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❶ 包頭鋼鐵公司管道公司關於在1958-1962年正式工人被下放回家,現以70多歲,這樣的問題現在是否有經濟補償。
—華英光寶於1988年建廠,是中國重要的千萬噸級鋼鐵工業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和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企業,擁有鋼鐵、稀土、礦業、非鋼四大產業板塊和「華英光寶股份」、「華英光寶稀土」兩個上市公司。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588億元,率先成為自治區收入超500億元企業; 實現利潤84.23億元、上繳稅金62億元以上;截至2011年底,資產總額達998億元。
——華英光寶所是世界罕見的多金屬共生礦,現有175種礦物、71種元素,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鈮儲量居世界第二位,是中國西北地區儲量最大的鐵礦。
——鋼鐵產業。已形成1000萬噸以上鐵、鋼、材配套能力,是中國主要高速鋼軌供應商之一、品種規格最齊全的無縫鋼管生產基地之一、西北地區最大的板材生產基地。白雲鄂博礦鐵與稀土共生的資源特色造就了華英光寶獨有的「稀土鋼」產品特色,鋼中有稀土,更堅、更韌、更強,廣受用戶歡迎。
——稀土產業。華英光寶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材料供應商,在采、選、分離、冶煉和部分功能材料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擁有中國最大的稀土科研機構和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曾為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和中國多項航天工程提供重要磁性材料。
——礦業產業。華英光寶除擁有白雲鄂博礦等自有礦山外,還擁有經營外部礦產資源的礦業公司,已掌控鐵礦石權益資源6億噸以上,並與澳大利亞、蒙古等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資源合作。擁有一定的有色金屬資源及產業發展能力。正在辦理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兩個10億噸煤田的礦業權證。
——非鋼產業。主要經營機械製造、大型電氣設備、電子信息技術、建築施工、房地產開發、循環經濟等產業。擁有企業財務公司,涉足金融產業。
——華英光寶所在的內蒙古自治區為中國華北、西北的連接樞紐和西部大開發的門戶,與蒙古國邊境線佔中蒙邊境線總長的68%,毗鄰的蒙古國、俄羅斯資源豐富;同時華英光寶的白雲鄂博資源得天獨厚,且緊依黃河,靠近山西、內蒙古煤炭富集區,稀土、煤、鐵、水、電等優勢明顯。華英光寶在中國12個重點省市設有銷售分公司,在美國、日本、蒙古、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有辦事處。
——「十二五」,華英光寶將思想大解放、實施再創業、建設大華英光寶,在2011年收入超500億元的基礎上,再造一個華英光寶,率先打造自治區收入超千億元企業。同時,華英光寶將全面推進打造「百年老店」戰略,在鞏固提升鋼鐵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稀土產業、白雲鄂博鈮和鈧等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煤炭產業、有色金屬資源產業、冶金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產業和金融產業六條戰略轉型產業生命線,使華英光寶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實力和抗禦風險能力的集團「航母」,躋身一流企業行列,並不斷向「百年老店」目標邁進,實現基業長青。
❷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中心名單
序號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名稱 依託單位 1 變流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2 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融海超聲醫學有限公司 3 油氣勘探計算機軟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油油氣勘探軟體公司 4 工業環境保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冶集團建築研究總院 5 煉焦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唯煉焦技術公司 6 煉油工藝與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7 基本有機原料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8 合成纖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 9 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10 聚烯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11 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12 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聯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公司 13 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14 信息安全共性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正陽信息安全技術公司 15 光碟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所 16 表面活性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 17 生物飼料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等 18 動物用生物製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所等 19 木材工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 20 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礦業大學、淮南礦業集團 21 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22 高檔數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 23 基礎軟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等 24 精細石油化工中間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 25 高性能均質合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26 光電子器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27 纖維基復合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28 移動通信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7所 29 通信軟體與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4所 30 新型電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8所 31 輸配電及節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32 耐火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院 33 連鑄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達連鑄技術公司 34 橡塑模具計算機輔助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 35 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 36 電力電子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 37 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雲南農業大學 38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理工大學 39 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0 半導體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有研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1 西部植物化學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楊凌西部植物化學公司 42 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兗礦魯南化肥廠 43 稀有金屬材料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44 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瑞特快速製造公司 45 電站鍋爐煤的清潔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46 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 47 光纖通信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48 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重型裝備工程研究公司 49 水泥節能環保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等 50 電氣傳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 51 精餾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大學 52 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昂賽細胞基因工程公司 53 衛星導航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合導航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54 膜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邦膜技術公司 55 感測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 56 染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57 農葯沈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58 抗體葯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中信國健葯業有限公司等 59 船舶設計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中船船舶設計技術公司 60 葯物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現代葯物制劑有限公司 61 生物晶元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生物晶元有限公司 62 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輕合金精密成型公司 63 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納米技術及應用公司 64 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 65 船舶運輸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66 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華明高技術集團 67 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國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68 工業過程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69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高清數字科技產業公司等 70 清潔高效煤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院等 71 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城市污染控制有限公司 72 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公司 73 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公司 74 燃氣輪機與煤氣化聯合循環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等 75 光碟系統及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 76 工業鍋爐及民用煤清潔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 77 農葯天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開大學 78 視像音響數字化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熊貓數字化開發有限公司 79 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葯制葯工藝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海陵中葯制葯工藝公司 81 煤礦安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研究院 82 中葯固體制劑製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中醫葯大學 83 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華潤生化玉米開發公司 84 大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東創大豆科技發展公司 85 微生物農葯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 86 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 87 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華唯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公司 88 造紙與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華南理工大學 89 製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華工製造裝備數字化公司 90 微生物葯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華北制葯集團新葯公司 91 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科力遠新能源公司等 92 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海利惠霖生命科技公司 93 經濟領域系統模擬技術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天科工模擬技術公司 94 小衛星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 95 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海爾科化工程塑料公司 96 高效焊接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爾濱焊接研究所 97 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爾濱工業大學水資源有限公司 98 發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電發電設備有限公司 99 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計算機病毒中心、北京瑞科等 100 電力系統自動化-系統控制和經濟運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電網公司、南京自動化院 101 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廣州華新科實業有限公司 102 中葯提取分離過程現代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廣州漢方現代中葯公司 103 南海海洋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廣東中大南海海洋生物公司 104 基因工程葯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廣東暨大基因葯物公司 105 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福州大學 106 火電機組振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東南大學 107 計算機軟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東北大學 108 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109 船舶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連船舶製造有限公司 110 船舶導航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連船舶導航系統有限公司 111 手性葯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成都凱麗手性技術有限公司 112 中葯復方新葯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中研同仁堂醫葯公司 113 蛋白質葯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正旦國際科技公司 114 新型疫苗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微谷生物醫葯有限公司 115 無污染有色金屬提取及節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116 高效軋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學 117 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凱因生物技術公司 118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學等 119 製造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 120 精密成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機電研究所 121 大規模集成電路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華大九天軟體有限公司 122 電子政務應用基礎設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電標所等 123 精密超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工研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124 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 125 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博奧生物晶元公司 126 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北大軟體工程公司 127 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豐原發酵技術有限公司江南大學等
❸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有研總院
建院以來,共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000餘項,授權專利和制訂國家及行業標准1500餘項。先後為「兩彈一星」、「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和有色金屬行業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和國防軍工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有研總院高度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組建了若干高技術產業化公司,並在微電子材料、光電子材料、稀土材料、有色金屬粉末、特種有色金屬加工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冶金裝備等方面形成了產業集群。2011年,有研總院實現收入67.5億元,利潤總額7.5億元。
院本部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產業基地二部位於北京通州區,佔地面積29萬平方米。截至2009年6月底,我院(集團)資產總額為25.6億元。有研總院現有從業人員約3500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5名,國家特聘專家和百千萬人才11名。旗下11個國家級中心和實驗室、7個控股公司現有員工2400餘人。主要從事半導體材料、稀土冶金與材料、稀有及貴金屬材料、粉末冶金與材料、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有色金屬加工、選礦冶金、能源及環境材料、超導材料、分析測試、設備研製及自動化、科技信息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研究。國家有色金屬行業開發基地、半導體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有色金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國家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機電設備研究開發中心、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中心和實驗室設在該院。建院以來共開展了6500多項課題研究,獲科研成果4000餘項,其中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000餘項,授權專利和制訂國家及行業標准1500餘項。先後為「兩彈一星」、「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和有色金屬行業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和國防軍工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經過50多年的發展,有研總院已建設成為一個研究領域廣、綜合實力強、具有承擔重大攻關任務和解決復雜技術難題能力的綜合性研究院。[2]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高科技產業建設中,有研總院不斷探索發展新路,加強資本運營,先後組建若干控股公司和一批參股公司,逐步形成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產業、對外經貿為一體的國際化高科技企業集團(有研集團)的發展格局,並與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技術交流和經貿合作關系。
有研總院現有從業人員約3500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5名,國家特聘專家和百千萬人才11名。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冶金工程」等學科具有博士、碩士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面向未來,有研總院將秉承戰略引領至上、創新發展至先、客戶服務至誠、員工培育至善的使命,知崇禮卑、止於至善,建一流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做百年有色科技服務先鋒,努力為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❹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簡介
有研稀土除北京本部外擁有江蘇省國盛稀土有限公司、樂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廊坊關西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三個控股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稀土礦石分解與提純、高純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屬及特種合金、稀土發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生物農用材料等的研究開發及生產工作。有研稀土各類稀土產品總生產能力超過10000噸/年,產品60%以上出口日本、歐美、韓國等。有研稀土自2001年成立以來,銷售收入平均年增長率達到65%,出口創匯平均年增長率大於95%,凈利潤平均年增長率達到32%。
有研稀土現有員工5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7人、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及技師67人,9人具有博士學位,34人具有碩士學位。
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有研稀土的研發核心,其前身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稀土研究所,是中國最早從事稀土研究開發的單位之一, 50多年來,共開發了300餘項稀土冶煉、分離提純、稀土金屬及合金以及稀土功能材料的先進技術,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105項,申報發明專利110餘項,研究成果50%以上應用於工業生產。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紅衛。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顏世宏。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小衛。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宗安。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趙彩霞。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黃小衛(兼)。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春雷。 江蘇省國盛稀土有限公司
樂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廊坊關西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1958年,創立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第五冶金室;
1978年,更名為302室;
1990年,更名為稀土冶金研究所;
1993年,成立全國稀土農用中心;
1995年,成立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1年,設立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控股樂山有研稀土高技術有限公司;
2005年,控股江蘇省國盛稀土有限公司;
2006年,設立樂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2007年,設立廊坊關西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職能部門
總經理辦公室、研究開發部、生產控制部、市場營銷部、財務資產部、市場戰略部、信息網路部;
業務部門
金屬及特種合金事業部、發光材料及特燈事業部、精細化工事業部、生物農用事業部。
旗下公司
江蘇省國盛稀土有限公司、樂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廊坊關西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三個控股子公司。
北京本部主要生產稀土金屬、稀土特種合金、稀土發光材料及磁性材料等;江蘇省國盛稀土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稀土分離提純,生產各種稀土氧化物及鹽類;樂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稀土金屬及合金;廊坊關西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釹鐵硼材料。
國家級研究中心
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國稀土農用中心。
❺ 和稀土稀有金屬的生產研發有關的企業或機構有哪些(北京)
既然是研究生,你肯定知道南北稀土之分,我這里主要講國企。
1、先說北方稀土版,也就是輕稀土,實力最牛權的是包鋼集團,下屬 冶金工業部包頭稀土研究院 、 包頭稀土研究院 、 包頭鋼鐵公司稀土研究院 、 包頭鋼鐵稀土公司稀土研究院都是主要從事輕稀土研究工作,如果想在北方實習的話可以在這個方面考慮。
2、南方稀土比較分散,在這方面研發實力最牛的是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不過這個企業改制後有很多問題,現在困難重重不一定接受研究生實習,當然你也可以碰碰運氣。
3、稀土行業工程轉化能力最強的當然要算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發改委)和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部),建有這種平台就意味著獲得國家認可,而且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建議去「國家稀土永磁電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單位是沈陽工業大學)」或者「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包頭稀土研究院)」碰碰運氣,如果接收的話你就發了,這兩塊才是最牛的,分別歸口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實力在伯仲之間。
4、其他稀有金屬的話就很多了,比如廈門鎢業、江鎢控股集團、崇義章源鎢業、金堆城、西北有色、還有株洲的好多企業,幾乎隨你挑
❻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和研究總院是一個地方嗎
是一個地方 總院簡介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有研總院)創建於1952年11月,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2000年1月26日,有研總院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淀佐教授任名譽院長;我國著名半導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博士名譽院長;材料專家張少明教授為現任院長。
院本部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產業基地二部位於北京通州區,佔地面積29萬平方米。截至2009年6月底,我院(集團)資產總額為25.6億元。現有員工近2000人,博士、碩士300餘名。主要從事半導體材料、稀土冶金與材料、稀有及貴金屬材料、粉末冶金與材料、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有色金屬加工、選礦冶金、能源及環境材料、超導材料、分析測試、設備研製及自動化、科技信息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研究。國家有色金屬行業開發基地、半導體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有色金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國家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中心和實驗室設在該院。建院以來共開展了6500多項課題研究,獲科研成果4000餘項,其中省部級以上成果800多項,國家專利近300餘項。經過50多年的發展,有研總院已建設成為一個研究領域廣、綜合實力強、具有承擔重大攻關任務和解決復雜技術難題能力的綜合性研究院。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高科技產業建設中,有研總院不斷探索發展新路,加強資本運營,先後組建若干控股公司和一批參股公司,逐步形成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產業、對外經貿為一體的國際化高科技企業集團(有研集團)的發展格局,並與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技術交流和經貿合作關系。面向未來,有研總院竭誠希望與國內外各界進行廣泛的合作,共謀發展
❼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中心
稀土冶煉分離提純
五十多年來,有研稀土及其前身一直致力於稀土冶煉工藝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針對包括包頭混合型稀土礦、氟碳鈰礦、南方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在內的各種類型稀土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的基礎研究和工藝技術研究工作,開發出四十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冶煉分離工藝技術,大部分已在稀土工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中4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1項獲國家發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或三等獎,如上世紀六十年代開發的鋅粉還原鹼度法制備高純氧化銪工藝在國內廣泛應用, 90%左右的高純氧化銪均採用該方法生產;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開發的硫酸法冶煉包頭稀土礦工藝,先後向甘肅稀土公司、稀土高科(包鋼稀土三廠)、包頭202廠等大型稀土企業推廣應用,80%以上的包頭稀土礦均採用該專利技術生產; P507-HCl體系連續萃取、半逆流反萃取分離稀土工藝、鹽酸體系P507全分離流程 、環烷酸萃取法制備熒光級氧化釔工藝、電解還原法制備超純氧化銪工藝和設備均在稀土工業上應用,其中向德國轉讓的熒光級氧化釔制備技術成為中國第一個對外轉讓的稀土技術項目。
「十五」以來,針對稀土冶煉分離過程中存在的「三廢」污染嚴重、伴生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開展了綠色冶煉分離新工藝研究,成功開發了「非皂化萃取分離提純稀土新工藝」 原創性技術,萃取分離過程有機相不需要皂化,不使用氨或液鹼,從源頭消除了氨氮廢水對環境的污染,分離成本大幅度降低,該項技術申報中國發明專利8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已簽訂技術轉讓合同8項。
該領域共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32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6項,其中8項已獲授權。「十五」以來,共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73計劃、86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多項。該領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⑴ 稀土冶煉清潔生產工藝
⑵ 稀土高效無污染分離提純技術
⑶ 稀土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⑷ 稀土冶煉分離過程廢水循環利用技術
⑸ 稀土冶金過程式控制制技術
⑹ 稀土冶煉分離工程化設備開發
稀土金屬及合金
有研稀土及其前身從事高純稀土金屬及其合金的研究和開發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是國內最早從事稀土金屬及其合金制備、提純的單位之一。60年代初在國內率先制備出除鉕外的16種稀土金屬,並逐步實現批量生產,68年成功制備出金屬鉕。為中國稀土工業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做出了突出貢獻。
近幾年,在高純稀土金屬、稀土合金速凝鑄片、廉價稀土-鎂(鋁)中間合金的研發及產業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以自主開發的低溫還原(中間合金法)、還原蒸餾、真空蒸餾提純三項技術為主進行了產業化開發,形成了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和大型裝備,並在此基礎上建成了亞洲最大的中重稀土金屬及合金生產基地;2)成功開發了氧化物電解法制備稀土-鎂(鋁)中間合金工藝,創造性地提出了極化超電位共析法,該方法以氧化物為原料,通過濃差極化和陽極極化的雙極化作用,平衡稀土與鎂(鋁)的析出電位,一步電解就可得到稀土鎂(鋁)中間合金,該方法可將稀土鎂(鋁)中間合金加工成本大大降低,有利於稀土鎂(鋁)合金的大量推廣應用。
該領域共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1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2項,其中4項已獲授權。從「八五」到「十五」期間,共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73計劃和發改委示範工程等項目十多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⑴ (超)高純稀土金屬提純技術和裝備
⑵ 廉價稀土-鎂(鋁)中間合金的制備
⑶ 稀土合金速凝鑄片技術及裝備
⑷ 其它特種合金及靶材
稀土化合物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有研稀土及其前身從稀土拋光材料入手,開展了稀土化合物材料制備工藝研究,在國內率先開發出系列拋光材料生產工藝,並定型「739」、「771」等系列稀土拋光產品,先後向甘肅稀土公司等企業轉讓技術,為構建中國的稀土拋光工業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十一五」期間,在國家有關科技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液晶顯示屏用高端稀土拋光材料研究」和「液晶顯示屏用稀土拋光粉產業化技術開發」工作,並通過部級科技成果鑒定。
隨著稀土在超導材料、發光材料、燃料電池、催化材料、塗層材料、磁性材料、屏蔽材料、電子陶瓷等新材料領域廣泛應用,市場對稀土化合物粉體材料的形貌、粒度及分布、比表面、密度、孔容、孔徑、晶形等物理參數提出嚴格要求,有研稀土將化學沉澱法、水熱法、溶膠凝膠法、醇鹽法等軟化學合成工藝與萃取技術、表面改性技術、管道合成技術、晶形控制技術及後處理加工技術耦合,形成了具有產業化應用前景的稀土化合物物理性能可控制備制技術。「十五」期間,承擔了「大比表面可控形貌氧化釔制備工藝及產業化開發」等項目的研發任務,並通過成果鑒定,建立了批量生產線。同時,針對稀土企業的需求,開發出沉澱法純化除雜技術、碳鈉沉澱稀土技術和除放射性技術等系列應用技術。
有研稀土在稀土化合物領域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1項,其中4項已獲授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⑴ 高性能稀土拋光材料及其制備技術
⑵ 稀土發光材料前驅體制備技術
⑶ 大比表面稀土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制備工藝
⑷ 納米、亞微米級稀土化合物制備工藝
⑸ 稀土塑料、陶瓷等功能助劑
⑹ 稀土表面化學處理劑
⑺ 復合稀土化合物合成工藝與裝備
稀土功能材料
發光材料有研稀土及其前身從事發光材料的研究和開發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是國內最早從事稀土熒光粉研製的單位之一,擁有國家唯一的「稀土熒光粉中間試驗室」,配備有發光材料工程化研發所需的先進、齊備的儀器設備。
公司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CRT彩電熒光粉及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80年代開發出PYG型飛點掃描熒光粉,在陽極射線熒光粉、光致發光稀土熒光粉以及X射線稀土熒光粉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其中「彩色電視稀土紅色熒光粉和投影電視稀土白色熒光粉」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彩色電視硫氧化物紅粉為全國的標樣粉;PYG型飛點掃描熒光粉等近二十種稀土發光材料的研究和開發獲得了省部級獎勵或通過了省部級鑒定。
為了滿足平板顯示、綠色照明及其他應用領域的發展需要,重點研究開發了PDP、FED等平板顯示用發光材料,LED、HID、CCFL、金鹵燈等燈用發光材料,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10餘項國家級項目的研究開發工作。項目研究成果大部分已在有研稀土形成了產業化,其中燈用三基色熒光粉技術還轉讓給了多家企業進行規模化生產,「彩色等離子顯示屏(PDP)用熒光體產業化關鍵技術」獲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多顏色稀土長時發光材料及其制備技術的研究」獲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
同時,有研稀土也積極致力於解決中國發光材料的表徵難題,例如與有關單位共同研製了中國第一台PDP熒光粉發光性能測試設備、中國第一台FED熒光粉發光性能測試設備,這些裝置的成功開發均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相應熒光粉的研發進度。
有研稀土在發光材料領域申報發明專利24項(包括3項國際專利),其中15項已獲授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⑴ 顯示用發光材料:PDP用熒光材料、FED用熒光材料
⑵ 照明用發光材料:白光LED用熒光材料、CCFL用熒光材料、金鹵燈用發光材料
⑶ 特種發光材料:上轉換發光材料、防偽熒光材料、納米發光材料
催化與環境材料
上世紀70年代,有研稀土及其前身接受國家任務率先在國內進行汽車尾氣凈化稀土催化劑的研究與開發,隨後成功研製出接近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汽車尾氣凈化稀土催化劑,並進行規模化生產與銷售,開拓了國內稀土催化材料在環境方面的新應用。1992年受國家委託編制了「汽車尾氣凈化稀土催化劑」行業標准(編號XB/T503-93),為規范中國汽車尾氣稀土催化劑的產業化生產做出了貢獻。
「十五」期間, 在大比表面中孔稀土復合氧化物及在環保中的應用、高溫穩定鈰鋯復合氧化物產業化制備工藝等方面承擔並完成了包括863計劃在內的多項國家級項目的研究開發工作,在關鍵技術上獲得突破,並形成了鈰鋯復合氧化物完整的產業化制備技術,建成年產50噸鈰鋯復合氧化物中試生產線。目前正在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汽油車冷啟動污染控制技術研究」。
有研稀土在該領域擁有先進的催化劑制備及性能評價裝置;配有旋轉蒸發儀、程序升溫加熱爐、氣相色譜檢測系統、比表面儀、粒度分析儀等,可滿足多種稀土催化劑的制備與性能測試。在該領域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5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⑴ 汽車尾氣凈化三效催化劑
⑵ 汽車尾氣冷啟動污染控制技術
⑶ 鈰鋯固溶體助劑與載體材料
⑷ 天然氣燃燒催化材料
⑸ 可揮發性有機廢氣(VOCs)催化凈化材料
⑹ 稀土改性甲烷催化制氫材料
磁效應材料
有研稀土及其前身從事稀土磁效應材料研究和開發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是國內最早從事稀土永磁,磁致伸縮等材料研發的單位之一。其中研發的還原擴散法制備釤鈷合金磁體成功地轉讓給上海躍龍化工廠,生產的釤鈷磁環最早應用於東方紅系列衛星中,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五」以來,成功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釹鐵硼合金速凝鑄片(Strip Casting)技術和關鍵裝備,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打破了日本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並以此專利技術為基礎,有研稀土與日本住友特殊金屬(現由日立金屬控股)等公司合資成立了廊坊關西磁性材料公司,有研稀土佔66%股份。
開發成功了低成本、大直徑稀土超磁致伸縮材料的一步法制備技術,制備的稀土超磁致伸縮材料已經批量供應給軍工單位使用,效果良好;研發的新型磁電阻材料,採用薄膜復合技術和先進的微加工工藝制備的自旋閥型全鈣鈦礦錳氧化物巨磁電阻隧道結,其磁電阻變化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有研稀土具有制備和測試磁效應材料的各種設備。
該領域共承擔軍工民口配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餘項。先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2項,授權9項,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