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冶金檢測技術
『壹』 什麼是無損檢測技術
無損檢測也叫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測對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採用射線、超聲、紅外、電磁等原理技術並結合儀器對材料、零件、設備進行缺陷、化學、物理參數檢測的技術。
無損檢測是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認。中國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國性的無損檢測學術組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此外,冶金、電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業還成立了各自的無損檢測學會或協會;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地級市成立了省(市)級、地市級無損檢測學會或協會;東北、華東、西南等區域還各自成立了區域性的無損檢測學會或協會。在無損檢測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儀器設備開發方面,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之間仍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紅外、聲發射等高新技術檢測設備方面更是如此。
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渦流檢測(ECT)、射線照相檢驗(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 五種。其他無損檢測方法:聲發射檢測(AE)、熱像/紅外(TIR)、泄漏試驗(LT)、交流場測量技術(ACFMT)、漏磁檢驗(MFL)、遠場測試檢測方法(RFT)、超聲波衍射時差法(TOFD)等。
『貳』 冶金工程學什麼
冶金工程是研究從礦石等資源中提取金屬及其化合物、並製成具有良好加工和使用性能材料的工程技術領域。其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培養從事冶金技術及其理論、冶煉過程及控制、冶煉工藝及裝備設計、生產技術改進、冶煉成品性能改進和檢測及冶金企業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一、領域介紹
冶金工程領域是研究從礦石等資源中提取 冶金企業金屬或化合物,並製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經濟價值的材料的工程技術領域。
冶金是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是國家實力和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它為機械、能源、化工、交通、建築、航空航天工業、國防軍工等各行各業提供所需的材料產品。現代工業、農業、國防及科技的發展對冶金工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並推動著冶金學科和工程技術的發展,反過來,冶金工程的發展又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新的物質基礎。
冶金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不斷汲取相關學科和工程技術的新成就進行充實、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熱力學、金屬、熔鋶、熔渣、熔鹽結構及物性等方面的研究會更加深入,建立智能化熱力學、動力學資料庫,加強冶金動力學和冶金反應工程學的研究,應用計算機逐步實現對冶金全流程進行系統最優設計和自動控制。冶金生產技術將實現生產柔性化、高速化和連續化,達到資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及生態環境的最佳保護。隨著冶金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出現,冶金產品將在超純凈和超高性能等方面發展,在支撐經濟、國防及高科技發展上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冶金工程與許多學科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發展。冶金工程包括: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兩大類。冶金物理化學是冶金工程的應用理論基礎。該工程領域與材料工程、環境工程、礦業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工程領域及物理、化學、工程熱物理等基礎學科密切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培養目標
培養冶金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冶金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
冶金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生應有扎實的現代冶金技術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 地理知識,對冶金工程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有較全面的了解。能熟練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具有從事工程技術研究、改造、開發與應用(包括工程設計與工程管理)的能力。
三、領域范圍
冶金工程的領域范圍,可分為兩大類:鋼鐵冶金和有色冶金。從研究方向和技術性質可細分為:
(1)冶金過程和材料合成的物理化學理論及應用。
(2)礦物的資源綜合利用及冶煉過程中的環境保護。
(3)鋼鐵冶煉工藝、技術、裝備及生產系統的設計、施工等。
(4)凝固加工技術。
(5)冶金過程模擬模擬。
(6)純潔鋼製造技術。
(7)鋼鐵製造流程的解析和綜合集成。
(8)有色冶金過程電化學冶金原理、工藝、技術的應用、固態離子學及其相關理論 冶金工程在冶金和材料中的應用。
(9)有色冶過程中濕法冶金和粉體工程。
(10)有色金屬功能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等。
四、課程設置
基礎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自然辯證法、外語、計算方法或數理統計或數理方程或模糊數學及其應用、計算機技術應用基礎等。
技術基礎:冶金物理化學、冶金傳輸原理與反應工程、近代物理化學研究方法、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企業管理或工程經濟等。
專業課:鋼鐵冶金、有色冶金新技術、冶金過程數學模擬及模擬、冶金資源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現代冶金和材料的測試技術、塑性加工物理冶金理論、凝固原理與連鑄工藝、冶金質量控制、泡沫冶金熔體、耐火材料結構與性能、軋制工藝與設備、濕法冶金物理化學、有色冶金原理與方法、有色金屬材料與加工等。
上述課程,可定為學位課程和非學位課程。亦可由培養單位與合作企業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其他課程,課程的總分不得低於28學分。
五、學位論文
結合冶金企業的實際課題進行研究工作,可以是冶煉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可以是原冶金工藝和設備系統的技術革新,可以是冶金過程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可以是冶金 冶金工程工藝設備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的研究,可以是大型冶金企業管理模式革新等。根據研究結果撰寫論文:對於新產品設計與開發技術的結果,論文應該具有設計方案的比較、評估,設計計算書,完整的圖紙;對於重大技術改造和革新的成果,應該具有對原設備與技術的評價,改造和革新方案的評述和結果的技術和經濟效果分析;對於產品質量控制和試驗的成果,必須有試驗方案、完整的實驗數據、數據處理分析方法、結果分析;對於生產設備管理成果,必須給出新的管理理論體系,對企業產量和質量作效果分析,並給出創新管理信息系統等。
編輯本段
國內專業排名
1.北京科技大學
2.中南大學
3.東北大學
4.昆明理工大學
5.上海大學
6.重慶大學
7.武漢科技大學
8.北京理工大學
9.內蒙古科技大學
10.四川大學
編輯本段
歷史地位
說起冶金工程,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時代。那時,豐富的冶銅技術就成為了中國冶金行業的源頭,並迅速把整個青銅技術推到更高的階段,建立了世界上最為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
之後,中國的冶金技術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們在漫長的冶煉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金屬冶煉所需要的高溫技術和較高水平的冶金處理技術。如柔化處理技術、炒鋼技術、百煉鋼技術、灌鋼技術等。公元十五世紀,在明代中葉中國已大量開始生產金屬鋅。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五金》中有關於密封加熱冶煉「倭鉛」(即鋅)方法的記載。明代的錢幣「永樂通寶」也具有較高的含鋅量。而歐洲到了十八世紀才開始冶煉鋅。此外,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了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許多成就,如冶煉生鐵和熟鐵的連續生產工藝,退火、正火、淬火等鋼鐵熱處理工藝等。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冶金工業的發展。中國的鋼產量連續居於世界前列,足見國家的重視和其迅速穩健發展的良好勢頭。誠然,現代科技的進步催生了一些高科技新材料的誕生和應用。但是,冶金材料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其優勢和特性依然是其他材料所不可比擬和替代的。
編輯本段
專業特色
專業領域
冶金工程專業是一門研究從礦石提取鋼鐵或有色金屬材料並進行加工的應用性學科,培養的是冶金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冶金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高新技術和學科發展相結合是本專業的一大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 英語課程是通過冶金過程的優化和新技術開發最大限度地滿足相關產業對高品質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冶金生產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也是本專業的前沿主攻方向。考慮到中國冶金行業清潔化生產水平低和特有的復合礦資源多樣化的特點等因素,該專業不僅要致力於研究流程中廢棄物的「四化」(即減量化、再資源化、再能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綜合技術,而且還要對復合礦冶煉技術進行環保和經濟意義上的評價和指導,並在此原則下開發復合礦的綜合利用技術,最終實現中國高品質冶金材料的生態化生產。
研究領域
根據以上特點,冶金工程專業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冶金物理化學方向:學習內容包括冶金新理論與新方法、冶金與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制備物理化學、冶金和能源電化學等。二是冶金工程方向:學習內容包括鋼鐵和有色金屬冶金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研究、現代冶金基礎理論和冶金工程軟科學、冶金資源的綜合利用、優質高附加值冶金產品的製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備技術等。三是能源與環境工程方向:學習內容包括冶金工程環境控制、燃料的清潔燃燒與能源極限利用、工藝節能與余能回收、工業固體廢棄物、城市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及新產品的開發與試驗工作等。這些廣泛的分支領域構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推進了冶金材料行業的發展與國家的工業建設。
與此同時,冶金工程技術也在不斷汲取相關學科和工程技術的新成就進行充實、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熱力學、金屬、熔鋶、熔渣、熔鹽結構等方面的研究會更加深入。隨著冶金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出現,冶金產品將在超純凈和超高性能等方面發展。
編輯本段
就業前景
中國僅有20多所高校開設有此專業,每年培養的專業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場需求量又特別大。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市場對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實際該專業畢業生人數的10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也為該專業的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由於冶金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基礎寬厚、理論扎實、技能全面,同時,又具備冶金和金屬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加之,冶金行業屬於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之一,因而,畢業生擇業面寬,適應能力強。畢業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環境保護及其相關行業的生產、科研和管理部門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新型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製和開發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從事專業教學工作。「感覺現在鋼鐵、冶金類專業的大學生太吃香了。」在東北大學2005舉辦的一次畢業生雙選會上,一位鋼鐵冶金類專業畢業生述說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好機遇。的確,祖國蓬勃的建設事業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專業人才,眾多的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企業等都是學子們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該專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計算機技術在冶金工程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就使得學生在大學里就要逐步接觸並掌握到豐富而實用的計算機知識。另外,該領域在國內的發展與國外先進技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對學生外語的使用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叄』 金屬成份檢測
1)光譜儀的工作原理:spectrometer是火花直讀光譜儀,原理是原子在火花的激發內下躍遷到激發態(不穩定態容),在回遷的過程中以發光的形式釋放能量。不同的源自發出不同波長的光,根據光強計算含量。
2、標樣測試是為了檢查是否需要校正工作曲線。
3、是指對元素間干擾的校正
4)、標准化是指通過標樣來校正工作曲線
『肆』 金屬材料檢測中心最有權威的中心是哪裡
金屬材料方面的研究所首屈一指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成立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新創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創建者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冶金學家李薰先生。現任所長盧柯院士,名譽所長師昌緒院士。經老一輩科學家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屬研究所已經發展成為我國享譽海內外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重要的研究基地。
建所初期,金屬研究所致力於我國鋼鐵冶金工業的恢復和振興;隨後,成功實現了向新材料領域的跨越發展,為國家若乾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材料,成績斐然。改革開放以來,金屬研究所拓辟新宇,協同進取,集全所整體優勢,攻國家急需技術,完成了大量高難度的科研任務。1999年5月,根據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的戰略部署,在「東北高性能材料研究發展基地」建設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整合建立新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新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創新材料技術、攀登科技高峰、培育傑出人才、服務經濟國防」為使命,提出了「集成優勢學科,拓展研究領域,整合科研團隊,強化基地建設」的改革思路。以高性能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這些材料的結構、性能、使役行為及其防護技術,並注重材料制備與加工及工程化研究。金屬研究所已初步形成基礎、應用、開發的新格局: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以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瞄準國際前沿,解決重大的學科問題。應用研究以沈陽先進材料研究發展中心、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為核心,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關鍵性的技術問題。並參與創建發展了高技術企業。
『伍』 冶金工程的專業簡述
冶金工程領域是研究從礦石等資源中提取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並製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經濟價值的材料的工程技術領域。
冶金是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是國家實力和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它為機械、能源、化工、交通、建築、航空航天工業、國防軍工等各行各業提供所需的材料產品。現代工業、農業、國防及科技的發展對冶金工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並推動著冶金學科和工程技術的發展,反過來,冶金工程的發展又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新的物質基礎。
冶金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不斷汲取相關學科和工程技術的新成就進行充實、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熱力學、金屬、熔鋶、熔渣、熔鹽結構及物性等方面的研究會更加深入,建立智能化熱力學、動力學資料庫,加強冶金動力學和冶金反應工程學的研究,應用計算機逐步實現對冶金全流程進行系統最優設計和自動控制。冶金生產技術將實現生產柔性化、高速化和連續化,達到資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及生態環境的最佳保護。隨著冶金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出現,冶金產品將在支撐經濟、國防及高科技發展上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冶金工程與許多學科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發展。冶金工程包括: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兩大類。冶金物理化學是冶金工程的應用理論基礎。該工程領域與材料工程、環境工程、礦業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工程領域及物理、化學、工程熱物理等基礎學科密切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培養目標「十二五」期間,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徹底淘汰鋼鐵、有色金屬落後產能,進一步提高先進產能所佔比重。加快推進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優勢骨幹企業。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規模總量和品種質量基本滿足全國國民經濟發展需求,促進全國冶金工業可持續健康發展。預測2015年我國粗鋼導向性消費量將達到7.5億噸。最高峰可能出現在2015年到2020年期間,峰值約7.7-8.2億噸,此後峰值弧頂區仍將持續一個時期。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我國鋼鐵需求增速將呈逐年下降之勢,進入平穩發展期。
培養冶金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冶金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
冶金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生應有扎實的現代冶金技術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對冶金工程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有較全面的了解。能熟練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具有從事工程技術研究、改造、開發與應用。 冶金工程的領域范圍,可分為兩大類: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從研究方向和技術性質可細分為:
(1)冶金過程和材料合成的物理化學理論及應用。
(2)礦物的資源綜合利用及冶煉過程中的環境保護。
(3)鋼鐵冶煉工藝、技術、裝備及生產系統的設計、施工等。
(4)凝固加工技術。
(5)冶金過程模擬模擬。
(6)純潔鋼製造技術。
(7)鋼鐵製造流程的解析和綜合集成。
(8)有色冶金過程電化學冶金原理、工藝、技術的應用、固態離子學及其相關理論在冶金和材料中的應用。
(9)有色冶過程中濕法冶金和粉體工程。
(10)有色金屬功能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等。 主要課程:冶金工程概論、傳輸原理、金屬學原理、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學、有色金屬冶金學、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耐火材料等。
實踐教學:包括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專業實驗、計算機操作實驗、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結合冶金企業的實際課題進行研究工作,可以是冶煉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可以是原冶金工藝和設備系統的技術革新,可以是冶金過程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可以是冶金工藝設備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的研究,可以是大型冶金企業管理模式革新等。根據研究結果撰寫論文:對於新產品設計與開發技術的結果,論文應該具有設計方案的比較、評估,設計計算書,完整的圖紙;對於重大技術改造和革新的成果,應該具有對原設備與技術的評價,改造和革新方案的評述和結果的技術和經濟效果分析;對於產品質量控制和試驗的成果,必須有試驗方案、完整的實驗數據、數據處理分析方法、結果分析;對於生產設備管理成果,必須給出新的管理理論體系,對企業產量和質量作效果分析,並給出創新管理信息系統等。
『陸』 與詹天佑有著相同品質的人有誰
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華羅庚、錢學森、陳景潤、鄧稼先。
1.錢三強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
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
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
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
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
92年逝世。
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
堆和第一台迴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釺化學
放射生物學、放射性同位素制備、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後開
展起來。在蘇聯政府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後,一方面迅速選調一批優秀核科技專家去二
機部,直接負責原子彈研製中各個環節的攻堅任務,一方面會同中國科學院有關領導人,
組織聯合攻關。使許多關鍵技術得到及時解決,為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重
要貢獻。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組織中子物理理論與實驗兩個研究組開展氫彈的預研
工作,為氫彈研製作了理論准備,促成了中國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僅兩年零八個月,就
研製成了氫彈。
2.錢驥 (1917-1983)
江蘇省金壇市人,1917年生,男,中共黨員,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
194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師范學院。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
任、主任,二部衛星設計院業務負責人。1968年以後,歷任七機部第五研究院衛星總體設
計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宇航學會理事,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
理事長。1983年逝世。
我國空間技術的開拓者之一。領導衛星總體、結構、天線、環境模擬理論研究。負責
與組織小型熱真空環境模擬試驗設備、中小型離心機、振動台設備的研製。負責領導探空
火箭頭部空間物理探測儀器、跟蹤定位和數據處理設備的研製,獲得豐富的試驗資料。參
與制定星際航行發展規劃,提出多項有關開展人造衛星研製的新技術預研課題,為我國空
間技術早期的發展做了很多開拓性工作。1965年提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設想》的
報告。組織編寫《我國衛星系列發展規劃綱要設想》,組織並提出預研課題,為人造衛星
研製打下了初步的技術基礎。負責組建衛星總體設計機構,是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
方案的總體負責人。同時為回收型衛星的研製做了大量技術和組織領導工作。1964年獲國
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3.姚桐斌 (1922-1968)
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黨員,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
194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工業冶金系留學,1951年獲博
士學位,1954年赴聯邦德國亞亨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7年
回國後,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長。1968
年逝世。
作為我國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藝專家和技術領路人,對現代冶金學有關金屬和合金粘性
、流動性的研究卓有成績。1962年組織制定了國防部五院材料工藝的研究方向,並按「材
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組織材料工藝的預先研究。在此前後的4年中,他除向國內各兄弟
單位提出大量研究課題外,在所內開展的研究課題500多項。領導和指導錳基釺料合金的研
制和釺焊工藝研究課題,研製成國產一號及二號錳基釺料,並以釺焊結構取代了我國液體
火箭發動機的老式焊接結構。主持了液體火箭發動機材料的振動疲勞破壞問題和液體火箭
焊接結構的振動疲勞破壞問題的研究,並應用到型號的研製工作上,對火箭部件的設計、
選材和製造起了指導性的作用。他治學嚴謹,以身作則,為科研人員培養和作風建設作出
了重要貢獻。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4.趙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吳興縣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3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5年赴德國攻讀氣象學專業,1938年獲博士學位,同
年回國。歷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所長、衛星設計院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和中國地球物理學
會理事長。1968年逝世。
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從1957年起,他積極倡議發展中國自己的
人造衛星。1958年8月,中國科學院成立人造地球衛星研製組,他是主要負責人。同年10月
,提出「中國發展人造衛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的重要建
議。在他領導下,開創了利用氣象火箭和探空火箭進行高空探測的研究,探索了衛星發展
方向,籌建了環境模擬實驗室和開展遙測、跟蹤技術研究,組建了空間科學技術隊伍。19
64年,根據國內運載工具的發展,他提出了開展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工作的建議。他對中國
衛星系列發展規劃和具體探測方案的制定,對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返回式衛星等總
體方案的確定和關鍵技術的研製,起了重要作用。在他的領導下還完成了核爆炸試驗的地
震觀測和沖擊波傳播規律以及有關彈頭再入大氣層時的物理現象等研究課題。1985年獲國
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5.鄧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懷寧縣人,1924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後在北京大學任教。1948年10月縛美國普渡大學
物理系留學,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
、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
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中共第12屆中央委員。1986年逝世。
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
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核武
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
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
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6.王淦昌 (1907-1998)
江蘇省常熟縣人, 1907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193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回國。曾任山東大學、浙江大學教授。1950年5月以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研究員、副所長,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
九研究院副院長,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國科學
技術協會第2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第一屆理事長,第
3、4、5、6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98年逝世。
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實驗工作的開拓者。在從事核武
器研製期間,指導並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工作。他是原子彈冷試驗技術委員會主
任委員,指導了中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領導並具體組織了中國第二、三次地下核試驗。
主持指導的爆轟物理試驗、炸葯工藝、近區核爆炸探測、抗電磁干擾、抗核加固技術和激
光模擬核爆炸試驗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64年他與蘇聯著名科學家巴索夫同時獨立地
提出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的新概念。他是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積極促成建
立了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並一直指導慣性約束核聚變的研究。積極指導原子能研究
所開展電子束泵浦氟化氫激光器等的研究。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
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7.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
等理論研究,獲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
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47年回國,歷任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
長等職。
領導並參加原子彈、氫彈的原理突破和戰略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工作.在中子物理
、輻射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爆轟物理等多種學科領域取得了對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的
一系列理論成果,並為中國核事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瞬擰?972年調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副所長,1978—1983年任理論物理所所長。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
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8.程開甲 (1918- )
江蘇省吳江市人, 1918年生,男,中共黨員,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工作,1948年獲博士
學位後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歷任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副教授
、教授,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國防科工委核試驗基地研究
所副所長、所長、基地副司令員、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
科技委顧問。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核武器試驗事業的創始人之一。在國內第
一個計算出原子彈爆炸的彈心溫度和壓力,其內爆機理研究解決了原子彈的關鍵問題,為
原子彈爆炸威力、彈體結構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他創建了核試驗研究所,成功地設計和
主持了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和增強型原子彈等不同方式的幾十次核試驗,推動
了核武器設計、改進和試驗技術協調發展。他是核試驗總體技術的設計者,及時提出了向
地下核試驗方式轉變的建議並在較短的時間里組織實現了大氣層試驗向平洞與豎井試驗的
轉變。創立我國自己的系統核爆炸及其效應理論,為我軍的核武器應用奠定了基礎。開創
了核爆炸的測試研究,對武器的研製及改進、效應及其防護研究起到重要作用。開創了抗
核加固技術新領域並完成首次抗加試驗。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9.黃緯祿 (1916- )
安徽省蕪湖市人,1916年生,男,中共黨員,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
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7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獲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東風一號」副總
設計師兼控制系統總設計師、「東風二號」副總設計師、「東風三號」副總設計師、潛地
固體戰略導彈及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航天部總工程師、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
技術顧問。
我國固體戰略導彈的奠基人,在導彈武器系統總體及控制技術的理論和工程實踐方面
具有很深的造詣,對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大型工程方案的決策、指揮及組織實施發
揮了重要作用。50年代末,在我國涉及火箭技術相當多的學科和技術領域都處於空白狀態
下,他主持突破了我國液體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的仿製和改型設計難關,進而通過自行設計
相繼解決了遠程、多級火箭的液體晃動、彈性彈體穩定、級間分離及各種制導、穩定方案
的理論和工程技術問題,使我國液體戰略導彈控制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70到80年代,在
沒有任何外國實物和資料可借鑒的情況下,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主持研製我國
第一個潛地和地地固體機動戰略導彈並獲得成功,突破了水下發射、三軸穩定平台在運動
基座上的調平及瞄準、導彈射擊諸元的適時計算和裝訂、陸上機動車的研製及冷發射、高
海情下導彈出水大姿態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0.屠守鍔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中共黨員,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
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獲碩士學
位。1945年回國後,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和清華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後,歷任國
防部五院研究室主任、總體設計部主任,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科技委副
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天工業部一院技術總顧問和航空航天部高級技術顧問
。
從50年代後期起,作為開創人之一,投身於我國導彈與航天事業。作為總體設計部主
任和地空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領導和參加我國地空導彈初期的仿製與研製。他先後擔
任我國自行研製的液體彈道式地地中近程導彈、中程導彈的副總設計師,洲際導彈和長征
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帶領科技人員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關鍵,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
特別是在洲際液體彈道地地導彈的研製試驗中,以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提
出獨到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保證了我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洲際導彈任務的圓滿
完成。他作為研製長征二號E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技術總顧問,參與領導研製試驗工作,
保證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獲七機部勞動模範稱號,
1984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獲航天部勞動模範稱號。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1錢學森 (1911-2009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黨員,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
工程院院士。
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
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
究。1955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七機
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屆中國科協主席,第6至8屆全
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屆中央候補委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
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1956年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
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協助周恩來、聶榮臻籌備組建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
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該院院長。此後長期擔任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
務,並以他在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材料、計算機、質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
領域的豐富知識,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57年獲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
進步獎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
、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12.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
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周光召教授先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國國際
交流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中方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協會名譽主席,國際粒子和場學會委員,
國際純粹和應用物理學會副主席,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兼理事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顧問委員會委員;被聘兼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2000年亞洲基金會名譽顧問,中國科學
院特邀顧問等職。
周光召教授在理論物理的各主要領域都有過傑出的創造性成果,使他在國際物理學界
享有盛譽。因其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於1964年獲國家
自然科學一等獎;因在量子場論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1987年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
果獎一等獎。周光召教授還被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加拿大麥吉
爾大學四所世界知名大學授予榮譽博士;1993年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義大利共和國爵士勛
章」,1994年被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授予「中國傑出科學家」獎,1996年經國際小行星命名
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國際編號為346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周光召星」。他目前是美國科學
院、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科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捷克科學院、保加利亞科學院、蒙古
科學院、法語區工程師科學院、羅馬尼亞科學院、韓國翰林院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
院士,是目前中國擔任外籍院士頭銜最多者。
13.楊嘉墀 (1919- )
江蘇省吳江縣人,1919年生,男,中共黨員,衛星和自動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4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留學,獲碩士
和博士學位。1956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副所長,北
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68年後,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航天工業部
總工程師。
他長期致力於我國科學技術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參與中國空間技術發展規劃的制訂,
是中國科學院早期開展航天技術研究的專家之一。領導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姿
態測量系統的研製。是空間技術分系統的設計師,在我國返回式衛星姿態控制系統方案論
證和技術設計中,提出一系列先進可行的設計思想。領導研製的返回式衛星姿態系統及數
據分析指標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指導研製為原子彈爆炸試驗所需的檢測技術及設備等
重大科研項目。1984年獲航天部勞動模範稱號,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4.陳能寬 (1923- )
湖南省慈利縣人,1923年生,男,中共黨員,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畢業。1947年赴美國留學,1949年獲碩士學位,1950年獲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員
。1955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實驗部主任、第九
研究院副院長、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級科學顧問等職。1986年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
1988年兼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及核武器的發展研製工作中,主要領導組織了核裝置爆轟
物理、炸葯和裝葯物理化學、特殊材料及冶金、實驗核物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組織
並參加了聚合爆轟波人工熱核反應研究以及核裝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在較
短的時間內,攻克了技術難關,實現預期結果。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4年
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985年獲三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5.陳芳允 (1916-2000 )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中共黨員,無線電電子學、空間系統工程專家,中
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5年在英國COSSOR無線電廠研究室工作,解放前夕
回國。先後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工作。1956年,參加了國家12年長
期科學規劃制定工作,負責新電子學研究所的籌組工作。1964年起從事空間技術工作,19
76年調入國防科委,在技術上負責衛星測量控制系統的總體設計、設備研製、布局建設以
及星地協調工作。1984年調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
裝備部科技委顧問。
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原蘇聯發 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時,他
即對衛星進行了無線電多卜勒頻率測量,並和天文台的同志一起,計算出了衛星的軌道參
數,該方法成為以後我國發射人造衛星所採用的跟蹤測軌的主要技術之一。1963年研製出
國際領先的納秒脈沖采樣示波器。1965年擔任衛星測量、控制的總體技術負責人,為我國
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准確測量、預報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還參加了我國回收型遙感衛星的測
控系統方案的設計和制定工作,為我國十幾顆遙感衛星成功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相繼
提出了微波統一測控系統、「雙星定位系統」、遙感小衛星群對地觀測系統和小衛星移動
衛星通信系統等方案。他直接參與指導研製成功的微波統一測控系統,在我國同步通信衛
星發射和運行中發揮了很高的效用。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柒』 什麼是檢測技術
檢測技術是將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控制工程、信息處理、機械等多種學科、多種技術融合為一體並綜合運用的復合技術,廣泛應用於交通、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領域自動化裝備及生產自動化過程。
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符合當前及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而且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的實際情況,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鐵路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7)物理冶金檢測技術擴展閱讀:
常規檢測技術
1、超聲檢測(UT)
超聲檢測(UltrasonicTesting),業內人士簡稱UT,是工業無損檢測(NondestructiveTesting)中應用最廣泛、使用頻率最高且發展較快的一種無損檢測技術,可以用於產品製造中質量控制、原材料檢驗、改進工藝等多個方面,同時也是設備維護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2、滲透檢測(PT)
滲透檢測(PenetrantTesting),業內人士簡稱PT,是工業無損檢測(NondestructiveTesting)應用最早的無損檢測方法,由於滲透檢測簡單易操作,其在現代工業的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捌』 誰有西北工業大學2011年研究生入學參考書目錄
我有,請看地址:http://zhaojian.kaoyantj.com/2011tkzjml/2010/07/31/98A9B438A90ACAEA.html
同學,請先給採納我這個回答為最佳,我需要一個。
手頭還有點西工大的資料,不知道你用的到不?
我西電自動化專業的。
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 參考書 出版社 作者
242 俄語(一外) 《大學俄語》(1—2冊全部)
《大學俄語》(3冊語法部分)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北京外國語大學與莫斯科普希金俄語學院合編
243 日語(一外) 《中日交流標准日本語》(初級上、下,中級上1---10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44 德語(一外) 《大學德語教學大綱》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學德語》(1—3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書良主編
245 法語(一外) 《法語》(1—3冊)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馬曉宏等編
《簡明法語教程》(1—42課) 商務印書館出版 孫輝編
《大學法語》(1—3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志清主編
《大學法語簡明教程》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薛建成主編
246 英語(一外)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考試大綱(非英語專業)》
大學英語教材
《考碩詞彙高效速記》 王新國等
360 數學(理學) 《高等數學》 科學出版社,2005 西北工業大學高等數學教材編寫組編
《線性代數》 科學出版社,2006 西北工業大學線性代數編寫組編
《高等數學常見題型解析及模擬題》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陸全主編
《線性代數輔導講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7 徐仲、張凱院主編
361 數學分析 數學分析 科學出版社,1999 李成章等
數學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陳記修等
數學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
735 英語水平測試(含詞彙、閱讀、翻譯、寫作) 《英漢翻譯教程》 上外教社,2003.1 (40) 張培基編
《實用英漢翻譯教程》 外語教研社,2002.2 (1) 申雨平編
《英語寫作手冊》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丁往道編
《英語高級寫作教程》 國防工業出版社 庾鮮海編
736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西工大人文與經法學院自編教材
738 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 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5 蘇克和、胡小玲主編
《物理化學》上、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傅獻彩等編
《物理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印永嘉等編
740 藝術史 《美的歷程》 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李澤厚著
《中國美術簡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編
《外國美術簡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編
741 設計理論 《設計學概論》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尹定邦編
《工業設計概論》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2 程能林主編
《工業設計方法學》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1 簡召全編
《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1 張立群
《設計數學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講義 余隋懷等
742 建築歷史及城市建設史 《中國建築史》(第五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潘谷西著
《外國建築史(十九世紀末以前)》(第三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陳志華著
《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第二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羅小未著
《外國城市建築史》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沈玉麟編
《中國城市建設史》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董鑒泓編
743 法學綜合 《法理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文顯主編
《憲法學概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 肖蔚雲主編
《民法》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魏振瀛主編
《刑法》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銘暄、馬克昌主編
745 行政管理學 《行政管理學》(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8 夏書章主編
《行政管理學概論》(第二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 張國慶主編
746 生物綜合 《生理學》(第6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姚泰 主編
《生物化學》(第6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周愛儒 主編
《醫學分子生物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 馮作化 主編
《細胞生物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翟中和 主編
《現代遺傳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趙壽元,喬守怡 主編
《微生物學教程》(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周德慶 主編
748 物理化學(醫學) 《物理化學》上、下冊(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傅獻彩
《物理化學》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編
《物理化學簡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印永嘉、奚正楷等
《物理化學》上、下冊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 何玉萼, 袁永明, 薛英編
相關的《物理化學》習題解析
749 德語水平考試 《德語語法專題》 旅遊教育出版社 韓萬衡
《ABC der schwachen/starken Verben》 Hueber Verlag Mei,Klare u.a.
《德漢同義詞》 外研社 庄慧麗
《德漢翻譯基礎教程》 外研社 張建琪
《漢譯德理論與實踐》 外研社 錢文彩
德語專業3-4年級教材
802 水聲學原理 《水聲學原理》 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出版社,1993 劉伯勝,雷家煜主編
《水聲學基礎》 國防工業大學出版社,1981 顧金海,葉學千編著
803 設施規劃與設計 《設施規劃與設計》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 王家善、吳清一、周佳平編
《現代生產物流及模擬》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張曉萍、顏永年、吳耀華、荊明編
804 電磁場與電磁波 《電磁場與電磁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主編丁君
805 環境化學 《環境化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戴樹桂主編
《環境化學》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王曉蓉編著
806 工業設計 《機械產品藝術造型基礎》 學術書刊出版社,1989.10 高敏編
《工業設計概論》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2 程能林編
《工業設計方法學》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1 簡召全
《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1 張立群
《設計數學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講義 余隋懷等
807 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 《電工技術》 科學出版社,2004,9 史儀凱主編
《電子技術》 科學出版社,2005,1 史儀凱主編
《電工電子應用技術》 科學出版社,2005,1 史儀凱主編
808 電氣工程基礎 《電力電子技術》(第四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王兆安、黃俊編
《電力電子技術》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林輝、王輝編
《電力電子技術典型題解析及自測試題》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吳小華、李玉忍等編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Theory and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1 Jai P.Agrawal
電機與拖動基礎(第三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發海 王岩 編著
航空電機學 國防工業出版 劉迪吉
電機學(第二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辜承林
電機學(第三版) 科學出版社 朱東起 李發海
809 政治學原理 《政治學原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王惠岩主編
《政治學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王浦劬主編
810 交通工程導論 《交通工程總論》 人民交通出版社 徐吉謙編
《交通工程學》 人民交通出版社 李作敏、杜穎主編
《道路交通控制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荊便順主編
811 管理學 《管理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張德,徐國華,趙平編
《管理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0 戴淑芬編
812 現代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第三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 高鴻業
813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華書局1994年 李侃,李時岳等編
《20世紀中國史》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雲峰,陳舜卿主編
814 運籌學 《運籌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運籌學教材編寫組
815 醫學圖像處理 《計算機圖像處理與識別技術》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王耀南、李樹濤、毛建旭
《數字圖像處理導論》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趙榮椿
《數字圖像處理》 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 Kenneth.R.Castleman
816 數字信號處理 《數字信號處理》(第二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俞卞章編
《數字信號處理》(第二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丁玉美、高西全編
《數字信號處理》(第二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程佩青編
817 理論力學 《理論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西工大理論力學教研室
《理論力學》(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哈工大理論力學教研室編,
《理論力學習題集》 西北工業大學2007 西工大理論力學教研室編
《理論力學常見題型解析及模擬題》(第3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支希哲
81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7 徐志宏、秦宣主編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編
819 動力裝置原理 《魚雷活塞發動機原理》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1 趙連鋒編
820 藝術專業綜合理論 《設計學概論》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尹定邦主編
《美學與藝術鑒賞》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凌繼堯 張燕
821 自動控制原理 《自動控制原理》(第3版) 國防工業出版社 胡壽松主編
824 計算機輔助製造 《計算機輔助製造》 科學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卜昆等
《數控加工理論與編程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劉雄偉等編
825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國防工業出版社,1995 樊昌信等編
《信息傳輸基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5 歐陽長月等編
《通信系統原理》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 沈振元等編
826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周世勛編
《量子力學教程》 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曾謹言
827 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系統常見題型解析及模擬題》(第二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5 范世貴等編
《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 吳大正主編
《信號與系統》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7 段哲民等編
828 光學 《光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趙建林編
《光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趙凱華編
《光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永康編
《光學》 山東大學出版社 蔡履中等
829 電子技術基礎 《電子技術》 科學出版社,2005 史儀凱主編
《電工學》下冊 電子技術(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秦曾煌主編
《電子基礎(模擬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康華光主編
《電子基礎(數字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康華光主編
830
結構力學(土建) 《結構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龍馭球(清華大學)編
《結構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弗康(湖南大學)編
《結構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天祥(天津大學)編
831 雜訊與振動控制 《振動與雜訊控制技術基礎》 科學出版社,2001 盛美萍等編著
832 材料科學基礎 《材料科學基礎》(第二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劉智恩
《材料科學基礎》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胡庚祥,蔡珣
《材料科學基礎》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石德珂
《材料科學基礎》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潘金生,仝健民
833 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 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5 蘇克和,胡小玲主編
《物理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印永嘉等編
《物理化學》(第四版)上、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傅獻彩等編
834 飛機總體設計原理 《現代飛機總體設計》(中英對照)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王和平編
「Aircraft Design: A Conceptual Approach」
《現代飛機設計》 AIAA Ecation Series,1992
國防工業出版社,1992 D.P.Raymer,
中譯本:[美]雷曼爾著、鍾定逵等譯
《飛機總體設計》 航空工業出版社,1991 楊景佐等編
《現代飛機總體綜合設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李為吉等編
835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導論》 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 高鴻賓主編
《有機化學》(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高鴻賓主編
《有機化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王芹珠編
《有機化學》(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編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 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高鴻賓主編
836 航天器與導彈控制原理 《航天器控制原理》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10 周軍編
《導彈控制系統原理》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10 楊軍編
837 氣體動力學 《氣體動力學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王新月
《流體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 張兆源、毛根旺編
《氣體動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何洪慶、毛根旺編
838 經濟法 《經濟法》 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紫煊主編
《商法》 北京大學出版社 范健主編
《勞動法學》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郭婕等主編
839 飛行器飛行力學 《戰術導彈軌跡與姿態動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曾穎超、呂學富等編
《飛行器飛行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6 呂學富編
《有翼導彈飛行力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83 周慧鍾、李忠應、王瑾編
《有翼導彈飛行動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1 李新國,方群
840 機械振動基礎 《機械振動學》(線性系統) 浙江大學出版社,1988 程耀東編
《機械振動學》(測試與分析) 浙江大學出版社,1991 孫月明編
《航空發動機振動與測試系統》 西工大講義,2002 賀爾銘編
841 材料力學 《材料力學》(I)、(II)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苟文選主編
《材料力學》,上 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劉鴻文主編
《材料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單輝祖主編
842 飛行力學與結構力學 《有翼導彈飛行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1 李新國、方群
《戰術導彈軌跡與姿態動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曾穎超、呂學富等,
飛行器飛行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6 呂學富
《有翼導彈飛行力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3 周彗鍾、李忠應、王瑾
《飛行器結構力學》 中國宇航出版社,2002 梁立學、劉石泉、齊輝
《有限元法基礎》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 李人憲
843 火箭發動機原理 《固體火箭發動機原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1 李宜敏等編
《火箭發動機原理》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講義 狄聯順等編
《液體火箭發動機原理》 宇航出版社(導彈與航天叢書),1993 劉國球主編
844 自動化檢測技術 《智能檢測與控制技術》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王仲生主編
《自動檢測技術》 冶金工業出版社,1985 王紹純主編
《微機檢測與轉換技術》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 王煜東主編
845 電路基礎 《電路》(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邱關源主編
《電路基礎》(第二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8 范世貴等編
《電路基礎常見題型解析及模擬題》(第2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10 王淑敏等編
846 機電控制元件與系統 《機電控制工程》 清華大學出版社 高鍾毓,王永梁編
847 計算機原理及網路 《計算機網路》(第二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蔡皖東編
《計算機區域網》 清華大學出版社 胡道元編
《32位微型計算機原理介面技術及其應用》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史新福、金翊等主編
《IBM-PC微機原理及介面技術》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劉甘娜,馬瑞芳,馮剛主編
《 80X86微型計算機組成、原理及介面》 機械工業出版社 顧濱 編
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USA, PRENTICE HALL William Stallings
848 慣性導航原理 《慣性導航原理》 航空工業出版社,1987 以光衢等編
《慣性導航系統》 國防工業出版社,1982 崔中興編
849 腐蝕防護 《金屬腐蝕理論及應用》 化學工業出版社,1984 魏寶明編
《金屬腐蝕學原理》 航空工業出版社,1993 劉永輝、張佩芬編
《材料腐蝕與防護》 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 張秋霞編
《金屬腐蝕學導論》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梁成浩編
《金屬腐蝕學》 冶金工業出版社,1989 朱日彰等編
《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劉道新主編
850 模擬電子技術 《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康華光主編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孫肖子等編
851 微機原理及其應用 《32位微型計算機原理、介面技術及其應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年出版
史新福,馮萍等編
《微型計算機原理、介面技術及其應用 導教.導學.導考》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年出版
史新福、秦曉紅等編
852 武器運籌學 《航空武器系統分析導論》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張安編
《運籌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錢頌迪編
853 電機學 《電機與拖動基礎》(第二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發海、王岩編
《航空電機學》 國防工業出版社 劉迪吉編
《電機學》(第二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許實章編
《電機學》 機械工業出版社 汪國梁編
《電機學》(第三版) 科學出版社 朱東起、李發海編
854 電動力學 《電動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碩鴻
《電動力學》 西安交大出版社 羅春榮等
855 高分子化學 《高分子化學》(第三版)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潘祖仁
《高分子化學》 科學出版社,1998 林尚安等
《高分子化學》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周其鳳等
《高分子化學》 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 潘才元
856 綜合知識測試 《現代漢語》 商務印書館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編
《語言學教程》(第七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 胡壯麟主編
《英美文化基礎教程》(第十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8 朱永濤編
《英國文學史及選讀》一 、二冊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8 吳偉仁編
《美國文學史及選讀》一 、二冊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8 吳偉仁編
857 生物醫學工程綜合 力
學 《材料力學I ,材料力學 II》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苟文選
《材料力學,上 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劉鴻文
《材料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單輝祖
材料科學與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學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劉智恩
《金屬學原理》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胡德林
《金屬學原理》 航空工業出版社,1989 謝希文,路若英
《物理冶金基礎》 冶金工業出版社,1985 曹明盛
機電與計算機科學 《數據結構(C語言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嚴蔚敏,吳偉民
《數據結構¬¬習題集(C語言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嚴蔚敏,吳偉民
《計算機組成與結構》 電子工業出版社 徐福培主編
《C程序設計(第二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譚浩強著
《C程序設計教程》(美) 機械工業出版社 H.M.Deitel/P.J.Deitel著,薛萬鵬等譯
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印永嘉等編
《物理化學》(第四版)上、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傅獻彩等編
858 信號檢測與估計 《信號檢測與估值》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0 田婉逸,張效民編
《隨機信號處理》 國防工業出版社,1996 陳炳和編
《信號檢測與估計》 人民郵電出版社,1989 劉有恆編
859 道面工程 《機場道面設計》 人民交通出版社 冷培義等編
《道面設計原理與方法》 人民交通出版社 鄧學鈞、黃曉明等編
860 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 浙江大學出版社 楊歧生編
《現代分子生物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玉賢、李毅編
《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魏群主編
861
工程流體力學 《流體力學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2 邢宗文主編
《氣體動力學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王新月主編
《流體力學》(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張也影主編
862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藍立文編
《高聚物結構、性能與測試》 化學工業出版社 焦劍,雷渭媛
863 機械加工工藝學 《機械製造工藝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9 荊長生主編
《現代製造工藝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 閻光明主編
864 高等代數 《高等代數》 科學出版社,2008 西北工業大學高等代數編寫組編
《高等代數考研教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6 徐仲等編
《高等代數導教、導學、導考》(第3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6 徐仲等編
865 空氣動力學 《空氣動力學基礎》 國防工業出版社 徐華舫編
《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John D. Anderson
《Foundations of Aerodynamics》 A.M.Kuethe, Chuen_Yen Chow
866 鋼結構 《混凝土結構》(上、中冊)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年2月 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合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年3月
867 工程熱力學 《工程熱力學(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 華自強等編
《工程熱力學(修訂本)》, 國防工業出版社,1989,第二版 歐陽鞭等編
《工程熱力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7,第一版 朱明善等編
《工程熱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第一版 馮青等編
869 空中交通管理基礎 《新航行系統概論》 中國民航出版社,1998 新航行系統概論委員會編
《國際空中交通管制-世界空域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0 李春錦等譯
《中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 民航總局令第86號,第99號,2001
870 城市規劃原理 《城市規劃原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三版 李德華
《城市住宅區規劃原理》 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年 周儉
《城市設計》 東南大學出版社 王建國
871 建築設計原理及城市規劃原理 《公共建築設計原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張文忠編
《住宅建築設計原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朱昌廉編
《城市規劃原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同濟大學主編
《建築空間組合論》 建工出版社 彭一剛,天津大學等編
《建築初步》 建工出版社 田學哲編
《生態與可持續建築》 建工出版社 夏葵、施燕編
872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第三版),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王志魁編
《化工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柴城敬主編
《化工原理》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蔣維鈞,戴猷元,顧惠君編
873 結構有限元分析基礎 《結構分析中有限元素法》 西北工業大學教科書,1994.12 劉新順、葛守廉編
《有限元結構分析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教科書,1999.9 趙美英編
874 電路與模擬電子學 《電路基礎》(第2版) 西北工業出版社,2001.8 范世貴等編
電路基礎常見題型解析及模擬題》(第2版) 西北工業出版社,2000.10[1] 王淑敏等編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1 孫肖子等編
《模擬電子線路常見題型解析及模擬題》(第2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10 張疇先等編
875 流體力學 《流體力學》(修訂本) 國防工業出版社 許維德編
《流體力學》(上冊)(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宏俊編
《流體力學》(上冊)(第一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望一編
《流體力學》(第一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錢汝鼎編
《流體力學》(第一版)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景思睿編
876 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學》(第五版1-3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程守洙、江之永主編
《大學物理學》(上、中、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吳百詩主編
《新編大學物理》(上、下) 科學出版社,2004 王濟民,羅春榮,陳長樂主編
《工科物理教程》(第三版上、下)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宋士賢,文喜星,吳平主編
《大學物理學》(第二版1-5冊)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張三慧主編
《大學物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盧德磬編著
878 機械設計 機械設計考生參考書目 《機械設計》(第八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濮良貴、紀名剛主編
《機械設計作業集》(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李育錫主編
《機械設計學習指南》(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濮良貴、紀名剛主編
工業設計考生參考書目 《機械產品藝術造型基礎》 學術書刊出版社,1989.10 高敏編著
《工業設計概論》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2 程能林主編
《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1 張立群
《工業設計方法學》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1 簡召全主編
《設計數學基礎》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1 余隋懷等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