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二醯亞胺可作為有機半導體
① 有機半導體和無機半導體的異同點
不同點:
一、本質不同。
有機半導體是有機合成的,無機半導體是無機合成的。
二、成膜技術不同。
有機半導體的成膜技術比無機半導體更多、更新。
三、性能不同。
有機半導體比無機半導體呈現出更好的柔韌性,而且質量更輕。有機場效應器件也比無機的製作工藝也更為簡單。
相同點:運用范圍相同,都是主要運用在收音機、電視機和測溫上。
(1)有哪些二醯亞胺可作為有機半導體擴展閱讀
無機合成物半導體。無機合成物主要是通過單一元素構成半導體材料,當然也有多種元素構成的半導體材料,主要的半導體性質有I族與V、VI、VII族;II族與IV、V、VI、VII族;III族與V、VI族;IV族與IV、VI族;V族與VI族;VI族與VI族的結合化合物。
但受到元素的特性和製作方式的影響,不是所有的化合物都能夠符合半導體材料的要求。這一半導體主要運用到高速器件中,InP製造的晶體管的速度比其他材料都高,主要運用到光電集成電路、抗核輻射器件中。 對於導電率高的材料,主要用於LED等方面。
有機合成物半導體。有機化合物是指含分子中含有碳鍵的化合物,把有機化合物和碳鍵垂直,疊加的方式能夠形成導帶,通過化學的添加,能夠讓其進入到能帶,這樣可以發生電導率,從而形成有機化合物半導體。
這一半導體和以往的半導體相比,具有成本低、溶解性好、材料輕加工容易的特點。可以通過控制分子的方式來控制導電性能,應用的范圍比較廣,主要用於有機薄膜、有機照明等方面。
② 在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常用的添加劑有哪些
有機這個概念貌似很新,但其實它的歷史也不短——跟硅基太陽能電池的歷史差不多。第一個硅基太陽能電池是貝爾實驗室在1954年製造出來的,它的太陽光電轉化效率接近6%;而第一個有機光電轉化器件是由Kearns和Calvin在1958年制備的,其主要材料為鎂酞菁(MgPc)染料,染料層夾在兩個功函數不同的電極之間。在那個器件上,他們觀測到了200 mV的開路電壓,光電轉化效率低得讓人都不好意思提。起步之初就高下立判哪。
此後二十多年間,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內創新不多,所有報道的器件之結構都類似於1958年版,只不過是在兩個功函數不同的電極之間換用各種有機半導體材料。此類器件的原理如圖1所示:有機半導體內的電子在光照下被從HOMO能級激發到LUMO能級,產生一對電子和空穴。電子被低功函數的電極提取,空穴則被來自高功函數電極的電子填充,由此在光照下形成光電流。理論上,有機半導體膜與兩個不同功函數的電極接觸時,會形成不同的肖特基勢壘。這是光致電荷能定向傳遞的基礎。因而此種結構的電池通常被稱為「肖特基型有機太陽能電池」。
1986年,行業內出現了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實現這個突破的是位華人,柯達公司的鄧青雲博士。這個時代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所採用的有機材料,主要還是具有高可見光吸收效率的有機染料。這些染料通常也被用作感光材料,這自然是柯達的強項。鄧青雲的器件之核心結構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種衍生物(鄧老管它叫PV)和銅酞菁(CuPc)組成的雙層膜。雙層膜的本質是一個異質結,鄧老的思路是用兩種有機半導體材料來模仿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他制備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達到1%左右。雖然還是跟硅電池差得很遠,但相對於以往的肖特基型電池卻是一個很大的提高。這是一個成功的思路,為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開拓了一個新的方向,時至今日這種雙層膜異質結的結構仍然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的重點之一。
雙層膜異質結型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如圖2所示。作為給體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吸收光子之後產生空穴-電子對,電子注入到作為受體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後,空穴和電子得到分離。在這種體系中,電子給體為p型,電子受體則為n型,從而空穴和電子分別傳輸到兩個電極上,形成光電流。與前述「肖特基型」電池相比,此種結構的特點在於引入了電荷分離的機制。與硅半導體相比,有機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要弱得多,不同分子之間的LUMO和HOMO並不能通過組合在整個體相中形成連續的導帶和價帶。載流子在有機半導體中的傳輸,需要經由電荷在不同分子之間的「跳躍」機理來實現,宏觀的表現就是其載流子遷移率要比無機半導體低得多。同時,有機小分子吸收光子而被激發時,不能像硅半導體那樣在導帶中產生自由電子並在價帶中留下空穴。光激發的有機小分子,產生的是通過靜電作用結合在一起的空穴-電子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激子(Exciton)」。激子的存在時間有限,通常在毫秒量級以下,未經徹底分離的電子和空穴會復合(Recombination),釋放出其吸收的能量。顯然,未能分離出自由電子和空穴的激子,對光電流是沒有貢獻的。以故有機半導體中激子分離的效率對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有關鍵的影響。
對於肖特基型電池來說,激子的分離效率卻很成問題。光激發形成的激子,只有在肖特基結的擴散層內,依靠節區的電場作用才能得到分離。其它位置上形成的激子,必須先移動到擴散層內才可能形成對光電流的貢獻。但是有機染料內激子的遷移距離相當有限,通常小於10納米。所以大多數激子在分離成電子和空穴之前就復合掉了。在有機電池中引入異質結的結果,則是明顯的提高了激子分離的效率。電子從受激分子的LUMO能級注入到電子受體的LUMO能級,此過程本質上就是激子的分離。兩層有機膜之間的界面不是平整的。在制備過程(熱蒸發-沉積,或者溶液旋塗法)兩層膜總會形成一種互穿的結構,從而界面有較大的面積。在給體材料的體相中產生的激子,通過擴散可以較容易地到達兩種材料的界面,將電子注入受體材料的LUMO能級以實現電荷分離。同時,許多研究表明,受體材料亦可以吸收相應頻率的光子形成激子,再將其HOMO能級上的空穴反向注入到給體材料的HOMO能級中。因此,激子可以同時在雙層膜的界面兩側形成,再通過擴散在界面上得到分離。總之,相對於肖特基型電池,採用給體-受體雙層膜結構可以顯著地提高激子的分離效率。
到了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讀作薩利奇夫奇)在美國發現,激發態的電子能極快地從有機半導體分子注入到C60分子(其結構如圖3)中,而反向的過程卻要慢得多。也就是說,在有機半導體材料與C60的界面上,激子可以以很高的速率實現電荷分離,而且分離之後的電荷不容易在界面上復合。這是由於C60的表面是一個很大的共軛結構,電子在由60個碳原子軌道組成的分子軌道上離域,可以對外來的電子起到穩定作用。因此C60是一種良好的電子受體材料。1993年,Sariciftci在此發現的基礎上製成PPV/C60雙層膜異質結太陽能電池。PPV通常叫作「聚對苯乙烯撐」,是一種導電聚合物(關於導電聚合物將另文詳述),也是一種典型的P型有機半導體材料。此後,以C60為電子受體的雙層膜異質結型太陽能電池層出不窮。
隨後,研究人員在此類太陽能電池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混合異質結(體異質結)。「混合異質結(體異質結)」的英文寫作「Bulk Heterojunction」,這里是我自己的譯法,感覺意思上還算準確。「混合異質結(體異質結)」概念主要針對光電轉化過程中激子分離和載流子傳輸這兩方面的限制。雙層膜太陽能電池中,雖然兩層膜的界面有較大的面積,但激子仍只能在界面區域分離,離界面較遠處產生的激子往往還沒移動到界面上就復合了。而且有機材料的載流子遷移率通常很低,在界面上分離出來的載流子在向電極運動的過程中大量損失。這兩點限制了雙層膜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
而所謂「混合異質結」,就是將給體材料和受體材料混合起來,通過共蒸或者旋塗的方法製成一種混合薄膜。給體和受體在混合膜里形成一個個單一組成的區域,在任何位置產生的激子,都可以通過很短的路徑到達給體與受體的界面(即結面),從而電荷分離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時,在界面上形成的正負載流子亦可通過較短的途徑到達電極,從而彌補載流子遷移率的不足。符合要求的電極應當是選擇性的電極。也就是說,當給體與負極接觸時,給體不能把空穴傳輸給負極。在混合異質結中,像這樣的接觸事實上是避免不了的。
此種結構最理想狀態自然是所有的給體相都能與正極接觸,同時所有的受體相都能與負極接觸。在非理想狀態下,未能與正極接觸的給體相上出現的正電荷是不能傳輸到電池的正極上的,因而這種結構亦非盡善盡美。不過相對於雙層膜電池,此種結構的效率提高亦相當明顯,目前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最高效率紀錄仍由混合異質結型電池保持。
③ 二甲醯亞胺類殺菌劑有什麼特性
1967年日本住友公司首先發現屬於該類化合物的菌核利(dichlozoline)對核盤菌屬(Sclerotinia)和灰葡萄孢屬(Botrytis)引起的植物菌核病和灰霉病有極好的防治效果,但後來發現該殺菌劑有致癌毒性,於1973年停止生產和使用。通過結構與活性相互關系的研究發現唑烷環的N原子上必須具有3,5-二氯苯基才有抗菌活性,同時在5位上最多保留一個甲基或在亞胺環上進行結構改造,即能消除致癌毒性,並保留對核盤菌和灰葡萄孢霉的生物活性。1974-1976年相繼發現了異菌脲、乙烯菌核利和腐霉利三種高活性的二甲醯亞胺類殺菌劑。這類殺菌劑的共同特點是對灰葡萄孢屬、核盤菌屬、長蠕孢屬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特效。
除腐霉利有一定的滲透性外,都不能被植物吸收,屬於非內吸的保護劑。但又不同於傳統的保護性殺菌劑,具有很高的選擇性和作用專化性,是一類現代選擇性保護劑。
二甲醯亞胺類殺菌劑與苯並咪唑類、三唑類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等現代選擇性殺菌劑無交互抗葯性,但與芳烴類和甲基立枯磷存在一定的交互抗性。
1.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農利靈)。
化學名稱:3(3,5-二氯苯基)-5-甲基-5-乙烯基-1,3-二唑烷-2,4-二酮
主要理化性質:白色結晶固體,熔點108℃。水中溶解度為1g/L,室溫水中穩定,在鹼性溶液中緩慢水解。
生物活性:為保護劑,對核盤菌、灰葡萄孢霉、交鏈孢霉及長蠕孢霉有特效。大鼠急性口服LD50>15000mg/kg。
2.腐霉利(procymidone,速克靈)。
化學名稱: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環丙烷-1,2-二羧基亞胺
主要理化性質:白色結晶,熔點166℃。在日光、高溫條件下仍穩定。可溶於丙酮、二甲苯,微溶於水。常溫儲存穩定性2年以上。
生物活性:保護劑。具有弱內吸性,能抑制侵入植物組織表層內的病菌而表現局部治療作用。對核盤菌、灰葡萄孢霉、交鏈孢霉和長蠕孢霉有特效。亞致死劑量下容易產生抗葯性。對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雄鼠6800mg/kg,雌鼠7700mg/kg。
3.異菌脲(iprodione,撲海因)。
化學名稱:3(3,5-二氯苯基)-1-異丙基氨基甲醯基己內醯脲
主要理化性質:白色結晶。熔點136℃,20℃水中溶解度為13mg/L。在一般條件下儲存穩定,無腐蝕性。
生物活性:觸殺性保護劑,也有一定的滲透性。除對核盤菌、灰黴菌特效外,對叢梗孢霉、交鏈孢霉和小菌核菌也有效。大鼠和小鼠急性口服LD50均大於2000mg/kg。
4.菌核凈(dimetachlone,紋枯利)。
化學名稱:3-(3,5-二氯苯基)丁二醯亞胺
主要理化性質:純品為白色鱗片狀結晶。熔點136.5~137.5℃。難溶於水,溶於丙酮、環己醇等有機溶劑。
生物活性:非內吸保護性殺菌劑。對葡萄孢霉、核盤菌、尾孢、長蠕孢、交鏈孢霉具有很高的活性,但對某些作物也存在有葯害問題,使用范圍有限。
④ 大學有機化學題目,一些問題求解析。
雖然我還沒學有機……不過依稀記得一點……
第一道題。應該是考慮一些電子效應吧,比如乙醯苯胺有羰基碳(sp2)電子與N的電子共軛,比較穩定,但是N上電子密度應該會降低,鹼性降低;鄰苯二甲醯亞胺更恐怖了,兩個羰基共軛……然後是N-甲基苯胺,甲基應該是推電子基,所以亞氨基的鹼性增強…………不能保證完全正確啊,而且我手頭沒有課本可查,照這個辦法推,鹼性由強到弱是 d, a, b, c。
第二道題。這個真不太明白……從電子的角度看,還是考慮不飽和鍵的碳原子上連的取代基吧,如果有給電子的效應,那麼不飽和鍵比較穩定(原來聽過一位老師講,電子就像膠水……),反之則容易裂解……大概是這樣。
第三道題。最少要縮合之後形成五元環吧,不然張力太大。
第四道題。凡是結構式為R'CH2-CO-R的醛或酮(R也可為芳基),可發生鹵仿反應。同時乙醇和甲基二級醇在這一反應條件下被氧化成羰基化合物,因而也能發生鹵仿反應。見http://ke..com/view/1398323.htm#4
第五道題。我只知道無水氯化鈣會與乙醇形成配合物,好像是CaCl2·2C2H5OH,其他的低級醇應該是一個道理。
一時興起寫了這么些,希望能幫到你…………不過疏漏是肯定有的,見諒見諒~~
⑤ 誰知道有關有機半導體的知識
幫你找了幾篇類似綜述一樣的文章,要的話聯系我吧(點我可見)。
【篇名】 有機半導體研究進展 CAJ原文下載 PDF原文下載
【作者】 袁仁寬. 沈今楷. 孔凡.
【刊名】 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 2003年01期 編輯部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方陣」入選期刊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期刊
【機構】 南京大學物理系. 南京大學物理系 210093 .
【關鍵詞】 有機半導體. 有機發光二極體. 聚合物半導體. 有機晶體. 孤子.
【聚類檢索】 同類文獻 引用文獻 被引用文獻
【摘要】 1977年人們發現通過摻雜可以使聚乙炔膜的電導率提高 1 2個量級 ,由絕緣體變成導體 ,從此掀起了有機半導體的研究熱潮。其研究工作包括有機高分子材料、有機小分子材料和有機分子晶體材料的電學、光學等性質。有機半導體中的載流子除了電子和空穴外 ,還有孤子、極化子等。人們已經獲得低溫遷移率高達 1 0 5cm2 /V.s的高質量有機半導體晶體 ,在其中觀察到量子霍爾效應 ,並用其製成有機半導體激光器。如今有機半導體彩色顯示屏已進入實用階段。
【光碟號】 INFO0306
【篇名】 有機半導體:無限的可能 CAJ原文下載 PDF原文下載
【刊名】 現代製造 2005年24期 編輯部Email
CJFD收錄期刊
【聚類檢索】 同類文獻 引用文獻 被引用文獻
【摘要】 有機半導體能夠支持一些全新的電子設備,從計算機制衣到可折疊顯示器等,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機半導體預示著新一代顯示器,標簽和油墨的到來。
【光碟號】 SCTC0512S2
【篇名】 有機半導體復合光導材料與器件的研究與發展 CAJ原文下載 PDF原文下載
【作者】 張翔宇. 汪茫. 陳紅征. 闕端麟.
【刊名】 自然科學進展 1999年07期 編輯部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方陣」入選期刊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期刊
【機構】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研究所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研究所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杭州 310027 .
【關鍵詞】 有機半導體. 有機光導體. 復合材料.
【聚類檢索】 同類文獻 引用文獻 被引用文獻
【摘要】 通過不同結構、不同組成、不同功能的光導材料的復合,可以得到功能的協同增強、優化以及互補效應。採用分子內復合和分子間復合的方法,可以制備在可見光和近紅外區域均有很高光敏性的新型有機光導材料。同時,研製使材料與器件交叉滲透,結合為一體的單層有機光導體,可大大地降低生產成本。
【光碟號】 SCTA99S5
【篇名】 值得關注的有機光伏電池材料 CAJ原文下載 PDF原文下載
【作者】 孫景志. 汪茫. 周雪琴. 王植源.
【刊名】 材料導報 2002年02期 編輯部Email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期刊
【機構】 浙江大學材料與化工學院高分子系. 加拿大Carleton大學化學系 浙江大學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杭州 310027 .
【關鍵詞】 有機半導體. 光電池. 復合材料. 聚集態結構. 激發態.
【聚類檢索】 同類文獻 引用文獻 被引用文獻
【摘要】 評述了近十年來有機光電池材料研究的最新進展,強調了材料復合對設計有機光伏電池的重要性,指出了有機半導體材料的分子聚集態結構與材料凝聚態結構的調控在改善器件性能上發揮的決定性作用,揭示了激發態過程與激發態性質的研究在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上的意義,分析了有機光電池材料的發展前景。
【光碟號】 SCTB02S1
⑥ NBS(N-溴代丁二醯亞胺)在有機反應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在哪裡可以了解
你可以去生物幫那裡了解,生物幫那裡提供生物領域的學科知識、實驗技術方法與技巧等等。 N-溴代丁二醯亞胺(NBS)是有機反應中常用的試劑, 近幾年來在多種有機反應中的應用都有了新的研究進展.綜述了其作為反應過程中的催化劑、氧化劑、選擇性溴代試劑以及聚合反應引發劑等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N-溴代丁二醯亞胺(NBS)試劑在有機反應中的傳統應用是烯丙位氫、苄位氫以及羰基α-位氫的溴代, 即Wohl-Ziegler 反應. 隨著研究的深入, 逐漸發現NBS在作為催化劑、氧化劑等很多方面也可以有很好的應用,顯示出 NBS試劑的巨大應用價值及其潛力. NBS作為催化劑 有機胺與烯烴催化加成生成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對基礎研究有很大意義, 對化工生產也非常重要. 然而,傳統的反應催化劑往往難以合成, 價格昂貴, 而且使用條件苛刻[2].Sudalai 等[3]以NBS作為催化劑, 用甲苯磺醯胺、醇類作為親核試劑在溫和條件下對活性苯乙烯進行反應分別得到活性苯乙烯的氨基、烷氧基衍生物. 這兩類反應的產率都很高, 而且100%採用馬氏加成. NBS作為氧化劑 將二級醇氧化為酮是非常重要的有機合成步驟,Sharma 等[9]報道可以用NBS 把很多二級醇氧化為酮.反應以乙醯丙酮的鈷配合物作催化劑(Eq. 3).該反應條件溫和, 產率高, 但這個方法對一級醇的化並不適用, 反應機理推斷如圖4. 其中溴自由基的產生是關鍵. 可以參考: Click here, Sign in your account www.bio1000.com/zt/experiment/nbs.html .hope that i can help you NBS反應的綠色化學方向 NBS 的自由基溴代反應通常以四氯化碳作溶劑,而已知四氯化碳對臭氧層具有很大的破壞, 使其應用受到很多限制, 因而探索NBS溴代反應條件, 尋找四氯化碳的替代品非常必要.其中無溶劑固相反應[17]已經被大量研究. NBS在聚合物研究中的應用 活性聚合是一種制備具有特定結構和較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由於NBS 中N—Br鍵非常活潑, 容易在加熱的情況下發生斷裂從而得到活性的丁二醯亞胺自由基和對自由基引發惰性的溴自由基. 因而也就可能用NBS 作為自由基聚合的鏈引發轉移終止劑. Percec[23]用NBS作為引發劑以TiCp2Cl2為催化劑進行了氯乙烯的自由基活性聚合. NBS對酮的羰基鄰位氫取代的研究進展 NBS 是一個非常好的羰基α-位溴代試劑, 反應易於操作, 使用廣泛. 為了提高反應的速率和產率, 相應的很多催化體系被開發出來. NBS參與的其它反應 Zoller 等[29]引述了一種在中性條件下把苄醇轉變為苄溴的路線將這個反應再與固相反應聯用, 苄溴將會留在反應樹脂上, 多餘的反應物和其它的產物(DMSO 和丁二醯亞胺)可用無水溶劑洗去. NBS 在有機反應中的應用現在越來越廣泛, 應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多.新的應用領域的開發、反應機理的研究、高效催化劑的使用是對NBS 在有機反應中的應用研究的主要發展趨勢.
⑦ 請問可作為還原劑的有機醇有哪些 最好把您知道的可作為還原劑的有機醇的名稱都寫出來,
有機抄中,有還原性的基團有
醛基,-CHO,如乙醛,葡萄糖等
氨基,-NH2,如苯胺,酪氨酸等
酚羥基,-OH直接在苯環上,如苯酚等
羥基,-OH,醇也有一定的還原性
另外,C=C碳碳雙鍵也有一定的還原性
分子結構也影響物質的還原性
⑧ 半導體材料有哪些
在可預見的將來,單晶硅仍是電子工業的首選材料,但砷化鎵這位半導體家族新秀已迅速成長為僅次於硅的重要半導體電子材料。砷化鎵在當代光電子產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產品的50%應用在軍事、航天方面,30%用於通信方面,其餘的用於計算機和測試儀器。
砷化鎵材料的特殊結構使其具備吸引人的優良特性。根據量子力學原理,電子的有效質量越小,它的運動速度就越快,而砷化鎵中電子的有效質量是自由電子質量的1/15,只有硅電子的1/3。用砷化鎵製成的晶體管的開關速度,比硅晶體管快1~4倍,用這樣的晶體管可以製造出速度更快、功能更強的計算機。因為砷化鎵的電子運動速度很高,用它可以制備工作頻率高達1010赫茲的微波器件,在衛星數據傳輸、通信、軍用電子等方面具有關鍵性作用。實際上,以砷化鎵為代表的Ⅲ—Ⅳ族半導體,其最大特點是其光電特性,即在光照或外加電場的情況下,電子激發釋放出光能。它的光發射效率比其他半導體材料高,用它不僅可以製作發光二極體、光探測器,還能製作半導體激光器,廣泛應用於光通信、光計算機和空間技術,開發前景令人鼓舞。
與任何半導體材料一樣,砷化鎵材料對於雜質元素十分敏感,必須精細純化。和硅、鍺等元素半導體不同的是它還要確保准確的化學配比,否則將影響材料的電學性質。
基於以上原因,砷化鎵單晶的制備工藝復雜,成本高昂。我國曾在人造衛星上利用微重力條件進行砷化鎵單晶的生長,取得了成功。此外,薄膜外延生長技術,可以精確控制單晶薄膜的厚度和電阻率,在制備半導體材料和器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短短十幾年,僅美國研究和開發的砷化鎵產品已逾千種。根據90年代末國際砷化鎵集成電路會議的預測,砷化鎵集成電路的市場銷售額將每年翻一番,形成數十億美元的規模。砷化鎵及其代表的Ⅲ—Ⅳ族化合物半導體家族均身懷絕技,有待於進一步開發。
⑨ 半導體材料的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
其結構穩定,擁有卓越的電學特性,而且成本低廉,可被用於製造現代電子設備中廣內泛使用的場效應晶體管。容
科學家們表示,最新研究有望讓人造皮膚、智能綳帶、柔性顯示屏、智能擋風玻璃、可穿戴的電子設備和電子牆紙等變成現實。
昂貴的原因主要因為電視機、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都由硅製成,製造成本很高;而碳基(塑料)有機電子產品不僅製造方便、成本低廉,而且輕便柔韌可彎曲,代表了「電子設備無處不在」這一未來趨勢。
以前的研究表明,碳結構越大,其性能越優異。但科學家們一直未曾研究出有效的方法來製造更大的、穩定的、可溶解的碳結構以進行研究,直到此次祖切斯庫團隊研製出這種新的用於製造晶體管的有機半導體材料。
有機半導體是一種塑料材料,其擁有的特殊結構讓其具有導電性。在現代電子設備中,電路使用晶體管控制不同區域之間的電流。科學家們對新的有機半導體材料進行了研究並探索了其結構與電學屬性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