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冶金賓館
㈠ 濟南馬家莊在哪
你好。有2處。
在濟南,一提
馬家莊
,
第一反應
是
精神病院
。就是指位於
文化東路
附近的
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在冶金賓館附近。
另一處在
洛口
。
洛口服裝城
往北,快到4路車終點站了。
㈡ 在冶金賓館去濟南舜和國際天喜店坐幾路公交車
公交線路:來k117路,全程約7.7公里
1、從冶自金賓館(文化東路店)步行約810米,到達經十路燕子山路站
2、乘坐k117路,經過13站, 到達經十路建設路站(也可乘坐k56路)
3、步行約230米,到達山東舜和國際酒店(天禧店)
㈢ 濟南有什麽名勝[名人,名詩,古跡]
西河遺址
【西河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東章版丘市龍山鎮西北約400米處。遺權址呈緩坡狀隆起,周圍漸低。西部向河凸出,東西約500米,南北約35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2~3米。1987年春,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和章丘縣博物館在文物普查時發現。由於窯場取土,遺址已被破壞約6000平方米。1991年7~8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房址、墓葬、灰坑等遺跡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時代分屬於新石器時代較早時期後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唐代。這次發掘較為重要的收獲是清理了兩座後李文化的房址。此外,文物普查時還在遺址上採集有商周時期的遺物。
㈣ 濟南馬家莊在哪
濟南馬家莊在在萊城西10公里處,位於萊城區牛泉鎮東北部,距鎮政府駐地1公里。
馬家莊村版隸屬濟南市萊蕪區牛權泉鎮,在萊城西10公里處,位於萊城區牛泉鎮東北部,距鎮政府駐地1公里。北跨汶河與方下鎮冶河村接壤,東與劉家莊村相鄰,南為南宮村,西為東牛泉村,人口1471人,耕地1192畝。
史載,民國初期到1957年為聖井區。1955年本村成立了兩個農業合作社,以村中的大街為界限,街南為前進社、街北為裕民社。
1956年兩社合一為初級社,社長劉松山,趙書芳任書記。1957年到1958年成立高級社,劉松山任社長兼書記。
1958年以後成立人民公社歸屬牛泉人民公社。並於本年成為行政村。1984年屬牛泉辦事處.1985年撤辦事處設鄉鎮,馬家莊屬牛泉鎮至今。
(4)濟南冶金賓館擴展閱讀:
馬家莊人注重文化,崇尚禮儀。結合本庄規劃,由群眾自願集資5萬多元,修建了南北、東西兩座10米寬、15米長的兩座大橋。村內出資建成了15間商品房,現在這里成為全村最繁華的街道。
馬家莊人口密集,教育文化發達,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梆子劇團,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2020年,村中共考出大學專科以上學生105名。
㈤ 濟南哪裡有好玩的
西河遺址 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西北約米處。遺址呈緩坡狀隆起,周圍漸低。西部向河凸出,東西約500米,南北約35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2~3米。1987年春,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和章丘縣博物館在文物普查時發現。由於窯場取土,遺址已被破壞約6000平方米。1991年7~8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房址、墓葬、灰坑等遺跡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時代分屬於新石器時代較早時期後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唐代。這次發掘較為重要的收獲是清理了兩座後李文化的房址。此外,文物普查時還在遺址上採集有商周時期的遺物。?
城子崖遺址
【城子崖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漢代的遺存。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武原河畔被稱為"城子崖"的台地上。東西約430米,南北約530米,總面積20餘萬平方米。台地現存范圍東西約200米,南北約350米,文化堆積厚約3米,為重點保護區。1928年春,吳金鼎在山東考古調查時發現。1930年11月和次年10月,中央研究院與山東省政府聯合組成山東古跡研究會,先後兩次進行發掘,揭露面積15600平方米。上層為周至漢代幾個不同時期的遺存,下層是首次發現的一種以磨光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因陶器燒成溫度較高,胎質堅實,顏色較純正,與已知的以紅陶和彩陶為主要特徵的仰韶文化有顯著的區別,被稱為"黑陶文化"。又因遺址與龍山鎮毗鄰,遂正式以"龍山文化"命名。在發掘中,還發現了東西390米、南北450米、牆基厚約10米的城牆遺址。1989~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 4個月的勘探和試掘,發現了分屬於龍山文化時期、岳石文化時期和周代的3個城址。龍山文化城址,平面近方形,東南西三面城垣比較完整,北面城垣彎曲並向北外凸,城垣拐角呈弧形。城內東西寬約430米,南北最長約530米,面積約20萬平方米。殘存的城牆深埋於地表以下2.5~5米,殘厚8~13米。城牆大部分挖有基槽,有的部位在溝濠塊土上夯築起牆。城牆夯土結構有兩種,一種用石塊夯築,一種用單棍夯築,反映出夯築技術的發展過程。城垣有的部位因晚期取土築城被局部破壞,四面牆基完整地保存於地下。城子崖龍山文化城址可能已超出單純防禦動物侵害作用的范疇。岳石文化城址平面與龍山文化城址基本一致,城內面積約17萬平方米。東、南、西三面城垣都在龍山文化城垣以內夯築,北面則築在龍山文化城牆之上,也有早晚之分。城垣夯築規整,厚8~12米,夯土堅硬,採用成束棍夯築,夯窩密集清晰,使用夾板擋土的夯築技術已與商周時期無大區別。周代城垣築在岳石文化城垣的內側或疊壓其上,已殘存無幾。此次勘查還在遺址中找到了1931年發掘的4條探溝的坑位,並重新挖出了4號探溝。發掘者認為,當年確認的龍山文化的黑陶堆積,應是岳石文化堆積;龍山文化城址,應是岳石文化城址,即夏代城址。城子崖遺址是中國考古工作者發現和發掘的第一處原始社會遺址,在中國近代考古學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對認識和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大辛庄遺址
【大辛庄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代中晚期遺址。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大辛庄東南。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下傾,中間有一條東南斜向西北的自然溝壑,俗稱蠍子溝,將遺址分作兩部分,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探得文化層厚約2米,最深處4米。自1935年遺址發現至80年代間歷經多次調查、勘探和試掘,發現房址12座,水井8眼,墓葬42座。出土陶、石、骨、蚌、銅器等700餘件。陶器有高襠錐足鬲、矮足鬲、圜底尊、大口尊、假腹豆等,還發現釉陶和刻紋白陶;石器有斧、錛、刀、鐮等;骨器有鏃、笄、匕等;還有卜骨和卜甲,但未見刻辭;銅器為鏃、針、鋸等小件器物。有的墓葬有殉狗,這種葬俗同鄭州二里崗、安陽的商代墓葬相同。出土和收集的器物,與安陽殷墟殷代典型器物沒有區別,也有一些與鄭州二里崗上層出土器物近似。該遺址是迄今發現的商代中期中原地區商文化向東推進最遠的據點,對於商文化及商代夷商關系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小屯遺址
【小屯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周時期遺址。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歸德鎮小屯村東、前平村西南的瀕河高地上。遺址現存范圍,西部高地東西約150米,南北約100米;東部高地東西約150米,南北約200米。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1957年小屯水庫修築過程中,在東部高地發現青銅器70餘件。1961年冬,修建水庫溢洪道時,在東部高地南端又發現青銅器20餘件。兩次共獲99件,此外,還發現陶器和石器等。除少數小件時代稍晚外,均為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葬所常見。該遺址對研究商代歷史、山東古國史有著極重要的價值。?
東平陵故城
【東平陵故城】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東北,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遺址邊長約1900米,略呈方形,總面積360餘萬平方米。城址四周可見殘存的夯土城牆,寬10~30米,高1~4米,地下保留的牆基寬40米,發現了4座城門遺跡。城內地貌南高北低,地面到處可見磚、瓦和陶器殘片。遺址中部西側300~400米的范圍內殘留著大量鐵渣、礦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燒土,為當時的冶鐵遺址。南面為陶窯群。東部偏北處發現大面積的夯土基址和鋪磚、石的路面,為當時的殿堂遺址。歷年採集的遺物有陶、鐵、銅、石器和錢幣等。"文化大革命"期間,南窪村民在東牆附近發現1座古墓,出土5件青銅器。?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孝里鎮孝堂山(原名巫山)頂。東漢章帝、和帝時期(76~105)的墓地祠堂。舊訛傳為西漢孝子郭巨墓祠,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祠主待考。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式建築。祠堂為石結構單檐懸山頂兩開間房屋,坐北朝南,面闊4.14米,進深2.5米,高2.64米。祠堂內外壁畫,有歷代留下的大量刻字和墨書題記,最早的一條為東漢順帝永建四年(129)。西山牆外,刻有北齊武平元年(570)《東王感孝頌》。祠內東、西、北三壁和隔梁石上刻36組畫像。主要內容是與祠主經歷和生活有關的車騎出行、庖廚飲宴、狩獵、百戲等圖像。雕刻技法以陰線刻為主,少數圖像兼用凹面刻,線條洗練,形象簡朴生動,是漢畫像中少有的精品。?
黃石崖石窟造像
【黃石崖石窟造像】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千佛山東南,羅袁寺頂山陰。此山海拔350米,造像分布在距山腳500米處的懸崖平台上,因岩石呈黃色,故稱黃石崖造像。造像范圍長40米,呈一字形排列,造像區域最高高度5米,最低高度70厘米。開鑿於北魏正光四年(523)至東魏興和二年(540)。全部造像集中在天然石窟及左、右崖壁上。洞窟內造像32尊,立式8尊,坐式17尊,飛天7個。最高者156厘米,最矮者11厘米。洞外造像68尊,其中飛天9尊。最高者78厘米,最矮者7厘米。造像服飾著敷搭雙肩袈裟外衣,跣足。衣紋多用直平階梯式刻法,刀法純熟洗練,均為高浮雕。此處尚有北魏至明代題記8則,北魏正光四年(523)、孝昌二年(526)、孝昌三年(527)、建義元年(528)和東魏元象二年(539)、興和二年(540)造像題記6則,北宋宣和三年(1121)及明天啟元年(1621)2則。黃石崖造像為濟南最早的石窟群,是研究山東佛教的重要史料。造像頭大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道貴墓
【道貴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齊墓葬。位於濟南市歷下區馬家莊南(現山東省冶金賓館樓下)。1984年由濟南市博物館清理發掘。道貴(500~569),南陽人,北魏孝昌年間(525~527)遷居歷城,北齊皇建二年(561)詔授祝阿縣(治所在今濟南市西郊古城村)令,卒於任內。墓室朝南,為青頁岩石砌築單室墓,有墓道、甬道和墓室。墓室平面呈圓角梯形,南北長3.4米,北壁寬2.8米,南壁寬3.3米,高3.2米。門牆、墓室壁抹白灰,彩繪壁畫。甬道南口以墨線勾繪白虎,室頂繪日、月、北斗、南斗等天象圖;北壁繪九扇屏風,屏面中為墓主憑幾端坐,左右各有一奏事吏及山巒、流雲;南壁繪二門衛武士;東壁繪兩執仗儀衛和備騎圖;西壁繪車輿一輛,車後有墓主夫人及二侍女。人物形象部分以赭色起稿,部分是趁白灰面未乾之際用細棒勾輪廓後再以墨線勾勒,再塗以赭石、朱膘等色。隨葬品有陶盤、瓷壺、青瓷碗等10餘件。墓誌一合,蓋素麵,據志文載,墓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
四門塔
【四門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青龍山小坡上。方形單層石塔。因其東、南、西、北四面各闢一半圓形拱門,故稱四門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亭閣式石塔,每邊寬7.4米,通高15.04米。塔牆全部用雕刻有淺席紋的大塊青石砌成。塔外檐用石塊疊澀出五層,其挑出之石層略有增大。塔頂是用23行青石板層層向內收疊,構成四角攢尖的錐尖屋頂,上置石刻塔剎。頂中下面是一個須彌座(又稱露盤),須彌座四角置山華焦葉形石座,正中安放五重相輪,相輪上置寶珠以構成整個塔剎。塔內室中心砌碩大的四方形塔心柱,四周有廊環繞。塔內室頂部是用16根三角形石樑塔接於塔心柱與塔外牆之上,三角形石樑上置石拱板,以構成塔室,支撐上層的屋頂。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用整塊石灰岩雕刻成的彌陀佛像,皆螺髻,盤膝端坐。有的雙手疊置腹前,作禪定姿態,有的一手撫於膝上,一手揚起,似在娓娓說法。衣紋用平直刀法刻出規則的皺褶,刻工精細,技法嫻熟。在南面佛座束腰處有造像題記:"東武定二年……楊顯叔造像四軀……"原石佚失,現存題記是根據原拓片摹刻的。1972年對此塔進行大修時,在塔內頂的石拱板反面,發現刻有"大業七年造"的題字。?
靈岩寺
【靈岩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岩峪方山之陽。自晉代開始即有佛事活動,傳說僧朗曾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滅法,佛事遂廢,至孝明帝正光年間(520~525)再興。正光元年(520)法定禪師來此遊方山,愛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漸興旺。此後,唐、宋、元、明各代為寺院盛期。最盛時有僧侶500餘人,殿宇50餘座,形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仍有殿宇36座,亭閣18座。唐代李吉甫編纂的《十道圖》中,把靈岩寺與浙江天台山的國清寺、江蘇南京的棲霞寺和湖北江陵的玉泉寺譽為"域內四絕"。宋代濟南府從事卞育贊道:"屈指數四絕,四絕中最幽。此景冠天下,不獨奇東州。"明代學士王世貞則說:"靈岩是泰山背最幽勝處,游泰山而不至靈岩不成游也。"清乾隆帝在靈岩寺建有行宮,巡視江南時曾8次駐蹕靈岩,飽覽靈岩風光。現存殿閣、佛塔、墓塔林和方山之上證明功德龕。坐北面南,依山而建,沿山門內中軸線,依次為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五花殿、千佛殿、般若殿、御書閣等。現存殿宇多為明清形制,但保留了不少宋代構件。另有各種碑刻題記,散存於山上窟龕和殿宇院壁,共計420餘宗(件)。內有唐李邕撰書《靈岩寺碑頌並序》及浮雕造像、經文,北宋蔡卞《圓通經》碑及金、元、明、清各代的銘記題刻等。?
興國禪寺
【興國禪寺】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佔地3000平方米。創建於隋開皇年間(581~601),時稱"千佛寺"。唐貞觀年間(627~650),經擴建,改稱"興國禪寺"。院內植銀杏、紅楓、翠柏、椿樹。寺門朝西,上額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書法家趙朴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門兩側石刻對聯"暮鼓晨鍾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為清末秀才楊兆慶書丹。門內兩側,有鍾鼓二樓。寺分東西兩院,西院北側有殿堂三楹,向東又有殿堂三間,東山牆嵌趙朴初題寫的"齊魯青來"石刻;西山牆嵌佛經禪語;中間北牆嵌董必武游千佛山詩《古寺雲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齊州煙九點》七絕碑刻;南側是千佛崖。東院南側是觀音堂,東側為大雄寶殿。整個寺院殿宇亭廊錯落,蒼松翠柏枝繁葉茂,香煙繚繞。?
房彥謙墓
【房彥謙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墓葬。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鄉西彩石村北1公里處趙山之陽。房彥謙,字孝沖,臨淄人。北齊為齊州主簿。隋開皇中,擢授承奉郎,遷監察御史、長葛令,授都州司馬。隋煬帝即位,去官隱居,後征授司隸刺史,出為涇陽令。大業十年(614)卒於官。因系唐太宗宰相房玄齡之父,追贈徐州都督、臨淄郡公。墓地南北長120米,東西寬約50米。封土高5米,直徑17米,墓前有《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一通,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組成。碑首和碑身用一整塊巨石雕成,高3.9米、寬1.35米、厚0.4米。碑首呈拱形頂,兩側各有三螭龍,碑額篆書"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9字,碑趺方形,現已湮埋於地下。碑文陰刻楷書34行,滿行75字,共計2500餘字,刻於唐貞觀五年(631)三月二日,為李百葯撰文,歐陽詢書。書法謹嚴渾古,蒼勁秀麗,是山東省內僅有的初唐書法石刻珍品。另有唐刻石虎、石羊各一,及清同治年間章丘知縣蔣慶第書《記事碑》一通。?
千佛崖石窟造像
【千佛崖石窟造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神通寺造像"。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東北白虎山腰。約在唐初開鑿,高宗時達到最盛期,至睿宗時已近尾聲。南北總長65米,原有大小造像220尊,現存210尊。造像題記43則,其中有紀年者10則,包括武德、貞觀、顯慶、永淳、文明5個年號,另有5則是後人的題名或重修題記。造像主要集中在千佛崖的南半部,多為坐佛。南端第一窟,是南平長公主顯慶二年(657)造像窟。往北依次有兩大窟,為顯慶三年(658)和貞觀十八年(644)造像窟。中部懸崖,有一群體造像,大小均勻,排列整齊,共35尊。北部造像稀疏,最後是兩座大窟。南面大窟迎門兩尊大佛像,北邊像高2.8米,南邊像高2.65米,系唐太宗第十三子趙王福所造。北端最後大窟,造像6尊,正中大佛高2.65米。?
九頂塔
【九頂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九塔寺內。建於唐天寶年間(742~756)。塔為磚築八角單層亭閣式。其頂有9座小塔,因此得名。通高13.3米,底邊長1.9米。塔身單層呈八角內弧形,其正中有一條明顯的分隔線,上半部磨磚對縫,下半部砌築粗糙。塔身南面上部辟拱形券門,門內有一塔室,室內原置一佛二弟子造像,現已無。室內頂為方疊澀狀,室內牆四壁有殘存壁畫,已辨認不清。塔身上面的塔檐是用磨好的磚疊澀挑出17層,檐上又疊澀收進16層,形成八角形平頂,其檐部每邊向內作弧形凹入,出檐線條柔美。平頂上再築9座三層密檐式方形小塔,均建在仰蓮基座上,九塔正中一個較大,其餘8個小塔環繞排列在主塔稜角線上。9個小方塔均向外辟門。整個塔構思奇特,造型優美,是罕見的古代建築藝術傑作。?
龍虎塔
【龍虎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南金輿谷西北白虎山坡下。因其塔身雕有龍虎而得名。建於唐宋時期。形制屬亭閣式塔,平面呈方形,高12.2米。塔基和塔身為石建,塔頂為磚砌,塔基座特別高大,有三層須彌座。塔身由四塊石板築成,每面各闢尖拱狀火焰形券門,門外兩側和上部刻有金剛、羅漢、神獸、菩薩、龍虎、伎樂人、飛天、蓮花捲雲等精美的高浮雕圖案,氣勢飛動,華麗壯觀。塔身中有塔心室,內有方形塔心柱,下為方形覆蓮座,上每面各一佛龕,龕額刻飛天及忍冬花卉。龕內四個佛像均肉髻,面相端莊。塔頂為磚築重檐,檐下各出二挑磚華拱,檐頭為磚刻椽子。塔檐頂上由磚砌斗八形式組成平座,平座上置塔剎,塔剎由復缽、相輪、寶頂組成。?
多寶佛塔
【多寶佛塔】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平陰縣翠屏山(又名水山)頂的玉皇閣院內。始建於唐貞觀四年(630),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從營造形制及造像雕刻特點看,當為明代所建。為石砌八角13層密檐式,通高20米,基座高約1米,每邊闊2.3米,塔身向上逐層收分,頂成錐形,上置鐵剎。塔每層各面均作尖拱形佛龕,龕內置蓮花座,上置佛像,原有104尊,現存98尊。二層塔壁嵌有嘉靖元年《平陰縣水山寶峰寺多寶佛塔碑記》兩方。?
大佛寺造像
【大佛寺造像】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鑿刻。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錦綉川鄉老莊村北青銅山陽懸崖上。是山東地區現存石窟造像中最大的一軀。坐北朝南,窟平面呈方形,平頂,寬5.4米,深5.1米,高9.25米。主佛形體高大 ,高9.05米,占據窟中主要位置。在主佛四周窟壁上尚有唐天寶年間題記一則,造像數尊。東側有菩薩、羅漢各一,菩薩高2.2米,羅漢高1.8米。明嘉靖十五年(1536)及清光緒年間曾重修拱門,後圮。1989年新增建石券門加以保護。?
歷下亭
【歷下亭】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古歷亭,以臨近歷山(千佛山)而得名。位於濟南大明湖中的方形島上。最早名"客亭",在五龍潭附近,即唐代杜甫陪李邕宴飲處。後亭址多有變遷。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濟南知府李興祖將亭移至湖心島,東西護以廊廡,左豎綽楔,右置閑房,後列李杜詩廊。後經雍正、乾隆、道光、咸豐等歷代增修改建,始成現存之布局規模。主亭中立,附以前門、游廊、名士軒、四面亭等。主亭平面呈八角形,基座邊闊4米,通高9米,全木結構,重檐攢尖頂,檐下南向懸乾隆御筆"歷下亭"朱地金字木匾。名士軒乃襲用宋代舊稱,居主亭之後,軒內西壁嵌線描石刻李邕、杜甫畫像,東壁嵌清何紹基書《歷下亭詩碑》。前門正對主亭,門框嵌何紹基手書"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楹聯,門廳高懸"海右古亭"楷書木匾。門外西側四柱碑亭,內立乾隆御題詩碑。?
唐槐亭
【唐槐亭】位於千佛山西盤道旁。近亭有一古槐,相傳唐代名將秦瓊曾拴馬於此,人稱"秦瓊拴馬槐"。樹干半枯,後於空心中生一幼樹,又稱"母抱子槐"。亭以樹名。這里原為紀念曾鞏的曾公祠,祠前明正統年間曾立碑,對該祠作詳細記載。歷經滄桑,此碑已不知去向,人們便將曾公祠誤認為秦瓊廟。1949年前,該建築已圮。1957年在此廢墟上建"唐槐亭",書法家舒同題匾。亭為四面八柱,攢尖寶頂,造型精美,玲瓏剔透。亭中置石幾石凳,周圍以坐欄。地當山腰風口,清涼宜人。亭周花木叢生。?
濟南府學文廟
【濟南府學文廟】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路小學院內。創建於宋熙寧年間(1068~1077)。現存建築物為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歷明、清、民國各代均有重修或增修。現存有照壁、大成門、泮池及大成殿等建築物,均在南北一條中軸線上,南北總長247米,最寬處66米。?
濟南(清真)南大寺
【濟南(清真)南大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禮拜寺街。俗稱禮拜寺。始建於元代。舊寺原在歷山西南,元代遷濼源門西,明宣德年間(1426~1436))遷於此。寺坐西面東,佔地6630餘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沿中軸線依次為照壁、邦克樓、望月樓、禮拜殿,兩側附沐浴室、講經堂、教長室等,左右對稱,成二進四合院。寺內匾額眾多,其中明代橫匾一方,清代七方。另有碑刻多通,其中《來復銘》碑,大字遒勁,乃該寺創建初期遺物。?
張養浩墓
【張養浩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代墓葬。位於濟南市郊區北園鎮張公墳庄東側。張養浩是元代清正廉潔、關心百姓疾苦的名臣和散曲作家,居濟南舊城東北5公里之雲庄(今張公墳庄)。墓封土高1.9米。同墓地另有張養浩親屬墓葬4座,明清墓碑4通,石雕雄獅一對,佔地約2000平方米。?
北極閣
【北極閣】又名真武廟、北極廟。位於濟南市大明湖北岸。是一高峻的道教廟宇,建於高台之上,坐北朝南。始建於元代,明永樂年間(1403~1424)重修。由前後兩殿、鍾鼓二樓、東西配房組成。前殿為正殿,內塑真武及其部下神將19尊。後殿(又名啟聖殿)塑真武父母像,為明成化年間(1465~1487)增建。真武原名玄武,它同青龍、白虎、朱雀(朱鳥)合稱古代神話中的四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殿正中真武像,高2.5米,上懸"位極天樞"匾,下有金童、玉女和火、龜、水、蛇四將塑像。東西兩側各塑6尊神像。造型神態自然,栩栩如生。這批造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破壞,當時發現造像內有絲綢做的內臟、銅鏡紐上系絲綢,上書"大元國濟南路……"等題字。現殿內造像均為80年代恢復。殿前設東西小廳,可供遊人休息。憑欄遠眺群山連綿,近看樓閣煙樹,景色極佳。?
五峰山
【五峰山】位於濟南城西南25公里處長清縣境內。因有群仙、志仙、會仙、望仙、聚仙五峰而得名。主峰海拔395米。五峰連環錯列,蓊鬱蒼翠,綠樹蔭中,宮、觀、亭、台交相輝映,風景絕佳。世人將其與泰山、方山(靈岩)並稱"三山"。金泰和年間(1201~1208),全真教道士在志仙峰上創建洞真觀,元代封為"護國神虛宮"。明萬曆年間,神宗朱翊鈞為其母建九蓮菩薩殿等,賜封為"保國隆壽宮",五峰山道觀達到極盛,分為北之洞真觀、南之玄都觀(系明德王陵園)兩觀。清順治年間遭兵燹而漸衰敗。現存古建築有洞真觀木牌坊、敕建隆壽宮石坊、迎恩閣石門和玉皇殿、青帝宮、真武廟、三青殿、呂祖廟、九蓮殿廢墟以及玄都觀八字牆、墓門等遺存,為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上有蓮花、隱仙、棲真、崇元等古洞多處。蓮花洞位於聚仙峰峭壁間,深丈余,高、寬均3米余,弧頂,中間雕刻彩繪蓮花平棋藻井裝飾,洞內外石壁雕鑿東魏至隋代大小造像300餘尊和題記多則,為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峰山碑碣林立,古木參天。生長於洞真觀內的13株古柏,樹齡數百年,稱"十三太保",枝幹虯勁,蒼翠可愛。玉皇殿後的一株銀杏樹,高30餘米,胸圍6.5米,植於建觀之初,現仍枝繁葉茂。?
匯波樓
【匯波樓】位於大明湖公園東北隅。建於元初,因樓建在匯波橋(亦稱北水門)上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樓毀,重建於1981年,為混凝土結構,面闊七間二層,翼角懸山,丹柱綠瓦,吻獸栩栩如生,風鈴鏗鏘揚韻。四周白楊簇擁,如眾星捧月。當代書畫家黎雄才題"匯波樓"於其上。登樓可南望歷山、玉函等名山,北觀華山、鵲山、葯山諸景,仰視碧空晴雲,下臨明湖清波,綠荷叢中畫舫爭渡,涵光倒影直視無礙。至若晴天或傍晚登樓之上,可盡覽綺麗景色。夕陽湖光交相輝映,晚霞鋪染,柔波神迷,上下天光承接一體,置此妙境,令人舍憂棄煩。古時濟南八景之一的"匯波晚照",即謂此景。當代書畫大師劉海粟題"匯波晚照"匾額於樓上。?
萬竹園
【萬竹園】位於趵突泉西鄰。面積1.4公頃。始建於元代,因園內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閣大學士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間,洛南詩人王蘋典屋居於其間,取名"二十四泉草堂"。民國初期,被北洋軍閥、曾任山東督軍兼省長的張懷芝佔有,張徵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現狀。該園在建築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在建築布局上採用對比、襯托、借景等手法,利用牆、廊、溪、橋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疊疊的院落。園內計有13個庭院,186間房舍,分東、西、南三套。東套有四大院三小院,西套有四大院,兩套連在一起,南套為兩小院。各院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榭,參差錯落。東套迎門假山,玲瓏剔透,蔓條披拂,松柏蘢蔭。園內修竹千桿,花木扶疏、翠草如茵,生機盎然,並有"望水"、"東高"、"白雲"等泉,泉水潺潺,繞屋穿廊。房舍樑柱額枋、石欄、石礅、門楣、牆面等處,各種雕刻精美逼真。現園中有國畫家李苦禪紀念館。?
㈥ 濟南冶金賓館地址怎麼做車.幾路車
冶金賓館在文化東路,坐75、18、123、110路公交車都能到。坐公交車到燕子山路南段下車,向西200米有個向北的小路,再向北150米路西就是。向北的小路路口有個牌坊,上邊寫著冶金賓館呢,很好找。
㈦ 濟南火車站到冶金賓館怎麼走
公交線路:49路,全程約7.6公里
1、從濟南火車站步行約460米,到達站前路南口站
2、乘坐49路,經過12站, 到達燕子山小區站
3、步行約630米,到達冶金賓館
㈧ 濟南山師附近的賓館
呵呵,這個怕比較難,你試下山師東路和經十路口的名雅建工大飯店吧
㈨ 位於濟南處是什麼遺址
【西河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西北約400米處。
【城子崖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漢代的遺存。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武原河畔被稱為"城子崖"的台地上。
【大辛庄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代中晚期遺址。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大辛庄東南。
【小屯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周時期遺址。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歸德鎮小屯村東、前平村西南的瀕河高地上
【東平陵故城】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東北,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孝里鎮孝堂山(原名巫山)頂。
【黃石崖石窟造像】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千佛山東南
【道貴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齊墓葬。位於濟南市歷下區馬家莊南(現山東省冶金賓館樓下)。
【四門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青龍山小坡上。
【靈岩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岩峪方山之陽。
【興國禪寺】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佔地3000平方米。
【房彥謙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墓葬。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鄉西彩石村北1公里處趙山之陽。
【千佛崖石窟造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神通寺造像"。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東北白虎山腰。
【九頂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九塔寺內。
【龍虎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南金輿谷西北白虎山坡下
【多寶佛塔】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平陰縣翠屏山(又名水山)頂的玉皇閣院內。
【卧虎山風景區】位於濟南城南山區仲宮鎮西4公里處。
【齊煙九點坊】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西盤道中段。
【萬竹園】位於趵突泉西鄰。面積1.4公頃。始建於元代,因園內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閣大學士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
【五峰山】位於濟南城西南25公里處長清縣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