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富勒烯復合材料
『壹』 富勒醇和富勒烯有什麼區別
就是不同的化學環境導致的,醇是羥基與烴基相連,烴基是推電子基,而酚是羥基與苯環直接相連
『貳』 超導材料有什麼用處啊
1962年,年僅20多歲的劍橋大學實驗物理研究生約瑟夫遜在著名科學家安德森指導下研究超導體能隙性質,他提出在超導結中,電子對可以通過氧化層形成無阻的超導電流,這個現象稱作直流約瑟夫遜效應。當外加直流電壓為V時,除直流超導電流之外,還存在交流電流,這個現象稱作交流約瑟夫遜效應。將超導體放在磁場中,磁場透入氧化層,這時超導結的最大超導電流隨外磁場大小作有規律的變化。約瑟夫遜的這一重要發現為超導體中電子對運動提供了證據,使對超導現象本質的認 識更加深入。約瑟夫森效應成為微弱電磁信號探測和其他電子學應用的基礎。
70年代超導列車成功地進行了載人可行性試驗。超導列車是在車上安裝強大的超導磁體,地上安放一系列金屬環狀線圈。當車輛行進時,車上的磁體在地上的線圈中感應起相反的磁極,使兩者的斥力將車子浮出地面。車輛在電機牽引下無摩擦地前進,時速可高達500千米。
1987年3月12日中國北京大學成功地用液氮進行超導磁懸浮實驗。
1987年日本鐵道綜合技術研究所的「MLU002」號磁懸浮實驗車開始試運行
1991年3月日本住友電氣工業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超導磁體。
1991年10月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和東芝公司共同研製成核聚變堆用的新型超導線圈。該線圈電流密度達到每平方毫米40安培,為過去的3倍多,達到世界最高水準。該研究所把這個線圈大型化後提供給國際熱核聚變堆使用。這個新型磁體使用的超導材料是鈮和錫的化合物。
1992年1月27日第一艘由日本船舶和海洋基金會建造的超導船「大和」1號在日本神戶下水試航。超導船由船上的超導磁體產生強磁場,船兩側的正負電極使水中電流從船的一側向另一側流動,磁場和電流之間的洛化茲力驅動船舶高速前進。這種高速超導船直到目前尚未進入實用化階段,但實驗證明,這種船舶有可能引發船舶工業爆發一次革命,就像當年富爾頓發明輪船最後取代了帆船那樣。
1992年一個以巨型超導磁體為主的超導超級對撞機特大型設備,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建成並投入使用,耗資超過82億美元。
1996年改進高溫超導電線的研究工作取得進展,製成了第一條地下輸電電纜。歐洲電纜巨頭皮雷利電纜公司、美國超導體公司和舊金山的電力研究所的工人,共同把6000米長的鉍、鍶、鈣、銅和氧製成的線纏繞到一根保持超導溫度的液氮的空管子上。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強磁場實驗裝置是開展強磁場下物理實驗的最基本條件。建立20T以上的穩態強磁場裝置是復雜的涉及多學科和高難度的大型綜合性科學工程,其建設費用高,磁體裝置的運行費用也很高。正因為如此,目前國際上擁有20T以上的穩態磁體的強磁場實驗中心僅分布在主要的工業大國。世界上第一個強磁場實驗室於1960年建於美國的MIT。隨後,歐州的英國、荷蘭、法國和德國以及東歐和蘇聯相繼在70年代建立了強磁場實驗室。日本的強磁場實驗室建於80年代初。磁場水平由60年代的20T,提高到80年代的30T。90年代初,美國政府決定在Florida建立新的國家強磁場實驗室,日本在築波建立了新的強磁場實驗室,強場磁體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穩態磁場水平近期可望達到40-50T。
伴隨著強磁場實驗室的建立,強磁場下的物理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得到了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它是在20T穩態強磁場中研究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輸運過程時觀測到的。近年來,有關強磁場下物理工作的文章對每個強磁場實驗室來說平均每年都在上百篇,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科學發現。目前的發展趨勢普遍是將凝聚態物理學領域中前沿的研究對象如高溫超導材料、納米材料、低維系統等同強磁場極端條件相結合加以研究。在Grenoble強磁場實驗室,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超晶格中的光電特性以及元激發及其互作用等是其主要的研究內容,而在美國、日本等強磁場實驗室,則側重在高溫超導材料、低維系統、強關聯電子系統、人造超晶格以及新材料等方面。同時,強磁場下的化學反應過程、生物效應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漸為人們所重視。
在中國雖有一些6T-12T的超導磁體分散在全國各地,但尚未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強磁場實驗中心,我國在10T以上穩態強磁場下的系統的科學研究工作尚屬空白。為滿足國內強磁場研究工作的需要,早在1984年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就組織論證,決策在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建立以20T穩態強磁場裝置為主體的強磁場實驗室。該裝置於1992年建成並投入運行。與此同時,實驗室相繼建成了多個能滿足不同物理實驗、場強在15T左右的穩態強磁場裝置,配備了相應的輸運和磁化測量系統以及低溫系統。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先生在了解了合肥強磁場實驗室的情況後非常感慨地說:過去中國沒有強磁場條件,對有關強磁場下的物理工作連想都不敢想,現在有了強磁場條件我們應該好好的考慮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了。
超導科學研究
1.非常規超導體磁通動力學和超導機理
主要研究混合態區域的磁通線運動的機理,不可逆線性質、起因及其與磁場和溫度的關系,臨界電流密度與磁場和溫度的依賴關系及各向異性。超導機理研究側重於研究正常態在強磁場下的磁阻、霍爾效應、漲落效應、費米面的性質以及T<Tc時用強磁場破壞超導達到正常態時的輸運性質等。對有望表現出高溫超導電性的體系象有機超導體等以及在強電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低溫超導體等,也將開展其在強磁場下的性質研究。
2.強磁場下的低維凝聚態特性研究
低維性使得低維體系表現出三維體系所沒有的特性。低維不穩定性導致了多種有序相。強磁場是揭示低維凝聚態特性的有效手段。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有機鐵磁性的結構和來源;有機(包括富勒烯)超導體的機理和磁性;強磁場下二維電子氣中非線性元激發的特異屬性;低維磁性材料的相變和磁相互作用;有機導體在磁場中的輸運和載流子特性;磁場中的能帶結構和費米面特徵等。
3.強磁場下的半導體材料的光、電等特性
強磁場技術對半導體科學的發展愈益變得重要,因為在各種物理因素中,外磁場是唯一在保持晶體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動量空間對稱性的物理因素,因而在半導體能帶結構研究以及元激發及其互作用研究中,磁場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強磁場下半導體材料的光、電等特性開展實驗研究,可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半導體的光學、電學等物理性質,從而為製造具有各種功能的半導體器件並發展高科技作基礎性探索。
4.強磁場下極微細尺度中的物理問題
極微細尺度體系中出現許多常規材料不具備的新現象和奇異特性,這與這類材料的微結構特別是電子結構密切相關。強磁場為研究極微細尺度體系的電子態和輸運特性提供強有力的手段,不但能進一步揭示這類材料在常規條件下難以出現的奇異現象,而且為在更深層次下認識其物理特性提供豐富的科學信息。主要研究強磁場下極微細尺度金屬、半導體等的電子輸運、電子局域和關聯特性;量子尺寸效應、量子限域效應、小尺寸效應和表面、界面效應;以及極微細尺度氧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光學特性及能隙精細結構等。
5.強磁場化學
強磁場對化學反應電子自旋和核自旋的作用,可導致相應化學鍵的松馳,造成新鍵生成的有利條件,誘發一般條件下無法實現的物理化學變化,獲得原來無法制備的新材料和新化合物。強磁場化學是應用基礎性很強的新領域,有一系列理論課題和廣泛應用前景。近期可開展水和有機溶劑的磁化及機理研究以及強磁場誘發新化學反應研究等。
6.磁場下的生物學、生物-醫學研究等
磁體科學和技術
強磁場的價值在於對物理學知識有重要貢獻。八十年代的一個概念上的重要進展是量子霍爾效應和分數量子霍耳效應的發現。這是在強磁場下研究二維電子氣的輸運現象時發現的(獲85年諾貝爾獎)。量子霍爾效應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激起物理學家探索其起源的熱情,並在建立電阻的自然基準,精確測定基本物理常數e,h和精細結構常數(=e2/h(0c等應用方面,已顯示巨大意義。高溫超導電性機理的最終揭示在很大程度上也將依賴於人們在強磁場下對高溫超導體性能的探索。
熟悉物理學史的人都清楚,由固體物理學演化為凝聚態物理學,其重要標志就在於其研究對象的日益擴大,從周期結構延伸到非周期結構,從三維晶體拓寬到低維和高維,乃至分數維體系。這些新對象展示了大量新的特性和物理現象,物理機理與傳統的也大不相同。這些新對象的產生以及對新效應、新現象的解釋使得凝聚態物理學得以不斷的豐富和發展。在此過程中,極端條件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極端條件往往使得某些因素突出出來而同時抑制其它因素,從而使原本很復雜的過程變得較為簡單,有利於直接了解物理本質。
相對於其它極端條件,強磁場有其自身的特色。強磁場的作用是改變一個系統的物理狀態,即改變角動量(自旋)和帶電粒子的軌道運動,因此,也就改變了物理系統的狀態。正是在這點上,強磁場不同於物理學的其他一些比較昂貴的手段,如中子源和同步加速器,它們沒有改變所研究系統的物理狀態。磁場可以產生新的物理環境,並導致新的特性,而這種新的物理環境和新的物理特性在沒有磁場時是不存在的。低溫也能導致新的物理狀態,如超導電性和相變,但強磁場極不同於低溫,它比低溫更有效,這是因為磁場使帶電的和磁性粒子的遠動和能量量子化,並破壞時間反演對稱性,使它們具有更獨特的性質。
強磁場可以在保持晶體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動量空間的對稱性,這對固體的能帶結構以及元激發及其互作用等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固體復雜的費米面結構正是利用強磁場使得電子和空穴在特定方向上的自由運動從而導致磁化和磁阻的振盪這一原理而得以證實的。固體中的費米面結構及特徵研究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中的前沿課題。當今凝聚態物理基礎研究的許多重大熱點都離不開強磁場這一極端條件,甚至很多是以強磁場下的研究作為基礎。如波色凝聚只發生在動量空間,要在實空間中觀察到此現象必需在非均勻的強磁場中才得以可能。又如高溫超導的機理問題、量子霍爾效應研究、納米材料和介觀物體中的物理問題、巨磁阻效應的物理起因、有機鐵磁性的結構和來源、有機(包括富勒烯〕超導體的機理和磁性、低維磁性材料的相變和磁相互作用、固體中的能帶結構和費米面特徵以及元激發及其互作用研究等等,強磁場下的研究工作將有助於對這些問題的正確認識和揭示,從而促進凝聚態物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帶電粒子象電子、離子等以及某些極性分子的運動在磁場特別是在強磁場中會產生根本性變化。因此,研究強磁場對化學反應過程、表面催化過程、材料特別是磁性材料的生成過程、生物效應以及液晶的生成過程等的影響,有可能取得新的發現,產生交叉學科的新課題。強磁場應用於材料科學為新的功能材料的開發另闢新徑,這方面的工作在國外備受重視,在國內也開始有所要求。高溫超導體也正是因為在未來的強電領域中蘊藏著不可估量的應用前景才引起科技界乃至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因此,強磁場下的物理、化學等研究,無論是從基礎研究的角度還是從應用角度考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和技術上的意義,通過這一研究,不僅有助於將當代的基礎性研究向更深層次開拓,而且還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期的研究課題
1.強磁場下低維系統的輸運性質和Shubnikov-deHaas效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層狀鈣鈦結構La-M-Mn-O(M=Ca,Sr,Ba)體系是1994年剛觀察到巨大的巨磁阻效應的單位體系,其形成機制尚不清楚,並且到目前為止僅限於電阻的磁場關系和溫度關系研究,其他輸運性質的測量尚未見報道。我們將著重強磁場(直到20T)下Hall效應及其磁場關系和溫度關系的研究,這是探索導電和巨磁阻效應的機制和電子結構的一個重要方法。另一方面,這一測量可以為觀測量子振盪現象,如deHass-vanAlphen效應和Shubnikov-deHaas效應的條件,即h(>kBT和(c(>>1所必須的磁場強度作出判斷。為開展這類材料費米性質研究奠定基礎。
有機導體和超導體,由於小的電子有效質量和高的遷移率,10-20T強磁場可以滿足觀察量子振盪現象的必要條件。我們將利用磁阻測量中的Shubnikov-deHaas效應,研究有機導體和有機超導體的費米面性質作為主要目標,並研究其它輸運性質。
以上研究中微弱信號的檢測是這一研究中的關鍵技術之一,我們已經建立,有待進一步提高。高的樣品質量是這研究的另一重要問題。否則,量子振盪會因為量子軌道受到碰撞而模糊不清。我們擬利用高質量的單晶或外延薄膜滿足這一要求。
本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1.利用20T強磁場和溫度這一極端條件,以研究低維體系的電子能帶結構,乃至費米面為目的的輸運性質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
2.層狀鈣鈦礦結構導體La-M-Mn-O(M=Ca,Sr,Ba)的輸運性質是凝聚態物理中的前沿課題。有關強磁場下電子能帶結構和Hall效應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3.在強磁場和低溫條件下,存在著新的科學機遇,可望新現象和新效應的發現。
2.高溫超導體磁通動力學及高溫超導機理的探索(院九五重點基金項目)
高溫超導機理雖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但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被解決的問題,對其正常態性質特別是低溫下的正常態性質系統的了解將有助於對這一問題的正確揭示。由於高Tc材料的Tc太高,人們無法研究其低溫下但仍處於正常態時的行為,同時由於上臨界場又非常高,大大超過目前實驗室所能達到的最大穩態場,因此以往那種用外加磁場迫使超導樣品進入正常態的方法失去了意義。因此,選擇Tc低但又能反映高溫超導特徵的合適體系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尤為重要,這樣就可以利用實驗室所能達到的穩態強磁場條件,通過強磁場迫使超導樣品進入正常態以開展其低溫下的正常態特性研究,從而為正確揭示高溫超導電性的機理提供實驗依據。
高溫超導體進入混合態後的行為雖然顯示出和常規二類超導體相類似的行為,但存在眾多的實驗現象在常規理論的基礎上不能得以解釋。早在其發現後不久人們就注意到,在這類材料的H-T圖上,除了臨界場強Hc1與Hc2的曲線外,還多一條不可逆線Hirr(T)。進一步研究表明在Hc1與Hirr(T)之間的區域磁通點陣是不可移動的因而保持零電阻特徵,而在Hirr(T)與Hc2之間的區域磁通點陣是可移動的故有電阻出現,意味著高溫超導體的應用范圍將局限在一定的Hirr(T)值之下。因此,探討不可逆線的物理本質是否是內稟的以及哪些因素對其有影響,無論是物理的角度還是從這類材料今後的應用前景角度考慮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另外一個基本的但至今仍沒有定論的問題是不可逆線之上的磁通動力學行為,常規的針對第二類超導體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圖象在Hirr(T)與Hc2之間的區域是否仍然成立,還有在這一區域的渦旋運動規律如何,特別是在高溫下但釘扎勢很弱的情況下的渦旋運動如何去描述等等,這些問題的澄清有待於實驗上的更深入地系統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
1.高溫超導電性的機理
選擇具有低Tc但又能反映高溫超導體特徵的La-Sr-Cu-O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外加強磁場迫使超導樣品進入正常態,開展很低溫度但仍處在正常態時的輸運性質,主要有三方面的研究內容,一是研究沿導電層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行為以探討電子散射機制;二是研究沿垂直於導電層方向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行為,探討相鄰導電層之間的其它層性質對系統整體的性能影響,並探討低溫時沿導電層的電阻率和沿垂直於導電層的電阻率之比是否仍然象高溫時那樣強烈地依賴於溫度;三是通過霍爾系數的測量,研究它隨溫度的變化行為以及這種變化是否可以基於費米液體理論得以解釋。最終期望為正確揭示高溫超導電性的機理提供實驗依據;四是,由於高溫超導體的未摻雜原型相是磁性絕緣體,通過摻雜引入了載流子,相應的磁性響應發生改變,在此過程中包含有豐富的物理相變內容,伴隨著相變的發生,載流子的濃度和類型、局域化行為、銅氧化物層上的電子散射機理以及層間的藕合機理等均會明顯改變,從而最終導致這類材料的整體性質的千變萬化,深入研究各種相變的特徵以及探討局域化行為是本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2.混合態磁通動力學行為及相關的物理現象
從實驗角度研究La-Sr-Cu-O高溫超導體磁場下的電阻轉變的展寬、臨界電流密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I-V曲線等。通過磁阻和I-V以及臨界電流密度等的測量並結合磁化實驗,希望對不可逆線的物理本質以及影響其行為的因素有所了解;通過不同的電流和磁場幾何位型下的輸運性質的測量並與已有的模型作定量地比較性研究,以探討磁通運動的規律;對臨界電流密度作深入的系統實驗研究,探討磁通釘扎機理以及改善磁場下臨界電流密度的有效途徑。最終希望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來間接地探討高溫超導體混合態時的磁通動力學行為。
3.強磁場下Bi-2201單晶的輸遠性質研究(國家超導攻關項目)
自從高溫超導體被發現以來,對它的超導態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及理論研究。人們發現它的超導態基本上是正常的,即除了相干長度較短及幾乎沒有同位素效應外高Tc材料在超導態上與超導體沒有什麼不同。但是,高溫超導體的正常態卻表現出很復雜的情況。盡管人們對高Tc材料的正常態有了許多了解,但仍然有許多問題尚未弄清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Tc材料的Tc太高,人們很難研究它的低溫行為。而同時它的上臨界場又非常高,大約在100T以上。這么強的磁場大大超過目前實驗室能夠得到的最高穩態磁場。因此,以往那種加磁場迫使樣品進入正常態的方法失去了意義。另一方面,有些高Tc材料的重要的實驗現象必須得在較低的溫度下澄清。例如,高Tc材料的電阻率在低溫下正比於溫度的一次方。而不是溫度的五次方(電聲相互作用的結果)。
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由於高Tc材料的德拜溫度太低造成的。因為電阻率的T5行為僅在1/4德拜溫度以下出現。如果假定德拜溫度為100K,則T5行為應出現在25K以下。因此為了澄清這類疑難問題,也必須尋找一種Tc在10K以下的高Tc材料。熱電勢也有類似的情況。因此綜合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為了更好地研究高Tc材料的正常態性質,我們必須尋找一種高Tc材料,它的Tc是越低越好。
Bi-2201相對所有高Tc材料具有最低的Tc(單晶樣品大約在7K左右),而且它的結構相對簡單,僅有一層銅氧面。但是2201相具有復雜的相關系,超導的Bi-2201僅存在於相圖上一個很窄的范圍內。早期甚至有人認為它是不超導的。因此許多有關Bi-2201相的物理工作都在不超導的樣品上進行的。摻雜La可以使超導單晶相對容易獲得,我們的最新結果是Tc可以高達25K,目的就是研究它的正常態輸運性質。研究它的正常態電阻率是否起多大作用。研究它的霍爾系數是否有對溫度很強的溫度依賴性,而這種強的溫度依賴性能否用費米液體的觀點來解釋。研究它的熱電勢能否用傳統的理論來解釋,從而為高Tc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實驗證據。
『叄』 西安交通大學考研 分析化學
070302 分析化學
01 光化學與電化學分析 唐玉海
王海霞
02 天然產物活性成份分析;色譜分析 靳菊情
慕慧
白艷紅
03 材料分析 郗英欣
陳詠梅
04 天然高分子材料分析 和玲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 英語一
③ 723 物理化學
④ 821 有機化學
復試說明:該專業復試科目:
化學綜合(含無機化學與分析
化學)。參考書目:《無機及
分析化學》,呼世斌主編,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070305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1 電磁及生物功能高分子 於德梅
陳詠梅
02 高分子改性與聚合物復合材料 鄭元鎖
劉芸
張雯
解雲川
03 富勒烯結構化學 趙翔
04 量子化學與分子模擬 同上
05 納米高分子;高分子改性 郭秀生
06 光聚合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與改性 曹瑞軍
07 光電高分子材料制備;功能高分子材料結
構
劉俊峰
周桂江
08 高分子計算化學 王海霞
09 含氟聚合物的合成表徵及功能化 張志成
10 大分子自組裝及納米結構材料 井新利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 英語一
③ 723 物理化學
④ 821 有機化學
復試說明:該專業復試科目:
化學綜合(含無機化學與分析
化學)。參考書目:《無機及
分析化學》,呼世斌主編,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01 先進功能材料 宋曉平
孫占波
趙銘姝
楊森
02 非晶納米晶材料設計與應用 梁工英
03 納米貴金屬材料 丁秉鈞
楊生春
Hong Yang
04 電子材料與器件 王曉莉
05 納米材料多功能化 楊志懋
張暉
06 電子電氣功能材料 王亞平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 英語一
③ 302 數學二
④ 804 材料科學基礎或
822 普通物理學
復試說明:該專業復試科目:
機械工程材料;參考書目:工
程材料基礎(包括結構材料和
功能材料),邢建東主編,機
械工業出版社,2004 年
081704 應用化學
院系所、專業研究方向 導師 人數考試科目 備注
01 新型功能材料;材料化學 於德梅
周桂江
張雯
02 醫用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 曹瑞軍
郗英欣
郭秀生
03 高性能塗膜材料 和玲
04 烯烴環氧化及催化劑;電子聚合物結構與
性能
鄭元鎖
劉俊峰
05 葯物化學(含葯物分析及中草葯現代化) 唐玉海
靳菊情
慕慧
06 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學 張志成
07 計算化學與分子設計 趙翔
08 應用電化學 王海霞
09 納米材料化學 王向東
10 食品化學 白艷紅
11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 劉芸
12 天然產物合成 段新華
13 先進樹脂和塗料化學 井新利
『肆』 無機材料化學的目錄
第1章無機材料化學概論
1.1材料化學的起源與發展
1.1.1材料化學的起源
1.1.2材料科學與化學和物理學的關系
1.2無機材料化學的研究內涵
1.3無機材料化學的研究熱點與展望
1.3.1科技和工業用的各種材料趨向復合化
1.3.2結構化學新技術的應用使信息材料多功能集成化成為現實
1.3.3新的化學工藝的應用使低維材料迅速發展
1.3.4新高科技領域的發展與結構化學和新材料的應用密切相關
第2章無機材料化學設計
2.1無機材料化學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2.1.1什麼是材料設計
2.1.2材料設計的主要途徑
2.2量子化學與材料設計
2.2.1從頭計演算法
2.2.2密度泛函理論方法
2.2.3量子化學設計材料的應用
2.3無機材料設計化學熱力學
2.3.1固體材料化學熱力學基本理論
2.3.2由熱力學理論設計與合成材料的基本方法
2.4無機材料設計化學動力學
2.4.1動力學反應機理
2.4.2相變過程動力學
2.4.3材料生長過程動力學
第3章無機材料結構與缺陷化學理論及應用
3.1晶體與非晶體結構
3.1.1晶體結構簡介
3.1.2晶體結構的基本類型
3.1.3晶體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的關系
3.1.4非晶體的結構特徵
3.1.5無機玻璃的結構
3.1.6非晶態金屬的結構
3.2無機材料結構優化設計
3.2.1鐵電材料的結構優化設計
3.2.2氧化鋯增韌材料結構設計
3.3機材料缺陷結構化學簡介
3.3.1晶體缺陷的分類
3.3.2點缺陷簡介
3.3.3缺陷化學反應方程式
3.3.4點缺陷的化學平衡
3.3.5線缺陷及其類型
3.4無機材料缺掐化學優化設計
3.4.1非整比化合物缺陷材料
3.4.2鈣鈦礦型化合物的缺陷與應用
3.5納米結構材料與應用
3.5.1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
3.5.2納米結構材料的分類
3.5.3納米結構材料的設計與應用
3.6團簇及其組裝材料
3.6.1團簇的化學特徵
3.6.2團簇結構的理論探討
3.6.3團簇制備的實驗技術及方法
3.6.4團簇的典型材料——富勒烯組裝材料的設計
第4章無機材料軟化學
4.1軟化學簡介
4.2膠體化學簡介
4.2.1分散體系與溶膠
4.2.2溶膠的基本性質
4.2.3膠體粒子的構造
4.2.4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作用
4.2.5膠體的制備
4.3機非金屬材料漿料的膠體特性
4.3.1黏土膠體化學的特點
4.3.2陶瓷漿料
4.3.3無機非金屬材料漿料懸浮性膠體的化學制備
4.4溶膠-凝膠理論與無機材料
4.4.1溶膠-凝膠法特點
4.4.2溶膠-凝膠工藝過程
4.4.3溶膠-凝膠法分類及原理
4.4.4溶膠-凝膠法在材料制備中的應用
4.5水熱化學法制備材料理論與應用
4.5.1水熱化學法簡介
4.5.2水熱化學法制備材料過程
4.6氣相化學沉積理論與材料
4.6.1化學氣相沉積的分類
4.6.2化學氣相淀積機理概述
4.6.3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反應裝置
4.6.4影響化學氣相沉積制備材料質量的因素
4.6.5化學氣相沉積制備材料的應用
4.7插層反應與支撐接枝工藝
4.7.1插層反應
4.7.2支撐和接枝工藝
第5章無機材料化學特種合成理論與應用
5.1無機材料合成化學簡介
5.1.1新型無機材料的合成與制備發展的主要內容
5.1.2極端條件下的合成路線、反應方法與制備技術的基礎性研究
5.1.3仿生合成與無機合成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5.1.4綠色合成反應與工藝的基礎性研究
5.2等離子體合成材料
5.2.1等離子體產生簡介
5.2.2微波等離子體簡介
5.2.3微波等離子合成材料化學的應用
5.3微波合成化學制備材料
5.3.1微波簡介及其特點
5.3.2物質對微波的吸收
5.3.3微波加熱的特點
5.3.4微波在材料合成與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5.3.5微波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實例
5.4光化學合成材料
5.4.1光化學簡介
5.4.2光的化學與物理過程簡介
5.4.3光化學反應及其特性
5.4.4激光合成化學
5.4.5光化學合成技術的應用
5.5高溫自蔓燃合成技術
5.5.1高溫自蔓燃合成簡介
5.5.2高溫自蔓燃合成的熱力學基礎
5.5.3自蔓燃合成的分類
5.5.4高溫自蔓燃合成技術的應用
5.6仿生合成材料技術
5.6.1仿生合成材料技術簡介
5.6.2仿生合成材料理論初步
5.6.3仿生合成材料的應用
第6章無機材料的化學制備理論與技術
6.1無機材料化學制備技術概述
6.2零維材料制備理論與技術
6.2.1沉澱法制備納米粉體材料簡介
6.2.2沉澱法制備納米粉體應用舉例
6.3一維材料制備理論與技術
6.3.1一維納米材料的結構特點
6.3.2一維納米材料的制備
6.3.3一維納米材料的應用
6.4二維材料制備理論與技術
6.4.1薄膜材料的簡介
6.4.2薄膜材料的制備概述
6.4.3薄膜材料制備理論
6.4.4膜制備應用舉例
6.5三維材料制備理論與技術
6.5.1膠態成型
6.5.2無機材料快速成型技術
6.6多孔材料制備理論與技術
6.6.1多孔陶瓷的制備
6.6.2多孔材料制備應用舉例
6.7復合材料制備理論與技術
6.7.1復合材料的結構設計簡介
6.7.2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
參考文獻
『伍』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層是什麼物質
無機半導體:單晶硅、多晶硅、二元和多元半導體等等; 有機分子:如富勒烯衍生物(PCBM)等; 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如鈣鈦礦等; 金屬配合物:如DSSC中用到的N719染料分子; 量子點:如CdS等。
『陸』 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是什麼原理
無機半導體:單晶硅、多晶硅、二元和多元半導體等等;有機分子:如富勒烯衍生物(PCBM)等;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如鈣鈦礦等;金屬配合物:如DSSC中用到的N719染料分子;量子點:如CdS等。
『柒』 化妝品添加富勒烯是有害物質嗎
化妝品添加富勒烯不是有害物質。
富勒烯在1985年被科學家發現,它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納米材料的發展,被譽為「納米王子」。在化妝品領域,富勒烯則是高端抗衰老的原料,它能夠很好的親和自由基,具有極強的抗氧化能力,起到活化皮膚細胞,預防肌膚衰亡的作用。
由於富勒烯具有抗皺、美白、預防衰老的卓越價值,21世紀以來,它成為備受矚目的尖端美容成分,甚至被譽為「抗衰老之王」,許多高端護膚品品牌都含有富勒烯成分。
富勒烯的發現者在 1996 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科學研究表明富勒烯具備有超強的抗氧化成份,是維他命C的172倍。2005年起,在日本皮膚美容界從未出現過過敏的現象,得到很高支持。
(7)鈣鈦礦富勒烯復合材料擴展閱讀:
10多年前,中科院高能所等科學家們就開始嘗試利用金屬富勒烯開發高效抗腫瘤葯物,目前已經進入臨床前試驗階段。
2012年,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團隊與深圳的公司合作,開發出具有高效抗衰老效果的富勒烯化妝品,現正與企業合作開發富勒烯塑料抗衰老添加劑。
該團隊還開發出金屬富勒烯磁共振造影劑,這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核磁共振造影劑,不但比目前臨床所用的Gd-DTPA造影劑效率高10—70倍,無任何毒副作用,而且能夠實現面向腫瘤靶向造影,有望成為下一代高效低毒核磁共振造影劑。
科學家預計,今後10年富勒烯和金屬富勒烯的市場將以大於100%的年增長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