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因素
㈠ 安全生产八大因素是什么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在安全生产中,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之为人身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等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称之为设备安全。
㈡ 冶金安全生产中存在哪些隐患,有哪些措施
冶炼不同的金属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火法和湿法差别也很大,你要说清楚。通用的应该是有毒有害气体,预防措施大多戴防毒口罩,还要针对不同的气体安装浓度分析仪。
㈢ 如何加强冶金行业的安全管理
冶金行业是一个包括由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以及相应配套专业和辅助工艺等构成的完整工业体系。冶金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高粉尘作业多,炉窑、塔器、管道与大型机械纵横交错,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在社会公众看来是一个高危行业。要保证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一)完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加快冶金行业安全标准的修订步伐
鉴于近年来冶金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普遍未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程序,建议尽快研究和颁布相应的法规,明确冶金行业实施“三同时”的工作要求,将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以利工作有效实施。现行冶金行业法规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随着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的出台,冶金行业法规已不能满足当前安全生产的要求,必须对现行法规进行清理,该废止的要废止,该修订的要修订,进一步完善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及标准体系。
(二)加强对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冶金行业在历史上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且较少发生重特大事故。但是近年来,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背景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冶金部等工业部门相继撤消,相关行业安全管理工作被极大地削弱;其次,大量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冶金行业,其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其安全监管也基本是空白;第三,近年来钢铁市场供需两旺,企业开工充足,擅自提高冶炼强度,严重超设计能力生产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安全生产问题突显。冶金行业在原料制备、冶炼和加工的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长,涉及专业多,作业连续性强,大量使用压力容器、管道、特种设备,产出高温铁水、钢水等高温液体,伴随产生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二氧化硫等,需要辅助生产氢气、氧气、氮气等,涉及到高温、腐蚀、易燃、易爆等工作状况,存在众多的危险源点,易发生中毒窒息、灼烫、爆炸、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而且由于冶金行业使用的热能设备温度高、能量大,遇到紧急工况如处置不当易引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应切实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三)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针对10万座非煤矿山、4 000多家钢铁企业、3900多个规模以上有色企业和15900多个规模以上建材企业而言,现有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应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增加监管人员编制,抓好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业务素质,推进和规范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四)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
应针对冶金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安全技术与意识的培训工作,以有效提高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五)明确安措经费提取和使用要求,确保隐患排查治理
防范事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性任务。冶金企业80%以上的事故,源于习惯性违章和生产作业现场缺陷,必须把安全工作重心转移到排查治理隐患、提高事故防范能力上来。应针对不同类型冶金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安措经费投入指标,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实施。
(六)借助社会中介力量,积极参与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作为监管主体,政府的监管是最具有法律强制效力的一种手段,但往往因编制等一些实际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发挥行业有效指导和社会广泛监督的作用,是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社会中介力量介入企业的安全管理,作为第三方安全监督,既可协助政府监管,又可有效指导企业安全工作,帮助企业切实担负起安全主体责任。
(七)加强行业考核和安全评比工作
冶金行业曾开展过安全生产评比工作,后因行业管理缺位而停止。行业安全评比引入竞争意识,可形成激发冶金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动力,也可促进行业安全管理经验的交流,不失为安全监管的有效方式。
㈣ 冶金企业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哪些
冶金企业生产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1.火灾、爆炸
(1)各生产作业区域变电所、电气室、变压器室、电缆隧道、液压站、 润滑油库及氧气站等易发生火灾。
(2)焦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煤及产品焦炭等物质是固体燃料,洗油、 焦油等易燃液体,易引起火灾。
(3)煤气是易燃气体,苯类产品为易燃液体,并且易挥发产生蒸汽或 薄雾。
(4)粉尘、焦尘等是爆炸性粉尘;高炉出铁出渣时铁、渣遇水,高炉 煤粉喷吹系统,高炉炉顶压力控制不当,炉体冷却壁破以及高炉煤气回收 系统等都有可能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爆炸。 (5)转炉煤气回收系统、煤气加压站、煤气柜以及钢水、钢渣遇水可 能发生爆炸。
(6)轧钢加热炉使用混合煤气操作不当可能发生爆炸。
(7)氧气站空分设备吸入碳氢化合物超标可能引起爆炸。
(8)高炉、转炉、精炼炉、连铸、轧钢加热炉等设备冷却水中断供给 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并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2.机械伤害及人体坠落事故
(1)长距离输送设备和生产车间内的传动设备,如果运转设备的机械 运转部分裸露在外或防护设施未设置或存在缺陷,有可能将人体的某一部 位带人运转设备,造成人员伤害。
(2)各生产作业区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设备操作不当或设备发生故 障时,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3)起重机检修及平台、走台、走梯、过桥、屋面等高空作业区以及 地面坑、沟、井、洞等容易造成人体坠落事故。 粉尘、有害气体原料场、焦化、烧结、高炉、转炉、精炼、连铸、石灰煅烧、轧钢等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粉)尘及有害气体可能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例如, 转炉脱磷生产时产生的烟粉尘;翻罐、脱硫、扒渣、混铁炉产生的烟尘; 铁合金上料及加料系统、真空室修砌等产生的粉尘;精轧机轧制产生的烟 尘;RH 装置产生的高温含尘烟气;煤气泄漏产生的一氧化碳及转炉生产 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高炉、焦炉煤气生产可能出现的煤气中毒等。
3.弧光和高温辐射
(1)焦化、烧结、高炉、转炉、精炼、连铸、石灰煅烧、轧钢及各种 加热炉产生的强烈刺眼弧光及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高温作业区域热辐射对人体可能产生影响。 噪声影响各种冶炼炉、机械设备、风机、压缩机、水泵和气体放散等设备运行 时产生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电气设备的触电伤害
(1)电气设备的非带电金属外壳,由于漏电、静电感应灯原因,操作 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2)新建变电所,其变、配电的电压较高,如保护设施失效或不严格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存在着触电的危害。 雷击伤害高架建(构)筑物,如厂房、变电所、烟囱或排气筒等,在夏季的雷 雨季节,有可能遭受雷击,从而产生火灾、爆炸和设备、人员伤亡事故。 交通伤害运输车辆频繁进出厂区,也给工厂的安全生产和厂内的交通安全带来 隐患,铁路道口信号灯损坏或指挥人员误指挥,有可能造成铁路道口交通 事故。 起重伤害大件设备吊装时如措施不当或操作不慎,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㈤ 钢铁企业有哪些危险源
主要是冶炼伤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防火防爆、中毒窒息、起重运输伤害和特种设备伤害以及职业病伤害。
冶炼伤害主要是灼伤,这种伤害仅次于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居第3位。冶炼伤害来自高温铁水,钢水和炉渣喷溅,白云石、石灰、电石、蒸气、热水、热钢件,煤气、氧气等着火灼伤,化学性和电弧灼伤等。伤害多发生在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和轧钢工序。
机械伤害主要来自旋转式机械(轧机)、移动式机械(焦炉四大车)、往复式机械(剪切设备)和运输式机械(运输提升设备)等。
(5)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因素扩展阅读:
应对措施
1、按规定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加强个体防护;制订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标准化作业;加强探测,严防废钢带水和爆炸物;采用检测和探伤等方法,防止设备老化和破损。
2、加强安全点检,保持设备状态良好。严禁不停机清理和触摸,检修时应实施三方确认和挂牌、交叉作业安全联络,并设有醒目安全警戒和安全防护装置。
3、在接触和运行电器设备、进行检修和使用工具时应防止触电。按安全规程操作防止短路电弧灼伤和防止电气火灾爆炸。
4、采用防火措施,防止起火和火灾;采用灭火措施,减少次生伤害;采用防爆措施,减少爆炸伤害,必要时启动应急措施和预案。
㈥ 安全生产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预防措施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
1、不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设备等。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忘记关闭设备等。
2、使用带病的机器设备、工具等。
3、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等。
4、预防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自觉遵章守纪。
(二)不采取安全措施
1、不防止意外危险,机械部分的固定不稳妥。
2、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未设置必要的标志、信号等。
3、预防措施:安全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有关部门和每个员工都要认真对待。操作前,要严格检查,做到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不操作。操作过程中,要坚守岗位,并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三)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1、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或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2、预防措施:不得贪图工作方便,违章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或移动。对安全装置在操作前,要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有效后,方可进行生产作业。在正常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人们的不安全意识而造成某种危险状态,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导致他人或自身受到伤害。针对这种状况,除要开展对员工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外,有关部门还必须加强检查,员工之间也要进行互查,消除人们的不安全意识,杜绝危险状态的产生。
(四)使用保护用具、防护服装方面的缺陷
1、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防护用品。
2、防护用品用具的选择或使用方法有误。
3、使用不安全装束。如,不穿工作装进入现场工作等。
4、预防措施:为提高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效果,除了合理发放和正确使用外,还应教育员工爱护公物,妥善保养,杜绝乱用乱扔现象,防止损坏遗失。需特别强调的是:专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一定要按照用品的养护要求由专人保管,正确选择,以免变质、老化、失效,造成事故或人身伤害。
(五)其他不安全行为
1、用手代替工具。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2、没有确认安全与否就强行作业,或从机械中间、机械底部抽取物件。
3、用抛扔代表传递,不必要的奔跑,或恶作剧等。
4、预防措施:要做到安全生产,就要求每个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要始终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禁止违章作业,严格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彻底根除不安全行为或现象。
六、影响安全的心理因素识别
(一)自我表现心理的特征
这种心理在新员工、年青员工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他们常常表现得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别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但有的员工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内行,冒险作业。自我表现的心理常会导致乱摸乱动机器设备,这种心理一定要克服,这种危险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㈦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 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你们是如何做的 我是冶金企业
方法都是都是一致的:
就是根据生产作业规程和产品生产加工流程所提供或反馈出来的生产节专点,用节属点可能出现的产品可能会出现的危害及人员可能受到的伤害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经办法结成一个体系或操作作业规程。
说到底,就是关键点和危害点的控制!