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坝铅锌矿采矿区怎么样
A. 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露天开采必须剥离矿体上方及周围的表土、植被与岩石,直接破坏了土地的完整性及其植被。大量的矿石及废石被采走后,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了风景景观和旅游景观。埋藏较深的急倾斜矿床开采后会形成深浅不一的凹型露天坑,埋藏浅的缓倾斜和水平矿床开采后则形成凹陷型露天坑。矿坑疏干排水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
3.5.2.1 外排土场压占土地植被数量巨大
露天开采剥离的大量岩土,除少数矿山采用内排土方式外,大部分为外排土堆放,因而除剥采占地外,废渣需压占新的大量土地,外排占用的排土场面积一般为采矿场占用面积的40%~55%。据有关资料,我国露天煤矿外排土压占的土地,约是挖损土地的1.5~2.5倍,露天矿正常生产后,每采万吨煤排土场平均压占土地0.16ha。我国铁矿开采以露采为主,剥采比多在2~4 倍之间,铁矿山每开采1×104t矿石,废渣占有土地3.97ha。因此剥离量很大,历年排土量累计约在100×108t以上,每年以5×108t的速度增加。陕南石棉矿露天剥采面积约2km2,造成同等面积的山体植被破坏。
3.5.2.2 滑坡是露天矿山最主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露天开采排土不仅压占大量土地,而且随着排土堆高度的升高,潜伏着失稳和滑坡的隐患。采边滑坡是露天矿山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地质灾害,严重时甚至导致露天矿提前关闭的重大损失。1983年7月9日,甘肃白银露天矿滑坡导致运输系统中断和生产设施破坏,停产三个月,铜产量减少3000 t。金川露天矿因滑坡迫使运输道路改线,部分矿段提前闭坑停产。哈密三道岭煤矿1967、1983、1999年先后三次发生大的滑坡造成矿山多次停产,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白云鄂博铁稀土矿主采坑北部运渣道路因滑坡报废,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甘肃厂坝铅锌矿区深凹的采坑北部高陡边坡存在多处滑坡危险,直接关系到露天矿安全生产,迫使矿山花费大量资金用于监测防治。陕西铜川焦坪前河露天矿采坑面积0.97km2,造成同等面积的土地植被破坏。剥离边坡地段平均坡度约50°,高陡边坡已经有多处小滑坡体,潜在的滑坡隐患较为严重。
3.5.2.3 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为了防止地下水突然涌出而淹没露天开采场,必须进行矿坑疏干排水,降低预定开采地段的地下水位,而这会形成大面积疏干漏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平衡,导致当地水资源枯竭或取水困难,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或断流,导致表土缺水,影响植物生长,重则导致土地沙化、荒漠化。
3.5.2.4 水土环境的污染
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排出的废石、矸石含有害元素,长期遭受风化雨淋,淋滤出酸性水或含有重金属的淋滤水,污染土地、河流,并通过裂隙带下渗地下污染地下水。
B. 矿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西北地区矿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大中型矿山企业仅占矿山总数的2%,小型矿山企业占到98%。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政策误导下,乡镇及个体采矿者蜂拥而上,采富弃贫等掠夺式开发严重。矿业监管落后于矿业发展,矿业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政策连续性差,导致某些矿区同一矿体多企业分段开采,越界开采,严重破坏了有限的矿产资源。如陕西潼关金矿区、凤县及甘肃厂坝铅锌矿区等国家重点矿区,多家企业在同一矿区或同一矿体的不同地段开采,“楼上楼”矿业布局普遍,矿业纠纷不断,重复建设,资源破坏严重。
据有关资料,西北地区矿山企业平均集约化指数约为 16.99,仅为全国 31.8的53.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其中,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青海的集约化程度分别排在全国倒数第1、2、7、8、9位,仅新疆集约化指数与全国水平接近(图2-1)。
图2-1 西北地区各省区矿业集约化指数
西北地区矿床多为共生、伴生组分矿床,小企业因经济技术和资金限制,无力也无心引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多数伴生矿几乎未利用或利用率不足10%,造成了宝贵资源严重的浪费。部分国有矿山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陕西金堆城钼矿中伴生的稀有金属铼为一中型伴生矿产矿床,目前尚未利用,在冶炼废气中排放掉,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导致了大气环境污染。
C. 秦岭山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分布于陕南、陇南地区,属大陆温湿气候,年降雨量达600~1000mm,植被发育且生态恢复再造能力强。主要矿产为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类,如小秦岭地区金矿区、秦岭中段的甘肃西和、成县—陕西凤县、太白铅锌矿区等。陕西汉中—安康地区水泥灰岩、重晶石、瓦板岩等非金属矿等。
3.6.1.1 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
秦岭山地矿山最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是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河流污染和水土流失等,见表3-17。1987年至今,西北地区已有50座矿区发生过泥石流地质灾害,资料较详细的矿区21个,共发生23次泥石流,按严重程度划分等级为极严重级9处、严重级2处、中等级3处、轻度级7处。可见,严重程度以上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占到了52.38%。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的有9处、1000万元的有8处、超过亿元的有2处。从泥石流数量来看,秦岭山地、其他山地分别发生了6处和15处,虽然秦岭山地泥石流发生次数仅占总数的28.6%,但是秦岭山地矿山一旦发生泥石流,其危害性更大,灾害损失更严重。西北地区两次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的泥石流均发生在该区,分别是陕西潼关金矿区和紫阳瓦板岩矿区(表3-18)。
表3-18 秦岭山地矿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一览表
续表
3.6.1.2 河流污染
秦岭山地是有色金属矿产开发的主要产区之一,有黄金、铅锌、钼、汞锑、铜铁等矿产,加之民采矿山数量众多,采矿的矿坑水、选矿尾矿浆以及尾矿溃坝泄漏是河流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矿区河流污染严重的矿区如陕西潼关金矿区、凤县铅锌矿区、旬阳铅锌矿区、略阳多金属矿区,甘肃厂坝铅锌矿区、西和邓家山铅锌矿区等。
3.6.1.3 水土流失
由于地形陡峻,多属石质山地,土层较薄,采矿及废渣压占破坏植被,加之滑坡、泥石流发生,加重了长江上游汉江、嘉陵江、白龙江等支流水土的流失程度。一旦水土流失,则形成沙漠化,植被再难恢复,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黄土高原,更应引起重视。
D. 缺乏区域规划及合理布局,矿业开发秩序混乱
西北地区许多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区布局不合理问题严重,导致国有大中矿山与地方或乡镇个体的小型矿山处于同一矿区或矿段开采,人为地分割了矿体的自然完整性,互抢资源现象普遍,结果导致部分资源无法采出。如陕西潼关金矿区、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甘肃厂坝铅锌矿区均存在上述现象。
因矿山管理部门多且职能交叉,造成监管重复或监管不到位,地方矿业秩序混乱,非法开采、越界开采屡禁不止,造成资源破坏,地质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巨大。如陕西黄陵县店头镇的沮水河两岸共分布小煤窑25个,各小煤窑相距太近,布局不合理,而且小煤窑在井下相互贯通。在苍村一号斜井西采区小煤窑非法越界开采,导致黄陵一号煤矿1999年3月24日发生透水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01万元,间接损失3100万元。又如甘肃成县厂坝铅锌矿区自1986年以来,由于群采滥挖、乱采现象十分严重,1989年后小矿掠夺式蚕食国有厂坝矿深部矿体,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厂坝矿区先后非法开采的矿硐达数百个之多,导致厂坝一、二期露天采坑多次发生塌陷等人为地质灾害,生产多次停顿,造成厂坝露天二期工程投产后无矿可采的局面,使国家二期投资的5.4亿元付诸东流,经济损失巨大。
E. 厂坝铅锌矿
你指的哪方面?工资?环境?
F. 陇南白银公司厂坝铅锌矿被困矿工已确认5人死亡1人生还大家有什么看法
安全生产为什么老是不放在心上,管理部门不上心,矿工自己要上心,学国外的工会,自己组织起来,争取安全生产的环境,谁都无权拿生命开玩笑,包括自己也不能默认和漠视。
G. 什么是采矿陷落区
采矿陷落区又叫采空区
采空区是由人为挖掘或者天然地质运动在地表下面产生的"空洞",采空区的存在使得矿山的安全生产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人员与机械设备都可能掉入采空区内部受到伤害。
由于一些地方对采空区疏于及时有效的回填和注浆治理,使中国地下采空区面积越来越大。采空区改变与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就会产生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
采空区塌陷是因矿体(层)采空、覆岩破坏引起的。埋藏于地下的各种大小矿体被采动、掘空后,矿体上部覆岩的力学平衡就会被打破。在重力和应力作用下,便产生裂隙和断移,地下水乘虚而入,通过裂隙向采空区渗漏,这又加速了覆岩的破坏,引起岩层和地表移动,最终形成了采空塌陷区。
塌陷区不仅会导致地下水枯竭,耕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当地房屋受损,道路地裂变形,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工程以及城市建筑因处理采空区塌陷而增加建设难度和费用。此外,地表裂缝会为地下自然煤层提供充足氧气,地下煤火会使采空区顶板承压减弱,冒落加剧,地裂缝加宽、加长,最终形成“地裂—火区—地表裂陷”的恶性循环。
探测方法
一、重力勘探方法
重力勘探方法是利用地下地质体质量亏损或盈余,在地表观测他们引起的重力异常,从而确定地下地质体的分布、大小、边界等。采空区因开采形成质量亏损,从而形成低重力异常。在煤矿采空区保存完整时,形成低值剩余重力异常。在采空区塌陷而不充水时,质量亏损值不变,但负密度值减小而影响厚度增大;充水时,亏损质量得到一定补偿,比在不充水的同样情况下,负密度值减小。无论在采空区实际存在哪种情况,按一般规律都可测出局部剩余重力异常。使用高密度、高精度微重力测量和适当的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在面积上控制采空区范围。采用数字地形多剖分体高精度地改方法及三维解释方法,以达到提高解释精确性。
二、电磁方法
1、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法
在现场测量时,将全部电极设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线上,然后用多芯电缆将其连接到程控式多路电极转换器上,使电极布设一次完成。为了准确、快速地采集大量数据,测量时通过程序控制实现电极排列方式、极距和测点的快速转换。并利用与系统配套的电法处理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结果进行图示,使解释工作更加方便、直观。利用某电厂采空区和电阻率层析成像测量的结果,探讨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测量在煤矿采空区和斜风井巷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电阻率层析成像二维测量方法在煤矿采空区和斜风井巷道的探测和定位是准确和可行的;煤矿采空区和斜风井巷道内若没有水体存在,电阻率层析成像二维测量成果图中一般都是高阻异常封闭圈, 如有水体存在则表现为低阻异常封闭圈。
2、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是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观测由地下地质体受激引起的涡流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感应二次场,二次场的大小与地下地质体的电性有关,低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慢,二次场电压较大;高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快,二次场电压较小。根据二次场衰减曲线的特征,就可以判断地下地质体的电性、性质、规模和产状等,由于瞬变电磁仪接收的信号是二次涡流场的电动势,对二次电位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根据归一化二次电位值的变化,间接解决如陷落柱、采空区、断层等地质问题。该方法具有分辨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受地形影响小、能穿透高阻覆盖层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高效、快捷的物探方法。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某采空区探测,效果良好,不仅推断出地下采空区的范围,而且判断了采空区的积水情况。
3、甚低频电磁法
甚低频电磁法一般用频率为15~25kHz电台发射的电磁波作为场源。当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地质体时,使其极化而产生二次电流,从而引起感应二次场,一般情况下二次场和一次场合成后的总场与一次场的振幅方向、相位均不相同,即引起了一次场的畸变。使用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某些参数的畸变,可发现采空区的存在。甚低频电磁法工作方法通常又分倾角法和波阻抗法两种,在探测高阻体时,一般选用波阻抗法进行甚低频电磁法测量,测线方向尽量与发射台方向一致或与该方向夹角最小。
4、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从地面通过天线T送入地下,经反射体反射后返回地面,通过天线R接收。在介质中传播时,其电磁波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所以,根据接收到波的双程走时、幅度与波形资料,可推断介质的结构。探地雷达适用于探测深度较浅的目标体,由于可以更换不同频率的天线,适用面较广,且探测分辨率高,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得到认同。探地雷达数据可采用专用软件进行处理,着重进行振幅恢复、滤波、F-K滤波、反褶积处理,获得信噪比较高的时间剖面,提高了有用信号的识别,雷达时间剖面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地下介质的变化情况,保证了资料质量,并利用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来进行分层及查明地下异常地质体。该方法具有快捷、精确的特点,尤其是对地下采空区、人防工程洞室、地下溶洞等的探测更具有优越性。
5、MT、AMT、HMT和CSAMT法
大地电磁法(MT)、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高频大地电磁法(HMT)本质上都属于采集天然场信号的被动源频率域电磁方法,差别在于采集信号的频率不同,相应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不同。高频大地电磁法(HMT)采集的信号频率较高,最高可达100KHz,研究的深度较浅,从地下的十几米至上千米。这个深度范围内恰是人类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资源开发等生产活动最活跃的深度。因此,高频大地电磁法在短短的十多年来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仪器实现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已成为中深度采空区探测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人工场源,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勘探深度,不受高阻层屏蔽的影响,对低阻层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利用两端接地的有限长导线作为发射源,使用人工源激发交变电磁场,在地表观测电磁响应并计算波阻抗以及视电阻率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由于可控源电磁法具有高分率的特点,能够在电性上地质异常,成为采空区探测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人工场源,大大增加了电磁信号的强度,弥补了天然场源信号微弱,不易观测等缺点。但是该方法由于场源的存在,也有着其固有的不足,如场源附加效应,近区效应,场源阴影效应,过渡带效应及设备笨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