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车企研究氢能源
⑴ 氢能源动力汽车的中国氢能汽车技术与研发
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已成功开发出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性能样车。
目前,内国内在燃料电池容发动机方面已取得大功率氢—空燃料电池组制备的关键技术,轿车用净输出30kW、客车用净输出60kW和100kW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已在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基地分别通过了严格的测试并装车运行,燃料电池轿车已经累计运行4000多公里,燃料电池客车累计运行超过8000公里。
此前,以氢气为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科技部投入1.2亿元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和相关技术的研发。
此外,国内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在整车操控性能、行驶性能、安全性能、燃料利用率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国内汽车企业还开发出100多种燃气汽车,在19个城市开展了推广应用;国内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也已开始示范运行
⑵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汽车之家行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⑶ 中国对氢能的研究有哪些
我国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也把氢能列为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目前,我国已在氢能研究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氢能研发应用领域领先的国家之一,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
我国对氢能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家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对作为火箭燃料的液氢的生产、H2/O2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氢作为能源载体和新的能源系统进行开发。为进一步开发氢能,推动氢能利用的发展,氢能技术已被列入《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能源领域)》。
国内已有数十家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氢能领域研发新技术,数百家企业参与配套或生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汽车燃油消耗也达到8000万吨,约占中国石油总需求量的1/4。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很显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已迫在眉睫。用氢能作为汽车的燃料无疑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诸多成果,特别是通过实施“863”计划,我国自主开发了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开始用于车用发动机和移动发电站。2006年10月,由江苏镇江江奎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以及奇瑞汽车三方自主研发的“示范性氢燃料轿车研制项目”通过国家级专家组评审,标志着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氢燃料为动力的汽车研制成功,我国氢动力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氢燃料电池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上海一直是中国氢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上汽、上海神力和同济大学等企业、高校也一直从事研发氢燃料电池和氢能车辆。上海作为我国氢能产业最领先的地区,2007年11月建成中国第一个汽车氢气充装站,计划到2012年达到万辆级氢能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加快氢能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加氢站网络。同时,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国家标准编制也在上海启动。
当然,目前我国要大规模推广氢能利用仍需要解决氢源问题。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势能差较大,水资源丰富,水电发达,在丰水期可用大量剩余电力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氢还可以从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中制取,以及从甲醇、烃类等通用燃料中转化而得。此外生物质能也可成为氢的重要来源,如细菌制氢、发酵制氢及沼气回收制氢等。传统的工业矿物,如硼氢化钠及工业副产氢,也是获取氢的有效途径。
目前,许多专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我国资源特点与实际情况提出了氢的制取方案,即中短期内应利用现有的石油和化工制氢能力,发展天然气与氢气混合的富氢技术,研究洁净煤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长期内应使洁净煤制氢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实现产业化,同时应加快基础设施和示范项目建设。此外,提前发展基础设施,包括建设氢能管道网、储存设施、加氢站等,以迎接“氢经济时代”的到来。
基于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焦炭生产国且焦炉气浪费严重的事实,有专家提出,用焦炉气制氢有可能成为我国开发氢能源的新途径。焦炉气原始含氢量就高达55%,可单凭变压吸附法就能将其高效分离出来,制氢成本低,只相当于电解水制氢成本的1/4~1/3;焦炉气所含的大量碳氢化合物也可应用重整技术转化为氢气。目前,利用焦炉气制氢已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不难预见,在即将到来的清洁能源时代,焦炉气有望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氢气供应源。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氢能市场将会发出夺目的光彩。知识点
⑷ 2019年新能源推荐目录汇总:33家车企,9种车型,100款氢能汽车
Hello,氢云链「报告」全面上线啦!
「报告」是氢云链旗下的全新栏目,包含政策、行业投资、市场行情等板块,每月一期,为大家整理国内外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最新行业动态。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各国氢能政策与风向,掌握各地与企业的氢能发展近态。
接下来为您奉上2019年「报告」氢能汽车推荐目录版。
图92016-2019年燃料电池汽车销售情况来源:中汽协氢云链整理
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能否保持理性发展,避免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情况重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为氢云链整理的2019年「报告」氢能汽车推荐目录,欢迎收藏与转发!敬请关注氢云链更多「报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⑸ 氢燃料电池汽车有哪些
此前有关氢燃料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有着不小的轰动,一是日本丰田在2014年成功推出小型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并在2016年2017年大规模构建氢燃料电池在社会公共出行的应用,二是这种加气只要十分钟,续航里程在700-1000公里,排泄物只有水的新能源车型能为民众带来绝大好处,还能够见一系列的可再生绿色生态能源。前不久,汽车氪在对日本氢能生产加注,运输和储存最大合作商hydrognics进行专访后,网友提出了很多相关的问题,今日汽车氪小编进一步带领大家认识几种不用类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首先从能源储备方式来开,分为液化和压缩。首款小型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就是液化型储备的。
Mirai所使用的聚酰胺联线外加轻质金属的高压储氢罐可以承受70MPa压力,并分别置于后轴的前后。液态氢添加的过程与传统添注汽油或者柴油相似,但对于安全性和加注设备具有独立的安全标准。充满Mirai的储氢罐大约需要3-5分钟,在JC08工况下,Mirai的氢储量可以支持700公里续航里程。
Oiden公交车是日野与丰田联合开发的氢燃料公交车,目前这款公交车被投入到日本丰田市使用,此新型燃料电池公共汽车配备了8个高压氢气罐以及两个燃料电池堆和两个电动机。此公交车还具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给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提供电力,燃料电池组的最高输出功率为224kW(112kW×2),电机的最高输出功率为220kW(110kW×2),最大扭矩为670N·m(335N·m×2)。另外,高压氢燃料罐的最高填充压力为70MPa,燃料罐的容积为480L。驱动电机的电池采用镍氢电池。
此外网友针对氢燃料电池系统有几个疑问,汽车氪通过Hydrognics相关资料引入为大家解答。首先,粉丝提出高压存储的氢燃料罐体不会不爆炸,爆炸威力如何?会不会像氢弹那么恐怖。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爆炸的概念,爆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燃烧爆炸,气体聚集在一一定的空间内并且密度上升节后氧气后燃烧形成气体急速膨胀而形成的爆炸;第二种是气压爆炸,本身不燃烧,而是通过将气体压缩到一个很大的密度,由于罐体承压极限而导致的膨胀爆炸。
乍一看,氢气是可以燃烧的,而且高压缩貌似会带来爆炸,看来粉丝们的关注不是多余的。但是,科学的论证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首先,氢燃料电池是运用质子膜进行逆电解反应,本身不是燃烧氢气。氢气只有燃烧的时候才会爆炸,而氢燃料不是燃烧,所以在整个闭回路的过程中不会有燃烧的因素在其中。其次,无论是压缩还是液化,氢气在压缩领域有其独特的特性,那就是密度!氢气可以被压缩至一个很夸张的状态而保持稳定性,而且氢气由于密度极小的缘故及时发生气压不平衡也只会泄出,而不会淤积,并且以很快的速度上升至大气高层。所以即使人为破坏罐体,甚至朝它开枪也不会发生爆炸。所以在日常的使用中,即使发生撞击也不会发生爆炸。所以,粉丝朋友想象中的氢弹画面并不会出现。
其次,氢燃料会不会像电池那样有寿命。当然这个问题汽车氪小编都不得不承认问得非常好。
氢燃料电池虽然被称之为电池,但其的本质是一台化学的发电机,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寿命,氢燃料也不例外,其用来发电的质子膜和电解槽都有一定的寿命,但是据目前来看其成本远远要低于传统的发动机。而且安全和稳定性是极高的。而且目前从全球领域来看,氢燃料首先会被应用在公共领域,所以像纯电力驱动那样的寿命问题不会出现。
⑹ 在华落地普及 丰田联合5家企业研发氢燃料电池车
丰田在新能源领域可谓是多点开花,继在混动领域与吉利合作、纯电动领域和比亚迪合作之后,在氢能源领域又迎来了大动作——6月5日,丰田汽车、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北京亿华通共6家企业在京举行发布会并签署合营合同,计划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未来,这6家公司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氢燃料电池车在华研发、落地和普及。
据悉,这家新公司主要业务是专注于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具体包括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FC电堆组件技术”、“FC系统控制技术”以及“车辆搭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通过协商共同规划研发,缩短技术产品化的时间,加快FCEV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新公司将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总额约3.26亿元,其中丰田占股65%,亿华通15%,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各占5%。
其实,有关媒体此前披露过丰田未来三年内引入的新车,除了众多轿车、SUV、MPV之外,四川一汽丰田还将引入代号978B的柯斯达FCV版本,没错,丰田首款国产的氢能源车型竟然不是Mirai或者某款油改电的氢能源版本,而是一款在领导视察时出镜率极高的中型客车。联系到此次六车企合作的市场方向,看来丰田认为空间更大,使用工况更简单的商用车才是中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的最佳起点。
【编辑:泡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生产氢燃料电池的企业有哪些
比较出名来的有美国自通用电气公司(燃料电池产生,为NASA研制的空间电源),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历史悠久,专业研究,加拿大国防部资助)
国内的话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世纪富源燃料电池公司、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等,
另外不少汽车生产商也研制生产,如benz、gm、honda、ford、nissan、toyota、kia等,但近年淡化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都着力于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上。
⑻ 推动氢能发展 丰田联合5家公司成立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公司
为了在中国普及氢燃料电池车(FCEV),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等六家拥有相同理念的公司于今日(2020年6月5日)签署合营合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开展能为构建清洁环保的移动出行社会作出贡献的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工作,以丰田和亿华通为主,由各公司共同出资。计划由董长征担任董事长,秋田隆担任总经理,预计于2020年内在北京正式成立。
在中国,基于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以商用车为核心的FCEV市场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扩大。为了在迅速变化的中国市场普及、推广FCEV,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体制,举全行业之力,共同打造FCEV的发展基础。基于此想法,拥有相同理念的六家公司决定成立联合研发公司。
此次,丰田与拥有丰富的商用车开发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中国代表性整车厂家,以及在FC系统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及实际业绩的亿华通达成合作,将研发出具备竞争力且符合中国法规的燃料电池系统。六家公司将通过协商共同规划产品,一条龙式地开展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FC电堆等的组件技术”、“ FC系统控制技术”以及“车辆搭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研发工作。由此将大幅缩短从开发到产品化所需时间,加快FCEV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该公司将努力开发出在动力、能耗、耐久性等方面均具备卓越产品力、且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的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主要组件,这也是作为普及FCEV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今后,该公司将致力于通过推广普及FCEV实现氢能社会在中国的发展,并通过相关举措的不断进化发展来解决二氧化碳减排和降低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最终为在中国实现更美好的移动出行社会作出贡献。
新公司名称为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北京市,占地面积约19,000㎡,总投资约50.19亿日元,出资比例为丰田65%、亿华通15%、一汽5%、东风5%、广汽5%、北汽5%,董事长为董长征、总经理计划由是秋田 隆担任。
签约会上,各方领导对新公司寄语。一汽集团王国强副总经理表示:“中国一汽秉承“生态化清洁、高洁、纯洁”的新能源技术理念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并殷切希望与志同道合者携手共进、互惠共赢,合力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燃料电池平台,共建绿色汽车生态体系。”
东风集团尤峥副总经理表示:“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正在描绘新的时代蓝图。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普及过程中,相同的理念是成功合作的基础,也是共同克服氢能产业从示范到成熟道路上种种困难的最好催化剂。此次东风、一汽、北汽、广汽、亿华通、丰田参与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公司,聚焦商用车FCV技术研发,进一步打造氢能产业的发展基础,体现了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东风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更加理智务实的愿景和各方合作探索清洁低碳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路径。前面的道路漫修且长,成就初心还需要产业同仁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预祝合资公司勤恳发展,砥砺前进,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广汽集团冯兴亚总经理表示:“广汽集团很荣幸与大家一起,成立合营企业,共同助力氢燃料电池车在中国的普及。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新公司将有序开展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工作,快速研发出具备竞争力的燃料电池系统,加快氢燃料电池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推动中国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实现更美好的移动出行社会做出贡献。广汽集团坚定不移地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与合作伙伴们共同推动中国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北汽集团张夕勇总经理表示:“中国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氢燃料电池技术正迎来风口,商业化示范应用已在多地开启。作为新能源变革中强有力的参与者,北汽集团愿与全球具备战略视野的伙伴交流和探讨中国汽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立足氢能技术突破、强化研发领域的创新合作。新成立的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公司正是这样一个开放合作的优质平台。新公司集丰田全球顶尖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亿华通在系统集成方面的强大实力、各国内汽车集团的制造和市场优势于一体,相信各方将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共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正在经历的绿色能源革命,让氢能在不远的将来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亿华通张国强董事长表示:“氢能产业作为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也被认为是实现车辆“零排放”的重要解决方案,成为未来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中国先天资源禀赋充实且市场广阔,随着顶层设计与产业政策的日趋完善,产业发展正逐步驶入快车道。我相信,此次多方合作、携手共进,将有助于构建起更加开放、协同、共享的氢能产业生态,进一步加速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程,为氢能社会建设奠定有力的基石。”
丰田汽车寺师茂树执行董事表示:“新公司对于丰田在全球的氢能布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没有任何市场具备和中国汽车市场一样的发展速度,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找到可以一起为‘在中国普及FCEV’这个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伙伴。正如我常说的一样,‘寻求合作伙伴’对于促进电动化的发展非常重要,此次通过与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各企业伙伴以及具有可靠技术实力的亿华通携手合作,我相信将为FCEV在中国的普及奠定基础。同时丰田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与中国的合作,与合作伙伴们共同推动中国氢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⑼ 国外对氢能的研究有哪些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且可持续的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近年来,有关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成了能源学家研究的重点课题。如何能在这场能源赛事中胜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国氢能研究的重中之重。
其实,远在200多年前,人类对氢能应用就已经产生了兴趣。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便广泛开展了氢能研究。
早在197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技术研究中心就提出了“氢经济”的概念。1976年美国斯坦福研究院开展了氢经济的可行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种因素的汇合大大增强了氢能经济的吸引力,比如城市空气污染的加重、对较低或零废气排放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减少对外国石油进口的依赖、CO2排放的增多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储存可再生能源等。
众所周知,化石能源是当前的主要能源,但化石能源诸多弊端的日益凸显,就注定了氢能成为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我们知道,汽车和飞机是燃烧石油的主要用户,也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世界各国如冰岛、德国、日本、美国及中国等诸多国家在氢能交通工具的商业化的方面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国的能源专家热切希望氢能在汽车和飞机上大量应用。
1984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第一个成功地利用金属氢化物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储氢容器,储氢容量达到175标准立方米,相当于25个有150个大气压的高压氢气罐的容量。储氢容器是由富含镧的混合稀土加入镍铝合金形成的储氢合金制造的。并于1985年将储氢合金容器成功地用在丰田汽车的四冲程发动机上,在公路上行驶了200千米。
1990年,日本武藏工业大学制造了一台用液氢作燃料的汽车发动机,取名为“武藏8型”,装在日产汽车公司的一辆“美女Z型”的车身内,可使汽车时速达125千米。这台液氢发动机的特点是点火性能好。而以前的氢气发动机点火困难,必须在燃烧室安装一个900℃~1000℃的电热加热体,耗电量大,电热体寿命也短,因此汽车启动后的连续行驶里程不长。
新的液氢发动机点火容易,火花塞的使用寿命有了一定的增加,耗电量也有所减少。灌一次液氢可来连续行驶300千米,每升液氢可使汽车行驶3千米。这辆车车身重量为1645千克,发动机的功率为73.5千瓦。这辆车于1990年7月26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八次国际氢能会议上展出,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眼球,因为它是氢燃料汽车向实用化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美国和俄罗斯在研制氢能汽车上虽然慢了一步,但并不甘心落后。它们把重点放在研制氢能飞机上,试图在氢能飞机上夺取冠军。1988年4月15日,在苏联的一个机场上空,高速飞行着一架图-155型飞机。这架飞机有些怪异,所有的供给发动机燃料的管道都不是安在机身内,而是安在了机身的表面上。原来这是由著名的阿·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一架以氢气作为燃料的飞机,液氢储存在飞机尾部。为了保证安全和防止液氢意外泄漏发生危险,供给氢的管道全部由机身内改装在机身外,并且还安装有监视氢气泄漏的特殊传感器和信号报警装置,一旦发生氢气泄漏,飞行员便会马上收到报警信号,然后可立即强行通风,吹散危险的氢气。这架飞机满载液氢燃料后,在高空试飞21分钟并安全着陆,谱写了世界飞机发动机燃料史上新的篇章。
图-155型氢能飞机的试飞成功,大大激发了参加1988年9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国际氢能会议代表们的兴趣。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一种比音速快20倍的超音速飞机,也是用液氢作燃料。当时预计它从地球的一边飞到地球的另一边仅需要3.5小时。
此外,2002年在底特律举办的国际车展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自主魔力”氢动力概念车首次亮相,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美国氢气协会分析,2007年全球年生产氢气超过5000万吨,氢燃料汽车正在加快推向商业化。但由于目前制氢成本为汽油成本的2~4倍,且氢气的大量生产需要能源和基础设施,要想成为主导燃料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氢能的大量利用将在10多年后。未来随着制氢规模的扩大,预计在2015—2020年期间,制氢成本将与汽油成本相当,这将主要取决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和使用。如果投入批量化生产,预计到2015年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成本将仅比传统汽车高20%。
总而言之,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国外氢能的发展不再单纯停留在技术领域上,已产生了“氢能经济”新经济模式的理念。如美国对氢能技术十分重视,尽管目前尚处于示范阶段,但其氢能研究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有关专家预测,美国燃料电池汽车、氢能生产及加氢基础设施的商业化有望在2015年之前实现。按照美国氢能技术路线图,到2040年美国将走进“氢能经济”时代。那时,氢能将最终取代石化能源而成为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终端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