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械模具 » 中國機械製造相關書籍

中國機械製造相關書籍

發布時間: 2021-03-03 20:45:38

1. 《中國機械工程》書籍 內容概要

《中國機械工程》以反映中國機械工程領域的重大學術進展、報道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系回統的最新學答術信息、傳播重大機械科技成果、不斷跟蹤世界機械工程最新動向、注重完善機械科技人員的知識結構為主要內容;以探詢學科發展趨勢、促進學術成果交流、提高科技人員素質、推動企業科技進步為宗旨;以「機械科學」、「製造系統」、「信息技術」、「科學基金」、「車輛工程」、「材料工程」、「學科發展」等為主要欄目;以深內涵、廣視野、強應變、高品味、厚基礎為辦刊特色。《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編委會中有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數十位機械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正是在這一權威性極高的編委會主持下,《中國機械工程》雜志得以反映中國最新的高水平機械科技成就,指引中國機械工程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中國機械工程》每月10日、25日出版發行,全年24期,大16開本,由武漢市報刊發行局、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向國內外發行。

2. 找幾本機械類必讀的書籍

http://www.jxcad.com.cn/
中國機械CAD論壇 給我推薦為最回佳哦答

3. 機械書籍

書號 書名 出版社 定價
978-7-5345-6117-7 機械加工實用技術手冊 江蘇科技 ¥56.00元

978-7-5045-6899-1 機械加工檢測技術 中國勞動 ¥12.00元

978-7-111-23873-7 機械加工基礎 機械工業 ¥26.00元

978-7-111-23870-6 機械加工工藝裝備設計員手冊 機械工業 ¥52.00元

978-7-111-23427-2 機械加工工藝施工員手冊 機械工業 ¥90.00元

978-7-5045-6563-1 機械加工基礎 中國勞動 ¥16.00元

978-7-81133-164-6 機械加工實訓指導 7-81133 ¥17.00元

978-7-118-05392-0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尺寸鏈 國防工業 ¥26.00元

978-7-111-22568-3 簡明機械加工工藝手冊 機械工業 ¥96.00元

978-7-122-01013-1 模具機械加工工藝分析與操作案例 化工 ¥18.00元

978-7-111-20564-7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2 卷 機械工業 ¥198.00元

978-7-111-20602-6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二版)第1卷工藝基礎卷 機械工業 ¥110.00元

7-111-20323-2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 第3卷 系統技術卷 機械工業 ¥108.00元 ¥108.00元 購買 收藏
7-111-19505-1 機械加工技師綜合手冊 機械工業 ¥98.00元

7-5331-4544-5 機械加工基礎理論 山東科技 ¥49.00元

7-111-20024-1 機械加工常見異常現象分析及解決方法 機械工業 ¥16.00元

7-04-014681-9 機械加工設備及工裝 高等教育 ¥24.50元

7-111-11343-8 實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 機械工業 ¥165.00元

7-111-09176-0 機械加工工藝師手冊 機械工業 ¥158.00元

4. 機械專業都學了哪些書

1.兩課(132學時)
本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法律基礎知識、思想品德修養。
本課程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充分認識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奮斗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意義,掌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論述;使學生了解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中與學生關系密切的有關法律基本知識;對學生進行普遍關心的形勢、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紀律等方面的教育。初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知法、懂法,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理想和人生觀,為將來從事社會實踐,做一個合格的高職生打下基礎。
2.體育與健康(108學時)
本課程通過體育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和有效的體育實踐,全面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使學生喜愛體育,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公平競爭的態度,以及樂觀、自信、進取的心理品質。
3.大學語文(60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兩部分,一部分以閱讀為主,精選古今中外公認的文學名篇,另一部分以寫作為主,系統介紹寫作知識。使學生學會欣賞文學名篇和掌握閱讀方法與技巧,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4.高等數學(128學時)本課程主要講授極限與連續、一元函數微分學、積分學,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分學,二重積分,無窮級數,常微分方程等。通過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高等數學運算、空間想像、數形結合、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習專業課打下基礎。
5.大學英語(128學時)
本課程是一門基礎課。以培養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為教學重點,同時傳授必要的語言知識。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較強的閱讀與本專業有關的外語技術資料的能力,聽說能力和基本的書寫外語信函等應用文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提高外語使用能力打好基礎。
6.計算機應用基礎(60學時)
主要講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字處理軟體的使用、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信息獲取、整理、加工能力
專業課
7.機械制圖與CAD(194學時,機械測繪1周,CAD實訓1周)
本課程是一門技術基礎課。主要講授投影作圖和機械制圖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正確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機械制圖國家標准。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圖示能力,讀圖能力,空間形體的想像能力,要求學生能較熟練地繪制一定復雜程度機械零件工作圖和部件裝配圖,並能按給定的要求正確標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熟練運用計算機繪圖,掌握一種計算機輔助繪圖軟體的應用。
8.工程力學(90學時)
主要講授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和材料力學。靜力學和運動學部分,使學生認識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這些規律和方法分析、解決工程實際中的力學問題;材料力學部分,使學生掌握桿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方面的知識,能熟練地對構件進行強度和剛度計算,並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9.機械設計基礎(66學時,課程設計3周)
主要講授常用機構的運動與動力分析、常用機械零件的設計等內容。本課程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構,具有分析機械運動和動力性能的能力;掌握通用機械零件的知識,具有分析、選用和設計機械零部件及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和查閱、運用有關資料的能力。
10.金屬工藝學(66學時,金工實習5周)
本課程主要講授金屬材料來源,力學性能,晶體結構鋼的熱處理,常用工程材料、鑄造、鍛壓和焊接等內容。使學生了解機械零件毛坯各種成形方法特點和應用;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金屬熱處理方法;具有選用材料、毛坯及分析毛坯結構工藝性的能力。
11.電工學與工業電子學(90學時,電工實訓2周)
電工學部分主要講授直、交流電路及常用電機、電器設備的應用知識。使學生了解常用電機、電器的工作原理,能看懂電器、接觸器控制線路原理圖。學會使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常用儀表和選用常規電器元件,並能裝調一般的控制電路。工業電子學部分主要講授交、直流放大電路、振盪電路、脈沖與數字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使學生掌握電子電路的分析方法,能閱讀電子線路圖,學會使用常用的電子儀器。
12.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44學時,大作業1周)
本課程公差部分主要講授光滑圓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圓錐度結合,螺紋結合,鍵聯接,圓柱齒輪等公差及直線尺寸鏈等內容。通過大型作業綜合訓練,使學生掌握公差配合的概念;了解有關公差標準的規定;對圖樣上常見的公差標准能正確地解釋和標注;能按公差選用原則,用類比法選擇確定合理的公差配合。測量技術部分主要講授測量技術知識,光滑工件檢測及光滑量規設計,螺紋、鍵、圓柱齒輪的測量等內容。使學生了解常用測量儀器的種類,應用范圍和檢測方法,能設計極限量規和位置量規。並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具有正確選用和使用現場常用測量儀器,對機械零件進行綜合檢測的能力。
13.液壓與氣壓技術(44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液壓傳動的相關知識,液壓元件、液壓基本迴路及典型液壓系統等內容,使學生熟悉常用液壓元件的工作原理及選用方法;能參照說明書閱讀設備的液傳動系統圖;通過綜合實驗,掌握常見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並具有調試和設計一定設備液壓系統的能力。
14.電氣控制技術(44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常用低壓電器,常用金屬切削機床繼電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組成控制線路的方法。使學生能熟練地閱讀常用機床可編程式控制制線路的原理圖。對其常見的故障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並能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組成較復雜的控制線路
15.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66學時,設計與綜合實訓1周)
本課程金屬切削原理部分主要講授刀具的幾何角度與切削要素、刀具材料、切削變形、切削力、切削熱及溫度,刀具磨損與耐用度、刀具幾何參數的合理選擇等內容使學生具有根據工藝要求合理選擇各類刀具、確定刀具幾何要素、選擇切削用量和設計標准刀具能力。
16.機械加工設備(44學時,拆裝1周,課程設計1周)
本課程主要講授機床結構性能、傳動、使用和機床設計基本知識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機床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能正確選用,合理使用,維護、保養、安裝、調試以及檢查驗收常用機床,並具有改裝機床部件和設計專用機床的初步能力。
17.機械製造工藝學(66學時,課程設計1周)
本課程主要講授工藝規程設計、典型零件加工工藝和質量,生產率,經濟性綜合分析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機械加工工藝的理論知識,了解典型零件加工的常規工藝和適用的先進工藝技術,具有編制、貫徹工藝規程和分析解決工藝技術問題的能力。
18.機床夾具設計(44學時,課程設計1周)
本課程主要講授工件的定位機構、夾緊機構和專用夾具設計等內容。使學生掌握工件的定位夾緊原理和誤差分析方法,熟悉典型機床夾具的結構特點,具有設計一般復雜程度機床夾具的能力。
19.單片機原理及應用(44學時,課程設計1周)
本課程是一門專門化課程。主要講授單片機的基本組成、原理、指令系統、存儲器、介面技術與介面晶元等內容。使學生了解微處理器、存儲器和介面電路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硬體連接的一般方法。較熟練掌握一種典型單片機的指令系統。掌握用匯編語言進行程序設計的方法及常用介面電路的使用。初步掌握一種單片計算機的軟硬體應用(如進行簡單工業控制)設計。
20.數控機床操作入門(66學時)
本課程是一門專門化課程。主要講授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主要技術參數、結構與編程、使用及日常保養等方面知識,也兼顧介紹與典型普通機床使用與保養有關的知識。培養學生正確操作典型數控機床、編制較復雜零件的加工程序的能力,具有合理選用數控機床和普通機床的類型、規格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具備分析、解決生產中與現代機床相關的實際技術問題的初步知識,具有日常保養維護、管理和改造機床的基本知識。
21.CAXA製造工程師(66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CAXA製造工程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線架造型、曲面造型、特徵實體造型、數控銑加工的基本知識、數控銑加工刀具軌跡生成與編輯、軌跡生成方法分析等,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較強的三維造型能力和數控自動編程技巧,而且能達到計算機輔助製造的目的。

5. 誰能找到有關於機械方面的書籍

1、模具實用技術200例。

2、機械工程師電子手冊

3、模具材料應用手冊

4、常用刀具數據速查手冊

5、切削加工工藝與技術標准適用手冊

6、材料硬度換算表

7、常用金屬材料七國牌號對照表

8、齒輪熱處理設計

9、富士康設計規范

10、中國機械設計大典

11、液壓元件製造工藝

12、國外新型熱琢模具鋼及其熱處理工藝

13、焊接手冊第一卷

14、機械大辭典

15、機械設計單行本全套22本

16、金屬材料新標准講座

17、熱處理技術數據手冊

18、公制、英制和美製螺紋手冊

19、世界鋼號對比完全版

20、模具實用技術200問

21、液壓缸設計

22、常用熱工參數手冊

23、熱處理150問

24、中國材料大權

25、鑽六角孔的步驟

26、最新實用金屬材料手冊

27、不銹鋼資料上下冊

28、機械設計、製造工藝、質量標准與檢測規范全書

29、機械設計禁忌手冊

30、精密儀器設計

31、新電工手冊

32、機電工程師手冊

33、刀具設計手冊

34、電器設計禁忌500例

35、國外軸承標准譯文集

36、機械工程師小網路

37、機械加工餘量手冊

38、機械設計-零件合理構形知識問答

39、金屬低溫下的強度

40、金屬低溫性能手冊

41、美容化妝400問

42、去毛刺技術手冊

43、塑料模具設計師指南

44、現代綜合機械設計手冊上中下

45、中國工業材料大典上中下

46、齒輪工手冊

47、塑料模具設計師指南

48、漸開線花鍵專用插齒刀

49、機械}模具設計

50、剃齒60篇論文

51、銑削螺紋

52、智能建築弱電圖冊

53新編液壓工程手冊

54、機械加工實用知識

55、液壓傳動簡明手冊

56中國模具設計大典

57、液壓元件手冊

58、鈑金手冊

59、五金手冊

60、國外工程圖識別圖冊

61、法蘭連接設計計算手冊

62、最新實用五金手冊

63、機電一體化技術

64、非標准機械設備設計手冊

65、起重機設計手冊

66、自動省力機械

67、機械設計手冊—常用工程材料

68、金屬切削速查手冊

69、塑料擠出模具設計圖冊

70、SOLIDWORKS高級培訓手冊

71、AUTOCAD2004設計經典—三維實例

72、兒科臨床葯物手冊

73、機械設計圖冊—機械設計的錯例與禁忌

74、液壓元件製造工藝學

75、模具材料應用手冊

76、CPSC手冊

77、中文版PHOTOSHIP7.0標准教程

78、軋鋼

79、機械零件設計手冊

80、最新實用電工技術與操作手冊

81、實用中醫家庭保健手冊

82、計算機故障速查手冊

83、凸輪機構設計

84、工裝設計

85、機械加工工藝設計手冊

86電工學重要公式實用手冊

87、機械設計手冊第5卷

88、第6篇 軸承

89、機械設計手冊(常用資料)

90、機械工程手冊

91、表面處理新技術

92、焊接手冊 (1、2、3卷)

93、熱加工與熱處理

94、五金手冊軟體版

95、世界標准鋼號手冊

96、內燃機及配件國家標准

6. 機械行業著作有哪些

《裝備工業藍皮書》由裝備工業領域第一民間智庫——中工聯創國際裝備製造回研究中心(IEM)發起調查、研究答、分析,每年出版一冊,為國內唯一一本針對裝備產業的年度專業著作,截至2014年已連續三年出版,在業內享有盛譽。

裝備工業藍皮書從實踐的角度對裝備工業的發展新形勢、新問題、新趨勢進行理論結合案例進行研究,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可讀性和實踐指導意義,對促進中國裝備工業由大到強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7. 機械歷史方面的書籍

中國機械史即指中國機械發展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機械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機械方面有許多發明創造,在動力的利用和機械結構的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許多專用機械的設計和應用,如指南車、地動儀和被中香爐等,均有獨到之處。到了近代由於特別是從18世紀初到19世紀40年代,由於經濟社會等諸多原因,中國的機械行業發展停滯不前,在這100多年的時間里正是西方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和產業革命時期,機械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遠遠超過了中國的水平。
1《中國機械史》
2《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
3《中國機械工程史料》

1《中國機械史》
出版:台灣越吟出版社 作者:陸敬嚴,(1939~),江蘇宿遷人,同濟大學機械繫任教,中國機械史學會常務理事,《美中經濟導報》(美國)高級顧問。 簡介:在書中,作者綜述了中國古代機械的發展,屬於通史性質,體例編排以歷史發展年代為經,呈現了中國機械的發展規律;並以機械分類及重要的人物為緯,加以敘述評論,描摹出中國機械在各時期的發展水準、主要特點、及相互關系;該書強調聯系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整體狀況和社會發展背景進行分析論述,為認識古代中國社會的變遷提供了新的視角。作者還分析中國近代機械技術落後的原因,認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經驗教訓具有重要的價值,未來中國科技的騰飛特別有賴於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善。

2《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
該書共分10章,篇幅較大,內容充實,史料豐富。所以形成以上特點,主要因該書的編者隊伍的組成,是從全國的機械史研究者中選擇的,編寫任務結合編者的日常工作,盡量發揮其特長,因而能使該書達到相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了中國機械史及當前的研究情況與水準,很有價值。尤其對業內人員幫助很大。 機械史乃至科技史領域是基礎研究,一直受到經費的困擾,這次30大本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這樣重大課題所以能得以實施,也因為有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及所屬的科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使這項工作沒有了後顧之憂。文明古國終於在世紀交替之際有了一本較為可觀的機械史著作,但它畢竟只是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不是完整、獨立的機械史作品。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古代機械成果種類多、數量大、出現早、水平高。中國古代機械史的研究當大有可為,但現實的情形卻恰相反,20世紀的大半時間內,國內一直沒一部高水平的機械史專著,近年來有一些重要作品問世,但許多研究領域仍屬空白,出版的著作太少了。本文將為一個世紀以來國內機械史研究和出版狀況作一小結, 並藉此呼籲科技史界有更多人才投身機械史研究,有更多優秀的相關專著問世。

中國機械史的奠基人和開山之作
20世紀之前,未見有機械史方面的專門著作。後零星地出現了一些機械史方面的文章及資料。直到1935年,才出現了第一本機械史方面的專門著作——《中國機械工程史料》,該書的作者為中國機械史研究的奠基人劉仙洲先生。 《中國機械工程史料》為32開本84頁,約5萬字,包括插圖約50幾幅。

8. 中國機械史的相關書籍

《中國機械史》
出版:台灣越吟出版社
作者:陸敬嚴,(1939~),江蘇宿遷人,同濟大學機械繫任教,中國機械史學會常務理事,《美中經濟導報》(美國)高級顧問。
簡介:在書中,作者綜述了中國古代機械的發展,屬於通史性質,體例編排以歷史發展年代為經,呈現了中國機械的發展規律;並以機械分類及重要的人物為緯,加以敘述評論,描摹出中國機械在各時期的發展水準、主要特點、及相互關系;該書強調聯系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整體狀況和社會發展背景進行分析論述,為認識古代中國社會的變遷提供了新的視角。作者還分析中國近代機械技術落後的原因,認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經驗教訓具有重要的價值,未來中國科技的騰飛特別有賴於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善。
《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
該書共分10章,篇幅較大,內容充實,史料豐富。所以形成以上特點,主要因該書的編者隊伍的組成,是從全國的機械史研究者中選擇的,編寫任務結合編者的日常工作,盡量發揮其特長,因而能使該書達到相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了中國機械史及當前的研究情況與水準,很有價值。尤其對業內人員幫助很大。
機械史乃至科技史領域是基礎研究,一直受到經費的困擾,這次30大本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這樣重大課題所以能得以實施,也因為有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及所屬的科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使這項工作沒有了後顧之憂。文明古國終於在世紀交替之際有了一本較為可觀的機械史著作,但它畢竟只是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不是完整、獨立的機械史作品。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古代機械成果種類多、數量大、出現早、水平高。中國古代機械史的研究當大有可為,但現實的情形卻恰相反,20世紀的大半時間內,國內一直沒一部高水平的機械史專著,近年來有一些重要作品問世,但許多研究領域仍屬空白,出版的著

作者劉仙洲(1890 -1975)
作太少了。本文將為一個世紀以來國內機械史研究和出版狀況作一小結, 並藉此呼籲科技史界有更多人才投身機械史研究,有更多優秀的相關專著問世。
中國機械史的奠基人和開山之作
20世紀之前,未見有機械史方面的專門著作。後零星地出現了一些機械史方面的文章及資料。直到1935年,才出現了第一本機械史方面的專門著作——《中國機械工程史料》,該書的作者為中國機械史研究的奠基人劉仙洲先生。 《中國機械工程史料》為32開本84頁,約5萬字,包括插圖約50幾幅。它分門別類地匯總了分散在古籍中的史料,除千餘字的「緒論」外,一般為摘自古籍的內容,很少有說明文字。這本書的貢獻在於它將有關資料初步加以系統化,進行歸納與整理,起到了規劃隴畝、修橋鋪路的作用,對以後的機械史研究影響很大。從後人的眼光看,當然會覺得這本書比較粗糙,資料不夠豐富,分類方法也可商榷,但這都無損於它的巨大價值。 「史料」一書作者劉仙洲先生,原名鶴,又名振華,號仙舟,是我國著名的機械工程專家、機械工程教育家。1890年1月27日生於河北完縣農村,1918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機械繫,1924年34歲時即任北洋大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任清華大學第一副校長 當時清華大學校長由高教部長蔣南翔兼任 ,並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及中國農業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他一生著作很多,著有書籍20多種,論文30多篇,共達300多萬字。而後期他的貢獻較多地集中在機械史方面。他一生社會、行政工作都很多,完成這些著述實屬不易。 他一向認為中國機械史因記載不詳,宣傳不夠,他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情況。他不但積極倡導機械史研究,而且還身體力行,在機械史這片園地上以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幾十年間,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使得機械史這塊原本荒蕪的原野上出現了片片綠洲。他的許多論文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中的十幾項:如張衡和一行的水力天文機械、指南車、記里鼓車、沙漏等,都已由中國歷史博物館在王振鐸先生主持下復原製作出實物模型,在該館陳列。
文明古國只有半部機械史經過劉仙洲先生幾十年辛勤開拓,條件漸漸具備,他對自己以往的機械史研究作了階段性的總結,寫成《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 第一編 》,由科學出版社1962年5月在北京出版。該書篇幅並不大,只14萬多字,但它的價值巨大。它首次對古代機械成就作了歸納與整理,內容很有系統,史料也很豐富。完全不同於有些出版物有用的材料很少,而水分和添加劑很多,徒有其表。這部著作顯然沒有完篇,因此劉仙洲先生明確標出該書只是「第一編」。「第二編」的編寫工作,由於他太忙之故,未等編著完篇,十年浩劫就降臨了中國大地,劉仙洲先生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再也無法正常工作了。劉先生念念不忘自己未竟的事業,就在1970年他80歲的生日那天,他忍辱負重,給當時直接由「四人幫」控制的清華大學的領導,工工整整地寫了—份「我今後的工作計劃」,並將機械史「第二編」的十章目錄附在「計劃」之後,希望給他最起碼的寫作條件,允許他完成雲繞心間的機械史的寫作。但是,他的這一合理要求,再次遭到了「四人幫」的粗暴拒絕。 劉仙洲先生晚年的身體十分虛弱,只能靠輸液來維持生命,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工作著,常常半卧在病床上,用放大鏡閱讀文獻,用顫抖的手,艱難地撰寫文稿。就在1975午10月16日那天,當他在未完成的機械史手稿上寫下了他生命中最後一個字——「燕」字之後,他那隻曾經寫下了三百多萬字手稿的手,再也無力握管,筆從他手中滑落地下,他為中國機械史的研究作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從此長眠不醒,為滿門親屬、滿園桃李留下了無盡的悲傷,也為後人留下了永難彌補的損失。 當然不能說,這一時期完全沒有機械史,例如:為滿足機械工程師進修大學教學之需,北航的郭可謙教授和我編寫了有關教材,在1985年刊印發行《中國機械史講座》,出版後又作修改,並改名為《中國機械發展史》於1987年重新刊印發行。但這兩本書都是教材,內容不可能十分豐富,印製也比較粗糙,所以在社會上的影響不很大。 雖說任何一門新學科的建立,都不是一代學者的努力所能完成的,但38年來中國一直只有半部像樣的機械史,時間畢竟太長久了,文明古國呼喚機械史出現。這種情況直到2000年才有了根本改變。
《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
順應國內外的要求,中國科學院決定組織編寫、出版《中國科學技術史》,總數有卅種,總主編為當時中科院院長盧嘉錫先生。這項計劃也使中國機械史的編寫及出版峰迴路轉。當時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所長華覺明先生和我被任命為其中「機械卷」的主編。當時困難很大。因為我剛做完大手術,右肢幾近癱瘓,但編寫機械史是我多年的宿願,我希望盡早結束文明古國只有半部機械史的尷尬局面,也完成劉仙洲先生的未竟之志,故還是欣然承擔這一任務。經過10位作者近10年的努力,終使這一願望在2000年成為現實。 《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共分10章,篇幅較大,內容充實,史料豐富。所以形成以上特點,主要因該書的編者隊伍的組成,是從全國的機械史研究者中選擇的,編寫任務結合編者的日常工作,盡量發揮其特長,因而能使該書達到相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了中國機械史及當前的研究情況與水準,很有價值。尤其對業內人員幫助很大。 機械史乃至科技史領域是基礎研究,一直受到經費的困擾,這次30大本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這樣重大課題所以能得以實施,也因為有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及所屬的科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使這項工作沒有了後顧之憂。文明古國終於在世紀交替之際有了一本較為可觀的機械史著作,但它畢竟只是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不是完整、獨立的機械史作品。
期待有關研究更進一步
在2003年3月,位於台北市的越吟出版社又出版了由我撰寫的《中國機械史》 以下簡稱「機械史」 。該書很有特色,與幾年前所出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對比,在編排順序、作者多少、篇幅大小、基礎高低上都有著比較明顯的不同。而「機械史」更適合一般讀者,尤其是求知旺盛的青少年讀者。總之,「機械卷」更利於提高業務水平,而「機械史」因簡練明快、通俗易懂,適應面更廣。 作為文明古國應有不同風格、不同特色的多部機械史。按此,已出版的著作就太少了,論文也不多,不少領域研究得也很不夠,有些領域幾乎還是一片空白。我認為,我國的機械史研究和專著出版應當推進至不同時間段、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等各個層面上,以不負文明古國燦爛的機械成就。

9. 請介紹幾本介紹中國重工業發展歷史的書籍

中國的重工業發展的較晚,其記錄方面的專業書還沒聽說 ,如果你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或發展,我可以說點你參考一下:
中國進入重化工業時代——分析與判斷

2004年始,有關中國進入重化工業時代的言論不絕於耳,2004年1月20日,中新社報道,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斷言——「中國工業進入重化工業時期,中國工業經濟進入新的經濟增長平台。」此後陸續有相關分析出現,一些省市也紛紛發表本地區已經「挺進重化工時代」的宣言。對此,我們該如何判斷和應對?

中國進入重化工業時代?
2004年第4期《中國科技財富》刊載封面文章「中國進入重化工時代」,文章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78年-1984年,是我國經濟從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壞中得到恢復,農村改革全面展開的時期。第二階段從1985年-1992年,是我國非農產業較快發展的時期。第三階段從1993年-1999年,是我國重化工時代前導時期。第四階段從2000年至今,我國進入重化工時代。
文章認為,肇始於2000年,而爆發於2003年的這輪經濟增長明顯地具有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特徵。電力、鋼鐵、機械設備、汽車、造船、化工、電子、建材等工業成為國民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究其內在原因,在我國,長期存在著能源、交通、通信等產業「瓶頸」對國民經濟產生制約的這一最突出的矛盾,而經過十幾年的迅速發展,我國具備了解決上述矛盾的實力。隨著能源、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展,電力、運輸車輛、建築材料、鋼鐵、有色、石油化工和機械電子等產品和建築業的需求被帶動了起來,並推動了第二產業的發展。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居民消費結構的大幅度升級是中國進入重化工時代的主要動力;中國正在邁向世界製造業中心,為重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新技術革命為中國進入重化工時代提供了技術支撐。而這個階段目前還遠未結束,從其它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歷史來看,這一發展過程預計還將持續15-20年。
2004年8月18日的《上海證券報》登載李佐軍的一篇文章,他指出,我們說中國經濟進入新的重化工業階段,不是一種「應該怎樣」的倡導(即規范分析),而是一種「是什麼」的判斷(即實證分析)。重化工業階段的到來既給我們帶來一些機遇,也給我們帶來許多挑戰。不管喜歡不喜歡,重化工業大發展是工業化進入中後期階段的一般規律,既阻擋不了它,也躲避不了它。正確的態度是面對它,因勢利導,及時抓住其中的機遇,積極應對帶來的挑戰。
作者認為,中國進入重化工業有以下理由:第一,工業化進入中後期階段,即進入重化工業(或資本品工業)比重不斷上升的階段。第二,我國的消費結構正在升級,部分居民已進入「大額消費階段」,對重化工業產品產生了巨大需求。第三,在全球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製造業關注的目標,開始向世界製造業中心邁進,這就為重化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第四,市場機制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開始發揮主導作用,民營資本開始進入重化工業,為重化工業的大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第五,城鎮化速度明顯加快,為重化工業發展提供了空間聚集條件。第六,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技術革命對重化工業發展形成了支撐。第七,農業生產的進步和糧食問題的基本解決,也為重化工業重新大發展提供了支持。

最近幾年,大量外資和民營企業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以前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重化工業投資領域,將大量資金注入中國的鋼鐵、電解鋁、石油、化學等產業當中,使原本就在加速的中國重工業化步伐變得更加急促。能源緊張等問題突然顯現,煤、電、油、運供應全面緊張,資源約束「瓶頸」日益凸顯,在2004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資料,隨著汽車、房地產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升溫,2004年前11個月在39個工業大類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實現利潤16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7%;鋼鐵行業911億元,增長66.3%;建材行業345億元,增長48.7%;有色金屬行業利潤246億元,增長71%。新增利潤前五大行業分別是石油開采、鋼鐵、化工、電子通信、煤炭,占整個工業新增利潤的56.7%。
2004年中央進行的宏觀調控一方面使人們認識到了「局部過熱」和「盲目投資」的嚴重性,也從另一個角度使人們更深程度地認識到了「能源危機」背後所隱藏的深層經濟原因——中國當前經濟增長方式的「重型化」特徵,從而促使人們認真考慮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性。

吳敬璉:警惕結構調整中出現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傾向
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先生2004年11月16日在《國研網》發表題為《注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謹防結構調整中出現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傾向》的文章,他警告說:中國經濟片面重型化有危險,將導致中國能源危機。該文在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他認為,自「十五」計劃時期以來,中國經濟結構是在向重型方面轉化,但這種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創造就業的能力有限,相反,會引起全國性的能源短缺。他強調,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應依靠高投入,而應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東亞經濟危機就是過於依靠高投入發展的後果。小企業的發展、第三產業、IT產業的發展,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有極大的作用,並且能吸引大量勞動力。
近年來,國內一些學者根據德國的霍夫曼(W.G.Hoffmann)等經濟學家的理論,主張工業化的中後期應該發展重化工業,並認為中國經濟進入新的重化工業階段符合客觀規律,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有長期的刺激作用。這一理論是根據西方一些國家的發展經驗總結的。但吳敬璉認為,霍夫曼的理論「還未被證實」,而「我們一些地方依據霍夫曼等人的理論進行結構升級的結果是很快出現資源短缺。」另外,在2004年7月的政協十屆六次常委會上,吳敬璉也指出,「我們這樣資源緊缺的國家,不能沿著別人走過的道路再走一遍。」
吳敬璉還指出,出現「重化工熱」不是市場調節的結果,而是各地政府調節的結果。一是因為政府作為調整主體,財政收入、政績考核決定政府必然要搞產值大、稅收高的重化工業;二是因為政府也有能力發展重型工業,它擁有土地和貸款權這兩個最大的資源。
在2004年12月16日舉行的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吳敬璉又重申了這個觀點,他說,目前經濟發展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在政績考核辦法、財政體制和扭曲的要素價格上,與舊發展模式相適應的體制和政策仍在起作用。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不少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城市建設的「形象工程」和重化工業的「政績工程」,由此走上了靠投資、拼資源、損環境的粗放增長方式。
然而,這種「重化工業」的發展模式帶來了許多問題:首先,相對貧瘠的自然資源無法支撐高資源浪費的重化工業發展。2003年,中國GDP佔世界的4%,然而,這一GDP的實現所消耗的石油佔世界的7.4%,原煤則為31%。其次,十分緊缺的資本資源無法支持高資本投入的粗放增長。此外,重化工業的發展模式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並且加重了解決就業問題的困難,並加劇了貧富分化。
吳敬璉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走出一條提高效率的新型發展模式,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話來說,就是「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結構升級是要實現資源配置最優,而不是多數人所認為的發展重化工業。」

林毅夫:目前的重工業熱不符合中國國情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最近也呼應吳敬璉的觀點,在2004年12月23日的《經濟參考報》上,林毅夫指出,中國經濟近兩年來加速重工業化並不像許多人以為的那樣,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了某個階段,產業升級自然帶來的結果。產業結構當然會不斷升級,但這一輪重工業化應該講還是有點走進了岔路。他說,目前這一輪重工業熱不符合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國勞動力過剩,應當更關注勞動密集型而不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現在的情況卻是,沒有比較優勢的重化工業得到政府銀行支持,許多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卻無法取得銀行貸款。據統計,重工業每1億人民幣的投資可創造5000個就業機會,輕工業同樣的投入卻能創造出三倍的就業崗位。而且重工業需要的是專業技術產業工人,無法吸納中國數以億計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村勞動力。他指出,中國的現實是勞動力便宜,資本昂貴,現階段大力發展沒有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業,結果很可能是銀行壞賬大量增加。而資本密集型大企業容易取得貸款也說明,目前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的銀行體系不利於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中國更多地需要中小型銀行給這些中小企業服務。

厲以寧:重型化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階段
厲以寧最近在呼應吳敬璉的觀點時表示:「吳敬璉反對片面『重型化',我是同意的。但是重化工的發展階段也確實存在。」他總結說,「在借鑒西方國家發展經驗的時候,小國可以跳過重化工發展階段直接以發展新興技術為主,但是大國必須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和工業基礎,因此重化工階段不可逾越。」
有分析認為,厲以寧的觀點與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傳出的經濟發展思路暗合。首先,厲以寧說,作為大國的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和工業基礎,這正是國家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潛台詞」。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此前解讀「穩健財政政策」時指出,中央財政和長期建設國債投資將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支持力度。雖然重化工發展帶來的能源消耗問題不容忽視,但厲以寧認為,「重化工的階段雖然不可避免,但技術的跳躍性發展仍可實現。」他建言,在重化工的發展過程中加強技術創新,減少能源消耗。而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旨在節約能源的「循環經濟」模式首次被提到了明年的中國經濟戰略上。
此外,厲以寧也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工業現狀提出警告:「目前我國工業發展的問題是,外資使用了國內廉價的勞動力,消耗了中國的能源,最後賺取利潤離開。」他表示,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產品,完成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

中國不應躲避經濟重型化
匯豐銀行中國研究部經理趙令彬在2005年1月3日的《大公報》上撰文指出,中國不應躲避經濟重型化。他認為,實際情況顯示重型化確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繞過的階段。故當局應為其適度及深化發展創造更佳條件,並盡力紓緩其負面影響,如一面支持有效益、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另方面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這要求有更細致的結構調整措施,而絕非一刀切地否定重型化路向。
他認為,吳、林的思路值得商榷。首先,目前的重型化是經濟發展到某個階段後的自然伸延,而且是由市場主導的,故完全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並構成了當前的國情。換言之反對的思路不符市場導向及國情。從發展角度看,回顧二十餘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軌跡,可見最初是以勞力密集加工業起家,隨後在90年代中後期開展高科技產品加工,到新世紀又開始了重工業化的新發展階段。新階段可說是上兩階段的順勢伸延,項目大都是為加工業提供原材料及設備的上游產業,由此亦有助擴大中國的產業基礎及生產增值鏈。重工業本身雖未必能創造很多就業,但如能為下游加工提供更好發展基礎,則可間接推動就業增長,並因而有助減低貧富差距。
經濟重型化既符合供給方面的發展規律,也順應了需求方面的轉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令住房、汽車及電氣化消費模式擴散,對重工產品特別是能源、小車及建材等的需求亦迅速增加,因而拉動了重工發展。經濟若不走向重型化便難以滿足人們改善生活的要求。從長遠看中國不可能不造車、不煉鋼而能令13億人民出有車、住有屋,因絕不可能單靠進口滿足所需。
趙令彬認為,經濟重型化是由市場主導的。許多大型化工及汽車製造等項目都是由跨國企業投資,規模每以十億美元計。當然也有大型國企提升競爭力後作出的業務擴張:不少大項目正是國企與外商實行強強聯合的結晶。這批有水平、有市場的投資很難說是「粗放型」增長。至於中小企業轉向重型化發展也是受市場驅動:為追求高需求帶來的高利潤而轉向,正反映靈活進取的企業家精神,絕不應橫加指責。目前大量沿海尤其浙江的民企正到西部找尋商機,投入不少包括電、煤、冶煉等重工項目,對開發西部及支持東部加工業發展作出了貢獻。一些中小民企轉搞摩托、汽車亦已卓然有成,為發展民族產業另樹新幟。顯然,絕無中小企業不可搞重工之理。無疑一切要依法規辦事,投資亦須注意風險。民企轉向將有成有敗,但汰弱留強是市場機制運作結果,而不能由學者扮演中央計劃者來妄下定論。另一方面,相對各類企業的靈敏,政府顯然反應遲緩,根本未能預計經濟重型化的到來,兩年前還基於經濟過剩的設想忙於控制鋼鐵、煤炭及電力等行業的生產及投資。所以這一輪重型化發展是市場糾正規劃偏差的好例子。
此外,林毅夫的「不符優勢論」有很大片面性,因為:(一)如中國真的沒有發展重工優勢,那麼到來投資重工的眾多跨國大企業都錯了?市場也都錯了?(二)優勢是可變的,不能只用靜態模式看待,更要採用動態分析。中國經多年迅速發展已累積一定的資金及技術能力;足可推動一些資本及技術密集項目上馬。事實上目前中國已有本、外幣資金同時過剩而勞力局部不足的情況;民工荒對勞力密集加工業打擊頗大。幾年前當外商台商開始在中國內地投資高科技的晶圓加工項目時,林便聲稱這不符中國優勢。但中芯等大型項目進展良佳,更多投資亦接踵而來。看來市場正與林的理論背馳,日後其中一方須作調整。
趙令彬提出,重化工業中的問題可由調控措施緩解。供求短期失衡乃市場經濟常見現象:發展每非循直線而是波浪或梯級型軌跡前進。問題可由調控措施緩解,主要是防止大起大落。在2004年中國便採取了必要的調節政策而避免了因重型化而導致經濟過熱。無論如何,不應因暫時的失衡而否定重型化的長遠發展方向,要分清短期及遠景的不同目標。對於目前的資源瓶頸,短期只能靠擠下部分重工項目以作緩解,但從長遠看這種發展中的問題只能由持續發展,特別是重型化發展來作根治:重型化帶來的問題同時也是這種發展不足的體現。
趙令彬指出,總之,實際情況顯示重型化確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繞過的階段。故當局應為其適度及深化發展創造更佳條件,並盡力紓緩其負面影響,如一面支持有效益、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另方面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這要求有更細致的結構調整措施,而絕非一刀切地否定重型化路向。在進行經濟分析時,亦要更緊貼和尊重市場趨向,否則難以把握新發展形勢。

部分學者對「重化工時代」的判斷
2004年12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了該報對部分經濟學者的采訪,對於「我國已經進入重化工時代」的說法如何判斷,又如何解決由此帶來的問題呢?學者們表達了如下的看法:

盧中原:現在是以重化工業加速成長、比重迅速提高為特徵的一種經濟上升期。
中國目前新一輪的重化工業加速拉動經濟高速成長非常明顯。重工業占經濟比例1999年是58%,2003年是64.3%,今年(2004年)預計超過65%,應該說,現在是以重化工業加速成長、比重迅速提高為特徵的一種經濟上升期。但是不要簡單的概括為「重化工業時代」,包括吳敬璉老師在內,很多人都覺得不妥,反對意見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的,一種說法是容易導致地方的盲目擴張,經濟增長進一步的粗放。

張曙光:重化工業的趨勢是明顯的。
政府現在要做的不是直接去推動,而是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去做文章,使這個趨勢能夠走得穩妥一些。比如說,在這個過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必然很大,政府能不能把文章做在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方面。政府提出一些要求,發布一些有關的信息,這對於整個過程更有利。

彭志龍:基礎設施搞得太多帶動重化工業的高速增長。
重化工業發展這么快,從需求方面看是投資帶來的。進一步分析發現,我國投資之所以會這么快,除了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有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特殊原因,這就是地方政府把城市建設規模搞得太大了。現在很多省會城市、地級市、縣區都在大搞城市建設,超常規發展。由於這類基礎設施搞得太多,對重化工業產品需求量很大,所以帶動了重化工業的高速增長。

魏加寧:不是每個省市都要搞重化工。
假定重化工戰略是對的,也並不是每個省市都要搞重化工。對於國外經驗也有誤讀的一面。日本、韓國戰後的確搞了重化工,但是在搞重化工的同時,還搞了一個「一村一品」運動。日本搞重化工也只是幾個大的鋼鐵廠,並不是全國各地都搞重化工。這是我們與國外的一個重要區別。今年(2004年)我們到地方調研的時候發現,到處都在上重化工項目。四川、內蒙不用說,就連浙江、海南也都在上重化工項目。這除了所謂「政績工程」以外,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與目前的財稅體制有關。地方財政困難,轉移支付又沒跟上,因此想方設法培養與地稅相關的稅基。搞房地產、上汽車項目都與此有關。

王大用:通過調節市場行為防止產業結構過分重型化和過分消耗資源。
我國正進入國民財富的快速積累時期,這是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後必然經歷的一個發展階段。一是城市化,二是全國范圍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消費更容易波動,而且波動幅度通常也比較大。長期的高投資形成對重化工業產品的旺盛需求,在市場調節下,帶動重化工業高速增長,對能源、礦產資源的消耗過大,也帶來對環境的污染。快速的城市化不僅是導致高強度投資的核心力量,而且消耗我國十分稀缺的耕地資源。在這里,單純市場調節的結果與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發生矛盾。因此,通過調節市場行為,防止我國的產業結構過分重型化,防止過分消耗我國的能源、耕地、淡水和環境等資源,也應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任務

10. 急急!關於機械及其自動化書籍推薦,與這個專業相關的大神們快快進來

1,關於機械的,先看機械制圖,再看機械製造,機械設計等,關於英語,到大學里找個專機械專業的學生屬,買本他們的英語教材,那是最好的英語讀物,是機械方面的專業英語
2,自動化,先看電工電子,熟悉模擬電路,單片機,門電路(與門,或門,非門,等)想學執行機構,學西門子PLC,那是在中國工控市場佔70%以上的,
都精通了,恭喜你,你就是工業自動化控制行業的工程師了

熱點內容
三個字的電影名 發布:2024-08-19 09:10:03 瀏覽:417
台灣紅羊經典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2:17 瀏覽:767
搞笑電影范冰冰梁家輝開戰 發布:2024-08-19 08:53:18 瀏覽:917
免費午夜激情 發布:2024-08-19 08:42:15 瀏覽:831
40分鍾左右的英語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8:43 瀏覽:695
電影宋基美娜 發布:2024-08-19 08:27:04 瀏覽:942
宿舍都變成女的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7:59:35 瀏覽:897
台灣恐怖片喪屍 發布:2024-08-19 07:57:21 瀏覽:179
免費觀看qq群 發布:2024-08-19 07:53:00 瀏覽:921
4級片名字 發布:2024-08-19 07:39:14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