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美國半導體晶元價值多少
❶ 半導體晶元設計師在美國掙多少錢
我有一朋友(碩士)幹了2年去美國在矽谷,月薪2W5美刀,別的我不清楚了
❷ 美國有哪些晶元公司
1、德州儀器
德州儀器(英語: Instruments,簡稱:TI),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跨國公司,以開發、製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聞名於世,主要從事創新型數字信號處理與模擬電路方面的研究、製造和銷售。
德州儀器(TI)在25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計或銷售機構。德州儀器是世界第一大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和模擬電路元件 製造商,其模擬和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全球具有統治地位 。
2、Xilinx
Xilinx(賽靈思)是全球領先的可編程邏輯完整解決方案的供應商。Xilinx研發、製造並銷售范圍廣泛的高級集成電路、軟體設計工具以及作為預定義系統級功能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
2018年7月18日,全球最大的可編程晶元(FPGA)廠商賽靈思宣布收購中國 AI 晶元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深鑒科技。有「中國英偉達」之稱。
3、高通
高通(英文名稱:Qualcomm,中文簡稱:高通公司、美國高通或美國高通公司)創立於1985年,總部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33,000多名員工遍布全球。
高通公司從專利許可計劃一開始就投入並將繼續投入大量精力和資金為其晶元和軟體獲得交叉許可,從而使客戶在不承擔額外專利費的條件下受益。
在某些情況下,高通公司會從其他第三方主動爭取可以使授權方和最終用戶受益的專利,從而擴大WCDMA和CDMA2000市場的產品應用和功能。
4、摩托羅拉
摩托羅拉(Motorola Inc ),原名: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加爾文製造公司),成立於1928年。1947年,改名為Motorola,從1930年代開始作為商標使用。
摩托羅拉使用無線電、寬頻及網際網路,並提供嵌入晶片系統,以及端對端整體網路通訊解決方案,以達到加強個人、工作團體、車輛及家庭的操控及聯系能力。
高清與交互是數字電視發展的趨勢,摩托羅拉率先推出高性能晶元方案的高清雙模解決方案,支持標清和高清視頻,支持MPEG2、MPEG4、H.264和VC-1(WMV9)解碼標准,集高清、互動電視等功能於一體,功能更強、性能更高、成本更低。
5、IBM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2006年6月20日,喬治亞與IBM共同宣布一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硅的晶元速度達500GHz。這是通過凍結晶元到-451°F(-268.0℃),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❸ 美打壓中國晶元行業內幕是什麼
白宮內部報告揭露美打壓中國晶元行業內幕。
策略
如果說,前面還有些「講道理」的味道,報告在提到策略部分的時候,就是赤裸裸地在打擊中國了。
比如明明意識到,為了獲得勝利,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跑得更快」,但他們心心念的還是中國:在降低中國追趕速度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的誘惑。一旦美國停止創新,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是必然的。因此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的關鍵就是持續創新。
在這一點上,美國自我感覺可以說是相當良好:美國提倡全球開放交易和投資,這個立場會讓消費者和全球經濟受益;中國更願意將補貼投向成熟的公司和行業,並持續投入幫助其成長壯大,最後產能過剩,導致經濟受到影響;中國從全球的開放中受益,但是很少承擔相應的義務。很多情況下,中國反而阻礙正常的市場化運動。
不僅如此,報告還得出了一個很」詭異「的結論:不要條件反射地反對中國的進步。那應該怎麼反對?報告建議:美國政府需要找出那些特別的半導體技術和公司,並對其加以保護,拒絕並購,避免造成可能的安全威脅。哦,終於知道紫光收購美國晶元公司為什麼屢屢完敗了。
更狠的還在後面。
美國有很多方式限制中國的行動。當中包括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貿易和投資規定,還有類似基於國土安全考慮的CFIUS單邊審查的工具。目前看來,這些限制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美國應該以國防安全作為做相關決定的衡量出發點,在某些領域不應該給中國任何談判的可能,例如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所謂「安全可控」等。
如果中國企業通過政府支持,從美國這邊獲取先進技術產品,並最終將其推向產能過剩的後果,那麼對於我們的政策制定者來說,就需要考慮是否答應中國的這個並購了。
話說到這份上,看來,美國要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決定是不會動了。而對於我們來說,認清現實,而後謀動,則是必須的一步。
來源:俠客島
❹ 想要從美國進口半導體晶元需要什麼報關資料
半導體晶元進口都是免關稅的,增值稅17%。 最終以海關編碼為准。美國很晶元出口有管制。
❺ 半導體晶元,工業製造業未來德國日本美國韓國哪個國家領先知乎
德國和美國相繼引領全球製造業第三次革命進程,作為積極跟隨者的日本,近期也有了動作。
日前,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2015年版製造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聲稱,倘若錯過德國和美國引領的「製造業務模式」的變革,「日本的製造業難保不會喪失競爭力」。因此,日本製造業要積極發揮IT的作用,建議轉型為利用大數據的「下一代」製造業。
日本《2015年版製造白皮書》強調IT作用
據日本媒體報道,白皮書有感於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極可能帶來全球製造業的巨變,對「日本可能落後」顯示出強烈危機感。
從白皮書透露出的信息來看,日本製造業的現狀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一是與德美的動態相比,日本雖然在工廠的省人力化、節能化等改善生產效率方面有些長處,但不少企業都對進一步發展數字化持消極態度,尤其是對物聯網的關鍵——軟體技術和IT人才的培養。日本人擔心,德國工業4.0體系一旦建立,德國工業包括汽車工業會實現壓倒性的高效率和供應鏈的整體優化,德國廠商的競爭力將相對日本上升。
二是日本製造業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充分,比如工廠使用的製造設備的通信標准繁多,許多標准並存,沒有得到統一,需要跨越企業和行業壁壘,強化「橫向合作」。三是在生產製造過程中軟體使用不夠,例如對PLM工具的使用。
所以,除了相繼推出大力發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3D列印等的政策之外,今年的白皮書中日本特別強調了發揮IT的作用。另外,白皮書認為,日企赴海外發展今後仍將持續,但指出新技術研發基地仍有留在日本國內的傾向。白皮書還將企業的職業培訓、面向年輕人的技能傳承、理工科人才培養等視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業界認為,此次白皮書的發布,將促進日本製造業再次重振發展。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張玉來表示,在製造業不斷轉型的智能化時代,日本無疑是技術的「領跑者」,日本製造業的發展受到環境發展的限制,不得不向外擴大市場。白皮書將進一步加強製造業的發展,再次轉型到新的發展方向。
不過,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所長喬標指出,和《中國製造2025》這一指導未來10年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不同,白皮書實際上是日本官方發布的年度報告,發表對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和日本製造業發展情況的理解、認知和思考,它不是戰略規劃,所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日本製造業轉型極可能追隨德國
事實上,日本的製造業並不像其強調的那麼困境重重。GFK中國總經理周群告訴記者,日本文化里的危機意識與生俱來,並不能百分百映射其真實現狀。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也表示,判斷日本製造業的困境還為時尚早。
龔曉峰向記者透露,日本的產業競爭力一直居於世界前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發布的《2012~2013年世界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表明,日本以0.5409的工業競爭力指數排第一,德國和美國分別排第二和第三。日本製造業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製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其中半導體製造設備、機床、數碼相機等出口佔35.2%、28.1%和20.1%。
但是,龔曉峰也指出,在電子信息領域,日本企業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前10名市值最高的IT公司看不到日本企業的身影,在互聯網企業中也沒有家喻戶曉的日本公司。
IT、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確實是日本製造業逐漸消退的部分。周群表示,在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面臨究竟是重點發展工業製造還是重點發展IT的重大抉擇,當時日本選擇了前者。30、40年過去,日本已經錯過了當時一波IT發展周期,對其現在的國際地位影響很大。現在世界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周期,所以日本又面臨一次抉擇。這在其將IT、物聯網、大數據在製造業中的作用寫進白皮書一點可以看出來。
一直以來日本的經濟文化在追隨美國,這次的工業革命,日本是否仍會追尋美國?周群認為,並不盡然。日本製造業多年的發展基礎和文化傳承,使得不太可能走美國的創新路,將更可能向德國的工業模式靠近。白皮書強調使用物聯網、大數據,是作為應用手段,將日本的工業技術、產品發揮到極致,而不是說將大數據、物聯網作為產業發展重點,想在這些領域占據主導。「日本製造業的問題並沒有嚴重到需要補強互聯網因素的地步。」他說。
從中國撤資無損中日高端製造業合作
日本製造業的消退是隨著近年來日本工廠在中國境內撤出,索尼、東芝、松下等停掉部分業務線,日本大廠財報接連不景氣引起世人關注的。其中,日本企業從中國撤資尤其被中國關注。
例如,日本製造企業松下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日本國內,夏普計劃在日本本土生產更多機型的液晶電視和冰箱,TDK也將把部分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日本秋田等地。
據日本媒體近期報道,在日元貶值刺激下,在海外擁有工廠的日本企業,約13.3%把工廠遷回本土。知名作家朱世巍告訴記者,4月份日本機械訂單(不含船舶和電力)增加3.8%,數額近80億美元,顯然也與海外工廠回歸有關。
周群認為,日本製造業在中國總體呈撤出趨勢,但是並不是都回到日本本土,而是有一部分轉移到日本認為合適的地區和國家。同時,日本製造業的總體業務量正在縮減。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告訴記者,在消費電子領域,日本工廠在中國的投資有一部分確實是撤掉了,但應注意到主要是日本在中國的整機工廠,因為日本整機產品和中國整機產品競爭激烈,日本產品市場表現不太好。另外,匯率問題、中國製造成本問題、市場營銷和推廣問題、中國製造企業的崛起也是導致日本整機工廠撤走的原因。
但是,陸刃波也指出,中國對日本電子元器件(民用家電領域)依賴很大,中國的手機、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產品,打開外殼裡面的部件基本是國外的,大量技術含量高、尖端的電子元器件基本由日本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對於日本企業的吸引力仍然存在。龔曉峰透露,日本方面對製造企業2014年度海外事業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在617家接受該問卷調查的日企中,近7成企業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的成長潛力,近6成企業表示看中現有規模。http://www.big-bit.com
❻ 美國晶元股為何暴跌1000億美元
美國當地時間9月3日,在美國晶元股領跌下,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暴跌,當天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5.7%,相關成分股市值縮水約1000億美元,是6月中旬以來最慘的一天。對於此番暴跌的原因,彭博社認為,晶元股的潰敗可能源於中國將實施的半導體新政。
彭博稱,晶元股的暴跌或許與中國即將出台的半導體新政有關。此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正計劃出台一系列新政策,以發展國內半導體行業,並應對特朗普政府的限制。
研究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科技分析師Dan Wang說,「中國領導層意識到,半導體是所有先進技術的基礎,不能再依賴美國的供應。面對美國對晶元接入的更嚴格限制,中國的回應只能是繼續推動自己的行業發展。」
美國國家證券公司(National Securities Corp.)首席市場策略師阿瑟·霍根(Arthur Hogan)則表示:「如果你現在要問我,八月份大部分時間里我最大的恐懼是什麼,那就是中美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
(6)中國進口美國半導體晶元價值多少擴展閱讀
晶元股全線潰敗
美國當地時間9月3日晶元股全線潰敗,英偉達股價下跌9.3%、為3月16日以來最高。博通(Broadcom)下跌6.1%,高通(Qualcomm)下跌5.5%,英特爾(Intel Corp.)下跌3.6%。
晶元股的領跌導致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近5%,至11458點,創下6月11日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逆轉了此前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創下新高的漲勢。
受此影響,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3.5%,至3455點,11個板塊全部下跌。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808點,至28293點,跌幅2.8%,中斷了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自2月份以來首次突破29000點的漲勢。
❼ 美國為什麼限制中國晶元
白宮內部報告,揭露美國打壓中國晶元行業內幕
策略
如果說,前面還有些「講道理」的味道,報告在提到策略部分的時候,就是赤裸裸地在打擊中國了。
比如明明意識到,為了獲得勝利,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跑得更快」,但他們心心念的還是中國:在降低中國追趕速度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的誘惑。一旦美國停止創新,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是必然的。因此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的關鍵就是持續創新。
在這一點上,美國自我感覺可以說是相當良好:美國提倡全球開放交易和投資,這個立場會讓消費者和全球經濟受益;中國更願意將補貼投向成熟的公司和行業,並持續投入幫助其成長壯大,最後產能過剩,導致經濟受到影響;中國從全球的開放中受益,但是很少承擔相應的義務。很多情況下,中國反而阻礙正常的市場化運動。
不僅如此,報告還得出了一個很」詭異「的結論:不要條件反射地反對中國的進步。那應該怎麼反對?報告建議:美國政府需要找出那些特別的半導體技術和公司,並對其加以保護,拒絕並購,避免造成可能的安全威脅。
更狠的還在後面。
美國有很多方式限制中國的行動。當中包括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貿易和投資規定,還有類似基於國土安全考慮的CFIUS單邊審查的工具。目前看來,這些限制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美國應該以國防安全作為做相關決定的衡量出發點,在某些領域不應該給中國任何談判的可能,例如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所謂「安全可控」等。
如果中國企業通過政府支持,從美國這邊獲取先進技術產品,並最終將其推向產能過剩的後果,那麼對於我們的政策制定者來說,就需要考慮是否答應中國的這個並購了。
話說到這份上,看來,美國要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決定是不會動了。而對於我們來說,認清現實,而後謀動,則是必須的一步。
❽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是怎麼回事
美國政府近日不斷打壓中國科技企業,9月15日正式斷供華為。然而美國政府並不滿足,最近透露出對中芯國際制裁的意圖。近日,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如果美國政府執意將中國晶元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將導致美國半導體產業每年蒙受50億美元的損失。
SEMI警告美國商務部,要謹慎考慮封殺中芯國際,避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對美國政府的種種行徑感到不滿。美國近段時間實行的種種「錯誤」措施,已經導致了該國相關企業損失了1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7億元)。
除了美國眾多晶元公司對特朗普打壓中國科技企業不滿,此前,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反對美國對華禁售晶元,認為這促使中國加速晶元自給自足。
(8)中國進口美國半導體晶元價值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目標是到2025年滿足70%的國內半導體需求:
近年來,中國非常重視半導體領域的發展,每年都會投入巨額資金。根據「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國的目標是到2025年滿足70%的國內半導體需求。
有分析師指出,目前這一比例約為30%,中國在晶元進口上花費的資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三年超過3000億美元。
雖然美國晶元公司在全球市場中仍處於領先地位,其銷售額佔到了全球的63%。中國的晶元製造目前僅佔全球份額的10%。但目前中國晶元公司正在快速追趕。
今年第一季度,一家中國公司首次躋身前十大半導體廠商之列。分析公司ICInsights的數據顯示,華為子公司海思的半導體銷售額達到了近27億美元。雖然與英特爾(195億美元)還相差甚遠,但是海思半導體已經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4%。
同時,由於美國的制裁也加速了海思為其母公司提供晶元的進度。目前,華為已經不再使用台積電生產的麒麟前身710A晶元,而是使用本地供應商中芯國際生產的晶元。行業專家認為這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發展。
❾ 一旦美國晶元禁運,中國半導體業如何填補
美國在目前全抄球半導體領域確襲實是很強大,高通收購的恩智浦就在工業控制領域有十分豐富的經驗,TI更是在DSP領域具有霸主地位。但是中國這么多年也一直在努力,雖然性能無法與美國抗衡,但是基本需求都可以滿足,而且高端晶元國內都可以仿造設計,唯一的缺點是超高精度的晶元無法生產。如果美國晶元禁運,國內相關行業肯定是會在一段時間內低迷,但是日本、韓國、歐洲、加拿大等一些晶元供應商會對中國加大剝削。但是中國是美國半導體行業的最大客戶,長時間禁運只會激發美國半導體行業背後財閥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最終仍然會談判結束。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