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模具零件用英語怎麼說
① 壓鑄模零件如何進行熱處理
1、淬火設備為高壓高流率真空氣淬爐。
(1)淬火前:採用熱平衡法,提高模具加熱和冷卻的整體一致性。對凡是影響到這一點的薄壁孔、溝槽、型腔等,都要進行填充、封堵,盡量做到模具能均衡加熱和冷卻;同時,注意裝爐方式,防止壓鑄模在高溫時因自重而引起的變形。
(2)模具的加熱:在加熱過程中要緩慢加熱(用200℃/h升溫),並採用兩級預熱方式,防止快速升溫造成模具內、外溫差過大,引起過大的熱應力,同時減小相變應力。
(3)淬火溫度與保溫時間:要採用下限淬火加熱溫度,均熱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一般由壁厚和硬度來確定均熱時間。
(4)淬火冷卻:採用預冷方式,並通過調節氣壓與風速,有效的控製冷卻速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實現理想冷卻。即:預冷到850℃後,增大冷卻速度,快速通過「C」曲線鼻部,模溫在500℃以下則逐漸降低冷卻速度,到Ms點以下則採用近似等溫轉變的冷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淬火變形。模具冷卻到約150℃時,關閉冷卻風機,讓模具自然冷卻。
2、退火包括鍛造後的球化退火和模具製作過程中的去應力退火兩部分。其主要目的:在原材料階段進行結晶組織的改良;方便加工而降低硬度;防止加工後變形和淬火裂紋而去除內應力。
(1)球化退火。模具鋼經鍛造後,鋼的內部組織變成不穩定的結晶,硬度高切削困難,且此種狀態的鋼,內應力大,加工後容易變形和淬裂,機械性能差,為使碳化物結晶變成球化穩定組織須進行球化退火。
(2)去應力退火。對有殘留應力的模具鋼進行機械加工,加工後會產生變形,如果機械加工後仍留有應力,則在淬火時會發生很大的變形或淬火裂紋。為防止這些問題發生,必須進行去應力退火。
模具製作過程中一般進行三次去應力退火:
(1)在切削掉原材料體積的1/3以上形狀或對原材料厚度1/2深度加工時,加工餘量留有5~10mm,進行*次去應力退火。
(2)在精加工留有餘量(2~5mm)時,進行第二次去應力退火。
(3)在試模後,淬火前進行第三次去應力退火。
3、回火淬火的模具冷卻到約100℃時,就要立即進行回火,以防止繼續產生變形,甚至開裂。回火溫度由工作硬度來確定,一般要進行三次回火。
4、氮化處理一般壓鑄模經淬火、回火(45~47HRC)後就能使用,但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蝕性和抗氧化性,防止粘模,延長模具的壽命,必須進行氮化處理。氮化層深度一般為0.15~0.2mm。氮化後需要打光,磨去白亮層(厚約0.01mm左右)。
5、幾點說明
(1)模具的熱處理變形是由於相變應力、熱應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正確選材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毛坯的鍛造,要採用六面鍛造的方法,反復鐓拔。同時,在模具的設計階段就必須注意,使壁厚盡量均勻(壁厚不均勻時要開工藝孔);對形狀復雜的模具,要採用鑲拼結構,而不採用整體結構;對有薄壁、尖角的模具,要採用圓角過渡和增大圓角半徑。在熱處理時要作好數據記錄,長、寬、厚各方向上的變形量,熱處理條件(裝爐方式、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硬度等),為日後模具的熱處理積累經驗。
(2)壓鑄模的加工一般有兩種工藝流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第一種:一般壓鑄模。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5~10mm)→粗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2~5mm)→精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後、淬火前)→淬火→回火→鉗修→氮化。第二種:特別復雜的及淬火很易變形的模具。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5~10mm)→淬火→回火→機、電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2~5mm)→機、電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後)→鉗修→氮化。
② 壓鑄模成型零件結構形式有哪些
成型零件是指在模具中構成禱件形狀的部分,它與熔融金屬直接接觸。其內結構形式有: 1)整體容式(見圖1)。型腔和型芯在模板上直接加工出來,無動、定模套板,導向零件也設在模板上。 圖1 整體式型腔 (型腔部分) 這種結構適用於型腔較淺、單型腔、小型腔、型腔易加工,生產批量小,允許不進行熱處理的模具。有時由於受壓鑄機拉桿距離的限制而不允許模具外形尺寸過大時,也有採用整體式的。 2)鑲拼式(見圖2)。型芯和型腔作為鑲件安裝在動、定模套板內,這種形式稱為鑲拼式。由於鑲件尺寸相對較小,所以加工方便,利於熱處理,易於
③ 壓鑄模是什麼模具
將熔融合金在高壓、復高速條件制下充型,並在高壓下冷卻凝固成形的精密鑄造方法。壓鑄模<壓力鑄造模具>(die-casting die) 壓力鑄造成形工藝中,用以成形鑄件所使用 模具圖
的金屬模具。
壓鑄模結構組成 :
定模:固定在壓鑄機定模安裝板上,有直澆道與噴嘴或壓室聯接 動模:固定在壓鑄機動模安裝板上,並隨動模安裝板作開合模移動合模時,閉合構成型腔與澆鑄系統,液體金屬在高壓下充滿型腔;開模時,動模與定模分開,藉助於設在動模上的推出機構將鑄件推出.
二).壓鑄模結構根據作用分類
型腔:外表面直澆道(澆口套) 成型零件二)澆注系統模澆道(鑲塊) 型芯:內表面內澆口 余料 (三)導准零件:導柱;導套 (四)推出機構:推桿(頂針),復位桿,推桿固定板,推板,推板導柱,推板導套. (五)側向抽芯機構:凸台;孔穴(側面),鍥緊塊,限位彈簧,螺桿. (六)排溢系統:溢澆槽,排氣槽. (七)冷卻系統 (八)支承零件:定模;動模座板,墊塊(裝配,定位,安裝作用)
④ 壓鑄模具零件圖公差該這么標
高溫下工來作的零件,要注意自不要過盈配合,一般軸-0.005/-0.01孔+0.005/-0,考慮到加工能力和溢邊值可以適當放寬公差,但不能超過溢邊值
http://..com/question/302722342.html?an=1&si=8
⑤ 壓鑄模具薄壁桶形零件在設計時的關鍵問題
壓鑄是一種金屬鑄造工藝,其特點是利用模具內腔對融化的金屬施加高壓。模具通常是用強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這個過程有些類似注塑成型。大多數壓鑄鑄件都是不含鐵的,例如鋅、銅、鋁、鎂、鉛、錫以及鉛錫合金以及它們的合金。
⑥ 壓鑄模具的結構名稱以及作用
壓鑄模的結構單元:
成形部分——構成型腔的部分 包括:固定的和活動的鑲塊與型芯
模架——各種模板、座架等構架零件。作用是將模具各部分按一定的規律和位置加以組合和固定,並使模具能夠安裝到壓鑄機上。
導向零件——准確的引導動模和定模合攏或分離。
頂出機構——將鑄件從模具上脫出的機構,包括頂出和復位零件,還包括這個機構自身的導向和定位零件。
澆注系統——與成形部分及壓室連接,引導金屬液按一定的方向進入鑄型的型腔部分,直接影響金屬液進入成形部分的速度和壓力。由直澆道、橫澆道和內澆口等組成。
排溢系統——是排除壓室、澆道和型腔中的氣體的通道,包括排氣槽和溢流槽。
其他——緊固用的螺栓、銷釘以及定位用的定位件等。
由於鑄件形狀和結構上的需要,常設抽芯機構。
為保持模具溫度場的分布符合工藝的需要,模具內還設有冷卻裝置或冷卻-加熱裝置。
成形部分:
由決定零件內外輪廓幾何形狀和尺寸精度的零件組成,形成壓鑄件外表面的為型腔,內表面為型芯,包括鑲塊和型芯。11、12、13、14、15、20
模架:
動、定模座板 1、10;動、定模套板4、 9;支撐板 3;定位件、緊固件 2、5、6、7、8;
導向零件(導柱、導套):
確定動定模的相對 位置,保證運動導向精度,安裝在動、定模套板上。18、21
推出復位機構:
推桿 24
推管
復位桿 25
導柱導套 18、21
推桿固定板 28
推板 27
澆注系統:
直澆道:模具澆注系統的入口到橫澆道的通道 16
橫澆道 :從直澆道的末端到內澆道的一段通道 15
內澆口:金屬液進入型腔的通道與入口
澆口套 :形成直澆道 17
分流錐:正對直澆道,作用是分流金屬液,使之能平穩的改變流向。
導流塊:是澆注系統中的金屬液能平穩的改變流向 19
⑦ 什麼是3D圖檔,壓鑄模具
3D圖檔,就是用UG、PROE、SOLIDWORKS(這3個是常用的三維機械設計軟體)等三維設計軟體,繪製版的三維造型權圖檔。
壓鑄模具由於型腔比較復雜,現在的模具設計製造廠家,幾乎全部用三維設計軟體設計壓鑄模的零件圖紙。
步驟:
1、先用三維設計軟體繪制壓鑄件的毛坯造型;
2、對壓鑄件的毛坯造型進行分模,設計出壓鑄模的動模鑲塊、定模鑲塊、滑塊、鑲件和型芯等零部件;
3、壓鑄模的型腔部分三維設計完畢,模架部分可以三維設計,也可以用AUTOCAD等二維設計軟體進行二維設計(現在,比較先進的壓鑄模廠家,型腔和模架全部都用三維設計了,而且是模塊化的。AUTOCAD也有三維模塊,但是用的人很少);
4、對三維設計的零件,復雜的型腔鑲塊進行加工中心編程加工,簡單的模架部分,出二維零件圖,去車銑刨磨加工生產。
壓鑄模設計中,用三維軟體設計的零件圖紙和裝配圖紙,就是壓鑄模具的三維(3D)圖檔。
⑧ 壓鑄模具設計的步驟
壓鑄模具的設計步來驟如下:
1、壓鑄件工自藝性分析,包括合金、鑄件結構和壓鑄件技術分析;
2、工藝方案設計,包括分型面、澆口位置、澆注排溢系統、型腔數量、抽芯方案和數量、壓鑄件頂出方案、壓鑄機選用等方面確定和設置;
3、澆注和排溢系統設計。包括工藝參數確定、內澆口尺寸的計算、澆注系統形狀尺寸確定和排氣槽渣包的位置尺寸計算;
4、壓鑄模結構設計。包括鑲塊、型腔、抽芯、頂出、冷卻水、加熱管道等方面的設計。
5、壓鑄模具總圖的設計。
6、壓鑄模具零件的設計。
⑨ 壓鑄模具維修需要哪些
1、全在清理模具各處金屬屑和積垢,顯現模具本色。
2、參照與模具一起送修的最後一個壓鑄產品,仔細檢查模具存在的問題。有無拉傷、粘模、壓塌、掉肉;有無小型芯彎曲或折斷;有無活動型芯插入定位不準;有無斷推桿或推桿長度發生變化;有無鑲塊定位不準;有無緊固螺栓松動等。根據損壞情況,確定修理或更換。
3、對導致鑄件輕微拉傷的型腔塌陷、裂紋、掉塊等,可以局部焊補修理,焊補修理應嚴格按焊補工藝操作,否則將損失很多模具壽命。較小成型零件發生以上故障更加嚴重或模具損壞。
4、較大成型零件成型表面嚴重塌陷、裂紋、掉塊等,可以局部焊補修理,焊補修理應嚴格按焊補工藝操作,否則將損失很多模具壽命。較小成型零件發生以上故障更加嚴重或模具損壞。
5、對滑動部位如抽芯機構、導向裝置等,應進行徹底清理,仔細檢查、維修。用高溫潤滑脂重新潤滑後裝配。
6、如果有液壓抽芯,液壓部分與模具同時維修。液壓部分維修特別注意清潔,防止污染,否則,將會污染整個壓鑄機液壓系統。
7、當模具在生產工程中出現故障或受到損傷時,應按具體情況確定修理方案。必要時按上述方法全面維修。
8、完成維修保養的模具,將成型表面、分型面、安裝面做防銹處理,合攏定模,按模具在機器上的安裝方向放在墊板上。模具附件與模具放在一起。
⑩ 鑄造模具和壓鑄模具有什麼區別
您好鑄造模具:是指為了獲得零件的結構形狀,預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版材料做成零件的結構形權狀,然後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於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個和零件結構尺寸一樣的空腔,再在該空腔中澆注流動性液體,該液體冷卻凝固之後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狀結構完全一樣的零件了。
鑄造模具是通過液壓缸驅動壓射頭將金屬液高速壓入模具型腔中,由於是用油壓,壓力較高,故俗稱鑄造模具工藝。
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 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它的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壓鑄模具是壓鑄生產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謂壓鑄工藝就是將這三大要素有機地加以綜合運用,使能穩定地有節奏地和高效地生產出外觀、內在質量好的、尺寸符合圖樣或協議規定要求的合格鑄件,甚至優質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