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矿产开采 » 火山岩石可以开采多少

火山岩石可以开采多少

发布时间: 2021-03-14 10:00:56

Ⅰ 什么是火山岩石

喷出岩。岩石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又分为两类:喷出岩和侵入岩。上地幔顶部的岩浆冷却而形成的岩石就是侵入岩。岩浆由火山喷发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就是喷出岩。典型的喷出岩是玄武岩。

Ⅱ 火山岩岩石特征

晋东北地区各个断陷火山盆地中的熔岩类,可分为玄武岩、安山岩、安粗岩、流纹岩和粗面岩;火山碎屑岩包括正常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和火山-沉积碎屑岩,其中以正常火山碎屑岩为主。各类岩石特征见表2-4、2-5。

中生代火山岩可区分为喷溢相、爆发相、火山通道相和喷发-沉积相。出露较好的火山通道相除堡子湾和浑源县岔口火山颈规模较大外(图2-1),其他30余个火山颈的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唐河浑源断陷盆地中的小窝单、羊投崖、向阳村、黄瓜梁和太白巍山与塔地断陷火山盆地中,在繁峙县义兴寨、伯强、五台县蒿地堂与代县滩上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也见到不少的火山颈或火山通道(岩管)的根部残留。火山颈有单发式,在一些地区(如代县滩上和五台蒿地堂)不大范围内也出现多个火山颈。

Ⅲ 火山岩地质

粤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10%左右。火山岩主要是燕山期火山活动产物。在粤东北的梅县、蕉岭、大埔、丰顺等地的中生代火山岩,在空间上总体是沿北东向莲花山-大埔深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分布,构成许多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形成巨大厚度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广东省地矿局、区调队、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不同侧面对本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过较详细地研究[6~13]。现据笔者野外地质观察和对比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本区火山岩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一)早侏罗世火山岩

早侏罗世火山岩分布在研究区的梅县、蕉岭、大埔一带,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下部金鸡组火山喷发亚旋回和上部桥源组火山喷发亚旋回。本区金鸡组火山喷发活动特点是:底部为中性岩浆溢流到中性岩浆爆发,形成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中部为中性岩浆爆发,安山质凝灰岩呈夹层产于砂页岩中;上部为中性、中酸性岩浆爆发到酸性岩浆溢流,形成安山质角砾凝灰岩、流纹岩。

(二)中侏罗世火山岩

在研究区主要分布于梅县、大埔等地,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中侏罗世火山岩为陆相火山碎屑岩、熔岩,呈夹层产于中侏罗统漳平组中。主要岩性为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层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自下而上组成两个喷发亚旋回。下亚组夹6层安山质角砾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凝灰岩,总厚423m;上亚组夹两层安山质角砾凝灰岩、沉凝灰岩,厚148m。本期火山活动特点是:以喷发-沉积相为主,火山碎屑岩多于熔岩;早期以安山质、英安质为主,晚期以流纹质为主。

(三)晚侏罗世火山岩

粤东晚侏罗世火山岩,是我国东南沿海火山活动带的南延部分。由于受燕山期断裂和燕山期以前的断裂带复活的影响,火山喷发盆地在空间上沿北东向断裂及其派生的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该期火山岩为一套陆相及内陆湖泊相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建造,形成巨厚的中性、中酸性、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少量沉积岩。根据沉积喷发特征、岩石组合及上下接触关系,可划分为4个喷发亚旋回。第一喷发亚旋回分布在莲花山深断裂带以西的梅县寨岗上等盆地,下部为砂泥质与凝灰质砂页岩互层,上部为英安质角砾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凝灰岩夹少量安山岩,总厚99~231m。该期火山活动以中酸性—中性岩浆爆发为主,溢流为次。第二喷发亚旋回以梅县寨岗上等火山岩盆地发育最全,为一套中性夹少量中基性的火山岩。其下部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中部为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安山质凝灰岩夹玄武岩、流纹质凝灰熔岩;上部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第三喷发亚旋回在研究区的丰顺县丰良、八乡、梅县寨岗上等地最为发育,为高基坪群火山岩的主体。岩性为一套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少量沉积岩,主要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夹少量页岩、粉砂岩,总厚大于1000m。该亚旋回火山活动特点是以爆发-溢流为主,形成一套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未见中性岩类出现。第四喷发亚旋回分布于莲花山深断裂带两侧,以南侧为主,出露面积仅次于第三喷发亚旋回,两者常伴生一起,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底部以一层中酸性英安岩或英安质角砾凝灰岩为界。主要岩性有英安岩、英安质角砾凝灰岩、英安质火山角砾岩、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等,总厚380~1800m。本期火山活动表现出由中酸性到酸性的演化过程。

(四)早白垩世火山岩

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沿着北东向断裂及其派生的北西向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为陆相火山-沉积湖相建造,为一套陆相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自下而上可分为上、下两个喷发亚旋回,以贝岭、官草湖等盆地为代表。火山活动以间歇性喷发-沉积相、溢流相、次火山相为主;由下至上由弱增强,即具有由弱喷发沉积→溢流→侵入活动特点。

(五)晚白垩世火山岩

在研究区内的梅县、蕉岭、平远等地晚白垩世叶塘组火山岩十分发育,沿北东向断裂及其派生的北西向断裂呈串珠状分布。盆地中有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的泥砂质湖泊相红色建造。可分为上、下两个喷发亚旋回:上亚旋回有爆发—溢流—间歇喷发沉积,以溢流相为主,形成厚层状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少量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等;下亚旋回主要为红色的正常碎屑沉积,伴有少量岩浆溢流—爆发—间歇喷发沉积,玄武岩、流纹岩、英安质凝灰岩、凝灰岩等产于砂砾岩中。

Ⅳ 同火山环境金伯利岩和碳酸岩中的岩浆矿床

一、概述

金伯利岩曾是原生金刚石的唯一来源。碳酸岩是铌-稀土等稀有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是两类与碱性超基性岩和碱性岩浆岩有关的较为特殊的岩浆矿床。

金伯利岩由其最早的产地南非金伯利而得名,这种岩石因主要组成矿物为金云母、橄榄石,并多具特征的角砾状构造也曾叫角砾云母橄榄岩,被认为是一种分异差的偏碱性超基性岩。经过长期研究,已肯定金伯利岩岩浆起源于地幔,具有特殊演化和复杂的成岩条件,与发现较晚的含金刚石钾镁煌斑岩实际上可能构成一个渐变系列(梅厚钧,2000)。

金伯利岩岩体呈岩筒状、岩脉状或小岩席状,常成群产出。典型的岩筒是岩浆及碎屑物质充填火山管道形成的。金伯利岩中常有来自上地幔和上覆盖层岩石的包体或角砾,还有早期金伯利岩岩球、岩屑,岩石结构很不均一。主要组成矿物可有斑状、粗粒和细粒基质的不同世代。金伯利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有橄榄石和金云母,还有镁铝榴石、镁钛铁尖晶石、蛇纹石、碳酸盐矿物,有些还有铬透辉石。岩石化学成分以硅低、铝低、镁和钾高为特征。金刚石在金伯利岩中含量低且不均匀,具有开采价值的岩体含量在一立方米岩石中不过 0.5克拉(1克拉=0.2g)。

碳酸岩是一种较少见的岩浆岩,主要由碳酸盐类矿物组成的侵入岩。主要矿物可以是粗粒或细粒方解石,也可以是白云石或铁白云石,还可以有少量的钠、钾、钙碳酸盐以及一些钠长石、钾长石、钠辉石、角闪石、硅灰石、磁铁矿、重晶石等。碳酸岩岩体的最典型产状是呈环状杂岩体,与碱性岩共生或与超基性岩及碱性岩共生。此外也有呈岩墙、岩床以及在近火山口呈岩流与霞石岩岩流、凝灰岩一起产出的。有的研究者认为由方辉橄榄岩组成的局部地幔岩部分熔融产生初始金伯利岩浆,当其受地幔热柱驱动上升时,富含CO2饱和熔液的岩浆经过液态不混溶可分异形成碳酸盐岩浆。碳酸岩中可以含有多种不同矿产,主要含稀土类矿产和铁矿床,有含磷灰石的,有含烧绿石等富铌矿物及含稀土元素矿物的,个别岩体还产铜和铀。

金伯利岩和碳酸岩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伴生关系,产出的地质环境和构造控制很相似。两类岩石均产于古老的地盾和稳定地台中,岩体成群分布在大陆板块内地幔隆起的热点,特别是已发育为裂堑及裂谷的地带,受深断裂系统的控制。根据金伯利岩和碳酸岩产状的特点,特别是有的岩筒明显为火山颈,有的碳酸岩与某些碱性岩一起呈岩流产出,近期研究中也特别强调了这类岩浆矿床形成于同火山环境的性质。世界上金伯利岩体和碳酸岩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有前寒武纪、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一个地区也有不止一个时代的。最重要的含金刚石金伯利岩体形成时代是元古宙和白垩纪。世界是上最重要的金刚石矿床是南非金伯利,其次有俄罗斯西伯利亚雅库特。澳大利亚是最先发现含金刚石钾镁煌斑岩的地区,碳酸岩在东非洲很多地区、巴西、加拿大、美国等都有分布,东非裂谷系广大地区内有众多的碳酸岩产地,并与含或不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一起产出。我国先是在湘西探明金刚石砂矿,20世纪60年代在山东蒙阴找到第一个具工业价值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并进一步扩展到辽宁南部地区。近年来还在贵州镇远、湖北大洪山等地区发现钾镁煌斑岩,进行了找矿地质研究工作。

二、重要矿床

1.南非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

在南非已发现200多个金伯利岩体,它们侵入于古老的结晶片岩、花岗岩及石炭纪至侏罗纪的砂岩和粗玄岩中。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无矿的金伯利岩和碳酸岩、碱性岩的分布大致呈两条交叉的带,一条呈北东向从桑斯兰起经金伯利地区一直延至东北勒陀利亚。另一条近东西向,由莱索托起在金伯利穿过前一个带延至西北面的波斯特马斯堡。岩筒的分布受太古宙地盾与几个台向斜带交界的隐伏断裂及其交叉处控制。在金伯利地区8.5km2面积内有15个岩筒组成岩筒群,它们常几个集中在一起或分布在一条线上,富金刚石的岩筒位于主干断裂交会部位。

金伯利岩筒平面上多呈不规则椭圆形,直径从250~850m,在剖面上呈陡立的漏斗状,主要岩筒(图3-13)开采深度早已超过 1000m。有些呈岩脉产出的岩体延伸达数十公里。根据重要岩筒采矿和研究资料复原了一个岩筒模式(图3-14)。上部火山口,常被角砾物质充填,中心有凝灰质沉积,可有金伯利岩脉穿入,中部火山颈,呈圆—椭圆形,四壁直立或向中心倾斜。角砾状金伯利岩为凝灰物质胶结,向下变为无角砾有同源包体的斑状、隐晶斑状金伯利岩,有的岩筒向下变为岩脉。

图3-13 南非金伯利岩的构造环境

(引自米契尔·加森)

(波浪线表示纳米比亚和Bushman1and基底中的走向)

金伯利岩原生矿物有橄榄石、金云母、少量铬铁矿、锆石和石墨,次生矿物有蛇纹石、石棉、伊丁石、滑石、绿泥石、方解石、石髓等。金伯利地区的岩筒上部常受到强烈风化,在深数十米的风化蚀变产物“黄土”和“蓝土”中都采出金刚石。在岩筒中金刚石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可集中到每立方米内含0.6~0.8 克拉。可采地段平均含量为0.000036%~0.00009%。金刚石有不同的变种,常见的是一种具平滑的或阶梯状层状晶面的八面体,透明无色或黄色。晶体直径从极微小到8~10cm。

图3-14 金伯利岩岩浆系统综合模型

(引自梅厚钧,1989)

2.鲁中、辽南金伯利岩中金刚石矿床

20世纪60~70年代,先后在山东蒙阴地区和辽南复县地区发现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是我国重要的原生金刚石矿床。蒙阴有3个金伯利岩带,50 多个含金刚石金伯利岩体,辽南有规模更大、质量更好一些的金刚石原生矿和砂矿。

鲁中、辽南地区位于中朝地台上,并且这些地区以分布着太古宙的灰色片麻岩和科马提岩组合的花岗岩绿岩带为特征。更明显的是含矿金伯利岩体局限在郯庐断裂带两侧40~70km范围内的次级断裂带中。已知原生矿橄榄岩组合具有3100Ma的年龄值,而含矿金伯利岩则为450~490Ma,大致相当于晚奥陶世,与这一地区当时整体抬升的构造运动时间一致。

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呈岩管和岩墙状产出,并集合成岩群,3个以上岩群构成金伯利岩田,岩管直径几十米,少数几百米,出露面积一般不超过 1km2(图3-15),岩墙长十几米至几千米不等,宽 0.3~0.7m,局部到20m,向下延伸达数百米。一个金伯利岩田内常常有个别岩体达工业品位。研究认为这些岩体大部分应属根部带或浅成相。

图3-15 山东蒙阴红旗六号岩管岩体形态及岩性分布图(地表)

(据国土资源部613矿科研队)

1—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2—含围岩碎屑斑状金伯利岩;3—含岩球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4—金伯利岩碳酸盐角砾岩;5—强碳酸盐化斑状金伯利岩;6—金伯利岩角砾岩;7—岩性界线

金伯利岩结构、成分非常不均匀,岩体边缘相中有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砂岩、页岩捕虏体,更多的捕虏体是基底的片麻岩和麻粒岩,此外还有纯橄榄岩、石榴子石方辉橄榄岩、石榴子石和铬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金云母辉石橄榄岩等地幔岩捕虏体,其大小多为1~10cm,浅成相岩石具块状构造,多数橄榄石粗晶假象嵌布在由橄榄石、金云母、蛇纹石、方解石、钙钛矿组成的细粒基质中,有时有富金云母的金伯利岩。岩墙中的岩石含粗晶,少具细粒隐晶结构。两个地区金伯利岩中普遍含铬镁铝石榴子石和铬尖晶石。还有少量铬透辉石、镁钛铁矿、碳硅石等,其中铬镁铝石榴子石、铬尖晶石具找矿指示意义。两地区金刚石的晶形、颜色、粒级特征各不相同,如山东胜利 1号岩管中以曲面菱形十二面体最多,八面体次之,多为褐灰等色,无色至浅黄少于 30%。品位一般为80~120ct/100t。辽宁50号岩管中金刚石八面体最多,另有三角薄片双晶和立方体等,颜色以无色为主,褐色次之,黄色不到10%。所获的大钻石近60余克拉,岩体品位在200ct/100t左右。两地原生矿床一定距离内都发现冲积砂矿,金刚石质量优于原生矿床。

3.东非及南非碳酸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东非广大地区内都有碱性岩和碳酸岩分布,主要是与东非裂谷系有关,产在裂谷系及与之有关的隆起区内部或附近。岩体形成的时代由南向北逐渐由老变新。津巴布韦的碳酸岩是三叠纪的,赞比亚和马拉维南部的杂岩是早白垩世的,到坦桑尼亚北部沿东非隆起的东部边缘,在南段的碳酸岩是白垩纪的,而北段到现在仍然是间歇活动着的地区。南非的前寒武纪碳酸岩所处的位置认为是此裂谷系南端的延伸部位。

东非大多数碳酸岩呈环状杂岩体。碳酸岩与碱性岩共生,较深部位也有超基性岩。碳酸岩常产在岩体核心,即所谓中心式,如津巴布韦和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等地的岩体。另外也有一些岩体无碱性岩伴生或成岩墙、岩席状分布于主干断裂中,如坦桑尼亚有延伸达25km的例子。

碳酸岩体含有不同类型的矿产,如津巴布韦、南非的碳酸岩含中等品位的原生磷灰石矿,马拉维的奇尔瓦岛上有含磷灰石的白云石、透闪石碳酸岩,有高达百分之几的烧绿石。马拉维还有产稀土的碳酸岩,赞比亚、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也有高含量稀土矿物碳酸岩。马拉维南部主干裂谷内的Kangankunde火山口有三个铁白云石-菱锶矿碳酸岩构成的矿体含4%~7%独居石、14%菱锶矿、少量重晶石,是世界上最大稀土-菱锶矿之一。

南非 Pa1abora是一少见的含铜碳酸岩碱性岩超基性岩杂岩体。岩体主体为辉石岩,边缘有正长霓长岩,近南北向延长6.5km,宽2.5km,侵入于较老的花岗岩中。岩体中部有一个中心式碳酸岩株,碳酸岩周围发育的是磷灰石磁铁矿橄榄岩和蛇纹石化的蛭石-辉石-橄榄石似伟晶岩。这种蛇纹石化蛭石辉石橄榄石似伟晶岩在辉石岩大岩体轴部近北端还形成另外两个中心,以橄榄石-蛭石似伟晶岩构成其核心,整个岩体被一系列北东向岩墙切穿(图3-16)。这一地区有三个露天矿场,一个开采碳酸岩、磷灰石磁铁矿橄榄岩中的铜矿,另两个开采由金云母风化成的蛭石-橄榄石似伟晶岩中的蛭石和辉石岩中富集的磷灰石。杂岩体中心的碳酸岩体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岩体含铜平均为0.69%,副产品有金、银、铂族元素、斜锆石和铀方钍石。

图3-16 南非Pa1abora杂岩体地质略图

(引自梅厚钧,1989)

1—辉绿岩岩墙;2—碳酸岩岩栓;3—磷磁橄榄岩;4—辉石-蛭石-橄榄石伟晶状岩石;5—橄榄石-蛭石伟晶状岩石;6—辉石岩;7—云母岩;8—长英质岩石;9—正长岩;10—时代较老的花岗岩

4.鄂陕秦岭碱性岩带中的碳酸岩矿床

秦岭的碱性岩类分布在华北地块南缘和扬子地块北缘的深切断裂地带,按岩石组合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碱性-碱性花岗岩系列,包括霞石正长岩、正长岩-粗面岩、石英正长岩、碳酸岩、碱性花岗岩等;另一个是碱性基性岩、碱性超基性岩系列,包括霓霞岩、霓辉岩、钛铁霓辉岩、辉石碱长岩、金伯利岩及晚期的碳酸岩等。形成时代从新元古代、古生代到中生代,均属地壳拉张环境下产物。已知代表性矿床属于晚古生代碱性岩,分布于安康—武当—随州一带,如湖北竹山庙垭岩体。属早中生代深源碱性岩建造的在嵩县-卢氏-华县地区,如陕西华县华阳川碳酸岩碱性岩带。

竹山庙垭岩体由正长岩、正长斑岩、方解石碳酸岩和铁白云石碳酸岩组成,产于新元古代和早志留纪地层中,岩体长2.95km,宽580m,岩体几乎全部矿化,已圈定40 多个矿体,多为层状、不规则层状透镜状,主矿体长大于 1000m,宽数十米至200m。正长岩、正长斑岩、方解石碳酸岩都含铌与稀土金属,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较富铌,铁白云石碳酸岩和方解石碳酸岩较富稀土,主要矿石矿物有铌铁矿、铌铁金红石、独居石、氟碳铈矿,共生矿物有烧绿石、铌钛铀矿、铌钽铁矿、铌易解石、铌钇矿、磷灰石、黄铁矿等,矿石平均含Nb2O50.118%,TR2O30.168%,稀土元素以铈族为主。

华县华阳川矿床产于太古宙大华群中,碳酸岩由方解石碳酸岩、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磷灰石方解石碳酸岩及后期的白云石碳酸岩脉组成。沿断裂裂隙充填呈脉群产出。围岩为花岗伟晶岩、花岗斑岩、碱性岩脉及其蚀变岩。矿体呈不规则透镜状、似板状,长500~900m,宽 5~20m,部分为隐伏矿体,矿石矿物包括含铌、铀(钍)矿物、含钡的天青石、方铅矿、磁铁矿、黄铁矿等,是铀、铅、铌、稀土、锶的大型综合矿床。

三、成矿条件和成因问题

研究金刚石矿床成因有一些特殊的问题,首先是在什么情况下能提供金刚石生成所需的高温高压条件,以及又如何在岩浆温度压力降低时金刚石能不被熔融或分解而稳定存在。现在已有根据的认为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浆起源于地下深处,是由地幔岩经部分熔融运移而形成的。这种岩浆的最大特点是富镁、富碱、尤其是富钾。金伯利岩中有方辉橄榄岩、榴辉岩包体。与金刚石共生的矿物除橄榄石、金云母外,常有镁铝铬铁矿、镁铝榴石,都是很好的证明。据实验资料,金刚石形成最适宜的温度为1200~1800t,压力为45~60kPa。而且多次实验获得一条近似的金刚石-石墨平衡曲线,当压力不变,温度迅速降低时金刚石可处于稳定状态,但当温度不变压力迅速变化时,则金刚石会由稳定态转化为石墨稳定区内的亚稳定态,最后转化为石墨。所以金伯利岩不是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而是在巨大内压力下,通过爆发侵位于近地表浅处迅速冷却,在这种情况下,金刚石就有利于保持稳定或保持亚稳定态而得以保存。

有关金刚石中碳的来源、金刚石生成时间、生成方式存在不同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金刚石是金伯利岩浆从地下深部捕获的,即金刚石和榴辉岩等一样是事先存在于地幔岩中的组分,一些研究者指出世界许多地区金刚石的年龄都是前寒武纪的,从3300Ma至2700Ma,而容矿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班岩的侵位年龄则从元古宙到第三纪都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金刚石是金伯利岩从被同化的含碳岩石中得到碳而生成的,但碳同位素资料不能证明这种解释,而且现在知道地幔的去气作用中,CO2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多数人目前持有的看法还是认为金刚石和其他造岩矿物一样是从金伯利岩浆中结晶出来的。并把它归入早期岩浆矿床,认为金刚石是较早从岩浆中分结出来形成的非常分散的浸染体。也有人推测金刚石的形成只能是在深度很大(可能超过 100km)压力很高的环境下,碳或碳化物渗移到岩浆结晶作用发生的地方生成的。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按其种类、结晶外貌,颜色和粒度都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完整的金刚石晶体外,还可见到晶体碎屑,橄榄石、石榴子石中有金刚石的包裹体,金刚石中也有橄榄石、石榴子石等的包裹体,可见金刚石不仅与这些矿物生成时间互相接近,而且也同样受到金伯利岩浆结晶喷发这些急剧变化过程的影响。但现在对于金刚石有多少是在金伯利岩来源的地方生成,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又有多少金刚石晶出以及当岩浆发生气体爆炸时是否也有金刚石结晶这些问题,还很难作出明确回答。

碳酸岩及有关矿床研究较晚,加速开展调查研究是近40~50年的事情。对碳酸岩的成因也曾有过岩浆、热流交代、捕虏体改造和气体加注等不同认识。有人曾根据方解石有很高的熔点而怀疑可能没有碳酸岩岩浆存在,但到后来实验观察到在由H2O-CO2联合产生压力为5MPa和900T时方解石即开始熔融,特别是到1960年观察到喷出的碳酸岩岩浆。综合碳酸岩岩体的野外产状和岩石学、岩石化学诸方面的研究,碳酸岩岩浆成因已不容再有怀疑。特别是碳酸岩含有岩浆岩、特别是碱性岩中所共有的稀有元素,尤其富Zr、Nb、La、Ce等微量元素。还有碳酸岩岩石中的锶同位素特点87Sr/86Sr与沉积成因的碳酸盐岩石明显不同而与伴生的碱性岩相同,它们的87Sr/86Sr比上地壳物质低,这就说明它们起源地区不是地壳而是下地壳或上地幔。

金伯利岩和碳酸岩有关矿床的成因联系现在已得到很多研究者的肯定。一是不仅在如东非裂谷已知典型地区,而且在一些新的地方都可看到两类矿床在同一岩区内产出。二是岩石学研究确定了它们作为偏碱性超镁铁质岩区岩石在岩石成分上的一些共同之处,可以有根据地推测它们是起源于地下深处,且可能有共同的地幔岩源岩。此外这些岩石都是岩浆通过深断裂带上升到近地表,侵位在同火山环境中,从而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

四、勘查评价要点

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岩筒和碳酸岩稀有金属矿床已有了根据世界典型地区矿床资料建立起来的矿床模式。

这两类矿床生成和产出的构造背景是大陆内古老地盾及元古宙就已稳定下来的地台。大多是在区域性深断裂带包括时代较新的裂谷带中。也产在克拉通边缘已变形的盖层岩石中,最直接的找矿前提和勘查对象是有关的碱性超镁铁质岩,包括金伯利岩角砾岩筒、富钾镁煌斑岩、碳酸岩及伴生的其他超基性岩、碱性岩以及发生碱交代作用的岩石。大的碱性岩区(带)及特殊的暗色岩区是找矿有利的方向。金伯利岩和碳酸岩形成的时间从早元古代以来各时代都可以有,但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形成时代是中元古代和中生代的白垩纪。

金伯利岩特征的产状是岩筒或岩管,碳酸岩的典型产状是环状岩体,此外也呈岩脉及不规则形态,岩体成群分布。金伯利岩体一般都很小,岩筒直径一般几十米,少数几百米,但深度大。在这些岩体分布区内常常有多种其他脉岩分布。有的研究者认为:碳酸岩中稀有金属和其他矿产产出的深度位置及组合关系可能存在一定规律(图3-17)。

图3-17 超基性-碱性岩垂直截面中含矿碳酸岩的矿物类型

(引自 V.L.斯米尔诺夫)

1—超基性岩-碱性岩;2—碳酸岩;3—围岩

据称,现在世界上已发现金伯利岩体近5000个,但含金刚石的仅约500个,有工业价值的仅是其中十分之一。金刚石在岩体中很不集中,也很不均匀。但人们已掌握了一些判别岩体含矿性的标志特征,如金伯利岩中含橄榄石多并且呈斑晶出现时成矿有利,镁铝榴石含量高含矿性好,铬尖晶石中Cr2O3含量高含矿性好,微量元素中Cr/V、Ni/V、Cr/Ti、Th/U比值高时成矿有利,岩石化学成分(Cr2O3+NiO)/TiO2较高者含矿性好,此外岩体中含纯橄岩、橄辉岩等包体多的成矿也有利。在一些较大的区域中可能先有金刚石砂矿发现,可进一步找寻原生矿床。此外 Cr、Ti、Mn、Ni、Co、PGE、Ba等异常,碳酸岩矿床还有稀土、U、Th等异常也都是成矿的标志。

Ⅳ 那里需要火山岩石的吗

鱼缸里放火山岩起净化水质作用 火山岩多孔,可以吸附鱼类的细小粪便。 珊瑚岩可放可不放。

火山岩形成于千到一万年的火山喷发,不但属于稀有矿产资源,而且开采难度极大,它不但抗高温、耐干烧,还具有较大的能量和磁场,含有大量的硅、钾、钠、镁等26种矿物元素,以及铜、锌、铬、镍、锰等人体健康的必须元素,加热后的火山岩会释放出大量的雾状能量离子,同时产生磁效应、温热效应、冷热效应(可吸附人体内的负面能量)等,具有补充能量、强化血液循环、平衡神经系统、荷尔蒙系统、强化内分泌、促进体内血液氧气供应量,增强细胞再生、有助于细胞新陈代谢,从而带出体内的有害卤化物,清理细胞中的脏东西,排除体内细胞膜上的病原

Ⅵ 请问火山岩有多少度,

火山喷发的现象,是地壳下面的岩浆冲出地壳时造成的.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极大,所以岩石在800℃以上的高温下会变成通红的炽热液体,随着温度的提高,岩浆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可以施放出有毒气体,好象水中的气泡一样上升到岩浆表面破裂.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岩浆沸腾的样子.火山喷发的时候,岩浆从地下喷发出来,汇成一条沸腾的河流奔涌向前.直到岩浆逐渐冷却,形成玄武岩或者橄榄石. 海底火山起初只是沿洋底裂谷溢出的熔岩流,以后逐渐向上增高.大部分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到达海面之前就被海水冷却,不再活动了.所以,人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海底火山爆发的景象.至多,只是看到海底的熔岩泉不断冒出新的岩浆形成新的火成岩.美国一个潜水探险队的两个成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探索夏威夷群岛火山.在水面下100英尺的深度,他们拍摄到了不断从海底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河流,沿着火山的山坡向更深的海底奔腾而下,而周围的海水温度被加热到100℃以上.如果没有先进的潜水设备,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海底的岩浆. 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会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1796年,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中间的海底,火山不断喷发,熔岩越积越多,几年后,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的火山岛就出现在海面上.在距离澳大利亚东岸约1600公里的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叫做法尔康岛.1915年这个小岛突然消失,但是,11年后它又重新冒出海面.原来这就是海底火山喷发和波浪作用造成的.

Ⅶ 达巴特矿区(次)火山岩

(一)岩石特征

1.英安斑岩

达巴特矿区的英安斑岩出露于椭圆形火山机构东南侧(图2-9),呈蘑菇帽状喷发不整合于中、上泥盆统凝灰质砂岩之上(见图2-4),柱状节理极为发育,具陆相火山岩喷发特征,其次火山岩相有花岗斑岩流纹斑岩以及近喷出相凝灰熔结角砾岩。

岩石呈现灰绿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及少量钾长石、石英和角闪石等。斜长石:无色,自形-半自形柱状、板状,多被鳞片状绢云母-水白云母集合体或黝帘石集合体交代,偶见中长石环带结构,含量10%~12%;钾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柱状,部分被蠕虫状石英交代呈文象结构,含量5%;石英:不规则锯齿状,含量为2%;角闪石:熔蚀长柱状及不规则残留状,前者为暗灰色,已完全被绿帘石、黝帘石、钠长石集合体取代,见明显的富铁质暗化边柱状轮廓,后者为绿色,具多色性,见一组微细角闪石解理,多被叶绿泥石交代,含量为2%~5%;黑云母:浅褐色,见完全解理,已完全被绢云母交代,含量约为1%。

2.次火山岩

达巴特矿区次火山岩出露于矿区中部,侵入于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的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中,岩性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流纹质凝灰角砾岩,这些次火山岩组成了一个椭圆形火山机构(王核等,2000a),该椭圆形火山机构的长轴长1800m左右,短轴长200~500m,面积约0.6km2,长轴走向295°,倾向北东,倾角70°~86°。

3.花岗斑岩

位于椭圆形火山机构的西北部,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粒度较粗,一般在3~7mm之间,斑晶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石英:熔蚀圆形,边部呈不规则状,个别见裂纹,含量8%~10%;斜长石:主要为更长石,个别为中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无色,见聚片双晶、卡钠联晶,多数边部或局部被石英、绢云母交代,个别完全绢云母化,含量为10%~12%;钾长石:主要为微斜长石,少量为显微条纹长石,表面常见白色、褐色分解物,呈半自形宽板状,不同程度地被绢云母、白云母和石英交代,含量10%~15%;黑云母:片状,褐色,多被绿泥石交代,含量1%~2%。

图2-9 达巴特铜钼矿区次火山岩及矿床地质图

基质为细粒花岗结构,局部具花斑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绢云母。岩石普遍具绿帘石化、硅化、萤石化及黄铁绢英岩化,局部见电气石化,表现为一种高温热液蚀变特征,在此段中,偶尔见到细脉状孔雀石化分布于岩石裂隙中及接触带上。岩体边部常见自爆和隐爆角砾岩。

4.流纹斑岩

位于椭圆形火山机构的中部。岩石呈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石英、更长石、钾长石和角闪石等,斑晶粒度在2~3mm间。石英:为无色,多为碎裂晶,个别呈港湾状,含量3%~5%;更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单个斑晶或聚斑晶,常见裂纹,聚片双晶发育,含量5%~10%;钾长石:无色或褐色,半自形—自形宽板、板状及不规则状,个别见有不完整的聚片双晶或微条纹,部分被绢云母及白云母交代,含量5%~8%;角闪石:半自形长柱状,见黑云母化。

基质由显微他形粒状石英、显微长条状长石、水白云母、高岭石和绢云母组成,显微粒状石英与显微长条状长石镶嵌呈显微霏细结构,定向分布,构成流纹构造,含量60%~65%;次生石英、水白云母、高岭石、绢云母交代基质中的长石,呈蠕虫状团块和准文象结构,含量约15%。

岩石自碎裂作用较强,微裂隙发育,沿微裂隙见孔雀石脉、石英-萤石脉、孔雀石-黄铁矿-石英脉、石英-白云母(绢云母)脉及石英细脉,上述矿物组合有时呈团块状不均匀分布于岩体中。

5.流纹质凝灰角砾岩

位于椭圆形火山机构的东南部。岩石呈土红色—灰白色,凝灰结构,流纹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由大量玻屑、晶屑和角砾组成。晶屑主要为钾长石、石英和斜长石。石英晶屑有明显熔蚀现象。角砾约5%~15%,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角砾成分复杂,主要由流纹岩、熔岩、凝灰岩和英安岩等组成,砾径2~5mm,具有方向性,长轴方向与流纹流线一致。

(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常量元素

本次研究选取了达巴特矿区出露的比较新鲜的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对同一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配套分析。测试工作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实验室测定。常量元素采用熔片XRF方法在X荧光光谱仪(3080E)上完成,其中FeO采用容量滴定法,CO2用电导法,H2O+用重量法分析。稀土元素样品用Na2O2熔融,经分离富集后用ICP-MS测定。Sc,V,Cr,Co,Ni,Cu,Zn,Rb,Sr,Zr,Nb,Ba,Hf,Ta,U,Th,Pb,Ga,Be,W,Cs,Mo,Li样品经Na2O2熔融后,水提酸化,用ICP-MS测定。分析结果见表2-3。

由表2-3可以看出,达巴特英安岩各样品氧化物的总量为99.50%~100.15%。样品的SiO2含量总体较高,而且变化幅度不大,为62.12%~64.38%。TiO2 的含量为0.52%~1.05%。Al2O3的含量变化不大,为14.63%~15.90%。MgO的含量介于1.36%~3.30%,CaO的含量为2.75%~4.63%。K2O和Na2O的含量,分别为1.68%~2.96%和2.92%~3.85%。由SiO2-Na2O+K2O图解(图2-10)可以看出,所有样品的投影点都落在了钙碱性范围。

表2-3 达巴特矿区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岩石化学分析 w(B)/%

达巴特矿区花岗斑岩各样品氧化物的总量为99.33%~99.95%。样品的SiO2含量总体较高,而且变化幅度不大,为73.97%~76.32%。TiO2的含量为0.08%~0.13%。Al2O3的含量偏低,变化不大,介于12.48%~13.13%。MgO的含量很低,介于0.04%~0.13%,CaO的含量为0.27%~1.54%。K2O和Na2O的含量,分别为5.42%~6.98%和1.57%~3.84%。

对比达巴特矿区的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化学特征发现,按照岩石演化的顺序,SiO2的含量增加,从62.12%增加到76.32%,Al2O3的含量下降,K2O有大幅度的升高,从1.68%到6.98%。Fe2O3,MgO和CaO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岩石的SiO2-Na2O+K2O图解上(图2-10,图2-11)上判断,两类岩石均属于钙碱性系列。

图2-10 英安岩的SiO2-Na2O+K2O图解

图2-11 花岗斑岩的SiO2-Na2O+K2O图解

2.稀土和微量元素

对与常量元素相对应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列于表2-4。从表2-4可以看出,英安岩的稀土总量较低,从94.62×10-6~139.39×10-6,其中轻稀土含量从80.25×10-6~115.04×10-6,重稀土含量从14.37×10-6~24.35×10-6。轻、重稀土之比值(∑Ce/∑Y)变化于4.69~6.03。花岗斑岩的稀土总量较高,从151.06×10-6~216.91×10-6,其中轻稀土含量从117.39×10-6~182.81×10-6,重稀土含量从32.33×10-6~36.01×10-6。轻、重稀土之比值(∑Ce/∑Y)变化于3.49~5.36。两种类型岩石稀土元素的δEu分别变化于0.64~0.81和0.1~0.13。

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例等表明英安岩的稀土元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比较充分的分馏,轻稀土表现出明显的分馏,而重稀土的分馏程度很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上基本一致,轻稀土明显富集,分配曲线右倾(图2-12)。就Eu亏损程度变化规律来看,δEu变化于0.64~0.81,在花岗岩中Eu相对于Sm和Gd比英安岩更为富集。Eu从英安岩到花岗岩亏损程度更加明显,反映了花岗岩在分离结晶过程中,斜长石不断晶出。

上述稀土元素配分形式的相似性,表明本区不同类型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具有相似的源区物质组成,稀土元素特征的变化也符合岩浆演化的规律。

图2-12 达巴特矿区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表2-4 达巴特矿区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

对英安岩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2-4;图2-13)表明,微量元素经MORB标准化后的配分型式,接近于板内过渡型玄武岩系列岩石的配分模式,主要表现为富集K,Rb,Ba和Th等大离子元素,严重亏损Cr和Ni等元素为特征。

由微量元素丰度值可以看出,不论是英安岩还是花岗斑岩,铜元素的值均高于地壳平均值,Pb,Ag,W,Sn,Mo,Bi和As的元素丰度也比较高,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相对早期的英安岩中这些元素的丰度值要低于晚期的花岗斑岩,反映出随着岩浆的不断分异演化和地壳物质的加入,上述元素不断增加,而Cr,Co和Ni的丰度相应降低。

图2-13 达巴特矿区英安岩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配分模式

图2-14 达巴特花岗斑岩的Y-Nb图解

根据微量元素Y和Nb的含量作了Y-Nb(图2-14)来进行岩体形成环境判别。在图2-14上,所有花岗斑岩的投影点都位于板内靠近造山带的范围。

(三)岩体的形成时代

1.样品特征

测年样品采自火山机构中部的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

流纹斑岩呈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石英、更长石、钾长石和角闪石等,斑晶粒度在2~3mm间。基质由显微他形粒状石英、显微长条状长石、水白云母、高岭石和绢云母组成,岩石自碎裂作用较强,微裂隙发育,沿微裂隙见孔雀石脉、石英-萤石脉、孔雀石-黄铁矿-石英脉、石英-白云母(绢云母)脉及石英细脉,上述矿物组合有时呈团块状不均匀分布于岩体中。

花岗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粒度较粗,其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及少量黑云母。基质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绢云母。

2.测年方法

对岩体的同位素测年采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试工作是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 Ⅱ上完成。首先在双目镜下挑选出晶形完好,具有代表性的锆石颗粒。将选出的锆石与一定数量TEM标准锆石置于环氧树脂中,然后镀金抛光,直至锆石完全暴露,随后对锆石进行显微照相(反射光、透射光、阴极发光和背散射)。SHRIMP分析的详细流程和原理可参考Compston 等(1992)和宋彪等(2002)有关描述。分析点的选择首先根据锆石反射和透射照片进行初选,再结合背散射和阴极发光照片进行最后确定,力求避开内部裂隙和包裹体。分析时采用跳峰扫描,记录Zr2O+206Pb+,背景值,207Pb+208Pb+,U+,Th+,ThO+,UO+ 共9个离子束峰,每7次扫描记录1次平均值。1次离子流强度约4.5nA,10kV的O2-,靶径25~30μm,质量分辨率约5000(1%峰高)。应用澳大利亚国家地调局标准锆石TEM(417Ma)进行元素间的分馏校正。采用置于调试靶上的RSES(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学院)标准锆石SL13(年龄为572Ma、U质量分数约238×10-6)标定所测锆石的U,Th,Pb 的质量分数。数据处理采用Ludwig SQUID 1.0 及ISOPLT程序。

3.测试结果

达巴特铜钼矿区流纹斑岩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见表2-5。在表2-5中,19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和207Pb/235U比值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由于年轻锆石一般无铅丢失,且207Pb的积累较少,207Pb/235U比值年龄误差较大,故取206Pb/238U比值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所测锆石的年龄。在锆石SHRIMP测年数据表(表2-5)和U-Pb和谐曲线图(图2-15)中,流纹斑岩的206Pb/238U为297.3±8.0Ma~332.4±8.2Ma,加权平均年龄为315.9±5.9Ma,置信度为95%,MSWD为1.9。这一年龄数据表明,达巴特铜钼矿区火山机构东南部流纹斑岩形成于早石炭世,即早石炭世北天山(巴音沟)洋向南俯冲作用过程中,属于岛弧型陆相火山岩(见图1-15j)。

表2-5 达巴特铜钼矿区流纹斑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数据

图2-15 达巴特矿区流纹斑岩锆石U-Pb谐和图

图2-16 达巴特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谐和图

花岗斑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见表2-6。在表2-6中,15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和207Pb/235U比值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在锆石SHRIMP测年数据表(表2-6)和锆石U-Pb和谐曲线图(图2-16)中,花岗斑岩的206Pb/238U为245±14Ma~323±22Ma,加权平均年龄为278.7±5.7Ma,置信度为95%,MSWD为1.6。这一年龄数据表明,达巴特铜钼矿区火山机构中部花岗斑岩形成于早二叠世,为板内裂谷拉张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表2-6 达巴特铜钼矿区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数据

4.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岩石化学特征和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从英安岩到花岗斑岩,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和很好的继承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的精确定年为准确厘定火山岩形成的时限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为判断岩体的形成环境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在对矿区花岗斑岩所作的R1-R2(图2-17)上,所有的投影点比较集中分布在后碰撞和同碰撞的边缘。在Y Nb(见图2-14)上,所有的投影点都位于板内环境。

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晚古生代期间,早泥盆世随着伊犁洋的关闭,别珍套—汗吉尕一带转入挤压抬升造山阶段,出现由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并有花岗岩类岩浆侵位,由此古亚洲洋板块运动进入早期碰撞造山阶段。中泥盆世,由于受板内伸展作用的影响,在艾比湖—巴音沟一带形成早石炭世的北天山(巴音沟)洋,北天山洋向南的俯冲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早、中石炭世沟-弧-盆体系,即依连哈比尔尕早、中石炭世弧前-海沟带、别珍套-汗吉尕早、中石炭世岛弧带和吐拉苏早、中石炭世弧后盆地。别珍套-汗吉尕早、中石炭世岛弧带的火山-侵入岩带特征明显,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广泛发育。在达巴特铜钼矿区形成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凝灰质角砾岩等,在达巴特火山机构早石炭世的流纹斑岩315.9±5.9Ma。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278.7±5.7Ma,西天山地区进入板块碰撞-板内伸展阶段,由于深源斑岩岩浆侵位,在达巴特矿区形成由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流纹质凝灰角砾岩组成的椭圆形火山机构,并导致相关矿床的形成。

图2-17 达巴特花岗斑岩体R1-R2图解

Ⅷ 火山岩石成份是什么

(一)岩石的成分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决定于岩浆的化学成分。组成岩浆岩的最主要的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等。
2.沉积岩的组成物质:沉积岩的物质组成是原先形成的三大类岩石的碎屑和溶解物质,共有四类:第一类是碎屑物质,大部分是原岩经物理风化后继承下来的抗风化能力强的矿物,如石英、白云母等矿物颗粒;一部分是岩石的碎屑;还有其他方式产生的一些物质,如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等。第二类是含铝硅酸盐类的原岩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后产生的粘土矿物,如高岭石等。第三类是化学沉积矿物,从溶液中沉淀结晶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第四类是有机质和生物残骸,如贝壳、泥炭及其他有机质等。此外,还有把沉积物颗粒胶结起来的胶结物。胶结物的性质对沉积岩的抗水性和力学强度以及抗风化能力有很大影响,常见的有:硅质的(Si02),钙质的(CaC03),铁质的(FeO或Fe203,黄褐色或砖红色)和泥质的(粘土矿物)。这四种胶结物中以硅质胶结的硬度最大,抗风化力最强;钙质、铁质次之;泥质胶结物硬度最小,且遇水后很容易软化。
3.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组成变质岩的矿物有两类,第一类是与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方解石等;第二类是变质岩特有的矿物,如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它们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变质矿物。
(二)岩石的结构
1.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岩浆成分和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的综合反映。按照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可将结构分为三类:
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其中同一种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称为等粒结构;如结晶颗粒大小悬殊,则称为似斑状结构。全晶质结构主要为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
半晶质结构 岩石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分未结晶的玻璃质组成,结晶的矿物如颗粒粗大,晶形完好,就称为斑状结构。半晶质结构主要为浅成岩所具有,在部分喷出岩中有时也能看到。
非晶质结构 又称为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熔岩冷凝的玻璃质组成。非晶质结构为部分喷出岩所具有。
2.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按其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一般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 是由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一种结构。通常按碎屑的大小、形状和胶结形式可细分为各种碎屑岩,如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等。
泥质结构 是主要由小于0.005mm的粘土矿物组成的、比较均一致密的、质地较软的结构。是泥岩、页岩等粘土岩的主要结构。
结晶结构 由溶液中沉淀或经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由沉淀生成的晶粒极细,经重结晶作用晶粒变粗,但一般多小于1mm。结晶结构为石灰岩、白云岩等化学岩的主要结构。
生物结构 由生物遗体或碎片所组成,如贝壳结构、珊瑚结构等。是生物化学岩所具有的结构。
3.变质岩的结构:大多数变质岩是经过重结晶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几乎都含有结晶的颗粒,因此其结构常与岩浆岩的晶粒结构相似,所以其结构命名上加“变晶”一词以示区别。根据变质作用进行的程度,可以分为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 它是变质岩最常见的结构,一般分为:等粒变晶结构,它与岩浆岩的等粒结构近似,如大理岩和石英岩等;斑状变晶结构,它与岩浆岩的斑状结构近似,如片麻岩等;鳞片变晶结构,它是由鳞片状矿物沿一定方向平行排列而形成的,各种片岩都具有这种结构。
变余结构 由于变质作用进行不彻底,在变质岩中的个别部分残留着原来岩石的结构。
例:某种岩石的结构特征为全晶质结构,据此可以推断该岩石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答案:A
(三)岩石的构造
1.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最常见的构造有:
块状构造 岩石中矿物晶粒无定向排列,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具有等粒结构和斑状结构的岩石常呈块状构造,如花岗岩、花岗斑岩等深成岩石或浅成岩石。
流纹状构造 岩石中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或有拉长气孔以及有长条状矿物沿着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外貌特征,称为流纹状构造。这是因为喷出地表的岩浆是在缓慢流动过程中迅速冷凝而成的。这种构造仅出现于喷出岩中,如流纹岩。
气孔状构造 岩石中分布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称为气孔状构造。 这是岩浆喷出地表降压时,由于其表层散热迅速而凝成硬壳,遂使部分气体无法逸出而占据空间形成的。气孔状构造常为玄武岩等喷出岩所具有。
杏仁状构造 岩石中气孔若在后期为硅、钙等物质充填,便形成了杏仁状构造。如某些玄武岩和安山岩等喷出岩的构造。气孔状构造和杏仁状构造多分布于熔岩的表面。
2.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它是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条件下先后沉积下来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物质成分、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反映了沉积岩的形成环境,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岩类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形成层理的条件不同,层理有各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常见的有水平层理(图1

Ⅸ 火山爆发出来的岩石值钱吗有价值岩石吗∵

你好,不值钱,很多的,就是常见的玄武岩。 不过如果岩石中含有其他宝石类就值钱了

热点内容
三个字的电影名 发布:2024-08-19 09:10:03 浏览:417
台湾红羊经典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2:17 浏览:767
搞笑电影范冰冰梁家辉开战 发布:2024-08-19 08:53:18 浏览:917
免费午夜激情 发布:2024-08-19 08:42:15 浏览:831
40分钟左右的英语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8:43 浏览:695
电影宋基美娜 发布:2024-08-19 08:27:04 浏览:942
宿舍都变成女的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7:59:35 浏览:897
台湾恐怖片丧尸 发布:2024-08-19 07:57:21 浏览:179
免费观看qq群 发布:2024-08-19 07:53:00 浏览:921
4级片名字 发布:2024-08-19 07:39:14 浏览: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