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采可燃冰化了多少钱
1. 中国可燃冰还能用多久
中国可燃冰可用160年!
去年,可燃冰成我国第173个矿种。记者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版了解到,中国可权燃冰开采生态安全,技术全球领先。去年中国成功举行可燃冰开采试验,在60天内开采超过30万 ,日产5000 ,创造了世界之最。目前探明,我国可燃冰有800亿吨油当量,以我国每年消费5亿吨油计算,我国已探明可燃冰可供国人用160年。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介绍,为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2018年度省级财政增加了3亿元海洋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提高我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着力推动五大海洋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海洋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 中国开采出可燃冰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成功开采出可燃冰,或许引发世界能源革命。
中国在开采可燃内冰领域已领先世容界,率先完成深海可燃冰的开采技术攻关,或许引发自美国页岩气以来的又一次世界能源革命。
据悉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此外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事实上,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由于能量密度大,如果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由于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的化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煤、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产生大量污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是真正的绿色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者。
3.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吗
5月,可燃冰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引发外媒热议。报道纷纷指出,此次“巨大进步”第一次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漫长征程中的一步”
“中国的确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中国此次成功只是漫长征程中的一步。”BBC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让可燃冰的开采之路终于看到了光明,“但是,或许最早也要到2025年我们才有可能见到其真正的商业开发可能。”
要将实现可燃冰开采产业化,前方还有“巨大的障碍”。“专家担心甲烷的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而且,虽然天然气比煤炭更清洁,但是依然会排放二氧化碳。”CNN报道指出,“成本过高、潜在的环境污染以及技术障碍使得,在接下来的30年里,可燃冰能够商业化的可能性极低。”
正如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报道指出的,这一新型资源至今未实现商业性开发,开采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层面。在受到扰动时,该物质反应极其敏感。如果水分子形成的晶格结构被破坏,其中包含的甲烷极易逸出。这种反应机制隐藏着风险。例如地质学家就将8000年前的一场毁灭性崩塌归因于天然气水合物。当时,挪威海岸外出现了高达6米的海浪。研究人员推测,甲烷气体在海底的爆炸性释放引发了这场史前自然灾难。最近,材料科学家在专业期刊《自然·通讯》上撰文称,对可燃冰进行人为扰动也可能释放出相似威力。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本原本希望在2023年至2027年间开始可燃冰商业化项目,但现在看来还需要时间研发相应技术。日本资源能源厅石油天然气课长定光裕树表示,由于日本开采试验没有达到目标,可能不得不调整商业化的时间。
不过,无论如何,正如BBC报道指出的,可燃冰有望成为具有革命意义的能源,对于满足世界未来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可燃冰或许是地球上最后一种碳基燃料,各国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使其开采变得既安全又有利可图。
4. 中国可燃冰储量有多少
中国从年起成为石油纯进口国。预计到2010年,石油净进口量将增至约1亿吨/年,2020年将增至2亿吨/年左右。不过,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已不多了。有人悲观地估计,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40年,全球的石油资源就将消耗殆尽,而届时人类所能开发的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还有没有其他丰富而廉价的替代能源呢?
有!其中一种就是可燃冰。它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埋藏在海洋底部的表层中,外表像白色的冰霜,其实就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1m3的可燃冰可分解为约164m3的甲烷气体和0.8m3的水。甲烷气体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比燃烧煤、石油或天然气都清洁得多。
自然界中可燃冰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大量古代植物死亡后埋藏于海底地层深处,在缺氧环境中,厌氧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此后海洋地质发生变化,海底天然气涌上表层,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结合成可燃冰。
1960年,前苏联在北极海域发现了第一个可燃冰矿床。此后,在世界其他海洋中也陆续发现可燃冰矿床,主要分布在大陆坡、海底山脉、岛屿、海沟、内陆海及边缘海深水盆地的表层沉积物或沉积岩中,在海底延伸数千千米。
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据国际地质勘探组织估算,全世界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km2,占海底总面积的10%,可燃冰的储量超过2.84*10^21m3,是普通天然气能源储存量的1000倍,一旦得到开采,足够人类使用上千年。
2007年6月,中国科学家在南海北部海面下200m处,首次发现了面积约430km2的可燃冰矿藏。据初步勘测,南海北部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约合100亿吨石油当量。在西沙海域也已初步发现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km2,其资源量估算达4.1万亿m3,仅这里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储量一半左右的当量。此外,在面积达25万km2的东海盆地也已发现了可燃冰的可能分布区域。
开发可燃冰资源对中国的后续能源供应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中投入巨资对这项新能源的资源量进行勘测,并在2015年前后进行可燃冰试开采。
也许到2020年,中国就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了。
5. 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开采可燃冰
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热解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方案二是降压法。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方案三是“置换法”。研究证实,将CO2液化(实现起来很容易),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不一定非要到海底),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于是就会沉入海底。如果将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因CO2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
据统计,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相当于170立方米的天然气,能源密度是普通天然气的2-5倍。但是,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难题. 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因此开采难度大。它是甲烷与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并存在的,若环境发生变化,可燃冰就会迅速分解、挥发,易造成井喷,还可能引发海底滑坡,甚至海啸。另外,它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因为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比二氧化碳更严重。同时,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立方米,折合成天然气要1美元/立方米,而目前国内天然气造价仅在1元/立方米,这是勘测、开采可燃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繁复的可燃冰开采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将引发严重的环境灾难,成为环保敌人—— 首先,收集海水中的气体是十分困难的,海底可燃冰属大面积分布,其分解出来的甲烷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更重要的是,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若处理不当发生意外,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由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 此外,海底开采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而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大规模海啸,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已有证据显示,过去这类气体的大规模自然释放,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地球气候急剧变化。8000年前在北欧造成浩劫的大海啸,也极有可能是由于这种气体大量释放所致。
可燃冰的开采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所以目前仍在发展阶段,估计需要10至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商业开采。其实,中国、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挪威和日本已开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计划,其中日本建成7口探井,期望在2010年投入商业开采,美国近年也急起直追,希望在2015年在海床或永久冻土带进行商业开采。
可见,“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希望,同样也有新的困难,只有合理的、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会真正的为人类造福。
6. 中国已成可燃冰开采成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据报道,国土资源部6月2日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回水合物试答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此外叶只会还表示虽然开采难度大,但超过90%的“可燃冰”资源都是这种类型,实现对这种类型的“可燃冰”的试开采并稳定产气,对未来“可燃冰”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可燃冰”资源的勘探上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7. 中国试采可燃冰是怎么回事
5月,可燃冰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引发外媒热议。报道纷纷指出,此次“巨大进步”第一次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漫长征程中的一步”
“中国的确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中国此次成功只是漫长征程中的一步。”BBC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让可燃冰的开采之路终于看到了光明,“但是,或许最早也要到2025年我们才有可能见到其真正的商业开发可能。”
要将实现可燃冰开采产业化,前方还有“巨大的障碍”。“专家担心甲烷的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而且,虽然天然气比煤炭更清洁,但是依然会排放二氧化碳。”CNN报道指出,“成本过高、潜在的环境污染以及技术障碍使得,在接下来的30年里,可燃冰能够商业化的可能性极低。”
正如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报道指出的,这一新型资源至今未实现商业性开发,开采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层面。在受到扰动时,该物质反应极其敏感。如果水分子形成的晶格结构被破坏,其中包含的甲烷极易逸出。这种反应机制隐藏着风险。例如地质学家就将8000年前的一场毁灭性崩塌归因于天然气水合物。当时,挪威海岸外出现了高达6米的海浪。研究人员推测,甲烷气体在海底的爆炸性释放引发了这场史前自然灾难。最近,材料科学家在专业期刊《自然·通讯》上撰文称,对可燃冰进行人为扰动也可能释放出相似威力。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本原本希望在2023年至2027年间开始可燃冰商业化项目,但现在看来还需要时间研发相应技术。日本资源能源厅石油天然气课长定光裕树表示,由于日本开采试验没有达到目标,可能不得不调整商业化的时间。
不过,无论如何,正如BBC报道指出的,可燃冰有望成为具有革命意义的能源,对于满足世界未来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可燃冰或许是地球上最后一种碳基燃料,各国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使其开采变得既安全又有利可图。
8. 中国可燃冰还能用多久呢
中国可燃冰可用160年!
去年,可燃冰成我国第173个矿种。记者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版了解到,中国权可燃冰开采生态安全,技术全球领先。去年中国成功举行可燃冰开采试验,在60天内开采超过30万 ,日产5000 ,创造了世界之最。目前探明,我国可燃冰有800亿吨油当量,以我国每年消费5亿吨油计算,我国已探明可燃冰可供国人用160年。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介绍,为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2018年度省级财政增加了3亿元海洋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提高我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着力推动五大海洋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海洋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9. 中国的可燃冰有经济开采价值吗
中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尚未成熟。可燃冰开采在世界上仍是一个难题。
1,因为它的不稳专定性
2,无法集中开采
可是属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前不能开采的不代表将来不能开采,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毕竟像苏联俄罗斯出口石油的成本需要投入的成本和中东沙特这些产油国家根本就是天差地别,可燃冰有没有经济开采价值主要还是看市场需求,还有就是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高低,石油价格在高位,那么能源替代的技术也就会飞速发展。
10. 中国开采可燃冰,天燃气会降价吗
还早呢!再说,开采可燃冰的成本要比天然气高多了,降价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