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察煤炭 » 人类怎么破坏煤炭

人类怎么破坏煤炭

发布时间: 2021-01-09 04:01:50

① 人类面临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物资源枯竭,要如何应对会面临人类大灾难么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现存的能源总是有限的,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能源危机。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1 号召大家减少能源消耗。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汽车数量急剧上升,所消耗的油气也是大幅度增加。政府下达的各种文件,比如限号通行,就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能源。
2 寻找开发新的能源。就比如之前主导能源从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转变,在石油也枯竭的今天,大家势必会去寻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比如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之类。另外,还拿汽车来说,汽车数量的增加,就要求着相应的油气资源与之对应。若油气资源枯竭,目前此种类型的汽车估计也会被别的能利用新型能源的交通工具来取代吧。
ls有不少朋友不赞同石油枯竭,我只能呵呵了。国内石油目前基本处于三次开发阶段,也就是说,容易被开采的那部分基本都已经被开采利用完毕,只能采用各种方法去储层里寻找残余油(费时费力)。这就是油价的上涨的原因之一。
大灾难这个不好预测,除非人无节制地去毁灭自然。如果人们能真正意识到跟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具备节能环保的意识,并能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大灾难就真的算是杞人忧天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世界是个高能耗的社会,为此,“能源伦理学”的概念被提出。它倡导的是一种与个人需要及社会现实相适应的能源消费方式,既以人为本,又与自然和谐相处。
去年去一个美国好友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真的为他们节能环保的行为折服:出门必定关灯;早上起床离开卧室后,卧室的暖气也会马上被停掉(天然气);每天的垃圾都会专门分类,比如塑料(大部分属于石油副产品),废纸(树木),玻璃,厨房垃圾等等,用于回收。不过不得不承认,这跟地区有关。比如美国也有的地方,彻夜无人却依旧灯火通明。
最后希望国内的大家都能秉着节能环保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人类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而并非主宰,只有与之和谐相处,才会获得长远的发展。

②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煤炭的

在人类发现煤炭可以燃火时。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里问的。

③ 现在人类在怎样用煤炭

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炭作为工业之母被无度的开采内,用来容发电,化工,及机械制造业等广泛的领域,单一的依靠煤炭资源,终有到资源枯竭的一天,寻求可替代煤炭的新的能源模式以时不待我,现有的已发现的煤炭储量还可以供人类使用50--70年,,减缓使用量和开采量,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才是人类社会最应关注的事情。

④ 如果没有煤炭人类会怎样

矸石排放: 煤矿生产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 也是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中产生量和堆积量最大的固体废物, 产生量一般为煤炭产量的10%左右。中国煤矸石年排放量大约在1.5 亿~2.0 亿t之间。截止2002 年底, 全国煤矸石积存量约34亿t, 占地2.6 万公顷, 是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中产出量和累计积存量最大的固体废物。2004 年, 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量为1.35 亿t, 利用率54%。
矿井水的排放: 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水源水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巷道和工作面, 为了保证采矿安全, 防止水害发生,需将矿井涌水排出。据不完全统计, 在采煤过程中, 2004 年全国煤矿矿井水排放约30 亿m3, 平均吨煤涌水量约为2m3。资源化利用率仅占22%左右。
瓦斯抽放与矿井通风: 在煤炭开采前和开采中抽放瓦斯气, 是保证煤矿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将抽放的瓦斯排入大气, 会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 瓦斯中所含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20 倍。另外煤矿在生产过程中, 井下巷道每秒钟都需要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空气, 它们主要是通过矿井通风来完成, 矿井通风同样含有瓦斯, 并且还有大量粉尘。据近几年有关评价估算, 全国煤层瓦斯资源量为3×106 Mm3。2002 年中国重点煤矿煤层瓦斯产生量为9773.37Mm3, 其中利用瓦斯量为517.49 Mm3, 利用率5%左右。
传统煤炭开采忽略其它共生、伴生矿物的开采、加工、利用,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中国煤系共生、伴生20 多种矿产, 目前绝大多数没有利用, 另外矿物的随意存放丢弃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破坏生态环境。
生态破坏: 煤炭开采破坏了地壳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引起地表塌陷, 原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这种破坏使原有土地收益的减少或丧失, 同时也造成地表水利设施的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每年因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面积已达40万hm2, 且平均每年以1.5 万hm2 的速度增加如果没有石油,不仅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受影响,也直接关心服装、塑料等普通生活用品。

“石油将在60年内被开采完!”、“石油枯竭速度超出预期”……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一次次如同“狼来了”的警告和预言失效后,人们渐渐放松了对石油危机的紧张和担忧。不过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各种衍生产品早已深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没有石油的那天真的到来,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不必担心汽车“趴窝”

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1949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就提出“石油峰值”理论,认为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峰,此后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罗马俱乐部”1972年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世界石油在20世纪末会用光,随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更加深了这种担忧,各国纷纷寻找石油的替代产品。

提起石油危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燃料问题。石油时代和煤炭时代的交接标志就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将来没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车、飞机和轮船都要停航吗?答案当然是“不会”,它们只需要换一种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已大规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气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现有的工艺要求和成本相对较高,产量有限。此外新兴的生物燃料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弥补燃料的缺少。

能源领域替补多

而在更为广泛的能源领域中,尽管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科学家已经选出了多种石油的替补者。就储量而言,即使石油用完,地下埋藏的煤也能再用几百上千年。不过煤与石油类似,自身化学组成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复杂分离才能减少污染。如今很多科学家认为,成分更单纯的天然气才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头号石油替补者,其中又以储量丰富的“可燃冰”最受关注。它的正式名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如同冰雪的固态物质。1立方米的纯净“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它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具有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科学家估计,仅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由于可燃冰不像石油可以自喷自流方便开采,也不像煤炭那样物理状态稳定,在开采搬运过程中甲烷会大量挥发,产生的温室效应要远大于二氧化碳。这也让它的开发受到很多限制。

在更为绿色的可再生能源中,水电站因为建造周期长、环境影响大,争议一直很大。与此相反,一度因切尔诺贝利事故令人谈虎色变的核能,近年却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核能发电将占总发电量27%。除了核电,近年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甚至垃圾焚烧电站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它们距离真正大规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仍有漫长距离。

化工领域,新能源无能为力

既然石油在能源领域有那么长的替补名单,那人们对石油枯竭的担心真是杞人忧天吗?答案依然是“不”。石油枯竭真正的影响来自不太受人关注的石化行业。用石油做原料或部分原料制成的产品,如润滑油、石蜡、沥青、化肥、杀虫剂、人造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等已经有5000种以上,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造汽油可以替代石油的燃料属性,新能源可以替代矿石能源的发电功能,但石化功能却无法这样替代,太阳能、核能或风能等新能源对此无能为力。从长远看,石油资源枯竭后,同属生物化石燃料的煤和天然气是取代石油作为化工原料基础的主要途径。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石化产品,几乎都可以用煤和天然气来制取。但专家认为,当年人们从煤化工过渡到石油化工只花了短短几十年功夫,石油化工被更新型化工技术所替代,也只是时间问题,但和煤化工行业当年的小而散不同,石化企业多为雇员众多、产业密集的庞然大物,即使技术上可以很快找到石化的替代物,转型成本也会十分高昂,且如今石化产品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届时从化纤服装到塑料制品,很多人们所熟知的产品,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重新以煤化工代替石油化工,也取决于是否具有高效、低污、经济的技术突破。

⑤ 人类是什么时候发现煤炭的

煤炭偶然发现拾趣

在我国古代,由于缺少煤炭勘探设备及先进勘测手段,往往是一些偶然的因素,使人们意外发现煤炭资源,从而引发了当地的煤炭开采活动。有的则是人们在有意识的寻找过程中,受到偶然线索的提示,发现了煤炭的赋存。这类情况在我国地方志,以及煤矿历史记载中,甚至传闻轶事中,是不乏其例的。
在山西太原的西山矿区,古来就有关于偶然发现煤炭的传说。一是有个在山坡上放羊的孩子,一天发现有的地方石头着了火,小孩把这种可以燃烧的石头拿回家,用于取暖烧饭。这样,煤炭就逐渐被当地人认识和利用了。
还有一个传说是,有一个上山打柴的农民,在山上看见一些黑石头,与一般石头很不相同,感到很奇怪,就将一些黑石头带回家。但不小心,一块黑石头掉进了灶坑。没想到,黑石头居然能燃起火苗,而且火力比木柴还旺。这样,这里有黑石头(煤)可以用来取暖做饭的消息就传开了。
广东兴宁县的传说也很有趣。几百年前当地人并不知道这里赋存有煤炭。一次一些人在山坡上烧山草作肥料时,偶然发现黑石头也着了火,且经久不熄,热度高。这才知道黑石头可以当柴烧,由此开始利用。此外,有人在山上崩石头或挖树根时也发现了煤炭,于是沿露头挖取煤炭。
广东五华县双头地区的煤炭也不是专门勘探而发现的。据说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双头区黄塔乡万里村有个姓巫的青年,到南洋谋生。他看到南洋人烧的煤与家乡山上露出的黑色石头和土块很相似。咸丰九年(1859年)这位青年自南洋返回家乡。他为证实山上的黑石头、土块是否象在南洋见到的煤那样可以燃烧,便到楠水坑山挖了一簸箕回来。扔进火中,果然可以点燃起火。为此他心情激动,第二天便带领几个兄弟上山去挖,进而又掘洞开采。所开采的煤炭,除自家烧用外,其余的卖给集镇商户。这样,当地的煤炭资源逐渐得到了开发。
内蒙古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地区的煤炭,据说是牧民放羊时发现的。煤田地质勘探部门根据牧民提供的线索,进行正规勘探,发现一个大煤田。
内蒙古满州里一带发现煤炭,据说是见到旱獭从洞中带出的土有煤屑,故进一步调查而得到确认。据《黑龙江志稿》卷23载:“察汗敖拉(在满州里地区)煤矿在察汗敖拉卡伦东数里。该卡卡官王凯胜见旱獭由地内穿穴,所出之土含煤质,遂命卡兵采探。探至丈余见碎煤,至三丈则有煤块重叠。”当然,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已很难考证了。

⑥ 我国煤炭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1 对地形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形的影响主要是由采掘活动引起的。采掘是很多资源利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如矿石开采、煤炭开采等。根据矿产资源的存储位置,采矿活动可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会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将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之后形成了地下空间,导致矿区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采空区上方的岩层发生变形、运动甚至被破坏。随着地下采空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应力变化超过了阈值,岩层就会产生塌陷,例如河北省开滦矿区在2003年底的塌陷影响区域已经达到197.3km2。地表塌陷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使塌陷区上的建筑物变形甚至破坏,尤其是在塌陷区下沉不均匀时对建筑物危害更大。如果塌陷深度超过了地下水位,塌陷区被地下水浸满,陆地变为沼泽、湖泊,原来的陆地生态系统转变为水环境生态系统或陆-水生态系统。

露天开采是将矿体上覆地层和表土剥离后直接开采矿物。露天开采一般都要大规模挖损土地,在地表形成深坑,改变原有的地形,例如抚顺露天煤矿已经形成一个长11km,宽2.5km,深288m的采场深坑,破坏土地2700km2。地表挖损形成深坑之后,可能会产生季节性或常年积水。

2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是覆盖于陆地表面的疏松物质层,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土壤侵蚀、土壤酸化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土壤侵蚀一般是指在风和水的作用下,土壤或岩石物质被磨损、剥蚀或溶解,并从地表脱离等一系列过程。在自然的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表现不显着,和自然土壤形成过程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在矿物开采过程中,会大面积的剥离、清理地面,搬运土、石、矿渣堆积物,破坏地表植被,这些活动都会加剧土壤侵蚀过程。剧烈的土壤侵蚀,将会导致土壤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尤为显着。

土壤酸化是指酸性物质使土壤变酸的过程。矿物开采过程中,硫化矿床的开采会导致土壤环境酸化;在矿物后期加工利用过程中如煤炭燃烧所产生的SO2等大量酸性气体可以导致酸雨,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环境酸化。土壤酸化的不良效果有很多方面,主要是随着pH值的降低,土壤对离子状态的元素的吸附能力发生变化,如对钾、镁等养分离子的吸收减少,导致这些养分流失,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

土壤污染是指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而引起的土壤恶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土壤污染主要包括:矿物开采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工业造成的有机物污染;采矿过程中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核工业带来的核污染。土壤污染的危害很大,对生长于其上的植物产生污染和危害,使植物发生病变或死亡,重金属、放射性污染物等会在植物体表或体内残留,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类产生危害,引发疾病。

3 对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矿物开采过程中会引起地表塌陷,形成季节性积水区或常年积水区,从而改变原有的地表径流分布。同时,为了保证开采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要将矿井中的水及时排出注入河流,增加河流的水量,增强了河流的侵蚀能力,将河道加深拓宽,也会改变地表径流的形态。采矿活动还会切断地下蓄水层,蓄水层被切断后,破坏了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及其在矿井工作面周围的分布,形成水位下降的漏斗区,并对矿区周围的河流、湖泊、沼泽造成影响,甚至干涸。

除了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意外,矿物开发利用还会影响水质。从矿井中排出的水所含的悬浮物、矿物成分、重金属元素、有毒物质等对矿区周围的水体水质产生影响。在矿物后期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排入河流,如果这些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或者处理不彻底,就会对造成河流、湖泊、沼泽造成污染,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河流的水量。当水体中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水生生物群落将受到影响。在水循环和水体自净的作用下,污染物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大,但是浓度越来越低,所以在距离矿区或者排污口越远的地方,水质受到的影响就越小。

4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矿物资源开发利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在自然状态下,大气环境是由干洁空气、水蒸气、液体、杂质(固体微粒)构成的,其中干洁空气的比例在大气层的99.97%。矿物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矿渣,造成大气污染;采矿过程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堆放于地表形成矸石山,有的矸石山含有较多的碳、硫物质,在氧化的作用下,释放出大量的CO2,CO,H2S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引发疾病。

煤炭和石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加强,加剧温室效应,改变生态环境;SO2等酸性气体排入大气层,也会引发酸雨,进而对酸雨区的土壤和水体产生影响。

⑦ 人类最早什么时候发现煤炭并开始使用

有文字记载的开采利用煤炭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在公元2~3世纪。

⑧ 一百多年以来,人类使用了巨量的煤炭石油,为什么地球的氧含量没有下降呢

那你不如问为什么CO2浓度没上升``````其实从地质学上看,百万年来氧含量下降了很多了,一百年的时间太短了,而氧在大气中的含量又高,所以不明显(还有植物们在努力地光合作用啊)。

⑨ 煤还能让人类用多少年

全世界煤储量的预测量是10万亿吨,但可供采掘的煤只有7000亿吨,以每年开采版34亿吨计算,只能权维持200多年。随着每年的用煤量增加,可能不足200年。但是,人们已经找到了更清洁的能源——核能了。一个大型的发电厂每天都要运大量的煤,用完还要把煤灰运出去,不知要多少节车皮。但是一个像大亚湾核电站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运1节车皮的核燃料就行了。核能可以完全代替煤了,因为目前已经有440座核电站投入运营,可以抵得上几千座煤电站。我们不必太为煤枯竭而忧虑,因为核能比煤更清洁,更安全。

⑩ 由于人类大量的开采地下矿藏使得矿藏不断减少。那么等到开采完了以后人类将怎样生存比如煤炭,钢铁。

人类只看眼前的利益,不会想到以后。开采完了,环境就变得特别恶劣。

热点内容
三个字的电影名 发布:2024-08-19 09:10:03 浏览:417
台湾红羊经典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2:17 浏览:767
搞笑电影范冰冰梁家辉开战 发布:2024-08-19 08:53:18 浏览:917
免费午夜激情 发布:2024-08-19 08:42:15 浏览:831
40分钟左右的英语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8:43 浏览:695
电影宋基美娜 发布:2024-08-19 08:27:04 浏览:942
宿舍都变成女的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7:59:35 浏览:897
台湾恐怖片丧尸 发布:2024-08-19 07:57:21 浏览:179
免费观看qq群 发布:2024-08-19 07:53:00 浏览:921
4级片名字 发布:2024-08-19 07:39:14 浏览: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