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什么时间可以开采
A.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
由于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稳定,因此开采可燃冰的方法设想有:①热解法。②降压法。③二氧化碳置换法。(技术仍不完善,由此泄露的甲烷可造成比二氧化碳严重十倍的温室效应)
传统开采
(1) 热激发开采法热激发开采法是直接对天然气水合物层进行加热,使天然气水合物层的温度超过其平衡温度,从而促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为水与天然气的开采方法。这种方法经历了直接向天然气水合物层中注入热流体加热、火驱法加热、井下电磁加热以及微波加热等发展历程。热激发开采法可实现循环注热,且作用方式较快。加热方式的不断改进,促进了热激发开采法的发展。但这种方法至今尚未很好地解决热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而且只能进行局部加热,因此该方法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减压开采法 减压开采法是一种通过降低压力促使天然
气水合物分解的开采方法。减压途径主要有两种: ①采用低密度泥浆钻井达到减压目的;②当天然气水合物层下方存在游离气或其他流体时,通过泵出天然气水合物层下方的游离气或其他流体来降低天然气水合物层的压力。减压开采法不需要连续激发,成本较低,适合大面积开采,尤其适用于存在下伏游离气层的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开采,是天然气水合物传统开采方法中最有前景的一种技术。但它对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性质有特殊的要求,只有当天然气水合物藏位于温压平衡边界附近时,减压开采法才具有经济可行性。
(3) 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通过向天然气水合物层中注入某些化学试剂,如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破坏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相平衡条件,促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这种方法虽然可降低初期能量输入,但缺陷却很明显,它所需的化学试剂费用昂贵,对天然气水合物层的作用缓慢,而且还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所以,对这种方法投入的研究相对较少。
新型开采
(1)CO2置换开采法。这种方法首先由日本研究者提出,方法依据的仍然是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压力条件。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保持稳定需要的压力比CO2水合物更高。因此在某一特定的压力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会分解,而CO2水合物则易于形成并保持稳定。如果此时向天然气水合物藏内注入CO2气体,CO2气体就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出的水生成CO2水合物。这种作用释放出的热量可使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
(2)固体开采法。固体开采法最初是直接采集海底固态天然气水合物,将天然气水合物拖至浅水区进行控制性分解。这种方法进而演化为混合开采法或称矿泥浆开采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促使天然气水合物在原地分解为气液混合相,采集混有气、液、固体水合物的混合泥浆,然后将这种混合泥浆导入海面作业船或生产平台进行处理,促使天然气水合物彻底分解,从而获取天然气。
B. 可燃冰难开采吗
可燃冰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涉及到很多技术领域
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热解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方案二是降压法。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方案三是“置换法”。研究证实,将CO2液化(实现起来很容易),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不一定非要到海底),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于是就会沉入海底。如果将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因CO2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
C. 可燃冰的开采和储存
可燃抄冰开采方案主要有袭三种。
第一是热解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方案二是降压法。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方案三是”置换法“。研究证实,将CO2液化(实现起来很容易),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不一定非要到海底),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于是就会沉入海底。如果将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因CO2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
保存的基本条件:首先温度不能太高,0-10℃为宜,最高限是20℃左右,再高就分解了。第二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
D. 可燃冰是开采出来是固体还是气体
可燃冰是开采出来是固体。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回压低温答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笼形的结晶化合物,一般形成条件要求:低温、高压、气源充足。因为外观像冰且遇火即燃,俗称“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甲烷含量高,燃烧污染远小于煤、石油和天然气。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开采可燃冰时,只需将固体的“天然气水合物”升温降压就可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可燃冰仅由甲烷和水构成,无需净化提炼或其他加工步骤,所以利用时产生的污染比石油以及煤等传统能源小很多,清洁高效,可燃冰燃烧后不产出任何残渣和废弃,被科学家誉为“属于未来的能源”。据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E. 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什么时候投入使用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综合报道,18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试采成功”的消息引燃网络,我国可燃冰开采成功具有何种里程碑的意义?可燃冰到底是什么、长啥样?它有哪些用?能代替石油吗?我们多久以后可用上可燃冰?中新网记者为你一一科普。
可燃冰是啥?
5月18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会问“可燃冰到底是什么”?
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大多分布于陆地冻土区或距海面900到1200米的深海沉积物中,是由石油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合形成一种固态结晶物质,多呈白色或浅灰色,外观像冰且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可燃冰、气冰、固体瓦斯。
来自初中化学课本介绍显示,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能量高,燃烧值大。
可燃冰有啥用?
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综合的2倍,在全球被科学家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未来,可燃冰成功商用后,我们目前日常家里灶台、热水器都将可用可燃冰替代天然气。甚至可燃冰还可替代目前的汽油、柴油、天然气为汽车提供动力能源。但加满同样体积的油箱后,可燃冰汽车可跑得更远,燃烧后排放的污染也小得多,可减少对大气污染。
据央视报道,若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能跑5万公里。
F. 我国可燃冰已经开采成功了,可燃冰汽车什么时候能上市
可燃冰已经开采成功了,可燃冰汽车明年能上市
G. 开采的可燃冰到底什么时候能用在汽车上
据了解,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计值是当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中国可燃冰资源储量为800多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如此惊人的能量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不过有专家也出来泼冷水了“想要可燃冰成功运用到汽车上,至少再等30年,所以大家该干嘛干嘛吧”!
所以在2030年之前,或者说在可燃冰确认能够运用在商业上之前,汽车厂家是肯定不会花费任何精力在这样一个完全还没底的项目上。如果等到2030年确认以后,汽车厂家再生产可燃冰汽车到正式投入到运用,恐怕又是十几年的时间。综合以上因素,要想可燃冰运用到汽车上,30年后再说吧,所以大家该买什么买什么,别想些没用。
H. 要开采可燃冰合理的建议<关于自然>
战略性与危险性共同打造的“双刃剑”
迄今,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
1960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了第一个可燃冰气藏,并于1969年投入开发,采气14年,总采气50.17亿立方米。
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计划到2015年进行商业性试开采。
日本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钻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块矿集区,并成功取得可燃冰样本。它的目标是在2010年进行商业性试开采。
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
由此可见,可燃冰在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可燃冰”是深藏于海底的含甲烷的冰。它是由于处于深海之高压低温条件下,水分子通过氢键紧密缔合成三维网状体,能将海底沉积的古生物遗体所分解的甲烷等气体分子纳入网体中形成水合甲烷。这些水合甲烷就象一个个淡灰色的冰球,故称可燃冰。这些冰球一旦从海底升到海面就会砰然而逝。
可燃冰是一种潜在的能源,储量很大。据国际地质勘探组织估算,地球深海中水合甲烷的蕴藏量足以超过2.84×10^21 m^3,是常规气体能源储存量的1000倍。且在这些可燃冰层下面还可能蕴藏着1.135×10^20 m^3的气体。有专家认为,水合甲烷一旦得到开采,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史延长几个世纪。
为开发这种新能源,国际上成立了由19个国家参与的地层深处海洋地质取样研究联合机构,有50个科技人员驾驶着一艘装备有先进实验设施的轮船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进行海底可燃冰勘探。这艘可燃冰勘探专用轮船的7层船舱都装备着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艘能从深海下岩石中取样的轮船,船上装备有能用于研究沉积层学、古人种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实验设备。这艘专用轮船由得克萨斯州A•M大学主管,英、德、法、日、澳、美科学基金会及欧洲联合科学基金会为其提供经济援助。
海底可燃冰的存在很可能使海床不稳定,常会导致大规模的海底泥流,对海底管道和通讯电缆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更严重的是,如果地震中海底地层断裂,游离的气体和水合甲烷分解产生的气体就会喷出海面,或在海水表层及水面上形成许多高度集中的易燃气泡,这不仅会对过往行船有危险,也会给低空飞行的飞机带来厄运。有学者认为,近几个世纪,在位于佛罗里达、百慕大群岛和波多黎各之间的百慕大三角区海域发生过的许多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即所谓百慕大之谜就可能与此有关。
由于可燃冰是在深海处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氢键是一种弱作用,冰状的水合甲烷一出水面就会自动融化分解成气体,故我们没有必要在分解水合甲烷上费神,只要用专用设备将这些气体收集起来就可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可燃冰作为一种新能源虽具有开发应用前景,但甲烷是一种高效的温室效应气体,可燃冰的开采如果方法不当,释放出的甲烷扩散到大气中,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上永久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而使地球变暧。安全合理地开发可燃冰,必须同时考虑环境保护。
I. 中国已成可燃冰开采成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据报道,国土资源部6月2日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回水合物试答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此外叶只会还表示虽然开采难度大,但超过90%的“可燃冰”资源都是这种类型,实现对这种类型的“可燃冰”的试开采并稳定产气,对未来“可燃冰”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可燃冰”资源的勘探上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