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哪些半導體公司招聘
Ⅰ 華為自主研發的晶元有哪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晶元產業的重視程度超越以往。2015—2016年,中國晶元設計企業從736家猛增到1362家,2017年,國內晶元設計企業總數達1380家,在全球中佔有的比率為14.5%。近年來,國家與企業加大對「中國芯」的投入,在晶元研發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中國自主研發的「晶元」也相繼問世。
晶元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產業,做晶元急不來,那麼發展至今,國產的有代表的「晶元」有哪些?
1、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
提起國產晶元,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不得不提,龍芯中科研製的處理器產品包括龍芯1號、龍芯2號、龍芯3號三大系列,涵蓋小、中、大三類CPU產品。
龍芯1號是一款通用CPU,也是中國第一枚通用CPU。它採用的是RISC指令集,2002年8月10日,首片龍芯1號龍芯XIA50流片成功,龍芯1號的頻率為266MHz。
2005年4月18日,龍芯2號研製成功,它的頻率最高為1GHz,採用0.18微米的工藝,實際性能與1GHz的奔騰4性能相當,是龍芯1號實測性能的10到15倍。龍芯2號樣機能夠運行完整的64位中文Linux操作系統,全功能的Mozilla瀏覽器、多媒體播放器和Open Office辦公套件,具備了桌面PC的基本功能。
龍芯3號系列包含龍芯3A和龍芯3B
龍芯3A的工作頻率為900MHz~1GHz,是首款國產商用4核處理器, 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6GFLOPS。龍芯3B是首款國產商用8核處理器,主頻達到1GHz,支持向量運算加速,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28GFLOPS,具有很高的性能功耗比。
龍芯不只是沉醉於實驗室的「晶元產品」,它已經成功流片,並於2015年在中國發射的北斗衛星上應用。
龍芯產品在性能上與主流的CPU有差距,尤其在算力與功耗上,沒法與英特爾的產品競爭,但隨著國產研發實力的增強,未來提升空間很大,搶占國內市場不是不可能。
2、國內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GPU——JM5400
GPU一直是國內的一塊「芯病」,長期被英偉達等國外企業壟斷。2014年4月,景嘉微電子成功研製出國內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形處理晶元——JM5400,在多項性能上達到或優於常用國外產品。
JM5400採用65nm CMOS工藝,內核時鍾頻率最大550MHz,存儲器時鍾頻率最大800MHz,軟體可配置,片上封裝兩組DDR3存儲器,每組位寬32位,共1GB容量,功耗不超過6W,內部各功能模塊可獨立關閉,可進一步減少功耗,FCBGA 1331腳,MCM封裝。
JM5400於2014年5月流片成功,可廣泛應用於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圖形生成及顯示等領域,滿足機載、艦載、車載環境下圖形系統的功能與性能要求,全面替代M9、M54、M72、M96、IMX6等國外晶元。目前,JM5400已被確定用於神舟飛船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未來的國產計算機中將會大量使用這顆「中國芯」。
據悉,JM5400晶元的升級版本JM7000圖形處理器晶元已經研製成功並流片。它在硬體上採用了更加先進的28nm工藝製造,增加了片內顯存的容量,集成了CPU核。功能上,增加了硬體高清解碼能力,支持更高的OpenGL版本,支持更高速的匯流排介面。性能上,圖像處理能力增加2倍以上,匯流排帶寬增加數百倍。
JM5400作為一款有著特殊意義的產品,雖然性能沒法和英偉達巨頭的產品相提並論,但仍值得鼓勵,希望它早日佔領中國GPU市場,打破國外壟斷。
3、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台——海思麒麟970晶元
華為海思是一家半導體公司,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它因自主研發的麒麟晶元備受關注,海思麒麟970晶元是一款非常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國產晶元產品。
麒麟970晶元最大的特徵是設立了一個專門的AI硬體處理單元—NPU(神經元網路),用來處理海量的AI數據,它採用了台積電10nm工藝,首次集成NPU採用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在處理同樣AI任務時,麒麟970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優勢。
2017年10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電子展,華為發布首款採用麒麟970的手機Mate 10。今年,華為對媒體披露了華為麒麟970晶元的升級版——麒麟980晶元,這一款晶元在性能上更上一層樓。據悉,它採用台積電7納米工藝,同時搭載寒武紀的1M人工智慧NPU,集成ARM最新A77核心架構,最高主頻可達2.8GHz。
Ⅱ 日本半導體技術和德國半導體哪個更牛逼
從目前的勢抄頭看來,德國的要強一點,尤其在功率半導體方面,Infineon在收購了IR後絕對占優,日本的曾經占據了半壁江山,toshiba,Renesas,Sony, Fujitsu等等企業都排名在前二十,但主要傾向於消費類/汽車半導體,而且目前排名下降比較厲害。
Ⅲ 請問德國LIMO半導體激光器的公司的網址,還有中國的代理商
北京歐屹科技好像做LIMO的半導體激光器還比較專業
Ⅳ 德國英飛凌半導體公司的工程師最近發明了智能商品標簽,它是如何其作用的
德國英飛凌半導體公司的工程師最近發明了智能商品標簽。它採用無線射頻識別原理,標簽中鑲嵌了一個微型集成電路晶元,重量僅有2g,上面存儲著和商品有關的數據,包括生產廠商、生產日期、價格和成分等。
Ⅳ 德國有哪些搞半導體的公司
德國帝納斯半導體激光有限公司 (DILAS)
德國LIMO半導體激光有限公司
德國Elmos半導體有限公司
Ⅵ 半導體晶元,工業製造業未來德國日本美國韓國哪個國家領先知乎
德國和美國相繼引領全球製造業第三次革命進程,作為積極跟隨者的日本,近期也有了動作。
日前,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2015年版製造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聲稱,倘若錯過德國和美國引領的「製造業務模式」的變革,「日本的製造業難保不會喪失競爭力」。因此,日本製造業要積極發揮IT的作用,建議轉型為利用大數據的「下一代」製造業。
日本《2015年版製造白皮書》強調IT作用
據日本媒體報道,白皮書有感於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極可能帶來全球製造業的巨變,對「日本可能落後」顯示出強烈危機感。
從白皮書透露出的信息來看,日本製造業的現狀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一是與德美的動態相比,日本雖然在工廠的省人力化、節能化等改善生產效率方面有些長處,但不少企業都對進一步發展數字化持消極態度,尤其是對物聯網的關鍵——軟體技術和IT人才的培養。日本人擔心,德國工業4.0體系一旦建立,德國工業包括汽車工業會實現壓倒性的高效率和供應鏈的整體優化,德國廠商的競爭力將相對日本上升。
二是日本製造業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充分,比如工廠使用的製造設備的通信標准繁多,許多標准並存,沒有得到統一,需要跨越企業和行業壁壘,強化「橫向合作」。三是在生產製造過程中軟體使用不夠,例如對PLM工具的使用。
所以,除了相繼推出大力發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3D列印等的政策之外,今年的白皮書中日本特別強調了發揮IT的作用。另外,白皮書認為,日企赴海外發展今後仍將持續,但指出新技術研發基地仍有留在日本國內的傾向。白皮書還將企業的職業培訓、面向年輕人的技能傳承、理工科人才培養等視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業界認為,此次白皮書的發布,將促進日本製造業再次重振發展。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張玉來表示,在製造業不斷轉型的智能化時代,日本無疑是技術的「領跑者」,日本製造業的發展受到環境發展的限制,不得不向外擴大市場。白皮書將進一步加強製造業的發展,再次轉型到新的發展方向。
不過,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所長喬標指出,和《中國製造2025》這一指導未來10年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不同,白皮書實際上是日本官方發布的年度報告,發表對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和日本製造業發展情況的理解、認知和思考,它不是戰略規劃,所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日本製造業轉型極可能追隨德國
事實上,日本的製造業並不像其強調的那麼困境重重。GFK中國總經理周群告訴記者,日本文化里的危機意識與生俱來,並不能百分百映射其真實現狀。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也表示,判斷日本製造業的困境還為時尚早。
龔曉峰向記者透露,日本的產業競爭力一直居於世界前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發布的《2012~2013年世界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表明,日本以0.5409的工業競爭力指數排第一,德國和美國分別排第二和第三。日本製造業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製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其中半導體製造設備、機床、數碼相機等出口佔35.2%、28.1%和20.1%。
但是,龔曉峰也指出,在電子信息領域,日本企業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前10名市值最高的IT公司看不到日本企業的身影,在互聯網企業中也沒有家喻戶曉的日本公司。
IT、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確實是日本製造業逐漸消退的部分。周群表示,在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面臨究竟是重點發展工業製造還是重點發展IT的重大抉擇,當時日本選擇了前者。30、40年過去,日本已經錯過了當時一波IT發展周期,對其現在的國際地位影響很大。現在世界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周期,所以日本又面臨一次抉擇。這在其將IT、物聯網、大數據在製造業中的作用寫進白皮書一點可以看出來。
一直以來日本的經濟文化在追隨美國,這次的工業革命,日本是否仍會追尋美國?周群認為,並不盡然。日本製造業多年的發展基礎和文化傳承,使得不太可能走美國的創新路,將更可能向德國的工業模式靠近。白皮書強調使用物聯網、大數據,是作為應用手段,將日本的工業技術、產品發揮到極致,而不是說將大數據、物聯網作為產業發展重點,想在這些領域占據主導。「日本製造業的問題並沒有嚴重到需要補強互聯網因素的地步。」他說。
從中國撤資無損中日高端製造業合作
日本製造業的消退是隨著近年來日本工廠在中國境內撤出,索尼、東芝、松下等停掉部分業務線,日本大廠財報接連不景氣引起世人關注的。其中,日本企業從中國撤資尤其被中國關注。
例如,日本製造企業松下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日本國內,夏普計劃在日本本土生產更多機型的液晶電視和冰箱,TDK也將把部分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日本秋田等地。
據日本媒體近期報道,在日元貶值刺激下,在海外擁有工廠的日本企業,約13.3%把工廠遷回本土。知名作家朱世巍告訴記者,4月份日本機械訂單(不含船舶和電力)增加3.8%,數額近80億美元,顯然也與海外工廠回歸有關。
周群認為,日本製造業在中國總體呈撤出趨勢,但是並不是都回到日本本土,而是有一部分轉移到日本認為合適的地區和國家。同時,日本製造業的總體業務量正在縮減。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告訴記者,在消費電子領域,日本工廠在中國的投資有一部分確實是撤掉了,但應注意到主要是日本在中國的整機工廠,因為日本整機產品和中國整機產品競爭激烈,日本產品市場表現不太好。另外,匯率問題、中國製造成本問題、市場營銷和推廣問題、中國製造企業的崛起也是導致日本整機工廠撤走的原因。
但是,陸刃波也指出,中國對日本電子元器件(民用家電領域)依賴很大,中國的手機、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產品,打開外殼裡面的部件基本是國外的,大量技術含量高、尖端的電子元器件基本由日本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對於日本企業的吸引力仍然存在。龔曉峰透露,日本方面對製造企業2014年度海外事業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在617家接受該問卷調查的日企中,近7成企業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的成長潛力,近6成企業表示看中現有規模。http://www.big-bit.com
Ⅶ 世界上十大半導體公司是哪些,分別屬於哪些國家
世界上十大半導體公司分別為:
1、美國英特爾(Intel)公司,以生產晶元聞名於世。
2、韓國的三星(Samsung)電子公司成立於1969年,初期主要生產家用電子產品,如電視機和錄像機等。
3、美國的德州儀器(TI)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導體公司,是世界領先的數字信號處理和模擬技術的設計商、供應商,是推動電子數字化進程的引擎。
4、日本的東芝(Toshiba)在國際市場上盛名遠揚,家喻戶曉。
5、中國台灣的台積電(TSMC)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公司。身為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業的創始者與領導者,TSMC在提供先進晶圓製程技術與最佳的製造效率上已建立聲譽。
6、義大利和法國的意法半導體會(ST)是全球性的獨立半導體製造商。公司設計、生產、銷售一系列半導體IC和分立器件,用於遠程通訊系統、計算機系統、消費電子產品、汽車和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
7、日本的瑞薩科技(Renesas)在2003 年4 月1 日正式成立,以領先的科技實現人類的夢想。
8、韓國的海力士(Hynix)1983年開始運作,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級電子公司,擁有員工約22,000人,1999年總資產達20萬億。
9、日本的索尼(Sony)半導體分部是索尼電子公司1995年3月在美國加州聖約瑟市建立的一個分部,該分部使索尼公司能夠對變幻莫測、競爭激烈的美國半導體市場迅速做出反應,為索尼電子公司發展高附加值的通訊、音頻/視頻、計算機應用產品提供後備支持。
10、美國的高通(Qualcomm)公司開發、銷售一系列高性能FPGA半導體產品和軟體開發工具。
(7)德國有哪些半導體公司招聘擴展閱讀
半導體
半導體( semiconctor),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conctor)與絕緣體(insulator)之間的材料。半導體在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測溫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二極體就是採用半導體製作的器件。
無論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今日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如計算機、行動電話或是數字錄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硅、鍺、砷化鎵等,而硅更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