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领域 » 山西新能源转型的成果有哪些

山西新能源转型的成果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3-13 15:18:19

『壹』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西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西的巨大变化: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30年来,作为体现地方经济实力的标杆,山西财政总收入节节攀升。1978年,全省财政收入仅19.6亿元,2007年达到1200.5亿元,增长60.1倍,年均增长15.2%。伴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强力增长,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建设成就斐然。

产业结构升级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国民经济的重大突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20.7:58.5:20.8演变为2007年的4.7:60.0:35.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第三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30年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5631.6亿元,年均增长18.4%。其中交通运输投资累计完成2080.1亿元,年均增长18.2%。持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使全省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2007年全省公路线路里程数达到11.99万公里,是1978年的3.8倍。

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立足于内陆省份区位特点,依托资源优势,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指引下,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经济技术合作领域。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15.7亿美元,与1990年相比,增长32.1倍,其中出口增长23.8倍。

五、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7年的11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2元增加到2007年的3666元,分别增长37.4倍和35.1倍。

(1)山西新能源转型的成果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巨变的30年,经过30年的发展。

山西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我们也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中部和周边省区中,山西仍属于欠发达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等方面问题仍然较多,等等。

二、30年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得益于改革开放。

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崛起和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新的发展目标,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当前,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新目标,对改革开放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贰』 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沼气,天阳能热水器等产业。这些项目都可以发展。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国也确立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由于我国起步晚,且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甚少,必须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于21世纪,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该计划制定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全面发展计划。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计划初步量产,并在2020年达到全面产业化,市场推广覆盖率将成为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更是被列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引导和资金倾向方面继续重点扶持但是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产业必须首先认清我们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创新能力低下
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作为动力提供的动力电池,其造价高、循环寿命较短、能量密度较低,许多核心技术我们仍未掌握,须依靠进口来获得部分材料,而且缺乏相关的技术团队,虽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可以看出后续的人才供应不足,很多技术已经被市场淘汰,大大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电池、电机、燃料电池等零部件的产业化转型正在进行,研发过程中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标准化设计应更加关注。
1.2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针对目前各单位已研制出的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还有试验考核、技术调整完善、生产工艺准备、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政策引导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资金作保障。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
1.3 消费缺乏对电动汽车的认识
尽管纯电动汽车较传统燃油车具备用车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但是截止2013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足5万辆,2013年全年销量1.76万辆,同比增38%,低于全球平均增速。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出租等政府公共领域应用为主,私人领域消费量占比很小,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缺乏理解,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所以需要借助营销模式创新,让消费者更多的来体验纯电动汽车,形成消费的示范效应。
1.4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才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在管理人才方面,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需要配备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从管理的角度弥补技术方面存在的局限,形成对技术故障的高效、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管理能力,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等,推动新能源汽车从示范工程走向产业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即将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1.5 相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市场上普及,除了汽车技术本身因素外,还取决于社会配套设施跟进的程度。比如是否有足够的燃料、是否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燃料;是否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加氢站、加气站;是否有足够的车辆维修网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是新能源汽车不能快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而言,专业充电站的设置缺乏就是一个很大的软肋,这也是电动车商业化运营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位从事电动车研发的技术人员说,专业充电站的成本不低,一个专业充电站要花费30万元。如何让新能源汽车达到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如何降低成本、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我国拥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天然优势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在水电、风能、太阳能方面存在较大潜力。同时,而生产锂电池所需的锂、稀土等资源都可以通过得到充足的国内供给。而且中国的资源能源状况更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系统。中国目前油气资源相对缺乏,制约了传统的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但其他资源的多种替代性又可充分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为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型新能源汽车打下基础。
2.2 我国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巨大
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政府花费的功夫远远大于其它国家。事实上,中国目前是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最高的国家。在较高补贴之下,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已经接近同型号传统燃油汽车,以比亚迪F3为例,比亚迪F3DM(混合动力车)低碳版豪华型市场价格为16.98万,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双重补贴后的价格为8.98万元,仅比比亚迪F3豪华型的售价高了1.3万元。另外,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为主的供电企业已经建造了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在数量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欧美日等主要汽车生产国。也就是说,补贴已经到位,充电设施也已基本到位。如果需求量大,充电站、充电桩的数量仍会迅速增加。
2.3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到46%,距离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距离。我们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可能到55%,到2030年在65%左右,2050年可能会达到中国城市化高峰。这样的城市化看似一年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但是其中内含的问题非常巨大,意味着一年有1200万到1300万人走入了城市。这样对中国的城市化而言,我们带来的问题就非常多。就汽车而言,随着中国老百姓消费结构的升级,去年增长了46%,这样的态势还要持续下去。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量将近2000万辆。而伴随着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会更加紧迫,这无疑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会。

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
各地区应具备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市场监管。过去不少地方实施地方保护政策,差别定价,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二次检测,对汽车企业建厂以及零部件采购设置了众多地方性规定,这虽然有利于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但不利于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企业危机感的提升,无法刺激企业的危机意识和创新力。从准入制度着眼,从源头上进行一些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形成一整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改变一些陈旧观念和做法,舍弃一些权力和利益,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3.2 推进技术创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
企业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来,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同时避免技术侵权,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电池循环周期是未来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同时应该努力降低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汽车技术的研发,把传统技术的研发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吸收外来技术,长期以来我们还难以在市场上形成主导地位。
3.3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支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
3.4 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
大部分消费者关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更高。但是大部分消费者仍处于观望阶段,车市叫好不叫卖,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仍存疑虑,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问题十分担心,当然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难点,新能源汽车不善于长途旅行,偏远地方充电困难,充电时间长都是未来销售过程中的巨大难题,厂家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吸引消费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5 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完善相关设施布局,尤其是着手高速公路配套工程的开展,以便给予新能源汽车更高的活动范围,且必须做到数量合理,布局科学,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用电实施优惠与补贴,并增加充电桩的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度的基础上提高充电效率。把相关配套设施纳入到新建社区、楼盘、写字楼的规划中,尽可能的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

4总结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长远看来潜力巨大,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细化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为长远发展制定合理的计划,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竞争力,抓住机遇,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大众的认可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叁』 山西省实现转型发展的任务是什么

山西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路径就是要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难题。

山西想要实现实现转型发展,就要在新时代历史背景和方位下,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其提供科学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其赋予新的内涵,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其注入新的动力,以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为其营造社会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说:“传统资源型经济对市场有较大的挤出效应。”过去的山西经济,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令人们的认识变得封闭,让市场的开放性无从体现。因此必须要开展一场大讨论。这是一场突破封闭的革命,是一场克服惰性的革命,在全社会形成勇于解决问题、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3)山西新能源转型的成果有哪些扩展阅读:

2017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山西省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

《意见》提出,到2020年,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能源革命总体效果不断显现,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肆』 山西省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如何

发展前景那还用说 绝对的一流

『伍』 中国新能源的创新有哪些成果

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大考_汽车_凤凰网
2011年10月10日...看辛亥革命一百年后内中国有哪些变化...中国高容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新能源应用...问题一:富有创新经验的西方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

『陆』 新能源汽车在山西发展如何

自2018年开始,我国汽车市场进入"寒冬期",但是在燃油汽车销量严重下滑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却势头猛进,销量增长趋势明显。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柒』 以前的能源大省山西的转型出路在哪里

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对高耗能行业的严格控制,长期以来“一煤独大”的高碳省份山西将负重转型。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说:“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

依托工业新型化,实施高碳经济低碳发展

从1949年至今,产煤大省山西共生产煤炭110亿吨,其中80亿吨外调全国各地。犹如一把“双刃剑”,山西煤炭在充当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事故频发、地层塌陷、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接踵而至,人称中国的“锅炉房”,至今山西仍处于“还账”治理过程中。

高碳省份山西将如何转型,如何跨越?给山西带来“红利”和“困局”的煤炭产业又将如何发展?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说,山西将依托四条路径实施转型: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其中工业新型化被视为转型跨越之本。

工业新型化要围绕煤展开和推进

袁纯清说,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讲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山西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概括起来就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山西省长王君子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山西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积极推进能源经济绿色化和高碳经济低碳化。

大同矿务局是中国煤炭行业“长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它已经累计生产煤炭18亿吨。大同矿务局从“炮采、打眼、人力装煤”的煤炭企业发展为产销量超亿吨的大型煤矿集团公司(简称同煤集团)。

白色的烟囱,清洁的路面,“挖煤不见煤,发电不冒烟”,走进厂区仿佛置身于花园中。这就是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个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园区共“两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所有工序中“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原煤洗选精煤外运,洗中煤、末煤用于发电或生产甲醇,电厂余热用于居民取暖,煤矸石、粉煤灰成为水泥和墙体原料,水泥厂废渣制成新型建材,煤炭伴生高岭岩成为化妆品、造纸行业的原材料,矿井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用作电厂冷却水和园区浇灌用水。各项目首尾相接,逐层减量利用,物料闭路循环。

塔山园区的成功运行说明,利用新型工艺和技术,老行业同样可以实现新活力。如何把“煤炭”这一传统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是山西面临的首要问题。

山西提出,要以资源整合为契机,着力推进煤炭开发集约化,依托晋北动力煤、晋中炼焦煤和晋东无烟煤三大基地,积极培育一批亿吨级和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快煤炭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步伐,建设一批标准化和现代化矿井,全面推进煤炭工业的绿色开采和集约经营。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目前,山西已经形成煤炭深加工的“塔山循环模式”,煤油产业延伸的“潞安循环模式”、全国最大洗中煤发电企业“西山循环模式”,晋煤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集团和煤层气开发利用企业。

以煤层气、焦炉煤气、劣质煤为重点,发展节水型煤化工,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嫁接、优势放大。以潞安煤制油、晋煤甲醇制油等标志性项目建设为核心,发展一批百万吨级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和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成为山西产业链条延伸的另一条路径。同时,实施“晋电外送”战略,加快建设一批大容量、高参数和低热值燃料大型坑口电站、热电联产、煤矸石发电以及特高压输变电线路项目,变输煤为输电,改变能源生产与输出结构。

除了“煤炭”本身,山西实现工业新型化的另外一条重要路径是做强做大煤炭相关产业。一是依托煤机制造优势,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二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

畸重的产业结构将更趋合理

根据规划,“十二五”山西的G D P总量、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都将实现翻番。“这是一个宏伟的设想,也是一个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说。

负重转型的山西能否实现这种跨越?这种跨越式发展又能否解决山西固有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否扭转?2009年,山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50%以上,其中大部分由煤焦冶电等四大传统产业贡献 。服 务 业 占 三 次 产 业 的 比 重 为3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不仅曾经使山西在金融危机中饱受重创,也给该省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带来巨大压力。

这一痼疾实际上早已引起山西决策层重视。山西省2009年连续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不仅包括煤、焦、冶、电等传统支柱产业,还包括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今年该省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山西省畸重的产业结构在未来几年内将发生较大变化,更加趋向合理。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变化是,2009年该省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实现非煤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达49.36%,晋煤、潞安等煤炭集团的非煤收入已经超过煤炭收入。前不久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也改变了前两届“煤博会”的名称,新能源、绿色转型等成为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这被业内人士视为山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

『捌』 山西转型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煤化工、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非石油燃料等)、高端机械制造、新医药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玖』 关于山西煤炭产业转型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不断探索“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新型煤炭产业之路,山西煤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可以发现昔日的“黑色”产业正在“绿色”转型,科学发展已呈现许多新亮点。 煤炭开采:“粗放”走向现代化 “多、小、散、乱、差”曾经是山西煤矿的真实写照,而粗放型发展则是对山西煤炭产业的概括,与之相随的是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2005年,山西在煤炭行业实施“三大战役”:即打击非法采矿、淘汰落后矿井,组建煤炭大集团。3年来,这个省累计关闭非法矿点5000余处,另有1656座小煤矿被整合、关闭或淘汰。目前,全省合法煤矿矿井数量已由三年前的4000多个减至2806个,除了国有重点煤矿,县营及以下矿井通过整合改造后平均单井规模已经达到了22万吨/年,而就在两年前这一规模仅为10万吨/年左右。 截至目前,山西省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已达到824座,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72%。全省已有107座地方煤矿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在建的机械化矿井达到207座。以往靠“人工放炮、骡子下井”的小煤矿,正在被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型大中型现代化矿井所替代,资源回收率也由前几年的不足20%,提高至目前的40%以上。 山西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9.15%,掘进机械化程度平均超过50%,均高于全国水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产高效煤矿37座,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同煤塔山、平朔1、2号井,晋城寺河等千万吨级矿井装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整合做大:晋煤发展战略“关键词” 今年10月底,位于黄河东岸的河曲县沙坪煤矿一期240万吨建设项目开始联合试生产,这一现代化大矿的前身是9个地方和村办小煤矿,由神华集团和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合作将其整合。这些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不足30%,整合后的沙坪煤矿回收率将超过85%,大大节约了煤炭资源。 沙坪煤矿是山西省实施大集团战略、整合地方小煤矿的“缩影”。 阳煤集团先后联营兼并了晋中市的5个地方煤矿,山西焦煤集团收购兼并的煤矿项目已形成产能1220万吨/年,同煤集团目前已与12个地方煤矿签订收购、参股和托管等协议。 在大集团整合改造地方小煤矿的同时,各产煤市的整合重组步伐也在加快,年产2250万吨的太行无烟煤集团、年产1000万吨乡宁焦煤集团等一批产能超千万吨级的地方煤炭集团已经形成。 按照山西省煤炭发展规划,通过整合、淘汰,到2010年,全省煤矿个数将控制在2500个以内,形成2个上亿吨、3—5个5000万吨、年销售额几百亿元的煤炭大集团,控制全省产能的七成以上。 老矿“新景”:循环经济园区 从同煤集团,到焦煤集团,再到晋城煤业集团,一批以煤炭加工转化和循环利用为中心的园区正在山西南北拔地而起。过去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单一采煤、输煤的“矿区”,如今成了立足煤炭、多元支撑、循环发展的“园区”。 近年来,山西省确立并实施了“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煤炭产业政策和调整措施,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由单一挖煤向煤、电、化、油、气等多种产业转变,全省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全省煤炭行业“十一五”共规划建设222个项目,其中非煤项目81项,目前已建成了一批煤电铝、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等加工转化项目。 目前,全省共有14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在建,涉及167个项目。截至2007年8月,已建成56项,40个项目在建,完成投资近200亿元。“十一五”期间,园区内50个项目准备开工,21个拟规划建设。 山西煤炭洗选能力已突破3.5亿吨,建成电厂34座,总装机容量273.9万千瓦,合成氨和尿素年产能突破600万吨,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砖年产能突破10亿块,每年消耗矸石和粉煤灰近4000万吨,可节约矸石占地1000亩以上。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说:“随着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内一批加工转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传统意义上的矿区变成了循环经济园区,形成了煤电、煤冶、煤化工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这将成为全省煤炭新的增长点。” “黑金”的新能源思路:煤制油与煤层气 近年来,富煤而“无油”的山西审慎论证、建设、实验煤制油项目,探索高油价背景下的新能源替代思路。在晋东南的潞安矿业和晋城煤业集团,两条煤制油的工业化装置正在建设,蕴藏丰富、处处可见的“黑金”——煤炭,有望在明年“出油”。 经国家批准,山西省煤炭企业正在建设的煤变油项目有2个:潞安矿业集团16万吨/年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完成投资近4亿元,将在2008年8月“出油”,随后将建设一期300万吨/年的工厂,最终达到520万吨油当量规模;晋城煤业集团利用高硫、高灰的劣质煤为原料,正在建设“高硫煤洁净化利用10万吨/年合成油示范工程”,预计2008年底竣工投产,在此基础上筹建3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 令人谈之色变的矿井“杀手”-瓦斯(煤层气),经过有效开发利用,正在成为一种洁净、高效能源。目前,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晋城煤业集团,累计建成700多口地面煤层气抽采井,形成了2亿立方米/年以上的产气规模。晋城市2000多辆出租车和公交车已改装成为可燃用压缩煤层气的双燃料汽车,当前气价比汽油便宜了一半以上,深受汽车用户欢迎。清洁高效的煤层气在为当地矿区和城区5、6万用户提供燃气的同时,还成为工厂燃料的替代品。 由香港中华煤气与晋城煤业集团合作的煤层气液化项目正在建设,经液化后的煤层气经公路运输至江浙等地区,将成为天然气的补充。到2008年,项目将形成日液化125万立方米煤层气的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基地。 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山西煤层气(瓦斯)开采规模达到50亿立方米,包括地面抽采35亿立方米、井下抽采15亿立方米。煤层气(瓦斯)将以发电为主,并向化工、民用、车用等多方拓展,使之成为全省能源供应的有力补充。

热点内容
三个字的电影名 发布:2024-08-19 09:10:03 浏览:417
台湾红羊经典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2:17 浏览:767
搞笑电影范冰冰梁家辉开战 发布:2024-08-19 08:53:18 浏览:917
免费午夜激情 发布:2024-08-19 08:42:15 浏览:831
40分钟左右的英语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8:43 浏览:695
电影宋基美娜 发布:2024-08-19 08:27:04 浏览:942
宿舍都变成女的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7:59:35 浏览:897
台湾恐怖片丧尸 发布:2024-08-19 07:57:21 浏览:179
免费观看qq群 发布:2024-08-19 07:53:00 浏览:921
4级片名字 发布:2024-08-19 07:39:14 浏览: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