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政务公开基层标准化工作
Ⅰ 如何推进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标准化规范化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政务公开要依法公开。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于各类事项信息,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机密,都要向社会公开。同时要完善政务公开的法制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党情、民情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建立健全各项政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当前,加强政务公开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要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粗到细的转变,将党中央、的相关部署和意见转化为具体规定,将原则性的要求转化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政务公开的相关法律;二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将已确定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方针、工作格局以及政策措施法定化、程序化;三要通过健全法规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已有的各项部署、各项要求与重大改革措施、重要制度设计等相互融合、相互协调;把纪检监察机关与有关机关的职能分工,把党和国家机关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的责任,逐步法定化。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深入强化政务公开意识
一是行政领导要树立起全新的政务公开理念。彻底实现政务公开从权力型向民众权利型的转变,这是推动政务信息公开进展的根本思想基础。要从以往的管制转变为服务,在宏观管理过程中全面贯彻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思想。二是公务员要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行政管理任务最终要靠公务员去完成。公务员要认识到政务公开与行政民主的内在联系,要切实履行自己在政务公开中应尽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每个公民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使每个公民都受到公正的对待和应有的尊重。三是广大群众要积极转变为“参与型公民”。政务公开,公众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参与者。只有公众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在公民的持续关注之下,认识不断深入、共识不断达成,政务公开已经从“要不要公开”迈向“该怎样公开”。应当以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政务公开,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持续强化制度机制建设
2014年我国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中提出,要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在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公共监管信息公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求加强信息解读工作,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比较强的政策性信息及相关重要信息,公开前,要同步考虑相应解读事宜,准备解读预案及通俗易懂的解读材料;公开时,同步配发解读材料,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解读、阐释,增进公众对工作的理解。
Ⅱ 如何做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一)、加强政务公开立法:
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政务公开的立法工作,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要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逐步把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对于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要报上级主管机关备案。公开事项如变更、撤销或终止,要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对于只涉及部分人和事的事项,要按照规定程序,向申请人公开,确实不能公开的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二)、严格政务公开制度的执行:
一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切实把政务公开作为自己的应尽之义务;
二是结合机构改革,各行政机关制定具体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的性质、职责和权限,克服执行中权责不清、相互扯皮的现象;
三是建立有关政务公开的考核机制和约束机制,将政务公开工作的优劣当作考核行政机关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做到奖惩分明。四是加强公务员文化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公务员的自律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务公开执法队伍。
(三)、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保障相对人在政务公开中的救济权利。对于政府机关违反有关政务公开法律的行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信息的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并允许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等方式取得救济。
(四)、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依法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是实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为推行政务公开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推行政务公开的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务公开的实践活动。
(五)、抓考核促提高
把政务公开纳入政风行风评议的范围,发动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年终干部考核相挂钩。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六)、抓先进促后进
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培育和挖掘政务公开工作的先进典型,对做得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切实通过先进典型带动该地区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七)、抓制度促规范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在确保本地区应公开单位公开率达100%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公开形式、公开制度、公开实效等规范化建设,促使本地区政务公开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八)、抓重点促深化
要把与群众联系密切的领域、行政执法领域和涉及“权、钱、人”的管理领域作为本地区推行政务公开的重点,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突出政务公开的重点环节,继续开展政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对当地政府及其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责任单位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手段,设置完整直观的政务办理服务指南,让群众一目了然,方便办事。
Ⅲ 为什么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的内容不同
都是9+X的模式,都是揉进当地的特色的基层政务,所以标准也不一样了,
在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政治制度下,“社会治理”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代表和领导人民掌握政权、运行治权的过程,是强调在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格局下,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人民群众各方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治国理政。“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层面。其中,“社会治理体系”是保障治国理政有效运行的各项制度所构成的制度体系,“社会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现阶段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要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现代国家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和政府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电子政务作为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对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电子政务有助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并促进治理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电子政务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电子政务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新时期,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加快了简政放权的步伐,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
2、使政府服务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政府服务很难覆盖所有领域,而电子政务利用统一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为公众提供直观简便的多领域、多元化服务。
3、推动政府服务更加专业和精准
电子政务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实现政府服务个性化定制,提高用户满意度。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化政府和公众间的互动,进一步优化服务项目。
二、促进社会治理结构转型
1、在强化党的领导的基础上有效推进治理结构转型
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是以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下的多方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制度体系。电子政务通过问政平台和网络监督增强党的执政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基础。同时,电子政务倒逼政府不断简政放权,有利于加快形成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发挥作用的新型治理结构。
2、通过网络渠道促进治理结构扁平化和高效化
网络问政加强了高层决策者和行政执行层以及民众的直接联系,简化了行政程序和层级,扩大了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3、基于业务系统的创新加强跨部门网络化联动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跨部门联动平台的建立成为可能,进而可真正建立围绕活动连续运作的工作体制。比较典型的是全国普遍建立的行政审批大厅和部分网络审批平台,以及可提供多部门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和远程、网络审批。
三、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升级
1、互联网的开放公开特性不断强化公众参与
电子政务为社会其他主体参与治理提供了新型渠道,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更快捷高效地参与治理,社会治理的多元参与特征会不断加强。
2、基础数据库建设使社会治理更加客观有效
电子政务的推广使政府能够获取原先难得到的各类公众信息,政府核心业务数据库和基础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政府和公众的决策行为将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而得到优化,社会治理将更加客观有效。
3、电子政务平台使社会治理流程更加透明科学
电子政务将传统的人格化管理转变为系统程序化管理,让政府工作受到同事、公众和媒体多角度的监督,杜绝可能的“暗箱”操作和其他腐败行为。
四、推动社会治理环境优化
1、通过多元化平台不断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电子政务倒逼相关体制机制不断革新,加快了相关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变革。如政务一站式服务带动了全国政务系统公共服务大厅的建设和推广,通过建立网络举报和监督平台、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来推进反腐倡廉和医疗体制改革等。
2、利用互联网监督转变行政工作作风
电子政务有利于推动绩效管理,有效地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估和奖惩。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管理环节的业务协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增强政府公信力
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网上听证等新的网络问政平台丰富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渠道,使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得以充分体现,有利于赢得公众信任,见下表:
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解决方案
Ⅳ 如何让规范化的基层政务公开成为制度性安排
2018年8月29日报道,基层政务公开普遍不规范、不标准,老百姓的看法是,“公开的信息公众不需要,需要的信息不公开”,时至今日,一直饱受基层群众诟病的“办事难”“办事慢”,与缺乏贴近公众需求的政务公开方式不无关系。鉴于此,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在四川等15个省(区、市)的100个县(市、区)推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试点领域基本涵盖与公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城乡规划、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救助等25项,力求打通政务公开的“最后一公里”。
万源市重点围绕公开方式用心聚力。作为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万源在充分统筹考虑不同受众群体时,改良老载体,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构建“网络+实体+活动”公开模式,对32项农村基层干部“微权力”、农村“三资”、扶贫和惠农政策等54项内容全程在网上公开,让群众办事更便捷。目前,全市52个乡镇、411个村(社区)信息都“搬”上了网,真正实现了“晒权”立体化。
保障性住房是低收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的直观体现,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攀枝花市西区以试点为契机,从房源信息确认之初,就做到“公开无漏项”,年度建设计划、房源面积户型等关键信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公开,分配摇号办法从制定到实施,群众全程参与并监督。目前,纳入区政府统一管理的公共租赁房有3199套,经济适用房及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有15539套,入住4.8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8.5%,基本做到了群众“零投诉”。
把政务公开的标准体系化,倒逼权力直观透明运行是合江县的一个创新。他们引入ISO9001-2015质量认证管理体系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梳理出质量管理、岗位风险防控、程序文件、操作指南、交易流程等手册,进行“清单制”管理,使公共资源流程更趋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成都市新都区尽管不是这次国家试点单位,但早在2015年,新都区就已开始市民服务标准化试点探索,形成了1300余项“新都市民服务标准体系”,并构建了区、镇、村三级的市民服务标准体系,将政务服务的每一个窗口、每一个事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限节点都进行了标准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