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復合材料
㈠ 請問,北京科技大學金屬材料方向考研考的是數學幾英語幾能推薦考研參考書籍,和其他信息我會加分。。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彰武
(010-62332721) 385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26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302 數學二④804 物理化學A 或 808 統計物理 或 814 材料科學基礎 第5研究方向要求選考814材料科學基礎;第20研究方向要求選考201英語一336260 37
200092
112室
復試科目:526 固體物理 或 527 無機材料物理化學 或 528 有機化學 或 529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或 530 粉末冶金學 或 531 塑性加工原理 或 532 材料分析方法
01 材料設計(鋼與高溫合金、計算材料學)
02 1)生物醫用材料;2)新型金屬生物醫用材料
03 材料相平衡與組織穩定性研究
04 材料熱力學與新材料設計
05 材料組織結構轉變原理及其應用研究
06 材料的織構與各項異性
07 磁性相關材料及應用
08 1)新能源材料 2)新型感測器材料
09 高性能高溫結構及耐蝕合金材料
10 高溫材料組織設計與控制
11 1)高性能結構鋼;2)能源材料
12 1)薄膜材料制備及性能評價;2)金屬材料的損傷及控制
13 1)低維材料界面調控與改性;2)新型磁電子薄膜材料設計與制備
14 有機光電功能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能源、生物領域的應用
15 1)低維功能納米材料與器件及服役行為;2)納米能源材料與技術
16 1)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2)生物醫用材料
17 1)磁電子材料與器件;2)材料物性第一原理計算
18 1)相結構與顯微組織;2)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
19 計算凝聚態物理與計算材料物理
20 1)環境友好催化材料;2)功能微納米復合材料
21 1)金屬控制凝固與控製成形;2)先進金屬材料制備加工新技術新工藝
22 軋制工藝及組織性能控制與模擬模擬
23 1)鋼基層狀復合材料技術;2)鋼材深加工技術
24 1)材料成形理論、組織控制技術與特殊鋼新品開發
25 1)金屬凝固與控制;2)軋制過程數學模型
26 1)材料焊接與連接;2)材料塗層技術
27 1)納米復合材料;2)晶體生長理論與控制
28 1)金屬結構材料成形與應用;2)特種材料及其加工
29 1)先進能源材料;2)粉末冶金與先進陶瓷
30 無機高溫材料
31 無機功能材料
32 新能源材料及無機功能材料
33 功能陶瓷與器件
34 功能薄膜材料
35 磁功能材料及器件
36 材料循環經濟技術
37 高技術薄膜材料
38 綠色無機功能材料
39 先進粉末冶金成形技術
40 新型電池與超級電容器材料
41 反應合成與納米材料
42 硬質材料與塗層
43 先進復合材料
44 新型粉末冶金材料和材料資料庫及應用
45 1)腐蝕控制系統工程;2)高分子老化與生物醫用材料服役評估
46 1)力學和腐蝕損傷的評估與控制;2)耐蝕材料和現代陰極保護
47 1)金屬材料的應力腐蝕和氫脆;2)功能材料多場耦合效應
48 1)電化學工程與材料;2)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49 1)材料表面化學與技術;2)功能塗層材料與技術;3)電化學表面修飾
50 材料成型過程中的模擬與模擬
51 高溫材料新型制備技術
52 先進鈦合金鋁合金材料
53 晶界工程及控制
54 1)磁性元器件設計與加工;2)磁性納米顆粒及復合材料
55 吸波隱身材料
56 功能聚合物的設計合成及應用
57 板成形、半固態成形理論技術
58 金屬加工摩擦、磨損與潤滑
59 輕質、高性能鎂基熱電材料
60 高分子復合材料
61 納米材料制備與性能
62 先進鋼鐵材料
63 多鐵材料與器件
64 金屬凝固與變形新技術;
65 材料形狀與性能一體化控制短流程成形工藝
66 1)功能納米材料;2)稀磁半導體
085204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12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302 數學二④804 物理化學A 或 814 材料科學基礎 本專業推薦免試招生計劃中含本校「卓越計劃」推薦免試生20人
01 材料相平衡與新材料設計 共濟
考
復試科目:526 固體物理 或 527 無機材料物理化學 或 528 有機化學 或 529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或 530 粉末冶金學 或 531 塑性加工原理 或 532 材料分析方法
02 材料組織結構控制及織構分析技術
03 磁性相關材料及應用
04 能源材料
05 高分子功能材料
06 1)金屬控制凝固與控製成形;2)金屬制備加工新技術新工藝
07 軋制工藝及組織性能控制與模擬模擬
08 1)鋼基層狀復合材料技術;2)鋼材深度加工技術
09 材料成形理論、組織控制技術與特殊鋼新品開發
10 1)金屬凝固與控制;2)軋制過程數學模型
11 1)材料焊接與連接;2)材料塗層技術
12 1)金屬結構材料成形與應用;2)特種材料及加工
13 1)粉末冶金技術;2)先進陶瓷
14 1)無機高溫材料;2)無機功能材料
15 功能陶瓷與器件
16 新能源材料及無機功能材料
17 磁功能材料及器件
18 材料循環經濟技術
19 高技術薄膜材料
20 先進粉末冶金成形技術
21 電子封裝材料與技術
22 二次電池材料
23 反應合成與納米材料
24 材料腐蝕控制工程
25 金屬加工摩擦、磨損與潤滑
26 板成型、半固態成形理論技術
27 1)生物醫用材料;2)高分子復合材料
28 金屬構件的壽命預測與控制
29 納米電子功能材料
30 1)納米復合材料;2)晶體生長理論與控制
31 光功能材料與器件
32 1)低維功能納米材料與器件及服役行為;2)納米能源材料與技術
33 先進鋼鐵材料
34 金屬凝固與變形新技術
35 材料形狀與性能一體化控制短流程成形工藝
36 1) 新能源材料;2) 新型感測器材料
37 1) 功能納米材料;2) 稀磁半導體
㈡ 請問誰那裡有ABAQUS有關復合材料的教程或書籍~~~謝謝啦~!
ABAQUS 是一套功能強大的工程模擬的有限元軟體,其解決問題的范圍從相對簡單的線性分析到許多復雜的非線性問題。 ABAQUS 包括一個豐富的、可模擬任意幾何形狀的單元庫。並擁有各種類型的材料模型庫,可以模擬典型工程材料的性能,其中包括金屬、橡膠、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鋼筋混凝土、可壓縮超彈性泡沫材料以及土壤和岩石等地質材料,作為通用的模擬工具, ABAQUS 除了能解決大量結構問題,還可以模擬其他工程領域的許多問題,例如熱傳導、質量擴散、熱電耦合分析、聲學分析、岩土力學分析及壓電介質分析。
ABAQUS有兩個主求解器模塊— ABAQUS/Standard 和 ABAQUS/Explicit。ABAQUS 還包含一個全面支持求解器的圖形用戶界面,即人機交互前後處理模塊 — ABAQUS/CAE 。 ABAQUS 對某些特殊問題還提供了專用模塊來加以解決。
ABAQUS 被廣泛地認為是功能最強的有限元軟體,可以分析復雜的固體力學結構力學系統,特別是能夠駕馭非常龐大復雜的問題和模擬高度非線性問題。 ABAQUS 不但可以做單一零件的力學和多物理場的分析,同時還可以做系統級的分析和研究。 ABAQUS 的系統級分析的特點相對於其他的分析軟體來說是獨一無二的。由於 ABAQUS 優秀的分析能力和模擬復雜系統的可靠性使得 ABAQUS 被各國的工業和研究中所廣泛的採用。 ABAQUS 產品在大量的高科技產品研究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㈢ 有哪些關於「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英文書籍, 最好是比較新的,求解!
樓主,你可以去復材中國這個網站看看,復合材料及碳纖維的英文書籍是很全的了
㈣ 木塑復合材料的圖書信息
書 名: 木塑復合材料
作者:(俄羅斯)克列阿索夫,王偉宏,宋永明,高華譯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2-1
ISBN: 9787030267252
開本:16開
定價: 99.00元
㈤ 材料合成與制備的圖書目錄
第1章 新型金屬材料的快速凝固制備原理與技術
1.1 概述
1.2 金屬材料快速凝固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1.3 金屬材料熔體急冷快速凝固原理
1.4 金屬材料熔體急冷快速凝固技術
1.4.1 金屬材料急冷凝固技術的分類
1.4.2 氣體霧化法制備快速凝固金屬材料粉末技術
1.4.3 金屬線材、帶材的快速凝固制備技術
1.4.4 金屬體材料的快速凝固技術
1.4.5 激光表面重熔快速凝固技術
1.5 金屬熔體動力學急冷快速凝固的傳熱特點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2章 材料合成與制備過程的界面問題
2.1 材料的表面性質
2.1.1 表界面概述
2.1.2 清潔表面
2.1.3 金屬的真實表面
2.1.4 表面熱力學
2.1.5 表面統計熱力學
2.1.6 統計熱力學方法應用到二維系統
2.1.7 三維體系的表面性質
2.2 金屬晶界與相界的結構和性質
2.2.1 晶界結構理論與模型
2.2.2 晶粒間界的組成類型與特徵
2.2.3 相界
2.2.4 多晶體中的晶粒的形態與分布
2.2.5 關於相界面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2.2.6 晶界結構的原子模擬研究
2.2.7 晶界能
2.2.8 晶界擴散
2.3 納米固體材料及金屬間化合物的界面結構
2.3.1 利用凝聚加壓法制備的試樣界面微結構
2.3.2 非晶晶化法制備試樣的界面結構
2.3.3 其他方法制備納米固體的界面結構
2.3.4 金屬間化合物的界面結構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3章 非晶態合金的形成機制和制備方法
3.1 概述
3.2 非晶態轉變的定義與物理化學原理
3.2.1 定義
3.2.2 非晶態轉變的物理化學原理
3.3 非晶態合金形成熱力學
3.3.1 合金化效應
3.3.2 原子的相互作用
3.3.3 原子尺度效應
3.3.4 位形熵
3.3.5 化學鍵能
3.3.6 微觀機制
3.4 非晶態形成的判據
3.4.1 戴維斯判據
3.4.2 尼爾森判據
3.4.3 戴維斯判據的改進
3.5 非晶態合金的制備方法
3.5.1 非晶態合金的主要制備方法
3.5.2 單片非晶態合金箔的制備方法
3.5.3 非晶態合金粉末和纖維的制備方法
3.5.4 非晶態絲材的制備方法
3.5.5 非晶合金薄帶的外圓式連續制備方法
3.5.6 大塊非晶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的合成與制備
3.6 影響非晶態合金帶材制備的因素
3.6.1 合金成分的影響
3.6.2 加熱方式的影響
3.6.3 坩堝材料和噴嘴形狀與尺寸的影響
3.6.4 冷卻輥材料的影響
3.6.5 工藝參數的影響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4章 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合成與制備技術
4.1 概述
4.2 金屬基復合材料製造方法的分類
4.3 金屬基復合材料製造方法
4.3.1 固態法
4.3.2 液態復合法
4.3.3 半固態復合鑄造法
4.3.4 自生成法及其他制備法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5章 原位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合成與制備
5.1 概述
5.2 原位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及原理
5.2.1 DIMOXTM法
5.2.2 PRIMEXTM法
5.2.3 XDTM法
5.2.4 共晶自生結構復合材料
5.3 原位金屬基復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5.3.1 原位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彈性模量
5.3.2 原位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屈服強度和極限拉伸強度
5.3.3 溫度對原位金屬基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5.4 原位復合材料的斷裂韌性及晶須的增強機制
5.4.1 裂紋偏轉增韌機理
5.4.2 橋聯增韌機理
5.5 研究意義和展望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6章 單晶材料的制備
6.1 固-固平衡的晶體生長
6.1.1 形變再結晶理論
6.1.2 應變退火及工藝設備
6.1.3 利用燒結體生長晶體
6.1.4 退玻璃化的結晶作用
6.2 液-固平衡的晶體生長
6.2.1 從液相中生長晶體的一般理論
6.2.2 布里奇曼-斯托克巴格方法(B-S法)
6.2.3 丘克拉斯基法
6.2.4 區域熔化技術
6.2.5 其他無坩堝技術
6.2.6 其他液-固方法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7章 金屬納米結構材料合成與制備
7.1 概述
7.2 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制備
7.2.1 熔體凝固法制備塊體納米材料
7.2.2 強烈塑性變形法制備塊體納米材料
7.2.3 機械合金化粉末強制軋製法制備塊體納米晶材料
7.2.4 機械合金化-放電等離子燒結工藝制備塊體納米晶材料
7.2.5 高能超聲-鑄造工藝制備塊體納米晶材料
7.2.6 非晶晶化法制備納米晶體材料
7.2.7 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性能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8章 納米顆粒的合成與制備
8.1 物理方法制備納米微粒
8.1.1 物理粉碎法
8.1.2 物理氣相沉積法(PVD)
8.1.3 濺射法
8.2 化學方法制備納米微粒
8.2.1 化學氣相沉積
8.2.2 液相反應法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9章 功能陶瓷材料
9.1 絕緣陶瓷材料
9.1.1 電瓷類
9.1.2 氮化物絕緣陶瓷
9.2 導電陶瓷材料
9.2.1 電子導電陶瓷
9.2.2 離子導電陶瓷
9.3 介電鐵電陶瓷
9.3.1 介電鐵電陶瓷的特性
9.3.2 陶瓷的介電鐵電特性及極化
9.3.3 介電陶瓷材料
9.4 透明電光陶瓷
9.4.1 透明陶瓷的制備及電光效應
9.4.2 透明陶瓷的變化特性及應用
9.5 氣敏陶瓷和濕敏陶瓷
9.5.1 氣敏陶瓷
9.5.2 濕敏陶瓷
9.6 生物陶瓷
9.6.1 生物陶瓷材料的必要條件
9.6.2 生物陶瓷的特點、類型與應用范圍
9.6.3 惰性生物陶瓷材料
9.6.4 可吸收生物陶瓷
9.6.5 生物活性陶瓷
9.6.6 可治療癌症的生物陶瓷
參考文獻
思考題
㈥ 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基礎入門書籍推薦,一點都不懂的那種,以後研究方向碳纖維,求推薦
看以後研究的方向,如果是做碳纖維,推薦賀福的碳纖維及石墨纖維那本書,講的很具體,一般公司都是按照書上去做的。如果是做工藝,其實隨便找本復合材料的書都行。可以推薦復合材料手冊,益小蘇編的
㈦ 木塑復合材料的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木塑復合材料
1.1 WPC:價格制約
1.2 WPC:品牌和製造商
1.3 彎曲強度
1.4 彎曲模量與撓度
1.4.1 鋪板板材
1.4.2 樓梯踏板
1.5 熱膨脹-收縮
1.6 收縮
1.7 防滑性
1.8 吸水、膨脹與翹曲
1.9 微生物降解
1.10 抗白蟻性
1.11 燃燒性
1.12 氧化與破碎
1.13 光氧化和褪色
1.14 木塑復合材料——產品、發展趨勢、市場容量和動態及未解決或部分解決的問題
1.14.1 WPC產品
1.14.2 公眾認知度
1.14.3 WPC市場容量和動態
1.14.4 WPC:市場的競爭
1.14.5 尚未解決或僅部分解決的研發問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木塑復合材料鋪板板材的組分:熱塑性塑料
2.1 引言
2.2 聚乙烯
2.2.1 低密度聚乙烯(LDPE)
2.2.2 中密度聚乙烯(hDPE)
2.2.3 高密度聚乙烯(HDPE)
2.3 聚丙烯
2.4 聚氯乙烯
2.5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2.6 尼龍6和其他的聚醯胺
2.7 結論
2.8 附錄:塑料工業技術術語的定義及其縮寫和塑料規范的ASTM測試
2.8.1 ASTM D 883「塑料相關的標准術語
2.8.2 ASTM D 1600「塑料相關術語的縮寫」
2.8.3 ASTM D 1784「硬質聚氯乙烯(PVC)和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標准規范
2.8.4 ASTM D 1972「塑料製品的通用標記應用標准
2.8.5 ASTM D 4066「尼龍(PA)注射和擠出材料的標准分類方法」
2.8.6 ASTM D 4101「聚丙烯注射和擠出材料標准規范」
2.8.7 ASTM D 4216「硬質聚氯乙烯(PVC)和相關PVC及氯化聚氯乙烯(CPVC)建築產品的標准規范」
2.8.8 ASTM D 4396「常壓塑料管及配件用硬質聚氯乙烯(PVC)和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標准規范
2.8.9 ASTM D4673「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ABS)塑料及合金模壓和擠出材料的標准分類方法」
2.8.10 ASTM D 4976「聚乙烯塑料模壓和擠出材料標准規范
2.8.11 ASTM D 5203「回收廢舊HI)PE模壓和擠出材料的標准規范」
2.8.12 ASTM D D 6263 「 硬質聚氯乙烯(PVC).和氯化聚氯乙烯(CPVC)擠出棒材的標准規范」
2.8.13 ASTM D 6779「聚醯胺(PA,)模壓和擠出材料的標准分類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木塑復合材料的組分:纖維素和木質纖維素填料
3.1 引言
3.2 美國WPC專利中關於纖維素填料的簡要歷史
3.2.1 WPC初期:熱固性材料
3.2.2 纖維素在熱塑性復合材料中作為增強組分
3.2.3 改善WPC二的力學及其他性能
3.2.4.改善填料與聚合物基體的相容性:偶聯劑
3.2.5 木塑復合材料中除HDPE以外的塑料
3.2.6 纖維素:聚烯烴復合材料粒子
3.2.7 發泡的木塑復合材料
3.2.8 可生物降解的木塑復合材料
3.3 作為填料的木質纖維的一般性質
3.3.1 化學成分
3.3.2.木質素的不利影響
3.3.3 半纖維素的不利影響:蒸氣爆破
3.3.4 長徑比
3.3.5 密度(比重)
3.3.6 顆粒尺寸
3.3.7 顆粒形狀
3.3.8 顆粒尺寸分布
3.3.9 比表面積
3.3.10 含水率和吸水性
3.3.11 填料的吸油性
3.3.12 燃燒性
3.3.13 對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3.3.14 對塑料和復合材料褪色和耐久性的影響
3.3.15 對熱熔黏度的影響
3.3.16 對成型收縮率的影響
3.4 木纖維
3.4.1 木粉
3.4.2 鋸末
3.4.3 稻殼
3.5 長天然纖維
3.6 造紙污泥
3.7 Biodac
3.7.1 Biodac釋放的ⅦC
3.7.2 稻殼和Biodac在WPC 中作抗氧劑
參考文獻
第4章 木塑復合材料的組分:礦物質填料
4.1 引言
4.2 礦物質填料的一般性質
4.2.1 化學組成
4.2.2 長徑比
4.2.3 密度(比重)
4.2.4 粒子大小
4.2.5粒子的形狀
4.2.6 粒子大小的分布
4.2.7 粒子的表面積
4.2.8 含水率:吸水能力
4.2.9 吸油能力
4.2.10 阻燃性能
4.2.11 對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4.2.12 對熱熔體黏度的影響
4.2.13 對成型收縮率的影響
4.2.14 熱性質
4.2.15 顏色:光學性質
4.2.16 對塑料和復合材料褪色及耐久性的影響
4.2.17 健康性與安全性
4.3 填料
4.3.1 碳酸鈣(CaCO3)
4.3.N 滑石粉
4.3.3 Biodac(一種纖維素和礦物質填料的混合物)
4.3.4 硅土(SiO2)
4.3.5 高嶺土
4.3.6 雲母
4.3.7 硅酸鈣
4.3.8 玻璃纖維
4.3.9 粉煤灰
4.3.10 炭黑
4.4 納米填料和納米復合材料
4.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木塑復合材料的組分:偶聯劑
5.1 引言
5.2 本章概述
5.3 馬來酸化聚烯烴(POLYBOND 、INTEGRATE、FUSABOND、EPOLENE EXXELOR、OREVAC、LOTADER、SCONA和一些不知名的系列產品)
5.4 有機硅烷(DOW CORNING-Z6020,MOMENTⅣE A-172及其他產品)
5.5 METABLENTMA3000(丙烯酸改性聚四氟乙烯)
5.6 其他偶聯劑
5.7 偶聯劑對木塑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實驗數據
5.8 交聯、偶聯和/或增容作用的機理
5.8.1 光譜研究
5.8.2 流變研究
5.8.3動力學研究
5.8.4 其他方面
5.9 偶聯劑對木塑復合材料性能的影響:小結
5.9.1 對彎曲和拉伸模量的影響
5.9.2 對彎曲和拉伸強度的影響
5.9.3 對吸水性的影響
5.10 與偶聯劑相容和不相容的潤滑劑
參考文獻
第6章 木塑復合材料的密度(比重)及其對WPC性能的影響
第7章 復合材料及型材的彎曲強度和彎曲模量
第8章 復合材料型材的拉伸、壓縮強度及模量
第9章 擠出成型木塑復合材料的線性收縮
第10章 溫度作用下復合材料鋪板板材的膨脹-收縮:線性熱膨脹-收縮系數
第11章 復合材料鋪板板材的防滑性及摩擦系數
第12章 復合材料的吸水性及其相關影響
第13章 木塑復合材料的微生物降解與表面「黑斑」抗黴菌性
第14章 木塑復合材料的燃燒性及耐火等級
第15章 建築復合材料的熱氧化和光氧化降解及使用壽命
……
㈧ 新型無機材料的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材料科學與工程發展簡述
1.1材料科學與工程
1.2新材料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1.3新型無機材料
1.4新型無機材料應用的重要領域
參考文獻
第二章制備材料的新技術
2.1溶膠凝膠技術
2.2等離子體技術
2.3激光技術
參考文獻
第二篇低維材料
第三章零維材料超微粒子
3.1超微粒子的概念
3.2超微粒子研究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
3.3超微粒子的基本性質
3.4超微粉體的應用
3.5對先進陶瓷超微粉的基本要求
3.6粉料性能的表徵
3.7超微粉末的制備方法概況
3.8氣相法制備超微粉末
3.9液相法制備超微粉末
3.10高純Si3N4微粉的制備
3.11高純TiO2微粉的制備
3.12固相法制備超微粒子
參考文獻
第四章一維材料晶須和纖維
4.1晶須
4.2纖維
4.3一維納米材料
參考文獻
第五章薄膜
5.1概述
5.2薄膜及其特性
5.3無機薄膜制備工藝概論
5.4薄膜形成過程
5.5薄膜的結構與缺陷
5.6薄膜的力學性能
5.7金剛石薄膜
5.8類金剛石薄膜
5.9新型功能薄膜
參考文獻
第三篇高技術陶瓷
第六章高技術陶瓷製備原理及技術
6.1概述
6.2高技術陶瓷的制備技術
6.3高技術陶瓷的某些重要原理
6.4陶瓷材料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七章先進結構陶瓷
7.1概述
7.2氮化硅陶瓷
7.3塞龍陶瓷
7.4碳化硅陶瓷
7.5氧化鎬陶瓷
7.6陶瓷基復合材料
7.7碳/碳復合材料
參考文獻
第八章納米陶瓷
8.1概述
8.2納米陶瓷的制備
8.3單相納米陶瓷的制備
8.4復相納米陶瓷
8.5非晶晶化法制納米陶瓷材料
8.6納米陶瓷的結構與性能
8.7納米陶瓷的應用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九章功能梯度材料
9.1概述
9.2功能梯度材料的設計及評價
9.3功能梯度材料合成與制備
9.4功能梯度材料的應用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章晶體
10.1概述
10.2晶體的性能及應用
10.3人工晶體的制備
10.4人工晶體的表徵
10.5激光晶體
10.6非線性光學晶體
10.7壓電晶體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敏感陶瓷
11.1概述
11.2敏感陶瓷的結構與性能
11.3熱敏陶瓷
11.4氣敏陶瓷
11.5濕敏半導體陶瓷
11.6壓敏半導體陶瓷
11.7光敏半導體陶瓷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機敏(智能)無機材料
12.l概述
12.2壓電陶瓷和電致伸縮陶瓷
12.3機敏陶瓷
12.4智能陶瓷
12.5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陶瓷材料
12.6可相變氧化鎬陶瓷
12.7自修補自癒合陶瓷材料
12.8陶瓷基復合材料的自診斷
12.9混凝土材料的診斷和自癒合混凝土
12.10光導纖維
12.11變色材料
12.12電(磁)致流變流體材料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快離子導體陶瓷
13.1概述
13.2離子導電機理
13.3典型離子導電陶瓷
13.4快離子導電陶瓷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高溫超導陶瓷
14.1超導電性與超導材料
14.2高溫超導陶瓷的結構
14.3高溫超導電性的微觀機制
14.4高溫超導陶瓷的制備方法
14.5高溫超導陶瓷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功能精細復合材料
15.1概述
15.2功能復合材料的復合效應
15.3功能復合結構材料的結構參數
15.4復合材料的界面
15.5精細功能復合材料的制備
15.6功能精細復合材料的現狀及應用
參考文獻
第四篇無機生物醫學材料
第十六章生物醫學材料概論
16.1生物醫學材料學與相關學科
16.2生物醫學材料發展簡述
16.3生物材料和生物醫學材料的定義
16.4生物醫學材料的生物功能性
16.5生物醫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16.6生物醫學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評價
16.7生物醫學材料的消毒與滅菌
16.8生物醫學材料的范圍及其分類
16.9無機生物醫學材料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接近惰性的生物陶瓷
17.1概述
17.2氧化鋁陶瓷
17.3氧化鎬陶瓷
17.4碳素材料
17.5接近惰性的生物玻璃材料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生物活性陶瓷
18.1概述
18.2生物活性玻璃和玻璃陶瓷
18.3磷酸鈣生物活性陶瓷
18.4磷酸鈣骨水泥
18.5磷酸鈣復合人工骨材料
18.6磷酸鈣生物活性材料的醫學應用
㈨ 材料工程的相關圖書
隨著當代新材料的發展和對傳統材料的要求的提高,材料制備工程的成材技術已成為實現高性能材料應用的基礎。
本書是針對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高等院校材料學科教材,它首次將三大材料的制備科學與技術融為一門課程。全書圍繞金屬、陶瓷、高分子三大材料成材過程的技術原理、工藝和方法,論述了材料製取合成、材料加工成形、材料改性與表面加工以及材料復合。使學生在獲得較廣泛的材料工程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材料制備過程中的基本科學原理和技能,從而能根據所確定材料的性能、結構與應用要求,提出材料制備加工的方案與方法。 前言
第一篇 材料的製取與合成
第一章 材料的熔煉
第一節 鋼鐵冶金
第二節 鋁冶金與熔煉
第三節 銅冶金
第四節 真空冶金
第五節 單晶材料制備
第六節 玻璃的熔煉與凝固
第二章 粉末材料制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機械制粉方法
第三節 物理制粉方法
第四節 化學制粉方法
第五節 粉末顆粒大小的表徵與測量
第三章 高分子材料的聚合
第一節 高分子材料簡介
第二節 聚合反應
第三節 聚合方法
第四節 高分子的發展前景
第二篇 材料的成形與加工
第四章 金屬的液態成形與半固態成形
第一節 液態成形
第二節 半固態成形
第三節 快速凝固成形
第五章 金屬塑性加工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金屬塑性加工基本原理
第三節 軋制
第四節 擠壓
第五節 拉拔
第六節 鍛造
第七節 沖壓成形
第六章 粉末材料的成形與固結
……
第七章 高分子材料成形與加工
第八章 材料的連接
第三篇 材料的改性與表面加工
第九章 金屬材料的常規熱處理
第十章 材料的表面改性
第十一章 材料的表面防護
第十二章 薄膜制備技術
第四篇 材料的復合
第十三章 復合材料基礎
第十四章 金屬復合材料制備與加工
第十五章 陶瓷復合材料
第十六章 纖維增強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制備與加工
第十七章 生物復合材料
㈩ 與復合材料密切相關的書有哪些推薦幾部吧~~~不要專業書~~
復合材料學
內容簡介
復合材料是人們在掌握原有單一材料基礎上採用一定的復合方式而製造的新材料。本書較全面地介紹了復合材料的種類、性能、製法及應用,並較全面、詳細地介紹了用於制備復合材料的整個材料領域的各種材料的性能、形態、制備與應用等,便於科技工作者製造新性能的復合材料,從而豐富其材料及材料學知識。
本書是大學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對從事材料研究、工程設計和復合材料生產的技術人員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篇 緒論
1 復合材料的特性
1.1 引言
1.2 復合材料的定義與命名
1.3 復合材料的分類
1.4 復合材料的特性
第二篇 復合材料的基本材料
2 金屬材料
2.1 金屬的性能與結構
2.2 鋁及其合金
2.3 銅及其合金
2.4 鈦及其合金
2.5 鎂及其合金
3 無機膠凝材料
3.1 水泥
3.2 鎂質膠凝材料
3.3 石膏
4 陶瓷材料
4.1 概述
4.2 陶瓷原料與制坯
4.3 陶瓷的燒制
4.4 高溫氧化物陶瓷
4.5 碳化物陶瓷
4.6 氮化物陶瓷
5 聚合物材料
5.1 聚合物的種類
5.2 聚合物的結構與性能
5.3 聚合物體系的流變行為
5.4 復合材料選用聚合物的原則
6 其他材料
6.1 半導體材料
6.2 磁性材料
6.3 超導材料
6.4 光功能材料
6.5 功能轉換材料
第三篇 復合材料的增強材料
7 玻璃纖維及其製品
7.1 概述
7.2 玻璃纖維的結構與組成
7.3 玻璃纖維的性能
7.4 玻璃纖維及其製品
7.5 玻璃纖維的表面處理
7.6 特種玻璃纖維
8 碳纖維
8.1 概述
8.2 碳纖維的分類與製造
8.3 碳纖維的結構與性能
8.4 碳纖維的表面處理
9 其他無機纖維增強材料
9.1 硼纖維
9.2 碳化硅纖維
9.3 氧化鋁纖維
9.4 石棉
9.5 硅灰石
10 芳綸纖維
10.1 概述
10.2 芳綸纖維的結構與特性
10.3 芳綸纖維的製造
10.4 凱芙拉纖維的製品
10.5 芳綸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應用
11 填料
11.1 概述
11.2 石墨
11.3 雲母
11.4 高嶺土
11.5 膨潤土
11.6 碳酸鈣
11.7 滑石粉
11.8 白碳黑
11.9 空心玻璃微珠
第四篇 復合材料各論
12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
12.1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分類與結構形式
12.2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製造技術
12.3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12.4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應用
13 金屬基復合材料
13.1 金屬基復合材料的類型
13.2 金屬基復合材料的製造技術
13.3 某些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13.4 金屬基復合材料的應用
14 陶瓷基復合材料
14.1 陶瓷基復合材料的探索
14.2 陶瓷基復合材料的成型工藝及基本性能
14.3 陶瓷基復合材料的應用
15 碳/碳復合材料
15.1 碳/碳復合材料的製造技術
15.2 碳/碳復合材料的性能及應用
16 無機膠凝復合材料
16.1 玻璃纖維增強水泥(GRC)
16.2 鋼纖維增強混凝土
16.3 纖維增強石膏
17 混雜復合材料
17.1 混雜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結構形式
17.2 混雜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特性
17.3 混雜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應用
18 其他復合材料
18.1 功能復合材料
18.2 生體復合材料
18.3 智能復合材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