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械制造成本如何计算
A. 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一般什么方法核算成本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贷: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贷:应付职工薪酬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二、制造成本的注意要点
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注意要点如下:
⒈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
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
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
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
三、制造成本检查方法
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进行纳税检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检查,这样既能降低检查工作量,又能确保检查质量。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
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
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
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
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
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
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B. 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
1.首先计算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注意有下脚料出现时请计算合理的系数(即材料利用回率或损耗率),特别注意现实答价格。
2.严格计算制造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工时费用(即工时成本),另外附加的能源费用。
3.统筹企业管理费用。
4.估算产品的销售费用和服务费用。这是比较细致的算法。如果是提前预算,则要有相关的技术,和经验,由成本预算工程师来完成。努力吧!
C. 机械加工行业如何计算利润和成本
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以下五种:
1.品种法。这种方法是以产品作为成本的回计算对象来进答行成本核算的。
2.分批法。这种方法是以产品的批次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来进行成本核算的。
3.分步法。这种方法是以产品的生产阶段或生产步骤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来进行成本核算的。
4.分类法。这种方法是以产品的生产种类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来进行成本核算的。
5.ABC法。这种方法是以“作业”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来进行成本核算的。
D. 机械制造成本核算
既然你们之前没有建立这些明细帐,估计生产比较简单,所耗用的材料、产成品内都比较单一。这样容的话,根据盘点结果重新建账也比较容易。
首先根据盘点出的数量,比照采购单据(如发票)确定单价,能列出材料明细帐。
根据产成品数量,以你们本来的成本价为单价,确定产成品明细帐。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既然从新的一年开始建立。那么这时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应该都是0。根据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等式关系,确定在产品的金额,此即为仍在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的金额。
你们之前没有生产成本,估计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都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了。建账以后,这些费用都要放到生产成本中去。领用的原材料要从存货-原材料中转入到生产成本。产品完工后,要将其价值从生产成本转出到产成品。
E. 机械制造业成本怎么算
1、首先要有一张生产搬运车的物料清单,把搬运车的每一个零件(精确到螺版丝螺母垫圈),然后把这些零权件归类如:外购件、外协件、自制件、再加工件和再外协件。
其中:
外购件——可以用钱买到的零件如螺丝、螺母、轴承、仪表等;
外协件——自己没有能力加工或自己加工不合算需要其他企业加工的零件如钣金罩壳等;
再加工件——外购或外协半成品再自己加工的零件如链轮等;
再外协件——自己有部分加工能力,部分需要外协的零件如表面需要电镀的零件等;
自制件——这个我想就不用说了。
2、核定每个零件的成本,外购件外协件比较容易核定,自制件比较难核定,但这个工作一定要做,一开始可以要求技术设计部门配合财务部门一起核定。
3、如果你们的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建议购买一个简单的财务软件几千块钱就够了,如果你们的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下,老板肉痛花几千元钱那只好自己辛苦一下用Excel公式编制一个财务表格。
有了以上说的清单和表格成本核算不是变得很容易了吗?祝你成功!
F. 机械加工成本如何计算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原材料费用包括(外购零件 ,采购材料下料自制零件),前提是要做好基础工作。
2.加工费 (全部工序外发加工费,部分工序外发加工)
3.共同费用的分摊(工资 折旧 机物料)等,可以用工时法分摊,如实在不好分可以用产值法。
4.其他费用均摊。
做好生产核算成本基础工作比如
1.每个零件或按图号的原料成本核算,从下料开始算,要分摊损耗,像钢板,钢管等
2.外发加工费的核算,核算到每个零件,
3.共同费用的分摊,工资等就是按这个零件加工的小时分摊。前提是当月各零件或按图号工时单要齐全和正确,
上面就是成本核算需要提供的资料,这些就是要做好的基础工作。这要专门的成本会计核算,光靠主办会计核算是来不及做的。当然产量很少的话就比较好计算的。
如果公司有多种原材料和配件,生产的型号尺寸都不一样,按每个产品名称哪或是按图号来计算成本,从采购进来的原材料到零件,都要写上材质号,从 生产单号到每一张领料单都要写上产品名称或图号和生产批次,就是每个生产步骤都能看出生产哪个产品和那个批次的产品,包括外发加工件。按技术部门的工序步骤设计成本核算单,比如说用什么材质的哪个规格的哪几种原材料下料,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需要哪几道工序外发加工以及加工成本等等。
G. 机械制造成本怎么核算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原材料费用包括(外购零件 ,采购材料下料自制零件),前提是要做好基础工作。
2.加工费 (全部工序外发加工费,部分工序外发加工)
3.共同费用的分摊(工资 折旧 机物料)等,可以用工时法分摊,如实在不好分可以用产值法。
4.其他费用均摊。
做好生产核算成本基础工作比如
1.每个零件或按图号的原料成本核算,从下料开始算,要分摊损耗,像钢板,钢管等
2.外发加工费的核算,核算到每个零件,
3.共同费用的分摊,工资等就是按这个零件加工的小时分摊。前提是当月各零件或按图号工时单要齐全和正确,
上面就是成本核算需要提供的资料,这些就是要做好的基础工作。这要专门的成本会计核算,光靠主办会计核算是来不及做的。当然产量很少的话就比较好计算的。
还有材料损耗的分摊
你们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损耗率,比如说实际的领料再加核定的损耗率开领料单,钢板圆料按方的计算,再加合理的损耗率,钢管下料长度再加上损耗长度等等,具体的损耗率要根据实际做个调查研究商量确定,先试试,看看是不是合理,不合理再调整,不过这个合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果公司有多种原材料和配件,生产的型号尺寸都不一样,按每个产品名称哪或是按图号来计算成本,从采购进来的原材料到零件,都要写上材质号,从 生产单号到每一张领料单都要写上产品名称或图号和生产批次,就是每个生产步骤都能看出生产哪个产品和那个批次的产品,包括外发加工件。按技术部门的工序步骤设计成本核算单,比如说用什么材质的哪个规格的哪几种原材料下料,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需要哪几道工序外发加工以及加工成本等等,
所以说基础工作非常重要,这一步做不好,就无法进行真确的成本核算,有些基础的数据要统计来提供,比如说产值等,主要的成本核算应该是成本会计来核算,具体要看各企业工作安排。
成本会计核算要靠各有关部门基础工作配合,比如说,生产各产品或零件工时统计,外加工各种零件价格数量等要外协部门做好统计,发给成本会计,光靠成本会计一人无论如何也是不行的。
用Excel做成本是完全可以的,不过要多搞几个明细表,(材料 ,工时,加工费,工资费用等)最后才是一张真正成本核算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吧。摸索出规律慢慢地就熟练了。
H. 机械设备制造成本核算有哪几种方法
核算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5、ABC成本法
从7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ABC法),现在,已经被很多国家采用。它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由于它只是间接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因此,企业实际上还要结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企业成本核算的各种计算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成本核算还有许多具体的、特殊的要求,有的企业的随意性还比较大。再此,建议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规范成本的核算过程,减少随意性,一旦确定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之后,不要随意改变。
I. 机械制造业成本如何核算
成本会计主要做成本归集,确定进p/l的那个数字是对的。但是每个单位归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原理就是,你做了产品a,b,c,花费了100块去做,这个100块有rm,有dl,还有utility等等,你要把这个100块,分配到每个产品头上。如果有个rm,就似乎为了做a买的,那么采购成本肯定算a的,但是有个工人,他又做a又做b了,要算的精确就要看他的工时,每天8小时,是做了4小时a,4小时b吗。现在 一般这种归集都是系统自己分配的。但是很容易出错,主要就是因为仓库和生产的人,不懂得财务。她们key数字太随意,我现在的单位,被我看到过很多低级错误。
但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我肯定没法一笔笔去对(如果业务大的话)系统分配的对不对,那么我怎么检验呢。这个又要看具体产品。如果产品是很标准化的,这个太容易了。做一个a,就应该花50-51块钱,我归集出来100块,嘎么肯定是哪里错了,倒回去查。如果不是标准产品,就跟技术部有关了。因为之前技术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肯定出过图纸,估算过大概的毛利和成本的。就参照这个做。
还有很多成本要check工单,定期update标准成本,还要跟仓库沟通。因为如果仓库的库存错了,成本就肯定错了。当然单批东西有点小错,比如由于领料的估计和前人估计的不一样导致进成本的数字有小差异,这个是容忍的(主要是一些产品比较大的企业,比如一些钢铁加工,生产部无法精确测量领料,误差是正常的),不过如果月度直接看到fluctuation很大,那么肯定要查查原因了,不然年底审计肯定是要查的
还有WIP的归集也水很深。可以很细也可以很粗。如果这部分做的有问题,很可能日积月累会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巨大的loss。当然,也不该是莫名其妙拉,应该是会计和生产共同的责任。
所以制造业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位置,毫不讳言的说,比g/l重要很多。不过我看到一些公司g/l就是成本。
J. 如何进行机械生产的成本核算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中的计算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
①直接费用。
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 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
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
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 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10)大型机械制造成本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均需要将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这种产品成本;小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人有关产品的成本。
由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配方法比较多,比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企业极容易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任意调节成本,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掩盖亏损。
除此之外,对于生产企业,还有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在会计期末,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时,还须明确期末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成本费用分配,而分配时,有些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操纵分配方法,任意增加或减少月末在产品成本,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从而造成财务报表信息偏离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