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冶金系
1. 冶金專業就業前景如何,工作待遇怎麼樣
報考冶金專業的話,東北大、北科大,哈工大,東南大學包括安徽工業大學(前身是華冶)都是比較好的冶金方面的學校。另外,冶金專業其實也分幾個專業的,比如熱處理方向,材料成型,焊接方向,冶金(煉鋼煉鐵)方向,鍋爐方向,熱能方向。。。。。這些在就業方面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 鋼鐵廠的待遇嘛,看你進什麼企業,如果是國企的話,那待遇是不高的,但福利是可以的,什麼五險啊,一金啊(貸款買房用的著)。私企的話,工資確實要高些,可能還不少,但與付出是不成正比的。 就業前景吧,怎麼說這個,鋼鐵行業雖然這兩年遭受挫折,但畢竟是三大支柱性的產業。。。。要說的就這些了,祝金榜題名。。。。
2. 本人二流二本,學冶金大工科,想跨考計算機,考哈工大(哈爾濱),或者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請問有希望考
我就這么跟你說吧,哈工大考研只看分,至於你能不能考上我哪知道,我說有希望你敢信?我說沒希望你安心?
3. 我大二想考研,金屬材料工程那個學校更好,哈工大和北科,我更喜歡哈工大,但就業哪個更好 師哥師姐指
這個我來回答,我是北科大的,樓上那位仁兄說北科大的前身是北京化工學院,我就要吐血了
北科大的前身是北京鋼鐵學院,最強的專業就是材料和冶金,材料專業也是金屬材料,在全國排名數一數二,絕對強,你要是考研考金屬材料最好報北科的,就業絕對要好於哈工大,只不過哈工大學校的整體實力肯定高於北科,這個毋庸置疑
你看你是要選專業和選學校哪個更看重一些,我的建議是選北科。
希望以上建議對你有幫助
4. 哈工大能源動力類專業 我想報考 我是一名女生 有適合本人專業的嗎 謝謝
呵呵。一個未來的小學妹。。。
我是哈工大通信工程系的大二學生,能源學院我了解的也不多,只能盡我所能幫你收集一下資料啰!
首先,你要充分意識到哈工大的屬性是研究型工科大學(傾向於軍工),雖然最近幾年也開始向綜合性大學方向轉變,但還是老牌工科強校,工大工科全國排名第四,實力在國內很強。能源學院在工大一直都是很強的幾個學院之一,各個專業的具體介紹我相信你手裡的資料應該介紹得很清楚,下面我也會給你找一些,最主要還是要你自己把握,你的未來掌握在你的手上,我下面只是給你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首先,要想進哈工大,你就要有吃苦的准備,工科可不是那麼好上的,在我們學校有這樣一種說法:女生當作男生用,男生當作畜生用。呵呵,希望不要把你嚇著,其實也沒這么恐怖,只是確實比其他類型的院校學生要累點。不過,以後就業你倒不用擔心,每年有很多企業大三下學期就來搶人了,只要你不要太荒廢,工作基本沒問題。然後,在專業選擇方面,我還是建議你認真考慮,興趣是最最重要的,千萬不要人雲亦雲,選專業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我曾經給另外一個小學弟說過,今天也對你說說,你所選擇的專業是你以後要傾盡一生為之奮斗的領域,興趣真的是一個人成才最重大的決定要素,工科的學習生活是很枯燥的,如果你對你的專業沒有興趣,你可能很難有堅持下去的決心,最終很難有所成就。當初我也填過志願,明白你現在的迷茫,看著專業填報指南上密密麻麻的專業名稱,根本不知道他們背後所表示的意義,說句實話,我當初填志願是隨便寫的,一看到通信工程這幾個字我腦海里唯一浮現的東西就是手機,恰好我對手機挺感興趣,就糊里糊塗的填了,至於志願書上其他的那些專業我看到名字後實在沒辦法引出任何聯想,所以就很爽快的自動忽略了。進到大學,真正在這個專業學習的時候才明白,通信工程是一門多麼深厚博大的學科,以前把通信當手機的認識是多麼的膚淺。最後,偷偷告訴你哦,女生在工大是很受歡迎的,呵呵,你想報的能源動力方面的專業更是如此。好了,祝你成功!
下面,是我找的能源學院的一些專業概況,希望你好好看看: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由2個系和8個所(中心)組成,設有3個本科專業,分別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下設六個二級學科,即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流體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化工過程機械。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該專業下設4個專業方向:熱能工程、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及工程、空調與製冷。
熱能工程專業方向:熱能工程是研究熱能的釋放、轉換、傳遞以及合理利用的學科,它廣泛應用於能源、動力、空間技術、化工、冶金、建築、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培養從事熱能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方面的研究、設計、運行管理、產品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本專業方向對應熱能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熱力發動機專業方向:熱力發動機主要研究高速旋轉動力裝置,包括蒸汽輪機、燃氣輪機、渦噴與渦扇發動機、壓縮機及風機等的設計、製造、運行、故障監測與診斷以及自動控制。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鐵路及輕工等部門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方向對應的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2000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包括:發電設備研製、設計及生產部門,大型電站,航空、航天發動機研究、生產部門,船舶發動機研究、生產部門,以及萬化系統動力設備研製、生產、運行部門等。
流體機械及流體動力工程專業方向:主要研究流體機械及其工作系統自動化,流體循環系統節能等,在水電水利、機械製造、交通運輸、石油化工、工程機械、食品紡織、航天航空、艦船武備乃至市政設施、工民建築等部門都有廣泛的應用。該專業方向包括流體機械及各類流體動力系統的設計、運行及其自動化管理、控制理論及工程應用等,培養從事葉片泵、水輪機、風機、液力、流體傳動及控制、湍流控制、微尺度通道流動、粘彈性非牛頓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設計、製造、運行及產品開發和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方向對應流體機械及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空調與製冷專業方向:主要研究製冷與低溫技術。它廣泛應用於能源、航天、航空、汽車、石油化工、食品與葯品的生產、醫療設備與空調製冷設備的生產等領域。本專業方向培養從事空調製冷工程與設備的設計、運行管理、產品開發和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方向對應製冷及低溫工程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
飛行器動力系統是航空、航天器的心臟,是航空、航天器中最關鍵部件。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水平是一個國家工業基礎和實力的標志。
該專業主要研究航空、宇航推進動力的理論與技術。培養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環境及其它相關領域從事熱力動力方面的研究、設計、實驗、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飛行器動力工程屬多學科交叉、技術密集型專業,下設4個研究方向:發動機設計與工程(含結構完整性分析與CAD);發動機流動與燃燒(含工作過程模擬);發動機控制與測試技術;發動機強度振動及故障診斷。
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將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工程力學、機械原理等基礎知識,空氣動力學、工程熱力學、固體力學、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飛行器動力裝置原理與結構強度等專業基礎知識。主要為航空、航天、艦船等工業部門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對應的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發動機研製、設計、生產部門,航天發動機研製、設計、生產部門,艦用燃氣輪機研製、設計、生產部門及民用燃氣輪機研製、生產部門等。
核反應堆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以核工程技術、工程熱物理為主,以機械、電工、計算機技術等為輔的基本知識結構,理工結合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將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工程力學、機械原理、電工電子等基礎知識,傳熱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等專業基礎知識,以及核反應堆物理分析、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核動力裝置與設備、核反應堆安全分析、核反應堆設計原理、核動力裝置測試技術、核動力裝置運行及控制等專業知識。
該專業所在的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有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工作流動站,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大學與研究機構有密切的學術交往與合作。
下面的鏈接是哈工大能源學院的地址,校外網不知道能不能連接進去,如果能進,你可以好好看看,裡面有很多更加詳實的介紹,如果進不了,你可以給我留言,我每天都會上「網路知道」,我想辦法幫你找找。。。(其實樓上的說的有道理,能動確實不大適合女生,不過你如果真的有興趣,那也不是問題。。。)
5. 哈工大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還是「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卓越大學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等,是首批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的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一所以理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
(5)哈工大冶金系擴展閱讀:
學校始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國第一所畢業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師稱號、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
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00年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
6. 哈工大是十大將軍里誰組建的
1920年,哈工大建校,校名為「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創建,與帝俄在中國建設中東鐵路(抗日戰爭勝利後,改稱「中長鐵路」)有直接關系,建校的宗旨是為中東鐵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學校按俄國的教育模式辦學。
1920年10月17日,學校舉行開學典禮。
當時設鐵路建設和電氣機械工程兩個科。首屆三個班共招收103名學生,實行學分制,學制四年,一律用俄語教學。
直至一九三五年,日本用物資換取了中東鐵路蘇聯一方的產權,學校的教學活動開始向日本教育模式過渡。
1922年4月2日,學校改名「中俄工業大學校」。
學校由四年改為五年,原設鐵路建設和電氣機械工程兩個科分別改為鐵路建築系和機電工程系。畢業生經考試委員會答辯合格,授予工程師稱號。
1924年10月,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有了首屆畢業生。
這一年,鐵路建築系22名畢業生都順利畢業,獲得了工程師稱號。次年,機電工程系有了第一期畢業生,共25人,獲得工程師稱號。
1928年2月4日,學校校名改為「東省特區工業大學校」。
學校隸屬關系在這一年發生了變化,改由中華民國東省特區領導,校名改為東省特區工業大學校,東省特區行政長官張寰湘將軍擔任校理事會主席,東北政府國民教育部總長劉哲任校長,為學校歷史上第一位中國校長。
1928年10月20日,學校校名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
學校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後,由中蘇雙方共同管理,雙方按對等原則,共同派人組成理事會,雙方各派5名代表。中方由張學良將軍任校理事會主席。法政學院和商學院此時同時並入哈爾濱工業大學。
1931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始招收研究生。
1932年,教師隊伍大變動。
偽滿洲國政府從中東鐵路聘請26名工程師來校任教和充任領導工作;同時將12名蘇俄教授和教員解聘。新組織起來的教師隊伍,對教學工作不夠熟悉,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活動。從這一年起,學校經費開始銳減。
193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首屆中國籍研究生畢業。
此批畢業中國籍研究生共有3人,分別為機電工程系的任棟梁,建築工程系的王竹亭、夏樹森。
1935年,學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
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東北,哈爾濱工業大學也不斷被日本人所控制,1935年學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隨後不久改用日語授課,建立了電機、機械、化學、采礦、建築、冶金等六個系,指定招收中、日籍學生。
1936年1月1日 ,學校改名為「國立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
自更名後不久,學校完全轉入按日本方式辦學階段。日本人鈴木正雄任校長,直至1945年8月離任。
1938年1月1日 起,學校改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
從此,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校名就一直沿用至今。至此,按俄式辦學的哈工大共培養畢業生1267 人,其中中國學生382人,蘇聯及波蘭學生885人,這些畢業生分布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蘇聯、澳大利亞、波蘭、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和巴西等世界各地。他們普遍地接受了西方早年的學制教育,獲得了當時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其畢業文憑得到蘇聯等歐洲國家的承認。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養了許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聲望的學者,也有的成為社會活動家。
1945年,學校進入中長鐵路管理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哈工大由中蘇兩國政府共同管理,有中長鐵路局領導。這時的辦學宗旨是為中長鐵路培養工程技術人員,學制5年,一律用俄語上課,到1950年新中國接管前,設有土木建築、電氣機械、工程經濟、采礦、化工和東方經濟等系及預科。這段時期哈工大不僅醫治了戰爭創傷,而且有所發展,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為新中國接辦、改造和發展哈工大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1949年,哈工大開始從全國招收研究生。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國內最早培養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1950年6月7日,哈工大被中國政府正式接管,此後得到國家大力支持。
1950年6月7日,中共中央電告東北局:「中長鐵路已決定將哈工大交給中國政府管理」。並指示哈工大「應著重招收國內各大學理工學院的講師、助教和研究生。主要學俄文,兩年畢業即分配到各大學任教」。這是哈工大回到新中國懷抱並進入全面改造和擴建階段的重要標志。後來,學校決定6月7日為哈工大建校紀念日。
為了辦好哈工大,解放後,一批年富力強,富有經驗的領導幹部被派到哈工大擔任領導工作;一批學術造詣高深的教授被招聘或被抽調到哈工大,成為辦學中堅力量;67位蘇聯專家和3位捷克專家先後被聘請到哈工大,幫助學校建設國家急需的專業、培養教師和學生;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從蘇聯運回,使哈工大的實驗室和實習工廠一躍居於全國最前列……在國家的重點支持下,哈工大經過改造和擴建,獲得了很大發展。
從此,哈工大在中央有關部委的領導下,一直受到國家的重點支持。
1951年,哈工大被國家確定為我國高等教育學習蘇聯的兩所院校之一。
兩所學校的另所學校為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為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為國內各高校培養優秀人才的基地,並以「工程師搖籃而飲譽全國。
在辦學、治學、求學實踐中,哈工大的優良傳統「規格嚴格,功夫到家」逐步形成。初期是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現已形成體現在教學、科研、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中的哈工大精神。
1951年,劉少奇同志在教育部黨組《關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改進計劃的報告》上批示,「辦好這樣一個大學,很有必要」,「改進計劃」確定了哈工大的辦學方針和任務是:「仿效蘇聯工業大學的辦法,培養重工業部門的工程師和國內大學的理工科師資」。從此,哈工大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學習蘇聯的兩所院校之一。1951年7月至1956年6月,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先後舉行了5次教學方法及科學技術報告會,並受高教部委託舉行兩次全國機電專業會議,每次都有數十所兄弟院校參加,哈工大成為全國高校學習蘇聯教育經驗的窗口。
195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為首批全國重點大學。
1954年3月,高教部召開哈工大問題座談會,會議形成《關於哈工大幾項問題的決定》草案,高教部副部長楊秀峰同志說:「哈工大已基本改造成為採用蘇聯先進教學制度的新型大學,這一點應該肯定。哈工大是起了旗幟作用的,全國高校是都承認的。」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確定6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哈工大成為京外唯一一所重點大學。為適應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需要,學校專業設置逐年增加。1957年,已發展到7個系23個專業,基本上建設成為學習蘇聯教學制度的新型多科性工業大學。
1958年9月,哈爾濱工業大學進行專業調整。
當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同志來校視察,根據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哈工大專業設置進行了重大調整,調出一些民用專業,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軍地轉變,形成門類齊全,學科互相配套的專業體系,成為為國防科技及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多科性大學。
196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為國民經濟服務的方針顯出重大成效。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中與哈爾濱市107個工廠協作,完成460多個機械化自動化項目,體現了教育科技為國民經濟服務的方針。哈爾濱市委書記任仲夷贊揚說:「廠校協作紅旗飄,滿城都說工大好」。
196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始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波及。
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學科研秩序受到嚴重的破壞。
1970年,根據上級指示,哈工大少數人員與絕大部分物資南遷重慶,與哈軍工二系合並成立重慶工業大學;留哈部分與黑龍江工學院、哈爾濱電工學院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1973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重慶工大北返,恢復原哈工大。幾經折騰,學校遭到嚴重破壞。
1977年,恢復本科生招生。
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
1982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過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哈工大很快恢復了元氣,教學科研的各項工作逐步步入正軌,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哈工大進入了歷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198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再一次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十五所院校之一。
同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為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標志著哈工大研究生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是哈工大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99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辦哈工大高新技術園區。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一校辦區,一區補校,校區結合,一校兩制」新的辦學模式。
199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為首批進入「211工程」建設的院校之一。
1999年11月,哈爾濱工業大學又成為國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目標重點建設的9所高校之一。
創建一流大學,關鍵在於造就一大批一流的大師和學者。哈工大歷來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拘一格地選拔和培養拔尖人才。哈工大第一代、第二代「八百壯士」為學校的發展和建設立下了豐功偉績,其中許多人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和學者。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面臨市場經濟的嚴重沖擊,哈工大領導堅持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首位,強化政策導向,狠抓措施落實,使新一代的「八百壯士」脫穎而出,已成為創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排頭兵。
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九所大學行列,對哈爾濱工業大學來說是及時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是艱巨的任務和嚴峻的挑戰。2000年,哈工大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哈工大。
[編輯本段]歷任領導
■ 校長
阿·阿·攝羅闊夫(俄)(1920~1925)
勒·阿·烏斯特魯洛夫(俄)(1925~1928)
張寰湘(兼)(1928.8~1928.10)
劉哲(1928.3~1928.8;1928.10~1933.6)
劉夢庚(1933~1935)
王宇清(1935~1937)
鈴木正雄(日)(1937~1945)
茹拉夫列夫(蘇聯)(1945.8)
阿·波·奧哲夫(蘇聯)(1945.11)
謝德和(蘇聯)(1947.9)
馮仲雲(1945~1951)
陳康白(1951~1953)
李昌(1953~1964)
高鐵(1965~1977)
劉德本(1978~1980)
黃文虎(1983~1985)
楊士勤(1985~2002)
王樹國(2002~至今)
■黨委書記
陳康白(1951~1953)
李昌(1953~1964)
李瑞(1977~1983)
李東光(1983~1985)
姜以宏(1985~1992)
吳林(1992~1998)
李生(1998~2004)
郭大成(2004~2007)
王樹權 (2008~至今)
7. 金屬材料工程考研院校排名如何
全國金屬材料專業排名:
1.上海交通大學
2.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3.北京科技大學
4.清華大學
5.哈爾濱工業大學
6.中南大學
7.浙江大學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西北工業大學
1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1.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12.大連理工大學
13.華南理工大學
14.湖南大學
15.山東大學
16.四川大學
17.同濟大學
18.天津大學
19.東南大學
20.東北大學
21.燕山大學
22.北京理工大學
23.廈門大學
24.北京化工大學
25.武漢理工大學
26.南京理工大學
27.東華大學
28.吉林大學
哈工大的焊接亞洲第一。中科院金屬所就不用說了強的很。上海交大的材料學院是全國排名第一的,北科的材料也是他們學校最好的專業其中金屬最強。
拓展資料:
研究方向:
高性能金屬材料:重點是大幅度提高實際應用量大面廣的金屬材料的綜合性能;
材料表面工程:以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耐蝕性及賦予其某種功能或美觀效果為主。
超硬材料:以金剛石材料及其鐵基觸媒劑為主。
先進纖維材料:以碳纖維材料的原絲及製品為主。
功能材料:以能量轉換(如電-熱、聲-電等)材料為主。
生物醫用材料:以人體缺損硬組織組織修復和替代材料為主。
上述方向充分體現了新材料發展跨學科的趨勢,非常有利於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
職業方向:
1、在鋼鐵、有色金屬冶煉、金屬成型工廠及粉末冶金廠等企業,從事工藝編制、工裝設計,新產品研製開發、產品質量的檢驗與控制,以及生產技術、質量管理工作;
2、在交通機械、礦山機械、工程機械、車輛、船舶等製造廠或修理廠,以及軸承、閥門、彈簧等零部件、標准件製造廠,從事金屬零件的鑄造、鍛造、壓力加工、焊接、熱處理等熱加工工序的工藝編制、工裝設計,新材料、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零件內在質量的檢驗與控制,及車間、工段的現場技術服務工作;
3、在建築、礦山、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從事該行業生產用金屬材料(如羅紋鋼筋、盤條、鋼板等)的選用和材料質量的檢驗;從事相應機械設備的維修件、備用件材質的選用、改進及其質量檢驗;從事各相應機械設備修理的熱加工工序(焊接、熱處理)的工藝編制及現場技術服務;
4、在有關材料研究院、所,如冶金研究院,鋼鐵研究院、有色金屬研究院、鑄造研究所、焊接研究所等,從事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開發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的材料系從事金屬材料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有關院校的機械繫從事金屬工藝學的教學工作。
8. 哈工大的工業工程專業怎麼樣
工業工程的應用范圍十分廣闊,因此就業面較廣泛;畢業生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詢等領域獲得廣闊的就業機會,能在製作業、服務業、公共事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及設計開發工作。
就業前景分析 (按工業工程專業相關職位統計) 據統計,工業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地區是:上海。在"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中排名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