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什么时候恢复开采的
1. 宜兴丁蜀黄龙山明清称之为什么
位于宜兴市东南,又称鼎蜀镇,由丁山(一作鼎山)、蜀 山、汤渡三镇组成,是我国著名的制陶中心。
黄龙山写意
2008-03-31 10:37:19 作者:蒋尧基 来源:宜兴陶协 浏览次数:223
坐落在丁蜀镇的黄龙山,不高也不大,却一直披着神秘的色彩,让古镇的居民吟唱着它与陶瓷相关的美丽传说。
范蠡制陶的故事在陶乡故土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扶越灭吴之后,偕西施驾一叶小舟,涉三江,入五湖,归隐在黄龙山麓的一个村子。他见当地陶业兴旺,遂潜心研制,鼎革造型,促进陶业,繁荣商贾。陶工们视范蠡为陶业祖师,尊称‘陶朱公’、“造缸先师”,把他所居住的村落称为“蠡墅”,其宅地叫“蠡墙园”。蠡墅村旁有一泓山泉,清澈见底,名为“大水潭”。在潭边山崖上有座“西施台”,门额上石刻“万化同归”四字,四周茂林修竹,曲径通幽。据说西施经常在此屋巧理云鬓,打扮晨妆;或是弹琴吟赋,抒发情怀。村中建有神堂,供奉范蠡像,终年香火不绝,特别是每逢农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之时,还要盛会祭祀。这些遗迹现在虽已荡然无存,但范蠡制陶的故事和“蠡墅”这个村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对大众而言,一则动人的故事,就像一壶甘醇的美酒,让人陶醉于它的芬芳与酣畅。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黄龙山南麓的大水潭是一个紫砂矿,开采时挖通了泉眼,于是泉水喷涌,淹没了宕口,成了一个水潭,从未干涸,其间还引出了“卖富贵土”的典故。说是一个和尚到蠡墅村转游,大声吆喝:“卖富贵土!”后来,他指着黄龙山的一处洞穴言道:“内藏五色之土,用以制陶,富贵至矣”。和尚言罢飘然而去。村民凿山取土,果然灿若披锦,五彩纷呈。自此,紫砂土问世,用其制壶,倾汤泡茶芬芳满轩;用它做盆,栽花植木叶茂花繁,人们无不称奇,便称这个和尚为“异僧”。最为奇妙的是只有黄龙山蕴藏着最好的紫砂土,真有点佛家普渡众生的禅意。谁也无法破译这“上帝赐予的眷顾”。我曾经多次走进黄龙山的甲泥矿4号井,巷道在山腹地层里向四周延伸。这制陶用的甲泥里夹裹着紫砂土,全凭人工一点一点拣出来,然后矿工们把采掘的紫砂土,装在铁车里,用钢丝绳牵动,从幽深的矿井沿着轨道提升上来。这些紫砂土分明就是陶工的希望与憧憬,用它捏制出陶中瑰宝,独享纵横天下的自豪。
如今的黄龙山依然淑雅、端庄,山顶上经过种草、植林、建凉亭,是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大水潭旁新建了黄龙山步行街,成为丁蜀镇的购物中心。而且,近期已把黄龙山凿开,筑了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取名:紫砂路,优化了镇区的交通。黄龙山矿山遗址公园,风景如画。绿树、喷泉映衬下的“紫砂之源”雕塑,独具神韵。这广场已成为市民散步、健身的首选之地。我深深地思寻,是绿色妆就了它的妩媚,还是碧水孕育了它的灵性?恰当地说,是改革开放的年代,让黄龙山溶进了时代风流,旧貌换新颜。
2. 听人讲,自从黄龙山4号矿封闭开采,传统意义上的紫砂就此消失,现在已没有真正的紫砂,
壶史名录讲其实神化了的四号井,严格来说,四号井只是最先发现底内槽清罢了,再说容了,黄龙山根本就没有停,只是国家限采(限制开采和不能开采是两码事,有些商家捕风捉影),而且只是开放给了几个公司去开采,私人不行罢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宜兴不是只有黄龙山才有紫砂,还有很多地方有。找壶史名录看壶,壶型很全
3. 如何鉴别紫砂壶有没有铅汞
化工壶的化工泥是由高岭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属氧化物调制的,现调现用,加上金属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据商家说加了氧化钴的紫砂壶是有毒的。
原矿泥料的紫砂壶,壶体发色都比较沉、比较暗,尤其是使用过的壶尤为显著,有一种老气横秋,饱经岁月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讲的光彩。而化工壶是绝对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
4. 请问黄龙山四号井是天下紫砂第一井吗
黄龙山一号矿井
1958年下半年由红旗宕改造扩建,为单井筒设计,宽1.8米,高2.2米。 落矿采用榔头、冲条凿炮眼、炸药爆破。1964年落矿采用风钻打眼后炸药爆破,地面运输改为矿车自溜。一号矿并最高年产量近2万吨,1965年停止开采,井口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黄龙山二号矿井
1965年按国家对小型矿山的设计要求,由距一号矿井东约30米早期宕口重新设计改造,改变原来的独头井为主副井筒。主井标高11米,副井标高14米,副井向东与主井相隔28米,同方向排列。二号矿井最高年产量约3万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停止开采,矿井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黄龙山三号矿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早期宕口改建,为单井筒设计。位于五号矿井主井口南约40米处,井口朝北。矿井坑道位干二号矿井东侧,其分支巷道曾相互贯通。三号矿井最高年产量约1万吨。该矿井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结束开采,今井口已平没于地下。
黄龙山四号矿井
1972年在黄龙山西侧新建四号矿井。主井标高24米,副并标高11米,副井向东与主井相隔约200米。井筒斜坡17度,宽2.4米,高2.4米。掘井深度为-36米,采用分层开采(每层高约7米)。落矿采用电煤钻,装车采用装岩机,提升采用直径1.2米绞车,利用轨道使矿车直达工作面。1982年5月,四号矿井二期工程上马,掘井深度为-80米。同年lO月,开拓采用全断面爆破,一次成型新工艺。1984年lO月,为降低井下粉尘浓度,试用湿式电煤钻打眼后炸药爆破、“空房悬顶”有轨无底柱分段落矿,中深孔回采等新工艺,既改善了开采环境也使开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四号矿井原计划年开采量为5万吨,至1987年,统计表明已达到近7万吨,其中紫泥2671吨,绿泥9吨。1997年10月,四号矿井因生产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而停止开采。今主、副井口已平没于地下。
黄龙山五号矿井
1979年8月,按照四号矿井的设计要求,在黄龙山东面北侧新建五号矿井。该矿井为主、副井筒并行排列设计,主井在南,副井在北,相距约15米,往西偏北方向开采。由于五号矿井本身处于台西村范围内,五号矿井的开采与当时台西村多个承包经营者的宕口处于混乱状态。五号矿井原计划年开采量2万~3万吨。1987年统计表明年产量不足5000吨。直到1993年,五号矿井因多种原因无法正常开采。同年11月底五号矿井被转让给台西村,由台西村管理继续进行开采。直到1999年因地下水大量渗透等因素,关闭停止开采。今矿井尚存,主、副井口皆已封闭。
综上所述,四号井在黄龙山五个矿井中属于开采量最大的一个,可以认为是天下紫砂第一井。
5. 假的紫砂壶有毒吗
假的紫砂壶是有毒的,会危害人体健康。
1、假紫砂壶有的全是泥做的,然后调色,现在原材料少,掺入工业原料,对人体有危害,因为不是纯矿的,要加入一些东西,进行加固。
2、一些厂家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对陶土调色,加工生产,做成假紫砂壶。
3、为了增加亮度,有的厂家还参入玻璃水,为了做成仿古的色彩,里面在壶上打鞋油,这样在泡茶的就会出现中毒的危险。
4、这些人造“紫砂”茶具中的重金属熔点较高,在紫砂陶器的煅烧过程中很难挥发。最终还是会残留在烧制好的茶具里,在使用时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溶出,对身体造成影响。
由于以上四点的原因或者是更多的原因,使假的紫砂壶参入了很多的重金属,人类如果长期的摄入钡、锰、钴、铬等金属离子,会危及人体健康。
轻者出现头晕、头痛等表现危害;重者会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病症表现危害!
(5)黄龙山什么时候恢复开采的扩展阅读:
真紫砂壶的制作原料:
制作紫砂陶器的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粘土,是由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我国大多数地区都藏量丰富。他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钛和结晶水。
因此,制作紫砂陶器的原料各地区都是广泛具备的(某些田土也是制作紫砂的好原料,但要经过国土部门的批准),没有真假之说,根据制作不同的紫砂陶器产品,也可加入上述某种氧化物,也就是专业内所说的配方,没有“化学料”之说,由于要经过高温烧制(通常在1100度以上)因此,无毒,对人体无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紫砂壶
6. 信息不对称会会带来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
无图无解 紫砂壶无真假之分
近期,有关紫砂产品问题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街头巷尾均可见有关紫砂产品质量的热议。一时间,“紫砂”一词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关键词。就在人们对紫砂懵懂、好奇,对其质量产生怀疑之时,6月1日在北京新保利大厦举办的一场紫砂大师与爱好者的对话应时而出,为人们答疑解惑,解决了很多由于非专业人员的非专业叙述所带来的误解问题。
同时,通过采访,各界人士纷纷表示,目前首先要解决好紫砂知识的普及问题,其次要看到整个紫砂行业的主流发展状况,不能因为一些个别现象以偏概全。各界人士一致认为,紫砂产业整体发展势头仍将继续上扬,在马上开始的新一轮春拍中,紫砂艺术品将在市场上再创佳绩。
“说化工壶那是危言耸听”
针对目前所谓宜兴紫砂壶是“化工壶”,消费者担心有些紫砂壶被添加化工原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说法,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强调,紫砂泥料本身含有多种化学元素,没有“化工壶”之说。“如果有人这么说,那是危言耸听。”
史俊棠指出,宜兴紫砂产品和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原料,其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制作者的风格和理念。对于那些艺术表现力强的名人名作,可以充分保证其作品材质的高品位与纯正性。目前,喜爱宜兴紫砂的人群非常广泛。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使紫砂壶等紫砂产品和作品颜色鲜艳,需要添加适量的氧化物,他个人认为是可以的,但不能超标,应该是对人体无害的。但是一些经营商户为了吸引消费者,用鞋油对紫砂壶进行做旧,是绝对不应该,也是不允许的。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可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紫砂市场。
史俊棠介绍说,为了确保宜兴紫砂市场正本清源,宜兴市委、市政府已采取措施,从紫砂原料加工上进行监管、从市场终端产品上进行追根溯源,查处不诚信经营行为,坚决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积极培育规模诚信市场与诚信商户,以取信于消费者。而作为行业协会,他们也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从业者增强自律,进一步擦亮宜兴紫砂名片。
“紫砂原料不能以真假区分”
堵江华针对目前一些报道中容易引起误导的问题予以解释:
■紫砂所含矿物质不能养生
堵江华指出,相关报道中引用卖壶人的话:“原矿紫砂泥有很多矿物质,所以用紫砂壶泡茶能养生。”这有明显误导,夸大了紫砂的效能——紫砂壶只是泡茶的器具或容器,其含有的矿物质不能吃到肚里。紫砂的特点是“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能养生的是好茶和好水。或者说好壶可赏可玩、可愉情悦性、有益身心,以养心致养生。
■壶中高熔点金属元素不溶于茶水
堵江华指出,相关报道中将泥料中含有钴等金属氧化物的壶说成有毒茶壶就有些轻率了。他说,这些金属元素熔点高,以致耐得了1200度的紫砂烧成温度,经高温烧成后已成为胎体构成部分,如何能溶进不足网络的茶水?这些“金属元素”溶不进茶水又怎么进入人体?不进入人体又如何对人有毒有害?实际上,青花瓷生产中就采用了氧化钴,透明釉里有镍,白釉有铅,如果这些金属能进入体内的话,那所有这些釉类陶瓷产品岂不全有毒?
■紫砂泥添加金属氧化物配色明代已有之
堵江华介绍说,紫砂历史上最早有记载“配土”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陈仲美和沈君用。他们是江西婺源人,原在景德镇从事瓷业。唐代就将从波斯进口的钴料用于瓷器生产,景德镇在元朝就有最好的青花瓷了。陈仲美和沈君用则是在瓷业生产中掌握用“色料”调配陶瓷胎料,然后再到宜兴从事紫砂生产中加以运用,使宜兴紫砂的生产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成色变化,应该说是对紫砂创作的丰富和完善。而早在公元前15到14世纪,在埃及和西亚地区就有了使用“青金兰钴料”作为着色剂制作的器物,我国也自唐朝用从波斯进口钴料到后来用自己的钴料,一直到今天仍用于瓷器生产。
■紫砂原料有品质差异,不能以“真假”区分
针对所谓“‘最正宗的紫砂原料矿’早已封闭,除了一些做中高端紫砂壶的有原料储备外,现在有很多低档紫砂泥料是用周边地区的类似紫砂泥的‘假紫砂’炼制的”说法,堵江华指出,大家一般认为丁蜀镇黄龙山里深藏的紫泥是最好最正宗的,这个没有错。但周边地理地貌山势结构非常接近的地方不能排除有相关的矿源,那么为什么不能用于日用茶具的生产呢?这或许在品质上和原黄龙山的矿源有差异,但只是品质差异,不能用“真假紫砂”来区分。
■陶瓷原料厂生产离不开“化工原料”
据堵江华介绍,在相关报道画面中出现的堆有氧化铁、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的宜兴某陶瓷原料厂已被关闭整顿。但是应该先弄清楚是非,如果是别人没弄清楚就应该多做解释。其实所有的陶瓷原料、釉料都离不开这些金属氧化物。如果因此说陶瓷产品果真对人有害,和釉类产品相比,紫砂的影响是最小的。
“一些不专业的人讲了不专业的话”
6月2日一早,刚刚在北京结束紫砂知识讲座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顾不得旅途劳顿立即返回宜兴开会,为紫砂文化的普及继续做推动工作。在当前人们“谈紫砂色变”的状况下,他表示,“一些不专业的人讲了不专业的话”,引起人们的误解,当务之急是应该普及好基础知识、制定好产品质量标准。
顾绍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目前紫砂产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之说,他不赞同,因为紫砂原料本身就是包含多种金属元素的,这也是紫砂具有颜色的原因,但我们还是叫它“紫砂泥”,不会叫它“化工泥”。
顾绍培表示,有些人是不懂专业的,尤其是一些做生意的人。例如在电视报道中,就有商家说加了氧化钴的紫砂壶是有毒的,自己都不用它来喝茶。顾绍培强调,这些卖壶的人都不懂,跟别人讲就更讲不清楚了,结果是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同时在央视此次有关紫砂产品报道中涉及的商铺的一些产品,在专业人士看来,是温度不对,或者上面一些装饰涂的料有问题。
顾绍培说,在紫砂泥料中,有些东西可以加,有些东西不可以加,有些东西可以加但加多少有一个合理的配方或者规定。那么在这方面,非常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立起一种可监控的制度。例如他所在的紫砂厂,在原料方面,有专人管理配方,有专人管理化工原料,都在可监控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同时,普通紫砂产品和紫砂艺术品在原料等方面都是存在等级差异的,各有各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所以现在需要制定标准,质量标准。
同时,对于现在市场炒作所谓“紫砂泥料极为稀缺”的说法,顾绍培介绍说,从明代到现在,我们用的泥料只占储备量的一个零头,资源没有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其不可再生。封矿是为了更合理地开采利用。
顾绍培语重心长地强调,紫砂是一个长期话题,不能单纯曝光一些负面的情况,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多做报道。要有正面的宣传,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希望媒体以大的利益为重,要为紫砂产业发展起到良性促动作用。
“不能用个别垃圾产品覆盖整个产业”
许艳春对于目前的状况指出,曝光是一种警告,提醒从业人员更应该加强自律。但不能整天抓住那些最垃圾的东西来覆盖整个紫砂产业,掩盖主流。她说,那些代表我们紫砂文化主流方面的内容、名人佳作,宣传力度还是不够的。她非常赞同顾绍培的观点:现在紫砂行业的主流,就是工艺师们都想把自己的东西做好,都想把最好的原料用在自己的作品上,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许艳春介绍说,要正视普通产品与艺术品的区别。艺术家们会很认真地对待自己所采用的每一种材料,而且从古至今,紫砂工艺师们都会先将自己的作品品用后,再使其进入市场。而作为工业生产则惟利是图。那么工业产品存在哪些问题,监管部门应该建立机制去规范管理。原琳张耀强侯晓威
相关新闻
宜兴紫砂矿5年来首次恢复开采 具体开采点和开采量在可行性调研后决定
宜兴市政府日前正式决定,于本月底恢复开采紫砂矿,具体开采点和开采量由宜兴市国土部门做可行性调研后决定。这是自2005年4月宜兴市实施紫砂矿“禁采令”以来,首次对紫砂矿恢复开采。
我国优质的紫砂泥仅产于宜兴市丁蜀一带,是陶土中的精华,所产的紫砂泥不仅色泽丰富,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而且物理性能卓绝,是粘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矿原料,用其制作的陶器经高温烧成之后,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磁铁和双重气孔结构等物相。这种双重气孔结构使紫砂茶具透气而不渗水,沏茶能保持汤色和茶香,越宿而不变质。
据悉,2004年,宜兴市人代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宜兴紫砂保护和发展议案》,并出台了7个方面的政策意见。其中一项就是于2005年4月中旬颁布实施的“禁采令”:暂时冻结对紫砂泥土的开采,实现紫砂资源的科学利用。“紫砂议案”及“禁采令”的贯彻实施,在一定时间内做到了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全方位呵护紫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宜兴市政府决定恢复紫砂矿的开采,是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科学研判当前紫砂市场需求和广大紫砂从业者、经营者的期盼后,为力促宜兴紫砂产业健康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赞同4| 评论
7. 市面上的紫砂壶到底有几个是真的听说早几年就严格控制紫砂矿的开采了
2005年后,宜兴政府下抄令禁止开采黄龙袭山紫砂,许多艺人也库存了大量紫砂。宜兴世代做壶的人家里,囤积有小山堆一样大量紫砂原矿石的不在少数,我们的作品也多是囤积的优质矿石。并且在暂停5年之后,2010年7月3日,宜兴丁蜀黄龙山紫砂矿正式恢复开采,由政府主导,实行保护性、有计划开采。宜兴组织勘探部门进行过调查,紫砂矿几代人都用不完。
8. 紫砂泥什么时间恢复开采
暂时没有恢复开采,只是政府在有计划性的实时的开采,2005年后,宜兴政府下专令禁止开采黄龙山紫砂,许属多艺人也库存了大量紫砂。宜兴世代做壶的人家里,囤 积有小山堆一样大量紫砂原矿石的不在少数,我们的作品也多是囤积的优质矿石。并且在暂停5年之后,
2010年7月3日,宜兴丁蜀黄龙山紫砂矿正式恢复开采,由政府主导,实行保护性、有计划开采。宜兴组织
勘探部门进行过调查,紫砂矿几代人都用不完。
9. 研究区水文地质
一、西北内陆盆地
西北内陆盆地,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准噶尔、塔里木及青海柴达木等内陆盆地,均为极端干早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的戈壁沙漠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受构造、地貌、气候、水文等组合因素的控制。在强烈隆起的山区,赋存基岩裂隙水。在中新生代盆地缓慢隆起区,主要赋存深部承压水,潜水不甚发育。各盆地含水层以山前倾斜平原第四系孔隙介质为主,从山边到盆地中心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山前是冲洪积扇形成的卵、砂砾石平原潜水带,向细土平原逐渐过渡为潜水-承压水带,至盆地中心是湖沼低地高矿化地下水带。
河西走廊主要包括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它们均发源于南部祁连山区,降水、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每个盆地有被构造-地貌所控制的含水层系及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构成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这些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又通过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南北方向上同属一个河系的两个或三个盆地中的水流连接成统一的“河流-含水层”系统。例如石羊河水系的武威盆地与民勤-潮水盆地,黑河水系的张掖盆地、酒泉盆地与金塔盆地,疏勒河水系的玉门-踏实盆地与安西-敦煌盆地等。含水层特征:南盆地潜水含水层为巨厚的粗颗粒地层,含有丰富的孔隙水,特别是中上更新统是走廊内最为丰富的主要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卵砾石、砂砾石,主要分布在各盆地冲洪积平原上游。向北含水层岩性逐渐变为砂砾石、砂卵砾石夹亚粘土,厚度也逐渐减为50~100m。至盆地下游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砂砾石,厚度20~50m,钻孔单位涌水量为3~30L/s,潜水水质逐渐变为微咸水和咸水。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盆地中部主要分布有古近-新近系及第四系。古近-新近系含水层岩性主要为陆相、河湖相碎屑岩,广泛分布于盆地中部及盆地边缘地区。尽管单井涌水量不大,其便于利用,是牧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第四系岩性是洪积相和冲湖积相松散大颗粒堆积物,山前平原厚度300~600m,至盆地中心岩性由粗逐渐变细,由巨厚的砾石、砂砾石倾斜平原过渡到细土平原区,是主要潜水和承压水分布区。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岩组主要由潜水含水岩组和承压水含水岩组。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主要分布有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孔隙承压水。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前平原,含水层岩性多为冲洪积卵砾石;在阿克苏平原区,水位埋深5~50m,含水层厚度大于100m;在皮山-和田山前平原及河谷地区,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d,水量丰富。现代河流冲积层沿河道两侧分布,含水层多为中细砂、粉砂,水位埋深1~5m,一般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第四系承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和冲湖积平原中,在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及喀什—莎车一带等地广泛分布着2~3个承压水含水层,水量丰富,TDS小于1g/L。在喀什平原局部承压水头可高出地表10m。在孔雀河-渭干河一带细土平原,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50~100m,在300m深度内有3层承压含水层,单位涌水量200~600m3/d。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介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盆地底部海拔2600~3200m。中新生代陆相碎屑沉积物厚达7000m。第四系冲洪积物和冲湖积物厚度也大于1000m,组成了盆地主要的淡水地下水系统。盆地周边低山区河流的上游分布的山间盆地,都赋存有第四系孔隙水,主要接受河水、降水、冰雪融水和山区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山前倾斜平原由河流冲洪积扇和冲湖积平原构成,是地下潜水的径流区和排泄区。含水层岩性为冰水沉积砂砾石、含泥质砂砾石、砂卵砾石等松散物质组成,由山前粗颗粒、单一大厚度含水系统向平原中部渐变为细粒、多层含水系统,地下水也由潜水转化为承压自流水。冲洪积扇前缘潜水下部往往分布有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和昆仑山山前地带;含水层呈大面积连续展布,含水层岩性主要由中粗砂、中细砂组成。在昆仑山前平原300m深度内,有4~7层承压含水层,单层厚度10~50m不等,单井涌水量200~1000m3/d。在祁连山前冲洪积扇前缘地带、冲湖积平原,含水层有8层,岩性多为中粗砂和砂砾石,钻孔涌水量从几百到2000m3/d不等。
西北内陆盆地在构造和沉积环境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唯一不同的是河西走廊由于在走廊中部有一构造隆起而形成南北两盆地。但是,天然条件下每个盆地基本遵循相同的水资源转化关系,即山前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化、冲洪积扇中上部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冲积平原下游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由于内陆盆地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一般无地表径流,出山径流量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河流或这一水系的水资源的总量。内陆河流一般具有汇水面积小、流程短,流量小、比降大等特点。西北内陆盆地水资源的分布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即戈壁带(地下水补给带)→绿洲带(地下水溢出带,形成泉集河)→低平原细土带(地下水径流带)→盐土带(蒸发排泄带)。河流进到山前平原后,大量渗漏转而补给地下水,然后地下水又在适当条件下以泉水形式溢出地面变为地表水,这种河水→地下水→河水的转化过程是干旱区内陆河流自上而下水循环运动的基本方式。
二、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总面积43×104km2,包括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的陕北和关中盆地,以及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黄土区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地层中,大多埋藏较深,地下水分布也比较普遍;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在一些地方往往是唯一的水源。因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变化大,不同黄土区地下水的赋存、分布以及补径排条件各异。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在黄土高原可分为黄土层孔隙裂隙潜水、冲湖积粉细砂层孔隙潜水,冲积砂、砂卵石层孔隙潜水,以及冲洪积、冲湖积砂砾层孔隙承压水。黄土层孔隙裂隙潜水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北部以及陇东、陕北黄土高原的南部,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上更新统黄土;黄土类土,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20~80m3/d。冲湖积粉细砂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定边、榆林、神木一带的沙漠草滩地,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上更新统冲湖积相粉细砂和粉土,厚度变化大,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水质一般较好。冲积砂、砂卵石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谷阶地区,含水层为中更新统冲积砂、砂卵石,厚3~80m,单井出水量一般500~2000m3/d。冲洪积和冲湖积砂砾层孔隙承压水分布于关中盆地黄土台塬及河谷阶地的潜水层之下,含水层岩性为中、下更新统冲洪积、冲湖积砂砾石层,由山前至盆地中部河谷区,富水性由弱到强,水位埋深由深变浅。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分布于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边缘,除在山区和深切的沟谷中小范围裸露外,大部分隐伏于新生界、中生界之下,顶面埋深数十至千余米不等。陕西渭北和府谷等地,奥陶系碳酸盐岩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不均,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多在1000m3/d以上。
中生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除出露于深切的沟谷底部和子午岭、黄龙山外,大多被黄土覆盖。在盆地东翼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呈向北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志丹群砂岩,富水区主要分布在无定河和葫芦河中游,单井出水量近1000m3/d,最大者可达3000m3/d以上,一般水质较好。
三、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北靠燕山,南抵黄河,西依太行山,东濒渤海,为我国三大冲积平原之一。华北平原地势自北、西、南三个方向向渤海湾倾斜。按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中东部冲积湖积平原,黄河冲积扇及滨海冲积海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含水层颗粒组分在区内的分布是由北向南和由西向东逐渐变细,即卵砾石、砾石夹粗砂、粗砂夹砾、粗中砂至细砂、粉砂顺序。冲积扇顶部厚度大而单一,往下则呈多层,单层厚度越来越小。中部及滨海平原河道带沉积的含水层,其颗粒组成表现为上游粗下游细,即由中细砂到细粉砂组成,其厚度也是上游较厚,约20m,下游则多为5~10m。湖泊洼淀沉积主要是淤泥质黏性土与粉砂,供水意义不大且多为咸水。含水层组在空间的分异明显,在水平方向上主要表现在含水层的粒度与厚度上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变薄,在垂向上表现为约在120m以下是湖相沉积特征;含水层多呈透镜体,彼此之间连通性差,组成高水头的深层承压水。一般说来,在250m以下的含水层多具地质封存水的性质。在120m以上的冲积扇或古河道带区则为冲洪积沉积特征,含水层不论在垂向上或是水平方向上都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参与现代水的循环交替,具较好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华北平原由山区经平原到滨海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长期以来,由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而来的地表水及其平原中的河流不断补给平原地下水,使厚达500~700m的第四纪堆积物内广泛分布第四系孔隙水,其流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而且,在山前地段分布有隐伏岩溶水,在平原中东部第四系孔隙水下部分布有新近系孔隙水(主要指新近系明化镇组)。由于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沉积环境及新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含水岩层在不同深度的分布形态和发育程度,均存在着差异性,并导致了它们的水力性质、水化学性质、渗透性、导水性、富水性及地下水动态等发生相应变化。
华北平原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根据地下水埋藏特征,沉积物岩性结构等水文地质要素可将华北平原第四系孔隙水统一划分为浅层地下水系统(潜水-微承压地下水系统)和深层地下水系统(承压地下水系统)。
浅层地下水系统为开放型地下水系统。它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灌溉回归水等垂直入渗补给,通过潜水蒸发、人工开采、侧向径流和矿坑疏排等排泄,地下水水力性质属于潜水-微承压水。浅层地下水在全淡水区为第Ⅰ+Ⅱ含水组,在有咸水区为第Ⅰ含水组。有咸水区浅层水底板埋深一般40~60m;在山前地段全淡水区由于沉积物无统一隔水层及人为沟通,Ⅰ和Ⅱ含水组构成统一含水系统,底板深度为120~170m,含水层岩性为卵砾石、中粗砂、中细砂及细粉砂等。自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至中部冲积、湖积平原和东部滨海冲积、海积平原,地下水具明显的水平变化规律。在中东部平原区,浅层淡水下部广泛分布咸水,由咸淡水分界线向渤海方向,咸水体逐渐变厚。埋藏淡水深浅不等,在河道带埋藏浅,而沿海地区埋藏深,一般大于200m。浅层地下水径流方向基本与含水层结构,地貌变化方向一致。由山前平原至滨海平原,由河道带上游至下游,径流强度逐渐减弱。
深层地下水系统以半封闭型为主,地下水水力性质为承压水。它不具备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等垂直入渗补给输入的条件,在天然状态下,仅有侧向径流输入,并通过缓慢的径流和越流输出。在开采条件下,则变为以侧向径流与来自上部的微弱越流补给输入,以人工开采为主输出。深层地下水在全淡水区包括Ⅲ+Ⅳ含水组,在有咸水区包括咸水体以下的Ⅱ、Ⅲ、Ⅳ含水组。底界埋深由山前的100m增加到东部平原的550m。受构造控制的坳陷区和隆起区埋藏深度和厚度差异很大。含水层以砂砾石、砂卵石、中粗砂、细砂为主。从山前平原径流至中部平原和东部平原需要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时间,因此深层承压水恢复能力很弱。深层地下水的排泄途径,在1970年以前主要是径流排泄,局部地区的以人工开采或向上部含水层的顶托排泄。1970年以后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人工开采成为深层水主要排泄方式。人工开采增加了深层地下水侧向径流水力坡度,加强了地下水循环。
总的来说,华北平原是由多层叠加,纵横交错的砂、砾石层构成的第四系含水岩系。从山前平原至滨海平原含水层结构是由北西向及东西向扇状结构,逐渐过渡为北东向舌带状结构,以及岛状、盆状等结构类型。含水层的颗粒及厚度顺沿沉积方向变化:由山前平原砾、卵石至东部、滨海平原以粉砂、细砂为主;含水层厚度由薄变厚,至中部平原边缘一般变薄一些,复而沿沉积方向又加厚,但至滨海平原又逐渐变薄。横截沉积方向受冲积扇、河道带发育程度控制,一般在扇间地带及河道不甚发育的地区,厚度变薄,颗粒也较细。
四、东北松辽平原
东北松辽平原三面环山,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为张广才岭、长白山,南部濒临渤海和黄海。松辽平原的主体包括中、南部宽阔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以及东北部三江平原的部分地区。松辽平原除下辽河滨海地区海陆交替相堆积以外,由于盆地周围山区以火成岩为主,盆地内广泛分布冰水及冲洪积相为主的巨厚砂砾石层,粘土夹层极少,岩性单一,第四系各统之间的界限较难划分,构成一个统一的巨厚含水层,是一个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的潜水盆地。
松嫩盆地是一个由中、新生界地层构成的大型断拗盆地,在水文地质结构上,是由白垩系、古近-新近系、第四系多个含水层系统相互叠加而组成的一个大型潜水、自流水盆地。主要含水层有:下白垩统裂隙或裂隙-孔隙含水层(或含水带);古近-新近系孔隙-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水砂砾石含水层;中、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含水层;上更新统冲湖积粉细砂含水层(分布于盆地中央);全新统现代河谷冲积砂砾石含水层。其中,中上更新统至全新统的含水层为潜水,其余均为承压水。松嫩平原在不同地段,含水层的结构也互不相同。在松嫩盆地西缘大兴安岭山前倾斜平原,主要为第四系单层含水层系统,含水层由单一的大兴安岭山前河流的冲洪积砂砾层组成;含水层介质以及厚度和富水性具有一般干旱半干旱冲洪积扇的典型特征,从冲洪积扇顶部到前缘,从扇轴到两侧,砂砾石粒度由粗变细,层数由单一到多层,富水性由强变弱;从北向南主要扇形体依次为诺敏河冲洪积扇,阿伦河冲洪积扇,雅鲁河冲洪积扇,霍林河冲洪积扇;在松嫩平原中部低平原,主要为第四系、古近-新近系、白垩系多层含水层系统,分布面积很大,几乎覆盖整个低平原。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上更新统荒山组孔隙含水层,下更新统白土山组孔隙含水层,新近系泰康组和大安组孔隙-裂隙含水层,古近系依安组孔隙-裂隙含水层,上白垩统裂隙-孔隙含水层;在东部和北部的高平原的广大地区,主要为第四系、白垩系上层含水层系统,其分布面积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双层结构的上部含水层,主要是呈片状分布的中更新统下荒山组砂砾石含水层,或为零星带状分布的下更新统白土山组砂砾石含水层,两者很少在剖面同时出现,双层结构的下部主要是白垩系的裂隙或裂隙-孔隙含水层和脉带状裂隙含水层。
松嫩盆地的地下水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主要从盆地周边获得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而后流向盆地中心。盆地地下水除小部分在西部山前冲洪积扇前缘和东部高平原边缘以泉水形式排泄外,绝大部分地下水均通过盆地中心承压含水层向上越流补给潜水,而后消耗于蒸发。目前人为开采量已逐渐成为承压水的主要消耗项。
三江平原由于第四纪地壳运动的结果塑造了三级层状地形,形成了一个巨型的低凹潜水-微承压水盆地。平原边缘的西部和南部的山前台地在中更新世为浅湖相沉积区,岩性为棕黄色黄土质砂粘土夹薄层砂。这种地层结构不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又因与丘陵山区基岩裂隙水水力联系极差,故其储存、调节 、传导功能弱,地下水以裂隙微孔隙水的形式存在,单井涌水量小。低平原地区的含水介质为第四系砂、砂砾石,含水层厚度大,分布稳定,上更新统的冲、湖积层广布,平原中的松散堆积物下部粗,上部细,形成二元结构;顶部为黄土质砂粘土夹淤泥,下部为粉细砂、砂砾石。中更新统的冲、洪积层大部分隐伏于上更新统含水层之下,具二元结构,一般组成3个韵律层;下更新统冲湖积层为砂砾石、中粗砂,也构成了3个旋回。
从山前到平原,从河流上游到下游,含水层从下部到上部,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厚度由薄变厚,富水性由弱变强。在小兴安岭山前台地前缘,为晚更新世时形成的扇形地沉积物,分选不好,厚度不一,单井出水量小而且变化较大。在宝清山前台地的前缘地段和一些残丘附近,含水层由滨湖相或分选不好的浅湖相组成,岩性为砂质粘土夹砂,厚度较薄,水量中等至贫乏,水质较差。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主要河流流经的河谷平原地带以及一些古河道,埋藏着厚度大、结构单一的砂砾石含水层;分选程度好,粒度粗,上无覆盖层;地下水补给渗透径流条件好,疏导功能和富水性强,单井出水量大于5000m3/d。
辽河平原主要包括东西辽河平原和下辽河平原。东西辽河地区在地貌上为大兴安岭丘陵与倾斜平原。大兴安岭山前台地岩石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均较发育,易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地下水以泉的方式向河谷中排泄,同时还以地下径流的方式向河谷及山前冲洪积扇地运动。倾斜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结构松散,孔隙极为发育,分布广而稳定,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古近-新近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岩组,沿北西、西和南三个方向的山麓向盆地中心地带倾伏于第四系松散岩类之下,但不连续,在架马吐隆起以东、朱日河牧场以北、下洼镇以西地区缺失。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粉砂岩等,微胶结,结构疏松,具有良好的蓄水条件。由于含水层上部普遍有泥岩分布,致使该裂隙孔隙水具有承压性。据钻孔揭露,含水层厚10~50m,具有从盆地边缘向中心增厚,富水性增强,承压水头增高等自流水斜地的特征,顶板埋深70~200m。
下辽河冲洪积扇,含水层岩性为砂砾卵石、中砂等。厚度20~60m,单井涌水量在轴部为3000~5000m3/d,边缘1000~3000m3/d。河谷平原区地势较平坦,表层为亚砂土、亚粘土或砂、砂砾卵石层,植被发育,降水入渗条件良好;下部的砂、砂砾卵石含水层透水性能较好,渗透系数一般为10~200m/d;地下水埋深较浅,径流条件较好。河谷平原区是工农业相对集中,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为地下水主要排泄区,排泄形式为人工开采、潜水蒸发及地下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