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开采区怎么算储量
不是,保有储量是指的采矿权范围内的可以开采的储量,探矿权范围内的储量还需要申请采矿权,不是保有储量,换句话说,本身与采矿权范围内的储量无关!
Ⅱ 采区储量分布
韩王矿现有可采储量81.8万t,均处在25采区,其中上部5个中底层工作面24.5万t不受水的威胁,下部25051(里段)、25071、25091、25111、25131工作面合计可采储量57.3万t均受到突水的威胁,其中顶分层储量20万t(表4-1)。
按81.8万t可采储量计算,配合其他地区开采,可保证矿井21万t年产量,服务年限5年以上。
表4-1 储量分布表(单位:万t)
Ⅲ 重点开采区
重点开采区是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创新点之一,在《全国规划》中,重点开采区的科学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1 定义
重点开采区是指在矿产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过程的调控管理,在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特点、勘查程度、开发利用现状、矿山环境保护等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划定的进行重点规划和统筹安排的区域。
3.1.2 功能定位
重点开采区的作用:促进重点矿产和大中型矿产地的规模开采、集约利用和有序开发,建成一批大中型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形成保障矿产资源稳定供给的区域,提高重点矿产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将以下区域划定为重点开采区:
1)大中型矿产地、重点矿区、重要矿产集中分布的区域。
2)国家规划矿区及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等。
3.1.3 划分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突出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以大中型矿产地、重点矿区、重要矿产集中分布的区域为主。根据能源和非能源重点矿产的特点分别划分。
2)坚持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的原则。综合考虑矿产资源特点、勘查程度、资源潜力、开发利用现状,兼顾经济、环境等因素,科学划分。
3)坚持结合矿政、贴近管理的原则。与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提高可操作性,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准入、资源整合等矿政管理提供依据。
3.1.4 划分标准
1)必须是重要矿种。矿种选择下面详细论证。
2)地质工作程度达到详查、勘查程度。具备资源储量基础,矿区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且储量可靠。
3)已开发或待开发的矿产地(区)。主要以新建和扩建矿山为主。
4)对全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矿产地(区)。
5)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大于(含)10年。考虑危机矿山资源危机程度。
6)区内已设置的矿业权权属明晰。
7)空间范围。金属矿产几十至几百平方千米,低风险的矿产重点开采区的范围可适当大一些,如沉积型铁矿、盐湖矿产钾盐等。
3.1.5 重点开采区重要矿种的选择
主要考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全国规划》确定34个矿种作为划分重点开采区的矿种。
1)能源矿产(共7个):石油、天然气、煤炭(焦煤)、煤层气、铀矿、油页岩、油砂。
2)金属矿产(共18个):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锑、钼、钴、金、稀土、钒、钛、锂。
3)非金属矿产(共8个):钾盐、磷、硫、硼、萤石、重晶石、石墨、菱镁矿。
此外,根据《关于加强海砂开采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0号)的有关要求,为加强对海砂(砾)开采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将海砂(砾)也作为重点矿种。
3.1.6 分区方案
通过建立《全国规划》布局数据库系统,利用ARCGIS9.1系统将各省(区、市)上报拟纳入《全国规划》的重点开采区对接材料、《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划定的123个重点调查评价区和161个重点勘查区、1010座危机矿山、16000余个大中型矿产地等有关材料入库,通过空间分析、综合考虑重要含油气盆地和大中型矿产地的储量规模、资源潜力、矿业权设置等开发利用情况,按能源和非能源矿产划定重点开采区。
3.1.6.1 能源矿产
全国共划定166个能源矿产重点开采区。其中,石油60个,天然气21个、煤炭49个、煤层气16个、油页岩12个、油砂8个。
油气。油气重点开采区以产量及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等参数确定。将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00万吨(含)以上、年产量100万吨(含)以上、且稳产5~10年以上的油田划定为石油重点开采区。将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00亿立方米(含)以上、产量20亿立方米(含)以上、且稳产10~20年以上的气田划定为天然气重点开采区。共划定60个石油重点开采(表3.1),21个天然气重点开采区(表3.2)。石油重点开采区的面积十几到数百平方千米,最大的960平方千米。重点开采区的空间尺度,由于受油气盆地及开发利用、构造等的影响,在空间尺度上变化大,但大多数集中分布在10~200平方千米的空间范围内,即在具体划定过程中,应按此要求把握重点开采区的空间尺度及范围。
表3.1 全国石油重点开采区(60个)
续表
续表
表3.2 全国天然气重点开采区(21个)
续表
煤炭。为达到煤炭资源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规模开采,调控矿业权的目的,2006年,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设立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主要是煤炭资源量大、资源条件好、对于我国煤炭开发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型煤田和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煤炭资源大省。规划矿区将获政府鼓励政策,并实行更严格开采准入。截至2007年底,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完成了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内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监督管理。各省(区、市)根据各地实际,按照资源禀赋、开发利用状况及市场情况划定本省的省级煤炭重点开采区。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管理政策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如2004年9月27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规划矿区内矿权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6号)等。在《全国规划》将4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作为煤炭的重点开采区(表3.3,图3.1)。依法定程序,合理设置并统一规划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实行特殊的保护措施和有计划的开采,实现规模开发和有效保护。禁止不符合规划要求和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开采矿产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和保护。
表3.3 我国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一览表(45个)
续表
图3.1 全国4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示意图
煤层气。将高瓦斯含煤区划定为煤层气的重点开采区,通过先开采煤层气,可有效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含量,从而降低瓦斯事故的发生频率。根据煤层气的分布现状,划定山西、安徽、重庆、陕西、黑龙江、云南等省(市)的16个地区为煤层气重点开采区(表3.4)。
油页岩、油砂。根据资源储量、禀赋、资源潜力、开发利用前景,考虑到其对油气资源的替代等因素,划分了12个油页岩重点开采区,8个油砂重点开采区(表3.4)。
表3.4 全国煤层气、油页岩和油砂重点开采区(36个)
3.1.6.2 非能源重要矿产
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的划分本着统筹勘查与开采的原则,突出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以12个金属矿产和6个非金属矿产为重要矿种,在16个重点成矿区带,以及其他相对独立的大中型矿产地及其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在对全国已开发利用的大中型矿产地(区)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分矿种划定了近190个全国重点开采区。然后参照各省(区、市)上报的133个重点开采区,通过综合分析、系统评价、上下联动、协调沟通,最终确定全国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共179个(表3.5,图3.2)。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划分思路见图3.3。
共统计了174个重点开采的面积,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平均830平方千米。按行政区统计分析,除北京、天津、上海外均分布有重点开采区,数量最多的是内蒙古和云南各15个,江西为12个,新疆为10个,大多数省(区、市)的重点开采区为4~6个(图3.4)。
表3.5 全国非能源重要矿产国家级重点开采区(179个)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3.1.7 重点开采区管理政策
针对重点开采区的划分目的及其功能定位,拟定重点开采区的管理措施如下:
1)重点规划和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其一,根据需要,编制重点开采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国家级重点开采区开发利用规划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省级重点开采区开发利用规划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其二,严格控制区内采矿权的数量。对于尚未开展大规模开采活动的重点开采区,必须依据开采规划区块设置采矿权。已经存在大规模开采活动的,要通过整合优化布局和矿山企业结构。
2)严格管理,促进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从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和矿山环境保护等方面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准入条件,规范矿产资源开采活动。
3)实行特殊及优惠政策,如优先安排国家级项目、在用地和矿业权审批上给予支持等,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促进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矿山基地建设。
4)在区域空间上,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要协调一致,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保持一致。根据矿产资源开采规模与矿区储量相适应原则划分开采规划区块,指导采矿权的合理设置,提高采矿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矿山企业总数,限定进入国家级重点开采区的矿山企业必须是大中型采选加工一体化的联合企业。区内已设置的采矿权,可根据矿业权设置方案等进行资源整合,优化矿山布局和矿山企业结构,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国家级重点开采区内的矿山企业支持力度;使之在采、选、冶、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本地矿山企业的表率,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建立重点开采区矿权设置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不予设置采矿权。按规划要求对区内现有采矿权进行评估,限期达标,不能达标的采矿权到期不再延续。
图3.2 全国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规划示意图
图3.3 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划分思路
图3.4 全国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在各省(区、市)的分布图
5)煤炭重点开采区内要加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开采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设置煤炭探矿权,应对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勘查实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煤炭探矿权人在依法取得煤炭勘查许可证后,应对勘查区块范围内的煤炭和煤层气进行综合勘查。在规划确定的煤层气重点开采区内要按照“先采气,后采煤”的原则进行矿产资源开发。
此外,鉴于重点开采区的矿类(种)不同,应根据各矿种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分区政策,以体现特色,深化分区研究。
3.1.8 重点开采区小结
通过促进重点开采区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形成一批大中型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将矿产资源比较集中和开发利用条件好的地区划定为重点开采区,重点规划和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促进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矿山基地建设,形成为保障矿产资源稳定供给和创新资源开发模式的重要区域,提高重点矿产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2006年全国60个石油重点开采区内原油产量占63.48%,21个天然气重点开采区的产量占同期全国的56.03%。预计分别到2010年和2015年,全国油气重点开采区内的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一半以上,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内总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一半。重点开采区内严格控制矿山规模,严格按照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对已经存在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依法进行整合,优化布局和矿山企业结构,引导资源向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业企业集中。对尚未开展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重点开采区,严格控制区内新建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促进形成集约、高效、协调的矿山开发格局。
Ⅳ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分为计算采收率和直接计算可采储量两种类型。
1. 通过用类比法确定气藏采收率来确定可采储量
对尚未投入开发的气藏和采出程度很低的气藏,根据气藏储层物性、边底水活跃程度等资料与开采枯竭气藏进行类比确定采收率,再乘以计算的地质储量即可计算出气藏的可采储量。表7-4所列推荐值可供参照选取。
表7-4 气藏类型与采收率的关系 (据 《天然气储量规范》修订稿,1994)
2. 根据废弃条件计算可采储量
气藏的废弃条件包括经济极限产量即废弃产量和废弃压力两个参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当生产天然气的经营成本大于销售净收入时,气藏即无工业开采的价值,此时的产量即为经济极限产量。当气藏产量递减等于经济极限产量时的压力即是废弃压力。根据废弃压力即可以用相应公式计算可采储量。
在自喷开采时,气藏产量在经济极限产量以上时,以井口流动压力等于输气压力为条件,计算废弃地层压力。
在增压开采时,气藏产量在经济极限产量以上时,以井口流动压力等于增压机吸入口压力为条件,计算废弃压力。
表7-5是根据气藏类型,用经验数值确定的废弃压力。用容积法、压降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计算得到的气藏地质储量乘以 [1-(pa/Za)/(pi/Zi)] 即得到相应气藏的可采储量。
表7-5 气藏废气压力选值区间 (据 《天然气储量规范 (修订稿)》,1994)
Ⅳ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 碰见不到勘探线的采空区怎么计算动用
使用CASS的“工程应用”菜单下“断面法土方”下的“二断面线间土方”计算是计算两工期之间或土石方分界土方的工程量。 第一步:生成里程文件 分别用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或是土质层石质层)的高程文件分别生成里程文件一和里程文件二。 第二步:生...
Ⅵ 各国矿场储量是怎么计算的
矿产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
(1)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工业指标: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主要有下列个项:
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得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计算公式为:K=M×C。(K-最低米百分比(m%);M-矿体可采厚度(m);C-矿石工业品位(%))。
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有害杂质的平均允许含量:有害杂质的平均允许含量是指矿段或矿体内对产品质量和加工生产过程有不良影响的成分的最大允许平均含量,是衡量矿石质量和利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直接用来冶炼或加工利用的富矿及一些非金属矿(如耐火材料、熔剂原料等)更是一项重要的要求。
伴生有益组分:伴生有益组分是指与主要组分相伴生的、在加工或开采过程中可以回收或对产品质量有益的组分。当前,综合利用已是日程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伴生有益组分的价值越来越大。由于综合利用矿体内部或邻近的伴生元素,往往使不少矿床“一矿变多矿”、“死矿变活矿”。
Ⅶ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
(一)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主要有下列个项:
(1)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2)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的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3)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4)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计算公式为:K=M×C。(K为最低米百分比,m%;M为矿体可采厚度,m;C为矿石工业品位,%)。
(5)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6)有害杂质的平均允许含量。有害杂质的平均允许含量是指矿段或矿体内对产品质量和加工生产过程有不良影响的成分的最大允许平均含量,是衡量矿石质量和利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直接用来冶炼或加工利用的富矿及一些非金属矿(如耐火材料、熔剂原料等)更是一项重要的要求。
(7)伴生有益组分。伴生有益组分是指与主要组分相伴生的、在加工或开采过程中可以回收或对产品质量有益的组分。当前,综合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伴生有益组分的价值越来越大。由于综合利用矿体内部或邻近的伴生元素,往往使不少矿床“一矿变多矿”、“死矿变活矿”。
2工业指标的确定方法
(1)类比法:把未确定工业指标的矿床与已确定工业指标的矿床进行对比。假如两个矿床在地质和采、选、冶等方面的条件相似,则认为它们的工业指标也可类比,就可采用类似矿床的已定指标。类比法可作为评价矿床的初步指标,常用于一些勘查程度要求较低的小型矿床。
(2)分析法:根据矿床特点,尤其是矿石品位及可选性特点,与类似矿床比较研究,提出机组不同的指标方案,主要是比较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按这些指标选择矿床的某部分进行试算储量。将结果提交设计部门,选定其中一个方案作为正式指标,以供计算储量。
(3)价格法:确定工业品位是一个重矿产的金属或精矿的价格为准,是一个矿产从该种矿石中取得产品(金属或精矿)的成本不超过此价格而确定金属品位指标。此法的缺点是指考虑了经济因素,没有考虑国家需要和矿床特点等方面的因素。此法计算方便。
(二)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
1.计算矿体的面积
面积的测定通常是在所绘出的矿体的各种综合图件上进行的,丽日剖面图、水平投影图、垂直纵投影图、中段地质图等。所测出的面积都是几何平面面积。常用的面积测定法有求积仪法、方格纸法、几何计算法、曲线仪法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在可在计算机上直接求的矿体面积。
2.计算矿体的平均厚度
现有的储量计算方法,多数都要求计算矿体的平均厚度。平均厚度的计算,传统的方法都是用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这两种计算方法。
(1)算术平均法:是以所有测点的厚度之和除以测点数目得出。
(2)加权平均法:是将各测点的厚度与该测点影响的范围相乘的积的总和,除以各厚度影响范围之和。
3.计算矿体的体积
计算矿体体积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立体几何中各种体积公式计算,例如矿体的某一部分像一个截头的锥体,则用截锥体公式计算其体积;第二种是利用矿体的面积(或投影面积)×矿体的平均厚度(或投影面发现方向的平均厚度)而得出矿体的体积。
4.计算矿体矿石平均体重
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由于矿石体重一般变化较小,因而体重样品的采取数量也较少。因此如果所计算的块断储量级别不是很高,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体重,是能够保证要求的储量精度的。
5.计算矿体的矿石量
通常是用矿体的体积乘以矿石的平均体重而得。
6.计算矿体矿石的平均品位
矿体(矿石)的平均品位,是衡量矿石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平均厚度的计算,通常也是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这两种办法来计算的。通常是先计算单个工程内矿体的平均品位,然后再计算由单个工程组成的块断的平均品位,最后在此基础上计算矿体的平均品位。对于断面法计算储量来说,当计算单个工程平均品位后,还要计算由几个工程组成的剖面的平均品位,再计算二断面间块断的平均品位。
如果储量计算方法是按块断计算的,则平均品位也要按块断分别计算(包括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同时也需要计算整个矿体的平均品位。
7.计算矿体内有用组分(元素)的储量
通常是用矿石的储量乘以矿石中的平均品位(有用组分的平均含量)而得。
Ⅷ 常用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一)断面法
将矿体用若干个剖面截成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每个块段的储量,然后将各块段的储量和起来即得到矿体的储量。这种用断面划分块段求储量的方法叫断面法。如果是用一系列垂直剖面划分块段而计算储量者,叫做垂直断面法;用以犀利水平断面划分块段计算储量者,叫做水平断面法。在垂直断面法中,如果断面与断面之间平行,称为平行断面法(图4-9-2、图4-9-3);若不平行,则为不平行断面法(图4-9-4)。
图4-9-2 梯形块段平行断面示意图(相邻两剖面间作为一个块段)
图4-9-3 截锥体平行断面示意图
图4-9-4 不平行断面示意图
平行断面法的优点在于断面图保持了矿体断面的真实形状,直观反映了地质构造特征。储量计算时,可根据出量级别、矿石类型、工业品级等的要求任意划分块段,因此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任意形状的矿床都可用断面法。其优点较多,因此称为目前最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
(二)算术平均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将整个矿体的各种参数都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其平均值,从而计算矿体的储量。他一般是利用水平投影图或垂直纵投影图来进行的,有时也在平行矿体倾斜面的投影图上进行。
算术平均法是所有储量计算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也无须做复杂的图件。因此,在矿点检查、矿区评价阶段常用这种方法计算。当探矿工程数量较少,分布又不均匀,矿体各项指标值变化较大时,此法仅能得出粗略的计算结果。此法没有按矿石类型、工业品级、储量级别等划分块段分别计算,因此在勘探阶段很少用这种方法。
(三)地质块断法
在计算方法上,地质块断法和算术平均法基本一样,所不同者仅在于它不是将整个矿体一起计算,而是按需要将矿体划分成若干块断(图4-9-5),每个块断都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块断的储量。有时根据指标值的变化特点,也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所有块断储量之和即为全矿体的储量。
图4-9-5 由平行断面控制的地质块段
地质块断法具有算术平均法的所有优点,同时还弥补了算术平均法不能按需要划分块断的缺点。它可以是用在任何大小、形状和产状的矿体上,特别是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而且勘查方法对它也没有影响。因此,地质块断法成为目前勘探阶段储量计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开采块断法
当矿体被坑道切割成许多开采块断时,常用此法计算储量。它是分别计算各开采块断的储量,然后将所有块断的储量相加即为总储量。这种方法要求绘制矿体的垂直投影图,有时还要绘制沿矿体倾斜面的投影图。在图上将各块断及其所测得的厚度、品位等资料标出,以便计算各块断中各指标的平均值。
此方法适用于矿床用坑道勘探,勘探程度较高,一般块断都是由四面坑道圈定出来的(图4-9-6),仅有少数块断为三面圈定和二面圈定。因此在开采的矿山中,用得很广泛。
图4-9-6 四面圈定的矩形块段示意图
(五)等高线法
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勘探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埋藏深度的资料,用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作出矿体底板(或顶板)的等高线图,然后以等高线密度大致相同的地段作为划分块断的依据(即每一块断矿体的倾角大致相等),最后再计算矿体的体积(图4-9-7)。
图4-9-7 等高线法计算储量示意图
等高线法一般只适用于厚度稳定的层状矿床的储量计算。对于这州区内厚度稳定的层状矿床,如大多数煤矿床特别适合。这是因为褶皱变形后,用其他计算方法不易得到较精确的储量数字。但是,对于水平的或倾斜平缓的矿体以及近直立的矿体则不适用。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很小,作图及测量误差可能增大。应用条件受限制较大是其主要缺点。
Ⅸ 油田的地质储量是怎样算出来的
在石油勘探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储量估算或计算。为了给油田开发做好准备,必须提供比较准确的地质储量。所提交的地质储量是石油勘探最终成果的综合反映,是油田开发的物质基础。
计算储量有好几种方法,一般采用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统计法。
容积法应用比较广泛,只要把含油面积圈定准确,把第一性资料求准,就可以算出可靠的储量。物质平衡法是在油田开采一个阶段以后才能应用,在油层性质差别很大时,准确程度就不高了。统计法往往是在地下岩层比较复杂,油、水层交互出现或裂缝性油层中才使用。
这里仅就容积法介绍一下怎样计算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按这种方法,首先要把各种计算参数搞清楚,每一个参数越准确,储量也就越接近于实际。参数中最主要的是含油面积和油层厚度。
油层厚度是指油层有效厚度,即经过油层单层试油能采出的有开采价值的原油的那些油层的厚度。
油层有效孔隙度是用岩心测量出的岩石孔隙容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我国多数油田砂岩油层孔隙度在20%左右。
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储油岩石的孔隙体积中石油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原油的体积在地下油层中与地面上不同,在地下时因为原油中溶有大量气体,体积比较大;喷到地面后,压力降低,气体从油中跑出,原油体积就会缩小。地下体积与地面体积之比叫做体积系数。
一些国外油田资料中所讲到的石油地质储量实际上是指可采储量。这是考虑到地下的原油不能百分之百地采出,只计算可以采出的储量,就是可采储量,它不包括预计不能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地质储量。可采出的储量与地下全部地质储量之比叫做采收率。实际上,由于各油田特点不同,油田开发方法和采油工艺不同,采收率也不同。
油田情况基本上搞清楚了,石油地质储量基本上计算准确了,油田就可以投入开发。到此,可以讲石油勘探的任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但是为了进一步查明油井生产能力和开采特点,在石油勘探后期,往往要开辟生产实验区,以取得油田开发的实际经验。在生产实验区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式进行开采实验,以便于比较,为油田全面开发提供依据。这样才能制定出以地质为基础,以生产实践为根据,综合考虑各种条件的符合多快好省原则的油田开发方案。
Ⅹ 煤矿设计开采储量怎么算
资源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就是煤矿设计开采储量。具体就是资源储量乘以设计采区回采率减去10%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量之后剩余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