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功能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
① 希望大家推薦一下全國各地的材料研究所,好一點的,名氣大點的
1、金屬材料方面最牛的是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但是不在北京,在沈陽,由於金屬所專比較大招生多,所以上屬課也是在沈陽。金屬方面的還有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還有西北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在西安,雖然都不是中科院系統的,但是實力都不錯。
2、西安航天復合材料研究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43所),這個你肯定聽過吧,不多解釋了。
3、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窯業組,以基礎性研究為先導,以高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研究為主體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綜合性研究機構。5名院士坐鎮,不解釋。
4、天津大學復合材料研究所是學校直屬的跨學科研究所。金屬基復合材料走在全國前列。
5、上海交通大學復合材料研究所 金屬基、陶瓷基
6、南京航空復合材料應用研究所 參考第二個 呵呵
7、西安航天復合材料研究所 玻璃纖維纏繞全復合材料、碳纖維一類很牛
8、哈爾濱工業大學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 國防航天方面
先就這么多吧,復合材料其實包含的也挺廣的,不知道你具體想往哪方面考,針對個人愛好,大家才可以更具體討論,給你提參考。
② 哈爾濱工業大學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和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哪一個更好
你看看最近的這個報道就明白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復合材料與結構有多歷害:
哈爾濱工業大學杜善義院士是首位獲得國際復合材料委員會_世界學者獎榮譽的中國科學家
2015年08月15日
近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第二十屆國際復合材料大會中,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杜善義院士獲得國際復合材料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TTEE ON COMPOSITE MATERIALS,ICCM)世界學者獎(WORLD FELLOWS),是首位獲得該榮譽的中國科學家。同時當選的還有英國布里斯託大學Michael R. Wisnom教授,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Alan A. Baker教授,美國復合材料學會主席德州農工大學Ozden Ochoa教授,此三位教授均擔任過國際復合材料委員會主席。
世界學者獎是國際復合材料委員會旨在表彰復合材料領域中作出突出學術貢獻,為推動復合材料國際合作、學術交流以及人才培養取得了世界公認的成績,並享有國際盛譽科學家的一項終身榮譽。從2001年至今,共有19位國際復合材料領域的專家獲此殊榮,其中包括杜善義院士在內的華裔科學家共計只有四位,其他三位分別是世界復合材料領域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美國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Stephen WTsai院士(2001年);復合材料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復合材料科學與技術》主編、美國特拉華大學Tsu-Wei Chou教授(2009年);國際著名復合材料與結構動力學專家,美國普渡大學Chin-Teh Sun教授(2013年)。
杜善義院士自1982年回國後,在國內較早開展先進復合材料與結構的研究、應用和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復合材料與結構的材料/設計/結構/評價一體化理論;解決了熱防護材料與結構中的若干關鍵理論與技術問題;在復合材料力學、細觀理論、隨機夾雜理論、壓電、鐵電等材料的多場耦合分析和力學性能預報方面做出貢獻;率先開展了結構功能一體化和智能化復合材料的研究,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廣泛認可;在推廣先進復合材料應用中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由於杜善義院士在復合材料領域的突出學術貢獻,從2001年起他連續兩屆當選國際復合材料委員會執委,第十三屆(ICCM-13)和第十八屆(ICCM-18)國際復合材料大會副主席並受邀做大會特邀報告。杜善義院士作為中國復合材料學術帶頭人之一,積極推進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國防裝備、海洋工程與艦船、基礎設施及現代交通方面的應用;作為復合材料學會理事長,積極開展復合材料領域的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合作,並率領中國復合材料團隊,成功獲得了第二十一屆國際復合材料大會(ICCM-21)的舉辦權,該會將於2017年召開,是繼2001年之後又一次在中國召開的國際復合材料領域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術盛會,對推動中國復合材料的國際影響作出貢獻。
美國特拉華大學Tsu-Wei Chou教授等在提名推薦信中提到,杜善義院士是中國復合材料科技領域發展和教育的先驅者之一,特別在先進材料與應用力學等領域的成就尤為突出。同時杜善義院士為中國復合材料領域的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的指導下已培養了70餘名博士生,目前這些學生在中國復合材料的研究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領導作用。
[注釋:杜善義,飛行器結構力學和復合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遼寧省大連市人。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到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創辦於北京,1970年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杜善義是第一屆畢業生,當時在北京,錢學森給杜善義他們上過力學課。]
美國著名的學校評估專業媒體US News全球大學工科前10
2015年,美國著名的學校評估專業媒體US News28日首次發布全球500強大學排名,在今年的世界大學工科排行榜上,中國大學強勢崛起。
清華大學超越麻省理工學院躍居全球第1,浙江大學也高居全球第4,哈爾濱工業大學位居全球第7,在全球大學工科排名前250名的大學中,中國內地大學占據了其中的37席,中國港台地區占據了12席,中國大學的整體表現超級亮眼。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三大大學排行榜之一,U.S. News的大學排行榜一直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美國更是無出其右者,本次進入全球大學工科排名前十的大學中,清華大學高居榜首,這應該也是中國大學首次登上全球三大大學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力壓排名第二的麻省理工學院,可謂創造了一個記錄;而前十的大學中中國內地大學占據了三所,浙江大學表現強悍高居全球第4,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樣表現出色位居全球第7,另外香港城市大學也進入了全球前10。
再看2014年,美國著名的學校評估專業媒體US News28日首次發布全球500強大學排名,美國院校在前十名中占據了8個席位,中國排名最高的北京大學全球排名第39位,亞洲排名第二。不過在學科排名中,不少中國高校表現搶眼。其中工程學(Engineering)清華大學排名第2,浙江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進入前10,復旦大學也在材料學領域排名第2。
③ 我想明白大學裡面院系和研究所的關系。就比如浙江大學有建築工程學院,裡面有四個系,又包含很多研究所。
每個大學都是由不同的學院組成的 學院下設系 然後有的系會分為幾個子專業 也有可能一個系只有一個專業 比方說中文系 研究所則是學校和某些科研機構達成協議 同意其在學校建立有關研究所 類似與工作室
④ 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有哪些研究方向
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擁有「材版料科學與工程」國家重點一級學權科,同時含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2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另外還擁有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表面與結構改性無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985工程功能材料技術創新平台」。材料系以功能材料研究為主體,以先進半導體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與能源材料研究為標志,以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為特色,構成了材料研究種類涵蓋半導體材料、無機非金屬、金屬、復合材料的競爭力強、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研究體系。
⑤ 請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在讀或已畢業的研究所來解答
到了學校你就知道了一切
回答你的問題:
1,所謂的科學和專碩,只是錢的事情,所謂的科研都一樣的。課程你真的想多了,根本沒人care
2,導師是自己選的,而且很重要,最好是能之前就聯系好
3,又是上課,上課只上半年,It『s nothing at all,項目看老闆和自己的情況,實習也是。
===================
Postgraate Ⅱ的回答,望採納
⑥ 浙江大學有哪些研究所
浙江大學眼科研究所
地址:馬市街
B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
地址:杭州市江干區
C 浙江大學蔬菜研究所
地址:凱旋路258號
D 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
E 浙江大學流體工程研究所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
地址我都給你附上了哦
⑦ 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的介紹
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成立於1989年,前身為浙江大學燃燒理論與技術教研室。該研究所是我國高等學校在能源清潔利用與環境工程領域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國家重點學科點,國家首批「211」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並建有國家博士後流動站,國家水煤漿工程中心燃燒技術研究所和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據研究所網站資料顯示:所屬實驗室有大型精密儀器24餘件,大型實驗台架29座。
⑧ 哈工大復合材料與科學怎麼樣
哈工大復合材料是國內一流的,承擔很多國家重點項目,特別是軍工的。在學術上與俄羅斯聯系比較密切。有個朋友在那讀博士。
⑨ 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的功能復合材料製造部
製造部三個研究方向:
(1)樹脂基功能復合材料製造技術;
(專2)低溫熱防護屬技術;
(3)復合材料加工裝配技術。主要產品有樹脂基防熱材料、聚氨酯泡沫低溫絕熱製品、玻璃鋼製品,技術水平在國內屬於先進水平,多次獲得國防獎。
航天技術應用產品有復合材料電線桿和復合材料廂體。復合材料電線桿重量輕、比強度高,使用壽命長,其結構強度、剛度、抗腐蝕老化性能、電氣性能等各項指標均滿足相關技術條件要求,已成功應用於實際線路,運行情況良好。
⑩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簡介為什麼他能成為最被學生喜愛的老師
姓名:鄭 強,性別:男,名族:漢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職稱: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黨員。現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
簡歷:首批"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兼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力學會流變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高分子科學委員會聚合物表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復合材料學會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區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功能材料》、《高分子學報》、《高分子通報》、《應用化學》、《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編委。
近年來負責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三級子課題、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和骨幹教師基金項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Chinese J. Polym.Sci., J. Mater. Res.,《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等本學科相關領域的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60餘篇。主講研究生課程4門,培養碩士、博士30餘人。主要學術成就:將動態流變學方法引入兩類最典型的"排斥效應(Repulsion effect)"導致相容的共混體系,對其相分離和相行為進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長時區域特徵流變響應以及時溫疊加失效與相分離的定性和定量特徵溫度概念,豐富了多組分復雜體系流變學理論。將流變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導電復合材料體系,探索小應變、大應變及體積膨脹與導電結構網路的變化及導電機制的關聯,發現非濃度唯一的動態逾滲現象形成的轉變的微觀機制。 建立動態流變光散射組合方法,為獲得真實Spinodal溫度開辟了新途徑。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本科學習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師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碩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師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聯合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國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預備學校學員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客座研究員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教師,先後任高分子與復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兼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務長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求是學院院長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
九屆、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
2012年6月任貴州大學校長所獲榮譽: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首批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設先進個人「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獲得者「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稱號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