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能源为什么产量这么高
Ⅰ 美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但为什么年还要大量的依靠进口呢
这是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政策决定的,既是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平抑油价上涨的砝码。
石油是美国的一种重要战略产品,其需求的一半目前靠进口。1973年巴以战争导致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石油价格猛涨,引发世界性石油危机,一度造成美国石油进口中断,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为应付紧急事态和突发事件,满足非常时期国家对石油的需求,稳定和平抑石油市场,由美国政府出面进行石油储备。1974年11月,在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倡导下,国际能源机构(简称IEA)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储备行动。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简称EPCA),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
石油储备有两种方式,一是战略石油储备,即由能源部负责购买并储备原油,一是石油产地的储备,在阿拉斯加北坡重要产油区,划出大片含油土地储备起来,只探不采,找到石油储量后就地封存,以备急需。
一、战略石油储备
战略石油储备(储备原油)是美国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美国能源保障政策的基石。
1、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缘由。1973-74年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使美国政府认识到对石油进行战略储备的必要性。197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正式签发能源政策和保护法,宣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政策中拟定的储备目标是相当于90天的进口量。
早在1944年,时任内政部长伊克斯就鼓吹建立应急石油储备。1952年杜鲁门总统的矿产政策委员会也建议考虑战略石油供应。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艾森豪威尔总统向国会建议建立石油储备。1970年的内阁石油进口控制委员会也提出如是建议。但在这30年间,主要是国会讨论并仅在国防部的战略物资储备计划中适当考虑了储备原油,真正大规模储备的建立仍是福特总统任职期间的事情。
从经济上讲,美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也有其必然性。美国仅拥有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3%,但消费量却占全球的28%。目前美国石油50%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70%将靠进口。而进入世界市场的原油,2/3来自中东和非洲这些政治军事不安定地区。所以,储备石油也有保障供应、平抑油价的因素在里面。
2、储备对象与储存场地。储备对象是原油而非精炼油品。原因有:原油可按要求随时制成各类产品;原油容易保存。战略储备原油,均存放在墨西哥湾沿岸的盐丘中。这里有500个大盐丘。选择盐丘作为储存场地的原因是:建设和经营成本低;不渗漏,自封闭能力强;安全可靠,对环境危害小。一个典型的盐丘呈圆柱形,直径200英尺,深2000英尺,可存放1000万桶原油。
3、目前储备数量。1998年12月31日的储备数量为5.611亿桶,相当于美国60天的净进口量,即在非常时期,外国石油供应中断2个月对美国经济和国防安全不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储备量最多时高达118天的进口量,1985年)。
主要储存在5个地方:得克萨斯州的Bryan mound(储存能力2.26亿桶,目前储备2.17亿桶)、Big Hill(储存能力1.6亿桶,目前储备4100万桶),路易斯安纳州的West Hackberry(储存能力2.19亿桶,现储备2.05亿桶)、Bayou Choctaw(储存能力7500万桶,现存5200万桶)、Weeks岛(储存能力7200万桶,已满)。总储存能力为7.5亿桶。
4、管理与预算。战略石油储备由能源部的一名副部长主管,副部长助理直接负责,下设的化石能源办公室具体管理。该办公室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按总统指示迅速将储备油抛售出去。有相对固定的承包商。能源部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在2025年前保证石油储备的易得性,一旦有事,可迅速作出反应。能源部还负责定期审查储备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直接向总统提出意见建议。
储备目标、预算等,均需由总统提出,由国会批准。国会批准动用财政资金、设专门帐户建立石油储备。迄今为止,美国共为战略石油储备支出了210亿美元。
5、储备的动用情况。法律规定,只有在非常时期,紧急情况下,由总统亲自签署命令,方可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动用储备要符合竞争性销售原则。这里对“非常时期”、“紧急情况”,也有明确的定义,即:“事件的范围和持久性具有危机的特征;对国家安全或国家经济可能有重大不利影响;事件可能会造成石油供应中断”,符合这三个特征之一就可动用储备。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人的所谓“沙漠风暴”行动)中,首次动用了该储备。1991年1月16日,布什总统签署命令,为平抑油价,动用储备。能源部立即作出反应,抛售3375万桶原油(后由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油价很快趋稳,故美国实际仅动用1730万桶储备),供油始于2月5日,结束于3月31日。在1994年的“美国石油供应中断政策声明”中明确支出,通过沙漠风暴行动中抛售的实践说明,此石油储备是“极具价值的,有效的”。
事实上,在1979年伊朗革命及随后的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已想动用储备,但当时美国人自己认为,储备数量尚嫌不足(当时全部储备只有9170万桶),未必能发挥关键作用,且会影响与石油输出国的关系,故最终未动用储备。
二、阿拉斯加国家油储
阿拉斯加国家油储(封存含油土地,只探不采,以备急需)是美国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1、建立阿拉斯加国家油储的缘由。1923年2月27日,时任总统哈丁的第3797A号行政命令宣布:“有鉴于阿拉斯加北冰洋沿岸有大油苗,具产出有价值油田的条件…有鉴于未来海军的石油供应始终是国家关心的问题,因此,我,W.G.哈丁,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凭借法律授予我的权利,把目前尚未依法登记、承租或使用的下述地区……,从公有土地中划分出来,作为海军油储”。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海军油储4号的地区,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在这些地区,只探不采,仅在紧急情况下采出供海军之用。1942年第82号公共土地法,又扩大了储备地区的面积,将整个阿拉斯加北部地区均划出来留给海军,“仅供战争之用”。
1976年4月5日通过了海军油储生产法(公法94-258),将海军油储4号更名为阿拉斯加国家油储,并由海军部交由内政部负责管理(内政部的土地管理局负责管理,地调所负责勘查,仍是只探不采)。
2、勘查工作。1944-53年,海军部对油储4号进行了10年的勘查,圈定了一批油苗。1972-77年间,受欧佩克石油禁运的刺激,又进行了一轮勘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976年由内政部接管后,内政部的地调所又对油储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调查评价。
国家油储地区内的石油储量情况,最近未予以正式公布。但仅其东北角1/4的地区(460万英亩),据美国地调所报道,就蕴藏有21亿桶石油(内政部矿产管理局则称石油可采储量为30亿桶、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
3、储备地区范围。从阿拉斯加州的Brooks岭一直到北冰洋,总面积为2350万英亩(一个对比的数据是,整个阿拉斯加州已授予矿业权的地区的面积总共才1600万英亩),远大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地区的总和。
Ⅱ 美国的工业技术为什么高度发达
工业概览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著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布局的特点是发展地区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车工业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围五大湖区各州,这里集中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特汽车公司,其汽车产量和销售额均占全国总数的80%左右;造船业集中在4个地区,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顿、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湾地区;第二个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圣地亚哥地区;第三个是墨西哥湾各港口四周地区;第四个是五大湖沿岸地区;钢铁工业集中在匹兹堡。因此地临近煤矿和五大湖工业区,容易获得煤、铁矿石的供应,背后又紧靠大西洋沿岸的工业区,有利于钢铁业的发展;飞机制造及航天业则集中在西雅图、洛杉矶等西部地区;高技术工业,如电子计算机、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生物工程等则集中在加利福尼亚洲的硅谷周围地区。
8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发展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一方面,传统工业面临国际上新兴工业国家的剧烈竞争,正呈衰落状态,被称之为“夕阳工业”;另一方面,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整个工业水平下降的趋势;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工业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为美国经济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后,钢铁工业面临着设备老化,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激烈等方面的挑战,处境非常困难;为此美国钢铁工业部门从80年代初开始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企业结构调整;据估算,美国钢铁工业仅在80年代后半期就投入企业和设备技术改造资金6000亿美元,使其转炉效率、连续铸钢能力、带钢轧机等技术和设备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当然,同其它工业部门相比,美国的钢铁工业仍有很大困难,这不仅是美国国内因素所致,而是因为钢铁设备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问题;近10年来,世界钢铁总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美国钢产量则一直保持在世界总产量的11%左右。
世界前20名大型钢铁企业中,美国占有7家,它们是: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 Group)、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国民钢铁公司、共和钢铁公司、内陆钢铁公司(Inland Steel Instries)、阿姆拜钢铁公司以及约翰和拉费尔公司。
汽车工业
美国汽车工业是本世纪刚兴起的一个工业部门,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国汽车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290万辆后逐年下降,美国三家最大的汽车公司都出现了10亿美元以上的亏损。为此,这三家大汽车公司都在80年代着手进行了企业调整和改革;经过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与调整,美国汽车工业到80年代后半期渡过了难关,使美国汽车产量连续几年保持在1100万辆的水平,三大汽车公司的汽车产量均居世界最先进行列;其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车公司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克莱斯特汽车公司排在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之后,居世界第七位;进入90年代以来,因受美国国内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汽车工业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车公司宣布,3年内关闭12个工厂,裁员1.6万人,到1995年,该公司将关闭21个工厂,解雇7.4万名职工;这是美国汽车工业衰落的一个缩影;1991年,美国共销售汽车1230万辆,比1990年下降11.5%,为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莱斯特三大汽车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所占的销售份额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车公司的亏损额高达70多亿美元,这一境况使布什总统1992年初访问日本时,也要带上三大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以帮助美国汽车工业渡过难关。
建筑工业
建筑工业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并列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地位相当重要,它消费全国冶金工业10%的产品,70%的水泥、玻璃、砖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业产品,并占有全国8%的运输能力,被称作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筑业发展迅速,也带动了其它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到1972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年建房230万套;但在此之后,建筑工业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点,年建房110万套,不足1972年的50%;从1982年开始,建筑工业又开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达到了繁荣的程度;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繁荣,使银行业对房地产和建筑业信贷过度膨胀,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级住宅和办公楼严重过剩,年底有1/3的新建筑闲置无用,银行贷款回收困难,导致对工商企业和个人信贷的收缩,引发了1990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美国战后第九次经济衰退。
美国建筑业现代化程度很高,设计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也大胆采用新材料,如特种塑料、铝合金、大面积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学和建筑结构设计等方面,仍领导世界建筑工业的发展方向。
机器制造业
美国机器制造业在二战前落后于德国,到1969年,美国的机床产值才超过德国和前苏联,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后期,则又面临世界各国的挑战;美国机器制造业由大约500家大公司组成,但在1972~1986年间,美国在经合组织各国机床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为了阻止这一与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部门继续衰落,提出了一项“国内行动计划”,在限制进口的同时,增加资金投入;1988年,由于美元贬值和投资需求的增加,机器制造业部门状况有所改善,订货增加,生产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仅为1.5%左右;在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制造方面,美国所面临来自日本的挑战更为严重,外国高级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几乎占领了美国国内市场的75%左右。
高技术工业
与美国传统工业普遍衰败的状况相反,美国的高技术工业则生机勃勃,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潜力;高技术工业包括微电子技术、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等。
美国政府把高技术工业作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据经合组织估计,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和金属合方面落后于日本。
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是现代高技术工业的核心。
此外,美国在高分子化学、生物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超导、核能等方面,都保持着世界领先的位置,并对这些领域的继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能源工业
能源工业部门是美国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电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美国能源工业中最主要的部门, 1989年,美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石油占40.3%;天然气占24.1%;煤炭占24.8%;核能占5.8%;水力及地热占5.0%;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很大,全国50个州都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美国提供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国际上出现石油危机后,美国的采煤业才略有回升;特别是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的采煤技术设备更新运动,使美国煤炭采掘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生产率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煤炭的主要产区是阿巴拉契山脉一带,仅此处煤炭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除传统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国还特别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美国正在开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阳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国大力发展的重点,1970年,美国拥有核电站19座,1980年增加为70座,1990年则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兴建中,按这种增长速度,到1995年,美国的核能发电量就可以超过煤炭发电量,位于石油之后居第二位。
Ⅲ 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4.6%,但为什么消耗能源占23%
美国是当今复世界上的唯一制超级大国,因此历来它都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利益之上,本土的资源它都不会轻易使用的,大量的资源都是从欠发达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购取,因此看上去他们的人口虽然在全世界人口中所占比例低,但是由于大量使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才会出现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4.6%,但消耗能源占23%的奇特现象
Ⅳ 为什么美国是如此大的能源消耗国
美国的经济规模如此之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Ⅳ 为什么美国用的能源是世界总能源的三分之一,中国有13亿人,在人看来也十分浪费
这跟收入有关系,美国的GDP总量比中国还高很多那么人均的高出的就更多,中国专大部分的地属区还只是个温饱水平大量的钱还是花在吃上面,而美国人的钱更多的是花在提高生活质量上面,农业跟工商业比相对来说能源消耗量就要小,此外美国号称建立在汽车上的国度,别看是世界第一大的经济强国美国的铁路尤其是客运在世界上还排不上号,公共运输工具总是比私人运输工具要节省能源的。由于有钱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怎么舒服怎么过而不是怎么省钱怎么过,因为燃烧煤炭的污染太大,美国的供暖基本是用石油为燃料的,而且由于美国基本都是独栋式的房屋不像中国是高楼大厦集中供暖这方面的损耗也很大。另外美国每年还要生产或者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生产军火啊、汽车什么的,所以他们消耗的比我们多的多,曾经有经济学家说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人那么生活的话,地球的资源用不了10年,
Ⅵ 美国,为什么能控制能源的价格,特别是石油
简单的说,目前最能控制石油价格的是沙特阿拉伯,不是美国。沙特的石油储量及产量都世界第一。2014年以来世界石油从以往的年年上涨到120~140美元一桶却突然一路跳水到现在的40美元一桶。原因就在于2014年开始美国成功的开发了其世界储量第一的页岩油(相当于沙特的地位了)。页岩油是一种储存在页岩中的有机物。以往必须把岩石取出蒸馏以取得石油。当这些页岩在地表时,容易取得,但当大部分却在地下百米,千米的位置,传统的开挖不合实际了。美国研究出: 探勘 - 深钻 - 侧钻 - 再四周侧向定向爆炸 -击碎 - 淹没 - 电极加热 - 抽取 的技术,将地下页岩炸碎,以水淹没,打入电极,加热(至数网络。需要6个月至2年)使油质溶于热水中再抽取。 这个投资造成每桶40~50美元的成本。逐渐大量开采后,石油公司开始减少向世界市场购买,逐渐转向美国采油公司购买油品。沙特感受到威胁,于是以其20~30美元一桶的低开采成本作后盾(可以想象以前售价120元一桶的利润),急速降价,在市场上抛售比美国成本还低的油品。石油公司纷纷回头购买世界市场油品。“逼”死“美国页岩油工业。页岩油因为开采期长,开采公司都需大量借贷,回报时间是数年后,失去市场,立即面临资金运转问题。导致大量公司倒闭。这也就是沙特的目的。使得没有人敢再尝试。但他也必须维持低价,不再能上百元一桶的要价。 这使得世界上其它高价产油国家如俄罗斯,南美国家,加拿大等立刻受到了丧失贩卖石油所得收入的压力。
Ⅶ 为什么美国会成为全球的能源和电力消费大国
因为美国人生活水平较高以及美国社会的消费习惯!
美国是第三产业占绝对主导的内国家,所以影响美国能源、电容力消费的主力也是第三产业!
不过,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速扩张,制造业带动的中国能源和电力消费很快就会超过美国!五年以后你就该考虑为什么中国会成为全球的能源和电力消费大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