步加深,對石油的利用日益廣泛。到了宋代,石油能被加工成固態製成品-石燭,且石燭點燃時間較長,一支石燭可頂蠟燭三支。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09年)在《老學庵筆記》中,就有用「石燭」照明的記敘。
石油還是我國古代最早使用的葯物之一。明朝李時珍(1522-1596年)的《本草綱目》曾經記載,石油可以「主治小兒驚風, 可與他葯混合作丸散,塗瘡癬蟲癩,治鐵箭人肉」。
早在一千四百年以前,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看到石油在軍事方面的重要性,並開始把石油用於戰爭。《元和郡縣志》中有這樣一段史實:唐朝年間(公元578年),突厥統治者派兵包圍攻打甘肅酒泉,當地軍民把「火油」點燃,燒毀敵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敵人,保衛了酒泉城。石油用於戰爭,大大改變了戰爭進程。因此,到了五代(公元907~960年),石油在軍事上的應用漸廣。後梁(公元919年)時,就有把「火油」裝在鐵罐里,發射出去燒毀敵船的戰例。我國古代許多文獻,如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對如何以石油為原料製成頗具威力的進攻武器——「猛火油」,有相當具體的記載。北宋神宗年間,還在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設立了軍器監,掌管軍事裝備的製造,其中包括專門加工「猛火油」的工場。據康譽之所著的《昨夢錄》記載,北宋時期,西北邊域「皆掘地做大池,縱橫丈余,以蓄猛火油」,用來防禦外族統治者的侵擾。
此外,我國古代在火葯配方中,開始使用石油產品瀝青,以控制火葯的燃燒速度。這一技術,比外國早了近一千年。
最早給石油以科學命名的是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錢塘人)。他在網路全書《夢溪筆談》中,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延境內有石油……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石油」一詞,首用於此,沿用至今。沈括曾於1080-1082年任延路經略使,對延安、延長、 縣一帶的石油資源親自作了考察,還第一次用石油製成石油炭黑(黑色顏料),並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過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節省林業資源。他首創的用石油炭黑製作的墨,久負盛名,被譽為「延州石液」。事實證明,我國有大量的石油蘊藏,石油和石油產品不僅自給有餘,還出口國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確實「生於地中無窮」,並「大行於世」。九百年前,我國人民對石油就有了這樣的評價,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尤其是對未來石油潛力的預言。更是難能可貴的。
我國古代人民採集石油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特別是通過鑽鑿油井和氣並來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技術,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晉代張華所著的《博物志》記載了四川地區,從兩千多年以前的秦代就開始鑿井取氣煮鹽的情況。「臨邛火井一所,縱廣五尺,深二三丈」,「先以家火投之」,再「取井火還煮井水」。據載此法效果大,省事簡辦,「一斛水得四、五斗鹽」,比家火煮法,得鹽「不過二、三斗」,顯然火井煮鹽,成本低,產量高,被認為是手工業的一項重大發展。當時鑿井是靠人工挖掘,公元1041年以後,鑽井用的工具有了很大改進,方法也有所更新。據《蜀中廣記》記載,東漢時期,「蜀始開筒井,用環刃鑿如碗大,深者數十丈」。據古籍記載,古代在陝西、甘肅、新疆、四川、台灣等省發現了石油礦。據《台灣府志》記載,清朝咸豐十年,台灣新竹縣發現了石油,一個名叫邱苟的人,挖坑3米,每天收集6公斤左右石油,並用其點燃手提馬燈。
我國明代以後,石油開采技術逐漸流傳到國外。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生於1587年,江西奉新縣人)所著的科學巨著《天工開物》,把長期流傳下來的石油化學知識作了全面的總結,對石油的開采工藝作了系統的敘述。全書18卷,圖文並茂,出版於明末崇禎十年,即1637年,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一部化學工藝網路全書。它的問世,使後者難以繼了。書中記載,不但反映出豐富的化學知識,亦反映出當時的化學工藝生產水平。我國古代石油開採的許多技術環節和技術項目,皆有賴於此書而得以流傳。該書十六世紀傳到日本,1771年的日本翻刻本受到日科技界的注意。十八世紀傳到歐洲,十九世紀上半葉起,陸續出現了歐洲文節譯本,1869年出現了比較詳細的法文節譯本。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全部被譯為日、英、俄文,成為世界科技史的名著之一。難怪有的國家石油技術資料也公認,我國早在公元1100年就鑽成了1000米的深井。說明在那時,我國的石油鑽井技術就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海底石油的開采海底石油的生產過程一般分為勘探和開采兩個階段。海上勘探原理和方法與陸地上勘探基本相同,也分普醒和說查兩具步驟。其方法是以地球物理勘探法和鑽井勘探法為主,其任務是探明油氣藏的構造、含油麵積和儲量。普查是從地質調查研究入手,主要通過地震、策略和磁力調查法尋找油氣構造。在的基礎上,運用地球物理分析了解海底地下岩層的分布、地質構造的類型、油氣分離穩定、原油和天然氣凈化處理、輕質油回收、污水處理、注水和注氣系統、機械採油、天然氣壓縮、火世系統、貯油及外輸系統等。
4. 什麼是油氣開采技術
油氣開采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石油與天然氣開采實際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在石油與天然氣開采一線從事石油、天然氣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大學化學、理論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油氣藏滲流力學、傳熱學與傳質學、採油機械、採油儀表、測井原理與應用、油氣藏地質學、油層物理、油氣田安全生產與急救、技術經濟與項目管理、提高採收率原理、採油工程、采氣工程、採油新技術、試井分析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石油與天然氣一線的開采實際操作工作和開采新技術的現場應用及相關技術管理等工作。
5. 油氣開采技術怎麼樣,好就業嗎,適合專科生嗎
還可以。就業面向
(一)初始崗位:油氣開采施工與生產一線技術操作崗位。專
(二)發展崗位:通過3-5年的努力,屬可從事油氣田開采施工組織與生產管理崗位。
(三)就業面向:油氣田從事採油(氣) 井、注水井、配水間、計量間、中轉站、聯合站等設備維護,收集與整理油(氣)井、站、間生產資料,進行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
6. 為什麼說油田開發善於謀略和理財,油氣開采擅長技術和操作
油田發現以後,就要盡快把油「開采」出來。如果讓儲量沉睡在地下,或者沒辦法把油「拿」出來,儲量還是儲量,儲量變不成產量,油氣就無法為社會所用。油田開發就是策劃如何把找到的儲量盡快地、並盡可能多地動用起來。油田開發本來就是公司行為,公司行為不可避免的就要追求利潤最大化,具體地說,就是以最少的投資、最低的成本把地下的油氣儲量盡可能多的采出來。因此,油田開發要善於謀略,善於部署,千方百計把油、氣都「驅趕」出來。當然,油田開發還要善於管理,把油氣賣個好價錢。為了公司能夠持續發展,還要發展新技術,對法規、環保、安全、市場要學會審時度勢。如果你是油田的大老闆,你應該精通油田開發的管理技巧並善於決策;如果你是油田開發的專家,你就應該精通油田開發的每一個技術環節,當好參謀,給你的上司提供切實可行的開發方案。
過去很多人把油田開發和油氣開采混為一談。這倆者很密切,但還是有區別的。從前面可以看到,油田開發是偏重於研究部署、管理和策略,是個「文官」;而油氣開采則偏重於採油采氣技術研究和應用,是油田開發的操作手,是個「武官」。當然,油氣開采也不是「把電閘一合,鐵騾子就磕頭」那麼簡單,他們的風采,將在採油工程篇展現給讀者。
7. 石油開采新技術有那些呢
張力腿型平台是美國大陸石油公司於1984年首次在北海油田使用的。該平台採用柔韌和超強度的纜繩把浮動採油裝置固定在指定位置,而不是採用普通支柱支撐沉重的上部結構。張力腿型平台使用的鋼材比商業平台少1/3。三維地震成像和水平鑽井系統等技術,已經使一些石油生產國找到了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並為一些老油田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技術利用海底油井設施和自然壓力,通過海底輸油管道把石油和天然氣輸送到現有的石油開采平台上,可以以大大低於新建平台的成本建立這些系統。英國石油公司及其他石油公司廣泛使用浮動採油裝置(F05)。
水平鑽井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太平洋聯合公司每口油井的成本從400萬美元降到100萬或100萬美元以下,而鑽井深度保持不變。這對每口油井的利潤產生了巨大影響。最初在近海開發的水平油井開始時是打入一個稱為「產油地帶」(即油層)的豎井。然後井眼轉動90°,並繼續沿油層水平方向打進1219多米。使用這項技術可使通過高度斷裂的石灰岩的油量增加3~5倍。在同一豎井的井眼打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水平分叉,這也是這項技術最近取得的進步的一部分。這種油井被稱為雙水平和四水平油井,它可以提高鑽井效率。降低鑽井費用。由於三維地震成像系統的不斷改進,找到新的井位已變得容易多了。
三維地震成像系統是一種利用穿過地面發送的聲音信號,形成有關油田地下地質情況的計算機圖像的系統。由休斯敦陸標制圖公司及其他公司研製的最新三維成像軟體也可望在美國墨西哥灣發現新的油田。技術的發展還使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更加遠離海岸開採石油。1995年12月底,設在休斯敦的殼牌石油公司宣布將耗資14億美元,開始對位於深水域的「厄薩」油田開采項目進行研究,該公司很可能將使用最新的張力腿型平台(TLP)設計開發這一項目。
8. 油氣開采技術和油氣儲運技術那個好學那個好就業有前途
其實現在女生的話,可以選擇學下西點,西點包括了蛋糕。麵包。甜品等,發展空間可謂是巨大的。而且學成後待遇絕對不差,對今後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9. 油氣田是怎樣開發的
石油、天然氣和水存在於幾百至幾千米深地下有可連通孔洞、縫隙的地層岩石中,該地層就是油層。由於地層深部的高壓和來自地心的高溫以及流體自身的重力作用,促使油氣在地層中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油氣遇到不滲透地層、褶曲、斷層等地質構造的阻擋,逐漸聚集起來。油氣占據了孔隙中原來充滿水的大部分空間,就形成了油氣藏。
我們想得到的石油、天然氣被束縛在可滲透岩層中。它們存在於砂岩、礫岩、有裂縫和溶洞的石灰岩、火山岩、變質岩等各類岩石中。當然我們憑肉眼是無法看見的,這些岩石的滲透性可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大。它們的孔隙分布與可滲透性是極度不均勻的,每個地層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我們稱其為岩層的縱向和橫向的非均質性。封閉於各層中的油氣有各自不同的壓力系統,每個層系中油氣性質也因生油過程中的物源不同而產生很大差別。
石油勘探的目的是為了找到石油和天然氣,油田開發是為了把石油和天然氣從地層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成功的石油開發是利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多的石油和天然氣。簡單說,對油氣藏的開發過程,就是人工從地面鑽井,打開通向地下油氣藏的通道,讓石油和天然氣在壓差的作用下,穿過打開的通道從地下來到地上。
然而要想把這些石油和天然氣從地底下取出來,的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我們要充分認識和了解油氣藏,就好像給油氣藏「畫像」一樣。地下的含油砂體發育狀況和油氣分布如龐大的迷宮,沒有精細地質的深度揭示,一切開發手段都是「霧里看花」。所以我們只有通過給油氣藏「畫像」,即進行油氣藏描述才能較准確地計算出油氣藏中油氣的地質儲量和開採的難易程度,從而決定投資規模與經濟合理的開發方式。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油氣藏描述已發展為「油氣藏管理」新學科,把互相滲透的許多學科協調起來,形成最佳協作管理體系,實現油氣藏描述的三維表徵,即「可視化」,使油層得到最直觀的顯現。
給油氣藏「畫像」的素材來自地質、物探、鑽井與測井等資料。這些資料的代表性,將隨著油氣田開發過程的延續和各種井數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對油氣藏的描述將貫穿於油氣藏開發的全過程,直到經濟上油氣藏被開發「枯竭」為止。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世界已「枯竭」的油氣藏中,仍有50%~60%以上的油氣資源留在地下油氣藏中。
10. 油氣開采技術專業怎麼樣
根本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