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市場不看好半導體
① 全球多家車企因為缺芯而被迫減產,半導體晶元為何供應不足
美國廣播公司稱,受疫情影響,全球半導體晶元供應短缺,汽車行業也受到影響。本月8日,福特表示,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其在肯塔基州的生產線將被迫提前停產。日產還表示,半導體晶元無法滿足需求,迫使他們調整日本工廠的產量。菲亞特克萊斯勒近日宣布,將暫時關閉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工廠,以及在墨西哥的一家小型SUV工廠。大眾汽車去年12月曾表示,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將調整在中國、北美甚至歐洲的生產,並將在今年一季度實施。此外,豐田、本田等車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汽車晶元生產周期長,生產能力難以規劃。這個問題在正常年份也可能存在,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另一方面,如果規劃不好,倉庫和廢品都會有壓力,所以是把雙刃劍。上述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華高管告訴記者。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以來,中國車市持續回暖。雖然一季度市場情緒悲觀,但二、三季度整個行業明顯感受到了汽車市場需求的逐步釋放。在這一過程中,隨著中國需求的增長和其他市場的逐步復甦,出現了汽車零部件的局部短缺。據一些零部件企業高層介紹,如果按照汽車廠商原有的產能規劃,晶元供應問題不大。然而,由於新的產能,我們需要向半導體公司追加訂單,這需要69個月的更長時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需要較長的產品開發和驗證周期,汽車晶元也是如此。而且,由於Tier1的話語權很強,汽車企業很難調整供應商體系。
② 半導體行業有發展前景嗎
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范圍可從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無論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現在大部分電子產品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
一、2019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銷售額達521.2億美元
SEMI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銷售額為521.2億美元,小幅下降-1.1%。分區域來看,中國台灣、韓國、中國大陸、日本、北美、歐洲半導體銷售額分別為113.4億美元、88.3億美元、86.9億美元、77.0億美元、56.2億美元、38.9億美元,分別佔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份額的22%、17%、17%、15%、11%、17%。中國大陸是2019年各地區中唯一增長的半導體材料市場,銷售規模位居第三。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半導體矽片、外延片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③ 半導體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要用半導體
可以這么說,有了半導體,就是有了可控開關,數以億計的可控開關組成了數字電路!於是電路有了智慧(有了邏輯),而不是像模擬電路那樣的「本能」!
④ 在國外行業分析師眼中,中國半導體水平怎麼樣
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在努力進步,20多年的時間里,國家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科技方面也有突破,可半導體水平依舊趕超不了強國。半導體是一個技術性非常高的技術開發項目,中國從人工智慧概念被提出後,就格外的重視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現如今中芯國際這家標志性的晶元半導體大公司的上市,也表明了我們的決心和鬥志。
1、中國半導體這個金盆中才開始蓄水。我們不得不承認國外的科學技術比我們超前,在半導體行業中我們是一隻青年雛鷹,而美國等半導體強國已經是翱翔天際的雄鷹,不過就是因為如此,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才極具生命力。才能被各界人士所看好,並引來投資,在國外的分析師眼裡,我們的半導體行業就像是一個金袋子,至於打開能有多少錢,要靠整個行業的努力。
⑤ 中國半導體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這和現復在整個社會的風氣有很制大的關心,有錢都送禮了,都搞形式了,沒有誰說憑技術得到提升和認可的,只有那些拍馬,送禮的人得到認可,誰去搞技術,搞科研。
個人覺得問題本質在於改革開放後國內企業和地方政府奉行一切向錢看的主義,政府主導的資金大都流向可以迅速帶動經濟的產業,比如不動產、某些輕工業、資源類、信息建設、交通類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半導體這類高端技術沒有重視,原因在於這類產品研發時間長,不易成功,而歐美和日本對此類技術已非常成熟,所以即便中國某些機構取得成功,也要面臨這些列強們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很難立足的。因此我覺得既然我國最大的特點在於政府引導公眾資金方向,所以想發展這類高端技術應有政府支持,投入資金、組織人才,首先在國企實現突破,這也確實是我們體制所獨有的優勢,相信近年來抵制日貨以及現在對日本的經濟抵制應該會使我們國家領導層與相關專家認識到高端產品能力的稀缺從而採取措施。祝祖國越發強大!!
⑥ 中國半導體為什麼發展這么難
在如今互聯網社會,晶元基本上變得無處不在,計算機、手機和其他數字電器成為社會結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是因為,現代計算、交流、製造和交通系統,包括互聯網,而這全都依賴於集成電路的存在,因為晶元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
芯片設計生產極其復雜,並且投入巨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少企業敢涉足半導體領域的原因。
晶元設計分為前端設計和後端設計,前端設計(也稱邏輯設計)和後端設計(也稱物理設計)並沒有統一嚴格的界限,涉及到與工藝有關的設計就是後端設計。
首先企業在研發的時候,需要制訂好晶元規格,也就像功能列表一樣,包括晶元需要達到的具體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比如華為公司需要研發下一代的麒麟1020晶元,那麼晶元所要達到的功能與性能是怎麼樣的,這需要提前制定好,這樣研發人員才能拿出設計解決方案和具體實現架構,劃分模塊功能。
⑦ 為什麼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的崛起如此艱辛
全球半導體業己處於成熟階段,如增長緩慢,兼並加劇,以及」大者恆大」。除了三星,台積電,英特爾,東芝,海力士等少數超級大廠仍繼續投資之外,更多的IDM晶元製造廠是執行「輕晶園廠策略」,」Fablite」,它們的作法是紛紛售出晶元生產線,或者減少產能。
中國半導體業是後進者,屬於」小字輩」,與全球先進地區比較差距是很大的,之前它們並不把中國放在眼裡。而如今中芯國際的連續大動作,加上長江存儲及武漢新芯等投資240億美元要上馬存儲器生產線等,這一切可能在國內都未必達成共識,因此要讓國外的業界能夠理解它,幾乎是不可能的。近期見到的報道,大部分是表示懷疑與擔憂,一個首要的問題是關心中國的IP及人材在那裡?,更可怕的是己經上升到它們的政府層面,集體的來抵制與圍剿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
還有一個原因,站在它們的立場,對於提供國有資金來扶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它們認為不公平,部分企業得到了大量的補貼」。
引起它們反感的另一種邏輯是認為中國半導體業的崛起,會引起全球非市場化的價格戰,導致產業的混亂,而不能容忍。
以上各種的質疑,除了極少數帶有色眼鏡看中國之外,其中大部分是它們不了解中國半導體業處於一種特殊的地位,在現階段它不可能用完全市場經濟來解述,而是正在走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道路。
正因為如此,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也不可能復制別人己經成功的經驗,註定要立足於自身的努力來創出一條新路。
盡管現階段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是佔有天時地利的優勢,所謂「天時「是指全球半導體業己趨成熟,增長緩慢,願意繼續投資的廠家數量己經越來越少,而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與它們不同步,正處於新興產業的發展期。而地利是十分明顯的,全球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它們幾乎都要依賴中國而接近我們。
但是中國最緊缺的是人材。而人材問題需要通過加速培奍,引進,以及讓它們能留得下來等,而是一個不易在短時期內解決的問題,與產業大環境的改善息息相關。
半導體業的發展必須要全球化及市場化,現階段的中國尚在模索之中。由於全球業界幾乎都是站在完全市場經濟的思維來觀察,覺得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無序,擔心會打亂它們的」正常貿易規則」。另一方面是受」瓦聖納」條約的影響,它們從根本上不能接受中國半導體業的崛起事實~
⑧ 美國為什麼限制中國晶元
白宮內部報告,揭露美國打壓中國晶元行業內幕
策略
如果說,前面還有些「講道理」的味道,報告在提到策略部分的時候,就是赤裸裸地在打擊中國了。
比如明明意識到,為了獲得勝利,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跑得更快」,但他們心心念的還是中國:在降低中國追趕速度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的誘惑。一旦美國停止創新,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是必然的。因此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的關鍵就是持續創新。
在這一點上,美國自我感覺可以說是相當良好:美國提倡全球開放交易和投資,這個立場會讓消費者和全球經濟受益;中國更願意將補貼投向成熟的公司和行業,並持續投入幫助其成長壯大,最後產能過剩,導致經濟受到影響;中國從全球的開放中受益,但是很少承擔相應的義務。很多情況下,中國反而阻礙正常的市場化運動。
不僅如此,報告還得出了一個很」詭異「的結論:不要條件反射地反對中國的進步。那應該怎麼反對?報告建議:美國政府需要找出那些特別的半導體技術和公司,並對其加以保護,拒絕並購,避免造成可能的安全威脅。
更狠的還在後面。
美國有很多方式限制中國的行動。當中包括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貿易和投資規定,還有類似基於國土安全考慮的CFIUS單邊審查的工具。目前看來,這些限制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美國應該以國防安全作為做相關決定的衡量出發點,在某些領域不應該給中國任何談判的可能,例如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所謂「安全可控」等。
如果中國企業通過政府支持,從美國這邊獲取先進技術產品,並最終將其推向產能過剩的後果,那麼對於我們的政策制定者來說,就需要考慮是否答應中國的這個並購了。
話說到這份上,看來,美國要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決定是不會動了。而對於我們來說,認清現實,而後謀動,則是必須的一步。
⑨ 半導體市場前景分析
中國大陸半導體(積體電路)產業優惠政策法律分析
富蘭德林事業群
法律四部主管/中國執業律師 丁德應
一、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現狀
(一)高速發展的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
中國大陸由於PC、手機及數位消費電子等整機產品的製造向中國大陸地區轉移,帶動了上游晶片市場需求的增加,半導體市場規模首次突破人民幣2000億元,總銷售額達到人民幣2074.1億元,增長率高達41%。其中,PC首次成為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最大的應用領域,對高階晶片的需求量也大幅增長。
從2001年開始,全球半導體業的平均資本支出每年萎縮了30%,而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的資本支出年增長率卻高達50%。目前中國大陸地區有中芯國際、上海先進、華虹NEC、和艦和宏力五個主要晶圓代工廠,光是8英寸晶圓廠就達8個,總月產能達到15.5萬片,較2003年單月的8.4萬片大幅增長83%。
在未來幾年,受到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拉動、政策的扶持、2008北京奧運會以及2010上海世博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大陸半導體需求將持續高速增長,預計2004年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銷售額將達到人民幣2800億元,到200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6000億元以上。
(二)不斷追趕高端技術
雖然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製造製程整體上落後於台灣,但由於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中芯國際、宏力、蘇州和艦等晶圓代工廠陸續進入了0.18mm製程的量產階段,中國大陸各主要晶圓代工廠都有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導入0.13mm的製程。而且,為了能與晶圓代工業巨頭台積電、聯電相抗衡,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報價普遍低於台灣,正不斷蠶食台、聯兩家的市場份額。
從2004起,中國大陸前4大晶圓代工廠相繼導入0.18mm製程,直到產品的量產,相關的製程技術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且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在技術上也在快速追趕台灣晶圓廠。
對於半導體設計業,整機生產的下遊客戶大多集中在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大陸晶圓廠又有能力提供越來越先進的製程,部分台灣半導體設計業者甚至計畫將主力產品轉移至中國大陸代工廠。
因此,在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中國大陸半導體的製造工藝與國際先進水準將日益縮小,0.13mm的晶片製造將規模化,0.09mm的工藝也將走向市場,系統晶片(SoC)將成為發展的主 要方向。
(三)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地區分布
從地域上來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京津環渤海灣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三個地區的產值佔全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產值的95%以上。
在三大經濟區域中,由於長三角地區近幾年的高速發展,成為中國大陸地區半導體最主要的開發和生產基地,在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半導體設計方面,長三角地區的半導體設計業銷售額佔中國大陸地區的45%左右。晶圓製造約佔中國大陸的70%左右,2003年近80%的封裝測試企業和近65%的封裝測試量都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目前,長三角地區已形成半導體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設備、材料等配套齊全、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在半導體產業鏈下游整機部分,長三角地區的筆記型電腦產量佔中國大陸的80%,DVD產量佔50%以上。目前,長三角地區已經有上海張江開發區、蘇州工業園、無錫等眾多電子園區和上海、杭州、無錫三個半導體設計產業化基地,還有常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常州新區。中芯國際、宏力半導體、先進和華虹NEC都落戶在上海張江開發區;台積電落戶在了上海松江開發區;和艦落戶在蘇州工業園。這些晶圓生產企業帶動了集群效應,初步形成了長三角地區半導體設計、晶圓製造、封測、設備材料企業以及下游整機生產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在京津環渤海區域,有北京、天津、山東、河北、遼寧行政區域,其中北京、天津的資訊產業在中國大陸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大陸第一座12英寸晶圓廠,中芯國際四廠正是設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現被中芯國際收購的原摩托羅拉8英寸晶圓廠位於天津。晶圓生產業是高耗水工業,而且對水質和空氣的品質要求非常高。但北京地區面臨缺水的環境以及沙塵暴氣候,這無疑增加晶圓生產的成本,不過,北京在發展環境、市場條件、技術基礎和人才資源上的優勢大大抵消了環境上的影響。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大陸地區電子產品的重要製造地,集中了大量的下游整機製造商,對進口半導體產品的依賴程度極高,消費量佔中國大陸進口總量的80%以上。
二、中國大陸半導體的優惠扶持政策
半導體業在中國大陸的迅速發展,盡管有中國大陸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土地、環境、手續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有中國大陸市場的巨大需求和運作成本較低等因素的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大陸政府所頒布的各種優惠政策和給予的各種優惠措施也同樣功不可沒。其中,首當其沖的是國務院在2000年頒布和實施的《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即業界所稱的「18號文件」。其次,中國大陸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和各地政府還分別在自己的責任范圍內為鼓勵半導體行業制定了優惠政策的實施細則,如關於《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25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2〕70號)、上海市《關於本市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江蘇省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這些政策的頒布為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的半導體設計、中游的晶圓生產、下游的封裝測試環節給予了優惠,進一步推動半導體產業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一)在半導體設計企業方面
「18號檔」將半導體設計企業視同於軟體企業,享受與軟體企業同等優惠。而依據18號檔和其他相關檔可知,半導體企業優惠政策主要為:
1、 所得稅方面,可以享受自獲利年度開始「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
2、 增值稅方面,在銷售自行設計的半導體產品時,可以享受「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稅率徵收增值稅,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徵即退」的優惠;
3、 對經認定的半導體設計企業引進半導體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半導體專用設備與儀器,除國務院規定的《外商投資專案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4、 半導體設計企業設計的半導體,如在境內確實無法生產,可在國外生產晶片,其加工合同(包括規格、數量)經行業主管部門認定後,進口時按優惠暫定稅率徵收關稅;
5、 半導體設計企業的工資和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6、 企業對購進半導體產品,凡購置成本達到固定資產標准或構成無形資產,可以按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核算。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資企業,報由稅務總局批准;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資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其折舊或攤銷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2年。
不過要提醒注意的是,要享受這樣的優惠條件,半導體設計企業應按照《積體電路設計企業及產品認定管理辦法》之規定獲得資訊產業部和稅務總局的認定,並取得《積體電路設計企業認定證書》和《積體電路產品認定證書》。
(二)關於半導體生產企業方面
按照目前半導體企業的分類可知,除了半導體設計企業之外,其他製造、封裝測試等企業都屬於半導體生產企業,根據「18號檔」和其他相關規定可知,目前中國大陸對於半導體生產企業的優惠政策主要有:
1、所得稅方面:作為生產性企業,可以依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等規定,享受「兩免三減半」之稅收優惠。
2、增值稅方面:
半導體生產企業銷售自己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含單晶矽片),2010年前按17%法定稅率徵收增值稅,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徵即退;對投資超過80億人民幣或半導體線寬小於0.25微米的,企業所得稅為「五免五減半」。
3、對經認定的半導體生產企業引進半導體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半導體專用設備與儀器,除國務院規定的《外商投資專案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4、投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或半導體線寬小於0.25微米的半導體生產企業,除了享受所得稅「五免五減半」之外,對於其進口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5、對於半導體生產企業的生產性設備,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資企業,報由稅務總局批准;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資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其折舊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3年。
此外,半導體產業相對集中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配套的優惠政策,如上海市頒布了《上海市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1)對新建的半導體製造及相關專案,經有關科技和稅務部門認定,屬於技術先進、市場前景良好,可以享受鼓勵外商對能源、交通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即「五免五減半」;(2)將新建的半導體晶片生產線專案,列為市政府重大工程項目,對其建設期內固定資產投資貸款人民幣部分,提供1個百分點的貸款貼息;(3)對新建的半導體晶片生產項目,自認定之日起3年內,免收購置生產經營用房的交易手續費和產權登記費;免收該專案所需的自來水增容費、煤氣增容費和供配電貼費;(4)境外企業向中國大陸企業轉讓半導體設計技術等使用權或所有權,其中技術先進,經同級財稅部門核准,免徵預提所得稅。
其實,正是在這些優惠政策的扶持下,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從2000年開始突飛猛進,形成了目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
三、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尷尬
在政府的中國大陸扶持和種種優惠政策下,境外資金紛紛投資中國大陸半導體業,但後來發現實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特別美好,主要原因在於「18號檔」與中國大陸出口導向型的稅收政策、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之間存在一定的落差,這種政策上的弊病,已使半導體產業鏈感到尷尬。
(一)增值稅退稅政策的難以享受
在增值稅退稅上,相關文件規定了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退稅,但是對於半導體產業鏈中關鍵的封裝測試企業來說並沒有享受到什麼優惠,因為封測企業接受委託加工半導體產品不能視為銷售自產產品,故雖然其實際稅負高於3%,卻不能享受增值稅退稅的優惠。此外,由於在成品出口的情況下,採用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裝配的貿易方式進口的原材料或原器件不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出口成品增值稅允許退稅。在這樣的條件下,封測企業將產品出口才可以享受增值稅退稅,然後下游的整機生產企業也用同樣的方式先進口再出口。
對於晶圓生產企業也同樣如此,生產型企業出口可以退還17%的增值稅(2004年初降為13%),而內銷則只退還超過實際稅負3%的部分,企業都盡可能將產品出口到境外以獲得退稅的優惠,再由下游封測企業當作原材料進口。這樣即使一牆之隔的晶圓廠與封測企業,產品在產業鏈中流轉都要先出口再進口,無疑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此外,因為企業的實際稅負要超過3%的部分才能即徵即退,所以,從財稅角度計算,如果企業要享受實際稅負超過3%而享受增值稅退還的優惠,至少要把70-80%的產品內銷,且毛利率要在30%以上,而從目前情況來看,考慮到出口退稅的優惠、毛利率、境外客戶及外匯方面等原因,很少企業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內銷比例和毛利率。
(二)「原材料和成品關稅不同」的政策影響了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目前半導體優惠政策雖對於半導體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半導體專用設備與儀器免徵關稅和增值稅,但對於某些必須進口的材料和設備如用於製造半導體的專用材料(塑膠、導電橡膠等)進口時還要徵收近10%的平均關稅,這其實大大加大了半導體行業的生產成本,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政府對於進口半導體產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卻為零,這使得很多企業從成本角度考慮出發,寧願直接從國外進口產品,也不願意從中國大陸半導體加工廠購買產品,而且半導體設計公司委託中國大陸國內的封裝測試廠加工產品時,因有些中國大陸廠商受到「原材料和成品關稅不同」的政策影響,也不願意購買相應的技術設備進行加工,這其實客觀上削弱了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且不利於外國企業對中國大陸進行投資。
(三)外匯平衡政策也導致很多企業無法內銷。以封裝企業為例,因為目前中國大陸對於半導體企業沒有專門的外匯政策,這樣使得企業如果將半導體產品直接出售給本地整機製造商,則只能以人民幣結算,而封裝企業所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需要進口的,這需要大筆外匯。同時,半導體作為國際性產業,封裝企業一般由下訂單的國外半導體設計企業支付加工費,而不是整機製造商,但中國大陸實行「誰出口誰收匯」的外匯管理體制,賣給本地企業的產品被視為內銷,封裝企業無法收匯。
(四)「18號文件」規定,投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或半導體線寬小於0.25微米的半導體生產企業進口自用生產原材料、消耗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而中國大陸本地企業采購本地材料和設備要繳納17%的增值稅,這樣促使很多企業不願意從中國大陸本地企業購買材料和設備,從而使得材料和設備受制於境外市場,且材料和設備如果都靠進口,其實也使得外國投資者因為無法購買本地相對便宜的材料,而造成成本增加,從而影響了投資的興趣,也限制了作為支撐中國大陸半導體發展的本地半導體材料企業的發展。
(五)從2004年1月1日開始,包括半導體產品在內的多種產品出口退稅比例由原來的17%降到13%,這無疑又加重了半導體企業的稅負。
另外,目前中美之間有關半導體增值稅退稅的爭端,即美國認為中國大陸對於進口半導體產品要徵17%的增值稅,而對於本地企業銷售半導體產品卻能享受實際稅負超過3%部分的退稅,這是一種歧視性的稅收政策,與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所做出的「國民待遇」 承諾不相符合,並為此向WTO提出指控。盡管目前沒有最終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間接影響了目前中國半導體企業優惠政策穩定性。
半導體市場發展前景 亞洲推動平穩增長
參加Semicon新加坡2006年研討會的分析家和行業代表認為,全球半導體工業有望盼來一段時期的
穩定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到亞洲新興經濟的推動。
國際半導體設備及材料(SEMI)總裁兼CEO Stanley Myers表示,SEMI預計市場總體上今年將上升
10%,主要受到諸如手機和數字音頻播放機等消費產品需求不斷增長的推動。全球IC設備市場今年將
大約增長31.2億美元達到361.2億美元。晶元材料的市場預計將由313.8億美元增至345.1億美元。其
中,亞洲將成為領頭羊,增長超過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國的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市場預計增長率將超
過20%。
Gartner公司半導體研究副總裁Philip Koh稱,該公司預計半導體行業未來5年內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7.9%,對3G手機和存儲設備的需求激增,將彌補PC市場「飽和」所帶來的損失。作為全球最主要的
晶元市場,中國市場將持續增長,到2010年市場份額將接近60%。而更多發達市場如台灣和新加坡的
發展將保持相對「平緩」。除了將製造業務轉向中國之外,越來越多的台灣大公司也將研發活動轉
向大陸。
盡管「中國的IC和系統設計行業仍然存在問題,」但Gartner預計中國的電子製造商仍將繼續積極
在中國投資,同時也更加努力開發自有的標准和技術。
STATS ChipPAC首席戰略官Scott Jewler指出,已經連續第5年增長的全球半導體行業,似乎已經擺
脫以往繁榮-低谷循環往復的陰影。在技術和財務上均可以投資得起300mm晶圓廠或前沿封裝解決方
案的公司越來越少,這將使產能被「重復預訂」的情況減少,同時「非理性資本投資也減少」。但
Jewler也表示,更先進的消費設備和技術整合也將帶來挑戰。
「企業的選擇很少,只能互相合作,因為很少有公司擁有製造如手機等設備所需要的知識產權。此
外,集成設計製造(IDM)工藝日益復雜。」他說。規模較小,專注於利基市場的企業,在資本密集市
場上的生存能力也受到質疑,而在歷史上他們卻是許多行業創新的源泉。
IP版權保護和行業標准將成為「未來3到5年內的較突出問題,」尤其是隨著製造向中國等地區轉移
。到2015年,隨著小於45nm的IC出現及採用諸如納米線和碳納米管等材料,納米技術將主宰半導體
市場。他還預測將出現450mm晶圓廠,盡管這種廠房耗資高達100億美元。同時,他還建議要留意中
國背景的IDM,一些中國IDM已經「在前沿參與競爭,」中國也正試圖用「本土的設計來替換進口芯
片。」
⑩ 美打壓中國晶元行業內幕是什麼
白宮內部報告揭露美打壓中國晶元行業內幕。
策略
如果說,前面還有些「講道理」的味道,報告在提到策略部分的時候,就是赤裸裸地在打擊中國了。
比如明明意識到,為了獲得勝利,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跑得更快」,但他們心心念的還是中國:在降低中國追趕速度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的誘惑。一旦美國停止創新,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是必然的。因此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的關鍵就是持續創新。
在這一點上,美國自我感覺可以說是相當良好:美國提倡全球開放交易和投資,這個立場會讓消費者和全球經濟受益;中國更願意將補貼投向成熟的公司和行業,並持續投入幫助其成長壯大,最後產能過剩,導致經濟受到影響;中國從全球的開放中受益,但是很少承擔相應的義務。很多情況下,中國反而阻礙正常的市場化運動。
不僅如此,報告還得出了一個很」詭異「的結論:不要條件反射地反對中國的進步。那應該怎麼反對?報告建議:美國政府需要找出那些特別的半導體技術和公司,並對其加以保護,拒絕並購,避免造成可能的安全威脅。哦,終於知道紫光收購美國晶元公司為什麼屢屢完敗了。
更狠的還在後面。
美國有很多方式限制中國的行動。當中包括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貿易和投資規定,還有類似基於國土安全考慮的CFIUS單邊審查的工具。目前看來,這些限制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美國應該以國防安全作為做相關決定的衡量出發點,在某些領域不應該給中國任何談判的可能,例如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所謂「安全可控」等。
如果中國企業通過政府支持,從美國這邊獲取先進技術產品,並最終將其推向產能過剩的後果,那麼對於我們的政策制定者來說,就需要考慮是否答應中國的這個並購了。
話說到這份上,看來,美國要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決定是不會動了。而對於我們來說,認清現實,而後謀動,則是必須的一步。
來源:俠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